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恰当地拒绝,不仅是自我保护必须迈出的第一步,而且也是将来采取更恰当方式与人交流需要掌握的一种处事技巧。因为,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很容易被他人左右、没有自己主张的人,有时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不敢拒绝他人的几个小心眼

小心眼一:小朋友不跟我玩怎么办?

人天生就是害怕孤独的,宝宝也一样。如果小伙伴都不跟自己玩,宝宝的心里会没着没落。为了能和小伙伴一起玩,宝宝有时会刻意地去讨好周围的小朋友。

补救措施:宝宝因为害怕别人不跟他玩而不敢拒绝,这是人际关系依赖症的表现。父母可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宝宝独立性上,让他学会独处,学会自主,而不是总跟着别人跑。克服了人际关系依赖性,有了独立性,宝宝自然也就学会拒绝了。

小心眼二:他们说我小气怎么办?

宝宝虽小,但是很容易受成人世界的影响。如果父母特别好面子,总是做一些并不太愿意做但为了保全自己面子不得不做的事,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宝宝也会养成这样的习惯。

补救措施:好面子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宝宝长大了就有可能遇事总是因掰不开面子而吃亏,吃亏之后心里又十分难受,精神上常常很痛苦,从而心理严重失衡。要改变宝宝的这种状况,父母本身应做出榜样,该拒绝时就拒绝,如果没有拒绝就不要后悔。认清这个道理,才能心安理得地拒绝他人。

小心眼三:他们欺负我怎么办?

宝宝在跟比较大的孩子玩耍时,那些大孩子可能会吓唬宝宝。由于害怕被欺负,所以对别人提出的任何要求,宝宝都会无条件地满足。可这样做,一方面会鼓励那些欺负他的人继续采取这种野蛮方式要挟他,另一方面也会让宝宝对自己越来越失去自信,进入一个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

补救措施:父母可以让胆小的宝宝从学会拒绝父母、熟人入手,再慢慢过渡到拒绝一些较好说话的小伙伴。只要利用机会多锻炼,宝宝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再不会因胆小而不敢拒绝别人了。

,他周围的人群都会对他很好,不会对他构成任何威胁。这样,宝宝将来就不会对陌生人产生任何戒心,有可能给宝宝的心理带来不良影响。

拒绝他人保护自己的安全法则

即便宝宝很小,父母也可尝试告诉宝宝一些拒绝他人的安全原则。这样,在父母潜移默化的教导下,宝宝就会学会条件反射式地采取正确方式拒绝他人。在告诉宝宝这些原则时,妈妈没必要向宝宝解释原因,只要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就可以了。

·如果独自在家,正好有陌生人前来拜访,坚决不要开门。

·接听电话时,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谁在家里等任何与家里有关的信息。

·去哪里玩,一定要事先告诉父母。

·自己的物品可给别的熟悉的小朋友玩,但是不一定非跟他们玩。

·不要一个人跑到户外玩耍。

·不要独自到空空的大楼、安静的门道等地方玩耍,也不要独自到加油站、戏院、餐馆或其他公共场所的洗手间等地方玩耍。

·有任何不对劲的事,别忘了打报警电话。

·不管陌生人给的东西多诱人,都不要接受。

·无论如何,不要坐陌生人的车去任何地方,哪怕他看起来很友善,或他坚持说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

·如果陌生人说要带你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或和你玩一种很有趣的游戏,千万不要轻易相信。

·如果不认识的人把手放在宝宝的肩膀上,或有意碰宝宝的身体,最好的办法是大声尖叫:“我不认识这个人,帮我打110”,或高声喊叫:“救火啊!”这样就会立刻引起周围人群的注意,及时得到救助。

养育错误造就顺从宝宝

错误一:总是软硬兼施让宝宝按父母的意志做事

父母生怕宝宝吃少了,即便确实吃饱了,或者胃口不好不想吃,妈妈还是会不停地劝说:“宝宝,再吃一口,多吃点,长高高。”宝宝玩泥巴玩得正起劲,妈妈过来大惊小怪地嚷嚷:“天哪,小手弄了!”不胜枚举的事实虽然凝聚了一片无可厚非的爱心,但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宝宝就会养成乖乖听话的习惯,而失去了表达自己意志的能力。

错误二:总是说服宝宝满足他人的要求

家里来了小客人,父母总是希望宝宝能做得很绅士很淑女。于是,当别的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或做别的什么事,而自己的宝宝恰好也热衷于同样的事时,父母可能处于礼仪习惯极力说服宝宝满足小客人的要求。其实,无论宝宝拒绝小朋友的要求,还是满足小朋友的要求,给他自己做主的权力都非常重要。因为,宝宝在这个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能学会有效地拒绝别人,也学会友好地与人相处,这同样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经历。

错误三: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任何要求

不管宝宝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有的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宝宝的一切要求。殊不知,父母的这种做法会给宝宝打造一个过分纯粹的环境,让他觉得他的任何愿望都可轻易实现

相关阅读

让宝宝学会拒绝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恰当地拒绝,不仅是自我保护必须迈出的第一步,而且也是将来采取更恰当方式与人交流需要掌握的一种处事技巧。因为,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很容易被他人左右、没有自己主张的人,有时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宝宝不敢拒绝他人的4个小心眼

小心眼一:小朋友不跟我玩怎么办?

人天生就是害怕孤独的,宝宝也一样。如果小伙伴都不跟自己玩,宝宝的心里会没着没落。为了能和小伙伴一起玩,宝宝有时会刻意地去讨好周围的小朋友。

补救措施:

宝宝因为害怕别人不跟他玩而不敢拒绝,这是人际关系依赖症的表现。父母可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宝宝独立性上,让他学会独处,学会自主,而不是总跟着别人跑。克服了人际关系依赖性,有了独立性,宝宝自然也就学会拒绝了。

小心眼二:他们说我小气怎么办?

宝宝虽小,但是很容易受成人世界的影响。如果父母特别好面子,总是做一些并不太愿意做但为了保全自己面子不得不做的事,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宝宝也会养成这样的习惯。

补救措施:

好面子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宝宝长大了就有可能遇事总是因掰不开面子而吃亏,吃亏之后心里又十分难受,精神上常常很痛苦,从而心理严重失衡。要改变宝宝的这种状况,父母本身应做出榜样,该拒绝时就拒绝,如果没有拒绝就不要后悔。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认清这个道理,才能心安理得地拒绝他人。

小心眼三:他们欺负我怎么办?

宝宝在跟比较大的孩子玩耍时,那些大孩子可能会吓唬宝宝。由于害怕被欺负,所以对别人提出的任何要求,宝宝都会无条件地满足。可这样做,一方面会鼓励那些欺负他的人继续采取这种野蛮方式要挟他,另一方面也会让宝宝对自己越来越失去自信,进入一个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

补救措施:

父母可以让胆小的宝宝从学会拒绝父母、熟人入手,再慢慢过渡到拒绝一些较好说话的小伙伴。只要利用机会多锻炼,宝宝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再不会因胆小而不敢拒绝别人了。

小心眼四:我从来没有拒绝过别人怎么办?

拒绝其实也是一种习惯。缺乏拒绝经验的宝宝,往往无法开口拒绝他人,与他有没有拒绝别人的胆量没有任何关系,仅仅因为他不习惯说“不”。

补救措施:

婉言拒绝的技巧,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培养。父母可利用宝宝经历的一些事情,根据当时的情境以及具体情况,教宝宝以什么样的方式婉言拒绝他人的要求。比如,娜娜向丹丹借画笔,丹丹如果不愿借可以这样说:“一会儿上课我还要用呢!”或“我用完了再借给你吧”。

宝宝不会拒绝的3个养育错误

错误一:总是软硬兼施让宝宝按父母的意志做事

父母生怕宝宝吃少了,即便确实吃饱了,或者胃口不好不想吃,妈妈还是会不停地劝说:“宝宝,再吃一口,多吃点,长高高。”宝宝玩泥巴玩得正起劲,妈妈过来了,大惊小怪地嚷嚷:“天啦,宝宝不能玩泥巴,把小手弄脏了,再弄,妈妈要打你屁股了!”不胜枚举的事实虽然凝聚了一片无可厚非的爱心,但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宝宝就会养成乖乖听话的习惯,而失去了表达自己意志的能力。

错误二:总是说服宝宝满足他人的要求

家里来了小客人,父母总是希望宝宝能做得很绅士很淑女。于是,当别的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或做别的什么事,而自己的宝宝恰好也热衷于同样的事时,父母可能处于礼仪习惯极力说服宝宝满足小客人的要求。虽然这种做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可厚非,并它确实可能让宝宝变得很有教养,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做法也剥夺了宝宝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其实,无论宝宝拒绝小朋友的要求,还是满足小朋友的要求,给他自己做主的权力都非常重要。因为,宝宝在这个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能学会有效地拒绝别人,也学会友好地与人相处,这同样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经历。

错误三: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任何要求

不管宝宝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有的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宝宝的一切要求。甚至当宝宝看上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想要拿过来玩,家长也会想方设法去说服别的小朋友,或找对方家长借玩具给宝宝玩,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需求。殊不知,父母的这种做法会给宝宝打造一个过分纯粹的环境,让他觉得他的任何愿望都可轻易实现,他周围的人群都会对他很好,不会对他构成任何威胁。这样,宝宝将来就不会对陌生人产生任何戒心,有可能给宝宝的心理带来不利影响。

拒绝他人保护自己的安全原则

即便宝宝很小,父母也可尝试告诉宝宝一些拒绝他人的安全原则。这样,在父母潜移默化的教导下,宝宝就会学会条件反射式地采取正确方式拒绝他人。在告诉宝宝这些原则时,妈妈没必要向宝宝解释原因,只要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就可以了。

如果独自在家,正好有陌生人前来拜访,坚决不要开门。

接听电话时,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谁在家里等任何与家里有关的信息。

孩子拒绝别人接触该怎么办


孩子拒绝别人接触该怎么办?儿子11个月,他在家很活泼,可一出门就绷着小脸、皱着眉头,难得一笑。虽然平时我们也常带他去小区里玩耍,但是别人一碰他就缩手缩肩,浑身紧张的样子,熟悉的小朋友伸手摸他也这样。我和我爱人都不太善于交往,而且我的工作压力很大,孕期情绪紧张,会不会是这些原因影响了孩子?我现在该怎么做呢?孩子的表现拒绝接触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陌生人焦虑比较重,表现为对陌生人很害怕,熟悉起来比较慢;属于敏感体质,表现在对触摸很敏感,不喜欢被人触摸;也可能是小朋友摸他时手比较重,常常把他弄疼,所以他害怕;父母不喜欢交往,因此给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也比较少,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就比较慢。至于你所说的孕期有紧张情绪,不知持续时间多长?如果持续五六个月以上.可能会使胎儿受到一定影响。因为,孕期如果精神压抑,会使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变化,使子宫的血流量减少,或者使肾上腺素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胎儿。要是短期的情绪紧张,就不会有什么影响。针对孩子目前的情况,建议你这样做: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人际交往。你的孩子现在还小,许多行为还不定型,不要过早给孩子下定论,说他有什么交往问题。尊重孩子的敏感体质。在别人或小朋友摸他。抱他,他紧张退缩时,你不必太担心,不要把这种情况想得太严重。随着孩子的发展,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会逐渐适应和改变的。虽然他现在还不太适应和小朋友交往太亲近,但你还要给他接近别人和小朋友的机会,哪怕是远距离接触也可以,使他逐渐形成参与交往的意识。

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


一、要先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

苏老师指出,一个会欣赏别人的人,首先要会欣赏自己,而要会欣赏自己,就要有自信,要有自信,就要有成功的感觉,要有成功的感觉,则要能做到,也就是经常有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任务的机会。而当他完成时,还能及时从周围人得到具体的反馈,对他的努力与进步表示肯定。

所以,对家长来说,重要的是多提供一些难度与孩子能力相当的事给孩子去完成。其中又有一定的技巧,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把学习或要完成的东西进行分解,而不是要求孩子一步到位。

比如走路,所有的孩子都不是一下子就会走路的,如果要求他一开始就会走、走得好,对他的自信只能是一个打击。而应把走路这件事分解为很多块,比如扶着东西走、走走爬爬、走得摇摇晃晃、走时摔跤不多了……孩子每完成一个阶段,都是付出了努力的,这个时候要给予鼓励。

二、家长要多给孩子经历的机会

在孩子的学习与探索中,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就是很多家长常帮倒忙,总是忍不住要伸手去帮孩子,其结果是剥夺了孩子发现自己的机会与权利,这对自信心的构建没有丝毫的好处。其实,在成长中,每个孩子都天然地会去发现自己,并从中感受自己的能力,比如婴儿的翻身,他很努力地翻,但开始时总是不能成功,在一边的家长如忍不住用手推一下,帮他一把,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他体验不到自己翻过去的成就与快乐,而事实上,孩子是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翻身这个动作,而且他还会找到一个自己最舒服、最有效的翻身方法,在完成翻身这个动作过程中,他会体会、并找到自己的优势。

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跟他说:宝宝,你这次翻得不错耶,你好努力哦。让他知道他的努力你是明白的,就足够了。这样,孩子会有勇气继续尝试新的东西,他的自信也会建立起来。而孩子知道被人欣赏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后,他才会去欣赏别人。

三、孩子经历时要给予正面引导

只有同样努力过的人,才会欣赏别人的成就与努力,因为只有努力过,才知道要做到某个程度,是需要花很多功夫的,是很难的。

比如,当他看到一株芍药开得非常好时,他会发出欣赏的话语:这个花开得太好了,你是怎么种的?能不能教我?面对这样的孩子,相信没有人会不喜欢。

小朋友多去经历,才能知道其中的难处,而且在这种经历中,得到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才能学会欣赏别人,如果在他经历时,总是遇到挫败,他会放弃。要,家长首先要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要认同、肯定孩子的每一点努力与付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自然而然地也会欣赏别人。

1岁的小宝宝应该学会那些呢?


宝宝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开始学习着,我们都知道早期教育对于孩子今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一岁时的小宝宝都应该学会那些东西吧,希望妈妈帮助孩子超着此些方面努力!

走得好

走是大脑控制下的全身运动,走路能使小儿的活动范围扩大,看到的东西和接受的刺激也就随之增多,同时也解放了双手,这样,双手可以参与各种活动,这些都能刺激大脑的发育。走时,要求小儿用足跟着地走,如果发现小儿是用脚尖走或走而不稳,或抬高腿走,或一岁半还不会走,那么要找医生看看。早教网

手和指尖的灵巧活动

这是指练习拇指和食指的对捏动作,这对小儿今后的生活、劳动、学习和使用工具都很重要。因此,要从小儿一岁起就练习握笔、画画、捡豆豆、插棍子、搭积木等。

训练与人交往的能力

一岁多孩子会走了,又是模仿能力形成时期。这时小儿可跟在妈妈后边,一边模仿,一边活动,做做模仿动作,多练习说话。但更要注意多与小朋友交往,这样可以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也能促使语言发育得更好。

要使吃、睡、便规律化

这几方面的自理和规律化,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的表现,能促使小儿体格发育健壮和大脑正常发育。要在这个时期训练小儿会用语言表达吃、睡、便的要求,会用杯子喝水,会用勺子,会自己用手拿东西吃,会自己去小便,并能控制大便。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幼儿时期,小宝宝们的成长是比较快的,夸张点的说就是一天一个样,那么孩子们每个月都应该学会些什么,家长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幼儿时期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所以希望家长们都能够牢牢抓住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