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它没有国界之分,神秘而又美好。它能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带给宝宝高贵的艺术气息。许多爸妈都想让自己的宝宝接受音乐的熏陶。于是,无论是民族的二胡、琵琶,还是西洋的钢琴、小提琴,统统成了除爸妈之外的第三位亲密伙伴。宝宝过早地接触这类正式乐器,是培养宝宝音乐能力的唯一途径吗?

小宝宝学乐器,可行?不可行?

爸妈也许会听说,某音乐教学法大力提倡两三岁的宝宝演奏乐器的可行性。但是,由于宝宝身体的神经系统、肌肉发育要到5岁以后才会成熟,所以,绝大部分的教学法及教育专家还是主张:有关钢琴、小提琴、笛子、吉他这类正式的乐器,最好延迟至宝宝6岁以后再学习,在这之前,主要是要让宝宝接触、感受音乐,这也是音乐智能培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在小宝宝5岁之前,爸妈该如何带领宝宝接受音乐的熏陶呢?

小宝宝的音乐智能培养要点

聆听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任何想进入音乐世界的人,学会聆听是第一步哦。

大自然里原本就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音乐: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小猫小狗互相追逐的叫声、河水潺潺的流动、微风轻轻的吹拂树梢、小鸟清脆的歌唱、街市人群的叫卖……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声音或者韵律,组成了世界的音乐。宝宝喜欢听和感受这些音乐,因为自打他在妈妈的肚子里开始,他就已经用自己的小耳朵来分辨外面的声音了。

让宝宝去聆听来源于自然的声音,感受高低、强弱、快慢,宝宝将来会对音色、音高、音量有更敏锐的感受哟。

TIPS:

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宝宝也来模仿。

收录大自然的声音(下雨声、刮风声等)放给宝宝听,让宝宝猜是谁在唱歌?

户外有无尽的音乐资源,带宝宝出门活动,比如周围的幼儿园、超市等。

音乐区的创造

不是每一位爸妈都是音乐家,但是,每一位爸妈都有可能成为宝宝学习音乐旅程中的好伙伴。爸妈和宝宝一同探索音乐的美妙,就非常有必要为宝宝开辟一个音乐的专属地。在家中腾出一个空间,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房间,也可以是客厅或书房的一角。一般来说,这里是专门放置宝宝音乐器具的地方,比如录音机、小乐器等与音乐有关的东西,每次宝宝使用完器具后,都可以放回这里。让宝宝感觉到,这个小区域是一个完全属于音乐、属于宝宝自己心灵的地方。爸妈也需要鼓励宝宝,可以随时在家中安全的地方歌唱、舞蹈。

TIPS:

安排一些固定的时间,挑选不同形式的音乐(儿歌、合唱、民族音乐等)放给宝宝听。

协助宝宝尝试动动手、动动脚、动动全身,为歌曲配上动作。

平时,可以播放很轻柔的背景音乐,避免摇滚之类的亢奋音乐,且不要24小时不停地播放。

律动

完整的音乐学习离不开眼睛、耳朵、身体、大脑的综合体验,其中,身体的体验是宝宝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哦。

爸妈可别小看了身体对音乐的体验,它是一种律动,是用肢体语言再现音乐,是通过聆听和身体运动引发的动觉反应。它不同于舞蹈重在模仿、讲究身体姿势和外表形式,音乐动觉能力的发展对宝宝日后音乐敏感力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哟。因此,爸妈应该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宝宝随着音乐而动。

TIPS:

爸妈示范动物的动作、摇摆的树等等,请宝宝学一学甚至创作新动作。

播放宝宝喜欢的歌曲音乐,让宝宝随着音乐自由动作。

可以放一些幼儿舞蹈方面的节目给宝宝看,让宝宝感受并模仿。

歌唱

歌唱,是开启音乐殿堂大门的钥匙。借着轻柔的歌声,可以传递彼此的关爱,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爸妈不经意的哼唱往往是宝宝一生不可磨灭的温馨记忆。当和宝宝一起歌唱的时候,爸妈要欣赏宝宝的嗓音,把自己的热情传给宝宝,共同享受喜欢的歌曲。为了能听清楚宝宝的唱,爸妈更多时候应是去倾听宝宝的歌唱,在必要的时候纠正宝宝的音调或者歌词。你会发现,当宝宝在唱而爸妈倾听的时候,宝宝会唱得更加来劲儿,而且还可以改善宝宝的嗓音哦。

TIPS:

通过妈妈的哼唱或听音乐带,让宝宝渐渐地感受并熟悉歌曲。

在平时,可以将歌词作为儿歌,带领宝宝念读。

有其他宝宝在的时候,可以试着让宝宝一起唱,彼此可以互相仿效。

接触音乐器具

在宝宝接触正规乐器的前5年时间里,对他的音乐的培养离不开对非正式乐器的接触,通过这些原始的、生活化的音乐器具,累积音乐的经验来丰富宝宝心灵上的成长。这些器具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发声器

发声器在生活周围很容易发现得到,像锅碗瓢盆、小石头、装着蜜饯的瓶子等等,爸妈通过摇动钥匙串、用筷子敲击玻璃杯子等方式,都可以引起宝宝的注意。但发声物品的选择要谨慎小心,避免那些又小又硬的物品,防止被宝宝吞食或割伤。

(2)节奏乐器

只要是敲打、摇动、拍击和摩擦产生声音的乐器都属于节奏乐器。像三角铁、沙球、手摇铃等节奏乐器就非常适合宝宝,因为这类乐器通常是被宝宝拿来当玩具玩的,所以特别容易让宝宝接受。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可以奏出旋律音调的乐器,像钢琴等。可以让宝宝认识这些旋律乐器,经常听这类乐器演奏的曲子,感受这些旋律乐器外形、音色等方面的区别。

相关推荐

蒙氏日常生活教具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苏格兰的男人穿裙子”,从这两个陈述中,我们即可引申出日常生活教具的特质:

(1)它依各个文化的不同,内容也就不会完全相同。

(2)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大都可纳入这一项目中。基于以上的原因,蒙氏并未替这项训练列出教具的目录,而希望导师能协调“智能启发”与“文化常规”的双重要求,自己研制教具,整备环境。

依照美国的分类,将日常生活这项练习分为四大类:

(1)动作:例如,划直线走路等。

(2)照顾自己:例如,穿鞋脱子、衣服等。

(3)照顾自己的环境:例如,拔草、浇花。

(4)礼貌:例如,打招呼等。

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最主要是在于训练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动两者之间的协调。因为对幼儿来说,动作的平衡会促进智能上的发育,而且手眼的协调也为他们将来的写字画图能力,作了“预备”的工作。比如说想要写字,就需要手部小肌肉发育起来,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上,就包括了小肌肉的练习;时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正可以发达到有握笔描画的力量,和越来越准确的“有模有样”的程度。

此外,日常生活训练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在人格形成上,培养出孩子的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等习性,奠定良好发展的基础。

而这些练习也可以培养社交能力,比如说:活动室里的蒙氏教具只有一套,所以当小明在玩倒水的工作,小华也想玩时,她就必须“等待”。更如礼貌、问候等日常生活常规也包括在这项练习中,提供了孩子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机会,俾使他们从中了解社会行为。日常生活教育,可以说是蒙氏教育的入手处,假如这个部分没有做好,就出现不了蒙氏现象(秩序→专心→反复练习→协调),而往后的感官、数学教具部分也就不能做得很好,无法达到最大的开发效果了。

利用日常生活刺激宝宝感官发育


教育宝宝是父母都必须做好的一件事。可是有的人可以把宝宝教育的很好,有些人却不行。其实教育宝宝应该从日常生活做起。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宝宝锻炼一下吧。

九种游戏刺激孩子感官发育

1、听觉:孩子对母亲的声音最敏感。

(1)听音乐:选择适合婴儿的柔美、和谐的音乐。对孩子非常喜欢的音乐,家长可让他反复地听。

(2)父母唱歌给孩子听:宝宝非常喜欢听父母唱歌(尤其是爸爸的声音)。如果父母唱歌时眼睛注视着宝宝,效果更好。

2、视觉:延续新生儿期的视觉训练。

(1)将不同的彩图(人像、风景、动物等)挂在墙上,每天竖抱孩子观看;一面看,一面介绍。

(2)多抱孩子看动的东西,如:汽车、移动的红球等。

(3)如天气晴好,还可以让孩子看大自然的色彩,如:鲜花、绿树、房屋等。

3、运动:

(1)在洗澡前或换尿布时,给孩子做全身按摩和主动、被动操。

(2)抬头:让孩子趴在床上。帮他将上肢弯曲地放在胸前,支撑着身体。父母在前方用带响的玩具逗引孩子抬头、抬肩,可增加背部肌肉的张力及协调性。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4、练习爬

用手抵住孩子的双足并稍向前顶,婴儿会双腿用力,臀部拱起,向前移行。

5、逗孩子发笑、发音:

在孩子情绪饱满时,与孩子玩脸对脸游戏——在孩子视觉清晰的范围(20~25厘米)内,张开嘴,慢慢地伸出舌头。重复几次后,孩子会模仿张嘴伸舌。接着,可配合语言交流,如:对着孩子说“宝宝笑一笑”,还可轻轻地触碰孩子,逗孩子发笑。慢慢地,孩子会自己发出声音,如:啊、咿、呜等。

6、手的训练:

(1)宝宝的手两个月时已能松开手指,甚至伸开手指。此时,家长要经常抚摩、摆弄孩子的手指,可刺激脑细胞的发育。

(2)将不同质地、不同温度的物品,放入孩子手中,如:布卷、棉花卷、硬木棒等,以促进孩子的感知觉的发育。

(3)经常将带柄的摇铃放在孩子掌心,宝宝会紧紧抓住(但还不会自动放开)。

日常生活中的1分钟教育


生活,是由无数个1分钟组成的。

1分钟的沟通,1分钟的表扬,

1分钟的批评,1分钟的微笑,

1分钟的示范,1分钟的坚持,

正是在这看似不起眼的一分钟里,

父母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作为父母,如何用活、用精、用妙

那日常生活中每一个“1分钟”?

场景1垃圾分类

情景:电动玩具没电了,宝宝随手把电池扔到一旁,就缠着爸爸继续玩……不好,一下子和没用过的电池混在一起了!

试试这样做:

爸爸将家里的垃圾箱分别粉刷为4种颜色,并画上图案,黄色的画有小动物的图案;绿色的图案是一些杂物;白色的图案是电池;黑色的画有玩具和塑料包装袋等。工作完成后,招呼宝宝过来,认真地给宝宝讲解:“黄色的带有动物图案的箱子,是放置每天吃剩的食物的,这样可以给小动物们提供食物;白色的垃圾箱是投放电池的专用箱,因为电池会发出对身体有害的东西,所以不能乱扔;黑色箱子放置宝宝坏掉的塑料玩具和装东西用的塑料袋,因为这些东西是需要好长好长时间才能消失掉的;绿色的箱子是投放家里的一般垃圾用的。”

分析: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

让孩子明白环保的意义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对颜色的认知

场景2带回宠物的粪便

情景:傍晚,爸爸带宝宝在小区的花园里散步,不小心踩到了狗的粪便上,爸爸边清理鞋子上的狗粪,边愤愤地说:“谁那么不自觉,自己家的狗大便不及时清理掉,别人踩到了,多恶心!”

试试这样做:

带狗外出时,让宝宝随身提着小袋子和小铲子,待狗大便后,爸爸让宝宝撑开小袋子,自己用小铲子收起小狗的粪便放在袋子里,系好袋口后投放到路边的垃圾箱里。之后告诉宝宝:“我们是狗的主人,我们必须把狗的粪便包好带走,这样行人不会担心被狗的粪便弄脏鞋子,街道才会干净,空气才会洁净,我们散步时心情才会好。”

分析:让宝宝提着袋子和铲子,并帮爸爸收拾狗的粪便,投放到垃圾箱里。这个活动过程让孩子潜意识知道,要用这些工具这样收拾狗的粪便。

让宝宝同时知道了狗的粪便是垃圾。容易弄脏鞋子和空气。

场景3出去前,回来后要和家人打招呼

情景:爸爸上班是和正在吃饭的宝宝告别:“宝宝,爸爸上班去了,乖乖地和妈妈在家。”但宝宝没理睬爸爸,继续吃他的饭。

试试这样做:

爸爸上班出门时,要分别和妈妈、宝宝打招呼:“宝贝们,我走了!”晚上进家门时同样要和宝宝、妈妈打招呼:“宝贝们,我回来了。”

妈妈带宝宝出去时,同样向爸爸说:“我们走了。”回来时要向爸爸说:“我们回来了。”同时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和宝宝是一家人,所以出去时和回家时都要向家里的人打招呼,报平安,宝宝对于爸爸、妈妈很重要,同时爸爸、妈妈对于宝宝也同样重要。”

分析:出门时说:“我走了”,回来时说:“我回来了”,这是最简单的两句话,就像孩子学喊爸爸、妈妈一样简单,时间长了,孩子会成为习惯。

让他知道了家人很重要,要互相关心。

场景4吃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

情景:晚餐时,妈妈给宝宝煮了他最爱吃的海鲜粥,并给他盛了满满的一碗,但宝宝只吃了几口,就去吃巧克力。

试试这样做:

和宝宝一起吃饭时,盛饭时,只盛半碗,再盛时也是半碗。就餐结束时要吃完碗里的最后一粒米和盘子里最后的蔬菜,同时和宝宝比比看,看谁用过的碗最干净。

饭后,给宝宝看一些非洲儿童因饥饿而瘦骨嶙峋的照片,告诉宝宝:“如果全国的小朋友,每顿饭都不浪费一粒粮食,就能救活上千个非洲儿童,所以我们不能浪费一粒粮食。”

分析:孩子好胜心强,如果采取比赛的形式,他会争着吃完晚里的饭。

盛饭时不要盛满满的,不够再盛,避免浪费,久之,孩子就明白了为什么只盛半碗。

用醒目图片,给予孩子深刻的记忆,从而达到警示孩子不要浪费粮食的目的。

场景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情景:宝宝把自己的玩具、卡片、图书摆了满满一地,玩够了就去看电视了,妈妈一件一件地分类收拾、整理宝宝的这些玩具,卡片。

试试这样做:

准备两大一小三个盆,爸爸妈妈各自从装脏衣服的篮子里取走各自的衣服,用各自的大盆各自来洗自己的脏衣服,蓝子里只剩宝宝的脏衣服,此时,妈妈招呼宝宝去篮子里取他的脏衣服,放到那个小盆里,像爸爸妈妈一样来洗自己的衣服。并告诉宝宝:“宝宝现在小,所以用小盆洗自己的小衣服,等宝宝长大了,就像爸爸妈妈一样,用大盆洗自己的大衣服。”

分析:给孩子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不要每件事情都依靠父母。

从洗衣服这件小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场景6看蚂蚁搬运食物

情景:爸爸教宝宝踢足球,刚玩了一会儿,宝宝就喊累了不想玩了,爸爸让宝宝坚持,宝宝就趴在地上不起来了。

试试这样做:

周日带孩子去公园时,随手带点面包渣,撒一点点在地上,招来小蚂蚁来搬运,爸爸和宝宝坐下来,认真地看小蚂蚁们搬运大自己身体几倍的食物,蚂蚁被大山似的食物压倒在地,但坚强的小蚂蚁并不气馁,倒下去,再爬起来,倒下去,再爬起来。此时你要鼓励宝宝:“你看小蚂蚁多坚强啊,所以我们强壮的宝宝要向小蚂蚁学习,遇到多大困难都能坚持下去。”

分析:让孩子有韧性,只靠枯燥的说教没有作用,有情有景才会触动孩子的心。

让孩子看小蚂蚁搬运,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场景7劳动没有尊卑之分

情景:妈妈带宝宝在菜市场买菜,一位清洁工走过来,清扫宝宝旁边的菜叶。宝宝看到清洁工就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并嚷嚷着:“走开,你好臭!”妈妈制止了宝宝的行为,很尴尬地向那位清洁工道歉。

试试这样做:

清晨带孩子遛弯时,遇到清扫马路的清洁工时,不要绕开走,要主动上前打招呼,与他们热情交谈,甚至协助他们一同清扫路面。回家后要告诉宝宝:“劳动没有尊卑之分,如果没有清洁工叔叔和阿姨们的辛勤劳动,我们将生活在垃圾当中,所以如果轻视环卫工人,嫌他们脏,那么他才是真正肮脏的人。”

分析:不能让孩子对劳动有好坏之分,没有人去做又脏又累的工作,我们就不能生活在干净的环境中。

让宝宝知道,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应该学会尊重他人。

场景8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爱

情景:爸爸买回来一个水果蛋糕,放在了桌子上,然后去厨房帮妈妈做饭。等爸爸妈妈回来时,宝宝已经把整个蛋糕吃得所剩无几了。

试试这样做:

爸爸不在家时,妈妈取出一个西瓜切开来,分3份,给宝宝一份,妈妈自己一份,第三份放到冰箱里,同时告诉宝宝:“这份西瓜是爸爸的,现在爸爸不在家,我们给他留着,等爸爸回来时再吃。如果下次宝宝不在家时,妈妈爸爸吃好东西时,同样会给宝宝留一份的。”

分析:从分西瓜这件事,让孩子知道体贴家人。

同时让孩子懂得不能自私。

场景9“吃嘛嘛香”

情景:宝宝不爱饭,妈妈端着碗,从客厅追到餐厅,再从餐厅追到厨房,哄着宝宝吃一口:“宝宝真乖,今天是宝宝最爱吃的鱼,宝宝吃一口,妈妈给宝宝买玩具,好不好?”

试试这样做:

全家人一起就餐时,爸爸妈妈要对餐桌上的每一道菜赞不绝口,每道菜都要平均摄取,一副吃嘛嘛香的样子,让宝宝看后产生食欲和好奇心,此时告诉宝宝每道菜都有哪些营养成分,对身体会产生哪些好处。

分析:孩子大多“人来疯”,看别人都去吃一样东西,他也去抢着吃,所以看爸爸妈妈吃得很香甜,他自然也会吃。

孩子能知道每种食物的营养。

场景10乘公交车

情景:到宝宝去幼儿园的时间了,出了电梯,宝宝直奔家里的轿车,爸爸打开车门后,宝宝第一个钻了进去,往座椅上一靠,说:“爸爸,快开车,不然要迟到了。”

试试这样做:

爸爸送宝宝去幼儿园时,放弃家里的轿车,而去排队等候公交车,在拥挤、晃动的公交车中,爸爸不要因为担心宝宝摔倒而去抱着宝宝,要让宝宝自己站着,爸爸妈妈在一旁扶着就好,同时告诉宝宝乘车时的注意事项:上车后首先要寻找能够把持的座位扶手并抓住,这样车行驶时产生晃动不至于让自己摔倒。如果有宝宝自己有座位,看到老爷爷和老奶奶站在旁边时,要主动给他们让座。还要让宝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轿车,还有许多人每天辛苦地乘公交车上下班,另外,放弃开家里的轿车而来乘公交车,不仅省钱还可以节约能源。

分析:让孩子体验乘公交车很辛苦,并知道乘车的常识。

要让孩子知道尊老爱幼。

放弃家里的轿车,乘坐公交车不仅省钱还可以节约能源。

场景11小小存钱罐

情景:妈妈把准备买菜的零钱放到了桌子上,宝宝拿起来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呀?我可以玩吗?”说着开始玩起了硬币。

试试这样做:

爸爸或妈妈送给宝宝一个“招财猪”的储蓄罐,把兜里的零钱交给宝宝,让他一枚一枚地自己放进去,并告诉他:“这是存给你买动画书和以后上大学用的,看看宝宝能坚持多长时间,忍住不把钱拿出来!钱要花在该花的地方哟!”

分析:当孩子对钱有认识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开始珍惜它,不要轻易花掉一分钱。

给他储蓄罐,让他从小就知道理财的概念。

场景12爱心常在

情景:在幼儿园,宝宝和小朋友疯闹,不小心碰倒了其他的小朋友,但宝宝没有去拉被他碰倒的小朋友,继续玩去了。

试试这样做:

带孩子在小区散步时,见到提着菜篮子的老人,要主动上前帮老人提着,并送到家门口;见到小朋友摔倒时,要急忙上前搀扶,并帮小朋友掸掉衣服上的灰尘。当着宝宝面夸奖小朋友:“勇敢的孩子不哭,下次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分析:让孩子看到老人、小朋友遇到困难时,自己要去帮忙。

从小培养孩子的公德心。

专家提示:重要的寻常时刻

对于宝宝来说,日常生活就是他成长与学习的时刻。爸爸妈妈要留心每天与宝宝相处中,是否自然流畅、潜移默化地给予了宝宝积极、正向的学习机会。除了爸爸妈妈最关注的宝宝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之外,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情感社会化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养成,都是在每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发生的。在这一过程中,爸爸妈妈自身的行为态度都会影响到宝宝的行为态度,家庭生活的氛围也影响着宝宝生活观的形成。(母子健康)

日常生活中培养宝宝好习惯的妙法


宝宝的好行为是不知不觉在生活中培养出来的,培养宝宝好行为需要的这些妙法,你知道吗?

一、奖励

及时且经常地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可以增进孩子的良好行为,使其继续巩固与提高。

这种奖励,必须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后立即做出的才能有效。

奖励有许多种,我主要实施的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种,其中精神奖励对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尤为重要。

1、精神奖励

精神奖励包括微笑、拥抱、亲吻、鼓掌、拍肩、口头表扬等等。

儿子爱上了识字卡。上月底,我为儿子买了一套无图识字卡。买回的当天晚上,我像同儿子玩其他玩具一样与他玩认字游戏。我先教他认六张卡片,当读了几遍后,我开始将卡片扔在床上,随便说一个字,让他在卡片堆里找。当儿子找对一个卡片后,我马上给儿子一个亲吻,并夸张地说声“真棒,棒极了。”。儿子见妈妈如此高兴,立刻来了精神,一个劲地让妈妈说,他找。就这样,一个晚上,儿子都拿着小卡片玩个不停。直到现在,每晚临睡前的认字游戏成了我与儿子的精典保留节目。在玩中,我鼓励的花样也不断翻新,儿子在妈妈的鼓励下,自信心越来越强,一百张的卡片,不消半个月就已认识了大半。

2、物质奖励

用奖励小玩具或孩子最喜欢吃的小食品等办法,促进孩子改善某种行为。

儿子喜欢看书,喜欢玩玩具,但是在看过玩过后,常常将书及玩具乱扔一气。有时候,当你给他讲书中的某个故事时,他便突然想要看那本书,可是望着床上、地上、桌上、椅上的书,一时还真找不到他要的那本书。为了使他养成做事有规矩的习惯,我采用了自身找原因加物质奖励的办法。自身找原因,主要是反省自己是不是自身表率做得不够,再者是否能动动脑筋。我首先为儿子买了两个布制小书架。买回后,我将他看的书和玩具分别放入了两个书架内。儿子看完书后,刚要扔在地上,我忙走过去对他说:“让我们把它送回家好不好。”说完,用手指了指书架,儿子马上心领神会,将书乖乖地放入了书架。看着进步的儿子,我高兴地对他说:“来妈妈奖励一个QQ糖。”。通过几次小恩小惠加甜言蜜语,还别说,儿子慢慢地养成了不乱扔东西的习惯。比如吃完香蕉,他会将香蕉皮扔到垃圾桶里。

二、惩罚

这里所说的惩罚是指温和惩罚,而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我常实施的有以下几种:

1、故意忽视

故意忽视是指大人的注意力从孩子的不良行为移开,故意不予理睬。

这种方法对减少孩子无意识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尤为有效。

儿子吐舌头。一次,我与老公带着儿子去姥姥家。走着走着,儿子突然注意到马路对面的一个小女孩在吐舌头。儿子觉得很新奇,也伸出了舌头,并笑着看着我们。爸爸看不下去,马上对儿子说:“快别吐舌头了。”。儿子听了,不但不缩舌头,反而吐得更起劲了。到了姥姥家,儿子继续向姥姥吐舌头。姥姥刚要制止,我示意姥姥别提这件事,而是拿出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以转移儿子的注意力。过了一会儿,儿子不再吐舌头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都采取了忽视的方式,可以说屡试不爽。

2、责备和不赞成

当孩子刚发生不良行为时,大人要走近他身边,注视他的眼睛,表情严厉,指出那种不良行为,并下命令让他停止。一般来说,对许多幼儿,大人使用这种责备和不赞成的方法,就足以制止他的不良行为。但对经常争吵的幼儿,这种就不一定有效,可考虑用其它惩罚形式。

一天中午,我刚一进门,就见儿子拿着蓝球在厨房里往头顶上扔。球刚一扔出去,就掉在了他的脑袋上,并弹了出去。儿子不但不怕疼,依旧扔个不停。我家的厨房是用玻璃钢窗隔成的,如果球扔得过猛,很可能砸坏玻璃。砸坏玻璃事小,万一扎着儿子可事大了。我忙走到他身边,绷着脸,用眼睛盯着他,并大声说:“儿子,不能在厨房里往上扔球,如果再扔,我可要把球没收了。”。儿子看着我严历的表情,停止了扔球。我蹲下身去,指着玻璃对他说:“万一把玻璃砸坏了扎着你咋办。”。儿子似乎明白了。乖乖地抱着球到客厅里扔去了。

这里要指出的是,大人下命令,必须严肃、清楚、明确、有力,让孩子感到有纪律约束,必须执行。

3、自然结果

自然结果是指孩子不良行为发生后产生的必然结果。这种方式是让他咎由自取,以达到惩罚的目的,不再发生这样的不良行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