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胎教
2021-04-10 阅读胎教 胎教阅读 阅读胎教故事边阅读边玩耍。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我们可以通过以辅助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早教。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边阅读边玩耍”,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这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关于世界读书日的传说。如果你还没有开始陪伴孩子一起读书,那么就从飘满花香和书香的美好四月,从经典绘本开始读吧!
绘本,作为儿童文学花园里最美丽的一朵花,以其特有的图文相结合的方式来共同诉说故事,它已经成为全世界孩子和家长的共同选择。因为绘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故事,也是快乐的分享、幸福的共读,更是尽情的玩耍……
★玩耍绘本中的图画--艺术体验
在绘本的世界里,你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一种艺术创作的方法。那些热情四溢的绘本画家们,总是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让绘本成为货真价实的艺术品。而这些艺术创作方法,只要你用心去发现,提供条件和时间,孩子们便完全可以在生活中实际体验到。
阅读后,让我们一起走入神奇的艺术创作空间,开始和绘本画家们一起创作吧!
◇《好饿的毛毛虫》与拼贴艺术
好饿的毛毛虫
《好饿的毛毛虫》创意地讲述了一只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故事。艾瑞·卡尔采用容易让孩子掌握的拼贴方法,做成了这本书,并设挖孔的小情节在里面,让孩子边阅读,边吃“苹果、梨子、李子、草莓、冰激凌、棒棒糖……”。孩子们不禁惊呼,“哇,这本书,太美味了!”
当孩子们做出自己的毛毛虫,讲述他们的“好饿的毛毛虫”的故事的时候,那一定是艾瑞·卡尔最幸福的时候。他将一只阳光灿烂的毛毛虫带进了孩子的世界,也让孩子从此爱上这五彩缤纷的绘本世界!
拼贴画--毛毛虫
所需材料:海绵纸或各色彩纸、剪刀、胶棒、蜡笔、卡纸
制作步骤:
和孩子一起将海绵纸(各色彩纸)剪出毛毛虫的身体(6片)、脑袋(1片)、眼睛(2只)、嘴巴(1个)、触角(2只)、腿(若干)
将身体及各部分,摆在卡纸上,可以是任意造型(趴着、躺着、站着、跳起来、拱起身子……)
用胶棒将毛毛虫的身体各部分按设计好的造型固定在卡纸上。
用蜡笔给毛毛虫画上毛毛。
讲述你的“好饿的毛毛虫”的故事。
◇《小黑鱼》与拓印艺术
小黑鱼
一只勇敢的小黑鱼,用自己的智慧,和小红鱼们一起,组成海底最大的鱼,把大鱼都吓跑了……《小黑鱼》是李欧·李奥尼风格最独特的一本书,纵观他的绘本,几乎都采用拼贴技法,唯独这本是用水彩拓印出来的!想想也很精彩,千万不能错过!
小红鱼和美不胜收的海底景色都是拓印出来的,果冻一样的水母、糖果一样的礁石、棕榈树一样的海葵……马上行动,和孩子一起拓印神奇的海底世界!
水彩拓印--神奇的海底世界
所需材料:各种纸类(海绵纸、普通白纸、皱纹纸等)、水彩、大白纸、铅笔
绘制步骤:
用各种纸类,捏成各种形状,蘸取颜料,在大白纸上进行拓印。同时可以用上手指、手掌、脚等。
拓印画干后,一起想象,用铅笔给画添上线条。
讲一讲你的海底世界!
◇《蜡笔小黑》与蜡笔画
蜡笔小黑
无论你是谁,你就是你!笑着做自己,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当一张白纸被五颜六色的蜡笔画得乱七八糟的时候,怎么办?快请蜡笔小黑来帮忙!让大家全部藏于黑色之下,然后再次被勾勒出来,那已经是美丽的烟花、美丽的世界了!
一种绘画手法--蜡笔刻画,被编述成一个故事。哇塞,还是忍不住感叹--无处不是绘本世界啊!
蜡笔画--黑色的秘密
所需材料:彩色蜡笔(若干)、黑色蜡笔(1根)、牙签、卡纸
创作步骤:
用彩蜡在卡纸上涂满“乱七八糟”的颜色。
用黑色蜡笔覆盖原画。
用牙签,在“黑色表面彩色心里”的卡纸上,再次作画。
讲讲你的“蜡笔小黑”的故事吧!
是的!无论什么样的艺术创作,都跟故事脱不开关系,每件作品身上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也是我们希望带孩子体验艺术后,他们能得到的最大收获!
★玩耍绘本中的文字--扮演游戏
绘本之所以惹人喜爱,正是因为它能将书与生活变得亲密无间。那些曾经发生的淘气事,那些诉说着的蜜语甜言,那些活蹦乱跳的片段,无不蕴含在了绘本里……而正因如此,我们每天都在发生着故事,与其说我们在扮演绘本里的角色,不如说我们就是绘本里的角色,每天都在演绎自己的故事!
◇《鼠小弟的小背心》
鼠小弟的小背心
“小背心真漂亮,借我穿穿好吗?”(好啊)
“小背心真漂亮,借我穿穿好吗?”(好啊)……
动物们从小到大依次出场,都想穿一会儿鼠小弟的红背心。这个场面你见过吗?我相信你的孩子,曾经也那么做过--因为实在喜欢某个东西,而不下千次地提醒你。你呢?是否也能像鼠小弟一样,回答“好啊!”?
一个男孩,曾经阅读完这个故事后,见到妈妈也有一件漂亮的背心,便可爱地一次次地跟妈妈说,“妈妈,你的小背心真漂亮!借我穿穿好吗?”、“妈妈,你的小背心真漂亮!借我穿穿好吗?”……聪明的妈妈便借给他了,他高兴地穿上后,好几个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不愿脱下来!
这就是孩子的“扮演”,孩子从阅读中的习得!加上道具,就更完美喽!
制作道具--小背心
所需材料:报纸、剪刀、双面胶
将报纸裁剪出组成小背心的三块料子。
用双面胶将其组合起来。
可以用报纸做口袋、蝴蝶结等装饰。
穿上小背心,和鼠小弟一样去溜达吧!看看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
◇《猜猜我有多爱你》
猜猜我有多爱你
无论多少次想起这个故事,那最后的表白,总是让人心里暖暖的--
小兔子: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
大兔子: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拿出道具--你们自己
用来扮演这个故事的道具,很简单,只需要你们自己!
当孩子有一天,快乐地跟你说,“妈妈/爸爸,我爱你有这么多!”,他/她把小胳膊张开,开得不能再开的时候,作为妈妈/爸爸的你,最好的回应便是大声说:“宝贝,我爱你有这么多!”你们的大胳膊也开得不能再开了!
多么幸福啊!
◇《三只山羊嘎啦嘎啦》
三只山羊
爸爸:谁啊?谁把我的桥弄得吱呀吱呀地想?
孩子:咩,我是最小的山羊嘎啦嘎啦。我要到山坡上去吃胖一点。
爸爸:哦?是吗?那我正好一口把你吃掉!
孩子:咩,求你别吃我。过一会儿大山羊嘎啦嘎啦就来了,他的个头比我大多了!
爸爸:好吧。那你快走吧!
……
带上山羊面具,和孩子一起,开始一场嬉皮笑脸的表演,一定能让你们乐此不疲!
制作道具--山羊面具
所需材料:卡纸、剪刀、蜡笔、胶棒
和孩子一起用卡纸剪出:山羊的脸、胡子、犄角、耳朵。
将各部分用胶棒组合起来。
翻起山羊的眼睛。眼睛可以睁开,可以闭上哦!
用蜡笔为山羊画上鼻子和嘴巴。
★玩耍绘本新招--倒看如流
你是否玩过弯下腰倒着看天空的游戏?试一试,换个角度看世界,每一次都会很新奇。
那你是否倒着看过绘本呢?那些倒着装订的绘本如《好饿的小蛇》、《眼睛兔子》等等,往往让家长们犯过这个“错误”。给孩子读了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啊,原来是从后往前讲的啊!
现在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很多书真的可以倒着讲!一本书,换个方向读一读,你们会发现一个新故事!
◇《好饿的小蛇》
第一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苹果。
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呢?
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
一问一答的设计,让孩子无比喜爱这本简单的小绘本。最后小蛇把树都吃下去了,结局又让我们小小震惊了一下
下面,一起来倒着读一遍吧!
好饿的小蛇到森林里找好吃的。
它吃了什么东西,肚子变成这样啦?
一颗树!
翻开来,看看对不对!真的是一颗树呢!
又一天,好饿的小蛇到森林里找好吃的
它吃了什么东西,肚子变成这样了?
一个菠萝!
哇塞,真的是一个菠萝。小蛇好勇敢,居然不怕刺!……
这种没有压力的问答,完美地保留了《好饿的小蛇》的简单风格,倒着读,又让故事有了一个新心意!
◇《走开,绿色大怪物!》
绿色大怪物,有两只黄色的大眼睛
绿色大怪物,有一个蓝绿色的长鼻子
绿色大怪物,有一个长满白色尖牙的红色大嘴巴
……
绿色大怪物,随着翻页,渐渐呈现出来。
一句句,走开!它又渐渐消失了!
咦,发现了吗?这本书倒着看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故事也需要你们自己一起重新编哦!
绿色大怪物,有两个黑黑的小眼珠子
绿色大怪物,有两只黄色的大眼睛
绿色大怪物,长满了白色的尖牙
绿色大怪物,有一个红色大大嘴巴
……
换个方向,用图画重新编造一个故事,真是不错的想法!妈妈们从此不必为宝宝没有耐心听完一整本书而发愁了--因为,谁能说从中间开始或从后开始,不是一个故事呢?从哪里开始,从哪个方向读,都会是一个很棒的故事!
绘本的玩法,还有千千万万种,只要我们带着发现的眼睛、热情的内心、无限的想象力、或灵巧或笨拙的双手、温柔的声音、风趣的表情,绘本便不仅止于阅读,它将为我们打开更广阔更美丽的世界!
文章作者:悠贝亲子图书馆阅读指导师林平
本文章在《妈咪宝贝》杂志有刊登
相关推荐
边走边学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边走边学”,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与其让孩子从书上看公共汽车什么样,不如带他去乘一次车;想认识商店和邮局,站在门口指给他看最直接。每一天,当孩子走在路上的时候,他们所能学到的知识比书上的更多更真实。对孩子们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新鲜有趣的,他们从不会像我们成年人一样对周围的环境熟视无睹,即便你们每天都要走过的楼前的小花园,他也总能有新的发现。让我们也学习用孩子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让每一天走在路上的平淡都能成为充满惊奇和趣味的游戏和发现时间。
散步的路
*四季的变化:在北方,四季的更替非常鲜明,指给孩子们看冬天的树木光秃秃的,草也枯萎了。
*建筑: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建筑样式,为什么周围的房子是平顶的或尖顶的?楼的走向是什么?窗子朝哪一个方向开?为什么我们的窗子大多数是朝向南的?
*数字:每一个人家都有不同的地址,看看你们住的是几号楼,几层几号,如果有孩子的信,邮递员会把信放进哪一个信箱。
*位置:你们住的楼在哪几幢楼之间,小花园在哪,健身场所在几号楼旁边?邮局和小商店在一起吗?
*方向:你们每天是否走同一条路线,换条路走走看有什么变化?小区有几个门?哪个方向的门离自己家最近?爸爸妈妈下班回来进的是哪个门?
上学的路
*时间:通常你们几点从家出发,到幼儿园后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如果孩子起床晚了,比平时离开家的时间晚了5分钟,会不会迟到,误了早饭?
*交通:除非是特别近的幼儿园,一般孩子总会经过一个或几个路口,让他看信号灯是如何变换的,什么灯亮了可以继续走,什么灯需要等待。(放学的路上能够比较从容地看这些变化)
*位置:幼儿园在什么地方,哪条路上,离自己家有多远?
*方向:去幼儿园的时候,太阳在什么方向?回来呢?为什么太阳总在前面等着你?
*社交:在同一个小区里,有一个班的小朋友吗?你们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会不会遇到?
购物的路
*商店:离家最近的大型超市是哪个?你们通常去那里买什么东西?为什么妈妈可以自己取想要的东西?
*位置:列一个单子,告诉孩子你们今天需要买什么,然后请他帮你一起寻找所需的商品。
*金钱: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妈妈用不同的钱可以买什么,为什么卖东西的人还会再给妈妈钱?
*交通:街上都有什么车在走,哪条线是汽车用的,行人从什么地方过马路。
*建筑:街上的屋子和小区里的有什么不同,房子有多高,窗子多大?
*颜色:路边巨大的商店招牌五颜六色,小孩子可以借此认识不同的颜色。
*文字:街上的文字可太多了,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找找有没有自己名字里的字,还可以认识简单的汉字。
*标志:哪个房子是邮局,哪个是银行?不同的建筑上有不同的颜色和标志。或许还可以让孩子给自己寄一封信,你只需帮他写好地址,让他放进邮筒里耐心地等一两天,信又回家了。
*公共设施:街上一个个透明的小亭子是用来打电话的,不过它需要放进去磁卡,和家里不一样。报刊亭里挂满了各种杂志,里面还有他喜欢的幼儿读物。你可能想不到,孩子们尤其喜欢取款机,只要放进去一张小卡片,按几个按钮,它就会吐出钱来。当然,你需要解释银行和存款是怎么回事。
游玩的路
*交通:你们坐什么车去公园,路上经过几座立交桥,有没有经过大河或者看见火车。如果你们总是自己开车去,偶尔坐一次公交车或者地铁会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公共交通,会有社会参与感。坐车可比从书上看车真实多了。
*地理:公园里有小山吗?山上的石头什么样?最大那一块是什么形状的?
*颜色:公园里的花是各种颜色的,冬天,有的树叶变黄了,也有的变红了,还有的仍然是绿色。
*气温:天气寒冷时,湖面上的水结了冰,湖里的小鸭子长大了,和爸爸妈妈飞走了或者飞来了。
*动物: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有的生活在树上,有的生活在水里。哪些是鸟?哪些是哺乳动物?其实不一定是大型的动物园会让孩子着迷,一个可以亲自喂食的小动物乐园会让孩子更兴奋。
*农业:城市的周围山是什么样的,山上种了果树吗?我们吃的菜是在哪里种出来的?什么是家禽,什么是家畜?
宝宝边吃饭边玩怎么办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早教最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宝宝边吃饭边玩怎么办”,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宝宝边吃饭边玩是很多家长颇伤脑筋的一件事,形成这种习惯,对宝宝健康极为有害。那么,怎样纠正宝宝的这种习惯呢?
宝宝边吃饭边玩耍,往往起因于宝宝生病或食物不合口味以及成人引导不当,或在刚开始学习独自吃饭之际,大人为了让宝宝多吃一点饭,就采用玩具吸引或做游戏的方式使宝宝增加饮食量,当宝宝高兴时就塞进几勺饭菜。对宝宝的这种习惯要作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
一、设置良好的吃饭情景。
吃饭前要让宝宝情绪平静,并让宝宝洗手,亲自拿碗拿筷。让宝宝端坐在椅子上,吃饭时,大人也尽量少说话,以免引起宝宝兴奋和注意。
二、吃饭时不要将玩具等物品放置在宝宝饭桌的周围。否则,宝宝易随手拿到玩具。
三、发现宝宝吃饭节奏太慢,要及时提醒。
大人可将吃饭的方式、速度示范给宝宝看,让宝宝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当,从而加快速度。
四、在纠正宝宝这种习惯初期,可加一些宝宝喜爱的食物。但随着时间的迁移,要在常态饮食环境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纠正宝宝吃饭慢的时候,切忌仅仅用比赛的方法单纯加快宝宝的饮食速度。那只是短暂的,不能从根本上纠正不良习惯。
宝宝边玩边吃饭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使得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边玩边吃饭怎么办”,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目录:1.宝宝边玩边吃饭怎么办
2.宝宝边玩边吃饭的危害
宝宝边玩边吃饭怎么办
(一)原因分析:零食过多,正餐自然吃不下了。
解决办法:控制零食
宝宝零食吃得多,自然会影响正餐摄入量,所以妈妈应严格控制宝宝零食量,特别是正餐前1小时绝对不能吃零食。
(二)
原因分析:错误教养方法,看宝宝不爱吃饭,就采取边做游戏边吃饭等方式,却适得其反。
解决办法: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
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吃饭时妈妈可以将宝宝抱到大餐桌边和家里人一起吃饭,看到大家都在认真吃饭,小家伙会收起贪玩的心。
(三)
原因分析:食物品种过于单调,宝宝不喜欢吃。
解决办法:丰富食谱
宝宝对食物不感兴趣,可能与饭菜味道不香有关系哟!为了提升宝宝的食欲,妈妈为宝宝准备辅食要尽量丰富一些,颜色也要鲜艳一些,以便更好地提升宝宝食欲。
(四)
原因分析:妈妈太在意宝宝吃饭和宝宝谈条件,如:宝宝吃饱了妈妈就带你出去玩。
解决办法:饿宝宝一顿
宝宝不好好吃饭,许多妈妈会追着宝宝喂,结果反倒让宝宝养成不好的进餐习惯,所以,如果宝宝不主动吃东西,妈妈不妨饿宝宝一顿,当宝宝感觉饥饿时反倒会主动吃饭。
(五)
原因分析:没及时添加辅食,使宝宝的咀嚼能力、味觉发育落后,觉得吃饭很无趣。
解决办法:准备新鲜丰盛的食物
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喜欢一边吃,一边玩。这表明宝宝心中有着好奇心,喜欢看新鲜的事情。那么妈妈们就需要根据这个特点,为宝宝们设计丰富多样的美食。千万不要每顿都吃一样的食物,这对于好奇心强的宝宝来说,一点新鲜感都没有。这样宝宝的食欲就很难提高,我们还是需要学会了解不同的食物,学会制作不同的食物,让宝宝爱上吃饭。
(六)
原因分析:宝宝玩心重,喜欢玩玩具
解决办法:吃饭时不要将玩具等物品放置在宝宝饭桌的周围。否则,宝宝易随手拿到玩具,最好将玩具收起来,藏起来,让宝宝养成一个良好的吃饭习惯。
宝宝边玩边吃饭的危害
1.影响消化吸收
正常情况下,人体在进餐期间血液会聚集到胃部,以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宝宝边吃边玩就会使得一部分血液被分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从而减少了胃部的血流量,妨碍对食物的充分消化,使得消化机能减弱,导致宝宝食欲不振。
2.导致厌食
宝宝吃几口饭就玩一阵子,必然延长了进餐的时间,饭菜变凉,容易被污染,也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加重厌食情绪。如果饮食营养长期跟不上,将导致宝宝身材矮小孱弱。
3.养成做事不专心的毛病
边吃边玩会使宝宝从小养成做什么事都不专心、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拖拉等坏习惯,对成长不利。
孩子边吃边玩 家长助成?
阿勇今年5岁,他勇敢而聪明,十分招人喜欢,可阿勇有一个吃饭拖拉的毛病。他吃饭时喜欢吃一口就玩好一阵子,才再吃下一口。妈妈不得不每次守在他身边,训斥他,要求他把剩下的饭吃完。阿勇对于妈妈的训斥,似乎不以为然,依然慢腾腾的。妈妈经常为此伤透了脑筋,不明白阿勇为何干别的事情,风风火火,而一吃饭,却慢腾腾的。
专家分析
5岁的小孩吃饭爱玩耍是正常的。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是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做一样事情,他们的注意力一般不会超过20分钟。如果家长吃饭的时间比较长,那么孩子就难以坐得住了。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在玩的时候,他能体验乐趣,也能发展智力。如果孩子偶尔会一边吃饭一边玩耍,也算正常;如果孩子每一顿饭都是这样,那就肯定有原因,需要家长去正确处理了。
阿勇吃饭拖拉,妈妈担心孩子吃得不够,饭菜凉了对肠胃不好,更担心他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于是无奈地守着他、训斥他。妈妈成为了孩子吃饭这个行为的负责者,既然有妈妈负责,孩子是尽其天性,吃一会就玩一会,他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如果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也许情况会有所好转。如果家长不忍心孩子受苦,就不容易做到让孩子对身体负责。在孩子一边吃一边玩的时候,家长一边追一边指责,孩子的行为就固定下来了。家长的追和责备是对孩子行为的强化,孩子从中也享受着妈妈的照顾和关注,他吃饭爱玩耍的行为就很难得到改变了。
专家支招
1.了解清楚原因。家长要了解孩子是喜欢吃饭慢一点还是因为不想吃。如果是前者,家长们吃饭的速度要与孩子一起调整,其实吃饭太快也不利于消化。如是后者,家长也要找找原因,是零食吃多了还是口味不对?
2.订立家庭规则。规则内容可以有:吃饭的时间是多长,时间到了,碗筷要收;吃饭以外的时间不能吃其他主食;什么时候不允许吃零食。把家庭规则告诉孩子。家长和孩子都需要遵守规则。时间到了,孩子没有吃完,也不要管他,让他承担行为的后果。
3.不要过多责备。在责备中,孩子对自己的印象和认识就固定下来了,他会认为“我是一个吃饭拖拉的孩子”。家长可以把责备换成鼓励,比如说:“宝宝是个男子汉了,妈妈相信你是遵守规则的好孩子,是可以对自己身体负责的。”
4.设立缓冲期。如果家长觉得一下子放手有困难,可以设一个缓冲期。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前三天还会陪伴他吃饭,三天后就要他自己吃饭。吃饭时间的规定也可以从长到短,让孩子适应。但是,家长注意,只要成为规则就必须按此执行,否则,规则对孩子就没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