别让懒散成为男孩成长的障碍。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别让懒散成为男孩成长的障碍”,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家长首先要了解男孩为什么会懒散、没干劲儿,找出孩子懒散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改正懒散的习惯。其实,男孩懒散很大的原因都是父母造成的,当孩子想要做一件事时,父母总是以“你还小,做不了”为由阻止孩子;或是当孩子努力尝试独自完成一件事时,父母嫌孩子做得不够好或是动作太慢,干脆代替孩子把事情做完。

做每一件事不见得一定成功,但如果不去做则一定不可能成功。要想成功,就一定要把懒散的习惯扔得远远的。懒散是一种习惯,习惯是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养成的,要克服懒散习惯就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懒散是男孩成长的障碍,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不要拖延、懒散,而是立刻着手去做,从而养成勤奋的习惯。

很多人都看过《等明天》的故事:森林里百花盛开,但是天气变化无常,刚才天空还很晴朗,转眼就下起雨来。大象、鹿、松鼠和獾子等都跑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去。可是猴子没有房子,它急得到处奔跑,被雨淋得无处藏身。猴子心里想:等雨停了之后,我一定要盖一所房子。

雨过天晴后,猴子搬来一根木头,折了几片芭蕉叶,还设计了房子的图样,于是便到处宣传它要盖房子了,还请许多客人到它的新房里去做客。

第二天,天气很好,猴子想等到明天再盖房也不迟,于是接着睡大觉,一直睡到客人都到齐了。大象叫醒猴子问:“房子在哪儿?”它说等到明天就盖。

第三天,它去桃树林吃桃子。就这样,它总是等明天,等明天……

但是天气不等人,倾盆大雨又把它淋得无处藏身。

猴子因为懒散、拖拉,不停地说等明天、等明天,以为自己有的是时间,所以把盖房子的事情无限延期,最终什么事情也没做成。暴雨再来时,它仍然被淋得无处藏身。

如果男孩从小养成懒散的习惯,将来很可能就是一个浪费生命的人,遇事总是犹豫拖延,千方百计地回避自己要做的事情,越是紧急越不肯正视,不停地寻找借口为自己拖延。懒散可能会让男孩一事无成,视拖延为不关痛痒的耽搁,任何事情都是能拖一时就拖一时,能拖一天就拖一天,生活的目的好像就是拖延。拖延造成事情越来越多,甚至杂乱无章,而杂乱无章又助长了拖延心理。如此循环下去,可能几天、几个月过去了,仍然是什么事都没干。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父母的做法都使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剥夺了孩子体验成功的机会,甚至使孩子觉得自己没用,丧失对自己的信心,以后再做任何事都不敢去尝试。父母对男孩干涉过多还会让他们逐渐产生依赖性,认为自己做不好或做不完父母也会帮忙完成,久而久之形成懒散的性格。

为了调动男孩的积极性,培养出有干劲的孩子,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让男孩有追求、渴望感。对待孩子,父母不要过分给予,让孩子有所追求和渴望,父母要做的是鼓励和支持。

2.让男孩具有持久力和忍耐力。父母耐心地让孩子自己去做事,当他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但不能完全替代孩子。能力是在不断学习和锻炼中得来的,遇到困难家长就代替解决,或是孩子遇到困难也不管不问,孩子将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

3.激发男孩的活力。大自然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所以,要经常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学到知识,开阔视野,发展美感,增加健康和活力。在社会氛围中,父母也要注意让孩子充满活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孩子进行亲密的交流,让孩子获得情绪上的愉悦体验。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各不相同,父母应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提出适当的要求和希望,如果要求孩子做他不喜欢、做不到的事,孩子就会有抵触情绪,自然会丧失活力。

4.与男孩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只要孩子认真做了,父母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与孩子一起分享他成功的喜悦。孩子为自己感到骄傲,对自己有了信心,自然乐于再次去做,即使遇到问题也会想方设法地主动解决,不会半途而废。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一定要多注意纠正孩子的懒散行为,别让懒散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关知识

别让孩子成为“草莓族”


大家都说现代的宝宝各个就像漂亮的草莓,外表看起来可爱又迷人,但不小心一碰、一踩就烂掉了。你是否也经常觉得宝宝只要遇上挫折马上就退缩或恼羞成怒,缺乏解决问题的耐心;或是个性非常依赖,大小事都懒得自己动手做,随时讨救兵。

挫折忍耐度高低对未来影响大

现代的爸妈非常忙碌,经常以物质来补偿没时间陪伴宝宝,于是,宝宝养成要什么有什么,但却不懂得珍惜的心态,此外,爸妈没有耐心或时间去等待宝宝慢慢来,干脆什么事都帮宝宝做好,宝宝就因此失去了尝试、解决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变成缺乏耐心、要什么立刻就要有、遇上挫折不知如何是好的性格。

宝宝的挫折忍耐度高低,除了先天个性之外,家长后天的影响也很大,例如小时候宝宝跌倒了,家长就说是地不平、我们来打地板、或是责怪宝宝不小心,加重宝宝悲伤的情绪,让宝宝没有在失败的当下,学到面对失败的正确做法。

宝宝成长的过程中,随时都有遇上困难及挫折的时候,例如与同学人际相处、新的功课、新的才艺等等,如果宝宝挫折忍耐度高遇上问题时,心态上肯接受失败,就能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朝目标前进;反之,挫折忍耐度低的宝宝,遇上问题会采退缩、生气、放弃的做法,那幺将来在学习成就方面,可能变成低成就、没自信、人际差的情况。

如何培养宝宝的挫折忍耐度

期望宝宝有良好的挫折忍耐度必须循序渐进,当宝宝遇到挫折时,家长应该引导他去找出挫折的原因,陪他一起检讨其它改善的方法,最后建议他再试一次、两次、三次,当宝宝发现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就由此建立自信心,未来即不会轻易被挫折给困住。例如,学习新的功课,宝宝一开始可能不懂,但是高挫折忍耐度的宝宝会选择再问老师或爸妈、自己再试一遍、看看同学怎幺做,而不是立刻就生气或放弃。

1.不要随口答应宝宝:大人经常的失约,会让宝宝对承诺及大人的话失去信心。

2.不过度预期宝宝的能力:不要灌输宝宝:你绝对是第一名、我最喜欢你考一百分等,因为过度膨胀宝宝的能力,会让他觉得只有第一名的他,爸妈才会喜欢,如果做不到、失败了,爸妈、老师就不爱他,使他不愿意面对挫折及失败的时候。

3.不要剥夺他尝试的机会:不要因为怕宝宝失败,就不让他试试看,小时失败经验并不会造成什幺大损失,反而能让宝宝了解失败没什幺大不了,否则等长大之后,小挫折可能会变成大石头,宝宝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将石头移开。

独立性很重要

每个宝宝终究都会独立,而独立时间不妨随着他的生理发展,例如一岁前后鼓励宝宝学走路,就是行动独立的时机;三岁左右鼓励宝宝进入宝宝园的团体生活,学会与人相处的独立。

爸妈应该先给宝宝温暖的环境,也就是在学习独立的过程中必须是愉快、满足、没有过度强迫的,每当宝宝靠自己多完成一件事时,就是迈向独立的表现。

依照成长发育让他自己来

很多爸妈(尤其是祖父母)会以为宝宝还小,不会或做不来的理由,总是习惯替宝宝做事情、解决事情,所以,培养出很多三、四岁还不太会吃饭、不会穿鞋子或是遇上事情没主见的宝宝。

生活自理能力的独立,就是宝宝成长的第一步,建议家长依照宝宝的生长里程,鼓励他自己去做一件事,而刚开始一定是不熟练、不完美的,但是家长只需要给宝宝时间,多多示范正确的做法,就会发现宝宝越做越好。

思想上的独立也不可忽略

除了行为上的独立,思想上的成熟也非常重要,宝宝如果可以从小就学会自己做判断及决定,同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在未来学习上,多半会自动自发,不需要大人随时紧盯不放,就能够做好自我要求。

思想要独立,爸妈必须让宝宝学习如何自我安排、自我认同、做最好的判断。在成长的过程中,爸妈或老师必须扮演引导、示范的角色,因为宝宝会从模仿与观察大人的方法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表现,例如家长总是可以流畅的处理家里整理打扫工作,慢慢地宝宝会尝试用看到的方式来整理他的玩具或桌子。

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1.多陪伴宝宝:让宝宝先建立情感上的自信心,认为大人是值得他学习模仿的对象,就会朝着大人希望的方向前进。

2.让宝宝进行大量游戏:游戏会让宝宝大小肢体动作更灵活、反应更灵敏,学习上更快速、更有信心。

3.丰富宝宝的生活经验:宝宝要有足够的判断能力、解决事情的能力,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想出方法去面对新的挑战。

别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伤害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别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伤害,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图画书是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的,往往孩子还不会走路,就会有模有样地捧着图画书看了!图书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并不亚于玩具,正因为如此,它的安全性更应该引起注意。在选购图书的时候一定要避开以下误区。

1.纸张不要太白

白色纸张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印刷图文的全部色彩,提高文字的反差和清晰度,图书看起来色彩鲜艳。纸张白度越高,这种效果越显著。用这样的纸张印制的书刊外观很漂亮,印刷非常精致。但读起来眼睛很容易疲劳。

医生点评:不管是看书还是看电视,对比度太强都对视力有不良影响。纸张过白,一是会增加颜色的对比度,二是反射光线过强,会过度刺激视觉神经,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看电视为什么要开灯,就是要减小对比度。如果图书纸张看上去十分刺眼,或者看了不到10分钟眼睛就感觉累了,那纸张颜色肯定是不合适的。

2.反光不要太强

有的童书为了吸引眼球,追求高档精致的效果,会用光泽度很高的铜版纸来做。这些书看起来确实很漂亮,但会刺激孩子的眼睛,孩子越小,受的伤害就越大。比如黑白书本来是给1岁以内的孩子看的,对他们的眼睛发育有好处。出版者的出发点很好,可是却用了很亮的纸来做,这岂不是自相矛盾了?

好的童书,色彩要柔和,接近自然色,反光不能太厉害。从印刷角度来看,铜版纸色彩还原更真实,但是会有反光;胶版纸反光小,但会有偏色。所以我们会建议出版社,如果用铜版纸最好用亚光铜,尽量减小反光。

医生点评:反光越厉害,眼睛受到的刺激会越强,眼睫状肌处于过度收缩的状态,眼睛特别容易疲劳,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功能调节性近视,损害人的视力。

tips:一般来说,纸张光泽度高,印刷品的光泽度也高,图文层次鲜明,色彩鲜艳。像铜版纸光泽度和印刷光泽度最低要求在60%和88%以上。纸张光泽度大时,其印刷品色彩显得更鲜艳。一些宣传海报和杂志,都会使用高光亮度的纸张,以突出其内文和图片,来吸引入的注意,但书籍的制作都会用较低光亮度的纸张,以避免眼睛受太多反射光线影响而容易疲倦。

3.色彩不要太艳

孩子看惯了色彩太重太鲜艳的颜色,以后对自然颜色的分辨力就会被削弱。就好比我们给孩子吃多了太咸的食物,以后他对食物味道的分辨就不敏感了。所以,刚生下来的孩子不用给他看彩色的书,可以先给他看一些黑白颜色的书。

医生点评:现在市场上图书的纸张颜色变化特别多。一些艳丽的颜色,比如红色、绿色等颜色能提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但长时间阅读眼睛会感到疲劳。所以,图书纸张的颜色还是以柔和的色调为好,比如淡黄色、淡粉色等,这些颜色阅读时不会使眼睛很快疲劳。

4.画面不要太细

看一本童书是不是做得到位,画面和字号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给孩子看的书不同于成人书,成人愿意看精细的画面,而童书画面却不能太细太复杂,字也不能太小,否则孩子看起来很吃力,他会不自觉地睁大眼睛,凑近图书,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的视力。

医生点评:从医学的角度讲,孩子出生后,视力发育还没有成熟,视力要一直发育到5岁才完成。5岁时,孩子的正常视力才能达到0.8~1.0。在这期间,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视力。因为孩子的眼睛没有发育成熟,不能看太精细的东西,所以,字大一些、画面简单一些,对孩子来说才是适合的。

选购安全童书的另外两个提示

看:看书的装帧。平装书的纸不能太硬、太薄,否则容易割破孩子的手。精装书的书角要选择包角的或者圆角的,否则容易戳伤孩子。

闻:闻书的味道。有的图书出版者为了追求图书的外观和手感,使书看起来更漂亮,摸起来更有质感、更真实(比如书里讲到贝壳,就做成摸起来真像贝壳的质感),制作时添加了一些化学物品,如果所用的材质不环保,就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一般来说,有害的物质闻起来会有刺鼻的味道,购买时可以先闻一闻,如果味道很不好闻,就不要买了。

没有父爱男孩容易成为危险男人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没有父爱男孩容易成为危险男人》,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父爱

作为美国著名的婚姻与子女教育专家,约瑟D.麦道卫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父爱的男孩更容易成为一个危险的男人。

72%的少年凶杀犯来自无父家庭;父爱在人的成长中不可替代

全美父道组织整理的调查显示:尽管只有20%的未成年孩子住在单亲家庭中,但青少年犯罪工作小组认为70%的少年犯出自单亲家庭。全国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70%的长期服役的犯人来自无父家庭。90%的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患者来自无父家庭。80%的强奸犯的动机来源于无父家庭转移的愤怒。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迪根据多年的潜心研究得出结论:“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跟母亲相比,父亲教育孩子,往往只给他划个大框框,为孩子留下一个较大的自主空间。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迫使孩子去发挥自己的智慧、能力,而不指望血缘亲情的庇护,从而在意志品质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充分锻炼,使孩子的智商更高、学习的进度和深度更理想。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父爱在男孩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父爱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要落后一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被专家称为“缺少父爱综合征”。

没有父亲的雄象很容易成为“小罪犯”;缺乏父爱的男孩更容易成长为危险男人

为什么缺乏父爱的男孩会成长成为危险男人?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解释,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缺乏对孩子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缺乏教育孩子怎样做男人的机会。父亲在帮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没有父亲的指导和带领,男孩遭受的挫折常常导致各种暴力行为和其他各种反社会行为。

有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在南非西北部的国家公园里,管理人员报告说,近几年来,年幼的雄象变得越来越暴躁了,对附近的白犀牛尤其凶狠。在没有受到挑衅的情况下,一头象会把犀牛击倒,然后用脚把它踩死。这在大象的行为中是很少见的,其原因很难作出解释。

但是现在,公园的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找到了答案。显然,这一攻击行为是由于政府通过杀死老象以减少大象数目的做法而引起的。几乎所有的小象在小时候都成了孤儿,它们失去了与成年象接触的机会。在正常情况下,成年老公象会管好那些小象,并为它们起到榜样作用。在没有了这样的影响以后,“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就在象群中蔓延滋长,使它们的“邻居”感到无比恐怖。

虽然把动物的行为随意用到人身上是有风险的,但这里的比较实在是太明显了,那就是:早期监督和纪律管束的缺乏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无论对青少年还是对大象。可见一位好父亲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有一位目光敏锐的观察家说过:“让一个男孩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男孩就不会走上邪路。”

父亲都可能是儿子心目中的“英雄”;儿子的品格则是父亲生命的延续

父爱对孩子有巨大的影响力,常言道,“没有哪个男人比蹲下去帮助孩子的时候站得更高。”当我们在幼儿时期,被问及谁是心目中的英雄时,绝大多数有幸拥有父亲的男孩都会说,“我爸爸。”在男孩的幼年,甚或是一辈子,父亲都可能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但如果没有这个英雄形象存在,就很容易在男孩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给他留下心理空白。

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的李开复博士就曾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偶像。”李博士在追忆他父亲的文章中写到,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的影响力通常不是看他们说什么,而是看他们做什么。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是道德和正义的化身,给我留下经久不褪的烙印。父亲留给我的遗产就是那十个字:“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渐渐我明白了,父亲是在用他自己为儿子作榜样,用一种无声的权威指引儿子的未来。”

真正是父亲的品格丰富了儿子的生命,而儿子的品格则是父亲生命的延续

中国人有句古训“严父慈母”。为了保持父亲的威严,父爱往往隐藏得很深。可试想,一个没能感受到父爱的男孩,他的一生会多遗憾啊!作为父亲,不要错过今天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不要错过把你的信念传给孩子的机会。不要让你的工作把你的一切都吸引过去,不要把“父亲”只变成一个符号,而成为家里的一个“陌生人”。

完全父爱打造孩子健康人格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导致人们认为养儿育女是女人的天职,父亲则很少参与孩子的教育,成了局外人。然而近年来,美国耶鲁大学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父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更聪明、智商更高,在学校里和社会上也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曾经指出,从人类生物学的角度而言,我们都知道父亲是必不可少的,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父亲这一重要的角色却常常被看成是生儿育女的局外人。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父亲忙于工作而很少参与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从而导致孩子依恋母亲、对父亲敬而远之。

父爱

现代父亲究竟一天能抽出多少时间来与孩子相处?据一份调查显示,约有70%的父亲只有休息日才陪孩子一起玩,也有为数不少的男人认为那是“娘儿们的事”,他们的责任是赚钱养家。忙于工作是父亲们疏于照顾孩子的最主要原因。有的父亲认为,努力工作,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就是在爱孩子、关心孩子了。殊不知,父爱并不单单体现在提供物质的需要上,还要有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关怀和体贴。近年来,美国耶鲁大学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父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更聪明、智商更高,在学校里和社会上也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父亲影响孩子的人生指向

笔者的一个朋友每当谈起幼年时的经历时就会感慨地说,当初若是没有父亲的循循善诱和鼓励,他姐姐今天绝不会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他和弟弟也绝不可能考上名牌大学。朋友认为,他们三姐弟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那位经常在家陪伴他们学习、打球和钓鱼的亦师亦友的爸爸。朋友深深感谢父亲以身作则,把乐观、积极和主动的个性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他们姐弟,教会他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原则。今天,幼教专家经过大量研究后指出,父爱虽然有时显得“大大咧咧”,甚至会带给孩子一些磨练和冒险,但提供了孩子个性成长所需要的空间。另外,父亲教育孩子时要比母亲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他们会有步骤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使孩子的思维更活跃、敏捷;一般的母亲在下班后回到家里总是对孩子的生活更感兴趣,她们会嘘寒问暖,生怕孩子哪里不舒服了或缺少了什么。因此,父亲的介入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得他们长大后更自信,对学习和工作也比较认真、负责和持之以恒,因此,他们成功的可能性会越大。

幼儿时期是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发明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意大利教育家就曾指出:孩子在三岁前吸收、获得的知识,相当于大人花六十年拼命苦学所获得的量的总和。在三岁以前,孩子的脑神经就已经完成了60%的配线工作,这个时候的孩子会以惊人的速度将看到的、听到的及接触到的事物一一吸收。因此,父母(尤其是父亲)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时机在道德及智力上给孩子以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必然对孩子的将来造福无穷。毕竟,现代的科学育儿观念所强调的是亲子依恋,而不是单纯的母子依恋。

据报道,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曾经对700多名有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调查,在问及“你在被管教期间最想念的人是谁”时,父亲名列首位,高居70%;问及“生活中对你产生正面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时,父亲再次夺冠,为31.2%,其次是朋友,占20%,母亲只排在第三位,占15.2%。

父亲如何参与孩子的抚养

以下是几个实际性的建议,希望能为渴盼在孩子的生命中起到良好的导航作用、参与孩子成长的每一步的爸爸们助一臂之力。

·人都需要被拥抱和抚摸,长时间缺乏拥抱,皮肤就会产生一种饥渴感,使人失去安全感,变得烦躁不安。婴儿虽然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但会通过哭声来表示强烈的抗议。因此,建立与孩子亲密关系的第一步,就是要常常拥抱和触摸孩子,和孩子保持身体上的接触,让孩子在你结实而温暖的怀抱里找到安全感。

·爱要有所牺牲。下班之后,少看几分钟的报纸或球赛,放下所谓男子汉大丈夫的架子,就可以有时间多陪孩子逗乐、讲故事或教孩子唱歌了(相信,爸爸讲的故事和妈妈讲的肯定不一样)。另外,帮孩子洗澡、换尿布等,也可以增进亲子间的关系。周末外出的时候,尽量全家一起行动,用属男性的独到的眼光引导孩子初步认识外面的世界。

·西方有句箴言:“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同金苹果在银网子里一样宝贵。”由于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父亲对待孩子的言行及态度会对孩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人受望子成龙心理的影响,很少表扬及鼓励孩子,总爱指责孩子这里做得不对,那里做得不好,以为这样就可以鞭策孩子做得更好,却不知恰恰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抑制了孩子的创造力。我们不应该要求一个2岁大的孩子能够像成年人一样坐着不动就把一顿饭吃完,不应该要求他必须学会自己大小便,更不能责骂孩子“没用”或“不乖”。笔者亲眼看见一个年轻的美国爸爸,抱着他那把香蕉涂成紫色的3岁小女儿一边亲吻,一边夸她画得真美。父女俩抱成一团笑得很开心!

男孩“粘”妈妈影响性格成长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男孩“粘”妈妈影响性格成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4岁的初二男生小文(化名)从小和妈妈十分亲密,别看个子比妈妈还高,言行举止俨然是个大人了,可晚上还常常和妈妈搂着睡觉。爸爸平时很少管小文,当儿子第一次遗精时,他的一顿斥责让儿子吓得不知所措。此后,小文对爸爸更排斥了,甚至动不动就大吼大叫,学习也没有以前专心。近日,对小文一筹莫展的父母来到亿人青少年辅导中心,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小文的妈妈陈女士告诉老师,小文从小到大,学习生活都由妈妈操心,他和妈妈很亲热,总有说不完的话。爸爸因为经常出差,极少和小文相处,父子俩交流不多。爸爸不在家时,小文晚上就和妈妈睡在一起。即使爸爸在家,小文也因为不习惯独睡,半夜还溜到妈妈床上,让妈妈搂着才睡得着。

一天半夜,正在熟睡中的陈女士被儿子叫醒:“妈,我尿床了!”小文惊慌失措地说。陈女士起身查看,发现青春期的儿子并非尿床,而是遗精了。“这种事情应该由他爸爸来解释。”陈女士想到这里,只是让小文换下衣服。小文的爸爸回家后,陈女士把儿子遗精的事告诉了他,不料他不仅不给儿子解释,反而一顿斥责:“你一定在想些不正经的事,这样下去哪还有心思学习?”小文又羞又气,却又不知如何为自己辩解。

此后,小文见了爸爸就躲,学习提不起精神来。有一次被爸爸训斥,他竟一反常态大吼大叫,让父母大吃一惊。

了解事情的经过后,辅导老师认为,小文母子过于亲密的关系,导致父子关系疏离淡漠,直到因“遗精事件”而爆发。“一家三口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三角形,当儿子与母亲的距离很近时,和父亲的距离自然拉远了,而且夫妻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疏远”。

“在现实生活中,母子关系过于亲密的现象十分常见,尤其是全职妈妈。很多母亲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和儿子亲密的尺度,正在长大成人的儿子在她们眼里永远都是孩子。和母亲过于亲密容易导致依赖,从而阻碍儿子的正常成长,有的甚至变得女性化。”老师指出,有的母亲对儿子的依赖很满足,意识不到已成病态。直到儿子长大成人,还要干涉儿子的婚姻、工作。

家有儿子初长成,如何让他长成真正的男子汉呢?老师指出,男孩在五六岁时最好和父母分床而睡,母亲不要过多关注男孩,最重要的是,父亲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缺位。同时,当妈的不要忘了,自己是个母亲,也是个女人,要让儿子有明确的性别意识,避免过于亲昵的举动。

关于成长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