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分享

2021-04-03 胎教分享 童话故事分享 有关分享的童话故事

分享和拒绝。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分享和拒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文/春添妈妈

友:最近我发觉宝宝好像有点太过忍让。我想教宝宝学会说不。学会拒绝。

我:怎么了,说来听听?

友:比如宝宝自己骑着滑板车去大场地玩,有个小哥哥过来跟她交换,宝宝会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滑板车给别人。可能换回来的东西,宝宝根本不喜欢,可是她也不会拒绝。之后会拉着我的手说“宝宝也想玩”。我就去帮宝宝跟那个小哥哥说。那个小哥哥会犹豫一会儿就把滑板车给宝宝。可是没有五分钟,那个小哥哥又会把滑板车换走。她怎么就不知道按自己的意愿呢?

我:那你平时有没有鼓励过宝宝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玩呢?

友:我平时是这样的,以前有时候宝宝不想分享,不想给别人玩,我就会说“你看,以前小哥哥也给你玩过他的东西啊,你借小哥哥玩一会儿吧。”

我:我想也许这是根源吧,你没有真正尊重宝宝自己的意愿,所以宝宝也还没学会对“自己的东西自己有权利决定是否给别人玩”这个权力的使用。你应该告诉宝宝这是你的滑板车,你有权利决定是给小哥哥玩,还是不给小哥哥玩。Zj09.coM

友:不可能,如果你这么问小孩子,小孩子都会说“不给”,这长此以往下去,孩子是多么自私啊?

我:怎么会呢,这种分享意识首先是潜移默化的。在家里你认为你自己是个自私的人么?你会把好东西分享给家人么?(不仅仅是宝宝,包括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自己的LG),如果你在家里做得到这一点。宝宝不会变得很自私的。要想学会分享,首先就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东西。

友:我认为不是。如果任由小孩子自己做主,多半都会自私,这是习惯问题。也许春添在你尊重他自己决定给或不给之后慢慢会学会分享,可使每个孩子都不同啊?我不确定宝宝会不会像春添一样懂事。或者会变得自私。

我:亲爱的,第一不要随便给宝宝贴标签,要相信她,她才能越来越好。不要对他这么没自信。第二,我所说的尊重孩子保护自己玩具的权利,并不是简单的一句“不给”拒绝了小伙伴。而是妈妈要做示范跟那个小朋友讲“对不起,这是他的玩具,她可能还没玩够呢,如果你想玩,请等等,也许他一会玩够了就给你了。”而且也要跟宝宝商量“你看那个小哥哥很想玩一下你的滑板车,你要是现在不太想玩,就借他玩5分钟,之后你再玩”这是需要引导的。而不是简单的拒绝就可以。

友:你这样对那个来要玩具的孩子说“这是她的玩具,她还没玩够呢”多没诚意,旁边的家长听了就知道你是不想给他的孩子玩。

我:可是我们成年人就应该为了面子而伤害孩子么?而且一伤害还是两个孩子。如果你勉强或者强迫宝宝让出了自己的玩具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宝宝,而且那个来要玩具的孩子也会因为任何东西来的太容易,会觉得这是应该的,就应该让我玩。你认为这不是在伤害孩子么?为了让孩子家长感到你的诚意,就要以伤害两个孩子为代价么?我认为不值得,我不会这样去做的。只有让宝宝心甘情愿的让出滑板车,她才知道自己的感觉很重要,别人应该尊重。

友:这倒是,有时候她还没看清楚手里交换的东西是什么,就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了。

我:宝宝这样不会拒绝别人,不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就是因为她认为礼让是应该的,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礼让。这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习惯动作而已。此时此刻如果你再以表扬她怎样怎样好,大方,她会更压抑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长此以往……想想看,一个不敢表露自己内心感受的人,会快乐么?

宝贝的小家地址:西瓜庄园B座8037号

相关推荐

孩子为何拒绝父爱?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宝宝的早教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为何拒绝父爱?,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友:我的儿子两岁多了,从小跟着我一个人长大。前一阵子我把他送到幼儿园里半个月,结果哭得很历害后来又病了半个月,我去找老师问了一下情况,老师说他在学校没有一天不哭的,而且在学校里不能听到妈妈这两个字,一听到就哭,老师说他太依赖我,并建议让他休息一段时间。可是他在家对人也不友好,特别是对他爸爸,本来他爸爸是在外地上班,不经常和他在一起,回家以后有时也顾不上和他玩。尽管我经常和他说我们三个人才是一家人,可是有一段时间他爸爸回家时他总是不让进门。这是不是人们所说的孤僻症?

茅于燕:你孩子两岁多了,从小跟你一个人长大,你们母子的联结(bond)非常牢固,孩子对你的依靠(attachment)很强,这就是你说他在幼儿园老哭和对爸爸不亲的根源。

解铃还仗系铃人,找到根源就好办了。

我感到他在幼儿园不适应,老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环境变化太大,从两个人的天地一下子变到多人天地,陌生人焦虑(strangeranxyety)也还没有过去,所以情绪不佳;二、幼儿园一般是收3-6岁儿童的,你孩子才两岁多,送到那里是否年龄太小了,生活自理和学习能力都不如别的孩子,这也是造成他不适应的原因。

解决的办法是休息一段时间再送去,这时他就比较成熟了,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好多了。不过,在他入幼儿园以前,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使他能更快适应新环境。这时主要应该做的有两方面工作:一、带他多去几次幼儿园,熟悉环境、熟悉老师和小朋友,以后,再送会好得多;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吃饭,会去坐盆等等)和简单的学习技能(如:搭积木、会串木珠、会坐住听他人讲故事、会拿笔画几笔画等),这对他适应新环境有好处。

至于说与爸爸不亲,也是由于和你太亲所致,所谓曰近曰亲,曰远曰疏也,这是很正常的。让孩子和爸爸亲,我想可以这样做:

1、留一些爸爸的照片(有录像片更好),时常和他一起看看谈谈,使孩子有爸爸的印象。

2、爸爸在外时,也可以常打电话来,虽然他可能还不会回答什么,但多听听爸爸的声音,也会减轻生疏感。

3、爸爸回家时一定要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可以是一同出游,也可以在家玩,这是家长的责任,不是多余的麻烦。

4、要以平常心对待,如果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你不用担心,他自然会认为几个人是"一起的"。你那个"三个人才是一家人"的说法,他可能不理解。"三个人"的"三个",两岁儿童可能不懂;"一家人"是什么意思,他也可能不知道,怎么叫他懂得"三个人才是一家人"(潜台词是"两个人不是一家人")呢?所以不要经常和他这么说。

5、这种情况不是孤僻症。孤僻症的孩子连妈妈也不理,不和妈妈眼对眼对视,不和妈妈讲话,不理会家里任何人,只是一个人呆着。

让宝宝学会拒绝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恰当地拒绝,不仅是自我保护必须迈出的第一步,而且也是将来采取更恰当方式与人交流需要掌握的一种处事技巧。因为,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很容易被他人左右、没有自己主张的人,有时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宝宝不敢拒绝他人的4个小心眼

小心眼一:小朋友不跟我玩怎么办?

人天生就是害怕孤独的,宝宝也一样。如果小伙伴都不跟自己玩,宝宝的心里会没着没落。为了能和小伙伴一起玩,宝宝有时会刻意地去讨好周围的小朋友。

补救措施:

宝宝因为害怕别人不跟他玩而不敢拒绝,这是人际关系依赖症的表现。父母可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宝宝独立性上,让他学会独处,学会自主,而不是总跟着别人跑。克服了人际关系依赖性,有了独立性,宝宝自然也就学会拒绝了。

小心眼二:他们说我小气怎么办?

宝宝虽小,但是很容易受成人世界的影响。如果父母特别好面子,总是做一些并不太愿意做但为了保全自己面子不得不做的事,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宝宝也会养成这样的习惯。

补救措施:

好面子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宝宝长大了就有可能遇事总是因掰不开面子而吃亏,吃亏之后心里又十分难受,精神上常常很痛苦,从而心理严重失衡。要改变宝宝的这种状况,父母本身应做出榜样,该拒绝时就拒绝,如果没有拒绝就不要后悔。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认清这个道理,才能心安理得地拒绝他人。

小心眼三:他们欺负我怎么办?

宝宝在跟比较大的孩子玩耍时,那些大孩子可能会吓唬宝宝。由于害怕被欺负,所以对别人提出的任何要求,宝宝都会无条件地满足。可这样做,一方面会鼓励那些欺负他的人继续采取这种野蛮方式要挟他,另一方面也会让宝宝对自己越来越失去自信,进入一个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

补救措施:

父母可以让胆小的宝宝从学会拒绝父母、熟人入手,再慢慢过渡到拒绝一些较好说话的小伙伴。只要利用机会多锻炼,宝宝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再不会因胆小而不敢拒绝别人了。

小心眼四:我从来没有拒绝过别人怎么办?

拒绝其实也是一种习惯。缺乏拒绝经验的宝宝,往往无法开口拒绝他人,与他有没有拒绝别人的胆量没有任何关系,仅仅因为他不习惯说“不”。

补救措施:

婉言拒绝的技巧,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培养。父母可利用宝宝经历的一些事情,根据当时的情境以及具体情况,教宝宝以什么样的方式婉言拒绝他人的要求。比如,娜娜向丹丹借画笔,丹丹如果不愿借可以这样说:“一会儿上课我还要用呢!”或“我用完了再借给你吧”。

宝宝不会拒绝的3个养育错误

错误一:总是软硬兼施让宝宝按父母的意志做事

父母生怕宝宝吃少了,即便确实吃饱了,或者胃口不好不想吃,妈妈还是会不停地劝说:“宝宝,再吃一口,多吃点,长高高。”宝宝玩泥巴玩得正起劲,妈妈过来了,大惊小怪地嚷嚷:“天啦,宝宝不能玩泥巴,把小手弄脏了,再弄,妈妈要打你屁股了!”不胜枚举的事实虽然凝聚了一片无可厚非的爱心,但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宝宝就会养成乖乖听话的习惯,而失去了表达自己意志的能力。

错误二:总是说服宝宝满足他人的要求

家里来了小客人,父母总是希望宝宝能做得很绅士很淑女。于是,当别的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或做别的什么事,而自己的宝宝恰好也热衷于同样的事时,父母可能处于礼仪习惯极力说服宝宝满足小客人的要求。虽然这种做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可厚非,并它确实可能让宝宝变得很有教养,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做法也剥夺了宝宝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其实,无论宝宝拒绝小朋友的要求,还是满足小朋友的要求,给他自己做主的权力都非常重要。因为,宝宝在这个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能学会有效地拒绝别人,也学会友好地与人相处,这同样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经历。

错误三: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任何要求

不管宝宝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有的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宝宝的一切要求。甚至当宝宝看上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想要拿过来玩,家长也会想方设法去说服别的小朋友,或找对方家长借玩具给宝宝玩,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需求。殊不知,父母的这种做法会给宝宝打造一个过分纯粹的环境,让他觉得他的任何愿望都可轻易实现,他周围的人群都会对他很好,不会对他构成任何威胁。这样,宝宝将来就不会对陌生人产生任何戒心,有可能给宝宝的心理带来不利影响。

拒绝他人保护自己的安全原则

即便宝宝很小,父母也可尝试告诉宝宝一些拒绝他人的安全原则。这样,在父母潜移默化的教导下,宝宝就会学会条件反射式地采取正确方式拒绝他人。在告诉宝宝这些原则时,妈妈没必要向宝宝解释原因,只要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就可以了。

如果独自在家,正好有陌生人前来拜访,坚决不要开门。

接听电话时,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谁在家里等任何与家里有关的信息。

宝宝黏人何时拒绝?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黏人何时拒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15个月之前的宝宝可以随意宠他

有人认为,孩子黏人是因为他的情感需求没得到满足,一旦满足了,你想让他黏你都难;还有人觉得,太黏人的孩子独立性差,大人越顺着他,越会助长他的依赖感,所以必须拒绝他黏人。

“对待15个月之前的孩子,你可以随意宠他,不仅不会宠坏他,还有助于他和你(父母)之间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专家说。

事实上,宝宝能否形成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1岁左右是关键期。此时,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最大限度地相处,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他们的哭闹、微笑等行为予以快速、合理的回应,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增加宝宝的安全感,这将影响到他以后与人沟通的能力及探索新事物的勇气。

但如果把照顾孩子的责任过度集中在一人身上,也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这个人。专家提醒,在妈妈积极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平衡家里其他成员尤其是爸爸照顾孩子的机会。

孩子黏人顺从还是拒绝因人而异

至于15个月以上黏人的孩子,家长该顺从还是拒绝,则要根据不同情况,有区别地对待。

●安全感不足这类孩子的父母多是上班一族,平时照顾孩子太少,和孩子交流不多,很难建立起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于是,这些孩子多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一旦父母离开视线,就极度恐惧,哭闹不止。

建议:尽量多抽一点时间陪孩子,即便自己不得不离开,也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让他明白:我只是暂时离开,一会儿就回来。最好每次离开前和宝宝约定好回家的时间,且一定要守时;尤其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及时的爱的语言和抚摸是他们的强大后盾。

●和外界接触少在教养过程中,家长既不太注重带孩子接触外界环境和人员,又很少请朋友来家做客,使孩子很少有机会和陌生人沟通,更没有体验过和外人交往的快乐,因此,他们常常因为恐惧外界而过于黏父母。

建议:帮助孩子逐渐接触外界。先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里(比如家里)接触外人,刚开始接触外人时,家长可以紧握孩子的手或紧紧搂住他,让他能够在安全感较强的情绪下尝试交往,当孩子看见陌生人退缩时,更要抱紧他,给他安全感。

●心理依赖感较强由于家人从小到大包办过多或太过溺爱,孩子的依赖感就比较强,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他们的独立性。其中,部分孩子可能在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或陌生人时不自信甚至退缩,还有一部分孩子可能因娇惯而专横跋扈,影响人际交往。

建议:10个月、1岁、2岁……孩子会出现很多执拗期。他为什么执拗?就是要从思想、行为上体现他的独立。这时,家长要避免干涉、包办过多,否则,他会慢慢丧失承担责任的需求,导致心理依赖越来越强;如果孩子已经依赖感很强了,家长除了要学会拒绝,适当忽略他的黏人行为,还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吸引他独立做事,并及时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

孩子太黏人要满足他的情感需要

此外,在对待黏人的孩子时,家长要注意以下问题:

1、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而不是物质需要。有时,孩子明明自己会穿鞋,却撒娇让妈妈帮他穿。其实,孩子的真实意图只是想从你那儿获得关爱。这时你不妨亲亲他,说:“妈妈好爱你,你赶快穿好鞋,妈妈在门口等你啊!”

2、平时靠老人或保姆带孩子的爸妈,回家后最好和孩子独处。

3、千万不要用“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等语言吓唬孩子,否则,孩子只会更害怕,反而更黏你。

4、不要欺骗孩子。让孩子哭着看到你离开,比你骗他悄悄走要好得多,否则,只会让孩子更焦虑。

不同性格宝宝的拒绝方式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能够提高孩子后期的学习效率,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同性格宝宝的拒绝方式”,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脾气,爸爸妈妈可以针对自己孩子独特的气质,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拒绝方式。大致有以下的方法。

容易兴奋的宝宝——强制休息片刻法

对过于兴奋、听不进劝的孩子,可以把孩子带到另一个场所,让他脱离使他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看着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有好奇心的宝宝——转移注意力法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它新奇、有趣的地方。这样,孩子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胆小而又依赖的宝宝——轻柔的暗示法

如果孩子不愿意睡觉,缠着妈妈,你不妨问他:“妈妈明天还要上班,你觉得妈妈累不累?”“你该怎么做呢?”

好胜心强的宝宝——激将法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让拒绝变成鼓励。如:孩子不愿打针,父母可以说:“奥特曼连怪兽都不怕,一定也不怕打针。小明呢?”

提醒:

父母对孩子的拒绝一定要前后一致。不能因为今天心情好,便纵容孩子一些;明天心情不好,便对孩子严格一些。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拒绝不是因为金钱缺乏、心情不好而采取的行动,它是一个让孩子对周围环境、对行为规则进行认识的教育机会。

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树立行为规则,一开始需要父母和外界的不断点拨、刺激;时间长了,在父母的拒绝过程中,孩子便能学会自我控制,提升内省智能,从被动接受外界的教育内化为自律、自觉地自我克制。如:父母一开始便明确规定孩子睡觉前不能吃糖,并一直坚持执行,孩子自然会养成好习惯。

胎教分享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