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日本的一家杂志社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评选,评选“图书馆里被翻得最烂的图画书”。结果,《我的连衣裙》当选为第一名。可是,你绝对想不到,就是这样一本再版了近一百五十次、现在被赞誉为“日本代表性的幻想故事图画书”,在问世后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大人的书评家们对它居然没有一个字的评价。直到第八年,东京儿童图书馆的馆员才在《朝日新闻》的一篇文章里提到了它,说它“总是被孩子们借走,总是不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因为孩子们太喜欢《我的连衣裙》了!

你给孩子读过《我的连衣裙》吗?

很多大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写给女孩的故事。但抛掉“连衣裙”这个女孩元素,书中的奇思妙想其实是不论性别的,它应该属于每个孩子!

绘本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除了阅读本身的快乐,也许还可以有更多东西。它们也许是看不见的,或者是不能立马显现的,比如从中获得的对艺术的感觉。未来,不是每个对艺术有感觉的孩子,都会创造美,或者成为艺术家,但他们将拥有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会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烂漫美好。

《我的连衣裙》就是一本可以让孩子获得这种能力的书。

一块雪白的布,飘啊,飘啊,从天上飘了下来。

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布哦,它有魔力。无论你把把它带到哪里,它都会变出那里的花样。比如,你把它带到花田里,它会变出花朵花样。下雨了,它会变成雨点花样。到了草籽丛里,它还会变成草籽花样。这时如果有鸟儿来吃上面的草籽,它又会变成小鸟的花样。因为小鸟会飞,说不定,会带着它飞到天上去。到天上会又遇见很多东西,它还会变出什么花样呢?

这样一块神奇的雪白的布,被小兔子捡去了,她把它做成了一条连衣裙。后来就发生了我刚才告诉你的这些事……

如果恰好是你捡到了它,你又会做些什么呢?

幸运的是,我也“捡到”了一块这样的布。我把它做成了许多条小围裙,一来简单,二来男孩、女孩们都能穿戴。但围裙的花样却需要你们自己来完成,因为只有你们才拥有变换花样的魔法之手。

最自然的艺术体验

下面就要运用你们的魔法之手,给小兔子和你自己的衣裳,变出不同的花样了!这几种花样,取自《我的连衣裙》中出现的花朵、雨点、彩虹和星星,不同花样对应着不同的艺术体验方式,这些方式对于你们来说将是简单、有趣而快乐的!准备好一次不一样的艺术之旅了吗?快跟我们一起来吧!

1.胡萝卜印章画:变出花朵花样

材料:胡萝卜、刻刀、颜料

提前准备:将胡萝卜切开,在横断面上刻上花朵图案。

方法:将刻有不同花朵图案的胡萝卜蘸取不同颜料,印在衣服上。一次蘸取可以拓印数次,花朵颜色将有深浅变化。

2.水雾喷洒画:变出雨点花样

材料:小喷壶、颜料、水

提前准备:将颜料装入小喷壶中,倒入适量水稀释。

方法:用之前先摇一摇,把颜料摇匀,喷洒在衣服上。喷洒时手做出不同动作,将出现不同的雨点图案。

3.彩虹刷子画:变出彩虹花样

材料:颜料、调色板、排笔、水

提前准备:将不同颜料挤成条状放在调色板上。

方法:将排笔浸湿,同时蘸上不同颜料,刷在衣服上,便会出现彩虹图案。排笔走向不同,将产生不同的彩虹效果,直的、圆的、弯的、波浪的……

4.星星拼贴画:变出星星花样

材料:海绵纸、剪刀、胶棒

提前准备:将海绵纸剪成星星形状。

方法:给星星涂上胶,粘在衣服上。星星的位置可自己做主,它们可能组合成不同图案。

为了熟悉和掌握这些艺术体验方法,我们先为小兔子的连衣裙变出了不同的花样。当然,因为孩子们是主角,最后的作品总是出人意料的。有的兔子蒙上了彩虹面罩、花朵图案出现在好几只小兔子的身上、兔子的眼睛变成了星星形状、星星又出现在彩虹上面……

真正的艺术,应该就是这样任由天性自由发挥的!

围裙的神奇故事

小兔子的连衣裙都变好了,该轮到我们自己了。花朵、雨点、彩虹和星星,它们应该放在哪里呢?都由你说了算!

当一切都完成的时候,更好玩的事情发生了。它们不仅成了漂亮独特的围裙,更是拥有了神奇故事的围裙。不信?一起来听听吧!

有一天,我捡到一块雪白的布,做了一条围裙。

怎么样,漂亮吧!

我穿着它到花丛里散步,居然有几朵花开在上面了。

有红的、蓝的、黄的,可好看了。

后来下雨了,雨点们在围裙上跳起了舞,看它们有一些还变成了蓝色蝴蝶。

雨很快就停了,蝴蝶带着我飞到天上。

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我坐在彩虹上玩滑滑梯。

等我玩累了,彩虹把我送回了家。

因为很快就要消失了,所以它决定在我的围裙上留一个纪念:一道圆圆的彩虹。

再见,花朵、雨点还有彩虹!下次再来一起玩吧!

更有由这些花样组成的海底世界:花朵是小鱼和珊瑚、星星是海星、彩虹是水草……

《我的连衣裙》的诞生源于一次奇思妙想,而通过这个故事引发的艺术体验更是一次奇思妙想。生活应该到处充满艺术和想象。每个孩子、每个曾经是孩子的大人,都可能拥有和西卷茅子一样的梦想,正是因为这个小小梦想,我们才会对这个故事如此着迷。

如果哪天你有幸和孩子一起捡到一块这样的“布”,不妨试试和他/她一起,为它添上美丽的花样吧!

 文章作者:悠贝亲子图书馆阅读指导师林平

本文章在《妈咪宝贝》杂志有刊登

相关推荐

我的地盘 我爬啊爬


对妈妈来说,宝宝的任何一点进步都是令人欣喜和骄傲的。刚刚经历翻身旅途的宝宝,转眼又迈上了爬行的“星光大道”。大多数妈妈对于宝宝学“爬”关注甚少,而将宝宝学会走路当作是里程碑似的进步。

宝宝大动作的发育存在个体差异,根本原因一是在于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否成熟,二是有没有得到爬行训练。

“爬”的烦恼

珊珊妈:"爬"是动物的行为,宝宝学会了,就会经常在地上爬,容易弄脏手和衣服。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把手往嘴里塞,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得不偿失。

琳琳妈:宝宝喜欢在屋里乱爬,一不留神就磕着碰着,破皮出血。而且我宝宝不会爬同

样会站,会走。

蕊蕊妈:家居面积小,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宝宝爬,如果要训练只能在大床上进行。

“爬”是宝宝健康发育之路

1.运动:进行“爬”训练的宝宝,四肢肌肉动作更加协调,活动更加灵巧。“爬”可以扩大宝宝的视野和活动范围,让宝宝及早接触周边事物。

2.饮食:运动消耗了宝宝较多的体力,加速了新陈代谢,能促进食欲,增进睡眠。

3.智力:爬行可以增加大脑内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为今后条件反射的建立打下稳定基础。经历“爬”的宝宝将来动作会更敏捷、协调,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

专家提醒:现在有很多宝宝没经过爬行就直接进入行走阶段,这对宝宝的动作和智力发展是一个较大的损失。妈妈理应重视“爬”的训练,及时给宝宝补上这一课。

上爬行课啦

〖时间准备〗

爬行训练是一场持久战,当宝宝结束翻身历程时就可以开始爬行,大约在宝宝五六个月的时候。

Q:宝宝不会爬正常吗?不经历爬行的宝宝,智力发育会不会差一些?

A:其实爬行是宝宝站、走的准备动作,但并不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必经阶段,所以妈妈不要因为宝宝不会爬而担心会影响生长发育。虽然说爬行有利于宝宝胸部发育和四肢的协调能力,但是不经历爬行的宝宝同样可以在今后成长过程中加以完善。

〖场地准备〗

专门为宝宝开辟一间活动室或一块活动空间,如在地板上铺塑料板块,或毛毯,创设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环境供宝宝爬行用。在这个场地里,桌角最好是圆形的或已经使用了保护装置,墙上的插座最好有插头盖。如果居家空间很小,选择在床上训练也可以。

专家提醒:如果地板上铺了塑料板块,要注意制止宝宝用小嘴去舔,避免化学中毒;如果地板上铺毛毯,要经常把毛毯拿到阳光下晒,而且有过敏体质的宝宝不宜选择毛毯。

〖6步训练法〗

Setp1宝宝出生后不久,进行俯卧抬头,为爬的动作做好准备。

Setp2训练宝宝双手撑地、挺胸,胸廓抬得越高,将来学“爬”就越快。

Setp34~5个月的时候,让宝宝俯卧抬头、挺胸。为了增加爬行的乐趣,可以在宝宝的前方30~40厘米处,放一件色彩鲜艳会发声或会动的玩具,吸引宝宝伸手去拿。

Setp4当宝宝想拿又够不着时,下肢会乱动。如果宝宝的两膝关节屈曲后伸直,就表示要爬了,妈妈用手掌向前推宝宝的双脚,使其身体向前移动,手就可以拿到玩具了。

Setp5反复训练,宝宝逐渐就会爬了。刚开始时,宝宝还不会收腹,爬时腹部离不开地面,会出现横向爬甚至倒退爬,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专家提醒:宝宝横爬或倒爬时,妈妈可以在宝宝腹部下面放一块大毛巾,当宝宝向前爬时,用力提起大毛巾,使宝宝的腹部离开地面而向前移动。反复练习后,宝宝动作协调了,就真正会爬行了,这样的爬行就是“手膝爬行”。

Setp6当宝宝努力爬到“终点”时,妈妈要适时给予鼓励,鼓励才是宝宝最大的收获。

教宝宝爬行时,爸妈通力合作的效果最好

妈妈拉着宝宝的双手,爸爸推宝宝的双脚,拉左手的时候推右脚,拉右手的时候推左脚,让宝宝的四肢被动协调起来。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宝宝就能够向前爬了。

学爬必须在宝宝的能力范围内,过度强调训练反会遭致宝宝的反抗。当宝宝通过爬行拿到了玩具时,妈妈记得适时给予鼓励。

亲子互动有助于爬行,你们和宝宝在地板上玩耍,与宝宝的视线保持在同一平面上,让宝宝能够见到真挚的亲情。

注意避免潜在危险

宝宝一旦学会爬行之后,活动的空间扩大了,注意安全、预防意外损伤等对妈妈的要求更高了。如小珠子、塑料袋、硬塑料玩具、热水瓶、刀子、绳子、药品等都不要放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以免宝宝吸入、吞入、烫伤、外伤、窒息、中毒等。所以,宝宝在家爬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在旁边观察、协助、照顾,千万不能大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许积德(教授)

我生气了!


文/春添妈妈

春添最近一生气就喜欢对我说“妈妈我生气了,我打你吧!”。

我想让儿子知道,发泄不良的情绪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如果通过的渠道是以伤害他人或者毁坏东西作为发泄的代价,那么是不可取的。

于是我总是在儿子生气的时候,微笑的对儿子说:“哎呦呦,这件事确实让人很生气。浩浩的小脸都气鼓了。怎么办啊?你真的认为伤害了妈妈之后问题可以解决么?”

春添怒视着我,停了几秒钟,忽然笑了,说:“哈哈,我还没伤害你呢,我还没打你呢呀?!我在询问呢!”

我这个刻板的妈妈,可以养出这么个幽默的儿子,真是要好好学习了。

不过,有的时候春添也不幽默,一定是要打到我,来发泄他生气的情绪。

最先开始,我先抓住他的小手,告诉他:“不可以,不好的行为。打枕头可以么?”

效果不太好,我只好告诉儿子:“妈妈知道你很生气,我可以离开一会儿,这样我自己可以不会受到你的伤害。等你好些了,我再进来。”

不过多数情况下,春添会拒绝妈妈离开,然后通过其他途径发泄自己心中的不良情绪。

宝贝的小家地址:西瓜庄园B座8037号

哦,这个我知道!知道,我全都知道


“你知道纽约就在伦敦的旁边吗?你听说过‘海湾’就是一个湖泊吗?还有,一刻钟就是一点钟?……反正我是不知道、没听说过!不过我家磊磊4岁那会儿可都听说过这些事情,甚至还知道得更多!当我纠正他或者给他讲一些更‘真实’的事实时,他会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他还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是错的!

“从磊磊过了4岁生日之后几个月,他就突然变得这样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不过,尽管他宣称他什么都懂,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对什么事情都好奇,依然整天用无数的问题来轰炸我们,比如‘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为什么猫头鹰只在夜晚出来活动?’但是,几乎每次都是一样,我们一开始回答他的问题了,他就会半截打断我们的话,然后说:‘哦,这个我知道!……’

“我总是觉得,教导磊磊——不论是一些具体的基本常识知识,还是一些抽象的人生道理,是我很重要的一份责任和任务。可他,我的儿子,那时显得那么不可教“谦虚”、不愿受教!而且我更担心的是,如果他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是跟他一样也处在这个阶段,有相似的表现的话,那么,他们之间就只会彼此指责对方是错误的,而无法真正地相互学习,并且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磊磊爸爸的担心很正常很可以理解,而我们还想说的是,磊磊的表现其实也很正常,也很可以理解。美国纽约大学儿童研究中心的心理学家RobinGoodman博士告诉我们,孩子其实从3岁以后就开始特别爱问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基本能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并且把注意力大都放在运用这种语言的、词语的能力上,用以探索这新奇的世界。而他们3岁的时候能够安静地听你给他讲解“为什么”,是因为那时候的他们还不懂得在乎自己是被认为聪明还是笨。但4岁以后就不同了,孩子们会更倾向于把自己表现得比他实际的年龄要聪明——不是一些而是很多,哪怕这是他们假装的!

我比别人强!

幼儿园里的在上课,妮妮问老师:“为什么火车能跑那么快?”老师刚要开口,冬冬边举着手站起来边喊着:“我知道!我知道!因为火车有很多脚!……”还没等他说完,乐乐就抢过话头:“不对!老师他说的不对。是因为火车吃很多燃料,嗯,然后跑起来还吐热气……”“是因为火车里面有,有……什么机,我从书上看见的……”小男孩儿们一个比一个踊跃,每人都有自己的道理。

到了4岁,孩子们开始懂得把自己和别人比较,“我比你强,比你懂得多!”是他们内心的悄悄话。甚至有时他们不惜在游戏或比赛中用上一些小聪明、小伎俩来取胜,从而得到一些吹牛的资本。Goodman博士解释说,这是因为孩子们这时已可以熟练地运用他们的语言能力,一定程度地来表达他们自己知道些什么、能做什么,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超级活跃的想象力

“丹丹每天都要跟她一箱子的恐龙玩具玩儿上几个小时。这一天里,她总是会向我们讲述一些远古的恐龙的故事,它们都吃什么、怎么生活、谁是谁的敌人或朋友等等。有时候她讲的是真实的恐龙,有时候她栩栩如生地描述的其实只是她想象出来的。这时我会问他:‘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丹丹就会一脸俏皮的严肃:‘我就是知道!’”

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喜欢的图画书,并且对他感兴趣的情节、人物能记得特别清楚。他热衷于讲述他喜欢的故事。但是,讲述中一旦出现了他们不了解的事情时,他们也不会留着空白,而是用自己的想象做素材把它添补齐全。这个年纪的孩子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想象也当作真实。于是,他们好像知道那么多,你想也想不出来的东西。

《父母》建议他“都知道”时,你该怎么办?

*强调他说的对的那些就可以了。

4岁以后的孩子会很自豪他们自己的独立能力和他们的自主力。当他们告诉你“我知道”的时候——尽管有时候他们并不真的知道——会让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像大人一样聪明。同时,他们也不希望你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情,于是他们就不愿意告诉你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孩子们可爱地觉得,只要他不告诉你他是怎么知道的,你就不会发现他的错误似的。

所以,当你发现他又在“全知全懂”“异想天开”的时候,不要生气也无需担忧。你只需要认真地回应他话中正确的那部分就可以了。并且记住,这只是孩子的一个自然发展的阶段,5岁以后,他们就会渐渐懂得把各种概念进行比较地理解。到时,他们就不会这么断然地宣布“我知道”,而是用“我想想”来回答那些问题了。

*其实孩子并不需要过量的信息。

有时候,“我知道”其实只是孩子的一个很有礼貌的客气的回答,他的意思其实是:“我已经知道我想知道的了,信息已经足够了。”孩子们看似好像什么都想刨根问底,什么都想知道,可他们很多时候其实真正的只需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细节就够了,太多的信息或知识也是他们接受不了、消化不了的。因此,在大人们滔滔不绝兴致正浓地给孩子大讲“汽车发动机的原理”时,孩子很可能会告诉你:“哦,这个我知道!”

“我以前的那些担心、忧虑的确在磊磊5岁半之后被证实是没有必要的了。一天,我们看到一个人正在准备启动他的摩托车,‘妈妈,你看他马上就能骑着摩托车飞快地奔跑了!’‘你肯定吗?’我问他。‘不,我只是猜想。因为我并不知道他怎么能把摩托车开起来。’他的申请严肃而认真。作为爸爸,我的心微微地震动了一下。我想,我会怀念他急性子的、什么都知道的自信模样。但是,我更加盼望今后等待着我们父子的,那许多充满而有积极意义的交谈。”

Tips

当孩子表现得有些过头,甚至“狂妄”时,他仍然是我们可爱的宝贝。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爸爸妈妈你们一定不能——

*大发脾气,指斥他胡说八道,还告诫他不许“无稽之谈”。

*嘲笑他或者说一些诸如“小屁孩儿,你懂什么?”之类的话,哪怕你也只是开玩笑地逗他。

*不搭理他,或者就跟没听见似的忽略他说的话。

我的影子宝贝(下)


让孩子慢慢放松紧握父母的手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习惯你总是陪伴在他的左右了,那么就慢慢地使孩子适应你的离开,不要急于求成。

首先,设立一些时间范围。父母也需要属于自己的一些时间,此时他们要做饭,要洗漱,要去厕所,要打电话等等,这些都是绝好的理由,告诉孩子不要总是缠着父母。然后,制定要求。比如,规定孩子在妈妈做饭的时候不要让妈妈抱,而且之后按照规定,持之以恒。

虽然你的孩子可能不喜欢自己玩(即使只是很短的时间),但是他应该有能力而且有必要这么做了。实际上,他这么大时已经能够自己玩了,只是在谨慎的父母面前常常缺乏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所以,父母的任务就是给予孩子信心和勇气,还要给他们自由活动的机会。

一开始,父母可以积极主动地和孩子一起玩,然后,逐渐降低参与的程度,比如,当孩子搭积木的时候,坐在旁边看着。最后,就可以离孩子更远一些做自己的事情了,但最好使自己保持在孩子的视线之内,这点很重要。因为父母与孩子的视觉接触可以让孩子有安全感。久而久之,即便父母的身体不在孩子的左右了,孩子仍然会感觉到父母就在身边,感觉到父母的爱。

减轻“粘性”的一些办法

给孩子找一些模仿大人做事的玩具。如果你想从孩子那儿解放出来去做饭,那么你可以提供给你的孩子一些塑料玩具食品、安全餐具和器皿。如果你想看书,同时也给孩子一本他自己的小人书或图画书让他翻一翻。

把多次使用过的“有效武器”再次拿出来。一旦你有时间和孩子一起玩了,就赶紧把这些玩具收起来以备下次使用。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马上干预,试图把他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应该给予孩子一些时间,让他自己处理这种局面。结果呢,孩子会逐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不会再期望父母在第一时间就必须出现,解决问题了。

如果不能和孩子一起玩,那就不时地提醒孩子父母仍然在他身边。可以抽空过来拍拍孩子的后背,鼓励他或者表扬他,或者问问他正在做些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