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杨健,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少儿工作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颇有心得。

邵玉芬,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卫生教研室教授。

两位专家虽专长领域不同,但工作之余常信件往来,探讨所遇问题,交流成功育儿经验。本刊征得专家同意,特与读者共享专家信中具有代表性的育儿知识。

邵教授:

您好!真高兴那么快就收到您的回信。确实,家长们能把握好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根据脑部各区域功能发展的“窗口期”做“分期教育”和营养充分供给,宝宝的智力培养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谈到智力的培养,其中有一个概念引起了我的注意,也想和您分享。这个概念就是言语IQ。大部分父母对提升宝宝的IQ比较关注,但对于言语IQ所知甚少,所以经常会忽略宝宝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现在西方国家都比较流行给小孩做专业的IQ测试,以便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状况,其中就有言语IQ测试项目。它包括了词汇、类同、造句、常识、理解、算术等多个智力测试内容,除了考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外,更注重的是逻辑与思维能力。而这些都是孩子日后学习的必备技能,与将来的学业成绩密切相关。正如哈佛大学Chandhita博士所提出的:“言语IQ更能预测孩子今后的成就。”

因此,平时我会建议父母们要进行适宜的早教,让宝宝积累词汇量,并注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可是提高宝宝言语IQ的重要因素。爸妈从早期开始就要多和宝宝说话,如介绍物品的名称、讲故事等,其中与宝宝对话是关键,即使宝宝还不会说话,但他/她嘴里发出的任何声音,都要很好地进行互动。此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引导他/她对水果、动物等有趣事物或玩具进行组合、分类、数数等,这些能为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也很同意您来信所说,充足的营养输送,也是提高宝宝IQ的保证。所以,从营养学来看,要提高宝宝的言语IQ,是不是也有秘诀呢?

祝冬安!

杨健

杨教授:

您好!“言语IQ”这个话题的确很有意思,又让我增长不少早教知识了。的确,言语IQ对宝宝的智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指出,学龄前儿童所进行的言语测试项目,与4年后他们取得的成绩相关。言语IQ越高,宝宝的智力表现越好。发育良好的言语技巧能预示宝宝将来有较高的学业成就。

我们知道,0-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在该时期,适当的营养支持对认知发育很关键。因此,要提高宝宝的言语IQ,除了早教,营养在此期间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DHA营养素。

作为大脑发育的最重要营养物质之一,DHA是脑细胞膜中磷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脑生长黄金期大量蓄积于大脑皮层的细胞膜中,占大脑脂肪总量的30%-45%。有研究发现,补充足量的DHA,对于宝宝的认知、言语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为此,美国专家贝兹对两组宝宝进行了4年跟踪实验,结果发现在婴儿期持续补充高水平DHA(17毫克/100千克)对宝宝的言语IQ值显示出正面影响的趋势,相比没有补充DHA的宝宝,这些宝宝的言语IQ值要高出6分。而贝兹继续跟踪测试,到4岁时,补充高水平DHA的宝宝仍保持言语IQ的优势。虽然仅是6分的差距,但在宝宝的认知世界中,却能让宝宝的智力更领先,未来创造更大成就。

所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言语IQ的早教教育,再配合充足的DHA等营养支持,有效地提升宝宝的言语IQ,宝宝自然能赢在起跑线上。

期待再有分享您新颖、有趣观点的机会。

祝:新年快乐!

邵玉芬

关于视敏度发育等方面的问题,也是众多年轻父母心中的疑问。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期杨健教授的精彩作答。也欢迎读者朋友来信或登录我们网站BBS留言,与我们分享您的想法和经验。

相关阅读

新生宝宝早期教育知多少!


新生宝宝早期教育知多少!

新生儿是出生1个月内的婴儿,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走动,如何进行教育呢?

新生儿有自己的身心特点。视觉:出生后他的双眼运动不很协调,有短暂性的斜视,见了光亮会眨眼、闭眼和皱眉,并逐渐能对视野内的物体产生短暂的注视,目光可跟随近距离的物体移动。听觉:听到声音时能安静一下,停止啼哭,对较大声音能引起象是"吓了一跳"似的拥抱反射。味觉:已经发育良好,尝到酸、甜、苦、辣、咸的味道时能以眉眼舒眉、伸舌或挣扎等等表情来表示欢迎、厌恶、拒绝。其他嗅觉较弱,但强烈刺激性气味能引起反应,温度觉和触觉也较灵敏,痛觉比较迟钝。

以上这些特点,说明外界的许多事情已经被新生儿所感知。新生儿的早期教育就从训练五官感觉,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入手,挖掘其智力和其它能力。

婴儿出生两周后,父母要为他布置一个适当的环境,可在距离新生儿眼睛20~40厘米处吊一个色彩鲜艳并有响声的玩具,并慢慢摆动,逗引孩子的视线,训练孩子目光固定和眼球的协调动作,并逐步训练追视活动,以此来发展孩子的视力和听力;可以用小手铃等音响玩具,在其耳边轻轻摇动,训练听觉反应;放一些轻松愉快的乐曲,使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并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听觉感受力和美感;母亲在哺乳中要经常地和孩子面对面交谈,以发展应答反应能力和记忆力;还可以拿一件小东西让孩子摸摸,让孩子体验冷、热、硬等不同的感觉……在月子里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这对今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处的。

新生儿早期教育知多少


新生儿是出生1个月内的婴儿,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走动,如何进行教育呢?

新生儿有自己的身心特点。视觉:出生后他的双眼运动不很协调,有短暂性的斜视,见了光亮会眨眼、闭眼和皱眉,并逐渐能对视野内的物体产生短暂的注视,目光可跟随近距离的物体移动。听觉:听到声音时能安静一下,停止啼哭,对较大声音能引起象是"吓了一跳"似的拥抱反射。味觉:已经发育良好,尝到酸、甜、苦、辣、咸的味道时能以眉眼舒眉、伸舌或挣扎等等表情来表示欢迎、厌恶、拒绝。其他嗅觉较弱,但强烈刺激性气味能引起反应,温度觉和触觉也较灵敏,痛觉比较迟钝。

以上这些特点,说明外界的许多事情已经被新生儿所感知。新生儿的早期教育就从训练五官感觉,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入手,挖掘其智力和其它能力。

婴儿出生两周后,父母要为他布置一个适当的环境,可在距离新生儿眼睛20~40厘米处吊一个色彩鲜艳并有响声的玩具,并慢慢摆动,逗引孩子的视线,训练孩子目光固定和眼球的协调动作,并逐步训练追视活动,以此来发展孩子的视力和听力;可以用小手铃等音响玩具,在其耳边轻轻摇动,训练听觉反应;放一些轻松愉快的乐曲,使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并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听觉感受力和美感;母亲在哺乳中要经常地和孩子面对面交谈,以发展应答反应能力和记忆力;还可以拿一件小东西让孩子摸摸,让孩子体验冷、热、硬等不同的感觉……在月子里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这对今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处的。

宝宝心因性疾病 妈妈知多少?


宝宝经常生病,妈妈很担心。但是你们知道吗,有时候宝宝生病并不是照顾不周,而是心理上出了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很多宝宝已上幼儿园就会又哭又闹,发烧、拉肚子,去医院检查,任何指标却都很正常,不去幼儿园,烧就退了。这就是典型的心因性疾病。避免宝宝患上心因性疾病,在日常教育护理方面就要多注意了。宝妈们你们都了解宝宝常见的心因性疾病吗?

宝宝个子矮小,有可能是妈妈产后抑郁的原因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孩子长高的黄金季节。因为总有些爸妈想给个子矮小的宝宝补这补那,认为孩子个子矮小是遗传和营养造成的。其实,宝宝个子矮小也有可能是因为心理因素引起的。

临床医学用标准差法和身高百分位法来判断矮小: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民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的第3个百分位或两个标准差(即比平均身高低5-10厘米以上)。

矮小的病因多种多样,内分泌疾病、家族性矮小、体制性生长和发育延迟、染色体异常等等。有研究表明,若妈妈有产后抑郁,那么孩子的个子就会比较矮小。

有一个妈妈问我,怎么才能让孩子长个儿?——她和老公身高都很高,但是每次体检,孩子的身高却总是比同龄人的平均身高水平矮5厘米以上。在详细问了情况之后,得知她在生完孩子后,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所以经常发脾气,她觉得孩子是让他抑郁的根源,有时孩子哭泣的时候,她甚至有把孩子扔下楼的想法。

我跟她说,孩子矮小的根源其实在妈妈自身的情绪。因为产后抑郁会影响她的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她的乳汁质量。乳汁的质量一旦有所变化,里面的成分随之发生变化,孩子的身体发育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TIPS:

1.妈妈的情绪直接关系宝宝的身心发育,所以妈妈必须调节好心情。不管是婆媳关系,还是夫妻关系出现问题,都要积极应对,多想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尽量让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男人在成为爸爸之前最好能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为妻子排除产后抑郁的隐患。

宝宝夜惊,可能源于焦虑、惊吓

夜惊也是孩子常见的一种心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孩子在入睡后约15~30分钟突然惊醒,继而双目直视,躁动不安,面露恐怖表情,不过意识仍呈朦胧状态;同时可能表现呼吸急促瞳孔扩大,出汗,历时数分钟至20分钟,然后再次入睡。多发生于3~8岁的儿童。

夜惊和恶梦惊醒有所不同,夜惊的孩子醒后完全不能回忆或者有零星回忆,而恶梦惊醒的孩子很快就清醒,并多能回忆梦的内容。

另外,患有夜惊的孩子在发作时还可能伴有梦游症,例如走来走去,做一些简单机械的动作,如开抽屉等,醒后完全不能回忆。夜惊还可癫痫的早期症状之一。

儿童夜惊的病因主要为心理因素,多因焦虑和受惊所致。

TIPS:

1.儿童期孩子的神经、大脑发育尚未健全。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部分,尤其是控制睡眠觉醒的大脑皮质发育的不成熟,对孩子的睡眠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孩子正常生理发育的自然现象。如果孩子发作夜惊的情形不很明显或偶然为之,父母们则不必过分在意。随着孩子的成长,身体各部分发育的逐渐成熟,症状就会逐渐消失了,这种状况属于是一过性的。

2.不要给孩子看恐怖惊悚的影片,也不要给孩子讲恐怖故事。这个年龄的孩子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了大幅提高,想象力也变得丰富,因此这些刺激会使他们做各种各样的梦,也就可能导致孩子当晚或这几天夜里出现夜惊。

3.如有亲人突然离世(尤其是自小就与他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或分开(爸爸妈妈出差之类的情况),要及时给孩子做心理疏导。

4.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苛或者态度激烈,也会让孩子感到焦虑不安,从而夜晚睡觉出现惊厥。

夜间尿床可能是对孩子太严格

夜间遗尿症在儿童期较为常见。一般5岁以后仍出现频繁尿床者,称夜间遗尿症,简称夜尿症。分为气质型和功能性两大类。

除了体质亏虚等身体因素之外,功能性遗尿和心理因素及教育有很大关系。

这个案例故事你们可能听到过:

一个女子,因为夜尿症的关系,一直到40岁还没有结婚。而导致这个夜尿症的原因只是因为5岁时尿床了。五岁时候的小小的她尿床后,父母大为生气,并且进行了强烈的指责。父母的话让小小的她非常羞愧,内心充满担忧和紧张。这种紧张引起了她的第二次尿床。第三次尿床。而父母的批评指责随之加剧。最终陷入恶性循环中。

从那时起,她开始隔三差五地尿床。父母越是想要通过打骂来让她克服这个问题,她越是难以克服。

这个真实的案例充分告诉我们,打骂是一种多么顽劣的教养方式,尤其对于天生敏感的孩子,这种方式几乎会造成致命的打击。

TIPS:

1.如果孩子遇到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障碍,如家庭成员死亡,变换新环境,失去父母的照顾所造成的焦虑状态,以及黑夜恐惧受惊、报复心理、母子关系不和精神过度紧张都可以促进以往已有控制小便能力的孩子发生夜尿症,而且如果父母引导不当,有些孩子在发生夜尿症后便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成人后仍无法改变。

2.对待孩子应该宽容。如果孩子不小心夜里尿床了,爸爸妈妈可以淡然处之,温和提醒就好,大可不必厉声指责。因为孩子3岁以后,就已经建立起自尊感。对于尿床,他可能自己都已经很羞愧了,爸爸妈妈如果再用负面性语言进行指责,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和焦虑,尤其是自尊性强的孩子。

很多宝宝的荨麻疹皮肤病等其实是躯体化反应

荨麻疹皮肤病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心因性疾病,俗称风疹块,是一种皮肤病。通俗的解释,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状可能持续数日至数月。荨麻疹病因比较复杂,但很多慢性荨麻疹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我认识一个朋友,她的孩子每两个月就会得一次湿疹,全家人都着急上火。问到我,我告诉她,这根本不是病,而是孩子情绪上出了问题。因为我这个朋友非常忙,每隔两个月就会出一次远差,持续一周以上。而对孩子而言,每一次和妈妈的分离,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孩子会觉得恐慌,无法理解妈妈为什么周期性消失。

孩子因为跟妈妈分开得了荨麻疹,其实这种现象在小小孩中,尤其在一岁以前比较普遍。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认识到客体永恒性,亲近的人一旦消失,他就会害怕不会回来了。中医讲,恐伤肾。如此,孩子的身体抵抗力自然而然会下降。

而很多时候孩子心里的焦虑说不出来,于是最终引起一些躯体化的反应,比如湿疹、荨麻疹等。

TIPS:

1.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妈妈要短暂离开孩子,必须要让孩子知晓,并且在承诺孩子的时间范围内回到孩子身边。否则孩子就会认为你不要他了,由此引发更强烈的焦虑情绪。

2.在孩子3岁以前,不要频繁变化抚养人。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基本思维是一维的,他们需要的是唯一的抚养人,而不是多样化;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改变。因此,如果这个时候给孩子频繁更换抚养人,孩子往往会因为心里的焦虑过度而导致体质不好。

3.有时候孩子身体生病,不过是情绪生病的投射。爸爸妈妈也注意观测。

言语IQ高的预示


语言是人们交往的最主要工具,看到少儿电视频道里个个小主持人都那么口齿伶俐,自然让不少父母羡慕不已,忍不住采取各种方法来提高宝宝语言的表达能力。但要“能说会道”,仅提高表达能力还不够。有专家指出,提高宝宝的言语IQ是关键。

言语IQ预示学业成就

大部分的父母对IQ(即智商)并不陌生,但对言语IQ却未必有所了解。那言语IQ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在两位都是3岁的健康宝宝面前,摆上有猴子和香蕉的图画,其中A宝宝看完后说:“猴子,香蕉。”而B宝宝则说:“猴子,香蕉。香蕉好吃,猴子爱吃香蕉。”

3岁的宝宝对认知的事物,一般都能较好地用语言表达。而B宝宝所进一步表达的是两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的经验认知,两位宝宝都曾经历过。

鉴于两位宝宝的表现,专家进行了相关测试,发现有更好表现的B宝宝,其言语IQ值更高。

言语IQ并非仅指语言表达能力,它更注重的是逻辑与思维能力。B宝宝的表述中对相关词汇有了更好的逻辑与思维的体现。

在全球流行的韦氏IQ测试方法中,言语IQ是IQ测试中的分支项目,包括词汇、类同、造句、常识、理解、算术等多个智力测试项目。言语IQ越高,宝宝的智力发展更好。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所进行的言语测试项目,与4年后他们取得的成绩相关。发育良好的言语技巧能预示宝宝将来有较高的学业成就。

高水平DHA,让言语IQ高6分

了解言语IQ后,如何培养一个言语IQ高的宝宝,则成为爸妈们急切想解开的疑问。有关专家表示,营养的支持,特别是DHA的提供,是言语IQ提高的首要因素。

在大脑发育期,适当的营养支持对认知发育很关键。俗称“脑黄金”的DHA,作为脑部发育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是脑细胞膜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占大脑脂肪总量的30%-45%。其中0-3岁是脑部发育的黄金期,美国营养专家贝兹最新的4年跟踪实验中,发现在婴儿期持续摄入高水平DHA的宝宝,要比没有补充DHA的宝宝的言语IQ值高出6分。到4岁时,这些宝宝的言语IQ仍保持这一优势。因而言语IQ高的宝宝,在日后的学业中的成功率可能会更高。

适宜早教,表现更好

除了营养的提供,适宜的早教刺激,让宝宝积累词汇量以及培养逻辑思维等能力,同样是提高言语IQ不可缺少的因素。

爸妈是宝宝词汇量的最大提供者,早期就应该开始对宝宝说话,介绍宝宝物品名称、讲故事等,但注意语速要慢,特别单词重点突出;注意与宝宝对话交流,且宝宝说话时一定要有反应。

其次可以选择宝宝喜欢的玩具玩游戏,边玩边说物品名称,交流,以提高宝宝的理解力。

另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让宝宝学会物品分类、群体、顺序,数数以及时间、空间概念等,这些能为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父母们不需要羡慕别家的孩子聪明伶俐,只要自小进行科学的营养和早教培养,自家宝宝同样“能说会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