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小布叮是个小夜猫子,他一到晚上就特别的精神,可是天黑了,大家都要睡觉的呀,小布叮就经常想。

小布叮:要是晚上大家都不睡觉那该有多好呀。

妈妈:小布叮,已经很晚啦,快点睡觉吧。

旁白:妈妈又在催小布叮了。

小布叮:嗯~

旁白:他很不情愿的躺在了小床上,突然,小布叮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

小喇叭:滴滴答滴滴,答答滴滴答,哎呀,小布叮,别睡觉啦,快起来跟我玩吧

小布叮:啊?哈哈,咦,嘿嘿,多有趣的小喇叭呀,戴着一顶尖尖的小帽子,还穿着一件小花袄呢。

旁白:小喇叭一蹦一跳的在前面走的可快了,小布叮紧紧地跟在后面

小布叮:小喇叭,你走慢点儿

旁白:忽然,一片云彩飘来,小布叮迷路了。小布叮跟着小喇叭来到一个神奇的小花园儿。

小布叮:哇!这是哪里啊?哈!可真漂亮啊!啊?嗯,花园里盛开的不是鲜花而是一颗颗亮闪闪的小星星,哈哈,啊,连树叶也都是小星星啊,啊?这到底是哪里呀?唉?小喇叭呢?

旁白:小布叮找不到小喇叭正着急呢,唉,一抬头,看见树上坐着一位白胡子老爷爷

睡神爷爷:哈哈哈哈,这里是我的花园,你就是小布叮吧?

小布叮:是呀,嗯?老爷爷,你怎么知道的?

睡神爷爷:哈哈哈哈哈,我是睡神爷爷,当然知道啦,来,小布叮,你快过来照照镜子。

旁白:睡神爷爷把小布叮带到一面镜子前,这是一面很大很大的镜子,小布叮往镜子里面一看。

小布叮:哈,嘿嘿,哈哈哈。镜子里面有只小熊猫。眼圈黑黑的,咦?他怎么穿着和我一模一样的衣服啊?

睡神爷爷:哈哈哈哈哈哈哈!小布叮,你再仔细看看。

小布叮:嗯?啊!

睡神爷爷:哈哈哈哈哈哈!小布叮,镜子里的小熊猫就是你啊。因为你晚上老不睡觉,疲倦精灵,也就是那个小喇叭就跑来捉弄你,把你的眼圈涂得黑黑的,变成一只小熊猫,啊呵呵呵呵,不信呐,你伸只胳膊试试?

小布叮:恩,啊,啊?

旁白:小布叮伸伸胳膊,镜子里的小熊猫也伸伸胳膊,小布叮抬抬腿,镜子里的小熊猫也抬抬腿,现在小布叮不得不相信镜子里面那个长着两个大大黑眼圈的小熊猫就是自己了,这下他可着急了。

小布叮:睡神爷爷,我不想做小熊猫。

睡神爷爷:啊哈哈哈哈,好好好好好,小布叮啊,只要你乖乖的躺下,我就可以让你不做小熊猫了。

旁白:小布叮听了睡神爷爷的话,乖乖的躺下了。睡神爷爷抽出了一根彩色的玻璃管,吹呀吹呀,呼,呼,呼,吹出一个好大的泡泡,大泡泡把小布叮全身都罩住了,小布叮味道一股特别特别好闻的苹果香味,他很快就睡着了,等到小布叮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可有精神啦,一照镜子,嘿,黑乎乎的熊猫眼圈也不见了。小朋友,你睡觉乖,要是不好好睡觉,疲倦精灵小喇嘛也会找到你们,把你也变成小熊猫,那可就不好看啦,所以啊,你们到了晚上一定要乖乖的睡觉。

相关阅读

早教知识:如何培养孩子乖乖上床睡觉的好习惯


在孩子的起居饮食中,睡觉也是一项十分重要内容,而这项往往会令家长疲于奔命,如何培养孩子乖乖上床睡觉的好习惯呢?你是否已经受够了恳求和威胁?疲累的家长们,请往下看,本文会为您介绍如何培养孩子乖乖上床睡觉的好习惯。

经过一天工作和生活的劳累,家长往往就像漏电的电池一样疲倦,但孩子往往却仿佛有使不完的精力,若这个时候孩子不肯乖乖上床睡觉,简直是一件让人绝望的事,所以培养孩子乖乖上床睡觉的好习惯是必须的。但到底怎么样才能培养孩子乖乖上床睡觉的好习惯呢?专家认为要有几个条件:

环境安静

安静舒适的环境会让人心理放松,缓慢的呼吸会带来慵懒的睡意,容易让孩子进入睡眠。适当时候家长可以坐在床边或者拥抱着孩子,给孩子读书,慢慢地直到孩子甚至是你自己快睡着。注意,此时灯光应该避免过亮。

上床时间表

使用一块大型的海报板,制作一个上床时间表,用数字标明每个步骤,把这张图表张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卧室门上。这样会有助于培养孩子按步骤乖乖上床睡觉,通常一两个星期后,孩子就会习惯上床时间表的过程,让上床睡觉的过程变得顺利。上床时间表的制定可参考:穿睡衣—刷牙—读书—上厕所—打开夜灯—亲吻和拥抱—上床睡觉。

适当阅读

研究表明,适当的阅读可以让人进步,而且也有助于睡眠。因为家长可以允许孩子有在床上读书的权利,为孩子选购喜欢阅读的书籍,为他买适合阅读用的灯,让其在睡前阅读,准备睡觉时再把灯关掉。此项权利请适当运用,不能影响到孩子的睡眠,要提醒他明天的起床时间,别让他滥用这种特权看书看太晚,导致隔天感到很疲累。一定要让孩子遵守每天正常的作息时间,让他简单地重复日常的上床时间,让他经由实际的经验学会去监督自己的上床时间。

亲子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找对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实家长们若能培养孩子乖乖上床睡觉的好习惯,那么就不会觉得到了孩子上床时间就是一场灾难,这样不但可以让孩子按正常规律成长发育,还可以节省家长不少的精力,让家长不再疲倦。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让孩子乖乖吃饭的方法


吃饭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基本需要,从孩子降生开始,家长就非常关心孩子的吃,为让孩子吃饱吃好,保证孩子营养的需要,家长们可谓是绞尽脑汁:有说好话的、有许愿的、有追着喂的、也有吓唬的,什么样的都有,但孩子就是不领情,任凭家长怎样规劝,就是不肯吃饭。针对孩子不肯吃饭的现象,家长不要着急,也不要将“她怎么不肯吃饭”挂在嘴边,强化孩子不肯吃饭的行为。孩子饿了肯定会吃的,一切顺其自然。幼儿园有那么多小朋友,老师有哪些办法能让孩子乖乖坐下来吃饭呢?来看看老师有哪些招数吧!

捣蛋型

不管餐桌上有多丰盛的菜肴,壮壮的注意力都不在饭菜上。他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发出狼一样“嗷嗷”的叫声,一会抓着汤匙或筷子“叮叮当当”敲碗。

老师的建议

首先,家长得明白孩子的注意力跟成人不同,他不明白吃饭意味着什么?他对大家围在一起的热闹气氛感到兴奋,好像壮壮喜欢发出怪叫,可能他平常习惯用叫喊吸引家长的注意,所以饭桌是哪个也会以此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家长要做的是告诉孩子大家坐在饭桌上要干嘛?如果他捣蛋会影响大家吃饭。壮壮妈可以告诉他:“我们现在要吃饭啊,吃饭要安安静静哦,吵吵闹闹爸爸会吃不下饭的。没吃饭就没有力气工作,更没有力气带壮壮去游乐园玩喔!”

游走型

亮亮是个好动的孩子,平时没少令大人操心,特别是到了吃饭时间,一逮到机会还要四处游走,钻来钻去,爸爸妈妈只得追着他跑来跑去。每次吃饭都跟打游击战似的,把爸爸妈妈弄得筋疲力尽,还是不肯乖乖地坐下来填饱肚子。

老师的建议

幼儿园开饭时总会有那么几个小顽皮,喜欢趁老师不注意跑来跑去,追逐嬉戏。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追着他跑是没用的,因为孩子会觉得很好玩,像玩捉人游戏。建议父母不要去追,也不必担心孩子没吃饱,看他吃了几口就跑开心平气和地说:“好了,宝宝吃饱了。”然后把碗收掉,不要在乎他剩下多少。必须让孩子明白,在吃饭时间玩耍不乖乖坐下来吃饱饭就只能饿肚子。

边吃边玩型

爸爸给慧慧买的新芭比娃娃科漂亮啦。慧慧整天抱着芭比娃娃,摆弄来摆弄去,连吃饭也不肯放手。奶奶不厌其烦地拿着饭碗在一旁等,慧慧玩几下就喂上几口,每天吃饭都要一个小多小时。

老师的建议

奶奶的做法在中国父母中式很常见的,可这是最不可取的喂食方式。孩子边玩玩具或边看电视边吃饭,用餐时间过长。如果入园后,因为园内的用餐时间是固定的,如果宝宝吃饭时不专心,很可能在宝宝还没吃饱时,用餐时间就已经结束,要开始进行别的活动了,这样,没吃完饭的宝宝只好饿肚子了。为了防止宝宝吃饭磨蹭,还可以给宝宝限制一个合理的时间,如40分钟,之后全家要一起出去散步或者看动画片,宝宝为了不错过散步或看动画片的机会,就会专心吃饭了。如果宝宝因为贪玩而随便吃几口就说饱了,也不要追着喂他,而且不要给他提供零食,到下一顿时再给他提供食物,尝到了饥饿的滋味后,宝宝自然就会抓紧时间吃饭了。还有一点要注意,最好能在固定的地点用餐,就餐一般选在家里的餐厅进行,餐厅纯粹的用餐环境,会使宝宝不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还有助于宝宝形成条件反射,一到餐厅就知道要专心吃饭了。

敷衍型

每天的开饭时间恰好是玲玲最喜欢的动画片开播的时段,她坐在电视机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这时要她吃饭,总要哄上很久,等到她坐到饭桌上她不是隨便吃上两口说吃饱了,就是干脆说不饿,又走回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

老师建议

给宝宝下规定,跟他说假如他能好好吃饭才给他看电视、或者给予鼓励及奖励,这样慢慢培养他吃饭的习惯。假如他不好好吃,就不给他吃,等他饿得急了找吃的,你就跟他说,没有吃的了,要吃的必须等带下一顿,让他尝试饿的滋味,他就会知道食物的可贵,家人的意见和想法必须要一致而且要态度坚决。慢吞吞型

婷婷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一头卷发特讨人喜欢,唯一唯一

美中不足的是吃饭太慢。看见她吃饭慢腾腾的样子真令人着急。一勺饭送到嘴里,不知要翻来覆去地嚼多长时间才能咽下去。咽下了这一口,那一口还不知要隔多久才会送到嘴里,一把勺子在碗中拨过来拨过去。别的小朋友都已经吃好在看图画书了,就剩婷婷还在那细嚼慢咽。

老师建议

不少宝宝都有爱玩好胜的特点,每次遇到吃饭做事慢吞吞的宝宝,游戏或比赛便很管用。比如让几个差不多年纪的宝宝坐一起,然后让他们比赛看谁先吃完饭,先吃完的老师表扬一下,或者奖励一朵小红花等。另外,还得注意宝宝吃饭慢腾腾是否因为对某些食物的味道不喜欢,或者有的孩子在家吃流食和软食多了,也会对幼儿园切成条状、丁状、块状的食物不感兴趣,咀嚼不熟练造成哽噎,结果出现因噎废食的情况。

挑食厌食型

今天的午饭又是小豆丁不爱吃的豆腐干,看着不受欢迎的饭菜,小家伙撇撇嘴,无奈地看着周围的小朋友,大家吃得兴高采烈,别提有多香了!于是,小豆丁一口、两口……五口,小嘴巴嚼上一口饭得费半天的神,

老师建议

不少孩子都有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在医院检查没有生理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的味蕾比较敏感,例如,对孩子厌恶的食品,可以在孩子的舌尖上稍微抹一点,一点一点让他熟悉味道,还可以把这些食品剁烂,和在包子和饺子里,孩子就会逐渐接受这种味道。家长还可以在孩子面前表情夸张地、津津有味地吃他不爱吃的食物,在情绪上感染孩子,而孩子又喜欢模仿,有可能不知不觉地“中计”吃进他以前排斥的食物,家长应及时给予孩子表扬,这些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孩子对食物产生好感。家长可以多做亮亮最喜欢的菜,但注意不能只做孩子喜欢的菜,最好和他不喜欢的菜一同摆在饭桌上。

小编提示:

通常情况下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有三个:

一个是源于孩子独特的心理特点,食物在感官上不能让孩子产生喜爱。因为孩子对食物颜色、形状、大小和质地都会有不同的偏好。比如一般的孩子都不爱吃蔬菜,是因为孩子通常比较喜欢暖色系,而不喜欢绿色等冷色系,另外菜的粗细、形状也都会让孩子产生不同的反应。所以家长要尝试变换多种方式给孩子做东西吃,同时还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就是帮孩子寻找一个好榜样,通过好榜样的力量影响他。(比如大力水手波派爱吃菠菜,可以诱导他吃蔬菜)

第二个原因是孩子平时零食太多。特别是饭前半小时,即使一块饼干一块糖也不行,以免抑制正餐食欲。

第三个原因就是孩子的运动量太少,所以要加强孩子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新鲜的空气和阳光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因素,常坚持锻炼和户外活动能促使孩子食欲增强和对营养的吸收。

乖乖女”也许很暴力


近日,记者了解到,在济南一所中学,一个月之内先后有三名学生因社交困难无法适应校园生活,而选择退学。据了解,目前,在济南的学龄少年儿童中,产生社交恐惧、焦虑,无法与老师、朋友进行正常交往的学生数量正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学生社交问题已经引起不少家长、学校的关注。

然而,孩子在刚刚产生社交困难时,外在的表现不是很明显,家长们往往不以为然。当你一再向别人标榜自己的孩子变得“很乖,很老实”时,可要注意,社交问题可能正在缠上你的孩子。这并非耸人听闻之事,孩子在家露出的一些小苗头,你不可不知。而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作业写了吗?”不应该是你回家后问孩子的第一个问题。听听心理治疗师和教育专家给咱支的招吧。

甜甜从小就是个非常内向的女孩,妈妈一直对她很凶,管得很严,爸爸的脾气也非常暴躁,经常和甜甜的妈妈吵架。在这样的环境里,甜甜一直比较敏感、多疑、脆弱、老实。

用甜甜妈妈的话说,甜甜就是一个典型的“乖乖女”。在小学阶段,她和同学的关系很一般,从来不主动和老师接触,给人的感觉总是怯怯的。

上初中之后,同学们陆续进入青春期,朋友之间的交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生们话题日渐倾向于个人打扮和对男生的讨论,而这些都是甜甜不感兴趣的,她觉得自己掉队了,感觉自己还是个二三年级的小女孩。渐渐的,甜甜开始害怕看到班里的男生和个性较强的女生。

初二时,甜甜说话已经不敢看着对方的眼睛。她开始害怕下课,害怕上体育课,害怕和同学们接触,慢慢脱离人群,变得十分孤单。后来发展到见了同学就脸红心跳,焦虑、紧张,对上学没有任何美好的感觉,不快乐。同时,还伴有自我评价低的问题,害怕别人看出自己的问题。但是,甜甜的智商和学习能力都是十分正常的。

上初中的姗姗是家里的小宝贝,全家人对她非常宠爱。在她的世界里,从来没有批评声,她总是被溢美之辞包围。在花钱上,家里也从来不对姗姗做限制,想买什么买什么。姗姗非常聪明,也喜欢学习,成绩很好。

姗姗心地很好,但在社交能力上,她的情商只相当于八岁左右的孩子。有一次,班里一个女生来月经但忘带卫生巾了,姗姗非常热情地帮同学买来卫生巾,却当着班上同学的面,对那名女生说:“你怎么这么笨,连卫生巾都能忘了买!”那名女生从此没有再理姗姗,姗姗却还什么都没发觉。

又一次,姗姗看到班里一名女生的发型不是很好看,脱口就说:“你的头发真难看,像下岗的老大妈似的。”这话又把同学伤害了,但是姗姗还是浑然不觉。

姗姗今年过生日的时候,把同学邀请到家里玩。拆礼物时,姗姗指着一个同学送的礼物对另一个同学说,“你看,你送的礼物没有别人送给我的好”。又把同学得罪了。

时间长了,班里的同学都不愿意和姗姗交往了,姗姗的情绪变得矛盾起来,她认为自己对别人很好,但是别人却讨厌她,她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她想上学,想和同学们在一起,却又怕得罪了同学们,不知道该怎么和同学们相处。

最终,姗姗的成绩直线下降,后来发展到不去上学了。现在,姗姗的父母只好带姗姗出国散心。

由于姥姥重男轻女,从美美出生起就一直受到姥姥的漠视。今年中秋节,妈妈带美美去姥姥家过节,姥姥分月饼时,照例先分给了家里的男孩,美美的弟弟,弟弟却把月饼放在地上磨碎了。妈妈想制止弟弟,弟弟却说:“磨烂了,不能吃就给姐姐吃。”妈妈听了当场就掉泪了。美美却在旁什么都没说,因为她在姥姥家得到的,经常是漠视、打击和不平等。

虽说美美在姥姥家总是保持沉默,但在学校里却特别容易愤怒,烦躁的时候甚至会在公共场合歇斯底里的大哭。有一次,美美在一个集体场合与一个男孩发生争吵,在很多人面前大哭了一个小时,还一直喊着让妈妈打那个男孩。

美美经常和男生打架,打完架后男生都会跑到老师那里告状,即使美美受了冤枉,她也从来不解释,因为她觉得解释是没用的。

美美和男生的关系很紧张,但和女生的关系还不错。心理专家去学校了解情况时,发现女生之所以和美美保持比较良好的关系,是因为女生们对美美比较惧怕,因为她老是打架。

在面对心理专家时,美美的两任班主任,一个说她一无是处,另一个则认为她很可怜。但不管怎么说,老师们对美美的态度,值得人们深思。

小康家里的条件非常好,住的是别墅,玩的是进口玩具。小康的妈妈很重视小康和同学的关系,所以定期会邀请小康的同学和家长来家里做客。

前阵子,小康的妈妈邀请了班里的四个小同学和他们的家长来家里玩。但从那以后很长时间,小康的同学都不愿意来家里玩。最近,小康的妈妈又对孩子们发出了邀请,请了好几次,同学和家长才答应来玩。这一次,小康的妈妈终于闹明白儿子的同学们不愿来家里玩的原因。

原来,上次小康邀请了四个同学来玩,却只给一个同学玩自己的玩具,另外两个同学不高兴了,小康却说,你们不和我玩,他(指玩玩具的同学)和我玩。

妈妈回忆,小康以前想吃麦当劳的时候,从来不说自己想吃,而是把其他人“拖下水”,好像自己只是跟着去吃罢了。小康还问过一个让父母吃惊不已的问题,“爸爸,你和妈妈要是死了,钱是不是都是我的了!”

选三好学生时,看到别的小朋友比自己优秀,就不给人家投票;如果别的同学得奖,自己没得,就觉得不公平;同学忘带文具,自己就算有多余的也不借;不愿和小朋友玩,下课自己闷在角落里不说话;无法和同学和平相处,总喜欢骂人、打人……

谈起孩子存在的社交问题,山师附小的薛菲老师深有感触。她说,虽然大多数孩子还称不上是“社交障碍”,但四五十人的班级里总有五六个孩子因缺乏社交技巧而被其他小朋友排斥。“孩子都喜欢交朋友,但如何与人交往,怎么能让自己在同学中受欢迎,确实困扰着不少孩子。”山东省实验中学心理咨询室的韩老师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社交难题:高一学生面临新环境中的人际适应,高二学生面临文理分班后的人际关系调整,高三学生则苦恼如何处理好高压下的同学关系。“虽然前来咨询的孩子大多只是交往困难,还未达到交往障碍的程度,但是真正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来咨询的却不多。”在一知名初中从事学生心理辅导的老师透露说,学校里每年都有学生因不适应而退学,其中社交障碍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济南五中团委书记谭国辉表示,社交能力是在和同龄人的交往中得以发展和提高的,而缺乏玩伴影响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国外的孩子之所以在组织能力、社交能力上比较出色,是和他们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夏令营活动等分不开的。而国内的孩子们课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很少。

下课后,学生的课余时间除了写作业,多被补习班所占据,再加上很多学生痴迷网络游戏,能和同龄人交流的时间基本为零。“和同龄人交往少导致孩子社交技巧差,社交技巧差的孩子又不愿和人交往,这样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谭国辉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存在社交困难的孩子比例并不小,并引起了学校老师和心理专家的重视,但家长对此却明显关心不足。记者随机调查了30多名家长,结果显示八成以上的家长关心学习胜过关心孩子的交往情况,其中三成多家长甚至不了解孩子的交往对象。

据调查,虽然半数以上的家长知道孩子最好的朋友是谁,但超过七成的家长从未邀请过孩子的好友到家中做客,对孩子好友的家庭背景也不甚了解。“小孩子嘛,今天和这个玩,明天和那个好的,没个常性。”家长刘女士说,她知道上二年级的女儿有几个要好的同学,但也就止于认识,谈不上了解。

调查还显示,八成以上的家长和老师交流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其次是在学校的表现,一般不会和老师谈论孩子的社交问题。而在和孩子交流时,学习和在校表现也排在前面,只有当孩子主动聊起朋友时,家长才会顺便问一下,很少有家长会主动关心孩子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学期间,还是学习成绩最重要,只要不和同学闹矛盾影响学习就行。”孩子上初中的薛女士说。调查中,大部分家长都表示,和同学闹矛盾后,孩子多是自己独立解决,自己很少过问。

除去上课、兴趣班和写作的时间,孩子每天最多有2-3个小时的课余时间,能和同伴玩耍的时间一般为0.5-1小时,更有超过四成的孩子只有周末才和小朋友一起玩。

在孩子的课余时间,看书、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远多于和同伴玩耍的时间。“没办法,孩子和同学住得远。小区里的孩子又不熟悉。”家长张女士说,她也希望上四年级的女儿能多和同龄人玩玩,变得开朗些。家长宋先生则无奈地说,上初一的儿子只要有空就钻到屋里玩电脑,想让他找同学比上天都难。

山东省中山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心理治疗师邵咏梅介绍,家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地方,虽然孩子在家里不会有很大的异常,但还是有些蛛丝马迹是家长可以发现的。比如,孩子的朋友很少,对上学的情绪不高,与青春期的孩子该有的朝气蓬勃表现脱节。

济南电台心理热线主持人杨清说,孩子在家里如果过于沉默,总是看电视,还有撒谎、偷拿家长钱、厌学的情况时,家长该提高警惕了。

邵咏梅建议家长们可以定期与学校的老师沟通,如果老师反映孩子的情绪焦虑、紧张、脸红心跳,稍有一点不顺和批评就受不了,自己明白这些问题但却不能控制,或者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空间里的话,家长就该注意了。

如果社交障碍已经形成,最好介入心理治疗。

杨清说,很多孩子的社交障碍本身就是由身边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如果家长只是将孩子的问题向亲朋倾诉,或者只是自己想当然、自我地认为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并不一定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方式,向心理方面的专家求助,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如何定义孩子是否社交困难,引发孩子社交困难的根源在哪里,如果孩子存在类似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纪林芹。

记者:心理学上是如何界定社交障碍的?据您了解现在存在社交障碍的孩子多吗?

纪林芹:社交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它主要表现为当遇到新的、陌生的或有社会性威胁的处境时,对陌生人警惕,对社交提心吊胆或焦虑。这种害怕起自儿童早期,且严重到足以引起社交功能方面的问题。

真正患有社交障碍的孩子比较少,但存在缺乏社交技巧、轻微自闭等社交困难的孩子却不在少数。像我了解的很多存在暴力倾向的孩子,就是典型的社交障碍患者,他们很想和小朋友打交道、交朋友,但他们不懂与人正确交往的技巧,只能用骂人、打人这样的破坏性方式来表达。

记者:您认为孩子会出现社交障碍或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纪林芹:这一代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和兄弟姐妹的交往经验,课后也缺乏玩伴,主要的交往对象是成人。然而,和大人的交往模式中,孩子多是被宠爱和关注的一方,这一交往经验很容易被类推到和同龄人的交往中,或者正因为很多孩子把这一交往模式套到与同龄人的交往中,才出现了社交困难。

此外,在校期间学生的社团活动、集体活动少,课后和同伴的交往时间少,看电视这种缺乏互动的娱乐和上网聊天等虚拟社交过多,都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然而,孩子缺乏社交技巧,存在交往困难的主要原因还于家庭教育。

孩子3岁从进入幼儿园起正式迈出家庭环境,开始进入社会环境,这也是他们发展社交能力的关键期,若这一时期家长能教给孩子正确的社交技巧,并且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将来就不会出现社交困难。

记者:家长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陷入社交困难,远离社交障碍呢?

纪林芹:家长要抓住学龄前的社交技巧养成的关键期,对孩子进行“特训”。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可以教给孩子基本的礼貌用语以及社交用语,如“我可以和你一起玩这个玩具吗?”“你玩完了,我再玩可以吗?”其次,要教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和自己的权益,如用小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如果受了欺负应该怎样处理,和人交往时既要谦让又不能没有原则。

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分享精神、抗挫折能力等。

对于已经存在交际困难的孩子,家长要找出孩子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如对于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家长要引导孩子尊重他人、换位思考;对于社交退缩型的孩子则要多给孩子创造和人特别是和同龄人的交往机会,鼓励他走出自己的世界……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社交问题,如果出现严重的社交障碍,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让宝宝乖乖睡午觉


问题:

我的孩子需要睡午觉,但是如果不经过一场“战争”,他就不会乖乖地去睡。每次我把他安顿下来之后,我自己都已经快要睡着了。

思考:

为什么需要你的孩子去睡午觉?在这里解释一下你的动机。你需要一段时间来喘口气吗?你想要几分钟独处的时间是没有问题的。一旦你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就可以想出一些有创意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解决方法:

1、对很多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被迫睡午觉是让他们反感的一件事情,他们会通过拒绝合作来强调他们的独立性。将午睡这个词从你的字典里除去,用每天的“安静时间”来代替它。让你的孩子知道,在这段时间里,他必须躺在床上。他可以看看书,或者和他的玩偶玩,或者听听音乐。为这段“安静时间”设个闹钟,让你的孩子知道他可以在铃响的时候起床。如果你的孩子真的累了,那么这段“安静时间”将会自然转变为午睡,而如果他没有午睡,这也会给你一段安静的时光。

2、去当地的图书馆,借一些儿童故事磁带。引进一个“故事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可以躺在床上听磁带。选择一些能够形成安静氛围的床边故事。一旦故事结束,你的孩子也能够得到休息,一个疲惫的孩子可以很安静地睡着。同时,你也可以休息了。

3、很多孩子担心一旦自己睡着,就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事情。让你的孩子知道在他休息的这段时间内你会做些什么。让那些事情听起来很无聊,并且保证在休息时间结束之后会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

4、增加孩子在上午的活动量,并确保他的饮食很健康。有些孩子行为暴躁不安,看起来似乎需要睡个午觉,但其实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大量的活动以及更健康的饮食。

5、孩子需要睡觉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时甚至每天都不同。当你的孩子某天非常安静,没有进行什么活动时,他可能不需要睡午觉。或者你的孩子已经不需要再睡午觉了。很多孩子两岁之后即使不睡午觉也会很精神。试着让你的孩子不睡午觉或者缩短午觉时间。可以让他晚上早点睡或者早晨晚点起床来补充这段睡眠时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