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中的性教育
2020-12-23 童话故事中的性教育 双语胎教 双语童话故事谈美国的双语教育(中)。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谈美国的双语教育(中)”,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心痕转贴:抱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坚持不在家帮助女儿学英文。学前班孩子功课好坏无所谓,女儿英文方面落后,不明显。上了小学一年级,差距就开始大起来。女儿学英文是第二语言,在家一个英文字都没有。
我们又没办法提前送她上学,她比所有同班小孩子都小一岁。孩子在那个年龄,一年半年有很大差别。学校发回女儿作业,成绩单,让中国家长看了,都会昏过去。我们不管,继续我们的方针。女儿一直上到三年级,还是比同级学生差。但是英文语言能力方面的差距缩小了,有很多问题是因为我们在家不用英文,很多东西她明白是什么,却不知如何用英文表述。另外由于她年龄小,理解力方面还达不到同学那个水平。
这时,我离开了任教的学校,搬了家。女儿去一家私立教会学校念小学五年级。在那个环境里,她才真的一天到晚学英文,没有半天中文课了。就像我刚到北京上小学,在学校一天到晚北京话,不管女儿多么不喜欢那学校,那一年她的英文大有长进。过一年我们又搬家,送她进当地公立学校念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她的英文老师再也没有说她的英文有问题了。我们在家仍然只说中文不说英文。女儿有的时候,开始发懒,听懂我们的中文话,用英文来回答,尤其讲述学校的事,用英文更方便。我们总坚持要求她用中文说,不会中文字,我们教她。我们用了那么多心血,她学会了纯正的英文,但她还只10岁,任何语言都还不稳固。稍不注意,她就会染上我们外国英文的毛病,而且更可怕的是,用不了一两年,她就会把中文忘掉了。不到女儿十五六岁,我不能丝毫放松。
后来,我们家离开加州旧金山湾区,搬到科罗拉多州丹佛。我到图书馆查了许多资料,选定中学,才租下房子住。送她去当地公立初中报名时,学校看我们是外国人,要求女儿参加一项英文程度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决定送她上双语班,还是需要英文补习。这是对她英文程度的第一次全面考核。结果令人满意,她既不需上双语班,也无需任何补习,直接插进正常英文班上课。老师同学一耳就听出,她从加州来,说英文带加州口音。我在艾奥瓦念书时,了解到,对美国人来说,英文口音最标准的,是美国中西部口音。美国东岸新英格兰地区如波士顿人的英文,带英国英文口音。纽约英文有纽约英文特别口音,大多美国人听起来低劣可笑。美国南部人说英文口音更重,简直像外国话。西海岸加州英文口音不重,但还是有些不同。美国很多广播公司电视台,跑到中西部挑选播音员。
我很得意,这是我们的成功。女儿的英文纯正到这地步,一丝外国口音都没有。一年下来,她得了一张大奖状,全校优秀生。我带女儿到我的公司去玩,跟同事们谈话。他们都是纯美国人,好几个都有语言学科硕士,讲话写文章都很好。他们惊奇,我女儿怎么英文那么纯正,用字语句都跟纯粹美国土生土长的孩子一模一样。我对同事们说:原因就是我在家不跟她说英文,女儿每一个英文字都是在学校跟美国老师学的。第二年女儿上高中九年级,她的八年级英文老师写推荐信,保送她进优等英文班。女儿从此每年上优等英文班,优等数学班,优等历史班,优等物理班。所有功课全部优等,年年往家拿奖状,入选全美优秀生协会。她在家仍然整天跟我们说中文,回到北京,她能像一个北京姑娘一样活动。
现在我敢大胆地宣布,我的信念是正确的,我的实践是成功的。
谈美国的双语教育(下)
相关推荐
美国的双语教育不是垃圾!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早教最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美国的双语教育不是垃圾!”,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junwan88的原帖:看了心痕转贴的“将美国的双语教育扔进垃圾桶”的文章,颇有感触。
体谅美国双语教育的苦衷,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每年有上万的移民,这其中有多少青少年和儿童。母语不是英语的父母,大多数在家说母语,尤其是中华儿女,决不甘心放弃中文教育。所以,每年新生入学,总是有小部份学生有语言问题。在我身边,就有最好的例子。K是在北京读玩小学五年级,才来到父母身边。在原来的学校,她是年级的优秀生,来了之后,上课听不懂,回家就哭闹着回北京。在学校的双语班补习了半年,加上父母的帮助,现在上课都能听懂。稚嫩的脸上才稍稍露出笑容。把一个小孩子扔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离开父母亲人,是一种残忍;把一个学童放入一个纯正的外语中,也是一种残忍。我不知道每一个成年人是不是都学会了坚强,但我知道幼小的心灵会受伤害。有多年移民经验的国家,包括加拿大,都有长期的经验,有它存在的道理。
学双语是培养一种学习能力,学习兴趣。P和L今年五六岁,同上学前班。P是四岁来美,没在美上过幼儿园,直接入学。父母的观点有点类似文作者,不教任何东西,希望P象一张白纸一样,接受纯正教育。L随父母从以色列来美,在以学过希伯莱语,在美上过半年幼儿园,母亲还教中文写字,学图画。P和L的英语都属于要上双语课的,每天有半个小时的双语课。几周下来,L比P更快适应了英语课,并且能复述上课内容。
在河边看别人钓鱼,一位渔人曾对我说:“你给孩子一条鱼,他可以吃一天的鱼。你教会他钓鱼,他可以吃一辈子的鱼。”这句话,给我印象特深。一个成功的父母不是给孩子财富,而是给他获得财富的能力。学双语也是如此。
虽然钻石最终会放射光芒,为何不先擦亮它呢!
“双语家庭”中国制造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从而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对孩子早期教育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语家庭”中国制造”,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只有英语能力强的父母才能为小baby创设一个良好的“双语家庭环境”吗?英语发音不纯正的父母,难道无法培养英语流利的宝宝?
老师告诉你,双语家庭要用兴趣来打造;SpeakEnglish,就是那么简单!
大多数人认为,创造一个双语环境的首要条件就是父母必须都具有超强的英文能力才行。如果真是需要具备这样的资格才符合,那看来全中国大概有80%以上的家庭都处在“不及格”的边缘。不是英文能力好的人太少,而是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
不讨厌英文——双语环境创设第1步
有的父母从在求学阶段就非常排斥学英语,而送孩子去上双语课只是为了弥补自己的失落与缺憾的经验,在家也不愿意多花点心思与小孩一起做最简单的口语互动,认为只要交了学费,老师就会教孩子说英语。相信我,虽然80%以上的父母对双语幼儿园、学习班的老师充满期待与信任(其中,金钱效应也会起到一些作用);但如何才能让孩子把英语作为第2种母语,培养他良好的语感呢?讨厌英文的父母一定做不到。所以,想创造双语环境首要条件应该是父母本身就不排斥英语,哪怕说得不好,但只要有心把英文当作与孩子沟通的一个媒介、和孩子一起学习,双语环境就应运而生了。
当然,也有些父母会因为自己的英语发音不好而担心影响了孩子,就不敢开口与孩子对话。不知您有否看过“外国人唱中国歌”的节目,虽然很多参赛的外国人中文说得不一定很好,甚至一开口说中文就要让人猜个老半天,但经由歌曲的旋律配合,他们的歌词咬字听起来就没说话那么别扭。同样,学龄儿童的模仿力都很强,父母可以用简单的英语歌曲来慢慢引导不同发音咬字的语言。请不用太担心或过于强调发音的正确性,随着年纪的增长,小朋友的发音咬字会逐渐清晰正确。英文的发音结构属于“拼音系统”,也就是说如果知道字母和声音的对应关系,孩子就能看字念词,而这也是目前许多儿童美语课程将“自然拼音法”(phonics)列为第一阶段教学重点的原因之一。通过自然发音法,孩子不用再背诵音标与发音,学习压力比以往减轻了一半。
聪明宝箱
双语亲子问候语
请父母们试着每天用一句简单的问候语开启您与孩子间的双语亲子互动,比如:
“Comeonhere,Danny.Givemeyourlittlekiss.”
“MommyandDaddyloveyousomuch!”
“DoyouloveMommyandDaddy?”
别小看这短短一句,它将会奠定孩子学习英语的意愿哦!
生活处处学英语——双语家庭省钱行动
学英语,其实并非一笔巨大的教育投资,请善用家中的每一个物品和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
回到家,你可以先打开收音机或电视机(VCD/DVD)为孩子播放英语节目,哪怕小朋友并不愿意看也没关系,请让家里充满英语氛围,让孩子习惯地在英语环境中游戏。在听到一些单词时,你可以告诉孩子:“Danny,look,那是Airplane(电视中出现的画面)。”让孩子也跟着你说:“Airplane”。父母还可以继续引导:“Airplaneisflyinginthesky.”小朋友可能只会说其中1~2个字,没关系,继续说并让他知道刚才那句话的意思。你甚至可以配合飞机飞翔的动作来带动你的示范,简单的几次重复后,孩子就会掌握单词:
“Airplane”、“Flying”和“Sky”;再过几天,孩子就可以将整句话连在一起说出来了。配合生活上的实体会让小朋友不为学习而学习,而是因为有趣而学习,甚至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父母的英语能力也会有所长进。
愉快学习——事半功倍
无论是大人或是小孩;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应该用愉快的心情来面对。但是,学习中如果没有创造,就难免会让学习者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恶。因此,在创设双语环境时,父母一定要注重满足学龄儿童的好奇心,尽量用一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共同语言来进行启发、引导,让学英语就像在读一本童话书或是看卡通片那么有趣。
创造趣味,变化多变的形式是一个要素,游戏、歌曲、儿歌、绕口令、情境对话等都是孩子喜欢的形式。父母不必急于将所有规则一次性地传授给孩子,因为在往后的学习路途上,由他们自己去发掘而来的知识会更有意义。对于孩子们来说,成人的工作只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这个殿堂,然而学习的主体仍在孩子身上,他们的探索兴趣最重要。
自然拼音法——英语学习好选择
目前,有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英语老师指出,学习“自然拼音法”可以先让孩子有充足的听说练习机会,过1~2年后再教音标,这样的学习过程较合理。同时,教育专家们也认为,拼音是小学生最熟悉的工具,用来辅助发音并无不可,最好等学英语1~2年后,有了一定基础,再学音标,学习成效较好。以《阶梯希望双语》杂志为例,其内容编排以中英对照、图文并茂的故事形式为主,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兴趣。配合多媒体影音的阅读模式,色彩鲜明、生动活泼,让孩子在英语世界中轻松漫游。
孩子对环境空间的概念相当强,对于周遭的变化会有某种程度的适应融合。在双语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父母需要注意孩子在上小学后的教学语言环境能否顺利衔接及周围的孩子在语言程度上相互匹配的问题,这样才不枉费父母的苦心栽培。
姑且不论双语是一种趋势也好,流行也罢,重要的是别让孩子在成人竞争的世界里强迫接受我们为他们设定的成长课表,就让小天使们快快乐乐地学英语吧!
记得,不要把学英文当作是学习“外星象形文字”那般痛苦,请把它当作你和孩子之间的另一种亲子游戏。说英语,是艺术、也是游戏。
一位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位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对我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教育,也免不了使孩子变得放任自流了。”
几个嫁了美国丈夫的中国太太也跟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抱怨过这个问题,小倪太太说:“我的丈夫是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系毕业的博士生,他的写作能力可以说是美国一流的,但是,我们孩子的小学作文,连班里的中等水平都不能达到,你说这个父亲,不仅不会著急,还要劝我说等孩子长大了,就会自然写好的,再说,孩子是孩子,我是我,怎么能比呢?”可是你忘了你是他们的父亲啊?
小华太太说:“我老公从不帮助孩子做功课,但是,如果孩子出了错,他也不给孩子正确答案,他会让孩子再想想,他认为,人哪有不犯错误的,不出错,怎么提高?而且,我如果是老师,孩子学校的老师做什么?”
小菲太太说:“我丈夫见我批评儿子学习不认真,马上会替儿子讲好话,说儿子已经非常好了,只要我提起美国小学数学课怎么简单,老公即刻反驳说儿子如何比老爸聪明,儿子周末去上中文学校,具体学得怎样,他不管。他认为儿子可以牺牲周末玩的时间,已经实在了不起了。”
我家所属的地区学校,25人的小班,每个班上至少会有一位华裔子女,全校至少会有三四十位华人父母。但是,每次学校家长会号召的义工服务,我常常是寥寥无几的华裔父母之一。也许是社会活动与学业无关,所以华人家长不需要重视。
华裔父母之间总以子女的学习成绩为荣耀。美国有一个中文月刊,其中一个栏目是刊登一位优秀的华裔学生,资料要孩子家长准备。不可思议的是,每期都会有无数位竞争者。我以为,仅仅因为孩子学业而一定要孩子见报,是与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理念有差异的。美国父母之间谈孩子的学业不多,孩子的成绩更是自家的事,别人管不著,而体育、课外活动,学科中遇到的老师的趣闻却是孩子妈妈之间言谈的主题。
我发现中国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很多都有两面性,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是一个样,背著他们又是一个样。强烈的压抑下,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要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宣泄。比如,在上大学前被家里管制惯了,进入大学之后,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失控了。有的会大玩特玩,有的一下子没有人安排日常生活,不知如何是好。
中国教育里到底缺少什么?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多么扎实,美国孩子的数理化有多么差劲。但是,为什么一旦进入美国社会,那些学业优异的华裔孩子,除了从事科研,做个高级打工白领,大多数都碌碌无为呢?
我想原因有许多,部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强化提高,不是永久性的,即使初期超逾别人,但是当大家都起步后,前者的优势就消失了。因为被强压后学习到的知识、思维、逻辑和推理,是被动的。
其二:中国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被支配、被指责得太多,会变得脆弱,他们最怕犯错误,最怕失败,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反而放弃了提出问题的机会,放弃了在失败中学习的过程。长大后,孩子不仅失去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而且会变得患得患失。在当今竞争如此无情激烈的世界里,唯有强者方能出成就。
其三:中国父母不是爱孩子的真实,而是爱他们希望孩子所要成为的样子。没有给孩子一个想成为自己的空间,而是别人怎么做,孩子也要怎么做的盲从产物。兴趣对于大人和孩子同样重要,想做的事,别人不让做,他也想做,不想做的事,只会事倍功半。
其四: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平等的人,与你享受平等的说话权利,批评权利,反抗权利,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更不一定会有出息。
当然还可以列出其他方方面面的100项,话说回来,不是美国父母好,中国父母差,而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广。彼此借鉴,有益无害,美国父母还在向中国父母学习如何管教孩子呢!
再谈“双语”的认识问题
zhengrong原帖:
儿童语言习得是一门非常完善、非常独特的科学。一方面,每一个母亲都是专家,不需要任何指导,都可以成功地把语言教给儿女。另一方面,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的认识,包括儿童心理学家、语言学博士等等,如没有真正专门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一般都不会有真正正确的认识。并且就是这些人误导了很多的父母。牙科医生治不了胃病,外语好的人其实也不一定懂得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比如说关于对孩子使用外语的认识方面,很多人的看法其实是片面的。
BILINGUALPARENTINGINAFOREIGNLANGUAGE,在国外已有大量成功的先例。这一过程,并不要求父母的外语水平很高,实际上只需要40-60分就可以做了。我始终与孩子讲并不标准的英文,我和孩子之间交流非常好。我们可以这样看,认为我和孩子之间的语言不是真正的英语,而是另外一种可以与英语互通的语言,不如叫OGLISH。英语中说PLAYBASKETBALL,我们的OGLISH中说PLAYTHEBASKETBALL;英语中说REMOTECONTROL,我们的OGLISH中说CONTROLLER…您完全可以相信。我孩子在5岁的时候,她的OGLISH会很好,并且,OGLISH完全可以与ENGLISH之间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
此外,通过不断加大标准英文的输入(念英文故事、看英文儿童节目、与英文儿童交流等),她的OGLISH与ENGLISH之间距离会越来越小。我本人小的时候使用湖南方言、皖南方言,与MANDARIN之间的距离也是很大的,但在上学之前学会了方言,一定胜过什么也不学、等到7岁以后上学学普通话,这是绝对的事情。
zhengrong的回复:
我小时候学习语言时,父母工作忙,我大部分时间在一个农村的保姆家。我“大姨”不识字,使用非常有限的非常土的词汇和非常不标准的汉语。但这个基础仍然是有效的,那是我语言的摇篮。我上学以后,大量学习了标准的书面语,因此,目前汉语水平还不错,英文、法语也可以,每年都有不少时间担任国际会议口译员呢。我从不在乎是否NATIVE,但我获得了无数的来自NATIVE的尊重和夸奖。
zhengrong的回复:
关于是否会混语言的问题,我一直忘记说。根据双语习得理论和大量的实践,双语或双(方)言家庭成长的孩子,可能说话比其他小朋友的确有的要晚两个月左右。但到3岁以后就会赶上来。此外,孩子在3岁半或4岁以前,两种语言的确是混在一起的。先是语法和词汇都混在一起,到快3岁的时候,开始把语法分开,但两种语言之间会借用词汇。到3岁半至4岁之间,突然有1周左右,孩子会把两种语言或方言彻底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