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很多人还沉迷于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里的浪漫情节和都教授的帅气痴情时,近日,一则“京津冀雾霾检出大量危险有机化合物”新闻,像炸弹一样在生活在帝都的人群中炸开了锅,生活在饱受雾霾污染里的人们不禁发出各种呼声——“逃离北上广是多明智的选择呀!!”“我们还能活多久”“孩子们伤不起啊”……

近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灰霾,灰霾影响面积约为14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重霾面积约为81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辽宁、山西、山东、河南等地。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对于呼吸系统尚未完善的婴幼儿来说,更易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因为灰霾天气持续,加之PM2.5超标,很可能对宝宝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对于十面“霾”的情况,父母应该给宝宝做哪些准备呢?今天小编就给爸爸妈妈们支支招。

目前,全国已有161个城市实施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的监测,33个城市在22日出现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还有10个城市为严重污染。那么到底什么是PM2.5呢?父母经常听到的这个数字又代表了什么呢?

其实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不要小看这个PM2.5,虽然它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宝宝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超标,表示着这个城市正出现着灰霾的现象。灰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有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多种粒子,它们能直接进入宝宝体内并粘附在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

因为灰霾天气持续,加之PM2.5超标,很可能对宝宝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例如是小儿呼吸道感染、肺癌、小儿佝偻病、宝宝情绪不稳定等。

危害1:小儿呼吸道感染与肺癌

如果霾被宝宝从呼吸道吸入,就会沉积于宝宝的肺泡之中,沉积肺泡的烟尘被溶解后进入血液,损伤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容易造成血液中毒。霾中所含有的其他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主要是刺激宝宝的呼吸道,对宝宝的危害更大。

阴霾严重时,污染物杂质可使宝宝的中枢神经发生病变,引起肺水肿或慢性气管炎,特别是当宝宝吸入肺部,严重时可导致肺气肿及肺癌等症。

危害2:小儿佝偻病

由于太阳中的紫外线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惟一途径,紫外线辐射的减弱直接导致宝宝患小儿佝偻病的机率。另外,紫外线是自然界杀灭大气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主要武器,灰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

危害3:情绪不稳定

阴霾天还会影响宝宝的情绪,因为整天天气都处于阴霾沉沉,太阳昏黄阴暗,宝宝身体中的松果体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使得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一旦减少,细胞就会“偷懒”,变得极不活跃,宝宝也就会显得无精打采。

面对这么可怕的灰霾天气,爸爸妈妈更加不可以掉以轻心!从现在开始就要为宝宝做好预防的措施,跟灰霾天气作斗争!如果因为灰霾天气而杜绝了宝宝的户外活动,是不必要的,只要做好出门前的三个准备,就可以有效防止灰霾对宝宝的伤害。

STPE1:洗脸

宝宝的脸部,经常暴露在空气之中,所以灰霾天气时,有不少的有害物质都会依附在宝宝的脸部,可以选择给宝宝清洗脸部,而且给宝宝洗脸时最好使用温水,这样可以将附着在皮肤上的阴霾颗粒有效清洁干净。

STEP2:漱口

正所谓病从口入,宝宝经常依依呀呀地说话时,吃东西过后,都会有不少的细菌依附在口腔里面,所以经常给宝宝漱口,可以清除附着在口腔的脏东西。

STEP3:清理鼻腔

很多爸爸妈妈不知道该如何清理宝宝的鼻腔,怕一不小心就把宝宝弄伤了。现在就一起来学习一个简单易学的方法!首先,让宝宝洗净自己的双手后,捧温水,教宝宝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反复几次这个动作,鼻腔里的脏东西就全部清理干净了。

值得注意的是,清理鼻腔时,一定要轻轻吸水,避免呛咳。如果是太小的宝宝,不可以自己吸水清理的话,爸爸妈妈在给宝宝清理鼻腔时,可以用干净棉签蘸水,帮助宝宝反复清洗。

当有预报已经出现阴霾天气时,爸爸妈妈应减少宝宝的户外活动,一定要减少外出,以免吸入更多的大气污染物。

在这种灰霾的天气里,的确不太适宜带着宝宝到外面做剧烈的活动,但是也总不能宅在家里不出门,所以在减少宝宝户外运动的同时,可以选择树木比较茂盛的地方,这些地方负氧离子发生量比较大,危害性相对要小。

另外,外出时,可以给宝宝戴上合适的口罩,市面上那么多林林总总的口罩,什么样的口罩才适合自己的宝宝呢?妈妈挑选的时候可以有三个标准:

1、阻尘效率高,能够阻挡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

2、能与人脸密合,防止粉尘或病原微生物由不密合处进入;

3、呼吸阻力小、轻,佩戴舒适。口罩的过滤作用重点在鼻部,所以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大小的口罩。如果口罩过小,则病菌、粉尘、污染容易从口罩边缘或鼻两侧间隙进入,影响过滤作用。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宝宝到药店挑选。

平时选择呆着家里也要注意家庭的空气流通,不可以整天都闭门闭窗,不然也很容易闷出病来。

除了做好防护工作外,为了提高宝宝的抵抗力,并让宝宝及时排出吸入的雾霾毒素,妈妈要让宝宝多吃这些食物:

1、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有保证呼吸道免受感染的作用,如维生素A有保护上皮细胞的作用,若缺乏则会使呼吸道上皮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受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在雾霾天气,妈妈要让宝宝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雪梨各种新鲜水果蔬菜均是补充维生素的首选。

2、多吃润肺食物

润肺食品能及时排出肺部吸入的毒素,保养肺部,保证人体肺部健康。好的润肺食物有罗汉果,罗汉果茶可以防治雾天吸入污浊空气引起的咽部瘙痒,有润肺的良好功效。尤其是午后喝效果更好。其它效果好的清肺食物有木耳、银耳、莲子、百合等,冬季食用这些食物,具有清肺、润肺和养肺的效果。

3、多吃排毒食物

排毒食物可以及时清除人体内的毒素。例如萝卜就是极佳的肺脏排毒食品。在中医眼中,大肠和肺的关系最密切,肺排出毒素程度取决于大肠是否通畅,萝卜能帮助大肠排泄宿便,生吃或拌成凉菜都可以。

另外,百合排毒效果也很好。百合提高肺脏抗毒能力。肺脏向来不喜欢燥气,在燥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积累毒素。蘑菇、百合有很好的养肺滋阴的功效,可以帮肺脏抗击毒素,食用时加工时间不要过长,否则百合中的汁液会减少,防毒效果要大打折扣。

4、多吃菌类

菌类食物养生效果好,是很好的抗过敏食物,多吃此类食物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宝宝抗过敏能力,避免因雾霾导致的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可以给宝宝多吃一些金针菇。金针菇中的蕈菌多糖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菌消炎的作用,另外金针菇菌柄中有一种蛋白,能缓解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症状。

5、多吃杀菌食物

雾霾天气也是各种细菌病毒大量活跃的时期。这时要给多宝宝吃一些杀菌食物。如大蒜和葱都有杀灭体内细菌的作用,因此雾霾天气和流感高发季节如果每晚能生吃少许大蒜,将可有效预防宝宝患上流感和呼吸道传染病。

6、多喝水

在雾霾天气,水是宝宝最好的饮料。水能冲淡人体内累积的尘埃和毒素,多喝水有助排毒。

除了这些外,在雾霾天气宝宝的饮食最好保持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最大程度呵护宝宝呼吸道和肺部,避免雾霾伤害。

相关阅读

辅导宝宝学画的全攻略


孩子学画过程中的遇到问题

Q:孩子胆小不敢画怎么办?

A:孩子绘画的痕迹能够表现出当时心理状态。画面的形象和效果能表现出孩子的性格、胆量的大小。

孩子的性格很内项,胆子很小,一般是参加学习班或在周围有人时出现的。

首先,应该经常对孩子给予鼓励。如果是在集体的环境里,应该营造一个愉快的绘画氛围。使孩子尽快溶于集体,不产生陌生感。不过高的要求,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鼓励孩子大胆动笔,没有一个孩子不会在纸上留下痕迹的,只要敢画就是成功。第一次画画一般是担心失败,担心教师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的胆小。一般是没有得到教师或父母的积极评价。或是要求苛刻,孩子担心自己的能力而丧失了自信心。

所以,应该经常给孩子积极的评价。把批评变成提示,变成暗示。使其建立自信。只要孩子积极的完成学习的全过程,相信会逐渐大胆的绘画的。

Q:孩子画画色彩单一怎么办?

A:首先看是不是孩子眼睛生理的问题。

很多的孩子对某些色彩有偏爱,喜欢经常的使用某些或某一种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各种各样的颜色体会不同的感受。观察自己周围千变万化的色彩。并鼓励在自己的画中进行表现。教师可以设计色彩练习课,让孩子体会自己绘画中色彩丰富的感受。也可以看看其他孩子色彩丰富的绘画作品,并予以提倡。

Q:孩子经常画相同的形象怎么办?

A:孩子经常画相同的形象,说明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形象的画法。画相同的形象有一定的习惯性。这些形象画起来比较顺利,容易从中体会到一定的绘画快感。

有些孩子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提示他们真的去观察他们经常画的那些形象,从中不断的有新的发现。在把发现的东西在熟悉的形象上表现出来。鼓励他们去发现其它的形象,并大胆尝试把它们画出来。比如:有些孩子经常画那种三角房顶、田字格形窗子的小平房。那么可以提示观察一下现代街道上的美丽的建筑。再观察街道上的车、人、树、路灯、广告等等。逐渐增多绘画的形象。

有些孩子是因为特别喜欢某些形象或某一方面的内容。比如:美人、动物、战争等等。但是具体的形象的动作、服饰、样式还有些变化。熟能生巧,巧能生变,这样不一定是不好。这些孩子绘画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可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扩大兴趣范围。感兴趣的事物多了,有意识观察了解的就多。这样就容易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作品的内容会逐渐丰富起来。

Q:孩子的绘画兴趣减弱怎么办?

A:首先应该分析了解绘画兴趣减弱的原因。有些孩子刚学习绘画时还好,过一段时间绘画的的兴趣就减弱了。

可能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得到的积极评价少或经常得到周围人的批评和打击,减弱的学习的动力;或是自己不能适应学习的难度,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或是学习的内容不全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是课后作业成为自己的负担,不完成或完成不好遭到批评、强制完成。引起反感。引起兴趣减弱的原因多种多样还得具体分析。

兴趣减弱了,就得想办法再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呀。可以这样试试。

1、了解儿童画,了解孩子,多多交流多多鼓励。

2、学习过程中,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要用别的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自己着急责怪孩子。这样的“激将法”一般不会有好效果。只要孩子不断进步超越自我就是成功。

3、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小展览”让大朋友、小朋友给予鼓励和夸奖。给孩子成就感。

4、鼓励孩子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如:班级出板报、绘画活动等。得到嘉奖和鼓励也是学习绘画的动力。

5、适当更换孩子感兴趣的绘画工具、材料。

6、鼓励孩子把简单的形象画得复杂点,把作品画完整。他会有更多得到鼓励和表扬的机会。

7、除作业以外多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等。

Q:孩子在绘画时总是用橡皮擦这样好不好?

A:不好。除非孩子在绘画时把物体画得太小(这必须要改正),其他情况都尽可能不用。因为橡皮用多了会使孩子养成许多坏习惯,如不自信而不敢大胆画,不能保持绘画时感情的连续性。形成习惯性涂改后,还导致孩子绘画时不能认真思考,落笔随便草率,这对孩子以后的绘画学习会有不良影响。

Q:绘画时总是习惯把画中的形象画的很小,形象不能充满整个画面,形象零散怎么办?

A: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进行纠正。比如,可以规定一个形象的标准:如用自己的与所画的形象相比。可以让孩子学会充分利用空间,在小的空间里可以画一半形象,也可以让形象相互遮挡。物体画大了,数量画多了,画面自然就充满了。

Q:孩子喜欢用线画,不喜欢上色怎么办?

A:绘画作品是否着色不是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绘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单线的绘画、黑白绘画一样可以成为好的作品。在儿童绘画的学习中,根据不同的训练要求和不同的训练目的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在造型训练中,就是可以把精力集中到线描练习上。并且,线描造形训练是绘画学习的关键内容。

一般儿童对色彩都是比较感兴趣的。儿童画的线描画的好,再加上美丽的色彩画面会更加美丽、动人。孩子不喜欢画色彩可能是觉得比较麻烦。可根据儿童的特点在着色时最好使用比较便捷、粗点的绘画工具,可以节省时间。因为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另一方面,经常提示孩子关注美丽的色彩。把不着色的画与色彩很好的画进行比较并提示孩子,一幅好的绘画作品肯定是要付出努力的。也可尝试用彩色纸作拼贴画或直接用有底色的彩色纸作画。

对待孩子绘画十大忌

•当孩子绘画时,不停嘴地在一旁评论;

•追究每个细节是否合乎现实,并要求立即更正;

•当孩子要求绘画用具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笔和纸的价格,不要浪费;

•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手和环境的清洁,使孩子不能注意力集中或因为害怕批评而放弃绘画;

•当孩子把作品送给父母观赏时,不愿痛快地进行表扬,总要重复“不要骄傲”之类的话;

•要求孩子达到尚无能力达到的绘画技巧;

•不恰当地总是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你看人家×××比你画得更好”,以为可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

•过早地把孩子送去学画成人画,束缚其自有的丰富想像力;

•因为画技尚不成熟而对孩子当面讽刺挖苦;

•未经同意擅自处理孩子喜爱的作品;

如果你不幸选择了“是”,那么你在对待孩子绘画方面真的应该“补课”了。

宝宝学画的辅导全攻略


q:孩子胆小不敢画怎么办?

a:孩子绘画的痕迹能够表现出当时心理状态。画面的形象和效果能表现出孩子的性格、胆量的大小。

孩子的性格很内项,胆子很小,一般是参加学习班或在周围有人时出现的。

首先,应该经常对孩子给予鼓励。如果是在集体的环境里,应该营造一个愉快的绘画氛围。使孩子尽快溶于集体,不产生陌生感。不过高的要求,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鼓励孩子大胆动笔,没有一个孩子不会在纸上留下痕迹的,只要敢画就是成功。第一次画画一般是担心失败,担心教师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的胆小。一般是没有得到教师或父母的积极评价。或是要求苛刻,孩子担心自己的能力而丧失了自信心。

所以,应该经常给孩子积极的评价。把批评变成提示,变成暗示。使其建立自信。只要孩子积极的完成学习的全过程,相信会逐渐大胆的绘画的。

q:孩子画画色彩单一怎么办?

a:首先看是不是孩子眼睛生理的问题。

很多的孩子对某些色彩有偏爱,喜欢经常的使用某些或某一种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各种各样的颜色体会不同的感受。观察自己周围千变万化的色彩。并鼓励在自己的画中进行表现。教师可以设计色彩练习课,让孩子体会自己绘画中色彩丰富的感受。也可以看看其他孩子色彩丰富的绘画作品,并予以提倡。

q:孩子经常画相同的形象怎么办?

a:孩子经常画相同的形象,说明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形象的画法。画相同的形象有一定的习惯性。这些形象画起来比较顺利,容易从中体会到一定的绘画快感。

有些孩子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提示他们真的去观察他们经常画的那些形象,从中不断的有新的发现。在把发现的东西在熟悉的形象上表现出来。鼓励他们去发现其它的形象,并大胆尝试把它们画出来。比如:有些孩子经常画那种三角房顶、田字格形窗子的小平房。那么可以提示观察一下现代街道上的美丽的建筑。再观察街道上的车、人、树、路灯、广告等等。逐渐增多绘画的形象。

有些孩子是因为特别喜欢某些形象或某一方面的内容。比如:美人、动物、战争等等。但是具体的形象的动作、服饰、样式还有些变化。熟能生巧,巧能生变,这样不一定是不好。这些孩子绘画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可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扩大兴趣范围。感兴趣的事物多了,有意识观察了解的就多。这样就容易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作品的内容会逐渐丰富起来。

q:孩子的绘画兴趣减弱怎么办?

a:首先应该分析了解绘画兴趣减弱的原因。有些孩子刚学习绘画时还好,过一段时间绘画的的兴趣就减弱了。

可能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得到的积极评价少或经常得到周围人的批评和打击,减弱的学习的动力;或是自己不能适应学习的难度,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或是学习的内容不全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是课后作业成为自己的负担,不完成或完成不好遭到批评、强制完成。引起反感。引起兴趣减弱的原因多种多样还得具体分析。

兴趣减弱了,就得想办法再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呀。可以这样试试。

1、了解儿童画,了解孩子,多多交流多多鼓励。

2、学习过程中,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要用别的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自己着急责怪孩子。这样的“激将法”一般不会有好效果。只要孩子不断进步超越自我就是成功。

3、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小展览”让大朋友、小朋友给予鼓励和夸奖。给孩子成就感。

4、鼓励孩子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如:班级出板报、绘画活动等。得到嘉奖和鼓励也是学习绘画的动力。

5、适当更换孩子感兴趣的绘画工具、材料。

6、鼓励孩子把简单的形象画得复杂点,把作品画完整。他会有更多得到鼓励和表扬的机会。

7、除作业以外多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等。

q:孩子在绘画时总是用橡皮擦这样好不好?

a:不好。除非孩子在绘画时把物体画得太小(这必须要改正),其他情况都尽可能不用。因为橡皮用多了会使孩子养成许多坏习惯,如不自信而不敢大胆画,不能保持绘画时感情的连续性。形成习惯性涂改后,还导致孩子绘画时不能认真思考,落笔随便草率,这对孩子以后的绘画学习会有不良影响。

q:绘画时总是习惯把画中的形象画的很小,形象不能充满整个画面,形象零散怎么办?

a: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进行纠正。比如,可以规定一个形象的标准:如用自己的与所画的形象相比。可以让孩子学会充分利用空间,在小的空间里可以画一半形象,也可以让形象相互遮挡。物体画大了,数量画多了,画面自然就充满了。

q:孩子喜欢用线画,不喜欢上色怎么办?

a:绘画作品是否着色不是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绘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单线的绘画、黑白绘画一样可以成为好的作品。在儿童绘画的学习中,根据不同的训练要求和不同的训练目的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在造型训练中,就是可以把精力集中到线描练习上。并且,线描造形训练是绘画学习的关键内容。

一般儿童对色彩都是比较感兴趣的。儿童画的线描画的好,再加上美丽的色彩画面会更加美丽、动人。孩子不喜欢画色彩可能是觉得比较麻烦。可根据儿童的特点在着色时最好使用比较便捷、粗点的绘画工具,可以节省时间。因为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另一方面,经常提示孩子关注美丽的色彩。把不着色的画与色彩很好的画进行比较并提示孩子,一幅好的绘画作品肯定是要付出努力的。也可尝试用彩色纸作拼贴画或直接用有底色的彩色纸作画。

对待孩子绘画十大忌

·当孩子绘画时,不停嘴地在一旁评论;

·追究每个细节是否合乎现实,并要求立即更正;

·当孩子要求绘画用具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笔和纸的价格,不要浪费;

·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手和环境的清洁,使孩子不能注意力集中或因为害怕批评而放弃绘画;

·当孩子把作品送给父母观赏时,不愿痛快地进行表扬,总要重复“不要骄傲”之类的话;

·要求孩子达到尚无能力达到的绘画技巧;

·不恰当地总是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你看人家×××比你画得更好”,以为可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

·过早地把孩子送去学画成人画,束缚其自有的丰富想像力;

·因为画技尚不成熟而对孩子当面讽刺挖苦;

·未经同意擅自处理孩子喜爱的作品;

如果你不幸选择了“是”,那么你在对待孩子绘画方面真的应该“补课”了。

假日带宝宝看演出攻略


攻略一:准备充分、事半功倍

观看演出前要给孩子讲明演出的内容,对演出有个大体的了解,如有条件可以搜集相关文字资料给孩子讲讲,做到心中有数。

攻略二:时机把握准确、循序渐进

在音乐厅观看演出时经常看到有孩子哭闹不止、对演出没有兴趣、对演出者没有起码的尊重,所以家长要慎重考虑带小小孩去看演出。

攻略三:座位、票价选择适当、经济实惠

票价看个人的经济能力选择,座位的话有几点要注意:观看钢琴类演出,最好坐在场地左侧,这样可以看到演奏者的双手;带低龄儿童观看演出,最好选择靠近通道的座位,以便孩子哭闹的时候随时进出。

攻略四:剧目选择慎重、不急功近利

孩子两三岁时,家长可以考虑先带孩子参加一些亲子活动。3岁左右可以观看一些小型的演出,如手偶剧(约20分钟),慢慢地再介入人偶剧(约40分钟),然后视情况加入一些儿童剧(约一个半小时),如《小蝌蚪找妈妈》之类。在孩子3岁半之后,再视情况选择聆听艺术类的演出。

攻略五:场馆选择妥当、效果倍增

一些场地不是很大的音乐厅、剧院,更能便于关注艺术本身而不是仅仅感受演出氛围。

拯救不听话的孩子


乱发脾气、无理取闹、撒泼打滚。不打不骂,拯救孩子的“不听话”!很孩子的家长都爱打孩子,也有很多家长会哄着孩子,究竟怎么办才好呢?

当孩子在商场玩具柜台前,坐在地上又哭又闹非要买玩具的时候;

当孩子在路边摊小吃旁边,撒泼打滚非要吃脏兮兮的炸香肠的时候;

当积木倒了、饼干碎了,甚至不知道一个什么原因,就扯着嗓子哭开,怎么哄都不管用的时候。

起初我们还有几分耐心,好言好语、温声细气的哄啊、劝啊,但统统无效,反而越闹越厉害时,实在没招儿了,可能真的会一冲动就给ta几巴掌。

最让家长头疼的是,对于孩子的无理取闹,管轻了,没用;管重了,又怕伤了孩子。

孩子撒泼打滚、无理取闹、大发脾气的时候冷战、关小黑屋,对孩子不好;打孩子,伤害更大;那到底还有什么方法可用?

“打”是最烂的管教方法

不仅没用,反而贻害孩子一生

虽然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知道打孩子不对,但实在搂不住火儿的时候,还是会给孩子噼啪一顿揍。

前几天我和几个朋友聚会,餐桌上聊起了大家都打没打过孩子的问题。

小到2岁多的男孩,大到7、8岁的女孩,基本没有从没挨过打的。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们小时候不都是被打大的吗,现在不都好好的,有那么严重么,小题大做!

打孩子的害处可能不是当下就能觉察的

但隐患可能危及孩子一生

01让孩子变得爱打人、暴力倾向

史宇老师曾经接待过一个来做咨询的爸爸:

他特别苦恼的就是孩子太爱打架,已经被老师找过很多次家长了,为此还换了学校。

但孩子打人的情况依然没有半点减少,孩子一天最多能打11架!小到被别的孩子不小心碰了一下,就把人给打了。

了解后才知道,原来问题在爸爸身上,爸爸平时的口头禅就是:“你要再打别人,我就揍你!”

导致了孩子从小就认为:暴力的人最有权利、最有力量。

所有孩子都是模仿着爸爸妈妈长大的。打孩子,就是在用“身教”的方式告诉孩子:暴力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

孩子没学会恰当的、正确的解决问题方式,就只学会了动手。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也很容易受挫、受伤,总有人是比他更暴力、更厉害的!

02让孩子变得胆小、怯懦、极其顺从

经常被打的孩子,可能有一天终将被打“服”,变得胆小、怯懦,为了不挨打变得极其顺从、忍气吞声。

小时候看似听话乖巧,但长大也很容易受人欺负,因为这种骨子里的惧怕早已无法改变,稍被人威胁,就“服”了,从而变得软弱可欺。

所以说,用“打”来管孩子,可能是当下最立竿见影的,但绝对也是后患无穷的。

当下孩子被暴力震慑,瞬间变听话,但心里并没有真的认识到错在哪里,怎么做才对,这是最烂、最无效的管教。

关“小黑屋”惩罚孩子

可能会造成孩子“幽闭恐惧症”

我老公就喜欢用这样的方式管孩子。

儿子犯错后,储藏间、卫生间、甚至门外楼道都成了他管教孩子的“小黑屋”。

导致现在的后遗症就是,儿子会怕黑,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

我家这样的情况还算是轻的。

有研究显示:不少患有“幽闭恐惧症”的人,都和童年时的创伤经历有关,比如经常被关在小黑屋里受惩罚。

还有的孩子对坐电梯、坐飞机、坐地铁等都有莫名的不舒服感觉,但妈妈怎么问都说不出到底为什么。

很可能这些对幽闭环境感到不适的孩子,都曾有过被关小黑屋的惩罚经历。

那么,孩子犯了错

既不能打,也不能关小黑屋自己反省

总不能什么都不做、不管吧

当然,对于惩罚孩子

史宇老师也给家长推荐了一个

既管用、又无害的方法

“惩罚角”管孩子

有用、还会不伤害孩子

惩罚角,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接受惩罚的一个固定位置。

让孩子待在惩罚角里一定的时间,一是给了孩子缓和过激情绪的时间和空间;

二是让孩子有独自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犯了错,就会收到惩罚!这也是对自己犯错后果的一种承担。

但惩罚角的设置和使用,很有技巧,要用对了、用好了,才会有效、又无害。

一惩罚角的位置——客厅内的开阔空间

惩罚角一定要设置在开放的空间内,而不是一个密闭空间。

以一个普通居室来说,建议把惩罚角设置在客厅,爸爸妈妈和孩子能彼此看到对方的位置,可以是客厅的一角,也可以是客厅的中间。

彼此能看到,是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同时也让孩子有“并不是被爸爸妈妈抛弃”的感觉。

同时避免了了孩子被独自关在一个空间里会害怕,或者自己玩起来、睡着了的无效惩罚。

非常不建议将惩罚角设置在

卧室(会让孩子将惩罚和睡觉关联,造成入睡困难)、

卫生间(会让孩子将惩罚和排便关联,抗拒拉尿)、

餐厅(会让孩子将惩罚和吃饭关联,影响食欲和消化)、

台(最容易发生危险和意外的地方)等家中其他的空间。

二惩罚角的年龄下限——2岁

太小的宝宝不适合用惩罚角,由于孩子的表达和理解能力有限,会不明白这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所以对于2岁内的小宝宝来说,并不适合用惩罚角来管教孩子。

三惩罚角的范围——1平米左右

惩罚角的范围不能太大,更不能有玩具、电视等吸引宝宝注意力的东西在旁边,以免分散孩子“关注自身错误”的注意力。

通常1平米的范围比较合适,够孩子站立或坐着的空间足以,可以站着、也可以坐在小板凳上完成惩罚过程。

四惩罚时间不能太长——5-10分钟之内

越小的孩子,时间越要短,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适当增加时间,一般5-10分钟为宜。

根据孩子的年龄调整,比如2岁5分钟、3岁7分钟、6岁10分钟。

孩子不老实待在惩罚角里怎么办?

有些孩子比较皮,或者耍点小机灵,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尿尿,就是不老老实实服从惩罚,待在惩罚角里,这又该怎么办呢?

允许孩子的合理需求,比如上厕所、喝水,即便这是孩子的小伎俩,但在做完这些事情后,依然要回到惩罚角内,并且重新计时。

让孩子知道,这些不是回避惩罚的借口,惩罚依让会执行。

只不过,这些惩罚规则,需要在第一次设立惩罚角惩罚孩子前,就跟孩子说清楚的。

孩子出惩罚角后,父母要做的事最关键

惩罚孩子只是父母管教的一种手段,绝不是目的。

孩子在惩罚角里待够时间后,就可以出来了。

但孩子出来后父母必须及时和孩子沟通,聊一聊这次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

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告诉孩子:以后可以怎么做,怎么做才对。

孩子才会在今后的行为中,改正错误。

一些小道具,让“惩罚角”更容易做

可能看完这些,有的妈妈还是会对“惩罚角”该怎么做心里没谱,或者担心孩子根本就不配合。

这不,我特意给妈妈们搜罗了一些,能让“惩罚角”执行起来更容易的小道具:

思过贴

听起来很洋气的名字,很好找、很便宜的小道具,却能很好的约束孩子在“惩罚角”内的行为。

把思过贴贴在墙上,每次惩罚的时候,让孩子的小手必须放在思过贴的手型里。

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惩罚的力度,孩子的胳膊可能会有点点酸。

脚印帖

与思过贴类似,只不过这个可以适当约束孩子的腿,让宝宝能更有规则感的站在原地,不能乱动。

这种用小贴纸固定孩子小手、小脚的方式,可以用在实施惩罚角初期,几次下来就成了一种惩罚的仪式感。

会让孩子感觉到,做错事,接受惩罚是必须的。

惩罚椅

如果孩子对于罚站比较抵触,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张“惩罚椅”,也不必拘束于一个固定的惩罚角位置,执行惩罚的方法是一样的,让孩子在惩罚椅上静坐5-10分钟。

最好是不带靠背的,让孩子坐着的时候不那么舒适、懒散,需要辛苦一点的坐直。

切记,惩罚椅不能太花俏、太有趣,更不能带有灯光音效这种玩具效果,这就达不到惩罚的目的了。

惩罚过程中的

3个“不可以”

孩子已经接受惩罚后,或者正在接受惩罚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管住嘴。

孩子在惩罚角中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不是用来挨训、挨批的,如果父母还是会唠叨不休、训斥不停,这就让惩罚角失去了它的教育意义。

尤其是下面这些,一定不要在惩罚孩子的时候说。

一:不可以讽刺、挖苦孩子

惩罚归惩罚,不要讽刺挖苦孩子,说贬低孩子的话,比如“比猪还笨”,或再训孩子的时候带脏话。

这不仅教会了孩子可以“恶语中伤”他人,更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错误,但有时却成了家长自己宣泄愤怒情绪的出口,这就本末倒置了。

二:不可以无休止的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还时不时地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

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

家长的唠叨,会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该听哪一句。越小的孩子,对一长串话通常是听不懂的,更别提家长连珠炮似的一整段话了。

经常唠叨,会导致孩子“失聪”,并不是真的听不见声音,而是对家长的话“0反应”,选择性屏蔽,无动于衷,使沟通失去效果。

三:不可以总翻旧帐

很多家长在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

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全都重新数落一般,甚至最后都忘记了这次是因为什么教训孩子。

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

自己已经被家长说得一无是处,没有一点优点被父母看到,感觉自己是失败的、不被喜欢的,直至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了。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