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38岁,有一个11岁的儿子,叫宋司宇,是个电脑神童,是E童网()的首席信息官CIO,我非常自豪,不仅是因为他小有成就,更因为他影响我的后半生。

我23岁就结婚了,太太是大学同学,谈了4年恋爱,也算水到渠成。1988年老婆怀孕时,我去东北出差,看到商场卖的小红裙子特别漂亮,就想要给我快出生的孩子买一件。当时同事都不让我买,说你老婆肯定生的是儿子。果不然,生下来的是个儿子。我原来是想要个女儿的。老婆生儿子时我不在身旁,头天晚上熬不住,回家睡觉去了,第二天到医院才知道生了个儿子。当时第一个感受就是特别好,像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动物。

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机关工作,太太在出版社,日子很平淡,那个时代也很平淡。我太太当时收入比我高一倍,也过得挺富裕,挺满足的。有了孩子以后,生活顿时觉得紧张了,支出开始多起来。当时还是简单的支出,孩子不会要什么,你给他买什么他要什么。等孩子长大了,开始与我交流的时候,我才真正有了做父亲的感觉,意识到自己是在做爹。

孩子懂事后,对有按钮的东西特别有兴趣,像功能复杂的录像机遥控器,我们大人都弄不清每一个键是干什么的,他能。一天在商店里逛,儿子看到一台打字机,对那些按钮产生兴趣。那是1991年,他才2岁,不会用省略句,用一句完整的话对我说‘爸爸给我买个打字机’。我连哄带骗把这事绕过去了。当时我们没有房子,孩子住在我岳父、岳母家,一星期才接一次。每次见面,孩子都问我‘买了打字机还是没买打字机?’老问。后来我经不住他每次见面都问我,下了决心买打字机。

当时我的工资是每月220元,带了一个月工资,怕不够还带了张500元的存折。当时家里刚买了冰箱、洗衣机,没有太多的钱,就这张存折了。我骑着自行车,一个商场一个商场地看,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当时没有国产货,打字机一种是南斯拉夫的,一种是巴西的,一个700多,一个800多。看着看着我突然有股无名怒火,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是个穷光蛋,已经工作8年了还是个穷光蛋!又想到儿子长大了还会要更多的东西,我这个当爹的怎么办?当时我骑着自行车在路上,满腔怒火,下了决心,就像一名歌唱得一样:‘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

我儿子是个穷人的儿子,他爹买不起儿子想要的打字机。这使我在1992年调动了工作,离开了原来工作过的机关大院。

来年的冬天,我给儿子买了台当时流行的286电脑。迈出机关这一步完全是为了儿子,一台打字机影响了我的后半生。

孩子慢慢长大,对电脑的兴趣越来越浓。从幼儿园一回来就打开电脑。儿子是4岁时我和一起学习五笔字型的。我有时打字拆不出一个字,儿子在旁边就会告诉我。1993年暑假,他中午不睡觉就翻我买的电脑书,看了一个暑假后说书里的DOS命令有错的,我一看,果然是。又隔了几个星期,突然觉得儿子对电脑懂得特别多,我很希奇。这时候儿子已会按书里的程序在电脑里加东西,电脑被他弄得老出问题。我有时自己搞不懂的东西问他,他能告诉我,我发现儿子成了电脑应用高手了。

1997年我们家里换了台586,后来又换了奔腾Ⅱ,这时在计算机方面我已与他无法交流了。他8岁开始做程序,做数据库,单位的电脑出问题我就打电话问他,他肯定能解决。为了儿子,我不断为他买书,买软件,越来越专业,这方面的花销几乎是家里最大的。为了培养儿子,我现在每周四下午等他放学后接他到中科院软所系统公司,跟几个工程师学习,儿子的理想是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我做父亲的就为他创造条件。

去年,儿子和他几个同学成立了司宇工作室,还开通了电子信箱,他是程序开发员,另外还有美编、程序员、推广员。他们已开发了三四个游戏软件,送给同学玩,过了关还能再拿回来升级。我有时在家工作累了还玩他做的游戏呢。

我比较欣慰的是儿子与我特别融洽,也比较佩服我,知道我为他也挺不容易,为他投资。只要是儿子的事,我都特别上心。一次学校搞联欢,我儿子自告奋勇报了个相声,回来让我写本子。我绞尽脑汁,特别用心地写了一个,老师看了说这么好的段子肯定是抄的,把他气得够呛。

儿子生病的时候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只要他一生病,我就觉得像是世界末日,什么事都干不成。儿子小时候有急性喉炎,只要睡前咳得声音不对劲,晚上肯定要闹。我只要发现晚上他咳的不对劲,我就不敢睡觉,在外屋坐着等他晚上闹醒,准备好钱、衣服和病历,一有问题马上去医院打针。

今年六一,我和儿子共同创立了E童网(),他是首席信息官CIO,我是首席执行官CEO。我们网站6月5日正式开通,三天的访问量就达200人,我们很高兴。

扩展阅读

谁给“神童”后天扫平路


仅有3%“神童”真正获得成功

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客座教授琼·弗里曼从1974年开始跟踪调查210名极具天赋的儿童。这些孩子在数学、美术和音乐等领域展现出过人天赋。

时至今日,仅有3%的人最终把年少时的“豪言壮语”变成现实。英国《每日邮报》日前援引弗里曼的话报道:“只有6名孩子取得通常意义上的成功。”她说:“六七岁时,这些孩子具有做大事的潜质,但是不少人的天赋和才能没有得到继续发展。”

安德鲁·哈利伯顿是弗里曼教授跟踪调查的对象之一。他8岁时就能够掌握中学阶段的数学,是别人心目中的“神童”。但他大学未毕业就退学,到一家快餐店打工。

选择太多可能带来失败

弗里曼说,“神童”有时在多个领域表现出过人天赋,如果每个领域都想尝试,可能会导致他们无法成功。

安娜·马克兰和若瑟兰·拉文同在11岁时进入曼彻斯特切塔姆音乐学校学习。

马克兰现年46岁,1982年当选英国广播公司“年度青年音乐家”。他曾在牛津大学学习音乐并完成2年硕士课程,眼下是一名职业音乐家,从事着心目中“世界最棒的工作”。

拉文与马克兰不同,她放弃音乐改学科学。在受调查的210名孩子中,她的成绩最好,17岁进入伦敦大学学院。不过大学期间,她没有通过数学和天文学两门学科,最终未获得学位。

做了20年数学老师后,拉文辞职回家。她在书里写道:“我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童年压力过大造成扭曲

弗里曼教授在调查报告中写道,不少“神童”最终人生失意的原因还在于他们无法享受正常的童年时光。

有时候,父母过于强求,给孩子过大压力,或是让他们远离同龄小伙伴,最终令他们鲜有玩伴。

弗里曼强调:“‘神童’也是普通人。但他们面临特殊挑战,尤其是不切实际的期待。因此,在其他人看来,‘神童’特别怪异、不开心。”弗里曼说,人们应当以平和心态接受这些“神童”,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开发潜能并给予可靠的支持。

她说:“童年时代的欢乐和创造力是取得一切伟大成就的基础。”

家有琴童(中)


第一次上课,美美雀跃着一溜小跑地进了泳池,迫不及待地下了水。第一堂课,4岁美美的学习内容是闷水,第一节课结束的时候,美美那张兴奋的小脸明显地耷拉下来了。

第二次去上游泳课的时候,妈妈费了许多口舌才将美美带到了少年宫,在进泳池之前,妈妈对美美应允了若干个承诺,其中包括去对教练说:今天不学闷水。于是美美的小脸蛋上挂满了泪珠,被妈妈拖进了泳池。这次果然不学闷水了,但是美美受到了一个意外的打击,可能是对美美胆怯、或是意志薄弱的惩罚,泳池边的一个助教走过来,将美美的头按到水里,仅仅1-2秒的时间,美美的头就重新冒了出来,但就是这短短的1-2秒时间将美美对游泳的热爱彻底地击打得粉身碎骨。

第三次上游泳课,美美在更衣室里哭着恳求妈妈不要送她进泳池,游泳课都过半了了,美美还没有停止哭泣和请求。美美的游泳课就此划上了句号。

游泳课的打击让妈妈非常困惑,为什么美美不能适应游泳班,是哪里出了问题?难道爸爸妈妈一直以来贯彻的自由民主的教养方式教育出来的、对大千的世界充满了求知欲的美美适应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正在此时,远在日本的明哲妈妈来了一封MAIL,谈到明哲近来正好也在学游泳,同时正在学钢琴,妈妈赶紧和明哲妈妈探讨交流,一问之下,心情更加郁闷。明哲第一次的游泳课,死活不肯下水,结果教练也不强迫他,安排明哲坐在池边,看其他小朋友们在水池里做游戏,其间时不时地撩水来逗明哲,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明哲就忍不住要下水了,水池里有很多玩具,还有滑滑梯,现在的明哲已经是一个要妈妈从水池里硬拽上来的孩子了。呜呼——哀哉!

总结下来,反正不是美美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是对幼儿的自由民主的教养方式与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严重脱节的问题。

看来,妈妈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美美如何学琴的问题,还有美美将来入小学后如何适应短期内很难改变的我国的教育现状。

虽然,求学的过程挫折丛丛,但是并没有动摇妈妈让美美学琴的决心。同事的女儿醉心于古典音乐,钢琴过了十级。妈妈决定让美美每星期到姐姐家里去熏陶熏陶,先看看美美对音乐对钢琴的感觉,然后再作进一步的打算。姐姐没有教授钢琴的经验,但是耐心很好,美美和姐姐一起,在钢琴前象是一对小师徒,离开钢琴就象一对好朋友。每次离开姐姐家,姐姐也一本正经地要求美美回家做功课练琴,开始美美是在自己的玩具小钢琴上饶有兴趣地练习,后来妈妈决心给美美买一架真正的钢琴。

大钢琴搬回家,美美激动极了,迫不及待地坐上去就弹,没想到,钢琴的音量有那么大,加上美美地激情发泄,高声歌唱,吓得妈妈赶紧关闭了家里所有的窗子,爸爸考虑要在门口放上一根木棍,好在邻居打上门来的时候能够抵挡上一阵子。

既然有了真正的钢琴,妈妈免不了要求美美规规矩矩地练琴。一旦对练琴有了要求,美美和妈妈之间就免不了有了磨擦,同时妈妈对学琴也有了进一步地感性认识。

首先是练琴的时间问题。钢琴刚搬回家的那几个晚上,美美几乎是整晚上都在摸钢琴,虽然大多数时间是在乱弹琴。没几天,随着对新钢琴热情的减退和对枯燥的练琴功课的反感,美美索性一晚上都不愿意碰琴了。怎么办呢?首先妈妈和美美约定好,如果该练琴的时候不练琴,那晚上接下来的时间里,妈妈也不愿意陪美美玩了;然后妈妈减少了美美的练琴时间,从原先的15分钟减到5-10分钟。美美接受了和妈妈的约定,在练琴时间这一点上妈妈和美美总算相安无事。

然后是练琴的情绪问题。有一次美美弹着琴,然后对妈妈说:“妈妈,为什么我每次弹琴的时候,喉咙都会很难过呢?”“怎么难过法呀?”妈妈关切地问,“就是一种想要哭的感觉。”妈妈听了,细细地体味了一下,真是又感慨又感动。感慨的是,练琴真的是一种很枯燥的事情,尤其对美美这样的小孩子。比如,就弹琴的手形要求,妈妈花两分钟就能做到的事情,但对美美来讲却困难重重,这样的一个小小的软软的手,好不容易摆出个样子,一旦要动起来去按琴键,注意了手形,就没有力气弹出声音,如果用了力气,手形难免就走了样;然后,就是始终面对那几个刚刚起步的单调的音,这和驱使美美学琴的那些美妙的乐曲,绚丽的幻想一点都沾不上边。在这样一种无聊无奈的状态下,旁边还有个人唠唠叨叨:“注意手腕啊,注意手指啊。”身险这样一种处境之中,难免有欲哭无泪的冲动,而我的小小的坚强的美美呀,居然忍住了,没有哭,妈妈真的很感动。

神童是怎样产生的


古今中外,有许多优秀人物在年少时就显现出不同寻常的聪明才智,人们称年幼的他(她)们为神童。神童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许多家长都想知道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神童来。

而很多神童的家长在谈及神童的成长时,都认为大脑的发育是产生神童的关键。

脑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是怀孕后期3个月到产后6个月。智力作为一种综合的潜在能力,它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及其功能活动而蕴藏在大脑中。因此,脑细胞内有关基因的重组、突破和染色体变异,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智力的发展。而脑细胞的特点是其增殖时“一次性完成”,错过这个机会就无法补偿了。胎儿的脑在妊娠5个月时开始形成,出生时脑重为350g左右,1岁末脑重量增至1000g左右,到两岁时脑神经细胞达到100亿个~140亿个,以后脑细胞数量就不再增加了。因此,应在这段时期内充分注意饮食营养,特别是补充一些对孩子脑发育有益的营养物质。母亲怀孕后便多吃高蛋白质和含维生素、矿物质丰富的食物,除正餐外,应多吃瓜果,如猕猴桃、梨、苹果、番茄、西瓜、甜瓜等。在哺乳后期便给孩子喂骨头汤。两岁以后,给孩子吃些杂粮、核桃、葵花籽等,炊具应使用铁具,使儿童身体健康,大脑皮层沟回深、粗犷,增强智力。有些神童之所以具有超凡的数理才能,主要是其大脑的某些形态结构非常完备,善于对数的信息进行多层次的编码、储存、分析并准确地提取。有的神童之所以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是因为其脑细胞内含有充分的核糖核酸和某种蛋白质,借以进行高效率的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可见,想要成为神童,没有一个发育优良的脑是不行的。

有了发育良好的脑,还得保护它不受到损伤。如外伤、产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论是宫内感染还是产后感染)、高热等,均可对脑细胞造成损伤,需特别注意避免。

然后,就是要开发脑的潜力。早期教育是造就神童的重要一环。人在幼年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模仿力远胜于成年人,是接受教育的绝好时机,要使孩子成材,就必需抓紧这个时期的教育。甚至有的神童父母认为,应在胎儿期就实施胎教。一位神童的母亲在孕期曾致力于写小说,竟无意中起到了胎教的作用。等到孩子开口说话时,就常从小嘴里往外蹦词。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其实,只要遵循儿童心理和智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依照孩子各自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手段,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反而能培养出一个令人称叹的“神童”来。

揭示“神童”的培养教育过程


所谓“神童”,指在同龄的儿童智力发展比较高的,古今中外报道的神童可谓多矣,苏联有个11岁的孩子写出一本小说,并出版发行了几十万册。英国有个5岁的小女孩能创作诗歌,还有个8岁的女孩竟能记5种语言。我国古代的神童要算秦时的甘罗了,他12岁就当上了宰相;曹植七岁能诗;王勃六岁善于文辞,九岁读《汉书》,不到二十岁写出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在国外,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六岁主演演奏会;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十三岁创作了三部奏鸣曲;巴西有个六岁的幼儿,写了一本六十页的书,已经出版,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近年来。我国报刊上也时有关于“神童”的报道。湖南省有个一岁零十个月的幼儿陈轶佳,能熟悉地认识八百个汉字;山西省有个十一岁的孩子申克功,可以心算十几位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速度竟跟得上用手操作的电子计算器

我们知道人的聪明智慧由大脑决定,大脑形成和发育功能主要靠蛋白质的供应,胎儿出生前的3个月和出生后的1岁之前,是大脑发育的最高峰,这时期提供足够的营养,智力能力发育是很惊人的,一般2岁就有语言思维活动,科学家证实,4岁就有成人智力的50%,8岁可达到80%以上。神童的大脑发育在这时期有一定影响,他们表现出惊人的智慧也是在某一个方面,如果不继续培养教育可能会成为仲永式的人。离开了后天的环境,神童就不神了,可能成为白痴或智力低的人。由此而知,先天因素(包括遗传)与后天的教育分不开。脱离了后天的教育,神童的天才将会被淹没。

“神童”是怎样培养教育出来的?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调查表明,“神童”的出现和成长离不开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这同父母正确的期待,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神童”的产生需要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

二、“神童”的造就来自其父母对于他们正确的期待。

三、“神童”是由于家庭教育抓得早,抓得好的结果。

四、“神童”自幼受到审美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