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帮助孩子们,保留住艺术的天分。我们觉得,不需要教孩子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画。给予孩子更宽广的艺术视野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才是家长和教育机构应该做的事。

破坏孩子画画兴趣的几个“大坑”,家长一定要避开:

1、介意孩子画得像不像:虽然表面在鼓励孩子,内心却总觉得,这画的是什么啊,乱画乱圈乱抹的,完全看不出美感,感觉是在瞎比划吧?

2、给孩子示范具体画法:当孩子说,“妈妈,一起画画吧”,我就真的画了,而且,把能画的都画了——太阳、月亮、花朵、房子……还一笔一划,边画边解释,觉得自己很耐心地在示范……当孩子提出了更具体的事物,比如恐龙,我画不出来,直接打开了pad百度搜图,让孩子照着画……

3、让孩子玩了涂色游戏,还称赞了她画在框框内……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小时候画画的时候,家长、老师就是这么教的,照着临摹嘛,如果画得“像”,就会得到称赞。

我到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我只能在有参照物的时候,才能画两下子,一到画画,脑子里几乎没有任何清晰的图像,更不要说创作能力了。

“绘画和语言一样,是一种表达方式。”它不能简单地用技巧做标准,更不能限定好了一个框框去填满,而是要基于生活所见所闻,因为真实、感动、触发灵感而创作表达。

简笔画、涂色和临摹,都会束缚孩子。

如果我们教孩子,太阳就是“一个黄色的圆,外面几条短线代表发光”、月亮就是“弯弯的”,孩子就会根据大人的描述、示范、脑海中的“概念”去画,而不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和想法。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自动关闭观察和想象的阀门,然后,失去对画画的兴趣。

换言之,“像”、“正确”是大人的标准,但不适用于孩子。

照着画、依照实际事物写生这样的形式,要等到孩子至少9岁以上,因为到这个时候,孩子对垂直与水平、上与下、远与近、方向等的认知,才能达到和成人同样的水平。

那在这之前干吗呢?

——请!保!护!好!孩!子!的!天!赋!

一、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画的特征,学会欣赏

1岁:涂鸦从“画点”开始,孩子会挥舞手腕,画出很多个“点点”。

1岁7个月:画圈:肩部和肘部像活塞式地做往复不停的运动,运用手的功能,画出大的“连续圆圈的螺旋形涂鸦”。

2岁:开始进行有意义地涂鸦:能够一边画线,一边目测线条的长度,并在适当的位置停下画笔,涂鸦中出现了“线和线的连结和封闭的圆圈”。

和1岁左右那种不知道从哪开始到哪结束的乱画不同,孩子开始画出有始有终的清晰线条,然后,孩子开始为自己的作品进行“解释说明”。

不过,这种解释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提问的人不同,答案也不同,比如刚说画的是苹果,可能转头就说是面包。

2岁半以后:孩子的涂鸦中会出现“涂色”,代表孩子绘画能力发展的关键点。这个阶段,让孩子看着成人的范例画画,不但是徒劳无益,而且会阻碍孩子绘画能力的发展。

3岁左右:会一边画、一边考虑每个线条的意义,3岁半以后,孩子迎来了创作有表征意义的涂鸦作品的阶段,会用“头足人像”表达身体,比如,从表征身体的大圆圈横着画出来的两条线表征手,向下画的两条线表征脚。

3岁10个月左右:孩子会想好了再画,假如孩子想画的是面包,大人问“是烟花吧?”孩子一定会反驳,“不是的,是面包!”

4岁左右:这个时候的孩子词汇量更丰富,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能够根据语言词汇,在脑海中浮现具体事物的形象,并画出作品来。

比如老师说,“我们画爸爸吧”,孩子可能会想到,爸爸有胡子的、和别的爸爸不一样的画面。

5-6岁:开始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浓厚兴趣。比如同样看到大马和小马,孩子感兴趣的是,大马是不是小马的妈妈,以及它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所以这个阶段孩子的画作,会有很多事物与事物、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父母拉着孩子的小手,一家三口出现在画作里。

6岁左右:孩子会开始画基底线,也会开始关心事物的变化及排列顺序。

比如在画汽车的时候,画出汽车里面的东西;画房子的时候,画出房子里的家具;画妈妈的时候,连肚子里的婴儿也会画出来。

二、少干预、多陪伴,多去“倾听”孩子的画

孩子的涂鸦作品,尤其3、4岁以前,只通过观看,是无法明白他们在画些什么的。只有听听孩子的讲解,才能明白她们的绘画内容或表达意图,孩子也会因为有人对自己的作品认真倾听、理解,才觉得自己的绘画活动是完整的。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少干预,多陪伴,可以一边看孩子画画、一边适度的围绕着孩子画的内容和孩子聊天(也要注意不要过多打扰孩子的专注),并尽量去理解孩子所说的话。

比如问问孩子“这是什么?”“你愿意和我说说你的画吗?”顺其自然,保持好奇心,孩子就会被鼓励。

如果孩子让你一起画,她的本意是,“请你陪着我画”,而不是真的让大人画一个超级具体、厉害的形象,那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三、多带孩子感知生活、观察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不要告诉孩子月亮怎么画、小草怎么画,最好的方法,是启发孩子在真实的场景中去观察,然后通过绘画表达。

比如平时带娃在小区溜达、去了什么地方、沿途都看到了经过了什么,都可以和孩子互动: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有几个?先看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然后回来和孩子一起回顾,鼓励孩子拿起画笔,“让我们把看到的画出来吧!”这也是蒙特梭利体系训练观察力的方法之一。

即便是在家,也可以观察,比如玩具的形状、颜色、玩具底部是不是有黑黑的影子、告诉孩子,“有光,就有投影”等等。

最后还有一个常见问题,比如我遇到的:

如果已经“教”了,孩子没那么有兴致了,怎么办呢?

——找同龄的孩子一起画是个好办法,他们会相互模仿、激发兴趣。

另外,就是要靠我们自己恰当的引导了。

当我不再纠结对错、像不像、去倾听孩子、去问孩子“这是什么?”她内心的画画的小火苗、那片想象的伊甸园又回来了:

蚂蚁、蚯蚓、滑梯、山,这些名词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真实的出现在她的生活里,她见过、观察过,才能画出来……

所以,孩子的创作复原力是多么生机勃勃啊,如果我们曾经干预错了,及时修正就好,给孩子空间,她真的会野蛮生长、爆发自己的能量。

深深地觉得,父母后天的自我教育和学习太必要,因为很可能,我们经历的教育是错误的,别用同样的方式、理所当然地去对待孩子。

我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画家,甚至不介意她是否把画画当兴趣,但我希望,别去毁了一个能够让她表达情感、自我、和对生活的爱的机会。

最后,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转出去,让更多的家长知道,该如何保护孩子的画画天赋。如果有任何美术班,教年幼的孩子一笔一划、告诉她们花就长这样、太阳就该那样画,千万千万,别花冤枉钱。

扩展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画画兴趣


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一个人趴在桌上,全神贯注地画着他的杰作。科学研究证明,儿童画画时运用的想象力,不但对他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非常有帮助,而且还能带动其他方面智力的发展。

1.给他创造良好的环境

运用鲜艳的色彩对孩子的房间进行布置。同时也可种些花草,养些小动物。多为他创造观察、探索周围世界的机会。另外,家长也可经常改变房间的布局,让孩子获得不同的空间景象。

2.培养他多观察多动手的习惯

你可以放心地让孩子东摸摸,西看看,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不断发展。通常,孩子为了“复习”获取的新知识会主动地将观察到的事物画下来。在画的过程中,他们对事物又会有新的认识,这样就形成了孩子智力发展的良好循环。

3.用言语激发想象力

多给孩子讲故事,可照着图画书边讲边看,也可给他讲报纸杂志上的故事,孩子可以一边听着家长绘声绘色的叙述,一边在大脑里勾勒出故事情景的画面。

4.不要随意责怪孩子

当他在聚精会神地画画时,难免会把衣服弄脏。遇上这种情况,有奥妙为你分担,你就能尽管放手让他去画了。千万别随意责怪他,要知道孩子的积极性一旦被挫伤后,想再度培养起他的兴趣会变得十分困难。

5.要尊重孩子的主见

不要将成人世界的认知强加于孩子。在孩子画画时,你不必提醒他太阳应该是红色的。太多束缚往往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

要让孩子自由发挥,而不是听凭大人的摆布。要对孩子多加鼓励即使他把人全画成了椭圆形,即使他的衣服也变得五颜六色的,你也应该多发现他的进步,多表扬他画得漂亮。并且把他的杰作挂在墙上,多鼓励,他们会学得更积极。

发现并培养孩子的绘画天赋


绘画其实是不同于语言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发现并培养孩子的绘画天赋,不仅能增强审美观念,也强化了创造天分。假如你的孩子有美术的喜好,千万必要消灭了上天的恩赐。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发现孩子是否有绘画天赋呢?如何培养宝宝的绘画才能?

一、发现孩子的绘画天赋

1.喜爱绘画。

不管是墙上或地上有时机就涂、抹、画,习气画一种或几种物品。能长期的画一张画,直到画好停止。

2.喜爱泥塑。

能用五颜六色橡皮泥,捏出各种动物或物品等。

3.对剪纸有浓厚的爱好。

喜爱用剪刀和各种色彩和纸剪出多种千姿百态的窗花等物品。

4.对折纸有爱好。

看见纸就会折出许多东西,一教就会,而且折叠得规整。

5.喜好制作和张贴。

能用剪好的东西拼粘成美丽的画面,会使用废旧的火柴盒、药瓶等制做自个喜爱的玩具。

6.喜爱赏识美术著作和搜集美术著作。

二、如何确定孩子的美术才能?

1.在您的孩子绘画、泥塑、剪纸、折纸、制作及美术收藏或制做玩具的过程中,孩子表现得很有耐心,其作品体现细致、形象、美观大方,比例适中。

2.通过比较了解孩子的才能。在集体生活中的孩子,爸爸妈妈在接送孩子的时候,要经常同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您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美术作业、作品是否突出或很优秀。

3.在参加社会或集体组织的美术作品展览或比赛、美术考核中,您的孩子的作品是否被推荐入选,并取得优异成绩。

当然,并不是孩子在美术作品的各个方面都很突出,才能确定孩子有早期美术才能。只要在其中的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有突出的显现,就可以确定有早期美术才能。父母要肯定成绩,多加鼓励,可根据孩子的早期美术才能给予特殊的培养与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应该侧重孩子的兴趣,只有孩子在这方面有兴趣,父母才能给予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支持,如果孩子根本就不喜欢,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孩子。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绘画才能?

1.丰富孩子的生活

任何绘画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孩子的画无不是表现他的所见、所闻、所想。孩子的生活越丰富,创作的素材就越多。要丰富孩子的生活,可以从两方面去做:

①多观察

即让孩子见多识广,特别去看那些孩子感兴趣的、富于感染力的景物,如动物园、博物馆、花卉展览、节日盛会等,同时成人给予积极指导,如观看节日焰火,可指导孩子看各种焰火的特点,看放焰火人的动作等;

②多接触文艺作品

文艺作品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反映了更广更深的生活,指导孩子多听、多看文艺作品(故事,儿歌、影视片、儿童读物等),可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积累想象与创作的材料,如让孩子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后启发他将故事内容画出来。

2.激发绘画中的创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创造性想象是孩子艺术创作的翅膀,翅膀越有力,创作越升华。富于想象的主题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创作,如“如果我会飞”的主题,就非常富于吸引力,幼儿喜欢飞起来,飞到想去的任何地方,看到想看的任何景物,没有时空的限制,没有条件的障碍,因此孩子喜欢画这个主题,并能表现出丰富的想象。

3.在绘画中扩散思维

扩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应在绘画中进行培养,如让孩子进行写生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表现同一景物,如画“公园的亭子”,可以从正面画,也可以从侧面、低处、亭内等多角度地反映亭子的特点。还可以进行同一命题多种表现的画,如用绘画来编故事。

根据同一故事的开头,创造性地编画出多种多样的故事结尾,非常有情趣,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孩子的天赋 如何关注和培养


天才人物的创造发明和开天辟地的神奇力量,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天赋素质,而没有天赋的天才是不存在的。人的知识、经验、学问、才华、荣誉感、信念、勤勉、冒险精神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之才能等素质,都是可以人为地培养和造就的,这对每个人都适用: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从粗到精。天赋既是天赋者在创意过程中的一种原动力,又是天才者收获硕果的一种创造力。天才更是天赋的一种至高至上尽善尽美的匠心独运自成一家的最高体现。而那天赋又将天才们各自领域内的体系、主义、空间、旋律、规律、灵气、睿智、沉雄、广度、飘逸、力度、深度、理念和风格等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包罗万象的意境。

天赋的发掘

人的天赋素质虽然不能人为地培养和造就,但可以去发掘。发掘人的天赋素质,有如下四种情况:

1.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现了儿女的天赋领域。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然的发现了其学生的天赋领域。

3.某人的天赋领域被自己偶然发现。

4.在一次特发事件中,某人的天赋领域突然脱颖而出。

莫扎特三岁弹钢琴,四岁创作协奏曲,五岁拉小提琴,七岁时创作的两首钢琴奏鸣曲已在萨尔茨堡出版了。有一天下午四时许,当四岁的莫扎特坐在地板上专心致志地用鹅毛笔在五线谱上涂写时,正赶上担任萨尔茨堡宫廷副指挥兼作曲家的父亲利奥波德进门,他一看见儿子就问:“孩子,你在干什么?”“爸爸,我在作曲!”“好了吗?”“快好了。”当利奥波德看到那份似乎胡乱涂鸦的五线谱时,神情从严肃变得越来越惊讶了。最后,他热泪盈眶地自言自语:“天哪,这孩子不仅会作曲,而且写得那么难,那么地道!”

利奥波德知道,在偏僻闭塞的萨尔茨堡小城市里,音乐是不可能搞出名堂的。为此,为了进一步发掘音乐天赋,当莫扎特五岁时,利奥波德作出了重要决定:辞掉萨尔茨堡宫廷的一切音乐职务,带着儿子莫扎特到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去深造。

在音乐大师海顿的开蒙调教下,莫扎特的音乐天赋瞬间变得心开目明、颖悟绝伦:无论是创作协奏曲、四重奏、歌曲、小夜曲、奏鸣曲、弥撒曲、歌剧还是交响曲,天赋使莫扎特对创作各种题材、各种技巧、各种艺术、各种内涵和各种风格的音乐得心应手、如鱼得水、易如反掌。当时,莫扎特还用八个星期的时间创作了三部传世的交响曲:《降E大调交响曲》、《G小调交响曲》、《米疵特交响曲》。音乐天赋使莫扎特在世界乐坛上彪炳千秋,流芳万古。

而凡高的绘画天赋,却是由他自己发掘出来的。他没有莫扎特那样的父亲,没有到任何美术院校深造过,也没有经高人的开蒙调教指点迷津。但清苦、求索、刚毅、淡泊、悟性和善于创意,造就了他丰满的情怀和闪烁的灵感,他创作的《向日葵》、《蝴蝶花》、《布歇医生》等世界名画,可谓鬼斧神工,石破天惊。

天赋的规律,人的天赋之中蕴藏着两个鲜明的规律。

一、永恒性

天赋不是人的兴趣,属于心血来潮,狂热喜爱;当激情消失,便随时抛弃。有人喜欢唱歌二个月,以后爱上了跳舞,半月后开始作文投稿,三周后,又对游泳如痴如醉,这就是兴趣。

兴趣随心所欲变化无常,是一种靠不住的东西。

天赋是一种使人在心灵上感到神清气爽、在才智上感到一柱擎天的巨大力量。人一旦发掘到了其天赋的领域,那他就会从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至暮年甚至下一代都会研精钩深、匠心独运。我们可以看到,从柏拉图的哲学,李白的诗,米开朗其罗的雕塑,关汉卿的戏曲,牛顿的科学到莱特兄弟的“飞机”,从巴赫家族七代人的音乐,居里夫人和大女儿伊蕾娜的“镭”,老仲马、大仲马、小仲马三代人的文学,罗特希尔德家族八代人的银行,福特家族八代人的汽车,直至洛克菲勒家族十代人的石油,那些人们个个都将其毕生的心血、精力、才智和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各自的天赋领域。

二、神奇性

天赋使天赋者具有一种神功妙力。泰戈尔七岁时,就能在二十分钟内创作出田园牧歌式的诗章。若换个别人,即使是大学文学系的毕业生,再给他三天时间,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到头来也不一定能写出那种清词丽句。通常讲,在音乐、绘画、舞蹈、诗歌、影视和外语等领域,人的天赋在五岁时端倪渐显;数学、物理、化学、电脑和博物学等领域,人的天赋要在十六岁时才能脱颖而出;而在天文、哲学、美学、历史、法律、医学,心理学、科学和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人的天赋要等到在三十岁时才能妙绝时人。

每个孩子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潜藏着不尽相同的天赋,惟一的问题是父母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发掘他们的天赋?教师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掘其学生的天赋?父母和教师应该首先心怀义务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要在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地去试探、观察和发掘孩子的天赋领域,具体说:可先在文学、历史和哲学上试试;如没兴趣,可在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试试;如少激情,可在音乐、绘画和舞蹈方面试试;如缺冲动,还还可在游泳、影视和电脑方面再试试看。

这样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发掘,周而复始、久而久之,孩子的某种天赋领域总能被发掘到。一旦孩子在某种领域能够作到举一反三、教一识百、融会贯通、匠心独运之时,就说明已经发掘到属于他自己的天赋领域了。孩子的天赋被找到后若能够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培养与关注,其崛起为天才的时候也就不远了。

这几个小习惯不是宝宝坏习惯


宝宝的小习惯,并没有你想像中的那么坏,这些习惯都向您展示着宝宝个人情感意识的发展呢!

让宝宝尽情地咬

1岁以内的宝宝都喜欢把能够抓到的东西放到嘴里“尝尝”,大人觉得很不卫生,通常都要把东西从宝宝嘴边拿掉,甚至还会喝斥“不许吃,脏”!其实错的是大人,而不是宝宝。12个月以前,宝宝感知世界的开始就是他们的小嘴,大人千万不要强行阻止。

正确做法:找一些干净、柔软、安全的东西让宝宝尽情地咬,适当给点磨牙饼,宝宝会很开心的!

宝宝怕生很正常

很多家长发现宝宝6个月以前谁抱都高兴,可是六个月以后却越来越怕生。家里来了客人或换个环境就不开心,甚至大哭大闹,这让爸爸妈妈很是尴尬:“怎么宝宝越大越没出息了呢?”事实上,“怕生”是一种成长现象。六个月以上的婴儿已经开始会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了,如果宝宝在脑子里检索不到眼前这个陌生人的形象,就会感到不安:“这个家伙是谁?”

正确的做法:一开始,让陌生人和宝宝保持一定距离,以防宝宝受到惊吓,然后让宝宝逐渐去适应。

“乐此不疲”搬运工

宝宝长到一岁多时,可以满地乱爬乱走,不少爸爸妈妈开始头疼:小家伙特喜欢搬东西,只要能拖得动的东西,就会从这头搬到那头,又从那头搬到这头,忙得满头大汗却乐此不疲。其实,爸爸妈妈完全不必为此烦恼,当宝宝发现许多东西会因他的努力而发生改变时,就会很有成就感。

正确的做法:要多鼓励宝宝,在他能够得着的地方放些容易搬运但不会让孩子受伤的东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