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学习8的加减法,我编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其中经常和孩子互动一下,互相提问,甚至让孩子把故事编下去:

小猴子要买8个苹果送给奶奶。它来到市场上,看见红苹果挺诱人的,绿苹果也挺好的,于是,这两种苹果它一样买了几个。(红苹果买5个,绿苹果买几个?)

小猴子拎着装了8个苹果的框高高兴兴地往奶奶家走去。路上同小猪撞了一下,结果撞掉一个苹果,它们都不知道。(这时还剩几个苹果了?)

小猪是小猴子的好朋友,见到小猴很高兴。小猪说口渴了,小猴子就给小猪一个苹果解渴。(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看到小猪吃苹果吃得津津有味的,小猴子也想吃,于是它也拿了一个苹果吃了起来。(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突然,背后响起一声狮子的吼声:吼不好了,狮子看见小猴子了,快跑啊!小猴子拎着框使劲往前跑,框里的苹果噼里啪啦地往外掉。

好不容易跑到奶奶家了,狮子也没有追来,小猴子终于松了口气。小猴子把苹果送给奶奶,可是它往框里一看:咦?怎么只剩下2个苹果了呢?

奶奶听完小猴子讲的途中的遭遇后,哈哈笑了起来。奶奶对小猴子说:你来了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就这样,故事讲完了。讲的过程中我还不时让孩子算算还有几个苹果,而后面的遇到狮子的事情也是孩子自己编出来的。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既让孩子开拓了思维,又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扩展阅读

幼儿早教:宝宝自信加减法


幼儿无论是成年人還是宝宝,自信的哪一人远比不自信的哪一人要过得更强,更受人喜爱,日常生活更为的开朗积极主动。什么是宝宝自信加减法?让宝宝自信是一件十分关键的事儿,要怎样把这一件事儿做好呢?

要让宝宝有自信,要做好十以内加减法。

即在提升宝宝自信的另外,不施压减少宝宝的自信。最先大家看一下要怎样做好自信加减法:家长必须发觉并塑造宝宝的优点,走多元化线路让宝宝可以在某一方面出色,让宝宝的自信积少成多坚不可摧。此外家长也应当多和宝宝开展互动交流沟通交流,最少一周抽出来大半天時间来守候宝宝。在和宝宝手机游戏时给宝宝以具体指导、激励、认同。什么是宝宝自信加减法?幼儿

让宝宝觉得到“偶上面有人”(后边有爸爸妈妈适用),这也是宝宝自信的强劲原动力。

让宝宝自信也要另外防止给宝宝自信做减法:家长应当防止拿自身的宝宝与他人的小孩开展比照,家长认为能够运用他人小孩子来鼓励管理自己的宝宝,这类让家长惹人注目的作法总是损害到宝宝柔软的心灵。让宝宝感觉压抑感没自信。要想宝宝聪明,家长能够细心的与宝宝沟通交流,而不只是拿别人来施压宝宝。那样的实际效果会更好。以便不许宝宝自信遭受危害,家长不可以只关心成绩而不考虑到宝宝的体会。什么是宝宝自信加减法?幼儿

一天到晚只了解了解成绩,针对宝宝心理状态是怎么想的确是漠不关心,当发觉成绩不太好时,沒有去协助宝宝找到难题,解决困难,只了解一味的絮叨,这会让宝宝恨透了,感觉自身很不起作用。关心成绩尽管也是关心宝宝的一种,但关心成绩不可以变成关心宝宝的所有。

此外,关心并并不是掌握状况即使任务完成了,也要有事后的姿势,与宝宝并肩作战解决困难,这才算是根本所在。

早教科普:婴儿也会加减法你知道吗


婴儿阶段的小宝宝也能做一些容易的加减运算,这听起来比较难以置信,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这和小朋友学习从1一数到十、还能将念唱1到10和数数儿正确配对又有些不同,这属于另一门学问。通常宝宝要2岁以后,才能做出3以下的加减简单运算。

小小宝贝就能运算

虽然比较难以理解,但有关的专家告诉大家:就算是只有3个月大的小朋友,他们已经拥有基本的数量概念分辨的能力。专家们经过多年对婴儿的跟踪研究发现了这个问题。专家们表示:给三个月的婴儿看一系列的电脑画面,每一画面都包含三件东西(三朵花、三个气球、三只熊等),若偶尔出现两颗苹果或两只青蛙,正在吸吮的小宝宝会吸得更快或是看得更久,显示他们能觉察数量差异。

五个月的小宝宝还可以将画面与声音对应一致。专家们表示:在小孩子的面前放了两根笔和三个球的图案,假设:小朋友耳边出现的是两声鼓声,则他的眼睛会盯着两件东西的画面。不过当物品大于三件时,就超出宝宝能理解的范围了。7个月的宝宝甚至还能做3以下的加减运算。这可不是说小宝贝是神童,而是他的智商发育真的超出了你的想象。

爸妈可以变个魔术,观察宝宝的反应:在宝宝面前立起一本书,并让三辆小火车通过书本后面,火车通过时,爸妈从书本后方拿起原先藏好的一辆小火车,并高举给宝宝看,当宝宝发现从另一边跑出来的还是三辆火车时,宝宝会露出讶异的表情。爸妈也可以拆下两辆小火车,但是只show给宝宝看一辆,则他会预期有两辆从另一边出现,等宝宝看到只剩一辆时,他会觉得很有趣。总结:婴儿期的宝宝也会加减法,就算是只有3个月大的小朋友,他们已经拥有基本的数量概念分辨的能力。五个月的小宝宝还可以将画面与声音对应一致。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婴儿,他们会的其实不少呢。对孩子进行早教能更好的开发他的智力。

让孩子在委屈中学会成熟强大


现在的孩子大多总是倍受关注,这就造成了孩子的的自我优越感越来越强,自尊心更强。因此,当给予他们的关注稍微欠缺一点时,他们往往不能正确的理解和接受,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句无足轻重的话语,可能就会使得孩子感到莫大的委屈,伤心不已。

释放孩子的委屈情绪

当孩子觉得委屈时,爸爸妈妈要及时了解他们委屈的原因,让他们的情绪得到释放,这样才能让他们形成健康、乐观的人格。

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受委屈时,能够将不快宣泄出来,是件好事。应该让孩子适度哭闹宣泄自己的情绪,之后,再好好地去安慰孩子,设法使孩子的情绪在爆发后能够渐渐平复下来。但是,安抚孩子不应该是无条件地顺从孩子。如果毫无原则地一味迁就孩子,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

让孩子诉说

当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以后,让孩子主动述说事情的原委,当孩子提及自己的感受时,鼓励其说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父母要仔细聆听,可以心平气和地从其他人的角度假设几个问题问孩子,引导孩子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提高孩子的心理成熟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小挫折,爸妈要提高自己孩子的心理成熟度,而不是一味觉得委屈,要让孩子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

让宝宝在“打架”中学会成长


过节了,自然要带着宝贝去参加一些大大小小的聚会,孩子们凑到一起免不了要发生一些小冲突,如果遇上你家宝贝是个淘气包,爸爸妈妈们也许就会又急又气。教育专家告诉你:不要太担心!儿童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进攻性行为在所难免。相反,越是挑逗性行为多的孩子,越具备社交能力。只要你善意诱导就行。下面的几个小例子,让我们细看宝贝在打架中长大。

挑逗式:就不给你,怎么着?

在游乐场上,森森跟两个孩子开玩笑,把他们的帽子抢走了,大家都在哈哈大笑,那两个孩子也没有着急,笑着追他。森森把这两个孩子的帽子扔到草堆里,还跳着喊着“我把你们的帽子扔到沟里去啦!”那两个孩子跑到草丛里捡回自己的帽子,开始追打森森,3个孩子热闹地打成一片。

行为翻译:快来和我们一起玩吧

“挑逗”是儿童之间常见的社交行为,一个会挑逗他人的孩子,说明他的智力发育有了飞速的成长,能够利用自我设计的游戏来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进行友好交往。同时,如果其他小朋友开他的玩笑,他也能够快乐地接受,并利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对方的挑逗,是请小朋友参与到游戏中的一种行为。

成长评述:追逐是儿童在锻炼奔跑能力

追逐是儿童锻炼奔跑能力,促进大脑中空间距离、物体关系识别等神经系统的发育的一种形式。孩子蹒跚学步开始,即便走路还不稳当时,他们就无一例外地热衷于奔跑。这是他们身体发育的需求,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多多奔跑,也应该多跟孩子一起玩儿互相追逐的游戏。

扭打式:不“打”不成交

毛毛过生日,良良妈带着良良去他家玩。毛毛立刻抱着个足球让良良和他一起踢,他们那里是踢球呀,分明是肉搏战,你撞我一下,我拽你一把,互相抱在一起在地上打滚,嘴里还大声叫喊着,眼睛里都泛着兴奋的光芒。

行为翻译:我的力量有多大

儿童交往当中,大约10%的游戏行为是两个或者多个孩子纠结在一起,身体冲撞,扭打摔跤。在这种游戏当中,孩子们体验着自己的力量,发现着自身的强度和限度,增强着自信心。并且还排出老大、老二的顺序,还会根据伙伴的力量逐步调整。做家长的不仅需要经常拥抱孩子,也应该多跟孩子进行扭打游戏,有助于孩子发现自己、找到力量的极限、建立起自信。

成长评述:接触是交流的开始

一个人的身体感觉越猛烈,他或她的情感的反应就越强烈,情绪的发展也越健康。身体接触可以帮助儿童接触自己的情绪,体验自己的情感。一个什么东西都不摸不碰的孩子,会变得冷漠畏缩、无法和他人交流。所以,不要害怕孩子之间身体的接触,哪怕是打架也没关系。

攻击式:你到底敢不敢?

小强看着站在滑梯顶端的水水,很好奇。走上去问水水,滑梯好不好玩?过了一会儿,小强很想自己玩滑梯,让水水滑下去,可是水水有点不太敢的样子……这时,小强突然采取了一个最粗鲁的方法:不管不顾地推了水水一把,想把他推下去。

行为翻译:你占了我的地盘,走开

大部分发生在孩子之间的攻击行为,都是正常的,并且是友好的。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过早地引入了争斗、输赢、吃亏等概念。这些家长让孩子参加各种竞技比赛,敦促孩子取得名次和证书;把孩子跟同龄小朋友相比较,强调孩子必须各方面都得第一;干涉孩子的社交活动,容不得孩子“吃亏”,并且教导孩子必须时时处处占上风,不然就批评指责孩子太笨、太窝囊。这些做法会误导孩子的游戏意图,认为所有的冲突都是恶意的。

成长评述:克服儿童自我中心性

儿童将进攻行为当作一种工具或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争夺玩具、甚至在争抢的过程中出手打人,或者推倒对方以占领游乐器械等等。这种进攻行为只是儿童思维自我中心性、不能延迟满足、并且尚未掌握语言交流的一种正常表现。

敌意式:真正地厮打起来!

奕奕、子轩、虎娃以及其他的一些孩子在幼儿园楼下海洋球池里玩球。玩着玩着,奕奕、子轩、虎娃3个小男孩儿开始拿着球互相打着玩儿。打着打着,就变成子轩和虎娃两个人跟奕奕的互相对打,奕奕逐渐感觉自己处于劣势,越打越着急,最后他干脆气愤地跟他们厮打起来。

行为翻译:我在发泄情绪

有时,个别的孩子会在没有明显挑衅的情况下,主动对小朋友施加暴力。比如,有的孩子在游玩的过程中,会突然掐、拧、打或者咬其他的小朋友。一般来说,有这种举动的孩子,是在发泄某种情绪,也许是要引起他人关注。每一个孩子都有感到难过的时候,都可能做出过激行为。偶然一次,我们不必如临大敌,而是平静化解、及时处理。要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可以的,不可以伤害他人。

成长评述:逐渐学会忍耐和表达

儿童是在“尝试——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也就等于剥夺了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很多孩子在尝试一两次,并且发现这种行为不被接受之后,会逐渐削弱,学会以其他方式表达自己。

所以,给孩子点“打架”训练是必要的,但前提是要能收放自如。达到某种训练目的后,要能够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明辨是非,知道碰到问题要有正确的解决方法。

小贴示

对与错:关键是妈妈的态度正确!当我们的孩子挨了别人一巴掌或者挑逗时……

如果告诉他:“我知道这让你疼了,但他不是故意的,他只是喜欢你,想跟你玩儿,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才好了。”或者“他跟你开玩笑、逗你玩儿呢!别在意!”孩子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温暖的、友善的!

错误!如果我们用一种愤愤然的态度对待儿童之间正常的扭打、挑逗……

认定对方在“欺负”自己的孩子,孩子就继承了一种“受害者”心态,误以为所有的动作都是意在伤害自己,要么对这个世界横眉立目、怒而待之,要么在家长强健的羽翼保护之下,变得懦弱胆小,无法学会社交技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