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准备五大领域
2021-04-24 入学准备五大领域 好孩子小学入学早准备 胎教怎么教五大窍门教孩子拥有好心态。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五大窍门教孩子拥有好心态》,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为此他们拥有太多的爱,但有时“太多”也会变成孩子的心理压力。物质拥有量的过剩与情感、精神营养的不良会使孩子发展失衡。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良好的心理素质一般包括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个性的健全发展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较强耐受挫折的能力;能与周围人友好相处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保持适度的自尊与自信。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1、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自立、自主的品质对于在过份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一个难题。家长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有意识地改变观念,减少对孩子们的溺爱与迁就,从小培养孩了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孩子更多自我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附,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这将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其次,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养观。在教育问题上采取民主的态度,注重给孩子自主权,经常倾听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并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一定的责任,允许孩子取得主动并且负起与年龄相适的责任。
2、进行适当挫折教育
家长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孩子在因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并通过家庭中宽松氛围营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客观、宽容、忍耐及和谐的心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与自信。
3、培养孩子竞争能力
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要求。家长需从小对孩子进行平等竞争意识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赶超精神和自强不息意识,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成败,胜不骄、败不馁。这就要求家长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各种竞争,并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的心态,让这会争取机会去表现自己的能力。
4、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最基本的方式。未来社会的许多工作都需要人们通过协作去完成,这就必须让儿童从小就学会与他人交往、协作。家长可引导孩子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处理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让孩子在不断的协调、适应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地相处与协作。
5、培养孩子自我价值
首先,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孩子获得他们可能掌握的能力。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我们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便能达到的。另外,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成人一定要耐心地让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动,切不可加以干涉或包办代替,那会让孩子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
其次,对儿童的言行提出适度的评价,及时定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去接纳儿童的各种行为。家长不要吝啬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因为,成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自我评价。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要教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加以调整、改进。
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影响
家庭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尤其对儿童个性品质的形成影响巨大。教育研究发现,生活在民主和谐的家庭中,孩子文明自尊、勤奋好学,而生活在争吵不休的家庭中,孩子性情暴躁、行为放纵、自私、没有安全感。因此,父母应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家庭真正成为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良好的家庭环境才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
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如同陌路人,处事自私,争吵不休,这样家庭的儿童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互相关系,形成良好规范。要相处和睦,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父母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样教人,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这才有助于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专横的封建旧规家庭教育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持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或者另一方面会形成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并往往会在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过分娇宠的教养态度,有求必应,家长只想为儿童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
家庭的重大变故是孩子产生不良心理的重要因素
家庭结构或经济状况的改变,由孩子的生活波及到心理,不稳定与不安全的情绪也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消极的影响。
因此,让孩子正视现实,了解社会,对生活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是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做父母的面对生活的挫折和竞争的压力,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坚强、乐观、无畏的拼搏精神去激励自己、感染孩子,这样,生活变故的风暴才不会摧垮家庭的堤坝,家庭精神反而会在挫折中得以洗礼,孩子的个性也会从中得以成熟完善。
父母离异造成了单亲家庭与重组家庭的出现,家庭结构的瓦解与重组,最受伤害的是孩子。有的孩子成了父母倾诉的对象、仲裁者或出气筒,心灵不堪重负,只能以冷漠或抵触的情绪武装自己;有的孩子成了父母争夺的对象,而有的成了双方的遗弃物,孩子由于阴郁过度而发展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变态、精神扭曲;有的孩子对家庭失去信心,在外寻求温暖,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必须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需要尊重的个体来看待,正视家庭的离异与重组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加强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意识,为孩子的未来负责。
延伸阅读
锻炼孩子记忆有小窍门
你可能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问5岁的儿子今天在幼儿园都做了什么,他总是回答你:“我忘记了!”即使你引导他,问他“今天在操场上都做了什么?”他好像仍然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他不是不想说,也不是故作深沉,而是他真的忘记了。
忘记自己吃什么了、做什么了,对于五六岁的孩子一点也不奇怪。孩子们的记忆力在这“繁忙”的一天里已经竭尽全力了。每天在幼儿园里玩耍、和其他的小朋友交往,他们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处理和储存各种各样的信息上。儿童心理学家利萨博士认为,从孩子早上醒来的那一刻开始到他晚上爬进被窝,五六岁的孩子都在期望着能记住这一天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包括他们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所有知识。
不过,现在他们需要记住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学会认字、学习阅读、要了解数字都代表多少,还要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即使听故事,他们也不再是单纯地坐在那里听了,有时候他们还需要回答一些问题,也需要讲出一些故事的细节。
面对这些越来越高的要求,有些孩子开始觉得没有自信,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向你汇报所有应该知道的事情,他们甚至可能说“我觉得自己特别笨!”这个时候,恢复孩子的自信心实在太重要了。其实,记忆力和其他孩子们能学会的知识一样,也是一种技能,是可以通过锻炼提高的。复杂的记忆过程:储存-了解-保持。
记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五六岁的孩子正在发展对信息记忆、重复的能力。记忆首先需要几秒钟的信息储存,这也是最短期的记忆,然后需要几分钟来掌握信息,这是积极的记忆过程。最后需要一个保持记忆的阶段,这就是长久的记忆了。
比如,孩子从黑板上抄下英文单词的拼写,首先记住的是字母的顺序,随后他们需要写上几遍,虽然不需要花太长时间,但孩子却通过不断重复看黑板、在心理不断重复默念这个单词或者大声读出来,帮助他们记住这个单词。最后,他们可能因为老师的一次提问彻底记住了这个单词。
成人的记忆一般是通过对要记忆事物的理解,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摒弃事物非主要部分,进行意义识记,孩子们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不会进行这种分析,较多地对事物表面进行机械识记。例如成人和儿童同时遇到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成人记住的是这个人的相貌特征,而儿童记住的可能是这个人的衣着颜色等等。不过,五六岁的孩子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识记,他们只对能理解的事物进行一些意义识记。
专门研究锻炼记忆力方法的美国学者布鲁诺.弗斯特说:“要具备一个可靠的记忆力,必须每天花上一点时间,做一些相关的练习。”
对记忆能力训练越多,孩子们就越容易掌握更多的信息,这对今后孩子上学学习更多的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应对孩子胆小有窍门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应对孩子胆小有窍门”,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刚刚虽然是个男孩子,但他胆子却很小,平时不爱说话,在幼儿园里老师说他特安静,不闹,好乖;家里有爸爸妈妈的朋友来玩,叫他和叔叔阿姨打招呼,刚刚就躲在爸爸妈妈的背后;在小区里,看到别的孩子们在玩滑梯,荡秋千,他站在一边看,爸爸妈妈又心疼又担心,不知刚刚怎么会这样。
据美国心理学家多年研究,许多成年人的拘谨可以追溯到他的儿童时代。如果孩子的拘谨在儿时得不到解决,那么,他的不合群、不爱与他人交往的个性将会妨碍他今后事业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也会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难。
孩子胆小的问题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在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处理过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紧张。
给孩子选择年龄小的玩伴
如果孩子胆小,大多数家长根据“近朱者赤”的理由,希望并鼓励孩子与年龄大一些且胆子大的伙伴交往,但对一部分孩子而言,其结果反而不妙。在与比自己强大的同伴接触中,他们变得更自卑,更拘束。
因此,家长切勿一厢情愿把孩子往优秀的群体中赶,“正负得负,负负得正”的情况,在教育中也会是屡见不鲜的。所以,最好就是为孩子选择一个性格开朗、身体壮实、年龄比你孩子小一些、其家长待人热情大方的小伙伴,让孩子经常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这样的小伙伴容易与年龄稍大但胆小的孩子玩到一起,而你的孩子也就有了可以仿效的小榜样,而且小伙伴的家长待人热情大方,保证了孩子去玩时,大人不会干涉。
放手磨炼孩子
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炼。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孩子,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家长的包办代替会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之剥夺,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爱玩沙子、玩泥巴,家长应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说话声音太小等,父母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强烈地反应,而应善于发现并强化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避免拿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最胆小怯弱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许在父母看来这微不足道,但作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但现实中不少家长不但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勇敢,漠不关心甚至嗤之以鼻,而且经常拿别的孩子来比较,“你这算什么,谁谁比你本事大多了”,“谁在演讲比赛中拿了大奖,你连讲台都不敢上”。这些话语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胆怯。因此,家长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坚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
树立正面的榜样
经常跟孩子说说英雄故事,或引导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视片,给孩子买一些这方面的书刊,让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孩子列举一些他的勇敢行为,如打了没有哭,或仅哭了一小会儿,能大声讲话承认错误等等。
还应注重父亲对男孩性格的影响。父亲多和孩子说笑玩耍,注重多与孩子谈论爸爸,让父亲的形象和行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早教:给孩子念书的五个小窍门
一样是念书给孩子听,一些父母保证亲子须尽欢,一些确是父母与孩子都很不愉快,这在其中的重要就取决于亲子共读时是不是能把握其秘诀。给孩子念书的小窍门有哪些?下列,大家详细介绍好多个念书给孩子听的五个小技巧,期待对父母们有一定的协助:
轻松自在地念故事
给孩子念书的小窍门有哪些?阅读是孩子人生道路起始点上一种填满刺激性与想像的手机游戏,假如一开始念书的全过程就十分的栩栩如生、开朗、颇具挑战性,孩子便会培养“书籍即快乐”的信心。而父母为孩子念书的第一要素,便是热情与维持开心的情绪,而且把念书给孩子听作为是一种手机游戏。
而绘本中的妙趣与趣味性,成年人一样能够从这当中得到很多单纯性的意外惊喜。因此父母在念书给孩子听以前,最好是自身要看个几次,了解书里的剧情,随后再以开心的情绪念书给孩子听,那麼不但是父母给孩子开心,孩子也一样带来父母开心。
掩藏在生活起居中的阅读文章
在生活起居中,有很多经常可以看到的文本和印刷物,父母都能够抓住机会念给孩子听。比如:坐公车时,念公交车的号和地名大全;在街上时,念马路边的广告宣传和标示给孩子听,或者和孩子在买东西时,把孩子很感兴趣的食品包装材料上的文本,念给他们听。
反复念一个故事
不断念孩子喜爱的书,是帮助孩子进到书籍全球的方式 之一。一遍又一遍地倾听,是孩子变成一位用户的必需全过程。反复数次以后,孩子对文本与视频语音的印像加重了,对內容也会出现进一步的掌握。因而在听故事时,她们对故事的发展趋势有所期待,也可以预测分析书里的人、小动物,会出现哪些的反映。
反复为孩子念一本书,不但让儿童从听得懂的层级提高到赏析感受故事的层级,也可以让孩子由于自身能预料、操纵故事的发展趋势,而在心中得到非常大的舒心感和满足感。
以颇具情感的响声念书
父母在念故事的情况下,能够依据孩子接纳的水平,以自身的句子资产重组、剪裁故事,最重要的是让亲子都能彻底融进故事当中,享有故事的快乐。针对年龄不大的孩子,父母最好是从“看图讲故事”这类的简单图片或绘本刚开始念起。给孩子念书的小窍门有哪些?
渐渐地,父母能够念些短篇小说的故事给他们听。假如孩子还不可以掌握每一个词句的含意,父母能够简单化故事的內容。父母最好是以颇具情感的响声念书,提升绘本对儿童的诱惑力。有时候还可以相互配合剧情学些小动物或设备的响声,提升故事的挑战性。
问孩子难题不可以急
给孩子念书的小窍门有哪些?绘本是亲子共享资源的书,父母不要在第一次读完书时,就质问孩子不久听到了什么?也不必凑合孩子掌握內容,由于孩子的某些发展趋势有差别,将会那时候他还没法接纳书里的信息内容,但已过一阵子以后,就能听得津津乐道。零到三岁的环节是孩子培养阅读习惯的阶段,阅读文章的目地取决于让孩子对书籍造成兴趣爱好,从而未来喜爱阅读文章。因而,请不要对孩子释放一切升学压力,不然会导致孩子排拒书籍的反实际效果,因小失大。因此還是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听大家念书吧!
给孩子念书的五个小窍门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给孩子念书的五个小窍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同样是念书给孩子听,有些父母做到亲子尽欢,有些却是父母与孩子都很不愉快,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亲子共读时是否能掌握其要诀。以下,我们介绍几个念书给孩子听的五个小诀窍,希望对父母们有所帮助:
轻松愉快地念故事
阅读是孩子人生起点上一种充满刺激与想象的游戏,如果一开始念书的过程就非常的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孩子就会养成“书本即乐趣”的信念。而父母为孩子念书的第一要件,就是热忱与保持愉快的心情,并且把念书给孩子听当作是一种游戏。而图画书中的巧思与趣味,大人一样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单纯的惊喜。所以父母在念书给孩子听之前,最好自己先看个几遍,熟悉书中的情节,然后再以愉快的心情念书给孩子听,那么不仅是父母给孩子快乐,孩子也同样带给父母快乐。
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随处可见的文字和印刷品,父母都可以把握机会念给孩子听。例如:坐公车时,念公车的号码和地名;上街时,念路边的广告和标志给孩子听,或是和孩子在购物时,把孩子感兴趣的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念给他听。
重复念一个故事
反复念孩子喜欢的书,是协助孩子进入书本世界的方法之一。一遍又一遍地聆听,是孩子成为一位阅读者的必要过程。重复多次之后,孩子对文字与语音的印象加深了,对内容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在听故事时,他们对故事的发展有所期待,也能预测书中的人、动物,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重复为孩子念一本书,不仅让幼儿从听懂的层次提升到欣赏体会故事的层次,也能让孩子因为自己能预知、控制故事的发展,而在心里获得莫大的安心感和成就感。
以富有感情的声音念书
父母在念故事的时候,可以根据孩子接受的程度,以自己的语句重组、裁剪故事,最重要的是让亲子都能完全融入故事之中,享受故事的乐趣。对于年纪很小的孩子,父母最好从“看图说话”之类的简单图片或图画书开始念起。慢慢地,父母可以念些短篇的故事给他听。如果孩子还不能了解每个字句的意思,父母可以简化故事的内容。父母最好以富有感情的声音念书,增加图画书对幼儿的吸引力。有时也可以配合情节学些动物或机器的声音,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问孩子问题不能急
图画书是亲子共享的书,父母不要在第一次念完书时,就逼问孩子刚刚听到了什么东西?也不要勉强孩子了解内容,因为孩子的个别发展有差异,可能当时他还无法接受书中的信息,但过了一阵子之后,就能听得津津有味。零到三岁的阶段是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时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对书本产生兴趣,进而将来喜欢阅读。因此,请不要对孩子施加任何学习压力,否则会造成孩子排拒书本的反效果,得不偿失。所以还是让孩子快快乐乐地听你们念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