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准备五大领域

2021-04-27 入学准备五大领域 胎教的方法 胎教方法大全

降服恼人小宝宝的五大方法。

俗话说“七八岁,狗都嫌”,但是我的儿子才3岁,就已经成为了我们家的噩梦。

他不是整天哭哭啼啼、动不动就打人,就是该睡觉的时候不睡,无缘无故发脾气。这些看似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积累起来就成了每天让我头疼的大烦恼。而每当我想惩罚他的时候,他要么给我做一个的鬼脸,我笑过之后已经忘了要说他什么,要么就是早就被他的哭哭啼啼搞得筋疲力尽,最后已经没有力气再坚持原则和纪律了。

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好好改变一下自己的方法和态度,彻底结束这场噩梦。我告诉自己必须要建立规则,然后要求自己把已经确定下来的规则坚持到底。在这个过程当中,每当孩子试图抗拒规则,我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达成令我满意的结果。因为我知道,凡事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他能够改变一次规则,也就能改变一百次。而次数多了,规则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这样坚持了半年的时间,虽然那些令人烦恼的小问题还是会存在,但是已经不像原来那样愈演愈烈。而且,我也已经能够平静地、胸有成竹地面对他的任何行为。

现在,我就把我的领悟告诉你,帮助你找到适合你家宝宝的解决方法:

恼人行为一:喜欢打人

孩子的理由:这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阶段,通常在两岁左右开始出现。但是,虽然这是正常现象,我们却不能忽视他们在这种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攻击性和侵略性。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并且帮助他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曾经这样做:为了当即制止他的打人行为,我经常对他说:“如果你再打小朋友,我们现在就走,不让你在这儿玩了!”但是后来我发现,类似的话就相当于告诉他下一次遇上麻烦的时候还是可以这样做。因为在孩子听来,我好像再说:“继续吧,直到你被妈妈带走为止”,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我现在这样做:首先,决不让孩子逃脱打人应该受到的惩罚。当他打小伙伴或者是打我的时候,我马上就把他拉开,并且告诉他:“不许打人!打人很疼!”然后我会重申关于不许打人的规则,并且带他离开当时的情境。比如说,如果我们会马上离开活动场,或者把孩子从这个房间领进另一个房间——也许是走廊。重要的是,打人的事件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如果他是为了争抢一个玩具而打小朋友,我就会把那个玩具还给对方。让孩子明白,打人并不能实现目的。如果他希望玩小朋友的玩具的话,最好通过平和的表达方式。

恼人行为二:哭哭啼啼

孩子的理由:孩子之所以哭哭啼啼,因为这一招确实奏效。因为每个父母都会对孩子的啼哭很紧张,所以孩子也就越发善于使用这个独门武器——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通过啼哭来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曾经这样做:当孩子以普通的音量、平和的方式表示意愿的时候,如果我当时很忙、很累,或者必须处理其他更着急的事情,我通常就当听不见或者索性拒绝他。但是那样做的后果,基本都是他接下来的大声啼哭。于是,我只能暂停所有的事情,去看看他到底怎么了。

我现在这样做:简单地告诉你的孩子:“我不听哭声。如果你好好说话,我可以考虑满足你的要求。”我这样说,也会真的按照自己说的,好好去听孩子的需求,然后再好好考虑一下同意或者拒绝他的理由。如果确实应该拒绝,我还会简要地告诉他为什么,这样既能让他明白原因,也让他感觉到大人没有应付他。那样,虽然他还是会不高兴,但是至少不会再啼哭了。

恼人行为三:发脾气

孩子的理由:两三岁的小孩子很难用语言表达他们的不满,所以当他们感觉到愤怒、恐惧或者有什么令他不满意的时候,他们就会通过愤怒、喊叫或者其他的过激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等到再长大一些,到了四五岁,孩子们就通常是有所图谋地使用发脾气这个手段了,当他们的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发脾气是表达不满的最淋漓尽致的方式。当然,在孩子累或饿到极点的时候,他们也会借题发挥地闹一闹。www.zj09.Com

我曾经这样做:每到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经常一下子就被孩子激怒。于是我可能会回馈给他同样的喊叫、推搡,甚至把他夹在胳膊下面狠狠地在他屁股上打几巴掌。现在看来,越到这种剑拔弩张的时候,我的反应越应该相反——尽最大可能保持平静和常态。因为事实是如果在他发脾气的时候我也跟着大声吼叫,等于就是在手把手地教给他这种不好的行为。所以到了后来,我基本能够要求自己发现情绪有些失控的时候,就让自己深呼吸,默默数数,要求自己冷静下来。

我现在这样做:当孩子死活不愿意做某件事,或者是因为被我拒绝而显得十分沮丧的时候,我总是尝试着带上一些感情跟他说话。比如说他因为我不允许他在饭前吃曲奇而暴跳如雷的时候,我会耐心等待他安静下来,然后温和地对他说:“妈妈知道你特别想吃,也知道你现在很不高兴。但是因为我们马上就要吃饭了,我曾经说过,饭前半小时之内不可以吃点心。其实妈妈已经在饭后准备了好吃的蛋挞,如果你好好吃饭的话,到时候就能多吃一个。”我发现,这是一种能够控制情绪的说话方式,表达了我的意思,又带着对他的充分尊重和爱。

恼人行为四:不按时睡觉

孩子的理由:原因很简单:当我们希望孩子能按照我们安排的节奏该吃吃、该睡睡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会乖乖听命的。无论是两岁、三岁还是四岁的孩子,他们都非常希望表现出自己日益强大的独立性。他们不希望被别人安排说:“你该上床了。”

我曾经这样做:说实话,在上床睡觉这件事情上,我原来并没有一个一贯的原则,所以这种睡觉前的拉锯战时常发生。一般到了周末,我总会允许他熬会儿夜,或者看着看着电视就在沙发上睡着了。平时,也会因为他说口渴了或者说还没有跟奶奶说“晚安”呢,就让他借机再在屋子里晃荡一会儿。现在我明白,如果我早一些让孩子明白在睡觉的事情上妈妈是不可让步的,那么按时睡觉可能早就变得比较容易了。

我现在这样做:我给他确定了一个作息时间,并且从一开始就强制执行。我制定的《睡觉条例》规则明确:“晚上八点我们必须上床,你换上睡衣,我给你讲两个故事。”然后我们每天晚上都按照这个规律进行。在这件事情上,全家人都很配合,在孩子临上床前去厕所尿尿的时候,爷爷奶奶和爸爸都会平静地和他说一声“好好睡”,有时候还会抱抱他。一开始,他特别不乐意,甚至大呼小叫,抵抗睡觉。但是事实证明这只是暂时现象。当然,为了让他感觉到有一些事情是由他控制的,我宣布他有权力选择今天穿什么衣服睡觉、听哪两个故事以及床头放上维尼熊的还是机器猫的闹钟。当然,我们也会机动灵活,比如说他今天白天很兴奋,那么就会让他早点上床,否则极度疲惫反而会让他易怒,也就是俗话说的“闹觉”。

恼人行为五:行为挑衅

孩子的理由:记得我是从孩子两岁开始,觉得他变得特别不好带的。因为他一下子变得顽固不化、不讲礼貌,而且一点儿也不听话了。他最喜欢说的就是“不”字。因为到了这个年龄,他开始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是有控制权和改变权的,而且他们尝试变得更加独立自主。

我曾经这样做:对待孩子的挑衅,最不可取的方式就是通过争论或者恳求去让他顺服。但是这是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家长们都会犯一种错误,我们总是把他们当作一个大人来讲道理。比如说,当他不听话的时候,你就会一条一条地列举出他为什么应该听话。但是,这一点儿作用没有,因为这不是教育和训练,而是一种乞求。

我现在这样做:根本不去争论,坚决明确地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才是被许可的。我会告诉他说:“妈妈知道很多事情你都不想做,比如收拾玩具。但是,并不是你不想,这件事就可以不做了。相反,这是应该你做的事情,你必须去做。好了,我们现在就开始,妈妈知道你可以做得很好!”然后我会就当他已经听话了,开始帮助他收拾玩具,一件件地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TIPS:有效执行家庭纪律的DO和DON'T

DO

*每一次你的执行纪律的时候,都要给孩子提供积极的帮助和支持。这样将帮助你的孩子学习怎样让自己的行为更可取。

*在平和舒适的时间里,和你的孩子讨论一下你对他的期望。当父母的音量越低的时候,孩子们越会张开了耳朵好好听,而且他们心理的抵触情绪也就越少。

DON'T

*在错误行为发生了很长时间以后才去纠正。这是父母们最通常的问题,事情拖的时间越长,之后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就越差。

*在教育他的时候,没完没了地唠叨,一遍遍地重复。

相关阅读

8种方法降伏生气宝宝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种方法降伏生气宝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明尼苏达大学的雪莉盖勒说道:“对一些孩子来说,咬咬大拇指,抚摸一阵毛毯,或者坐在妈妈的膝上听一个故事就能平静下来,而另一些则可能需要尖叫一阵,如果尖叫能够阻止他们把东西砸坏,尖叫也行,因为最终的目的是教会孩子学会镇静下来的办法。”但是,即使你以为你找到了孩子平静下来的有效方法,这个方法在下个星期还是可能失效,当孩子在超级市场突然大发脾气的时候,你还是可能感到手足无措,因此,我们在这儿就一些有经验的母亲与儿童教育专家来谈谈她们的秘诀。

1、抱紧孩子

许多父母都知道把孩子包在襁褓里能使大哭的婴儿平静下来,“这个原则也适用于大一些的孩子”,已有两个孩子的克莉斯汀班尼特说道“比如,当孩子摔了一跤,擦破了皮的时候,他的安全感被粉碎了,因此她可能大哭大叫,你可以把她抱起来,轻轻地摇她直到她的肩膀松驰下来,这样,她的安全感会慢慢回来。”

2、让他用小拳头发泄

如果孩子发怒要砸东西,给他一个枕头让他打个够,幼儿园教师琳·菲利普建议:“或者给他一个塑料锤子,让他砸到他会用语言表达他的愤怒为止。”

3、父母保持平静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最要紧的是父母不能发脾气。”辛格门博士说,“培丽亚是我们七岁的女儿,她常常会情感用事,有时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就告诉她我需要离开房间静一会,我发现她已经到了能够宽慰自己的年龄,所以我告诉她感到悲伤或愤怒是正常的,然后我让她的愤怒自个儿慢慢地消失。”

小孩子常常需要向父母“借贷”平静的心态,孩子要平静下来之前必需把父母的平静内化,如果父母自己行为失控,孩子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4、倾听孩子诉说

即使是一个小孩也应该有倾诉她感情的权利,我们三岁的女儿麦迪生,每次听到她十五岁的姐姐要她离开她的房间时,都很生气。南卡罗本纳州的海蒂·斯坦波尔·皮雅说,麦迪生会大声地叫道:“她叫我滚出去!”然后就大哭起来。我会认真地听她倾诉,因为她的感情的确受到了伤害。等她说完了,我就让她帮我准备晚饭或者做一些大女孩在家干的事,这样她就感到她受到了特别的对待。

5、使用纺织品与玩具

纺织品对有些孩子有特别的宽慰作用,特别是那些性格喜欢抱毯子或抱小猫小狗的孩子,试试看对孩子说:“你可以和这头毛茸茸的熊坐在一块,它会使你好受一些。”你可能会发现柔软的物品与抚摸它的感觉使孩子渐渐静了下来。

6、逗孩子发笑

“如果孩子着急的在地上跳脚,我们也跳脚。”班尼特说:“有时,孩子发怒发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我就参加她与她一块大哭,”我会说,“哭的好听,再响一些,我听不见。”用不了多久,我们两个就在一块大笑了,“但是,虽然幽默有时能拆除愤怒的雷声,你还是需要小心从事。在纽约工作的心理治疗专家大卫·舒马克勒说:“在有些情况下地把事情弄的更糟,孩子可能会感到你在取笑他,不把他当一回事,如果你发现这种迹象,赶紧改变策略,或者抱抱他,或者同情地听他倾诉。”

7、转移注意力

学步的幼童很想探索许多区域,如果被阻止的话很容易发怒,因此,不要火上浇油告诉他不能爬上餐桌,相反,转移他的视线,给他一些新的探索的东西,可能的话,走到门外去。“每次我把我19个月大的克莉斯蒂娜带到后园她都很高兴,她听着园中的鸟叫声就会完全忘记几分钟前使她大发脾气的事了。”佐治亚州的克鳃格女士说。

8、深吸一口气

告诉孩子深深吸口气可能使孩子更为愤怒,但是如果你蹲下身,看着他的眼睛,然后自己做几次深呼吸,他很可能会不自觉地模仿你的呼吸方式,不久,他就会冷静下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而不是哭哭啼啼地闹个不停了。

不管你使用上述的哪些方法,还是使用你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必须知道你可能不是每次都能很快地让孩子平静下来的,“有时孩子需要发怒,”菲利普解释道:“有时他们发泄那么厉害,你只能让他哭,只是当心着不让他们伤害到自己,直到集聚起来的紧张被释放了,你才可能抱抱他们,轻声地安慰他们使他们好受起来。”

宝宝五大感官的早教方法


神经细胞的发育除了需要营养供给以外,还需要外界给予一定的刺激。大脑虽然完成了运动和感觉神经的设置和髓鞘化,但是还需要通过应用形成神经回路而巩固下来。因此,对于新生儿来说,早期教育就是要给予五官和皮肤感、知觉方面的刺激。具体做法如下:

视觉

新生儿喜欢轮廓鲜明、颜色对比强烈的图形。如:环形和有条纹的黑白图形;喜欢看复杂、有丰富内容的图形;喜欢看人的脸;对红颜色有偏爱。且焦距约20厘米,太近太远都看不清楚。而且孩子还能记住所看的东西,因此还需要不断地变换新的东西,重新引起他的兴趣。我们要选择满足以上要求的玩具给予孩子视觉上的刺激。

听觉

孩子一出生不但能听声音而且对声音有定向力,也就说明出生时就已经完成了视听结合的神经连接。孩子喜欢听母亲的声音,喜欢听柔和的声音,拒绝噪声。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多和孩子说话,让孩子听优美的音乐。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触觉

孩子的皮肤、嘴、手、脚是触觉器官,而嘴和手是最灵敏的部位。新生儿可以对温度、湿度、物体的和疼痛都有感受能力。所以我们不应该给孩子包“蜡烛包”、戴手套。让孩子的手、脚能自由活动,去感觉外界。在这个时期可以让新生儿去抚触外界事物。可以用各种质地的玩具刺激孩子的皮肤和手脚。如毛巾的、绒毛的玩具,木棒或金属棒。这个时候孩子可能爱吃手,这是孩子探索外界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寻求安慰,这是情感发展的需要,不要制止,但是一定要洗干净手。

味觉

新生儿有良好的味觉,喜欢甜味,对于咸味、苦味、酸味不喜欢。适当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不同味道进行刺激,让孩子的味道记忆仓库更加丰富。在这个阶段不要养成孩子吃甜味的习惯,否则孩子就不爱接受其他的味道了。

嗅觉

刚出生的孩子能分辨不同气味,经过几天的母乳喂养,孩子就能够分辨自己母亲的气味,对沾有母乳气味的物件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经常让孩子闻闻各种气味有助于提高孩子对气味的分辨能力。

总之,要抓住这段时间给予孩子感官最佳的刺激,促进孩子的感觉器官的发育。以上的刺激就是我们说的早期教育。

帮宝宝克服害怕的方法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帮宝宝克服害怕的方法,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害怕在生命早期是一个感觉的情绪反应,特别在2-4岁的儿童那里更多。但不同的年龄阶段怕的内容却不一样。一两岁时更多的是怕陌生人;两岁半左右,主要怕大的声音、小动物、大夫来看病;再大一点会怕黑暗、怕厕所。这主要是他们到两岁半以后,会担心有想像中的东西(鬼怪恶魔等)伤害他。

当然,害怕并不是一件坏事,一个完全不怕任何东西的儿童,往往会碰到危险情景也不知躲避。但是,害怕太多也不好,会弄得家庭不安,疑神疑鬼。

孩子害怕有许多原因,除上面讲的与年龄有关的怕以外,还有许多情况让孩子怕的,比如:

1、知识不足,由于不了解而怕;

2、经验少,吸尘器能吸土,也可能会把人吸进去;

3、逐渐增多的想像,比如:想像一辆一条狗跳过围栏直扑向自己;

4、记忆扩展,小婴儿看过可怕的东西,很快就忘记了,可是两三岁的儿童却记忆犹新,比如被猫抓过一两回、秋千荡得过高,可能会使他老是怕猫、怕从高处摔下来等;

5、自我中心,两三岁的儿童都是自我为中心的,什么事都与他有关,比如在图画书上他看到一个巨人追赶一个小男孩,他就觉得在追他,电视屏幕上出现一个小女孩被蜜蜂蜇了,他马上认为自己也补蜇了,因此很害怕。

6、别人的暗示,比如一个小朋友小狗,他也怕等;

7、当他碰到一些他认为的可怕情景,如汽车鸣笛、有人大声说话、有影子等,没有人及时给他解释,打消他这种“怕意”,慢慢就积累下来了。

你邻居孩子的怕,很可能与上述这些情况有关。早年他不害怕,是因为年龄小,还不懂得怕。

你怀疑是否由于他的家庭变故,妈妈早就离开他了与此有关。我认为也不尽然。2-4岁的孩子醒来就有许多怕的情绪,关键的是抚养人(爷爷、奶奶、爸爸)没有尽到完全的教养责任。如果他们做得好些,孩子的害怕,也一定会少些、轻些。

下面提几个帮助孩子面对害怕的事的方法,你们可以介绍邻居试试。

1、懂得孩子的害怕对他来说是真的,哪怕是很“不合理”的,比如怕影子怕被抽水马桶冲掉等等。不要讥笑他,也不要说这是没有的事,否则会强化他的这种想法,这种怕也许会成为许多别的怕的基础,比如:他怕鸟,你们没有认真对待,反而笑他这有什么可怕,他很可能会衍成怕所有会动的动物。

2、承认害怕的事情或东西的真实性,是帮助孩子走出害怕的境地的起始点。你可以让他把怕的事情或东西告诉你,你表示同情并认真听,他会觉得好过得多。

3、有些东西可以表现给他看,比如怕汲尘器,再关掉,让他看到不会发生把他吸走的事;又比如怕大声说话,你抱着他仔细听一听,对他没有什么不利;又比如怕猫、怕小狗,你也可以抚着他抚摸这些小动物,当他看到这些小动物对他没有什么意处,慢慢地他也会接受它们的。这里关键的是“抱着他”,等于给他强有力的东西的支持。

4、自己不要表现出对什么东西(如小猫、小狗、汽车鸣笛声等)的怕,因为你的怕,会有很强的暗示作用。

5、可以和他一起阅读几本与他害怕的事情或东西有关的小图画书,这对他减轻对这些事或这些东西的怕,有很大作用。比如怕猫,读有关猫的小图画书;怕鸟,读有关鸟的小图画书等。

6、不要用一些事情或东西作为教育的“帮手”。比如在要孩子晚上不在院子里玩时,就说:“你不要在这儿玩了,一会儿小狗会在黑暗里来咬你;”“你不要再玩水龙头了,小心一会儿出水多,把你冲掉”等等。

7、当发现孩子有一点进步时,就大大表扬,这对他增强勇气和信心会有很大益处。

宝宝4大恼人行为 这样搞定


案例1

2岁多的心心喜欢穿裙子,即使是冬天,也要在毛衣外面再套一条花布裙子。奶奶说这样不好看,可心心喜欢。

其实在心心看来,最重要的是“我喜欢”,而不是外人眼里的好看不好看、实用不实用。这个年龄的宝宝以自我意识为准,不愿意受外界的干扰,他们更多地满足于自己愿望的实现,自己对环境的控制,根本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和评价。

对于这样的宝宝,在保证健康、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可以让宝宝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但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能所有的事情都由着宝宝的性子来,进而养成任性的坏习惯。

案例2

3岁的小雨是个聪明伶俐、嘴巴乖巧的宝宝,谁见了都喜欢。然而,他的爸爸妈妈最害怕带他出去玩,因为他太任性了。比如,在逛超市的时候,见到什么都要买,面包、巧克力、玩具……只要是他想要的,就会在购物车上又叫又晃,非得到不可,否则就大哭大闹。而且爸爸妈妈还没埋单,他就急不可待地要拆开包装,弄得爸爸妈妈既尴尬又头痛。

面对这样的情况,爸妈可以采用“约法三章”的办法。即在每次出门购物之前清楚地告诉宝宝,什么东西是今天可以买的,什么是不可以买的。如果他能够做到就一起去,如果做不到就留在家里。这样可以预防上述情况的出现。

一旦出现了上述情况,爸妈应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暂时不要理睬他。当宝宝感觉到没有人同情、怜悯他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觉得没趣而停止哭闹。但事情过后,一定要给他讲清道理,同时让宝宝明白父母是不会答应他的无理要求的。

案例3

邻居家3岁的浩浩是个聪明、能干的小男孩,常常会有些富有“创意”的想法和举动。一次,浩浩看见玩具狗有点脏,就决定给它洗个澡。他照着妈妈的样子,把狗放进浴缸里,打开水龙头,倒上沐浴液,结果是狗没洗干净还把他自己弄得浑身湿漉漉的,气得妈妈给了他一巴掌。浩浩觉得很委屈,就和妈妈顶嘴:“为什么你就可以,我就不可以!”妈妈一下子被问住了。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

——“为什么你说不能挑食,但你怎么不吃这个菜呢?”

——“那水不是我洒的,你为什么说是我?”

——“我就喜欢看奥特曼的动画片,你为什么不让我看?”

——“我就要……”

宝宝顶嘴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像浩浩那样“抗议”妈妈的标准不一外,有的是因为宝宝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了独立倾向,有了支配自我和事物的意愿,有的是因为任性和固执等,家长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爸妈首先要检讨自己的行为,因为宝宝已经认识到父母对他们和对自己使用了不同的标准,这对于宝宝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只有父母的言行一致,宝宝才能心服口服,教育才有效果。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说明宝宝的思维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开始思考了。对此爸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但要注意宝宝表达意见的方式方法,要教会宝宝心平气和、有礼貌地表达,养成摆事实、讲道理的习惯,不能让宝宝形成对成人态度粗暴、语言不尊敬不礼貌的习惯。

如果是第三种情况,则是宝宝的任性和无理取闹,爸妈一定要态度坚决,予以制止,但要注意方法。因为通常遇到这种情况时,爸妈和宝宝都比较冲动,语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爸妈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或冷处理、不予理睬,或耐心说服、讲道理。

案例4

冬冬的妈妈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过了好一会儿都没听见儿子的声音。妈妈到他房间一看没有人,就走到厨房去看看,只见儿子正专心致志地把调味盒里的盐、味精、糖等调料混在一起往嘴里放呢!妈妈赶紧上前制止……

“冬冬妈妈,冬冬今天又把班里的玩具汽车给拆了……”

面对淘气的儿子,冬冬的妈妈很头疼也很烦恼。其实大可不必。宝宝最淘气的年龄在3岁左右,是其自主性发展的标志。宝宝的淘气并不是故意的,通常也不具有破坏性,爸妈不该采取训斥、限制甚至打骂等粗暴态度,那样会压抑宝宝的求知欲,长此以往,有可能使宝宝变得小心翼翼、缩手缩脚,甚至形成消极的性格。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因势利导,既可以保护宝宝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其求知欲,可谓一举两得。

入学准备五大领域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