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经典(中)”,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以圣贤为师 从读经开始

◎文/洪淑慧(台北市读经协会总干事) 

从前的孩子没有学校可以念书,只有在私塾念念四书五经、识识字。不过随着科技进步,教育体制也有一些改变,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的现象。现在小朋友的启蒙书变得多元,除了图画故事书以外,也逐渐被有声光效果的电视卡通、电玩、电动所取代。也许社会的乱象也就从此开始。有识之士于是开始推动小朋友读经的活动,而且是要爸爸妈妈一起来“亲子共读”;希望藉由老祖宗的方法,可以从下一代的心灵开始净化起,而逐渐改善社会风气。

目前已有许多团体或个人,在致力推动儿童诵读经典,有些学校还全面推动读经教育,有计划的安排教学进度。你一定认为跟着老师诵读经书好刻板、枯燥呵﹗其实才不呢﹗现在老师的教学方法变活泼了,也会用游戏、吟唱、舞台表演等方式来引导小朋友,小朋友学得好快乐。而且读经的孩子改变很大呵﹗曾有一个过动的小朋友,平常在学校上课都坐不住、活动力很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上了一年的读经班后,不仅能乖乖上完两个小时的读经课,而且记忆力变好,也养成自动阅读的习惯,在学校的成绩也明显变好。可见读经的效果真不容忽视,不仅可以开发记忆潜能、增强学习能力,还可养成自动阅读的习惯,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孝顺父母,以及做人处世的道理。

我们谈了那么多的读经,到底读经是要读什么经呢?读经班上的是什么课?简单地说,读经班就是用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指导小朋友诵读四书五经,内容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唐诗、老子、庄子、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孝经、千字文、诗经、易经、古文观止等。看了以上的书单,也许有些爸妈或小朋友已经在摇头:天啊!好难呵!其实有些生活常规,读熟了,自然可理解并印证在生活中;而像老子等较艰涩的经典,小朋友现在可以不急着一定要了解,文句背诵熟了,长大后自然可以体悟其中的道理。

经典真的有它自己本身独特的魅力呵!像《老子》在国外就被翻译成五十多种的语言,反而我们自己不是那么重视,真是可惜!读经最好越早开始越好,因为小朋友纯真、没有污染的心性,更容易了解圣贤的内涵。将经典念熟了、记住了,自然可以将这些智能运用到现代生活中,而且会让你读书更专心,更知书达礼,贴心懂事;读经还有一些比较深入的影响,如可以涵养性情,启发你生命的潜能。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孝亲友爱、应对进退,以及生活起居中应有的礼节都不注重,只是一味的追求成绩与名次,那就失去教育的正面意义了。

读经书的方法 

小朋友不妨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用你的手指头指着字,读到哪里,手就指到哪里,这样你会愈读愈顺口,愈读愈有音韵感。多念几次,这些优美的诗句就跑进你的脑袋瓜里了,你也就轻轻松松背起来了。接着拿起弟子规,一边念一边反省自己,今天是否说错话或是做了哪些有益同学的事情。念念论语也不错呵!看看孔夫子和学生精彩的益智对答,会让你更聪明。你也可以请爸妈和你一起演里面的情节对话,谁念错了就得重来一遍。老子也很有趣,不妨请哥哥、妹妹、爸爸、妈妈,一起出动念老子。你们可以用接龙的方式,一人念一句,读熟之后,请大家把书合起来,由你出题目,请家人接下句;再由家人出题目,你来接下句。

这些看似深奥、一知半解的经典,只要不厌其烦,有恒心的反复诵读,将来一定受益匪浅。因为你的年纪轻,记忆力强,可以轻松的记住圣贤哲言所开示的做人处世之道;如果大家都读经书,还可提升社会道德文化水准,这样,国家一定更和谐安乐。

你呢?看了那么多有关读经的好处,有没有一点心动?找本经书来念念吧﹗假以时日,你也可以变成有气质、有内涵、有智能的优秀小孩呵!

关于经典(下)

延伸阅读

关于经典(下)


为什么要读启蒙书 

什么是启蒙书?古时候的儿童,初入学堂念书,被称为蒙童,意思什么都不懂的孩子,需要老师教他读书来启发他;所读的,是些最基础、最易懂的书,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幼学琼林》,再进一步,就学些唐诗、论语、孟子等;一方面学识字,一方面学习做人处世的道理,培养道德人格。这些古人用来开启儿童智能的基本教材,称为启蒙书。

由于这些启蒙书的原文都是古时候使用的文言文,为了给现在的儿童读,就有了现代的版本:有的是文言文的原文,附上浅显口语的解说,让小朋友能了解古文的意思;有的是把原文改写成白话的版本,让小朋友可以没有困难的吸收这些传统文化。

也许有人要问:现在的儿童可以读到各种多彩多姿的儿童读物,为什么还要念这些旧东西呢?因为,透过这些启蒙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之中,虽然有些老旧的部分,已经跟时代脱节了;不过,也有许多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永远值得学习的智能,这才是我们要吸收的。

举个例子来说吧!玉不琢,不成器,这句常听到的话,出自《三字经》;可别以为它只是一句教训人的话,这句话的典故,就是和氏璧的故事:春秋时代,一个名叫卞和的人发现了一块宝玉,把它献给国王,却因为没有雕琢的玉外表就像一块普通石头,国王以为他骗人;直到后来有一个相信他的国王,叫玉工琢磨这块石头,果然磨出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玉不琢,不成器这短短六字,就说清了很多事并不能只看表面,真相也常需要挖掘才能显露这个复杂的道理。字句虽简短,含义却深刻,可以让人慢慢咀嚼。说到和氏璧,后来又发生了一个完璧归赵的故事,也可以顺便了解。你看《三字经》每句只有三个字,却句句都有故事,小朋友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文史知识呢!

读现代版的启蒙书,除了可以学到基本的文史知识以外,在潜移默化中,也对我们做人做事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许一时看不出来,但是在重要的时候,一些道理会浮上心头,让我们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过,可别以为这些书尽是在说些大道理;和古书打交道,不但可以透过文字和古人交朋友,体验古人的生活与想法,还帮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熟记它的声韵及文字的美,变得有气质、有学问。

关于渥德福教育(中)


自然课

接下来是老师给四年级的学生上自然课,老师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参与劳动。有3位男同学留在教室做苹果汁,他们先把苹果洗干净,再用刀切成一小块,待全部切完后,一人负责把苹果块放入榨苹果汁的机器入口,机器不是电动的,而是由另一名学生用手摇动,第三人负责用大玻璃瓶接住榨出的苹果汁,看上去他们很熟练。

教室里还有5位女生,有3位做茶叶,另2位用纸把花园里刚收获的花籽包成一小包,并用彩笔画上简单图案。教室外有6位学生,有2位在翻耕过的土地上播种,有4人在用铁锹挖地,老师在不同的小组间走动并指导。自然课变成了劳动课,我感到困惑不解,怎么不教学生有关动植物的知识?这样的简单劳动怎么样能算是教学内容呢?

老师解释说:“华德福学校基本立场是发展个人的潜能以及丰富人的心灵生命,我们反对为了考试而灌输一些专门的知识,我们认为不应该用太多的理性知识窒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成长是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引导和鼓励,而且,儿童在这个年龄段,是通过身体的活动并参与其中来学习。他们的感觉支配整个人的身心和灵魂,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感性体验,才能了解自然界。你看到的苹果,茶叶,花籽都是学生们亲手采摘,我们还让学生参加小麦的播种,收获,磨面,制作面包,了解自然的同时,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

我想起上小学6年级的女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周一次的自然课几乎没有在户外上过。老师教他们认识书本上的动植物,教他们什么是鸟类,却从来不带他们到野外观察自由飞翔的鸟,教他们什么是植物的根、茎、叶、果,却不领他们去观察一棵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活的植物,教他们动植物有什么用,却从不教他们欣赏大自然的美,女儿从自然课上学到的是死的知识,永远不能触及或打动她的心灵。她曾多次告我,她不喜欢自然老师,她讨厌这门课,而我却每次都劝导她,上课要注意听讲,不管老师怎样,总能学到一些知识。现在我恍然大悟,把生生息息的大自然割裂成支离破碎的知识,让孩子端端正正坐40分钟听讲,怎么能唤起孩子对自然课的喜爱呢?除了厌恶感还能有什么?

虽然劳动是简单的,但对于儿童来说,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会感受到大自然造化的美妙,耕地、播种、收获、加工,象一位农民亲自参与土地的劳作,亲自品尝收获的果实。他们不仅知道了苹果汁是怎样来的,而且会珍惜来之不易的食物,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的,而是他们在现实的生活中领会到的,并植根在他们的生命中。

劳动结束了,学生们为我们每一位客人端上一杯新鲜、清凉的苹果汁,喝在嘴里,甜在心里,真是别有一种滋味。他们还送我们每人一包花籽,请我们带回中国,愿劳动的种子也能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

土路

中午,老师请我们去学校食堂用餐,经过一片树林,才见到食堂座落在一个小山坡上,登上小山坡的路,脚下到处高低不平,几块石头嵌在土道上,学生每天就在这样破烂的道上走路,下雨天泥泞难走,为什么不修理一下?比如铺上水泥,花不了多少钱。我向老师提出我的问题,老师解释道:“就是要故意保留原本的状态。修理这条土路是很容易的,可是这样做,学生对大自然的体会就减少了。上下坡走土路艰难一点,还会摔跤跌痛了,衣服弄脏了,但日久天长,他们会有收获的。”没想到这坑坑洼洼的土路还包含着办学思想呢,在城市长大的儿童要想走在这种道路上,还真是机会难得,对孩子来说在没有水泥铺成的土路上嘻戏打闹、追逐奔跑,一定能更充分地享受生命的乐趣,一定能更亲密地贴近自然。

望着脚下的土路,我想起莎士比亚喜剧《皆大欢喜》中的一首诗:

生活在森林之中,

可以远离尘嚣,

倾听树木的话语,

涓涓细流犹如万卷书籍,

路边小石,寓寄着神的教诲,

大千世界处处可以受到启迪。

早教中的弊端(中)


其实教孩子认字,也是在孩子想认字、要求认字的情况下教的,这就不算拔苗助长。

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长,并及时地捕捉到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机,给予及时的教育,这就是妈妈的责任。

龙龙的妈妈的回复:

我认为你说得很对。看到大家都在忙着教自己的孩子认字,学英语,我就特别迷惑:不是很多书上说不要太早开始对孩子进行认知教育吗?我是没有打算教龙龙认字背唐诗。

另外跳级我觉得也不好。就拿我自己和我老公来说,虽然我们没有跳级,但是我们都是同年级中年龄比较小的(实际上能小多少,几个月,一年?)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紧迫感,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小,老长不大,反而耽误了很多时间。相反那些在班上年龄偏大的一般就比较努力。所以我可能会让我的儿子晚一年上学。

nightingale的回复: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怕自己使劲过了头,结果害了孩子。

但想一想,其实关键还是要看父母怎么做。

第一,什么是早教?早教并不是把将来学校要学的东西早点教授给孩子。我们让孩子说外语,注重的是口语和听力,接触一下不同的发音和文化;认字,是为了让孩子早点阅读,以便能主动地接受更多的知识;教数字等,是为了开启他的理性智能……

总之,早教的目的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为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并不是让他超前地学习一些知识技巧性的东西。而且,这种早教,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以快乐的游戏为主要形式的。与小学的教育根本就不同。

第二,我们必须想清楚,认了字,会一点外语,和简单数理的孩子,怎样与学校的教育接上轨的问题。

对于轩儿,我其实觉得还称不上实施了如何的早教,他现在除了听一点英语外,斗大的字只认了几个,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平平,但对于他将来的英语学习,我倒是一点也不着急他会觉得在炒现饭。

我只要在一边给他提供丰富的英语资源就行了。看VCD,读书,英语的世界有尽头吗?

对于认了字的孩子来说,学校教的字,孩子会,可以给他一些课外读物啊,一边巩固了字词一边又增加了见识,一举两得——我正觉得现在孩子钻课文过多而没时间读课外书呢。

我想,其他课也可以这样,知识在同一深度却可以有很大的面,真真是学海无涯呢。

所以我想,早教如何走,关键是家长。教育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能以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家长的教育任务就完成了。

maizhi的回复:

我希望宝宝能够早点开始自己阅读,从阅读开始拓宽视野。

我很赞成宝宝学外语也是这个目的。比如我很希望她能喜欢折纸、做风筝、制航模等动手动脑的活动,通过动手做让她能理解一些现象。但是觉得国内没有好的孩子航模方面的书和材料出售,有的一些市售玩具做得跟教具一样,没有孩子的天真气。在玩的过程中宝宝会变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专家”,这会培养创造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我的阅读开始得比较早,约八岁那年我用压岁钱办了借书证,回家向弟弟炫耀,他哭得在地上打滚,挨了顿痛骂后,领着他再办了一个,通过自主阅读,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不再象以前依附于大人的观点。现在的媒介多了,孩子接触各方面的信息,可能收不到单纯阅读的效果。)到现在他仍然认为,是我对他的影响很大,超过了父母对他的影响,其实也就是领着他瞎玩,玩弹弓、抓知了、蝗虫、蛇、鱼等,玩的过程中观察,制作工具,比如说蛇,我们就查阅了所有关于蛇的书,作了工具准备,而不是单凭好奇心。(这还是有一定危险,建议孩子不去玩。)

早教中的弊端(下)

早教中的慢速培养含义(中)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确实也有一些在认知力(认识并理解问题的能力)上发育比较早的孩子,有一些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探求欲望特别高的孩子。对于他们,即使没有母亲的强迫,他们也会对认字这样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了这种兴趣的话,就没必要阻止他。如果你对孩子在学习方面是否有兴趣、以及这种兴趣到底有多大不太清楚的话,只需认真地观察一下孩子的反应,就可以知道了。如果孩子讨厌这种学习的话,就应该立即中止。

有一天,我妹妹很兴奋地打电话给我,告诉我说她的女儿能认字了。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这个孩子在她经常去的地铁站上,看到写着站名的标志牌,就大声念了出来。开始的时候,大人们还认为这不过是偶然的巧合。可是,后来即使到了其他地方,只要是有写着那个车站名字的文字出现,她都能准确地念出来。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刚刚才两岁的孩子就能够“识文断字”了呢?

原来,这个孩子的外婆就住在她最初读出站牌的那个地铁站旁边。孩子平常就特别喜欢去外婆家,来回都会听到列车播音员多次播报这个车站的站名,去了几次之后,就在无意之中把它记了下来,然后孩子把站牌上写的字和听到的车站名联系起来,并把它背住了。也就是说,孩子之所以能够识文断字,其中的秘密完全在于儿童那种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表现出的天真无邪的关心。

可是,在电话里兴奋了半天的妹妹却正式宣布说:"从现在开始,我要正式地教她识字了!"我对她详细地说明了孩子之所以能够识字的原因,提醒她,强迫孩子学习的教育方式,是绝对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的。然而,对孩子充满了期望的妹妹根本听不进我的话,马上就开始教连话都说不流利的孩子学习母语了。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没过多久,妹妹又打来了电话,告诉我说:只要她一把识字卡片放在孩子的手里,孩子就会大哭大闹,把卡片远远地扔在一边。没办法,她只好放弃了教孩子学习母语的想法。

尽管这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我也曾这样想过:万一孩子在这个妈妈强加给她的学习过程中对认字产生了兴趣,说不定也是可以提前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的。因为只要孩子有兴趣并能从中得到乐趣,那么对孩子来说,学习识字和其他游戏就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我朋友的孩子中间,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吃美国31种风味冰淇淋(Baskin-Robbins)。经常和孩子一起去冷饮店的妈妈,有一次无意中指着Baskin-Robins冰淇淋的第一个字母对孩子说"这个字母念B"。孩子在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就背住了这个英文字母,以后无论他走到哪里,只要看到B字就会大声地把它念出来。

像这样把学习和孩子喜欢的东西联系起来,就会使孩子产生出切实的学习欲望。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到的东西就会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

不顾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进行的学习则不仅会使学习的效果明显降低,而且还会使孩子失去其他很多宝贵的东西。比如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在学习的态度和方式上,还会使孩子形成只会机械记忆、不会积极思考的习惯。结果,强行进行的早期教育反而成了制造没有思想的孩子的捷径。有一个出生于富裕之家的孩子。他的父母全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因此对自己独子的教育就更是格外重视。根据母亲的安排,这个孩子从四岁开始就在专门的英文幼儿园上学了。

由于母亲的强迫而不得不去学英语的这个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后没多久,就开始无缘无故地动手殴打和他一块儿学习的孩子,并表现出其他一些十分反常的行为,常常躺在幼儿园门口不起来。

焦急的母亲跑到附近的儿童问题咨询所,给孩子做了智能检查,结果孩子的智商只有80。当这位吃惊不小的母亲跑来找我的时候,她孩子说话都比别的孩子慢,可是她本人竟然不知道!

为了确保准确无误,我再次对孩子的智商做了检查,结果和上次没有太大的差别。

可是,在对这个孩子进行了一段时间仔细认真的观察之后,我发现他的实际智力并不像智商测试结果显示的那么低。孩子的智商检测结果之所以低,并不是因为他不会回答测试的问题,而是因为他对智商测试本身就拒绝合作。

(转下文)

下一篇:早期教育中的慢速培养含义(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