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情感 解读1岁宝宝心理。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谜一样的情感 解读1岁宝宝心理》,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别以为小婴儿只要吃饱喝足这么简单,其实小宝宝来到人间,就有着作为人的种种心理活动,他们也需要充分的温暖和满满的安全感。事实上,小宝宝的大脑里控制感情的部分可不是那么简单,它比单纯的随意反应复杂得多。作为父母的你,真的懂得宝宝的心事吗?

解读1岁宝宝心理1、婴儿的感情发展就像一个难解的谜

宝宝有时候会突然大哭起来,你抱抱他,他就又乖乖安静下来;看到妈妈的脸,宝宝露出纯真的笑脸,小手小脚空中乱舞,高兴不已。婴儿的感情发展就像一个难解的谜,他好像随时能够自娱自乐,又随时地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来。你能够看到一个四个月的小宝宝自己翻了个身,你也能听到几个月的宝宝开始咿呀学语了,但是,你能看到或听到宝贝的害怕、生气或爱吗?

只要多给宝宝一些必需的关注,你就能看到他的高兴或恐惧。其实当小宝宝出生时,他们大脑中用以表达感情的部分一半已经建立起来。小婴儿已经可以识别其他人的面部表情,例如当你对小宝宝笑时,他就会知道“妈妈看着我很高兴。”

伴随着婴儿的成长,他的感情也日益复杂,并且他可以用更加复杂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示出来。婴儿的这种感情发展同他所说的第一个“字”同样重要。那是因为,一个孩子健康感情发展是行为和智力发育的重要基础。

2、0-4个月:渴望与你接触

每次小宝宝被妈妈抱在胸前,他都会紧紧地贴着妈妈。这时,小宝宝会满足地蜷起身体,或许那表示他很轻松,或许是小宝宝在表达他纯粹的感情,“我喜欢妈妈,我爱妈妈。”0-4个月的小宝宝渴望着与爸爸妈妈亲密接触,温柔的抚摸,轻轻的吻,都能让宝宝高兴得手舞足蹈。

对孩子轻柔的爱抚,不仅仅是皮肤间的接触,更是一种爱的传递。早期抚触就是在婴儿脑发育的关键期给脑细胞和神经系统以适宜的刺激,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从而促进生长及智能发育。

爸妈你可以:这个阶段的小宝宝有着亲密接触的心理需求,那么家长就注意不要冷落了他,或者让他自己一个人在小床上自娱自乐。你可以多抱抱他,或者握住他的小脚给他做做健身操,轻轻地抚摸他的背,亲吻他的额头。你的热切关注和满满的爱都能通过这些亲密接触传送给宝宝,宝宝甜甜的微笑正是跟你们在说“爸爸妈妈我爱你”呢!

妈妈可以有意识地每天给婴儿按摩,每次抚触十五分钟即可,一般每天进行三次抚触。要根据婴儿的需要,一旦感觉婴儿满足了即应停止。妈妈还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婴儿油,选择安静、清洁的房间,放一些柔和的音乐作背景。这样的抚摸运动能让宝宝感到放松,促进大脑发育很有好处呢!

3、0-6个月:渴望你的微笑

虽然初生婴儿对于外部世界还是一片懵懂,但是爸妈亲切的笑容却是宝宝最初的温暖与快乐来源。笑容似乎是人的天性使然,宝宝感到愉快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展露笑脸。

0-6个月的宝宝渴望看到你们的微笑。爸爸妈妈亲切的笑容能让宝宝感到亲切和欢快的情绪体验,虽然他不知道笑容是什么一回事。如果爸妈面对宝宝大多是面目表情,宝宝感受不到心灵上的爱抚,长大后宝宝的性格可能会变得冷漠、消极。

爸妈你可以:当宝宝这样对你笑时,别忘了给他一个回应,因为如果父母在此时能给他一个轻松的微笑做回应,他就会更乐意这样做,并且开始知道了他的行为会有反应。能够感受到别人的回应,比他自己的感觉更重要。

家长不妨多在婴儿清醒的时候向宝宝展露笑脸,让宝宝时刻能够感受到爸妈的关注和爱。日常多抱抱宝宝或者给他最温柔的抚摸,配以微笑与亲吻,宝宝能够感受到爸妈浓浓的爱,宝宝的性格也会变得积极温和。

4、6-12个月:最害怕你离开他

从6个月开始,你会发现宝宝对陌生人总是抱有一种紧张感。即使到了游乐场看到他最喜欢的米奇老鼠,他都会紧紧地抓住你的手,时不时地看着你,希望你能保证他是安全的。直到那个卡通人离开,你才感觉到他变得轻松起来。这是小宝宝的一种很正常的反应:怕生。这个年龄的孩子害怕他们生活的秩序被打破,因为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更复杂了。

妈妈离开一段时间,宝宝变得焦虑起来,甚至开始满屋子跑去找妈妈。他开始强烈地感受到分离的恐惧,因而变得极度不安,甚至声嘶力竭地哭闹,希望得到爸妈的关注和安慰。

爸妈你可以:分离焦虑其实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出于对自身保护的一种能力。爸妈想要减轻宝宝的这种分离焦虑,其实只要让宝宝时刻感受到安全就可以了。

你可以让他多接触不同的人,比如多带他到陌生的环境走走,创造更多与陌生人群接触的机会。一开始宝宝不愿意,妈妈可以呆在他身边,让他感觉安全,当他逐渐熟悉周围的环境并认为不危险时,妈妈可以多鼓励宝宝去参与其他小朋友的游戏,告诉宝宝“妈妈一直在关注着你,不怕”,逐渐拉开与宝宝的距离。

相关阅读

像种丝瓜一样教育孩子


有的家长把孩子当作生活的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对孩子包办代替,一味娇宠,使孩子没有机会亲自体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老家种丝瓜的老农,不上绑,但也不放任自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老农找到了其中的切入点、平衡点,让丝瓜茁壮成长。既要给丝瓜充分发展的自由,又不至于误入歧途。父母更要发扬老农细心耐心的精神,采取科学的方法关心教育孩子。如同园艺师一样,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找到最切合实际、最合理的方法。

某著名高校的一位大学生,在考取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后,却因焦虑过度而精神失常。原来,他是家中的独子,从小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上了大学后父母还要每周到学校为他料理生活,一想到自己将要独自一人出国求学,无人照顾,他不知将如何生活,以至过于焦虑而精神失常。大学生的父母为此后悔不已:“我们凡事为他着想,谁知却害了他。”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那位大学生的父母爱孩子没有丝毫的错。错的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过于盲目,没有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家长要像老农种丝瓜一样,留出丝瓜成长的空间,在需要的时候适当扶持。

让宝宝像鱼一样在水中


在国外,婴儿游泳训练流行有20多年的历史,美国宝宝从4~6周就下水游泳,德国宝宝的游泳课则从4个月大开始。而在国内,1983年,在上海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婴儿游泳训练营,此后,婴儿游泳训练迅速风靡全国,游泳宝宝的年龄也逐渐提前,有的在新生儿期就开始游泳训练了。

游泳好处多

经常游泳会使宝宝心肌发达,肺活量增大,循环、呼吸功能得到锻炼,还会提高大脑的功能,使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加快,促进智力发育;

经常游泳能消耗过多的脂肪,增强全身骨骼及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和柔韧性,锻炼肌肉,使体型匀称健美;

经常游泳可以增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促进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提高宝宝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宝宝学游泳最理想的生理年龄是0~3个月

这时候,宝宝的身体正处于适应敏感期。3个月以后,他的游泳条件反射能力就将消退,以后进行游泳训练就不那么容易了。

游泳技巧和步骤还需妈妈掌握

·场地准备

游泳练习可以选择在家中的浴缸中进行。

浴缸清洗干净,最初几次练习时,浴缸的水深为30~40厘米,以后逐渐增加水位。一个月后,浴缸可以注满水。理想的水温是32℃~35℃。妈妈准备好一只水温计,可以随时测量水温。冬季室温较低时,应利用空调等保暖设备调节室温,使室温不低于20℃。

对于4个月以上的宝宝,在游泳池里放一两样漂浮的玩具,或悬挂带响声或音乐的玩具,可以调动宝宝的情绪,减少初学时的恐惧感。

1岁以上、初识水性的宝宝可以去公共浴场训练。

·辅助器材的准备

每次游泳前,做好辅助器材的准备工作。辅助器材包括:充气的、或泡沫塑料制作的浮具和一些能在水上漂浮的儿童玩具。如颈浮圈,适用于新生儿或6个月以下婴儿,限在家里或婴儿专用泳池中使用。

·更衣

入水前应先更衣,新生儿游泳时可全身裸露,也可以只穿防水的纸尿裤。纸尿裤可防止婴儿粪便漏入泳池。较大的宝宝可以穿合身的游泳衣(裤)。至于游泳帽、游泳镜、鼻夹等对游泳训练作用不大,一般不用。

·泳前操

把游泳、按摩和体操三者结合起来,游泳前先做4~6分钟的轻柔的按摩,或者做专门游泳操(模仿小兔和青蛙活动手脚),训练宝宝手、腿“仰泳”和“爬泳”的动作。按摩和游泳操对掌握水中动作要领很有帮助,最好在游泳开始后的2~3周进行。对体弱的宝宝,要控制运动量,做按摩、游泳操和游泳训练要分开进行。

·训练原则

根据宝宝发育的年龄特点,分层次开展训练。随着宝宝的成长,游泳练习的动作逐渐复杂,辅助器材的形式也相应更换。能否学习新的课程要取决于宝宝对前一课程的掌握程度。

·训练技巧

6个月内的宝宝,一开始可借助颈浮圈,在水中自由漂浮,手脚自然划水。头部是宝宝身体最重、最沉的部位,若不用颈浮圈,妈妈要托住宝宝的头部,或在正面拉住宝宝的手臂,使他脸部露出水面,直立于水中。

托护宝宝头部的最佳方式:妈妈用双手从宝宝的颈部和下巴处挺住头部。托下巴时,让宝宝的嘴闭上,以免呛水。等宝宝学会了正确的划水动作后,手的托护方式也要相应改变。比如,仰泳的双手托护,可以逐渐换成用三个、两个直至一个指头托住宝宝的后脑勺,不管怎样,所有形式的托护都要给宝宝最大限度的自由,让他能释放自我保护的本能。

游泳练习可以借助语言,对宝宝进行先天的游泳反射刺激,达到掌握游泳技巧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类似“划水”、“前进”、“潜水”等词汇,有助于形成条件反射和促进语言的发展。

·泳式要求

3岁以内的宝宝由于骨骼、肌肉没发育完善,在训练时,妈妈不要过分苛求泳式的正确与否,只要宝宝学会划水动作就可以,避免做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以免损伤身体。等宝宝学会了正确的划水动作后,再尝试仰泳或爬泳或潜水的动作。

·时间把握

第一次游泳7~10分钟,以后每次增加10~15秒,到宝宝1岁时增加到30~40分钟。练习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宝宝的体力。

·注意保暖

宝宝离水上岸后,妈妈要及时用大浴巾包裹他,迅速帮他擦干全身,给宝宝穿上衣服,衣服最好稍稍多穿一些,利于保暖。

安全叮咛

宝宝早游泳虽然好处多多,非常新奇,但是,妈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和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宝宝游泳仍具潜在的危险性。为确保安全,提醒妈妈“八项注意”:

1.宝宝应先做体格检查,确定身体状况良好,在没有患病的情况下,方可进行训练。

2.要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或监护,即一个宝宝由妈妈或一位教练专门负责。

3.6个月以内的宝宝,最好佩戴颈浮圈等辅助器具,以使宝宝头部浮出水面,身体保持直立姿势。

4.当宝宝离开浮具能漂浮时,妈妈或教练应处于随时可以保护他的位置。

5.宝宝每次游泳的时间不宜过长。从初学时10分钟开始,以后根据情况适当延长。让宝宝感到愉快、舒适为度,不要让宝宝游得太疲劳,以免生病。

6.不要在饱腹后立即进行游泳练习,以免呕吐窒息。

7.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要过早强迫宝宝练习潜泳,不要通过反复把宝宝沉入水中等方式来锻炼他的游泳技能,这样只会增加宝宝对水的惧怕心理,导致成人后对水有心理障碍。

8.在练习过程中,一旦宝宝出现非常反应,如起“鸡皮疙瘩”,皮肤发青、发紫,过度兴奋或短暂的休克等症状,都应立即停止练习,并咨询医生。

男孩女孩学习能力一样吗?


教育学家和儿童问题专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男孩和女孩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幼儿园的算术课上,老师问:“我这里有3颗红色的星星,大家想想看,要加上多少颗蓝色的星星才能变成5颗星星?”女孩子们听完老师的话,开始摆弄手中不同颜色的星星,数出3个红的,然后找蓝色的。 男孩子们却已经开始大声报答案了,各种各样的答案都有:“4颗”、“8颗”、“5颗”。当然,当一堂课结束的时候,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找到了正确答案。但课堂上男孩和女孩不同的表现,就充分显示了不同性别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女孩子认真仔细地排出了5颗星星,男孩子们发挥想象,做出各种猜测。教育学家和儿童问题专家通过实验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男孩和女孩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两性在智商上没有什么高下,没有哪一种性别更聪明。专家指出:男孩和女孩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用相同的方法对男孩和女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较男孩子早1年左右。 男孩子的三维空间能力,如空间想象能力和运动能力投掷、跳跃等强于女孩子;女孩子一般开口说话较男孩子早,更早学会阅读和写字,手巧,在书写、画画、粘贴方面会超过男孩子。 是先天如此还是后天培养?是生理因素还是环境的因素造成了这些区别呢?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说出原因,但是专家相信人们有意无意地对男孩和女孩给予不同的鼓励,对于他们的不同成长优势起着明显的作用。 近年来,女孩和男孩的数学差异消失了。尽管高分者中还是男孩子占了多数,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但是低分中男孩女孩的比率差不多。 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并不是女孩子学不好数学,而是她们的老师不相信她们能做得同男孩一样出色。在理科方面女孩子被寄予的希望值较低。 无视性别差异当然是不合适的,但确实需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性别特点把孩子的学习能力优势发挥到极致。 怎样让男孩学得更好 男孩子在学习中从不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他们会主动提问题,打断老师说话,不论是婴儿时期还是童年期的男孩子都喜欢动手的活动,他们喜欢的玩具多是卡车、小汽车、积木之类,男孩子对几何的兴趣在他们对这些玩具的喜好中悄然形成了。 男孩子不仅仅喜欢自己去触摸、去看,还喜欢自己去寻找答案,就像上课的时候,他们先是由着性子猜答案而不是像女孩子那样按照老师的要求循规蹈矩地做。即使说错了,他们也不会轻易丧失信心。男孩子的精力充沛,他们因而好动,思想不容易集中,但如果带他们去实验室让他们放开了自己动手,他们更容易达到要求。 怎样让女孩学得更好 在幼儿园里,一般小女孩比小男孩更如鱼得水,她们比较擅长剪贴、分类等,也擅长使用铅笔,字迹清楚整齐。在扩大词汇量组织句子、拼写、阅读、看图说话方面她们也比男孩子有优势。 女孩子的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在不同年龄段的男孩子和女孩子中,女孩子从事需要集中注意力的细致的工作都比男孩子完成得好。大多数女孩子在团队的环境中完成一件事比竞争的环境效果好。来自:39健康网

解读1岁前BB的“表情语言”


一岁前的宝宝年龄虽小但需求颇多,因其语言发展的不充分,宝宝还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妈妈常因为搞不清宝宝究竟需要什么而显得手足无措。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有着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妈妈若能破译宝宝表情背后的“心事”就能准确掌握宝宝的需求和感受,给宝宝细心周到的呵护。

表情一:咧嘴微笑。当宝宝感到舒服和安全的时候,就会露出笑容,同时他还会满目发光,兴奋而卖力地舞动他的小手和小脚。

教养方略:宝宝的笑对其身心发展极为有利,因此当宝宝面带微笑时,妈妈也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容。妈妈充满爱心的回应会让孩子更安心、笑得更灿烂,同时轻轻抚摸或亲吻宝宝的面颊以示鼓励,这会让宝宝更加心情愉悦。

表情二:瘪嘴啼哭。宝宝瘪起小嘴,好像受了委屈,这是要开哭的先兆。或许是肚子饿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乐,厌烦了要大人抱起来换个环境或改变一种姿势。

教养方略:当宝宝啼哭时,细心的父母应该仔细分辨宝宝不同的哭声,揣摩出宝宝的要求,适时满足宝宝的需求。如果宝宝的哭声抑扬顿错,响亮且有节奏感时,妈妈不必担忧,有时哭泣是宝宝在练习发声,对宝宝的身体是有好处的。

表情三:撅嘴、咧嘴或红脸横眉。宝宝有时会出现咧嘴或是上唇紧含下唇的表情,这是想小便的信号。当宝宝想大便时,则通常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目光发呆,有明显的“内急”反应。

教养方略:当宝宝出现以上反应时,父母应让宝宝即时排出大小便,或者检查更换尿布,这样既解决了宝宝的内急,同时也能避免宝宝弄脏衣被。通过观察宝宝的表情,了解婴儿大小便的规律,从而加以引导,有利于逐步培养宝宝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表情四:眼神无光。健康的宝宝眼睛总是明亮有神,转动灵活自如,而当宝宝出现无精打采或眼神无光的情形时,妈妈要提高警惕,很可能是宝宝的健康亮了红灯,有疾病的先兆。

教养方略:妈妈若发现宝宝的眼神黯然无光,呆滞少神,就要特别细心地注意宝宝的一举一动,若发现疑问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及早采取措施,避免延误了宝宝的病情。

表情五:玩弄舌头、嘴唇吐气泡。大多数宝宝在吃饱喝足、换了干净尿布,而且还没有睡意时,会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和舌头,吐气泡、吮手指等。

教养方略:这时妈妈无需打扰宝宝,若不放心也可以给宝宝提供更多可玩的玩具,让宝宝怡然自乐。

表情六:爱理不理。玩着玩着,宝宝的眼光变得涣散,不像刚开始那么目光灵活而有神了,对于外界的反应也不再专注,还时不时地打哈欠,头转到一边不太理睬妈妈,这就表示宝宝想睡觉了。

教养方略:这时不要再逗宝宝玩耍了,给宝宝创造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睡眠环境比任何的食物或逗弄更利于宝宝的成长。

解码小贴士:

细心的妈妈在根据宝宝的表情来解读宝宝生理和心理需求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学做敏感型妈妈。妈妈平时可以多观察宝宝,在与宝宝相处的过程中细心体会宝宝各种体态语言的真正含义并对宝宝的体态语言做出积极的回应。妈妈积极的回应会促进宝宝体态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更好地调动宝宝人际交往的积极性。

其次,不依赖体态语言。0-6岁是宝宝语言发展敏感期,因此在宝宝发展体态语言的同时也要注意训练宝宝的口语表达能力。毕竟语言才是与人交流最有效的工具。如果妈妈一直以体态语言与宝宝交流,有可能影响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认真“解码”宝宝体态语言并对其做出热烈反应的同时,妈妈应该经常用较慢的语速、抑扬顿挫的音调、富有节律的语句与宝宝说话,同时想方设法引导宝宝自己用语言表达他的想法。

不一样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