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的童话故事
2021-03-01 好朋友的童话故事 中班好朋友童话故事 三个朋友童话故事成为宝宝好朋友的8个妙招。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为宝宝好朋友的8个妙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想成为宝宝的好朋友,心态是最基础的。与宝宝在一起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告诉自己“我也是个宝宝”,保持一颗童心,这一点很重要。只有这样,爸爸妈妈才能从宝宝的角度去看、去想,与宝宝打成一片,成为宝宝的好朋友。
1 关注宝宝的需要
要细致深入地了解宝宝,关注宝宝的需要。不仅仅是从语言上,还要从他们日常的行为中去感受宝宝的内在需要、潜在需要。
2 尊重宝宝的看法
在与宝宝的沟通中,爸爸妈妈要记住,宝宝也是一个话语主体。所以,在和宝宝交谈的时候,不要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认真对待对尊重宝宝的看法,并与宝宝进行良性的互动。
3 体会宝宝的感受
当宝宝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她)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她)“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宝宝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她)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4 了解宝宝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宝宝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宝宝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宝宝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5 认真回答宝宝的问话
宝宝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宝宝的需要做回答。例如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宝宝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宝宝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此外,对于宝宝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宝宝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宝宝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6 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坏”、“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7 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能引起宝宝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宝宝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来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引起宝宝的交谈兴趣。
8 充实宝宝的生活经验
亲子对谈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宝宝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着宝宝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身边的花花草草。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林林总总,都可以作为谈话的素材,宝宝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扩展阅读
宝宝好习惯的五个养成妙招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使得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宝宝好习惯的五个养成妙招”,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有礼貌
礼貌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只要有礼貌,一切都好办!而有礼貌的习惯更常见于日常生活之中,比如会问早道好、见到亲友能主动打招呼,或是将“请”“谢谢”“对不起”时常挂在嘴边。
养成妙招
说给孩子听:在宝宝六七个月大时,就能听懂大人的语言,只是还没有说的能力。但是,家长不要认为因为孩子还不会说话,就不重视语言礼节。语言能力是由听说发展到读写,因此在听懂大人语言后就开始发生作用。所以,不要忽略怀中小宝宝的感受力,他此时就对礼貌的言谈有了感受能力。
家人互动有礼:许多家长在外会以礼待人,但在家中却往往用命令的口气指使家人,而幼儿第一个接触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因此,即使在家里,即便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也应该持有礼貌的态度,要知道,生活互动细节会在无形中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在家中建立了有礼貌的互动模式后,家长更要以身教示范,并非只和孩子互动时有礼貌。此外,当家长带着孩子拜访亲友时,也要主动和亲友打招呼,并且鼓励孩子向大家问好。
2、尊重别人
尊重别人包含许多内容,比如自己完成事情、不带给他人麻烦、接纳别人和轮流等待,而有礼貌的好习惯也是尊重。对孩子来说,尊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父母更应该协助孩子从生活中许多小事做起,让孩子成为懂得尊重别人的小天使。
养成妙招
尊重孩子:父母常会不自觉地犯一些小错误,如在穿衣服时,问孩子要穿什么颜色,可是当孩子回答后,父母却不予采纳,甚至质疑“为什么要穿那个颜色”。既然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力,就要接纳他的意见,这是最简单的尊重。只要孩子的行为举止不是离经叛道,父母就应在合理的范围内接纳并且尊重他的做法和意见,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在心里会形成自信,有了自信后才能够尊重自己,进而尊重他人。
轮流等待:在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就是抢玩具,因此,学会轮流等待也是学会尊重他人的关键。当孩子出现抢夺他人玩具的情况时,父母一定要马上制止,比如可以明确告诉他:“这是小明的玩具,如果你也想玩,先问小明能不能借给你。”或是让孩子在一旁等待,等到小明不玩了,再去借来玩。
3、物归原处
物归原处看似简单,却是许多成人也做不到的好习惯。比如自己从书架上把书取下阅读后,就随手放在茶几上;喝完水,杯子也随手放在餐桌上。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会将玩具收好,却忘了自己也有同样的小毛病。
养成妙招
清楚规划收纳空间:要孩子将东西放回原位,首先要规划出清楚的收纳空间,并且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就该放在某个地方。比如跟孩子说“玩具的家在这里,你每天都会回家,所以也要让玩具回自己的家!”
从孩子自己的东西做起:要孩子学会物归原处,应从他自己的东西着手,比如衣服、玩具、鞋子等。首先让孩子知道这些东西放在哪里,由他自己拿出来,这样他才知道要放回哪里去。可以在孩子放玩具的收纳箱外贴上玩具的图样或颜色标记,或者在衣柜外贴上衣服的图样,这样孩子便能清楚了解物品摆放的位置。
给孩子机会:当孩子刚一开始把玩具摆放回去时,可能不会放得很整齐,家长一定要包容这样的情况,一步一步慢慢引导,不要因为孩子没放好就责骂,应该先鼓励他“放”的动作,然后才要求“放好”。聪明的家长不妨花点心思,比如将放玩具的箱子以颜色区分开来,请孩子依颜色把玩具摆放在应有的位置,或是在鞋柜上贴两个可爱的小脚丫等。
4、自动自发
如果你是个凡事都会帮孩子做好的家长,那就不用期待孩子有一天会自己做好份内的事!要求孩子自动自发的首要之务,就是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亲自”完成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这样他才不会养成过分的依赖感。
养成妙招
规律的生活作息:要孩子自动自发完成某些事,就要先为他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比如12点吃午饭、下午1点午睡、下午3点玩玩具等。在每件事要进行之前,要先跟孩子预告,比如:“再过5分钟,我们就要吃饭了。”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用音乐的方式提醒,比如:“听到音乐响,我们就要收玩具啦!”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日后他才会自动去做下一步的动作。
耐心和鼓励:这种自动自发的习惯可能从2岁开始培养,一直到孩子五六岁甚至年龄更大时才会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家长耐心的支持与鼓励。在观察到孩子自动自发完成某些事之后,就给予口头鼓励,甚至累积到某种程度时,也可给孩子一些物品上的奖励,这些都是增强良好行为的有效方式。
5、阅读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认为阅读也是生活中的好习惯之一,而视每个人的兴趣而定。不过,阅读有助刺激思考,许多绘本的主题和孩子的生活有关,可让孩子从生活中获取经验,并且从绘本中引发思考,进而练习思考能力。因此,阅读绝不仅仅是咀嚼文字而已,确实还能提升生活能力。
养成妙招
带着孩子一起看:从宝宝7个月大开始,父母就可带着他一起读绘本,即使他看不懂文字,对于图像的意涵了解也有限,但是父母能像播报员一样,在绘本里头看到什么就说给孩子听,特别是在他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东西,在绘本上看过后,现实生活中也能接触到,就可提醒孩子之前在绘本上看过,以加深孩子的印象。
通过绘本思考:当孩子有了语言能力后,不妨通过绘本抛出一些小问题来问他,例如“你觉得小红帽接下来会怎么做”或“如果小红帽没有听大野狼的话,你觉得会怎么样”等。类似这种开放式的问题,都能让孩子练习思考,不用担心问题太难,因为这样的问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而孩子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却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固定的阅读时间:虽然要培养阅读习惯,但也不表示不能接触电子媒体,家长应每天抽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不论是带着孩子一起看,或是孩子有翻书的能力后,让他在一旁自己翻,自己也可趁机看看自己的书。时间一久,自然就养成阅读习惯。
让早教与宝宝成为好朋友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早教与宝宝成为好朋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作为一位专业的早教师,亲子早教网小编深切体会到早期教育对于宝宝的重要性。早期教育不仅为宝宝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更是培养宝宝与亲子早教网小编们之间亲密关系的契机。通过早教,亲子早教网小编们不仅可以为宝宝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还可以促进宝宝的智力、情感、语言等多方面发展。让亲子早教网小编们用早教的思维,助力宝宝与亲子早教网小编们成为好朋友。
亲子早教网小编要提醒您,早教并非只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宝宝的学习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无论是吃饭、睡觉、穿衣还是洗澡,每个时刻都是一个潜在的教育机会。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用游戏、歌曲等活动丰富这些日常生活,让宝宝在与亲子早教网小编们的互动中感受到快乐与安全感。用心与宝宝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这样亲子早教网小编们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
早教更强调孩子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应该鼓励宝宝主动触摸、探索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类型的玩具、故事书,甚至是户外游戏,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同时,亲子早教网小编们要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并在尽量不打扰他们探索与玩乐的同时,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支持。
语言的培养也是早教的重要内容。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词语与宝宝交流,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入手,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与宝宝交流时,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让宝宝通过回答问题来提升语言能力。当然,要提醒家长们,与宝宝交流时应使用正确的语言发音,用适当的语调和表情来激发宝宝的兴趣和注意力。
更重要的是,亲子早教网小编们要建立一个稳定而温馨的家庭氛围。宝宝对于安全感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稳定的家庭环境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成长。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一个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布置舒适的卧室和专属的学习角落。除了外在环境,亲子早教网小编们还要注重与宝宝的亲密互动,给予他们温暖的拥抱和鼓励。只有以爱作为基础,亲子早教网小编们才能建立起与宝宝之间的深厚情感纽带。
早教的目的是培养宝宝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在与宝宝互动过程中,亲子早教网小编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组织多方位的游戏活动,让宝宝与同龄伙伴交流互动,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读故事、看图书、一起创作绘画等,激发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亲爱的家长们,让亲子早教网小编们用早教的思维,将早教与宝宝成为好朋友。通过持续而有意义的互动,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营造出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教育环境,让宝宝在其中茁壮成长。亲子早教网小编相信,只要亲子早教网小编们用专业的思维来对待每一个教育时刻,培养出来的不仅仅是宝宝的综合素质,更是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彼此之间的深厚情感。
儿童早教:如何跟宝宝成为好朋友呢?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儿童早教:如何跟宝宝成为好朋友呢?》,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想变成宝宝的最好的朋友,心理状态是最基本的。与宝宝在一起的情况下,父母应当告知自身“我是个宝宝”,维持一颗童真,这一点很重要。仅有那样,父母才可以从宝宝的视角去看看、去想,与宝宝打成一片,变成宝宝的最好的朋友。如何跟宝宝成为好朋友呢?
1、关心宝宝的必须
要细腻深层次地掌握宝宝,关心宝宝的必须。不仅是以語言上,也要从她们平时的个人行为中去感受宝宝的本质必须、潜在性必须。如何跟宝宝成为好朋友呢?儿童
2、重视宝宝的观点
在与宝宝的沟通交流中,父母要记牢,宝宝也是一个语句行为主体。因此,在和宝宝沟通交流的情况下,不必只图表述自身的念头,也要认真完成对重视宝宝的观点,并与宝宝开展良好的互动交流。
3、体会宝宝的感受
当宝宝在外面受了憋屈、与最好的朋友或深爱的小宠物分离出来时,他(她)细致的小内心会伤心大半天。父母却仅仅一味地对他说(她)“没事儿,顽强一点”,“这没有什么好难受的”,会让宝宝感觉父母一点都不可以体会他(她)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如果你也会出现这类感受的。”坚信会出现迥然不同的实际效果。
4、掌握宝宝的发展趋势水平
假如父母尽说些宝宝没法了解得话,或明确提出一些宝宝达不上的要示,坚信不仅宝宝感觉艰辛、压力太大,亲子间会话也必然无法搭得发布。如何跟宝宝成为好朋友呢?儿童
5、用心回应宝宝的讯问
宝宝提问问题时,先要掌握其真实寓意,并对于宝宝的必须做回应。比如跟你一起去买菜。倘若你了解宝宝的真实目地,就可以说:“对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宝宝听了一定会非常高兴。
除此之外,针对宝宝所提的教育性难题,父母还要谨慎回应,或带著宝宝一起寻找答案,那样,宝宝之后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是积极向父母了解。
6、防止用负面信息实际意义的讲话
语调不能用“我指令你……”、“我警示你……”,“你最好赶紧……”“限你一直在五秒左右内……”、“我数到一、二、三……不然……”“你应该……”,“你真笨”、“你好坏”、“你太要我心寒了”、“不能……”等含有指引、指令、警示、威协、责怪、辱骂、回绝等负面信息实际意义的讲话语调。
7、常常转换新鮮的话题讨论
常常转换新鮮的话题讨论。能造成宝宝的兴趣爱好,比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什么事事?”、“你知道不知道为何小宝宝最爱霸王龙?”、“如果有一天,宇航员确实赶到地球上……”等难题,坚信会比“今日过得怎么样?”、“开心不开心”更能造成宝宝的沟通交流兴趣爱好。
8、丰富宝宝的社会经验
如何跟宝宝成为好朋友呢?亲子对谈的主题。通常来源于日常生活当中,因而塑造宝宝一颗机敏、好奇心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能够 带著宝宝观查身旁的各种各样事情,如身旁的花草树木。道上车辆的色调、造型设计、知名品牌,大街上非机动车的衣着打扮、讲话內容、百货商店橱窗展示、纷繁芜杂,都能够做为交谈的素材图片,宝宝的洞察力会顺理成章地提升。
让宝宝成为讲故事大王妙招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半数父母仅偶尔与孩子一起阅读。专家提示,阅读比起广播、电视和网络来,调动脑细胞去思考的成分更多,阅读要从小培养,既要持之以恒,还应讲究技巧。
案例:母亲给一岁半的儿子买了一本小人书,书名叫《桑布》。一天,母亲对另外几个好友讲起小人书中的故事情节:“有个叫桑布的男孩儿,过生日时,别人送给他好多好多的礼物。在回家的路上,他遇上了一只凶猛的野兽,把他的礼物全叼走了。桑布哭着回到了家,经过父母的一番安慰,不哭了,高兴地坐在漂亮的餐桌前吃饭。”母亲话音刚落,儿子突然说:“不,他哭的!”说着,便指着小人书给妈妈看。原来,那是封底的装饰画,上面的确画着一个哭着的桑布。
点评:以上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举的一个案例,说明婴儿和成人对事物的感受、理解是不同的。这在大人给孩子说小人书时会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父母在给小宝宝说书时,要讲究技巧,慢慢提起他的兴趣,从而让他喜爱上阅读。
提前熟悉故事情节
上学时朗读课文的经历告诉我们,再简单的文字,第一次朗读时在字音、断句、重音和连贯性上都会出现错误。这些错误肯定会直接影响你的小听众对故事的理解。所以妈妈在说故事前应先通读一遍,了解故事脉络、角色特征、语言风格等,才能更好地完成朗读。
要充满热情地朗读
要想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父母首先要表现出乐在其中的状态。这样才会让孩子通过模仿向你学习,并被你的情绪所感染。相对逻辑语词记忆、形象记忆和运动记忆而言,这种情绪记忆对孩子来说更为持久和深刻。所以,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父母的热情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用手指点画页内容
一般而言,好的童话书包括三条线索:文字讲述线索、图画讲述线索和文字和图画共同讲述线索。因此,认真观察图画能够帮助孩子理解相关内容,并且培养他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对图画符号的领悟能力。所以父母在朗读时,如希望孩子注意的部分可用手指点,更能帮助孩子理解图和文的互补和互动,并关注其中别具匠心的小细节。
根据情节改变表情
要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声音表情”非常重要。可以采用声调高低、声音大小、声色粗细,以及生气或开心的腔调来表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变化。还可以适当模拟故事中角色的动作和手势,使故事更形象化,以此刺激孩子保持注意力。此外,朗读的时候还要控制好速度,让孩子有时间去理解和吸收。
适时地用口头语解释
给孩子读书就是要让他接触丰富的书面语言,但是理解书面语言需要一定的过程,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用口头语言或半书面语言来解释,譬如“愚蠢的主意”,就是非常笨的主意,那不是一个好主意等。
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地使用那些读过的书面词汇,以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书面语。朗读后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归纳和总结故事的大致内容,对孩子积累阅读经验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