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心灵敏感又脆弱,妈妈爸爸如何对待宝宝,决定了宝宝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宝宝的情商、智商、修养与教育有关,更与日常生活中,父母跟宝宝说话的语气有极大关系。而这一点,常常被忽略。与宝宝对话,你的语气用对了吗?

1、信任的语气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情景实例:信任VS挖苦

情景:茹茹看见小区的空地上有小朋友在溜冰,羡慕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学溜冰。”

这时,妈妈要用信任的语气说:“好,茹茹想学溜冰,妈妈明天就给你报名,只要茹茹努力,就一定能学会。”

结果:茹茹满怀自信地说:“我一定会溜得像那些小朋友一样好的。”

不要怀疑地看着茹茹,挖苦地说:“算了吧,你这么笨,学十年恐怕也学不会。”

结果:有小朋友邀请茹茹一起溜冰,茹茹只是羡慕地看着,却不敢上前试一试。

宝宝对新鲜事物总是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看见别人会的,自己也跃跃欲试。但是他们尝试的勇气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左右。父母对宝宝表示出信任,宝宝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有勇气进行尝试。倘若父母表现出质疑,甚至是用挖苦的语气,不只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还会让宝宝对自己做出否定,产生“我不行”、“我很笨”、“我就是不如别人”的负面意识和情绪,从而渐渐有自卑感,变得孤僻、不合群。

2、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会儿,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情景实例:尊重VS强制

情景:晚饭做好了,朋朋还在和玩具机器人玩拯救世界的游戏。妈妈走过去说:“朋朋,吃饭了。”朋朋抬起头说:“妈妈,让我再玩一会儿吧,五分钟就好。”

这时,妈妈要谅解地说:“那你再玩五分钟,不过五分钟以后,可一定要吃饭。”

结果:朋朋想了想,答应了。五分钟后,妈妈再次叫朋朋吃饭,朋朋爽快地放下玩具,高高兴兴地坐在了饭桌前。

不要语气强硬地说:“不行,不许再玩了,马上过来吃饭。”

结果:朋朋大声叫了起来:“不,我不吃,我就要玩。”妈妈生气地走过去,一手夺走了朋朋手里的玩具,一手把朋朋拽到了饭厅。朋朋开始又哭又闹,最后拗不过妈妈,只好泪眼朦胧地坐在饭桌前,边哭边吃。

两三岁是宝宝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从这时起,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自我意识会越发强烈,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当宝宝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爸妈们应该用尊重的语气去回应他(她),让他(她)感到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是被理解和尊重的,就很容易接受爸妈提出的要求。强制的语气却会让宝宝感到自我被抑制,产生反抗意识,进而对父母的要求拒不接受,即使最后被迫屈服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

3、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情景实例:商量VS命令

情景:媛媛在地上玩了一下午,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妈妈想让媛媛把玩具收拾整理一下。

这时,妈妈要用商量的语气说:“媛媛,你和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

结果:媛媛听话地说:“好。”然后和妈妈一起把满地的玩具收拾干净,并在箱子里摆放得整整齐齐。

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说:“媛媛,看你把玩具扔的,快去收拾一下。”

结果:媛媛很不乐意地说:“我累了,不想收拾。”或是噘着嘴巴,磨蹭着走到玩具旁,把玩具乒乒乓乓地往箱子里扔。

每个宝宝都有自尊心,父母想让宝宝去做某事,要用商量的语气,让宝宝明白你们是平等的。宝宝受到尊重,心里会很高兴,愿意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命令的语气只会让宝宝觉得你在责怪他(她),心生反感,即使勉强去做了,也不开心。甚至会让宝宝认为要求别人做事的语气就是如此,因而在与小朋友或他人相处时,也用命令的语气。

4、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

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是最可贵的。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情景实例:赞赏VS冷淡

情景:诺诺涂涂画画了一个上午,兴冲冲地捧着自己的“作品”跑到爸爸面前:“爸爸,看我画的画。”然后满怀期待地看着爸爸。

这时,爸爸要放下手中的报纸,拿过诺诺的画,边看边赞赏:“诺诺的画画得真棒,用的颜色漂亮极了。”

结果:诺诺高兴地拿着画跑回小桌旁,小心地放在一边,开始“创作”他的第二幅“作品”。

不要把头抬起来,瞄了一眼诺诺的画,冷淡地说了句“嗯,不错。”便继续埋头看报,不再理会诺诺。

结果:诺诺沮丧地走回小桌旁,把画随手一扔,玩别的去了。

宝宝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更希望得到大人的赞赏和认可。用赞赏的语气肯定宝宝的行为,宝宝知道自己被认可,表现欲得到满,并体验到快乐的情绪,增强了自信,就会更有兴趣和动力去做事。反之,若是冷淡的语气,即使是赞扬的话语,宝宝也能立刻感觉到大人是在敷衍自己,并非出自真心,在心里会认为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能力受到了否定,于是兴趣索然,没有继续做下去的自信和动力,其结果便是导致消极情绪和情感的产生。

5、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你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他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情景实例:鼓励VS责备

情景:妈妈做好了饭,将菜端到桌上。菲菲看见了,自告奋勇地帮妈妈拿碗。她用小手指捏着碗的边缘,没走几步,碗滑了下来,“乓”的一声,在地上摔成了几片。

这时,妈妈要马上把碎片打扫干净,然后鼓励菲菲:“没关系,菲菲帮妈妈做事,妈妈很高兴。这一次没拿稳,下一次肯定能拿稳。”说完把另一个饭碗递给菲菲,并示范正确的拿碗姿势,让菲菲用双手捧着饭碗。

结果:菲菲按妈妈说的,用手把饭碗捧到了桌上。她高兴地跑回厨房,把剩下的碗全都一个个捧了出去。

不要马上拿起扫帚打扫碎片,边扫边责备菲菲:“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不会拿又偏要拿,净给我添乱。”随后把菲菲赶出了厨房。

结果:菲菲吃饭时,看着饭碗想拿又不敢拿,生怕又打碎了。

宝宝有心做好事,却因缺乏经验而出了错时,父母应首先肯定宝宝的良好愿望和正确行为。要知道初次尝试做某件事时,一点过失都没有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大人也不可能事事都做得完美,何况年幼的宝宝。用鼓励的语气,并向宝宝说明做此事时要注意什么,宝宝会很乐意接受,有再次尝试的信心。若是责备的语气,不仅会让宝宝原本不安的情绪更加低落,也会失去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畏缩不前。

相关知识

5要领轻松掌握宝宝手语


宝宝本来就会运用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例如点头表示要、摇手表示拜拜等,所以从1990年代末期,以美国为中心的许多国家就开始尝试着用手语来和宝宝进行沟通,而目前使用宝宝手语的人数也在日渐增长中,甚至在国外已经试着在幼儿园推行宝宝手语。

何时能宝宝手语

通常在一岁左右可以学会十个宝宝手语,一岁半以前就可以进步到四十个,而这还不包括虽然宝宝自己不会用但却能够理解的。当宝宝已经学会坐,看到有兴趣的东西就会伸手去抓,嘴巴并配合发出声音时,表示宝宝对周围的人事物已经开始产生很大的兴趣。这时爸妈不妨就可以试着宝宝宝手语,不过每位宝宝的情况并不相同,所以研究人员通常建议最好在满6~9个月大时再开始,因为这时宝宝已经具备了手语所需要的身体运动机能。

宝宝手语的4好处

1.减少宝宝和父母的挫折感:

因为沟通的错误率减少了,宝宝可以顺利表达自己的需要,而大人也可以明白宝宝的意思,这让宝宝和爸妈都省去了误会造成的挫折。

2.明确了解宝宝的需求:

宝宝的需求大都很原始,但爸妈只能去猜不会说话的宝宝哭的原因,究竟是尿布湿了不舒服,还是肚子饿了,或是受伤了?如果宝宝学会手语就可以和爸妈无障碍的沟通,爸妈可以给予最确实的帮助。

3.加深亲子相处融洽度:

宝宝因为不会说话,很多需求只能用哭的方式来引起爸妈的注意,虽然爸妈都很疼爱孩子,但是吵闹不休的小孩真的会让爸妈很困扰!有些爸妈甚至误会了孩子哭闹的原因而动手打他,这会让孩子觉得很无助!所以使用宝宝手语可以协助爸妈明白宝宝的需要,而宝宝无须哭闹就可以让爸妈明白需求,有助双方的感情合谐。

4.宝宝学语言更快:

在教导宝宝手语时,妈妈一定会边说边宝,无形中也可以激发宝宝对语言沟通的兴趣,而用身体来辅助记忆将记的更深刻,有助于学习的效果!

宝宝手语的5要领

1.边说话边手语:

在说话时表情柔和、面带微笑,专注的看着宝宝双眼,重复宝宝手语的动作。也许刚开始宝宝并不明白妳在做什么,但是熟悉之后就会跟着一起做,并且也会逐渐明白妳的意思。

2.不断重复:

要不断的跟宝宝重复宝宝才能明白手语的意思,并跟着运用,所以在平时说话的时候,就必须附带宝宝手语的动作。在宝宝学会几个常用的手语后,宝宝手语的教学就会变得比较轻松,所以妈妈一开始要很有耐心!

3.称赞宝宝:

当宝宝学会第一个手语动作时就要好好的称赞他,可以促使他更积极的学习,但是如果宝宝做的手势和妳宝的稍有不同也不要灰心,因为宝宝手部的机能不似成人灵活,只要能了解宝宝动作的意思就应该加以称赞。

4.全家一起学:

当宝宝学会手语并能和妈妈以外的人沟通将使他更有自信,这就像我们在学习外语的时候,能和外国人沟通,我们也会有成就感是一样的道理;此外,这样也可以更加紧密的联系家族间的情感。

5.不要轻易放弃:

在刚开始宝宝宝手语的时候,妈妈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也许是宝宝学得很慢,或是遭到家人的质疑,请妈妈坚持下去不要放弃,学习需要时间,妳一定能看到效果!

医师的叮咛

长庚纪念医院儿童心智科主任张学岭表示,以手语与一岁左右的宝宝沟通,应该只是宝宝口语未发展成熟前的辅助沟通方式。让宝宝以手语来表达自己,当然可以让孩子较有信心;但父母要提醒自己的是,手语只是一种过渡时期的方式,学习的目的也不在使孩子“更聪明”,所以不应强迫孩子学习。

早教知识:一岁的宝宝需掌握哪些动作妈妈需知道


小儿动作的发育有一定的周期性,如大动作的发育先会仰头,随后独座,之后站起、行走、跳;波动作,细致动作的发育,特别是在手的动作,先一把抓的拿东西,随后用大拇指与别的手指头取放,进一步用大拇指与示指取放;从粗到细、动作由不融洽到融洽。一岁的宝宝需掌握哪些动作?

一岁的婴儿应把握什么动作呢?绝大多数婴儿已能独站,有的能独走,并可用双手拉着一只拖拖拉拉的小玩具如小鸭。能从站起的部位不用他人的协助独自一人坐着。听见音乐声,就会用纯手工制作民族舞蹈的姿态,用两手捧住杯子饮水或牛乳,会用大拇指与示指取小的糖丸,手把握住水彩颜料在紙上乱画,可以把木栓插进圆洞中。一岁的宝宝需掌握哪些动作?

同一年龄段小儿的动作发育并不彻底一样,有的早一些、有的迟一些,与小儿所在的自然环境及家中修养方法相关。比如2月份出生的婴儿到1足岁时还不容易行走;而九月份出生的婴儿到1足岁时就会独走,这并并不是前面一种发育差、后面一种发育一切正常,只是由于前面一种2月份出世,近1足岁时恰逢冬天,衣服裤子穿得多,走动不方便、不灵便,因此行走迟了;而九月份出生的婴儿,近1足风时恰逢夏天,衣服裤子穿得少,行動便捷,因此走得早。一岁的宝宝需掌握哪些动作?

一岁的宝宝需掌握哪些动作?假如小儿在学走路的情况下不小心跌了跤,父母使他再次走,小孩也想要走,发展就快;但一些疼惜小孩的父母会没有使他独自一人走动,小儿也胆怯,束手束脚,动作发育通常会停滞不前不进。假如动作发育有显著的延迟时间就应去医院检查,是不是有病症的要素存有。

母婴4种交流让宝宝更聪明


触觉交流

母婴间的触觉交流,最常见的是母亲为婴儿授乳。因为,授乳已不单是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的营养,而且为婴儿最初的触觉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婴儿以其最为敏感的口角、唇边和脸蛋,依偎着温暖的乳房后,能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这对其智力发育起催化作用。母亲经常抚摸、拥抱婴儿所产生的肌肤接触,也会获得同样的效果。高桥的研究发现,一生下来就失去上述交流的婴儿,在成长过程中会表情冷淡,发音迟缓,性格孤僻而难与同龄儿和睦相处。

视觉交流

婴儿出生一月左右,视网膜已经形成,但中心凹尚未发育成熟,故其可见距离不会超过40厘米,可见区限于45度,几乎只能见到眼睛正前方。不过,此时他们对于人脸,特别是人眼已有识别能力。母亲在喂奶时,总会发现婴儿边吃边用眼睛直视着自己的眼睛,这是婴儿情感发育过程中的视觉需要。因此,婴儿可在吃奶速度和进奶量上,达到所需要的标准;失去这种交流,婴儿吃乳时会频繁转身摇头,甚至烦躁不安。当然,除授乳以外,平时多与婴儿作对视交流,也有益于其心理健康发育。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母亲在使用奶瓶授乳时,更应有这种视觉交流。

嗅觉交流

生物学研究证实,人类在视觉相当发达后,嗅觉便开始退化了。但是,婴儿的嗅觉却相当灵敏。刚出生几天的婴儿,便能闻出气味的好坏。在试验中,如果把浸过母乳的布片靠近婴儿鼻端,婴儿会顿时止哭而做出寻乳的姿态。由于婴儿能嗅出是不是母亲,故高桥提出,婴儿期由母亲陪睡可产生良性刺激,有利于其智力发育。他指出,那种不停更换陪睡者的婴儿,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睡眠时间和质量均大幅度下降。这对其身心发育不利,严重者可导致婴儿发育迟缓和幼儿期心理障碍。

听觉交流

研究表明,婴儿出生一周后,即能分辨出人声或物声。这是因为,婴儿自出生起,便有声响需要,并能从各声响中产生“诱发效应”,从而很快以声音辨别是不是母亲。可别小看母亲与婴儿间的“对话”,细心的母亲会发现,在对婴儿说话时,他会动手动足,一副满足的模样。更重要的是,多与婴儿“对话”,可使大脑正处在急剧发育中的婴儿,很快牙牙学语,为日后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事实上,缺乏母婴语言交流的婴儿,发语均迟于有母婴语言交流的同龄儿,且发语不清,表情不活泼。

由此可见,年轻妈妈和婴儿的密切接触与交流多么重要。千万不要囿于快节奏生活等种种原因,忽视了身边的小宝贝。别忘记,婴儿需要母亲带他认识这个新鲜世界。

优秀宝宝所具备的优秀性格


您家宝宝属于那种优秀的宝宝呢,对于教育优秀的宝宝您又有那些妙招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家长应该详细的了解一下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宝宝成为优秀的宝宝。通过下面的方法将会为家长解决这些问题。

(一)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

特别提示:活泼的孩子有6个表现

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

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

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

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

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

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二)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早期教育

特别提示:帮宝宝建立自信的六招

第一招: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赞赏的事情。

在全家一起吃饭时,每个人都分享其他家庭成员的成功和快乐,使这一时刻成为愉快的聚会而不是约束;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每个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对象,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爱;可以经常将卡片或画片贴到门上或放在桌子上,以表示相互的爱;可以在孩子的床头上挂上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正在做父母赞赏的某件事,另一张是全家人愉快地在一起,以此提醒孩子的可爱和能力。

第二招:抽时间单独和孩子在一起。

有些父母工作忙,时间十分宝贵,但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这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的最好办法,是把与孩子在一起的安排列入计划,小到一起散步,大到外出郊游,这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络是十分重要的。与孩子一起玩耍时,要遵守他的规则,不要超出他的水平。

第三招: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许多父母认为,替孩子做他感到困难的事是帮助孩子。事实上,这等于告诉孩子他不行,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鼓励和挑战,要给他解决问题和发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他需要帮助时,指导并协助他去想办法,寻求答案,而不是代替他做。早教网

第四招:珍视孩子的物品。

不少父母经常控制送给孩子的玩具和书,有时认为某件物品不适合孩子了,但事实上他可能仍然需要它,甚至这种喜欢会持续几年。因此,在处理某件孩子的物品时,父母不要擅自作主,要由孩子自己决定何时放弃某件物品。

第五招: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身体方面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粉刺、肥胖和雀斑时,父母要帮助他解决精神上的负担,并让他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外表,意识到这些问题可能是暂时的,也是可以解决的。

第六招:孩子贬低自己时父母要干预。

孩子贬低自己是在传达一种有碍自尊的信息。这时父母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他的爱,认真地倾听,然后再告诉他应有的态度。

(四)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帮家长拿拖鞋,家长的鼓励“宝宝真乖、真能干”是对孩子最好的肯定。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的孩子一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我建议4-5岁的孩子要学会做饭,5-6岁的孩子要学会做菜。

特别提示:让宝宝勤快家长可以这么做

一、要求孩子分担一定的家务活儿,鼓励他们外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二、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日本的家长很注意同学校一致起来,在家中进行勤劳、节俭等教育,不少母亲甚至特意外出,多给孩子一些学着独立干家务的机会。在美国,家长们还鼓励大、中学生当义务工,如到孤儿院、安老院去劳动服务。幼儿早教幼儿教育

三、榜样与示范教育。不少家长经常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去,让他们亲眼目睹家长们工作的艰辛。

(五)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人,何谈成材?

特别提示:独立生活习惯的关键期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宝宝学会了走,他就乐意走来走去,帮大人拿东西,一旦学会了用勺子去盛饭,他就不断地去练习这一技能,这就是培养宝宝独立的良好习惯的时机。

具体说,2—3岁,是幼儿期中形成各种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因为此时,幼儿身上有着事事亲力亲为的独立欲望和缠着妈妈撒娇的强烈依赖性的矛盾,所以父母一定要利用好这一时机,塑造孩子的独立习惯。

(六)创造精神

这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法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希望每个家长都能细心体会。

本网站小编总结 : 家长了解了上面的这些方法及观点,对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来说是不是有一定作用的,上面就是通过几点来描述如培养还孩子优秀的性格,家长可以尝试一下以上的方法对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是可行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