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痕转贴:

我的女儿5个月的时候,我离开她,到美国闯天下。

妻子每天拿我的照片给她看,对她讲:那是爸爸。所以她学会讲话的时候,就会说爸爸。妻子写信告诉我女儿会说多少话了,也给我寄来许多照片。我忍不住,跟妻子说好给她们打国际电话,听听女儿的声音。妻子为此专门给女儿买了一个玩具电话,让她每天练习对着电话说歌谣。那一天到了,我打过去电话。妻子赶紧抱女儿来把话筒放到她耳朵上。女儿一听电话里我的声音,放声大哭起来。我想,玩具电话一点声音也没有,这真电话却有声音,她一定很害怕。不过,我总算听到了她的声音、哭声。

最后,女儿终于到美国来了,她2岁半。我到飞机场去接她们母女,老远就看见她拉着妻的手走路。妻子推她,指着我说:快过去,那是爸爸。我蹲下身,向她伸着手。她站在那里,看着我,放声大哭。我想,她一定很奇怪,爸爸一直只有一手指头那么长,印在照片上,怎么面前这个如此高大可怕的人会是爸爸呢?

我们花了好几天,才算相互认识。女儿从学说话开始,就学的是中国话,中文是她的母语。我们在艾奥瓦时,给她买英文图书,也常常让她看美国电视,像《芝麻街》,她不要看,听不懂,觉得没意思。

她说她不喜欢英文,英文不好听,中文好听。

我们搬到旧金山,妻子到亚利桑那大学去念书。我只好带3岁半的女儿去上学前班。我任教的学校是个双语学校,每天半天上中文,半天上英文。中文课由中国老师教。英文课由美国老师教。所以女儿有些过渡,至少每天有半天老师讲话她能听懂。英文课上,女儿是一个字也听不懂,完全从头学起。

从自己的亲身经验和学到的教育学理论,我坚决地相信几条真理。

第一,女儿在美国学校这个环境里,自然能够学会英文,用不着我们在家教她。我自己是7岁才随父母从上海搬家到北京的,从小说上海话。

当时我的祖母和上海同来的一个亲戚跟我们住一起,她们到1966年去世,都一句北京话不会讲。我到北京上小学,老师同学讲话一句不懂,同学们整天嘲笑我。我不过用了一年,就学会了北京话。一直到上了高中,我们一家人都是出了家门说北京话,进了家门讲上海话,好像很自然。我的北京话绝对标准,在舞台上演话剧,在广播电台播音。

所以我相信,我的女儿也会很自然地做到这样,出家门说英文,进家门讲北京话。这用不着担心,更不用拔苗助长。对于在美国的中国人家庭,令人担忧的不是第二代英文不够好,而是第二代可能会把中文母语都忘完了。

第二,我们移民家长英文是第二语言,发音用字语法不标准。在家跟孩子讲英文,孩子跟我们学错,就糟了。我们要女儿在家跟我们说纯正的中文,在学校跟美国老师学纯正的英文。开始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是用不了一年,她就应该能适应。我在教育学院念书,学过一条理论,孩子们在15岁以前学一种外语,有可能学得跟母语一样好。

过了15岁再学就困难,总会有些口音。另一种理论,大脑皮层中不同语言分布不同区域,一个孩子在开始学习语言时,学习多种语言,各语区能够同样反射,并不经过外语区到母语区的转换,多种语言都成为母语。我的女儿才3岁多,正在学习母语,她当然能把英文学得跟中文一样好。

第三条理论,语言不论多么不同,在逻辑思维方面,在表达方面,在语句结构的完整方面,都是相通的。母语学不好,外语也不可能学好。很多外国到美国来的移民,父母本国语文本不够好,又为了生存,不能多顾及孩子学习。第一代移民常因自己英文不好,吃很多亏,急于让孩子们快些学习英文,在家也鼓励孩子说英文。结果,孩子的母语学不好,英文也学不好。

帮我们办绿卡的那个律师杰克逊,小学毕业才跟父母来美国,按说中文说写念都应该很有基础了,可是他现在中文一句听不懂,一句不会讲,一字不会念,半点不会写。而且他的英文也不好,说话仍有外国人口音。我妻子手下有一个出纳,是以色列移民来的犹太人,叫琳达。有一天她来跟我妻子抱怨,说她孩子学校老师不准她的孩子在课堂上朗读课文,老师说她孩子英文不好。琳达说:怎么可能,她们在家都说英文。我妻子心里想:就因为她们在家都说英文,所以孩子英文好不了。想让孩子能说最出色英文的中国家长们,最重要的是首先让孩子学会最出色的中文。

下一篇:谈美国的双语教育(中)

扩展阅读

美国的双语教育不是垃圾!


junwan88的原帖:

看了心痕转贴的“将美国的双语教育扔进垃圾桶”的文章,颇有感触。

体谅美国双语教育的苦衷,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每年有上万的移民,这其中有多少青少年和儿童。母语不是英语的父母,大多数在家说母语,尤其是中华儿女,决不甘心放弃中文教育。所以,每年新生入学,总是有小部份学生有语言问题。在我身边,就有最好的例子。K是在北京读玩小学五年级,才来到父母身边。在原来的学校,她是年级的优秀生,来了之后,上课听不懂,回家就哭闹着回北京。在学校的双语班补习了半年,加上父母的帮助,现在上课都能听懂。稚嫩的脸上才稍稍露出笑容。把一个小孩子扔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离开父母亲人,是一种残忍;把一个学童放入一个纯正的外语中,也是一种残忍。我不知道每一个成年人是不是都学会了坚强,但我知道幼小的心灵会受伤害。有多年移民经验的国家,包括加拿大,都有长期的经验,有它存在的道理。

学双语是培养一种学习能力,学习兴趣。P和L今年五六岁,同上学前班。P是四岁来美,没在美上过幼儿园,直接入学。父母的观点有点类似文作者,不教任何东西,希望P象一张白纸一样,接受纯正教育。L随父母从以色列来美,在以学过希伯莱语,在美上过半年幼儿园,母亲还教中文写字,学图画。P和L的英语都属于要上双语课的,每天有半个小时的双语课。几周下来,L比P更快适应了英语课,并且能复述上课内容。

在河边看别人钓鱼,一位渔人曾对我说:“你给孩子一条鱼,他可以吃一天的鱼。你教会他钓鱼,他可以吃一辈子的鱼。”这句话,给我印象特深。一个成功的父母不是给孩子财富,而是给他获得财富的能力。学双语也是如此。

虽然钻石最终会放射光芒,为何不先擦亮它呢!

话说双语教育(上)


aiwujean的原帖:

最近看见大家一直在谈论双语教育。想起小田田在摇篮的家刚建好的时候也有几位妈妈和我探讨过这个话题,可是小小的一个留言板也不好长篇大论地去讨论这个话题。今天我把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一点浅薄的经验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双语教育越早越好

0-6岁是儿童语言吸收力最强的时候。0-3岁达到高峰,此时是语言启蒙,接收最强时期,这时候的幼儿无法安静地坐下来,因此家庭语言教育是最关键的,有经验的妈妈都知道,这个时候的宝宝就像海绵,你给他什么他都接受且模仿。因此,无论教授英文还是中文此时都是最好的时机。小田田是一岁半开始学英文的,我认为越早越好。

培养兴趣

我把培养兴趣作为我的至高无上的原则。孩子还没有上学,他也没有任务,以后他有的是学习的机会。但是如果没有了兴趣,他还能学好什么哪?所以在学英语时,我只是作简单的引导,如果有时他不想说或中途注意力转移了,我都会尊重他。有研究表明,儿童在最快乐的时候接收力最好。不管他学了多少,只要他感兴趣,这就是引导的成功。好在在我的引导下,他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总是会主动来问我有些英文该怎么说,害得我经常也要翻翻字典。

环境最重要

毫无疑问,幼儿学英语,环境最重要。如果你有条件把他送到国外英语是母语的国家去,拿你就不用操心他的英语,他一定会学得非常好。可是90%的孩子没有这样的条件,因此在自己的环境中创造一个双语的环境就非常必要。其实也就是让宝宝接触尽可能多的英文。我给田田录了许多的英文歌曲,起床后的他就沐浴在歌曲声中。另外我还给他买了迪斯尼神奇英语录像带,他非常喜欢看。并且他想看的时候随时都可以看。除了我教他的,很多的英文他都是从录像带上学会的。我想对于不会英文的妈妈来说,你只要给他创造一个好的英文环境,宝宝自己就会给你惊喜。

随时随地,不断重复

既然要保持宝宝的兴趣,只好随着宝宝的天性,随时随地的教了。如,睡觉时跟他讲:pillow,sheet,quilt,洗脸时跟他讲:towel,toothbrush,toothpaster,出去就和他说park,tree,leaf,sky,cloud等。一般我都是直接和他说英文,采取母语教法,不再翻译成中文,除非很有必要,也只是随意的只说一遍,神奇的宝宝自然会明白。一般在教他一个新单词时,需要重复多遍。于是我有意识的去重复它,但在宝宝看来是无意识的。如newspaper,我会对田田说:“田田,帮妈妈把地上掉的newspaper捡起来,你瞧,newspaper上有一个画,我们来看看,爸爸喜欢看newspaper,我们把这个newspaper拿给他看吧。以后再说报纸时我们就只说newspaper。当然肯定也会有说报纸的时候,但是宝宝是能听懂得。

相信你的宝宝

宝宝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能力。我是采取母语教学,即直接输入英文。开始我只是教田田简单的单词,如:water,cup,car,稍长一点的单词我没有教。田田刚两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看见了双层大巴士,我随口对他说:double-decker-bus。一会儿,我听见他不停地叨叨这个单词,于是又给他重复了几次,没几天他就把这个单词非常清晰的说出来了。后来无论多长的单词我都给他讲,只要他有兴趣。我知道他一定会学会。后来有一次我买了一张幼儿英语会话的挂图,小田田非常有兴趣的让我说给他听,没多久他就学会了图上的二十几个句型和会话。从此我开始跟他说一些长一点的会话和句型。

下一篇:话说双语教育(下)

美国孩子的教育(上)


对美国初等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谈及美国的初等教育,我国教育界有个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其教材内容浅显,教学水平不高,教育管理松懈,总体质量难与我国相比,可供借鉴之处有限。我国许多留美人员也反映,他们的子女从国内来美后,学业压力骤减,虽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学得太少,玩得太多,其所学知识无法与国内同龄孩子竞争。连美国本身也对其初等教育屡有批评。但与此并存的是,美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高等教育十分发达,源源不断地向社会各界,尤其是科技、产业、工商界输送大量人才,推动美国高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美国以其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了大批国外培养的优秀人才,但在美国科技人才中,他们毕竟只占少数,大部分人才仍为其本国高校培养的美国人。

于是,人们在美国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低水平的初等教育续接发达的高等教育,顺连高科技的社会。这种现象值得认真分析,如能借鉴其合理的成分,对发展我国的初等教育将大有裨益。

美国初等教育的主要特点

--知识传授水平低、时间迟。以算术为例:美国小学三年级教授100以内的四则运算,只相当于我国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水平,六年级小学生作文长度及表达能力大体相当于我国小学四年级水准。

--课程、教材虽浅,但涉及的面宽。如“科学”课较我国“自然”课内容多,涉及当代科技基础知识。另有介绍政府、政治等内容的课程。

--日授课课时比例小。美国小学生每日在校约8小时(包括午餐时间),课堂教学仅占约一半时间。

--校内活动丰富、生动。除算术、英语、科学等课程外,其他课程均以活动形式进行,用孩子和家长的话说,就是“玩”,如游戏、绘画、手工制作、植物栽培、表演等。

--教学管理气氛轻松。众多教学科目教师只负责组织,具体的由孩子凭想像去干。例如手工制作,孩子可利用各种工具、材料“为所欲为”,教师不多干预,作品五花八门,别出心裁。

--课外作业量少,但有趣。作业形式大都符合孩子的心理,使其乐于完成。如观察某一现象(像种子在水中如何发芽等)、制作一手工制品、画一张画、编个故事等。孩子完成的作业虽然幼稚,有的不伦不类甚至荒诞,但毫无思想制约,体现并开启了孩子们的想像力、创造力。

--注重培养组织、演说、社交能力。不少活动教师布置后即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我国驻美机构时常收到美国小学生来信索要有关中国的材料,他们要用这些材料办“展览”,作报告,既令人好笑,又发人深思,但从中不难体会到美国小学生的勇气和自信。

--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针对孩子爱玩的天性,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旅游,使他们接触自然、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美国的风景区、历史和文化设施均对学生参观优惠。

--发展个性。美国是政治、文化多元化社会,注重人的个性,学校不以统一模式“铸造”学生,教师对学生“管”得不多,评语多是鼓励性的,以国内观点看,未免有些“放任自流。”

--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美国小学不开设与我国对应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参观、访问、了解重大历史事件来进行,不讲很多道理,却直观、形象地从小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负担相对较轻。由于教材内容不深,作业量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并不包揽学生一切事务,“放”多于“管”,故美国小学教师与我国小学教师相比,负担轻得多,师生关系平等和缓。教师收入属中等水平。

(转下文)

美国孩子的教育(下)

关于桐桐爸的双语教育(上)


谢谢WeeWitch的关心和支持,我真的很受感动,说真的,对英文来说,我可以说是一个illiterateperson,除了小时候受过一点双语教育之外,其他全部都是靠自学的,甚至连教我大学英文的老师是教俄文出身的(好歹那所还是全国重点大学呢,搞得我大学英文逃课最多),你说说国内的环境该有多差,所以我语法还是停留在高中水平。

那这并不表示我总体水平和口语很差,我不能教我的小孩,虽然每个老师的水平都是很有限的,但我坚信一句名言:“与其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我能给我小孩的鱼并不多,所以我才要研究如何让我的小孩有捕鱼的本领。

另外,我现在是搞IT的(网站),却无法到外国网站订购资料,所以无法找到能系统教学的资料,这是我最无可奈何的,所以只能把我搜集的全部一起上,我甚至把美国的网络电视也接到我的电视上,目的都是为了让我小孩能接触真正的英语环境,我想这些在国内很少人能想到和做到吧,你们还会说我教出来的小孩英语谁都听不懂吗?我还记得小时候教我英语的亲戚说:“或许有一天我又得回美国了,但我已经把学英语的方法教给你了,这才是最重要的,我想你将来肯定会比我强。”

所以我来这里的目的,是希望交流经验,不是来炫耀的,我只想给我的同路人给以最大的支持,就是我小孩虽然才14个月,就能听懂英文了,不仅仅是父母和阿姨讲的,而且还有录音带,甚至是美国电视,都开始感兴趣了,他现在一看到ABCNEWS的片头:“ThisisABCNewsfrom…”,他就会高兴的拍起手来,这倒是我没教他这样做。

关于桐桐爸的双语教育(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