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胎教
2021-04-13 阅读胎教 胎教阅读 阅读胎教故事儿童早期阅读的基本特征。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我们可以通过以辅助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早教。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儿童早期阅读的基本特征”,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从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上说,阅读是人生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孩子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人们通过阅读的活动,接触语言材料,积累知识经验,以此为载体,开阔生活视野,陶冶精神情操,内化积淀为文化素养,并将阅读的感悟扩展迁移,提高综合智力,提高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这是人成长发展必备的基本功,即人的发展的功能性基础。
所谓阅读,就其狭义的概念来说,是从书面语言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形式,是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阅读是怎么一回事?阅读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养料。”ZJ09.COm
一般说来,阅读要以掌握一定数量的文字、语词为前提。因此,提起婴幼儿阅读,人们常会产生疑问:孩子不识字,怎么阅读呢?习惯上,人们常把婴幼儿的阅读等同于学龄阶段的阅读。其实两者之间由于年龄的不同,在行为表现上也是有明显差别的。早期阅读是指婴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其中包括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北师大教育系刘炎教授曾对此作过专门的研究。她认为婴幼儿凭借以图像、色彩、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的、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的所有学习活动都是早期阅读。
由此可见,婴幼儿早期阅读概念比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宽泛得多,它是指0-6岁的婴幼儿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口语,甚至还有身体动作等综合手段来理解对色彩、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符号的所有活动。
婴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早期阅读的材料、早期阅读的方式等呈现出阅读目标启蒙性、阅读内容直观性、阅读方式综合性的主要特点。
相关推荐
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基本特色
(一)在课程思想上,奥尔夫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从其原始性儿童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指出,“原素性音乐永远不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或者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来看,音乐、语言、舞蹈本身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儿童从事音乐学习行为实际上就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再现,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音乐范围内。
在这种综合性艺术观指导下,奥尔夫不仅教儿童唱歌识谱,而且也教儿童演奏乐器。在教儿童演唱、演奏的同时,还结合自由朗诵、即兴舞蹈、歌唱和奏乐来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身心投入地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奥尔夫认为:这种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是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审美体验的机会。
(二)在课程内容上,奥尔夫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
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对象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确定上,奥尔夫都是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孩子们的名字、熟悉的童谣、儿歌以及色彩、花、树木、一周的每一天、地名等。
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声音造型三方面。其中嗓音造型包括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所谓声势活动是一种用儿童的身体作乐器以此进行节奏训练的极简单又有趣的活动。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音造型即指乐器演奏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集诗、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不仅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时也符合儿童的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奥尔夫体系的教材也充分考虑了儿童音乐学习的特点。这点可用奥尔夫本人写的5卷学校音乐教材作为代表。它的内容主要是来自德国儿童熟悉并喜爱的民歌、谚语、童谣和儿童游戏。因为奥尔夫认为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三)在课程方法上,奥尔夫体系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从原始性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推崇儿童主动学习音乐。他说:“我追求的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不想用高度发展了的艺术性乐器来训练,而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乐器,和肌体相近的乐器”。奥尔夫的这种乐器不是高度精确性或高度科技化的乐器(如钢琴、电子合成器等),而是人的肌体(如拍手、跺脚、捻指等)、原始的发声器(如铃鼓、手鼓、木鱼等)和奥尔夫自己设计发明的“奥尔夫乐器”(一种音条可以灵活拆装的敲击乐器包括木琴、钟琴等)。
在教儿童音乐欣赏时,奥尔夫不是让孩子们被动的听,而是借助一些辅助性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儿童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奥尔夫认为,让儿童主动学习音乐还应包括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奥尔夫常常强调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样,奥尔夫倡导的原始性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创造有简单复杂之分,但从创造的本质意义上说,儿童音乐的创造和音乐大师的创造具有同等意义,同等价值”。引导创作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幼儿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法等),教师被要求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儿童则主要是通过在范例和教师启发引导下进行集体创作的音乐学习,儿童被要求即兴编创歌词或吟诵韵文;儿童被要求用自己创造的音响和图形来记录自己的音乐,创造自己的“乐谱”等等。通过儿童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天才儿童的六大特征
泰南为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列出一份天才儿童特征清单,希望那些以考试论英雄的家长们能够参照清单,发现孩子的潜能。
在清单中,她给出小学生6大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才能特征,家长们可以从下面6个方面观察自己这些淘气包子女,发现他们身上的潜质,然后提供相应的指导。
霸道:大事小事全都得听他的,什么事他都要管,都要由他安排。这是拥有领导才能及组织能力的表现,有做领袖的潜质。
财迷:小学时已积极地将平日获赠的糖果和零用钱积攒起来,等到需要用的时候拿出来用。这种孩子天生有理财观念,他们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大企业家。
贫嘴:凡事追问到底,让大人非常烦。但这种孩子的好奇心如果能得到家长的赏识并悉心栽培,日后可能当上著名记者、探险家或美国太空总署的宇航员。
捣蛋虫:把玩具摆得满屋子都是,喜欢用乐高积木搭巴黎埃菲尔铁塔。这类孩子长大后或许会成为贝聿铭第二,是出色的设计师或建筑师。
故事王:自从学会走路和说话,就爱听故事、讲故事,继而写故事。不要压抑想象力,《哈利·波特》作者罗琳小时候的想象力就非常丰富。
小话痨:一天到晚讲个不停的孩子,大人们千万不要叫他闭嘴,这是具有语言天赋的表现,长大有望成为大律师,是成为新闻主播的材料。
儿童早教:儿童早期阅读不宜字多图少
“一个孩子三岁时早已只能认了许多字,长大以后却难以详细地念完一本书。这一孩子便是我的孩子,2020年将报名参加今年高考。”前不久在武汉的一次主题风格为“儿童图画书外貌”的专题讲座中,儿童文学科学研究权威专家A用一个例证叙述了在我国少年儿童早期阅读的误区。
A专家说:“相近状况在中国非常广泛,大部分孩子自小沒有塑造优良的阅读习惯。”他觉得,将识字文化教育相当于阅读教育是现阶段中国少年儿童儿童早期教育的一大难题,也就是存有“字图组少”的阅读文章误区。
中国期刊杂志发产业协会出示的一份数据调查报告:83%的中国父母对少年儿童早期阅读欠缺认识,将早期阅读简易地视作提早刚开始的识字文化教育,这导致孩子们的阅读文章兴趣爱好不一样水平地遭受了压抑感。在以识字为关键目地的早期阅读中,孩子处在较为处于被动的影响力,个人兴趣爱好并沒有获得高度重视。
儿童图书的销售市场体现也证实了这一阅读误区的存有。一样价钱的两本,一本字多,一本画多,中国的父母大多数会买字多的那本。
另外,因为在我国传统式少儿读物文本多种多样,也非常容易导致读写障碍。这一份调研还说明,中小学环节厌学心理的孩子中,60%之上的缘故能够 归纳为早期阅读进行不善。中国汉字的多音字、字型中间的相匹配具备很大的任意性,再加中国汉字多音字较多,给新手产生挺大压力,造成阅读速度缓减,乃至了解艰难。因而,虽然识字总数增加了,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仍未相对提升。
儿童个性和性格的特征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儿童个性和性格的特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个性是人在各种场合下,在对待人或物体时,所表现出来的与他人不同的习惯行为和倾向性。性格是个性的核心(其次是能力)。
Erikson性格发展阶段学说(前3阶段)
儿童个性和性格的特征:
(1)0-1岁婴儿主要靠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需要得到及时满足→安全感→希望→对亲人产生信赖感,反之焦虑,不安和恐惧。
(2)1-2岁幼儿随着运动发展,自主能力增加,例如想自己动手吃饭,东西掉了想自己捡,但习惯了细心护理的母亲并未意识到小儿如此迅速的变化,仍然经常代替或限制小儿的活动。如:这不准摸,那不准动等,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小儿对自己有无能力做任何事产生怀疑,因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一种困惑感,相反父亲则常常没有这么耐心,他们多不大帮忙,实在有困难才帮助一下,父亲的这种态度对小孩自主能力和意志的培养有利,因此,这个时期开始,父亲就应多抽时间和小孩在一起。
(3)3-6岁儿童主动性增加,当主动行为遭到失败会产生失望和内疚,他特别注意家人对他的评价,骂“笨”会刺伤自尊心,导致生活无指向性和目的性。有的家长总是将自己小孩的缺点和别人小孩的优点比较,这样会挫伤积极性。而这时家长应做的是:找原因,多鼓励,少提过高要求和做力所能及的事对发展自信心都非常重要,过分要求独立性,小儿容易失败,反而助长依赖性,这点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