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爸胎教
2021-02-22 宝爸胎教 幼儿能力培养 入学能力准备宝宝安全认知能力测试。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安全认知能力测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岁的宝宝第一次坐学步车时,就知道紧紧地抓住护栏,妈妈千万不要笑话宝宝胆小!可能这个时候宝宝就有了安全认知的能力……
宝宝的安全认知能力包括了解安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练习各种各样的自我保护技能。宝宝有没有安全认知能力,可以通过以下的测试来让爸爸妈妈做到心中有数。
宝宝的安全认知能力测试
测试一:安全乘车
妈妈抱着宝宝乘坐公交车,在座位旁边会有一个扶手,妈妈在座位上坐下之后,宝宝的反应会怎样呢?公交车在前进或者停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原因身体会向后或向前移动,这时候宝宝会做出如何反应呢?
宝宝在妈妈坐下后,就一直四处张望,对周围的人充满了好奇心。
宝宝在妈妈坐下后,会顺势紧紧抓住座位旁边的扶手,在公交车前进或停止时,宝宝抓住扶手的力度增强。
测试二:怀抱中入睡
天黑之后,宝宝吃饱喝足了,开开心心地玩了一会儿,困得实在是睁不开眼了,这时宝宝会以怎样的方式入睡呢?
宝宝玩累了,妈妈把宝宝一放到床上,宝宝就呼呼地睡着了。
宝宝玩累了,困得睁不开眼睛了就要躺在妈妈的怀里睡。看到妈妈抱着自己,宝宝迷迷糊糊地闭上了眼睛,时不时地还会睁开眼睛来看看妈妈在不在。
测试三:安全下楼梯
宝宝在玩游戏,一不小心手里的皮球掉到楼梯下面去了,爸爸妈妈都不在宝宝身边,这时宝宝应该怎么做呢?
宝宝学着大人的样子直接抬脚下楼梯了。
宝宝抓住楼梯边上的栏杆,慢慢地移动脚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下楼梯,直到捡到自己的皮球。
测试四:放心喝水
宝宝在家里玩了一会儿,口渴了找妈妈要喝水,妈妈给宝宝倒了一杯水,这时宝宝要如何选择?
宝宝看到妈妈倒好水后,拿起杯子就要喝。
宝宝在妈妈倒好水后,并没有马上去喝水,而是等水晾凉了以后才喝。
测试五:与陌生人见面
在天气温暖的时候,妈妈经常会带宝宝去小区下面的公园里散步,遇到同样带着小宝宝散步的阿姨,妈妈会停下来和阿姨聊天,还可能会让宝宝开口叫阿姨,这时候宝宝会怎样呢?
宝宝很乖巧地叫了声:“阿姨好!”阿姨立马说:“宝宝真乖!”
宝宝看见陌生阿姨,立即躲到妈妈的怀里。妈妈让叫阿姨时,宝宝就是不出声,妈妈逼得急了,宝宝会用哭来“回答”。这让妈妈很尴尬,只能说:“这孩子就是害羞!”
如果妈妈选择第2项超过3次以上,恭喜宝宝的安全认知能力很强;如果妈妈选择第1项超过3次以上,宝宝的安全认知能力还需要好好培养一下。
安全认知能力不同的原因
为什么有的宝宝安全认知能力很强?在遇到危险时,宝宝能迅速意识到这是危险,能够有意识地躲避危险,妈妈可以放心地让宝宝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什么有的宝宝安全认知能力很弱?常常会受到危险的侵袭。宝宝受到危险的伤害,妈妈很心疼,但是,妈妈有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看到下面例子中的两位妈妈的表现,是否就可以得到答案?
例一:宝宝吃饭
网友A 每次让宝宝吃饭,我都是自己亲自尝过,等饭不烫了才让宝宝吃。
网友B 每次宝宝吃饭的时候,我都要求宝宝自己用手摸摸碗,他自己感觉到不烫了才吃。
例二:宝宝吃药
网友A 宝宝吃药时,我都是按照说明书,找出药放到宝宝的嘴里,然后再给宝宝喝水。
网友B 宝宝自己能吃药时,我就开始教会宝宝辨认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告诉宝宝不能乱吃药。
例三:宝宝过马路
网友A 每次带宝宝出去,过马路时我都是拽着宝宝的手带他过。
网友B 第一次带宝宝过马路时,我就告诉宝宝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让他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抓着他的手过了几次以后,我都让他跟在我的后面自己过马路。
例四:宝宝喜欢玩剪刀
网友A 看见宝宝拿着剪刀玩耍,我担心他弄伤自己,从他手里一把抢过来藏得远远的。
网友B 看见宝宝拿着剪刀自己玩,我马上就借着这个机会告诉宝宝剪刀的使用方法,告诉他如果使用不当的话,就会伤到人。
例五:宝宝喜欢爬高处玩
网友A 每次看见宝宝爬到高处玩,我都提心吊胆,生怕他会跌下来伤着,就会很生气地对宝宝吼,让他别爬到高处去。
网友B 看见宝宝爬到高处玩,我也很担心,我会告诉他在高处玩很危险,如果爬到高处下不来的话,一定要喊妈妈。
安全认知能力需要从小培养
宝宝出生后,对于这个世界是完全陌生的,在安全认知方面也是个空白。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有意识地去培养宝宝的安全认知能力。这样可以让宝宝在生活中认识到危险的存在,在遇到危险时才能有规避的意识和能力。
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宝宝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告诉宝宝远离有电危险标志的地方。
教育宝宝不要玩火柴、打火机、蜡烛等产生火源的东西;逐渐教会宝宝知道在遇到火灾时拨打119火警电话;让宝宝了解着火后可以用水浇灭。
在野外,遇到打雷下雨时,让宝宝知道不能在大树避雨,以免遭遇雷电袭击;遇到洪水时,能够抓住漂浮的物品自救,或者跑到地势高的地方躲避。
让宝宝记住爸爸妈妈的名字和电话,如果宝宝走失了,让他知道找警察叔叔,告诉爸爸妈妈的名字和电话。
教育宝宝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或者饮料,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让宝宝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教会宝宝一些地震时的自救常识,进行简单的自救训练。
当宝宝刚脱离危险的境地之后,不要吓唬宝宝,可以给宝宝正确的信息,告诉宝宝怎样躲避危险。
TIPS
1 在和宝宝做这些游戏时,一定要让宝宝在游戏中感觉到危险的存在,身体能出现反应。
2 通过这些游戏,在宝宝好奇心的驱使下,理解危险的信号,要告诉宝宝在遇到危险时能学会相应的避护方法。
相关知识
育儿知识大全:宝宝各阶段的认知能力
育儿知识大全中,不一样环节的宝宝的认知能力不一样,自然宝宝越小,认知能力会越差,因此父母们务必要依据育儿知识的宝具体情况来塑造她们的认知能力,育儿知识百科全书帮助人们来掌握宝宝各阶段的认知能力。
4-6月
4-6月是宝宝识物的预备期。这一阶段的baby能鉴别父母是发火了還是开心了;拥有短暂性的记忆能力,假如父母从视野中消退她们会尝试去找;见到喜爱的玩具会很激动,以至摇头晃脑,宝宝的“看”与“身体健身运动”刚开始结合在一起;艳丽的颜色能死死地吸引宝宝的视野。到宝宝6月大时,倘若你忽然取走他手上已经玩的东西,他大多数应以痛哭来强烈抗议,对于,母亲别烦,这但是宝宝认知能力上一次大的飞越呦!
一岁-1岁
育儿知识大全中,一岁之后,宝宝了解到底是谁陌生人到底是谁亲戚朋友了;到7、8月的那时候刚开始会看浴室镜子里的品牌形象,有的宝宝因而痴迷照镜、根据浴室镜子里的自身能观念到自身的存有,会对自身哈哈大笑。另外,也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了解小量的平时物品了,虽然这时候她们还说不出口,可是刚开始可用目光、小表情、手式、姿势等来表达了;也可以看一些简洁明了的绘画了。
1岁-1岁半
12-18月大的宝宝对語言拥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能说最简单的字和词,在父母的具体指导下,指认物品时要讲出物品相对的名字。这一阶段,宝宝了解新物品的范畴也比之前扩张了,对见到的东西有形象化的逻辑思维了,例如见到玻璃奶瓶会与吃、喝联络起來,见到母亲端碗回来就了解要用餐了;对玩具也可以作出简易的区别,了解不一样的玩具有不一样的名字。对宣传册上的人与物,也主要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
1岁半-2岁
育儿知识,1岁半上下的宝宝大多数喜爱看太阳光、月亮和星星,能了解一些简易的天气现象似风、电闪和鸣声,也具有了区别花草植物的工作能力了。针对宝宝早已了解的物品,不论是变换位置還是混在其他物品中,通常都逃不出宝宝的“慧眼”。
2岁-2岁半
这一那时候,宝宝对颜色的定义刚开始萌芽期,在指认颜色上不感觉费劲了。
这一年龄层宝宝能基础掌握物品的特性了,例如了解并了解新鲜水果、小点心、小零食和饭食这些食材是能够 吃的;能记牢不一样玩具的名字,大部分能搞清楚这种东西是不可以吃的;另外,基本学好了把学会生活用品和衣服裤子分离。
2岁半-3岁
2岁半-3岁宝宝的认知能力出現了一个极大的飞越,对物品的兴趣爱好不仅考虑于了解他们的名字,只是刚开始关心、掌握其关键点,具备了一定的辨别工作能力,发觉他们在不同以外的“小异”;靠品牌形象区别事情并依靠这类方式简易的大数字。其速即逻辑思维和各种各样感直觉也在快速发展趋势,求知欲愈来愈强、大脑中的疑惑也愈来愈多,因而,她们在这里一环节了解的东西会比之前大大的增加。
3岁-4岁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中表明3岁左右的宝宝大多数能辨别出正方形、环形、三角形等图型了,她们经常会对一些代表性图型如交通信号灯、公共电话标示等造成好奇心,能将所了解的标记生活联络起來,是学认图型的最佳时机;基本创建起时间与空间的定义,能了解长度、左右和前后左右。
针对宝宝认知能力的塑造,务必要充分考虑宝宝所在的环节,因此父母们能够 依据左右的几个点来塑造宝宝们的认知能力。
早教知识大全:宝宝玩玩具能锻炼认知能力吗?
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宝宝的玩具,有布娃娃、小型电子琴、积木、变形金刚、手摇铃、拨浪鼓等。很多卖家都说这些玩具可以锻炼宝宝的认知能力,这是真的吗?宝宝玩玩具究竟有没有好处呢?认知能力该怎么锻炼呢?
对于小朋友来说,几乎每个小朋友都喜欢玩玩具。玩具可以说是小孩子的最爱,专家认为,宝宝玩玩具是可以锻炼认知能力的。不过,也需要父母从旁引导。
随着宝宝慢慢长大,玩的花样也多了起来,这时,父母可以利用宝宝喜欢玩的形象玩具比如玩具娃娃、各种生活用品、动物玩具等,和宝宝做游戏,一边做游戏一边让宝宝学习语言、学会和外界沟通。比如拿着玩具小象对宝宝说:小象爱吃什么呀?小象妈妈怎么给小象洗澡呀?通过这些来发展具体形象思维、记忆以及观察能力。
对于宝宝来说,形象逼真、艺术特征明显、外形有趣的玩具对宝宝吸引力更大。因此,父母可以辅助宝宝学习动物的名字和习性,或者让宝宝模仿动物叫声以及学习有关动物的儿歌,也可以用这类动物做游戏。
比如,妈妈用一块布把动物盖起来,或者把动物藏在自己身后,对宝宝说:“怎么动物不见了?”“谁冬眠去了?”或者把好几个玩具放在一起,偷偷拿掉其中一个,让宝宝回答哪种动物不见了。然后父母让宝宝学习这个动物的叫声,说出动物名称,回答正确后再把丢失的动物拿出来。也可以用积木搭动物等。
在游戏的时候,家长要一边玩一边讲,要引导宝宝学会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且教会宝宝和大人合作玩。在宝宝玩过游戏之后,家长要和宝宝一起把玩具收拾好。这样不但锻炼了宝宝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宝宝把东西放回原处的好习惯,孩子以后会更加顺利地适应社会。
总结:让宝宝锻炼认知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玩游戏是一种,玩玩具也是一种。生活中的一切日常用品也都可以利用起来,比如妈妈用手绢教宝宝做小老鼠或者教宝宝折纸等,都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以及认知能力。游戏是人们发明出来的,父母可以发明一些好玩的游戏多给宝宝玩。
测测你宝宝的心理调节能力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对孩子早期教育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测测你宝宝的心理调节能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带着宝宝到饭店参加同事聚会,因为有人还没到,所以大家只好聊天等待,而宝宝已经饿了,他要吃已经上桌的饭菜,你不允许,要求宝宝再等一会儿。这时,你的宝宝可能是什么反应?
①他生气地拍桌子或者踢椅子。
②他反问妈妈:“我饿了,为什么不让我吃?”
③他乖乖地坐在那里,什么事情也不做,什么话也不说。
④他开始翻妈妈的手提包,看看里面有没有好玩的东西。
⑤他盯着桌上的饭菜,禁不住吸吮手指。
⑥“妈妈说如果今天听话,明天就带我去游乐场。”他想了想,就自己出去玩了。
⑦他问妈妈要钱,自己到外面买了一个冰淇淋吃起来。
或许,宝宝还有其他表现,但是归结起来,都属于不同类型的心理调节策略。在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大大小小很多挑战,其中一个经常性的挑战,就是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不同的人经常采取不同的调节策略,而不同的调节策略不但导致不同的调节后果,还会影响宝宝行为习惯以及性格、人格特点的形成。
根据心理调节策略的性质,可以将之分为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积极策略可以帮助宝宝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办法适应当前的新环境,从而改善自己的心理和人际关系。而消极策略则助长宝宝的不良反应,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也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发育。因此,家长要关注宝宝的心理调节策略,引导宝宝向积极方向努力,减少和避免消极心理状况不断升级。
宝宝常见6大心理调节策略
1.发泄这是宝宝使家长比较尴尬和为难的极端方式,他会采取一些攻击性、伤害性、破坏性的情绪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宣泄自己的愤怒。除了①所表现的捣乱和破坏之外,其他还有尖叫、哭闹、摔打、骂人等消极行为。
2.被动应付宝宝不主动采取任何积极的措施来调节面临的矛盾,而是被动地承受,什么也不想、不说和不做,只是发呆。如③。
3.自我慰藉宝宝会做一些无意义的重复动作来排解心中的焦虑,如⑤,或者说一些假想的话来歪曲现实以达到安慰自己的目的,如“这些饭菜不好吃”,这是类似“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酸葡萄效应)的调节策略。
4.主动解决指宝宝积极主动地针对问题和困难采取相应的行为,尽可能地帮助自己减轻压力,摆脱困境。除了②所表示的要求妈妈给出解释以外,还有口头反对、提出疑问、摆出条件、寻求合作、自己尝试(如⑦)等行为。
5.替代活动指宝宝自己想办法转移注意力,采取一些分心行为,以忽略自己的需求。除了如④所表示的主动寻找玩具以外,宝宝还会有主动找别人话说、自己唱歌跳舞等行为。
6.重新思考指宝宝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对事物的价值重新做出判断和选择,最终调节心理平衡,如⑥,宝宝“想了想”妈妈的话,在暂时的“小痛苦”(现在饿一会儿)和明天的“大快乐”(去游乐场)之间进行权衡,最后判断后者更有价值,经过重新思考,他愉快地调节了自己的心理平衡。
6大心理调节策略的不同影响
在上述6大心理调节策略中,1和2属于消极策略,3属于中性策略,4、5和6属于积极策略。年龄大小相仿的宝宝在面临同一情境时,有时会采取差别很大的调节策略,这不但导致调节后果的差异,而且反映了宝宝思维水平的高低、思维方式的优劣,一旦形成思维习惯,将会影响宝宝的性格、人格以及修养、心理健康发展状况。
“发泄”
容易导致宝宝出现攻击和破坏等问题行为,养成抱怨、报复等不良心理倾向与行为习惯。虽然如此,有些年轻父母还是对此存在认识误区。他们认为发泄有助于释放消极情绪、排解心理压力。事实上,宝宝在释放和排解过程中是很不愉快的,他的情绪亢奋、行为过激,甚至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破坏和谐的人际氛围,之后还容易形成错误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出现的问题都是由外在因素造成的”。但是,宝宝又不是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来调节心理,而是把外在环境变得更加混乱,通过两厢俱败扯平心理矛盾。显而易见,与其他几种心理调节策略相比,这种方式是消极的、不足取的,妈妈应该引导宝宝学习积极的调节策略,否则宝宝在心理调节能力上就落后于同龄伙伴了。
“被动应付”
这类宝宝的行为虽然不像“发泄”那样令人难堪,可能还显得比较听话,但是,宝宝比较被动,不善于动脑筋,遇到问题就发呆,属于不喜欢一直努力的消极策略,将影响宝宝形成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和进取人格。虽然如此,有些家长容易忽视“被动应付”的宝宝,因为他比较安静和乖巧,显得息事宁人,所以家长常常意识不到这样的宝宝还需要进一步积极引导。
“自我慰藉”
这是宝宝用逃避现实的方式来调节平衡的自我安慰行为,幼小儿童在遇到矛盾和困难的时候,很容易就使用这个策略,以暂时收到自我保护的效果。但是,如果宝宝对此依赖过多,就会养成幼稚、退缩、逃避的心理与习惯,不利于提高宝宝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勇敢面对现实的能力。所以,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家长应该引导宝宝不断减少使用这一策略。
“主动解决”
这是宝宝正确面对现实、认真分析问题、自主尝试办法的积极策略,它是人一生都在发展和提高的能力。经研究发现,儿童从1岁就会出现这种策略与能力,并随着运动、语言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但是,因为宝宝的经验有限,所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强,所以,他的主动解决策略有时不正确、有时不成功,这都需要家长的启发和帮助。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家长忽略了宝宝的这种主动性,把其不正确和不成功的策略归为反叛、多动、固执和捣乱,因此采取否定、压制或者包办代替的管教方式,这无疑将阻碍宝宝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替代活动”
这是宝宝调节自己需求的积极策略,当宝宝的“主动解决”策略出现不利情形时,他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对自己比较有意义的其他行为,来暂时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求得心理平衡。与倾向于逆来顺受的“被动应付”不同,也与倾向于逃避和歪曲现实的“自我慰藉”不同,宝宝选择“替代活动”的态度还是积极的,而选择的行为也是相对能吸引自己、并从中得到快乐的。因此,“替代活动”是培养宝宝心理调节能力的常用策略,有时宝宝能自己找到“替代活动”,有时需要家长的启发、提示、支持和帮助。
“重新思考”
这是宝宝对事物的意义再次进行评估,在家长的引导下,他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形成态度一变、行为就变的积极调节方式。它与酸葡萄效应的“自我慰藉”不同,它并不回避和歪曲现实事物,而是在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关系、大利益与小利益之间的关系中进行重新思考和判断,最终做出心甘情愿的理性选择。很多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善用此策引导宝宝,培养宝宝遇到矛盾就换个角度思考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宝宝就主动掌握并善于使用这种积极的调节策略。
早教知识: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早教知识: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是每位家长都关注的重要话题。作为早教师,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始终关注和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宝宝的认知潜能,并为其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学习体验。在本文中,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将分享一些关于提高宝宝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经过科学研究验证,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亲子早教网小编们要明确认知能力的定义。简单来说,认知能力是指亲子早教网小编们用来认知、思考和理解外部世界的能力。在宝宝的早期发展阶段,大脑的快速发育为他们的认知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创新的活动来进一步激发宝宝的认知能力。
言语交流是促进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家长应该尽早与宝宝进行交流,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周围的事物。例如,当宝宝指向一只狗时,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说:“这是一只狗,它有四条腿和一张嘴巴。”通过这样的交流,宝宝会逐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和理解事物。同时,亲子早教网小编们还可以为宝宝创造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例如阅读故事书、唱儿歌以及与他们进行对话,这些活动都能够提高宝宝的语言和认知能力。
除了言语交流,视觉刺激也能够激发宝宝的认知能力。宝宝从出生开始就对周围的视觉刺激非常敏感。因此,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通过给宝宝展示各种不同的图像和颜色来刺激他们的视觉发展。例如,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挂上黑白对比强烈的卡片,并让宝宝观察和辨认。为宝宝提供多样形状、质地和色彩的玩具也能够促进他们的视觉认知发展。
除了言语和视觉刺激,宝宝的动手能力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各种手工制作活动,宝宝可以锻炼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提高空间感知能力。例如,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与宝宝一起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如黏土造型、剪纸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宝宝的创造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音乐和舞蹈也是促进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有效工具。通过听音乐和跳舞,宝宝可以感受到节奏和韵律,并学会根据音乐的节拍进行动作。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宝宝的音乐才能,还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亲子早教网小编们要强调的是,每个宝宝的发展进程都是独特的,家长应该根据宝宝的兴趣和个性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激励。同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鼓励。毕竟,幸福的家庭环境是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最佳土壤。
亲子早教网小编认为,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言语交流、视觉刺激、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活动,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作为早教师,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应该不断学习和创新,为宝宝提供更好的早期教育,助力他们在人生早期阶段取得良好的认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