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唱不准音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孩子唱歌唱不准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音器官的肌肉协调活动能力发展得不好,精细听觉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因此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明显,唱歌好像是读歌,听不出曲调。

2、缺乏一定的训练,注意力不够集中,听不准音的高低长短,也就唱不准音调。

3、所唱的歌曲本身不适合孩子,歌曲的旋律过于复杂,孩子唱起来就容易走调。

那么怎样教孩子唱准音呢?

1、只有听得准,才能唱得准。因此要让孩子多听,在听的过程中让孩子感知、辨别音的高低长短。成人可采取游戏的形式,如:“谁的耳朵灵”。家中有琴的话,成人可在键盘上弹出音,让孩子先听一个声,然后唱出;家中没有琴,可以用相同的玻璃杯,每个杯盛的水量不同,呈阶梯状排列,家长用筷子敲出不同的音高,训练孩子的听觉。

2、选择合适的歌曲让孩子唱。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要选曲调、歌词都简单的歌曲,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选择难度大一些的歌曲。对于曲调比较难、容易走调的歌曲,成人一定要让孩子反复听自己准确、清楚的示范,或听歌曲磁带,在此基础上,教孩子逐句练唱,这样有利于孩子唱准曲调。

3、当听到孩子唱歌不准时,成人切忌嘲笑和责怪,以免打击孩子唱歌的积极性,应正确示范,哪一句唱不准就重点示范哪一句,反复练几遍,当孩子唱准了那一句,再完整地唱一首歌。

4、因孩子发声器官和听觉器官未发育成熟,各部分功能不够协调而引起的唱不准音,家长不必着急,通过恰当的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好的。

相关阅读

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解决办法


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与能力。

1、营造安静、简单的环境

幼儿注意稳定性差,容易因新异刺激而转移,这是学前期幼儿的普遍特点。因此,父母应根据这一特点,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为孩子创造安静、简朴的物质环境。例如,孩子玩安静游戏或看图书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孩子的活动;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也应摆放在较远的位置。父母还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适时地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例如,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时,成人不应随意地去打扰孩子。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正聚精会神地玩着插塑或搭积木,爸爸走过来问一问吃饱了吗,一会儿,奶奶又走过来让孩子去喝果汁,又一会儿,妈妈又叫他帮忙去拿样东西。孩子短短几分钟的活动被大人们打断数次,时间一长,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专心做事时,家长最好也坐下来做些安静的活动,切忌在旁边走来走去,打扰孩子。

2、有规律的生活

孩子一日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让孩子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活动之间的转换要平和,给孩子一个过渡准备。例如,孩子在户外跑来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进到户内后,孩子很难立刻进入到绘画或读书等安静活动中。一些家长却要求孩子立刻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违背孩子的身体器官的运作规律的。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宜太长。研究表明,大班末期的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因此,家长在安排孩子的活动时,应当注意调整时间,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孩子坐着一动不动。

3、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孩子却很难做到。因此,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持久注意的要求变为游戏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例如,与孩子一起玩“指挥交通”的游戏,让孩子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约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钟的岗,时间到后才能换岗。在游戏中,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慢慢地将外在的游戏规则内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有意识地增加干扰因素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如,家长可以偶尔在孩子做事时,假装无意地把他感兴趣的玩具、图书或糖果等放在他旁边。当孩子表现出要放弃当前的活动去选择新的诱惑时,家长应及时地明确提出要求,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4、培养孩子注意事物的广度

幼儿注意力差的另一表现是不能同时注意多个事物。为此,家长应当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广度。“猜物游戏”先在孩子面前摆放上汽车、小球、铅笔等多种物品,让孩子观察几秒种,然后让他闭上眼睛,趁机悄悄拿走几样物品,然后让他说出哪些东西不见了。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在观察时,能快速地注意到几个物品,从而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广度。注意事项家长应当注意幼儿的年龄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呈现的物品的数量多少、拿走的物品的多少以及观察时间的长短等都应当适当。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呈现的物品可以多一些,观察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5、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兴趣与需要是孩子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孩子注意力的情感系统。为维持孩子对某一活动的持续兴趣,父母应当注意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孩子的水平,既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战。如果活动内容与孩子的先前经验无关,孩子没有充分的经验准备和能力准备,活动任务超出了其驾驭的范围,即使形式再活泼有趣,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任务难度过低,对孩子来说没有一点挑战,孩子也不会感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6、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

任务越明确,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因此,在活动之前,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应当及时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某个方向。例如,家长和孩子种一颗豆放在窗台上。最初几天,孩子可能出于好奇而经常来看一看。但时间久了,兴趣趋于淡化,自然不会来光顾了。如果家长能在种豆之前对孩子说:“这颗豆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你要是看到它发芽了,就赶紧来告诉妈妈”。这样就交给孩子一个任务,为了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他就必须经常注意它。家长向孩子提出活动目的和要求时,应当注意要求一定要具体,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笼统模糊的要求对于孩子维持注意并没有太多的积极作用,因为孩子并不明白应当如何去关注,什么时候去关注以及去关注什么。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家长仅仅说“你要注意它的变化”,孩子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失去对观察的兴趣,不能持久注意。这时就要求家长能明确地提出具体要求,将孩子的注意指向具体。所以,如果家长能说出“有没有长出绿色的叶子”,或“看一看它的叶子有什么变化”,效果会更好一些。

孩子磨蹭的原因及应对办法有哪些


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发现,自家的孩子做事特别磨蹭。那么孩子磨蹭的原因及应对办法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的成长每一步都需要不断的摸索,这个过程或长或短,不可操之过急。成人孩子之间的频率不同,也让生活节奏,完成事物的效率不同,所以孩子有时的举动,在大人眼中成了“磨蹭”。

“早上出门一定要磨磨蹭蹭,不叫就不动”

“做事情慢吞吞,一定要在后面追才行”

“孩子整天做事拖拉,非要吼才管用,有时候脾气上来想动手的心都有了”

…………

对待孩子的磨蹭,家长都是从耐心到暴躁,冷静下来又觉得对孩子发脾气不对,最后孩子的磨蹭也没改,孩子的磨蹭问题到底是为何,如何纠正孩子的磨蹭?一起来学习吧!

孩子的磨蹭,和家长有关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磨蹭是性格,平时太懒散等问题有关系,但实际上有时候家长的行为也会造成孩子的磨蹭。

父母“管”太多

家长是否想过一个问题,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磨蹭的?而后变成习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也许就在孩子第一次速度跟不上时,家长的催促并帮助孩子快速完成了这项事情后开始的。忽视孩子做事的节奏,而一味的要求孩子跟着成人节奏,一次次帮孩子完成,让孩子渐渐养成了磨蹭的习惯。

想想,是不是孩子起床时,因为穿衣慢你一边催促,一边给他穿衣服了;是不是孩子吃饭慢,你担心饭菜凉了就开始喂孩子吃饭了?孩子知道了自己的节奏,能否把事情完成并不重要,因为爸爸妈妈会帮我做好最后,就让磨蹭跟着孩子无法摆脱。

家长忽视孩子的节奏

成人对于生活习惯有规律有安排,又能够熟练的独立完成这些日常工作。就忽视了孩子处于成长阶段,每一个日常动作都是需要练习,在练习中熟练,在熟练中形成规律。这些变化都是需要时间,需要过程。

而家长往往把自己的频率节奏带给孩子,早上起床或许你可以用五分钟时间完成刷牙洗脸,孩子却在起床后,需要了解自己要先做什么,而且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可就这样在家长眼中就成了“磨蹭”。当代生活的节奏快,成人的节奏也不断加快,甚至会有焦虑,而家长有时候把焦虑转接到孩子身上,一遍遍催促孩子,忽视了孩子也有属于自己的节奏。

改善孩子的磨蹭,家长可以这样做

1、让孩子独立完成

成长是需要家长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完成,所以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去练习,独立完成,相信孩子能够在一遍遍的练习中不断熟练,当一件事情能够熟练完成,那么孩子自然能够提高完成的效率。

比如孩子开始穿衣服花费的时间可能比较久,多给孩子一点儿时间,让他自己完成,当孩子知道这件事情是我会的,我必须自己完成,熟练度提高,也会加快完成。

很多时候,家长不放手是担心孩子的拖延磨蹭会影响到后续的事情,那么就试着让孩子去承担之后的结果,比如上学迟到等等,当孩子了解后,也能学会自我调整。

2.给孩子适时鼓励

不要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的身上,把你每次的催促改成对孩子的鼓励话语,或许对孩子提高效率更有帮助。

放手让孩子尝试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能够帮助孩子,教会孩子如何去做,并给孩子的进步作出肯定,鼓励孩子去做好。这样在规矩树立时更有宽严并施,孩子更加有信心去完成,同时能够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动性,比起催促后的“恶性循环”更有积极性和真正意义上帮助孩子改进他们的磨蹭。

3.给孩子正确引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磨蹭不能养成习惯,父母的引导就有很关键的作用,当父母给孩子带来的是正向的引导作用,孩子也会朝着正向前进,家长可以让孩子体会磨蹭和不磨蹭的结果,引导孩子了解正向行为对他们的帮助,让孩子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

言语和行动的每次引导,都是对孩子身体力行的极大帮助,别以为吼叫很管用,这只是让孩子屈服于当下,而不知道改正自己的行为,久而之久吼叫不但不管用,甚至会让孩子吸收吼叫时的负面影响,与他人相处也变的急躁。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多付出一份耐心,只要愿意给孩子时间,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情,孩子就会回报你相同甚至更好的结果,从今天开始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优秀吧!

早教知识大全:为孩子唱准音指一条明路


高音高不上,低音低不来,难道孩子真的是五音不全?谁能给为孩子唱准音指一条明路?音乐是美妙的,歌声是动听的,但这些都要建立在唱准音的基础上,孩子唱不准音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让孩子唱准音?现在让小编来为孩子唱准音指一条明路。

要为为孩子唱准音指一条明路,那么我们要先来考究是什么让孩子走了暗路呢,其实就是要研究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唱歌唱不准音,其原因主要如下:

1、肌肉不协调。孩子往往因为年龄小,对发音器官的肌肉协调能力不足,再加上精细听觉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导致难以唱准音,唱歌好像是读歌,听不出曲调。

2、歌曲不适合。如果歌曲旋律过于复杂,就是所唱的歌曲本身不适合孩子,令孩子难以唱准音,容易走调。

3、缺乏训练,或者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听不准音的高低长短,也是孩子难以唱准音的原因。

知道了孩子唱不准音的原因,现在我们就能有针对性的为孩子唱准音指一条明路,具体对策如下:

1、不要过于急切。针对孩子发声器官和听觉器官未发育成熟而导致部分功能不够协调而引起的唱不准音,家长应该给予耐心,通过恰当的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好起来的。

2、多听多唱。听得多唱得多就容易唱准,所以要让孩子多听,培养其感知、辨别音的高低长短的能力,为了使这个过程更有趣,可以采取如:“谁的耳朵灵”游戏的形式。具体做法就是利用乐器每次发出一个音,让孩子分辨并模仿,训练孩子的听觉。

3、鼓励和支持。孩子学习路上会犯很多错误,家长不应该嘲笑和责怪,以免打击孩子唱歌的积极性,应该多些鼓励和支持,并做出正确示范,哪一句唱不准就重点示范哪一句,让孩子反复练几遍,当孩子唱准了那一句,再完整地唱一首歌。

4、选择合适的歌曲。对孩子来说,曲调和歌词简单的歌曲容易上手并唱准音,所以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进行选择,慢慢加大歌曲的难度。而对于一些曲调比较难、容易走调的歌曲,可以让孩子反复听,并为其进行正确的示范,教孩子逐句练唱,这样有利于孩子唱准曲调。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问题特殊办,无论是在唱歌还是其它学习过程中,家长都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热诚,那么才能在小编为孩子唱准音指一条明路后,帮助孩子进行训练,让孩子最终得于唱准音,唱出美妙的歌曲。

孩子乱发脾气的原因及应对办法有哪些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会发现孩子们有了自己的脾气。那么问题来了,孩子乱发脾气的原因及应对办法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成长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很多家长都有在这个时期的焦虑,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定要优秀才行,可是再多的幻想都停留在了孩子乱发脾气上。

朋友家的宝宝刚刚两岁,按道理应该是处于比较有趣,家长也比较轻松的年龄段,可是朋友已经在考虑如何处理亲子关系了。

原来宝宝虽然只有两岁,但是特别爱发脾气,比如没有得到想要的玩具就会大声哭闹;没有按照她的心意穿衣服就会当众脱衣服等等,朋友又是个急脾气的人,家里常常是乱作一团,她也想过静下心来给宝宝讲道理,但是宝宝丝毫不为所动,大声呵斥的结果也不理想,总之是伤透了脑筋。

※孩子乱发脾气这3种情况有关,乱发脾气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宝宝是熊孩子。

父母情绪不好,孩子也很受影响

孩子的脾气大不仅仅和自身有关,和父母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不能单一的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父母的情绪影响也很重要。

家人关系不是很融洽的家庭,一言不合就大吵一架的父母,常常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情绪范本。孩子会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常常会以摔玩具、乱发脾气的行为处理事情,因为在他们的眼里父母处理事情的方式就是这样的。

当然还有的孩子看到妈妈经常哭或者情绪不好时,会出现缺乏安全感,他会靠自己的行为动作来博取父母的关注,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对于周围的环境气氛非常敏感,就算他们不明白父母为什么不开心,但是这种不开心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他也会觉出不同。

孩子在建立自我意识,也许会有些无厘头

孩子3岁左右会出现一些在家长看来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行为,比如:孩子独自上下电梯,命名知道这种做法很危险,但是却执意自己来,并且不让父母牵着自己;自己想用吸管喝饮料,不让家长帮忙,一些明明不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非要自己去做,常常弄得一片狼藉。

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处于建立自我意识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表现的不听话,不喜欢按照父母的想法行事,表现得特别叛逆。

孩子的适应力并不如家长想象的那么脆弱

大多数家长认为环境的改变会让孩子很难适应,认为孩子不能融入到陌生的环境中,就会表现的很担心,但是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的适应力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棒,家长的这种担忧反而让孩子变得焦虑,情绪上受到影响。

还有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表现的很极端,甚至是完全放养式教育,发现对孩子有忽视后,又表现的过度在意,这两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都没有好处,过犹不及的道理大家都懂。

※父母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的情绪问题,放任不管或者呵斥指责都是不可取的。

想要孩子不乱发脾气,先管好父母自己的情绪

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如果父母不能很好的管理情绪,对孩子也就会造成错误的引导。

让孩子在家庭关系融洽的环境中长大要比让孩子住进大房子更有益处。

当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先深呼吸一下,平静好心情后再去处理问题,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在控制情绪的时候会觉得很难,所以对于孩子坏脾气的改善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在孩子青春期之前,他们的很多行为都是情绪化的,不能做到理智思考问题,也就是说有时候讲道理没有效果,这并不是孩子不愿意改变,而是孩子还不具备理智行事的能力。

关注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一部分

对于孩子情绪的过度关注会无形中放大孩子的情绪表达,稍有不开心就觉得是不是孩子内心正在承受着很大的痛苦。

这种过分的担忧和焦虑没有价值,反而阻碍孩子对于情绪的正确表达。想帮助孩子识别情绪需要讲究方法,父母要先从自己的身上入手,在描述情绪的时候除了简单的因为孩子不乖而生气之外,要明白这种复杂的情绪是不是也有自己本身的情感影响,是不是自己过于敏感了呢?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是最优秀的,但是也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是说乖巧听话的孩子就是情商高。

学会以孩子能够理解的话语表达来引导孩子

详情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比说一些大道理更加有用。比如,孩子不爱吃饭,大声的督促也许并没有作用,但是告诉孩子,这颗西蓝花可是经过很努力的成长才来到餐桌的,它每天都要喝饱饱的水,努力的长大,你吃了它就也能够变得和它一样厉害呢!

另外也不要总是说类似“孩子,妈妈都是为了你”这样的话,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父母的负担,心里压力会很大。

总之,在面对大发脾气的孩子的时候,父母需要有耐心,对孩子更多的理解,不能表现得过于急躁,从自身的行为进行改变,合理的掌控及表达情绪,才是潜移默化的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影响,最终达到提高孩子情商的目的。

与其说是看着孩子成长,不如说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父母也可以和孩子成为亲密的朋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弄清原委很重要,学会表达更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