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基本特色”,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一)在课程思想上,奥尔夫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从其原始性儿童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指出,“原素性音乐永远不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或者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来看,音乐、语言、舞蹈本身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儿童从事音乐学习行为实际上就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再现,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音乐范围内。

在这种综合性艺术观指导下,奥尔夫不仅教儿童唱歌识谱,而且也教儿童演奏乐器。在教儿童演唱、演奏的同时,还结合自由朗诵、即兴舞蹈、歌唱和奏乐来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身心投入地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奥尔夫认为:这种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是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审美体验的机会。WWw.zj09.cOM

(二)在课程内容上,奥尔夫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

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对象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确定上,奥尔夫都是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孩子们的名字、熟悉的童谣、儿歌以及色彩、花、树木、一周的每一天、地名等。

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声音造型三方面。其中嗓音造型包括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所谓声势活动是一种用儿童的身体作乐器以此进行节奏训练的极简单又有趣的活动。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音造型即指乐器演奏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集诗、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不仅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时也符合儿童的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奥尔夫体系的教材也充分考虑了儿童音乐学习的特点。这点可用奥尔夫本人写的5卷学校音乐教材作为代表。它的内容主要是来自德国儿童熟悉并喜爱的民歌、谚语、童谣和儿童游戏。因为奥尔夫认为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三)在课程方法上,奥尔夫体系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从原始性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推崇儿童主动学习音乐。他说:“我追求的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不想用高度发展了的艺术性乐器来训练,而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乐器,和肌体相近的乐器”。奥尔夫的这种乐器不是高度精确性或高度科技化的乐器(如钢琴、电子合成器等),而是人的肌体(如拍手、跺脚、捻指等)、原始的发声器(如铃鼓、手鼓、木鱼等)和奥尔夫自己设计发明的“奥尔夫乐器”(一种音条可以灵活拆装的敲击乐器包括木琴、钟琴等)。

在教儿童音乐欣赏时,奥尔夫不是让孩子们被动的听,而是借助一些辅助性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儿童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奥尔夫认为,让儿童主动学习音乐还应包括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奥尔夫常常强调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样,奥尔夫倡导的原始性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创造有简单复杂之分,但从创造的本质意义上说,儿童音乐的创造和音乐大师的创造具有同等意义,同等价值”。引导创作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幼儿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法等),教师被要求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儿童则主要是通过在范例和教师启发引导下进行集体创作的音乐学习,儿童被要求即兴编创歌词或吟诵韵文;儿童被要求用自己创造的音响和图形来记录自己的音乐,创造自己的“乐谱”等等。通过儿童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相关阅读

幼儿启蒙教育:儿童音乐启蒙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幼儿音乐教育都是幼儿启蒙教育很关键的在其中一部分,能够 鼓励孩子的艺术涵养。但是网编要提示父母的是,幼儿音乐教育并不是指盲目跟风的让小孩去上各种乐器的培训班,关键的是小孩的兴趣爱好。

最先,是非常简单的幼儿音乐教育,给小孩多用心听一些童谣。长此以往,父母会很意外惊喜的察觉孩子会唱许多的童谣。此外,欢快的儿歌节奏也会让小孩的情绪愉快起來。次之,由于音乐具备挺大的情景性,因此能够 带孩子们到音乐的自然环境中。幼儿启蒙教育中,给孩子们小故事设定她们喜爱的音乐场景,让孩子们在自身最爱的音乐声中,情不自禁的伴随着音乐哼曲,慢慢地就会察觉孩子对音乐点燃了深厚的兴趣爱好。除此之外,针对这些在音乐在学习上不积极主动的小孩,父母们能够 将音乐的內容加上到游戏里面。随后,根据手机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学习培训到音乐专业知识。而且,孩子们历经数次那样的训炼以后,对音乐学习培训的主动性,也会积极提升。

 

艺术潜能 零岁音乐教育


近年来,一些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的研究发现,婴儿具有的能力是令人惊奇的,应当正确认识和评价婴儿的能力,把婴儿作为具有精神和能力的人来对待。轻往那种认为孩子出生后二三个月,不能听、不会看、不存在智能等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研究人员在医院婴儿室所做的实验,表明了新生儿不仅有了听觉能力,还有听觉辩别能力。婴儿室的孩子若有一人啼哭,就会带动出一片哭声。这时给他们听优美的音乐,令人惊奇的是婴儿们会立即停止哭声去倾听音乐。著名钢琴家顾圣婴父亲回忆道:"刚满月的圣婴躺在摇篮里,妈妈在放唱片,小圣婴闭上眼睛安静地睡着了。可是,当一曲终了,妈妈换唱片时,摇篮就不安起来,小圣婴睁开眼睛,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什么。当乐曲重新响起来时,孩子又安静了。妈妈惊奇不已,把这一发现告诉家里人和亲友们,并一次次地'表演',屡试不爽"。

这个时期音乐教育的作用,一是精神的教育,以旋律优美动听、生动活泼、情趣高雅的音乐,去陶冶孩子的性情和品格,调节情绪,丰富情感;一是智力的教育,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去影响、锻炼孩子的听觉,促进听觉能力的发展。给孩子听音乐,音乐的音响质量要纯净、清晰,不要有杂音。无论有人唱歌给孩子听,还是听音乐,都要音调准确,不准确的音调,会损伤孩子的听觉辨别能力。

开始给孩子听音乐的时候,应当选择著名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曲目类型可以不限,无论是交响乐还是钢琴曲、歌曲,只要有优美的旋律,格调高雅都可以。妈妈应该多用音乐来来人来配合孩子的生活活动,调节情绪变化。

1、当孩子要入睡的时候,给孩子听安静柔和的摇篮曲,使他的情绪安定舒适,渐渐地入睡。听习惯了以后,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一放音乐,他就能安静地很快地入睡。

2、当孩子情绪烦躁哭闹的时候,给他听愉快活泼的音乐,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转哭为笑。

3、给孩子吃奶的时候,可以给他听优美活泼的音乐,使他情绪愉快,吃得香甜。注意几点:

①节奏慢一些。最初为婴儿选听的音乐作品,速度以中等或稍慢的速度为宜,乐曲内部情绪变化起伏不要太大。

②曲子要短一些。一次连续给孩子听音乐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为宜,休息几分钟再听。

③音量弱一些。播放的音量要适中或稍弱,较强的音量,长时间地听,会使孩子的听觉疲劳,甚至损伤听觉能力,千万不可大意。

④多反复。在一二个月内,反复听二三首曲子,使孩子有个识记过程,以便加深印象。

⑤不要说话。妈妈可以在听音乐前对宝宝说些引导语,但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不应说话打扰孩子。

传情达意的音乐教育方式


游戏1:温馨式

方法是:妈妈在给小宝宝播放音乐时,一定要陪在小宝宝身边和他一起听!在听音乐时,妈妈要注意的是:面部的神情要温柔、微笑,要配合音乐唱歌,让小宝宝观察你的口型和手的动作,这是妈妈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转达给宝宝最直接的方式。

游戏2:安静式

方法是:妈妈给小宝宝播放安静音乐时,妈妈要跟随着音乐缓慢的轻拍小宝宝,也可以闭上眼睛做出入睡的状态。

这个游戏可以把小宝宝带进一个舒适宁静的境界,使他的大脑无形中会产生许多想像。

游戏3:欢快式

方法是:妈妈给小宝宝播放欢快、活泼的音乐时,妈妈可以跟随着音乐露出微笑,并做晃头的动作,还可以对着小宝宝拍拍手、跳跳舞。

这个游戏,妈妈把对音乐的情感直接用表情和动作传达给了小宝宝,使小宝宝对学习音乐和区分每种音乐的旋律都有很大的帮助。

游戏4:优美式

方法是:妈妈给小宝宝播放优美的音乐时,妈妈的表情应该露出恬静的神情,可以对宝宝说:多美的音乐啊!小宝宝不懂也不没关系,以后他会懂得。

这个游戏对培养小宝宝温和的性格和对音乐的情感很有帮助。

游戏5:风格式

妈妈在给小宝宝播放有风格的进行曲音乐时,可以摆动着小宝宝的小手边听音乐边做操。做操的动作以配合音乐节奏为主要目的。妈妈可以自创,也可以选择适合这个音乐的体操。

这个游戏的目的,不仅可以培养小宝宝对音乐的乐感,而且还可以锻炼小宝宝的骨骼健康。

爱心提醒

在传情达意这组音乐游戏里。妈妈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动作还是情绪都要与音乐的节奏、节拍相吻合。更重要的是,妈妈的神情应该是发自内心感情的流露,而不是故弄玄乎。这样,宝宝不仅可以欣赏到音乐,而且可以借助于妈妈的表情、动作和情绪来学习音乐和理解音乐。

这组游戏也可以说:是音乐在妈妈与宝宝之间起到一个亲子的作用。而正是依赖于这种亲子作用,小宝宝的音乐细胞才可能得到迅速发展。这是培养音乐人才最关键的一步,倘若这一步没走好.父母的良苦用心很可能就会付诸东海。

奥尔夫音乐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是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5、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

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奥尔夫音乐的局限性

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乐的起步。

总之,奥尔夫打破了科学的系统性,摆脱了科学对音乐的桎梏,更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采访后记:在李老师的家中,为了表现奥尔夫音乐的特点,李老师即兴有节奏地拍腿、跺脚、拍胸,就演奏出一段音乐,我恍然大悟,原来音乐离我们这么近。

指导专家/李妲娜(中国音协奥尔夫委员会会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