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2、3岁了还在夜夜画地图,家长是不是特别担心?其实只要形成正确的习惯,就可以让宝宝轻松告别半夜尿床啦。

4岁多的宝宝有时夜里还会尿床,大约有12%的孩子到6岁时还偶尔尿床,只要不是夜夜如此频繁,父母不必过虑。据说夜里尿床有很强的遗传性,父母双方小时候都爱尿床的宝宝有77%的可能也爱尿床,父母双方有一方尿床史的宝宝43%有可能爱尿床,而父母双方都不尿床的宝宝只有15%会经常尿床。

不要让宝宝玩的太累

如果宝宝白天玩的太累,晚上就会睡得太沉,不会有意识的起床尿尿,从而导致尿床现象。

控制睡前饮料

不仅要控制孩子睡前之前的喝水量,还要注意孩子喝的什么。研究表明,一些饮品会令小孩更容易发生尿床的情况。你可以记录下孩子每晚最后饮用的是些什么东西,看看他究竟是喝了果汁、清水还是牛奶之后更容易尿床。

睡前提醒孩子上厕所

在睡觉前一定养成给孩子上厕所的习惯。睡前排便能很有效的缓解半夜尿床的现象。

留意孩子尿床规律

父母可以用心观察一段时间,夜里宝宝何时容易尿床,掌握规律,每天夜里就在这个时间范围里叫醒宝宝让他小便,这对父母来说可能比较辛苦。

PS:也有不少父母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不过分在意,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身心的成熟,绝大多数宝宝尿床的毛病自会不治而愈。

延伸阅读

让宝宝学会自信,家长这样做!


自信是一种人格魅力,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个人想要做成一件事,可以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但自信不是天生的,怎么让宝宝学会自信呢?

1.认真对待宝宝的要求

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当他在电话里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牛奶。”你在外面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回到家,妈妈给你拿,好么?”

2.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周末带宝宝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水族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3.不要嘲笑宝宝说错的话

宝宝刚学说话,发音不准确的时候。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宝宝语言学习期,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4.认真对待宝宝的提问

宝宝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5.用商量的口气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把报纸拿给妈妈,好么?”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给宝宝一个展示作品的空间

让宝宝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宝宝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7.给宝宝一个属于自己的领地

给宝宝一个房间,没有条件的可以给他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的“领地”,让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平添自信。

8.他的宽容是培养宝宝自信的土壤

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宝宝,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并且跟他一起做。

9.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不对宝宝说:“妹妹已经会数数了,你还不会,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别的孩子差。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

10.让宝宝偶尔当当家

带宝宝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他还不会算账,但至带宝宝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他还不会算账,但至少让他知道钱能买东西。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11.帮助宝宝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让他成为有个性的人

宝宝是急性子,就锻炼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锻炼他的条理性。强迫他改变秉性会让你对他失去信心,更让他失去自信。

12.教他从小认可自己的长相

比如告诉他虽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于对自己相貌的不认可。

13.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支持他干自己梦想做的事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他才会更有自信。

14.尽量让宝宝在生活中脱离依赖

上幼儿园要准时,争取让闹钟叫醒他而不是妈妈一遍遍呼唤。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没有依靠的处境中充满自信。

15.让宝宝从小学会游山玩水

带宝宝旅游时多给他讲述所遇到的动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种知识。见多识广才能自信倍增。

16.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的过错

辱骂不仅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17.宝宝遭遇挫折,用缓和的语气同他一起分析这次经历,下次就不会有同样的错误。

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18.父母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做受人尊敬的人

父母在社会中不受人尊重,最损伤孩子的自信心。

五招教您告别尿床宝儿


尿床是每个宝宝都会做的“坏事”,哪个宝宝不尿床呢?可是如果遭遇一个每天都尿床的尿床宝儿怎么办宝儿?五招将您如何预防“尿床宝儿”。

一、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前几天,有个同学来我家里玩,一进屋子就说:"有了小孩,你房里怎么一点异味儿也没有,有什么高招?"

其实,我女儿以前也总爱尿床,弄得屋子里味儿特大。宝宝的小屁屁上也有被尿液浸湿的尿布疹,看得我好心疼!

后来,我在一本育儿书上了解到:宝宝如果养成了按时排大小便的习惯,尿床的机会就会减少,屋子里自然就没有异味儿了。所以,我决定帮助宝宝培养起按时大小便的习惯。

晚上,宝宝醒来的时候,我就抱她起来把尿。第一天晚上,她还不习惯,睡得迷迷糊糊的,任凭我怎样"嘘嘘"地发着声,她总是硬挺着不让我把。可坚持两个晚上以后,她就知道我发出的"嘘嘘"声是在让她尿尿。后来,我再给她把尿的时候,她虽然还眯着眼,但听着"嘘嘘"声,就会尿了。

宝宝养成了习惯之后,每天晚上,她都会在固定的时间里醒来让我把一次尿。就这样,宝宝尿床的机会大大减少,房间里的异味儿没有了,我也不再担心宝宝的小屁屁出现尿布疹了。

二、辛苦在前,过后清闲

我女儿开始时一直用纸尿裤,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考虑要给她取下纸尿裤了。

开始时很麻烦。第一个晚上,女儿睡觉时,我基本都是一直守在床边,隔一会儿就摸一下,看她是不是尿了,并且要时不时地观察她是否有皱眉、不安的表情。大约过了2个小时,我伸手去摸被窝,发现已经尿床了,可女儿仍然睡得很安稳的样子,不哭也不闹。我手忙脚乱地给她换了小垫子、小床单,继续等候。两三个小时之后,我又把她抱起来把尿,这次成功了。可是,我睡至中途,又要折腾一番。这一夜,她尿了6次!

第二天、第三天,我每隔两三个小时就把她一次尿,还是有尿床的时候。但我没有气馁,依然坚持。每次把尿前,我都会一边抱起她一边说:"乖乖,尿尿吗?"大约坚持一星期左右的时间,效果出来了,女儿会自己说:"爸爸,尿尿。"我赶紧起床给她把尿。就这样,女儿形成了条件反射,一有尿就会迷迷糊糊地醒来让我把尿,并且尿尿的次数也由五六次减为了两三次,现在居然大部分时间都是清晨尿一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刚开始的时候辛苦一些,耐心一些,不久,你就能睡安稳觉了。

三、耐心是最好的办法

我家宝宝2岁前,夜里尿尿的次数也比较多。为了不让他尿到床上,我白天给他用布尿布,晚上睡觉时再给他穿上纸尿裤。这样,既可以避免他把床垫尿湿,又可以让小屁股透气。

2岁以后,宝宝尿床的次数明显减少。我就不再让他穿纸尿裤睡觉了,而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比如8点钟,一定要让他尿一次;半夜里,比如凌晨一两点钟,给他把一次尿。这样,宝宝夜里睡觉基本上就不会再尿床了,而且还养成了睡觉前主动排尿的习惯。

我曾在一本育儿书上看到,随着孩子的长大,他的排尿功能成熟了,自然就不会再尿床了。所以,对孩子尿床的事情,我一直都不是很着急。耐心是最好的办法。

四、多准备几个小褥子

我家宝宝1岁9个月。我想,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让他一整夜不尿床是不可能的。孩子夜间即使有尿意,他也不会自己醒来尿。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夜间注意给孩子把尿。一般夜里要把两三次,尽管大人的睡眠受到了影响,但孩子可以少尿床了。

偶尔,大人睡得很沉,宝宝就尿床了。为此,我们专门给宝宝准备了几个小褥子。每天晚上睡觉前,我把小褥子放在床边,这样万一宝宝夜里尿湿了,取换很方便。白天及时晾干,晚上就可以用了。

另外,为了夜里把尿时不让宝宝着凉,我做了几个小肚兜儿,宝宝睡觉时给他穿上。

五、摸清规律,轻松过夜

宝宝夜里小便的时间是有规律可循的。我的宝宝不到1岁的时候,晚上睡觉就不再穿纸尿裤了。我通过摸索她小便的时间规律,按时给她把尿,所以她很少尿床。

我的宝宝一般是在入睡后2个小时左右有尿的,我就在这个时间给她把尿。然后把她往床上一放,照样睡得呼呼的,丝毫不会影响她睡眠。

还有一个规律:小孩子入睡后大约一两个小时是深睡期,如果不是憋尿或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他会睡得很沉,几乎一动不动,甚至用力碰他也不会有什么反应。如果孩子在这个时间里出现翻身动作,就证明有尿。这时马上给孩子把尿,他准会尿。

可以把这两个办法结合起来用,很灵的。不妨试一试,找找你家宝宝的小便规律。这样,整个晚上,大人小孩都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妈妈妙招让宝宝告别磨蹭


妈妈妙招让宝宝告别磨蹭

很多家长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太磨蹭。其实,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个小磨蹭。成人在自己制定的时间表里忙忙碌碌、来去匆匆,然而,孩子则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根本无法理解时间的紧迫性。即使你磨破嘴皮,讲了一大堆道理,他们依然我行我素,这简直让大人伤透了脑筋。既然讲道理和反复催促都没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就要动脑筋来想想更好的对策。

磨蹭是幼儿的天性使然

孩子的磨蹭问题固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我们又不能把磨蹭视为洪水猛兽,一旦看到孩子磨蹭就对他横加指责。幼儿磨蹭可以说是正常现象。北大妇儿医院儿保科的南亚华医生向记者介绍,2~5岁的宝宝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他们注意的广度很大,而稳定性又不够,所以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自然会放慢活动的节奏和速度,甚至直接从正在从事的活动中抽身而出转到其他感兴趣的事情上。这就不难理解孩子在起床、吃饭、做作业时为什么总是断断续续,一拖再拖了。还有,宝宝年龄越小,神经肌肉活动越不协调,动作的不熟练导致了宝宝做事缓慢。再加上宝宝做事的动力,往往是盲目地服从大人的要求,并不懂得时间的价值和浪费时间的危害。

通常大人觉得宝宝磨蹭主要是因为达不到成人期望的速度,其实宝宝表现得已经很好了。如果爸妈常常感到与其让宝宝自己做,比如吃饭,还不如喂他吃来得快些,而且更省心,更省事。这种包办代替恰恰剥夺了宝宝锻炼的机会,宝宝的惰性会因此越来越强。

其实,有些宝宝对于他感兴趣的事,动作就很快,没兴趣的事或事物本身难度较高,都会妨碍他做事的速度。比如宝宝在屋里玩厌了,想到外面去玩,妈妈非让宝宝先把弄得乱七八糟的玩具收拾整齐,那宝宝不高兴又非干不可,自然就磨蹭了。

“小磨蹭”提速方案

和宝宝比赛:孩子都喜欢比赛游戏,喜欢当第一。经常与宝宝搞一些小比赛,如比赛吃饭、穿衣、收拾玩具,使他在游戏中提高动作的敏捷程度。这时宝宝会很高兴地赶紧把事情做完。

和时间“赛跑”:帮宝宝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最初做某件事所用的时间,然后记录每天实际完成所用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让宝宝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一直到达合适的时间为止。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缩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这是克服动作慢的直接办法。

记数法:与宝宝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他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等他准备好,你说“开始”就计数,“1、2、3、4,5……”,宝宝为了完成任务,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他的动作依然很慢,你就故意数快一点,让他感觉到

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他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速度,让他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你总能很巧妙地常常使宝宝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把事情做完,就能使他获得成功的感觉。只要及时完成了任务,就一定要表扬孩子。

体验“磨蹭”带来的后果:你首先估计出宝宝尽最大能力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然后规定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这项事情,否则就不让他继续做下去,时间一到就停止。如到了吃饭时间,他仍然不愿吃饭,或慢腾腾地吃,到时间就把饭菜收起来,对他说:“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时把饭吃完。”同时杜绝给宝宝吃零食,等他一会儿饿了又没东西吃的时候,就会尝到磨蹭的苦头,认识到吃饭磨蹭的害处。

小闹钟——学会管理时间:和宝宝一起制订一张作息时间表,什么时间起床,洗漱用多长时间,吃早点多长时间,都做出合理安排。对时间管理越严越细,效率越高。在宝宝做一件事之前上个闹钟,到点时闹钟铃声大作,提醒他时间够久了,不能再磨蹭了。小闹钟嘀嘀答答地响,对宝宝就是一个督促,容易产生紧迫感。

在提高宝宝做事速度的同时,一定要告诉他,动作快不等于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在做好的同时,速度能再快一点就更好了。

让宝宝轻松发挥


对于智力测验的结果,爸妈总是非常在意的。

虽然知道应该以良好心态面对,但是还是会对于宝宝某些不太配合的表现感到沮丧。

其实,宝宝表现的不如在家里好,那可是有原因的,爸妈可以在智力测验前先注意一下,帮助宝宝答到正常水平。

环境陌生造成表现不尽如人意

原因

如果宝宝的能力表现没有在家里表现得好,那很有可能是因为检测室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而很多宝宝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就会有认生的情况出现,怕见生人,神情非常局促,举动也会变得迟疑,放不开自己,所以,导致很多“拿手”的、熟练的动作没能展开来。

爸妈的对策

对宝宝的这些情况,爸妈不要太过于担心,但也要在平时就给予宝宝一些锻炼的机会,让宝宝消除怕生情绪,一旦到了一个陌生不熟悉的地方,经过妈妈的指导或自己的调整适应,就能尽快融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这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也将会是大有好处的。

身体不适表现不好

原因

宝宝的能力表现如果不尽如爸妈意的话,还有可能是由于宝宝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不佳造成的。宝宝如果正处于生病的期间,或者刚刚病愈、还在恢复身体的阶段,那么宝宝将不一定会配合医生的指令行事。

爸妈的对策

爸妈需要做一些引导工作,让宝宝的情绪进入了状态后,再进行智力测评,或者让宝宝过一段时间,等他的状况好一点的时候,再来进行测评也不晚呀。

要休息了不想测验

原因

宝宝的能力表现如果不和平时的表现在一条水平线上的话,还有可能是当时宝宝正处于要休息的时段了呢。通常,宝宝早上吃完东西之后,会有一段小睡的时间,午后,宝宝也会有一段休息时间。

爸妈的对策

所以,如果妈妈希望宝宝的表现好一些、有最佳状态的话,就要避开宝宝想要休息的时段哦。否则,宝宝要么是睡得正酣被弄醒,要么是迷迷糊糊的想要入梦,怎么有好心情听医生的指令了呢?当然就不可能将熟知的动作状态展现出来了呀。

另外,记得千万不要让宝宝累着了,也不要让爸妈感到沮丧,两者的心理压力都要减弱,放轻松才会“过关”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