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妈平时工作比较忙,总是容易把接孩子放学的事情给忘记,豆豆几乎每天都是最后一个被接回家的。

直到有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单独叫住了豆豆妈,说:

每次一放学,豆豆就静静的坐在座位上低着头不说话,不时地看着班里的一个又一个小朋友被家长接走。

当最后只剩下几个同学的时候,豆豆好像知道自己还会等好久一样,拿出课本默默地看书,虽然他什么都没有说,但作为老师,我看的出豆豆心里的委屈...

豆豆妈想起最初孩子和自己说过,想妈妈早点去接他,可是自己总因为各种理由搪塞豆豆。没想到孩子是这么的敏感...

国外学者曾经有一项调查,他们发现:

一个班里那些经常被最早接走的那些孩子,自信程度往往比其他孩子高,但如果固定被第一个接走的,往往虚荣心较强;

相比之下,那些最后被接走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经常被最后接走的孩子,他们往往较内向,甚至有些自卑。

如果家长总是第一个来接的,突然有一天家长不能第一个来接,孩子可能会失望甚至抱怨家长为什么没有第一个来,因为家长的一贯早来已经成为孩子炫耀的资本。

如果家长总是最后一个来接的,孩子可能会有被遗弃的感受由此带来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会影响孩子I的一生。

所以说,不管是早接还是晚接,都要把握一个“度”。不要总是第一个,也不要经常落在最后。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主动要求“第一个”接怎么办?

如果孩子要求第一个到班级来接,需问清楚原因,不能一味满足。每天接孩子的时间,可以有时早有时迟,只要避免总是最后接孩子就好了。

突然有事,接孩子“迟到”了怎么办?

偶尔晚点来接孩子,最好提前告诉孩子,不要“言而无信”。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比较忙,让孩子明白不是自己不爱他。

总是老人接送,对孩子有影响么?

如果家里总是爷爷奶奶接孩子,建议父母每周可以腾出一天亲自接孩子,这样地举动对孩子来说就是关注,就是爱,毕竟父母和爷爷奶奶还是有所不同的。

只能最晚接孩子怎么办?

如果家里确实没办法,注定是最晚一个接孩子,那么就要对孩子多下一番心思了。

比如:回家路上与孩子聊聊天,不要问大而广的问题:“今天学的怎么样?”,而要从小事入手:“今天午饭什么菜最好吃?”慢慢引导孩子主动与你沟通。

接孩子回家的路上你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会将决定他们的一生:

请试试这类正面的问话:

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你今天开不开心?

你跟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

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哪些优点?

给妈妈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乐观向前;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关注我们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们才能快乐。孩子头脑中总是带着对上学的美好,孩子自然喜爱上学。

拒绝负面的问话:

今天哭了吗?

有没有吃饱?

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

老师凶不凶?批评你了吗?

老师有忘记带你上厕所吗?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上学总是很不愉快!引导孩子瞬间联想,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能吃饱睡好,也没人跟我抢玩具,爸妈也总能第一时间回应我的需求。这里不好,我上学不快乐。

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偏见的问话:

总是搞得脏兮兮,这老师真是!

尿湿了也没换,上班当睡觉呢!

怎么脸划破了?老师真不尽责!

磕破嘴巴了,老师怎么看的孩子!

父母递给孩子的信息:老师不尽责,我受伤或遇到不愉快是老师或别人的责任。让孩子学会了抱怨,渐渐地,你可能会发现孩子会跟你抱怨说,铅笔丢了是某某同学搞鬼,今天没喝水是因为老师总是玩手机等。无论对老师有万般意见,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和批评老师。

除此之外,放学接孩子的细节也很重要

不要带着玩具、零食、饮料等接孩子放学,更不要一把接过孩子的小书包。因为老师千方百计在幼儿园让孩子变小大人,一出校门就变回了“小宝宝”,老师的苦心功亏一篑。看到孩子不要忘记来个拥抱,拥抱不仅会让孩子忘记了所有不愉快,还能让孩子知道,虽然跟妈妈分开了一天,但是妈妈还是很爱我的。

相关阅读

儿童疫苗接种麻疹疫苗的注意事项


儿童疫苗接种接种麻疹疫苗的常见问题:

1、麻疹疫苗不可以和乙肝病毒婴儿疫苗另外接种,因抗原中间有影响。麻疹疫苗协同免疫力的难题,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据观查显示信息,儿童接种疫苗能够和绝大多数疫苗另外接种,而不容易危害每个疫苗的免疫力实际效果。如糖丸、百白破三联、丙肝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卡介苗、流脑含糖量体菌苗等都可以另外接种。

2、注射疫苗后二天内防止给小孩冼澡,以防感柒。

3、注射后,应让小孩在接种场地清静歇息三十分钟。

4、在注射麻疹疫苗前不必空肚。

5、防止强烈主题活动,不要吃香辣等辛辣食物,多喝热水。

儿童疫苗接种麻疹疫苗储存常见问题:

1、本疫苗放水融解后桔红色透明的液体。如发觉色调变紫、变变黄紫是安瓿有超微粒裂痕、变黄是有霉菌生长发育,安瓿有裂痕、标识不清、融解不太好、超出有效期限者均不能应用。

2、麻疹病毒对溫度和光源抵抗能力较差,可快速消灭,应留意遮光储存。干冻疫苗经融解成液体状态后,可快速造成效价减少,务必在三十分钟上用完。没有用完应废料,因時间长了疫苗内的活病毒感染会迅速身亡,使疫苗无效。另外,疫苗中沒有添加剂,在气体中长了将会环境污染病菌。

3、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忌使消毒液触碰疫苗,用75%酒精消毒杀菌肌肤,待干后再注射。

4、儿童接种疫苗注射后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最少间距6周左右,因丙种球蛋白带有荨麻疹抗原,能中合疫苗中的麻疹病毒,影响免疫力实际效果。接种麻疹疫苗最少2周侧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因麻疹疫苗注射后2周身体就可以造成抗原,这时候就不会受到丙种球蛋白危害。

5、干冻麻疹疫苗虽已加保护膜,但是因为是活疫苗,因此在储运及接种全过程中,仍需维持健全的冷链物流系统软件,以保证疫苗的效价。

幼小衔接,到底接的是啥?


幼小衔接到底应该接什么?怎么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各方的观点。

幼小衔接不只是智力对接

在幼小衔接这一问题上,幼儿园大班的家长们表现得最为焦虑。对话中,一位大班家长这样说:“刚进幼儿园时,没想过一定要教孩子认多少字,只是偶尔在他看手绘本的时候教一下。但是上了大班以后,周围同事都在说,一定要教孩子认字了,不认字不行,进了小学会吃亏的。没办法,我们只好给孩子报了一个幼教机构的认字课程。”

浙江大学教授刘力指出,在幼小衔接问题上大家都过于注重智力对接,但这并不是幼小衔接问题的核心。刘力说:“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校园环境变了,学习内容变了,同伴关系变了,师生关系也不同了。如此重大的转折对孩子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显然并不是简单地认多少字而已。幼升小时,智力对接是需要的,但不是全部,关键要保证知识的‘质’。简单来说,教孩子学会正确地写字,比教他学会写多少字来得更重要。”

幼小衔接不等于无缝对接

杭州青蓝小学校长王红军十分认同刘力教授的观点。王红军说:“我们认为有潜力的学生,与他认识多少个字无关,最重要的是孩子的专注度,不论是听课的专注还是做事的专注。其次是非常强的求知欲,第三是很好的自理能力,最后就是和同伴之间和睦的相处。学前阶段认识很多字的孩子确实在一开始会比较突出,但慢慢地其他孩子跟他的差距会逐渐缩小。因为学校是按自身教学进度来授课的,一二年主要就是教学生学字。”

杭州新华实验幼托园院长杨蓉也表示:在幼儿园里老师们已不再是机械地教孩子认字,而是将学习融入生活里,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对阅读的兴趣,为他们升入小学做好准备。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朱丽丽指出,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都存在一个台阶。学校和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将这个台阶的坡度趋减,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阶段的学习,而不是无缝对接。我们在帮助孩子的同时,也要相信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压力,让他们去挑战自我,学会适应。

好的早期教育需要“接地气”


在抚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既需要用科学的理念作指导,又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作支撑。贴近现实生活,因时、因地采取符合孩子的成长需求和发展特点的育儿方式,意即“接地气”的早期教育方式,是我们所提倡的。

要读懂孩子

先读懂孩子的生存环境

有调查表明,中国目前有10%左右的少儿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其高峰期为7-10周岁。而厌学、害羞、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问题,并非进入小学才突然出现,而是在0-6岁被“培养”出来的。

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家首先要健康。因为家庭气氛、家长的思想行为和心理是孩子成长的心理环境。如果家长一味关注智力发展、看重考试成绩、拔苗助长,这种单一维度培养的做法,偏离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其结果不但培养不出聪明的孩子,还会因为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影响学业的进步。

作为家长首先要加强自己的修养,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气氛,注重孩子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走入孩子心灵的深处。只有读懂孩子的生存环境,读懂孩子,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早期教育。

成长早期的孩子,如一片肥沃的处女地。精心的种植者,把它打扮得葱葱郁郁,而粗鲁者只会让它越来越贫瘠。

教养需因地制宜

父母需反躬自省

当红电视剧《北京青年》中有这么一句有意思的台词,相信广大中国父母都很熟悉:“我都是为你好!”这是典型的中式教养。养孩子的大忌,就是不过问孩子的想法,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去设计孩子的发展模式。

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气质类型,或者活泼,或者安静,或者敏感等等。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它们还随时受到生存的环境、文化、人际关系等影响,形成不同的人格特点。气质与人格本身无优劣之分,关键看我们如何去教养。父母的第一要务,即摸清孩子的气质类型,协调抚育技巧。

粗放的教育,通常是“一锅煮”,生搬硬套地用一种模式教育所有孩子。精致的教育,会根据孩子的不同心理需求和气质类型,帮助孩子完成自己的成长。因此,让早教逐步精细化,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作为家长,有责任去反省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修养、自己的胸怀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成长条件。

夫妻相处模式影响孩子性格!超准!


孩子性格和其成长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尤其是夫妻的相处模式,对孩子的性格影响更大。不同的夫妻相处模式,会培养出不同性格的孩子,真的超准!

1.夫妻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

爸妈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能有健康的异性恋。

2.夫妻爱打架——孩子喜欢暴力、脾气暴躁

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天塌下来了,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孩子也会由于耳濡目染变得喜欢暴力、脾气暴躁,像父母一样大吼大叫。

3.夫妻离异——孩子冷漠、没安全感

很多从不幸婚姻中解脱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无法从中解脱的是孩子。他们内心的创伤往往终生难以平复,他们的担忧感、不安全感、恐惧感也许永远无法医治。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更易发生犯罪和焦虑、抑郁、敌对、报复、冷漠等心理障碍问题。

4.夫妻相互指责——孩子敏感、爱找借口、执拗

爸妈喜欢相互指责,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处世方式。特别是当夫妻双方有争论时,更容易对着孩子说另一方的不是。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以后对爸妈都不会尊重。一方攻击另一方,想借此让孩子对另一方不满,最后带给孩子的只是伤害。

5.夫妻感情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妈感情淡薄,两个人常常靠通过孩子来交流或维系家庭,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在父母关系的作用下,孩子被过多关注或干涉,性格会变得任性和自私。

6.强势妈懦弱爸——男孩子胆小、自卑、懦弱

由于爸爸软弱,大权旁落给母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女儿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强悍的女儿,儿子就会变成没有担当的懦弱、自卑的儿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