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左撇子 究竟该不该纠正?。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以辅助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对孩子早期教育有什么好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孩子左撇子 究竟该不该纠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称“左撇子宝宝更聪明”,但是很多爸爸妈妈看着孩子总是用左手又十分不习惯,同时还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帮助孩子纠正。那么,究竟左撇子宝宝更聪明,是真还是假?又该不该纠正孩子左撇子呢?一、什么是“左撇子”?

有研究称,世界上有11%~13%的人习惯用左手,我国“左撇子”占总人口的6%~7%,近1亿人。世界上很多名人都是左撇子,比如政治家拿破仑、奥巴马,科学家爱因斯坦、牛顿等等。因为擅长左手,左撇子用吉他、二胡等乐器,弦都需要反装,剪刀的握孔、刀刃与普通剪刀相反,电脑键盘上的数字小键盘区要从右边挪到左边……这些工具往往都需要特制。

二、孩子左撇子,有哪些利与弊?

我们往往会由于社会、文化、心理及环境的影响,总是急于改正那些惯用左手的孩子们。应该承认,左撇子在日常生活中也的确会遇到一些不便,因为大多数人使用右手,因此大多数生活用品和设施是为右撇子设计的。Zj09.COM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左撇子的大脑右半球占主导地位,而大脑右半球的作用又侧重于情感、直觉、和艺术思维,所以更易遭受情感挫折,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左撇子的人更易患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等。据研究,左撇子的人自杀企图高于常人3倍,并且更容易发生各类伤亡事故。有学者为此做过调查,发现在运动受伤中,左撇子较右撇子高出20%;家庭意外伤害中左撇子高于常人49%;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人中左撇子竟比常人多85%。看来,父母应该提醒左撇子的孩子从事各种活动时一定要比常人更加小心,也需要予以更多的关注。

另一方面,左撇子也有其自身优势,左撇子具有充分发挥大脑左右两区作用的能力,使他们在许多领域胜人一筹。左撇子擅长直觉思维,具有艺术天赋;在对神经反应要求很高的对抗性体育项目上,左撇子可以发挥其右脑“神经短路”的优势,快速攻击对方,出奇制胜;特别是在数学领域,左撇子更加引人注目,据美国霍布金斯大学的学者研究,在具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当中,左撇子几乎比常人多一倍。

三、左撇子宝宝更聪明,是真还是假?

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名家大师是左撇子,比如爱因斯坦、牛顿、达芬奇、贝尔盖茨等,但专家表示,民间的“左撇子比较聪明”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四、孩子左撇子,一定要纠正吗?

左撇子是怎么形成的?国际上没有确定的结论,认为是天生的或者受产后的日常生活影响的都有。据专家介绍,虽然很多家长看孩子左撇子会很不舒服,但左撇子是一种正常现象,不纠正没什么问题,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用左手有什么不好。左撇子智商正常,做事情都可以完成得很好,对未来的发展也没什么不利影响。如果孩子被强行矫正,可能会导致语言中枢混乱,造成孩子口吃、唱歌跑调等问题,如果用打骂的方式纠正孩子,还可能会让孩子对使用左手产生罪恶感,引发不自信等心理障碍。

扩展阅读

孩子该不该打(下)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对孩子早期教育有什么好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孩子该不该打(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对父母的测试:

责打是父母纠正孩子的一种方式,就像很多事情一样,打孩子也可能被善用或被误用,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1、下面有一些错误的行为,选出你认为该打的例子

(1)

()4岁大的小明早餐时打翻了牛奶,当时他正伸手去拿果汁。

()4岁大的小明早餐时因为要伸手去拿果汁而打翻了牛奶,在这之前,爸爸一再告诉他拿什么东西可请别人代劳。

你的理由是:

(2)

()5岁的小宝大声喊着说:“我不要!”当时他母亲正叫他回去把浴缸里的玩具拿出来。

()妈妈吩咐5岁的小宝把浴缸里的玩具拿出来。小宝说“好”,但过了十分钟,那些玩具还是原封不动。

你的理由是:

(3)

()3岁大的丽君涂了妈妈的唇膏和化妆品,被妈妈发现了。

()妈妈已经警告丽君不可以乱动妈妈化产妆台上的东西,但妈妈发现丽君拿着她的唇膏乱涂乱抹。

你的理由是:

n在这些例子当中,有哪些共同的起因让人觉得应该打孩子?

2、应用在你和你的家庭上

·责打不可用来当惩罚,只能当作纠正的方式。你是否打过孩子?为什么有?为什么没有?

·小时候,父母有否因为气极而打你?

()有()没有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当时的感受如何?

·小时候挨打时,你是否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以致你知道他们虽然打你,却没有对你生气?

()是的。如果答案为是,你当时的感受如何?

()不是。如果你的答案为否,那你相信因为爱而责打是可行的吗?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

·描述你最近一次打小孩的情形。

小孩犯了什么错?

你生气了吗?()是的()不是。如果答案为是,你当时是如何控制怒气的?

·你的小孩曾经故意违背你明确的教导,或是公然反抗你的权威,或明知做错事说错话而隐瞒说谎吗?

()是的()不是

为什么你会觉得当时最好的纠正方式就是责打?

你如何知道小孩了解你的教导?

小孩承认自己错了吗?

()是的()不是

你对小孩说了什么话,以表达你对他深深的爱?

小孩子对你打他的反应如何?

当时你感受到孩子是否伤心或已经后悔了?

()是的()不是

如果是,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打过小孩之后,你立刻就安慰他吗?

()是的()不是

在这种情况下,小孩曾否跑来想要得到你配偶的安慰?如果有,你当时怎么做?

·最近,你的小孩曾经公开反抗你的权威或故意违背你清楚的教导吗?

你想要阻止这种不顺眼的举动吗?

()是的()不是

如果是,你要怎么做?

宝宝跌倒该不该扶?


两三岁的宝宝,走在路上摔倒,是常有的事情。宝宝摔倒后怎么办?很多妈妈都为此而纠结过。这些妈妈都是关注宝宝成长的细心妈妈,她们担心扶了宝宝会产生依赖心理,所以不想扶;不扶吧,又担心宝宝受委屈,要是让宝宝觉得妈妈不心疼自己,会影响亲子关系。

走路对大人来讲,是通向目的地的一种手段,而对宝宝来讲,是学走路、促进腿部肌肉生长发育、增长智能的一种方式。大人跌倒了,会自己检查一下有没有伤着,不小心摔倒了,爬起来就好了。宝宝跌倒了呢?他会哭、会趴在地上、会害怕、会观察大人是否关注他,面对这种情况,妈妈该怎么做呢?

1.摔了一小跤

称职的父母应该是敏感的,善于观察的。当孩子跌倒时,如果并不严重——比如在家里木地板上、地垫上、泥土地上摔倒,家长应该不动声色,观察一下。大惊小怪地“哎呦”一声,孩子可能就哭起来了——其实本身并不疼,是被家长的反应吓哭的。

首先妈妈要认清摔跤对宝宝来讲并不是一件大事,如果妈妈不扶,宝宝自己也能起来。这个过程对宝宝来讲是一次很重要的人生体验,宝宝会意识到,走路并不是迈开双腿就能平稳地进行下去的事情,而是跟周围的环境有关。

有了这类经验后,宝宝走路的时候就会多察看周围环境、多察看路面是否平整,从而调整前进路线、前行姿势、前行方向。如果宝宝有了在泥泞、不平路面摔倒的经历后,会明白自己应付不了这么复杂的情况,就会张开双臂让妈妈抱抱。

学步的宝宝,他的走路是带有一定的探索性质的,他要通过走路学会走路,这要靠他自己去摸索、尝试。这种反复尝试直至成功的经验让宝宝认识到自己具备掌握身体、把握环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宝宝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

如果妈妈总是牵着宝宝的手,或者宝宝一摔倒妈妈就赶紧跑过去抱起来,宝宝虽然少受了皮肉之苦,但是体会不到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解决问题的快乐,会觉得自己很差劲,以后就养成了无论什么事情都仰仗大人、信服大人、藐视自己的习惯,独立性、自信心都会很差。

所以,当宝宝摔倒时,没有什么大碍,宝宝也没有撕心裂肺地大哭,妈妈还是不要扶为好,毕竟是宝宝自己摔倒的。

如果宝宝恰逢生病或处于遇到挫折的心理娇弱状态,妈妈激励他爬起来,他不愿意,妈妈可以温柔地询问一下:“宝宝,要妈妈帮忙吗?”当宝宝同意后,妈妈可以把宝宝抱起来,亲一亲,让宝宝在怀里撒个娇,就会连同宝宝刚受到的委屈都一起抚平了。

老一辈人习惯于把责任归罪于地面,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在教宝宝将责任推卸给别人,这样的宝宝,长大后承担责任的能力可能就会欠缺。所以,妈妈还是对宝宝说:“看着地面,慢点走,别急,长大了再走快!”这样的叮嘱对孩子来讲是最实用了。

有的时候,宝宝摔倒后并没有哭泣,而是看到妈妈心疼、惊慌的表情后才开始哭泣的。妈妈还是尽量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平静地面对宝宝的摔倒,轻轻地说:“起来,宝宝,妈妈等你!”或“宝宝可勇敢了,自己就起来了!”

2.摔了一大跤

学走路的宝宝,如果确实磕着碰着了,妈妈一定要尽快把宝宝抱起来,帮助宝宝揉揉磕着的地方。有伤口的话,尽快为孩子消毒、包扎。这样,摔跤这件事才不会留给宝宝可怕的印象。

如果这时家长态度冷漠、严肃,坚持让宝宝自己站起来,宝宝被疼痛和流血惊吓,可能会造成心理创伤。不要觉得宝宝哭了,就是懦弱的表现。当宝宝哭泣的时候,妈妈可以一边安慰宝宝,一边帮助宝宝擦去泪水。哭过之后,宝宝的紧张、害怕等负面情绪就释放了出来。

孩子该不该打(上)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该不该打(上)”,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打屁股

责打是父母纠正孩子行为的一种方式。就像很多事情一样,打孩子也能被误用、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责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步骤:

1、生气时绝对不要打孩子,那样会有危险。

2、一般而言,打屁股的对象是学走路的娃娃和学龄前的孩童,有时候读小学的孩子也包括在内。到8岁或11岁之后就不应该再打孩子。青少年则绝不要用责打的方式。

3、小孩子如果公开反抗,这时就应责打。如你吩咐学龄前孩子过来他反而跑掉了,就是公开地反抗。

4、打屁股是纠正的方法之一,但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种方式可用。一遇到状况就要慎选纠正的方式。

5、打孩子屁股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不要用手揍孩子,那样表示你不尊重他。要把孩子带没有第三者的地方,依步骤而行。但如果孩子只是9—18个月,而且才刚刚开始学习什么是“不可以”,这时就要一边说“不可以”,一边打他的手背,让小孩把痛和“不可以”联想在一起。

(1)找没有第三者的地方,不要让孩子在别人面前难堪。

(2)问他:“我们的约定是什么?”或“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在纠正他以前,先确定他是否了解你以前对他的教导。

(3)问“你做了什么?”,使他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并且要他学会承认自己做的事。这点非常重要。

(4)告诉他你爱他,向他解释是因为爱他才打他。对他说:“我爱你,而且我要帮助你下一次不再犯错。”

(5)打他。很快地打几下屁股,并且打痛。孩子愤怒的哭叫声会变为软化、让步的哭声。

(6)打过以后,立即安慰他,抱住他,再向他保证你是爱他的。父母之中谁打孩子,谁就要负责安慰,不要由另一个人来安慰。

(7)如果有必要,让孩子做恢复补偿的工作。

妈妈到幼儿园去接梅梅回家,梅梅不愿穿上雨衣。她一面跺脚,一面坚决地说:“不要!”妈妈答应如果她乖乖合作就给她买棒棒糖,但梅梅还是坚持不穿雨衣。妈妈就威胁说不带她回家,而且还假装往外走。梅梅还是无动于衷。

妈妈最后只好回头把她抱到车上,雨衣还是没有穿上。到了车上,妈妈已经火冒三丈,直骂梅梅是个坏小孩。

妈妈想让孩子听话的方式是贿赂地(棒棒糖),还威胁孩子,而事实上她是不会照做的,这样妈妈就输了;同时妈妈不应该口头上攻击孩子的人格,应批评的是孩子的行为本身。

小明与小君在屋里捉迷藏。他们跳上窗台,一不小心就把妈妈最喜欢的一盆栽芦荟碰到地上打碎了。妈妈很心痛她的盆栽芦荟被完全摔坏了,火冒三丈,抓住孩子又打又骂。过后妈妈在客厅里掉眼泪,小明与小君在整个下午都躲得远远的。

盆栽是孩子无意中打碎的,应告诉孩子怎么做(训练),而不应该发怒。孩子学会怎么做以后就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因此需要的是教导训练而非纠正,更不该是惩罚。孩子已会当妈妈生气的时候躲得远远的,能学会因此不在屋子里乱跑。(转下文)

下一篇:孩子该不该打(下)

该不该对孩子凶


孩子不听话,只有凶管用,难道我要一直吼?总是不听话?只有我们发脾气他们才会畏惧我们?其实并不然,不要给孩子留下阴影。

对,你的感受是对的——如果你很凶地对待他,就像你担心的那样,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另外一方面,也是你纠结的,要变得很凶他才会听话,因为如果你不凶的话他就会想,哦看来这个事儿也没什么要紧的,你看妈妈都没有凶起来——这样你就必须变得比上一次更凶,他才会听你的。这样的话,你们两个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你会对他越来越凶,而他就会想妈妈怎么这么凶对我这么差,所以这个互动模式是一定要阻止的。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你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守住防线。一开始你不凶的时候,你用了一个普通的威吓,但你没有守住这个威吓,你威胁他之后并没有实施这个威胁,那么之后你只有用更凶的态度才能吓住他。

比如你们在公园玩,你叫他走:「不要再玩儿了,要不然回去没饭吃。」他根本不当回事,因为他知道妈妈只是说说而已,回去肯定会给我饭吃。那么这样一来,你只有用很凶的态度才能吓住他。

但想象一下,你真的践行了这个威胁——你今天没有按时回来,我真的就不给你饭吃。一顿饭不吃,其实对孩子对健康并没有多大影响。但这样的话,就可以给孩子一个「妈妈言出必行」的印象,这样哪怕你实际上是平静地把话说出来,也可以达到同样的震慑效果。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明白了:重点是改变反馈模式,如果你不需要,跟孩子的互动模式就不再是态度上(「凶」)的一步一步升级,问题转变成了——能不能说话算数。你可以一点都不凶地平静地说出来:「如果你怎样做,就会有怎样的后果。」他如果真的没有听你的话,那么就要实施后果,而不是只靠态度来吓他。这样来几次,他就会把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对你的期望矫正过来了,也会和你更合作。

所以归根到底呢,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要诉诸情绪,而是要讲道理。不要用生气、愤怒来表达,而应该很平静地把道理说出来。

不要觉得两岁七个月的孩子就听不懂道理,他其实也在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也在归纳外界的规律。

如果在他的印象里,妈妈是一个最后要靠凶来表达自己的偏好和想法的人,他就只会对你的凶、对你的态度进行反应;但如果他觉得妈妈是一个言出必践而且讲道理的人,那么他就会回应你的说话内容本身。

所以只要建立了「言出必行」的行为模式,哪怕不「凶」,也可以和孩子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

大学新生入学该准备啥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