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为此他们拥有太多的爱,但有时“太多”也会变成孩子的心理压力。物质拥有量的过剩与情感、精神营养的不良会使孩子发展失衡。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良好的心理素质一般包括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个性的健全发展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较强耐受挫折的能力;能与周围人友好相处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保持适度的自尊与自信。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1、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自立、自主的品质对于在过份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一个难题。家长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有意识地改变观念,减少对孩子们的溺爱与迁就,从小培养孩了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孩子更多自我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附,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这将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其次,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养观。在教育问题上采取民主的态度,注重给孩子自主权,经常倾听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并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一定的责任,允许孩子取得主动并且负起与年龄相适的责任。

2、进行适当挫折教育

家长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孩子在因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并通过家庭中宽松氛围营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客观、宽容、忍耐及和谐的心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与自信。

3、培养孩子竞争能力

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要求。家长需从小对孩子进行平等竞争意识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赶超精神和自强不息意识,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成败,胜不骄、败不馁。这就要求家长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各种竞争,并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的心态,让这会争取机会去表现自己的能力。

4、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最基本的方式。未来社会的许多工作都需要人们通过协作去完成,这就必须让儿童从小就学会与他人交往、协作。家长可引导孩子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处理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让孩子在不断的协调、适应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地相处与协作。

5、培养孩子自我价值

首先,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孩子获得他们可能掌握的能力。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我们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便能达到的。另外,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成人一定要耐心地让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动,切不可加以干涉或包办代替,那会让孩子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

其次,对儿童的言行提出适度的评价,及时定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去接纳儿童的各种行为。家长不要吝啬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因为,成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自我评价。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要教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加以调整、改进。

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影响

家庭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尤其对儿童个性品质的形成影响巨大。教育研究发现,生活在民主和谐的家庭中,孩子文明自尊、勤奋好学,而生活在争吵不休的家庭中,孩子性情暴躁、行为放纵、自私、没有安全感。因此,父母应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家庭真正成为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良好的家庭环境才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

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如同陌路人,处事自私,争吵不休,这样家庭的儿童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互相关系,形成良好规范。要相处和睦,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父母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样教人,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这才有助于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专横的封建旧规家庭教育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持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或者另一方面会形成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并往往会在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过分娇宠的教养态度,有求必应,家长只想为儿童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

家庭的重大变故是孩子产生不良心理的重要因素

家庭结构或经济状况的改变,由孩子的生活波及到心理,不稳定与不安全的情绪也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消极的影响。

因此,让孩子正视现实,了解社会,对生活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是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做父母的面对生活的挫折和竞争的压力,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坚强、乐观、无畏的拼搏精神去激励自己、感染孩子,这样,生活变故的风暴才不会摧垮家庭的堤坝,家庭精神反而会在挫折中得以洗礼,孩子的个性也会从中得以成熟完善。

父母离异造成了单亲家庭与重组家庭的出现,家庭结构的瓦解与重组,最受伤害的是孩子。有的孩子成了父母倾诉的对象、仲裁者或出气筒,心灵不堪重负,只能以冷漠或抵触的情绪武装自己;有的孩子成了父母争夺的对象,而有的成了双方的遗弃物,孩子由于阴郁过度而发展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变态、精神扭曲;有的孩子对家庭失去信心,在外寻求温暖,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必须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需要尊重的个体来看待,正视家庭的离异与重组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加强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意识,为孩子的未来负责。

相关推荐

五大措施培养孩子艺术潜能


艺术是宝宝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是对世界认识和表达的一种方式。3岁前宝宝的艺术能力,指宝宝能够在艺术活动中具有初步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能够体验艺术的快乐。

艺术对宝宝的重要作用

1.促进宝宝感官的发展

宝宝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发展了宝宝的节奏感、身体整体协调性;绘画能力对于宝宝视觉以及空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言表达能力、听觉能力也在宝宝艺术能力的发展中得到了发展。艺术能力与感知觉能力的发展相铺相成、相互促进。

2.艺术能力的发展与宝宝个性发展相互作用

艺术表达的过程是宝宝心境和情感的表达。也许他很高兴,因为颜料的涂抹可以带给他快乐;也许他很不高兴,可以借助对乐器的敲击发泄他的不满。

3.愉悦宝宝的身心

艺术活动最重要的是要带给人们审美快乐,让宝宝享受到快乐才有存在的价值。宝宝涂画了一张作品,当他兴致勃勃地拿给爸爸妈妈看时,它带给宝宝的快乐是无法形容的。

培育宝宝艺术能力的5个措施

措施1:为宝宝准备充足的艺术材料

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颜料,让他自由地探索各种颜色带来的快乐,或许不久之后您就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幅“印象派”画作;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小乐器,让他自由地弹奏、敲击或吹奏,或许不久之后,您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首令人“情绪激昂”的“军队进行曲”。

措施2:与宝宝一起创作诗歌

3岁前宝宝语言的发展非常迅速。您从来没跟宝宝讲过的话,他突然有一天自己会说了。如果您经常与宝宝一起唱儿歌、读诗歌,潜移默化中,宝宝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宝宝的创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有很大提高。

措施3:与宝宝一起做音乐游戏

在宝宝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游戏中,让他体验音乐的乐趣。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自由地进行创作和表演,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抑扬顿挫。

措施4:用身体动作来感受艺术

3岁前宝宝的思维特点是动作性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在培育宝宝的艺术能力时,要注意让宝宝用具体的身体活动来体验和感受艺术。比如,宝宝喜欢“小燕子”的歌,您可以让宝宝挥动胳膊学燕子飞,感受小燕子是怎么飞的。

措施5:重视艺术感知与体验

艺术感知与体验是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前提,并为创作与表现提供素材。因此,您不能只注重宝宝创作了什么,而应该注重宝宝创作以及创作之间的这个体验的过程。

艺术的巨大潜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无限表达空间,培育的方式千变万化,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关键是您有没有从观念上重视宝宝的艺术能力的发挥。如果您重视,宝宝的创造力一定会让您大为吃惊的!

教你五大绝招,让孩子不再任性!


每个家长朋友都遇到孩子任性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因为家长工作比较忙,在出现这些情况时都是得过且过,基本以满足孩子的要求而结束。

大多数孩子都会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学会控制自己,而部分孩子则变本加厉,提出很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立刻满足则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行为,如哭闹、打人、破坏行为等,长此以往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习惯性恶习,或反社会行为。因此,对这些问题,既不能事事过分认真,也不能放任孩子,可以适当地采取一些办法,使孩子的异常行为得到纠正。

(一)提示在先

任何儿童的行为都可以找到一些基本的规律,多数异常情况都发生在有特殊需求时。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

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再有就是想父母给他买各种玩具或食物,一般先说好买什么东西,而不是孩子要什么就随便买什么,最好根据实际和需要根据孩子的愿望买合适的东西,而不是完全满足其欲望,要让孩子懂得克制自己。

(二)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

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三)转移注意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其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四)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可以将其行为与其他表现好的孩子做比较。

(五)适当惩罚和奖励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

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在行为干预过程中,对孩子表现比较好的方面,进行适当的奖励,如拥抱、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物质奖励不要过多、过大,否则很快就会失效。

五大因素影响宝宝爬行


俗话说“七坐八爬”,可见我们早已注意到坐和爬是宝宝发育的重要里程碑。父母一般都会格外重视“爬行”,因为这是宝宝动作发展的一大步,所以在宝宝学爬之后,就特别留意整体居家环境的安全。

然而,偶尔也会发现宝宝跳过爬行阶段、直接尝试站立走路的情形,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对宝宝日后的动作发展或身体发育有影响吗?

5大因素影响爬行

爬行属于人体控制运动的本能发展,当宝宝的脑部发育到达一定程度,周边神经系统连结也达到阶段性需要,脑神经及肌肉协调都足够成熟,又没有外力限制的时候,宝宝自然就开始学爬行。

而影响宝宝爬行的因素大致可以分成内、外两个方面。

3大内在因素

神经细胞功能正常

1、如果脑细胞出现缺损,例如脑性麻痹,或者肌肉张力有异常,例如唐氏症,那么宝宝要正常爬行就比较困难。

2、当宝宝的身体发育和动作协调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在相互合作下才能出现爬行。

3、如果是活泼好动的宝宝,学习爬行走路的意愿就比较强烈。而较胖的宝宝可能因为身体的负担太重,所以显得有些裹足不前。

2大内在因素

环境

即使宝宝准备好了要爬,但是照顾者经常给予活动空间的限制,例如经常坐学步车、被抱着或背着等,因此宝宝体验爬行的乐趣就被剥夺啦。

教养

指的是父母亲或照顾者的观念,因为有些人认为人类是行走的动物,“爬”只是一个过程,略过爬行之后还是会走路。而有些父母则认为爬行非常重要,所以会鼓励、诱导宝宝去爬行。

宝宝爬行2大疑问

Question1略过爬行正常吗?

的确有少数宝宝几乎完全没有爬行就学会走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正式的医学研究可以证明,不爬的宝宝会对日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只要以后的发展(例如走路)都正常,父母就无需担忧。

Question2多爬有积极作用吗?

宝宝爬行最好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下自然发展,至于传说中的“多爬或者多抬头会帮助脑部发育”,其实并没有科学根据。

宝宝爬行3要点

时间

6-7个月可说是预备期,有些宝宝会先翻身,然后开始出现爬行动作,通常在7~10个月时开始爬行。如果宝宝到了1岁还没有爬行迹象出现,就应求助于小儿脑神经医师,以确认是否出现发展迟缓等问题。

方式

宝宝爬行的方式因人而异,对此不必太在意。刚开始爬行时,宝宝可能会出现后退、横行、单手爬、双手爬等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奇怪的姿势,此时不需要刻意矫正,只要最后能成熟进步到双手前进爬行即可。

Creeping:蠕动、缓慢前进、贴地式匍伏前进,或者以单手或双手往前挺身移动,也就是躯干接触地面,两下肢伸展在后的爬行方式。

Crawling:双手双脚触地爬行,或将躯干高抬的爬行动作,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爬行方式。

安全

会爬行之后,代表宝宝的活动空间变大了,父母及照顾者要高度注意居家环境的安全。除了保证爬行空间的清洁之外,油漆、碎屑以及其他容易误食呛伤的小东西最好都要远离宝宝!

不应有的东西:电线、插头、绳索、尖物,以及会让宝宝吞入嘴巴的东西都要小心提防。

不能去的地方:浴室和厨房的危险物品较多,一定要避免宝宝单独爬入。

警惕宝宝智力五大“杀手”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智力过人,不惜重金进行“智力投资”,这些举措本无可厚非,遗憾的是他们忽视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智力“杀手”。你知道这些杀手是什么吗?

“杀手”之一:饮食不当

有些家长要求宝宝与大人“同吃”,疏忽了宝宝的特殊性,也可“株连”智力发育。例如味精,对成人是安全的,但对儿童有害。因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易与锌结合成不易溶解的谷氨酸钠锌,造成宝宝缺锌而影响脑发育。再如素食,对成人很有利,可以防止多种“富贵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但儿童脑发育离不开脂肪,特别是一些特殊脂质(如22碳6烯酸等,又称脑黄金)只在肉类等荤食中最丰富,故给宝宝吃素将会降低其智力水平。

对策:尽量少吃味精和甜食,食谱结构力求平衡,荤素要搭配,鱼、禽等健脑食物适当安排。

“杀手”之二:乱逗宝宝

父母或亲朋好友为向宝宝示爱而逗其玩耍,本是情理之中,无可指责。但有的人逗法粗暴,就值得商榷了。如逗得婴儿大笑,甚至发生瞬间窒息,损伤大脑。再如高抛婴儿,由于婴儿头部较重,颈部肌肉软弱,高高抛起后易使宝宝头部震动。

对策:为了宝宝有一副好脑袋,谢绝一切不文明的逗玩方式。

“杀手”之三:肥胖

肥胖不仅易生病,而且扼杀智力。超过正常体重20%的肥胖儿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其智商与后者相差悬殊,前者的视、听感觉与接受知识的能力均处于低水平状态。

对策: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减少脂肪量,注重睡眠,多运动,减轻体重。

“杀手”之四:有害元素

有害金属元素是隐藏在生活中的智力“杀手”之一,尤以铅、铝危害为大。

研究证实,宝宝体内只要达到每10毫升血浆含铅5——15毫克的水平,即可造成发育迟缓和智力减退。那么,铅是如何带入宝宝体内的呢?专家列举以下途径:幼儿舔食含铅颜料的玩具;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儿童食品;常给宝宝吃皮蛋、爆米花、罐装食品或饮料。

宝宝经常在公路边玩耍吸入汽车尾气;父母当着宝宝的面吸烟;室内煤气不佳等。在损伤智力方面,铝与铅实为“一丘之貉”,饮用明矾处理的自来水,食用铝制炊具烧煮的饭菜,常吃油条、面包、蛋糕、粉丝等含铝膨松剂的食物等容易遭受铝的侵害。

对策:断绝上述有害元素的侵入渠道,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或富含钙、铁及维生素c的食物,以减少铅、铝的吸收或促进侵入体内的有害金属及时排出。

“杀手”之五: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35%时,大脑细胞的新陈代谢直接受到抑制,而妨碍大脑发育,造成智商低下。

更糟糕的是我们经常要和它打交道;如普遍使用的管道煤气,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直排式燃气热水器,直接将废气排在室内;室内生煤炉取暖或做饭,一氧化碳也可达到有害浓度;家用煤气灶具、管道设备损坏未能及时修理,导致一氧化碳泄漏等。

对策:尽量减少产生一氧化碳的来源,室内定期开窗换气,避免室内一氧化碳达到有害浓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