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好奇心的童话故事

2021-02-01 好奇心的童话故事 幼儿能力培养 孩子才艺培养

孩子创新能力从培养好奇心开始。

当前,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对于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学校的教育思想却存在一个顽固的误区,大家都以为只要知识多,创新能力就强,所以大家都追求给学生灌输越来越多的知识;家长和社会都要求学生高学历。

我们每年授予的博士学位人数居世界第一,但是其中几乎有一半都去做行政管理工作,许多工作岗位都把博士学位作为上岗条件,这就是这种误区的反映。

实际上,创新能力并不等于知识多。一些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他们出成果都在二三十岁。这时候他们知识并不多,只有些必要的基础知识,他们获得成功是因为思想特别活跃。去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日本学者叫益川敏英,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英语说不好,从来没有出过国,是所谓的“土包子学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和京都大学的朋友小林一起研究夸克,两个人个性正好互补,形成两人团队;他每天晚上脑子里面都在想主意,第二天告诉小林,两个人一起做实验,最后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这时候大家才发现,益川敏英竟然对英语一窍不通。他说他从小学开始,文科成绩就不好,上大学的时候,他的英语也一直不好。

在我国,谁能容忍像益川敏英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在中国很难升迁,没法当教授,没法当干部。益川敏英的例子告诉我们,知识多并不一定创新能力强(英语好也是知识多的一种)。创新能力最本质的要素,恰好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忽略的东西,第一是好奇心和兴趣;第二是想象力;第三是洞察力。

好奇心和兴趣是一个人有没有创新能力最基础的条件,一个人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和好奇心,不太可能有很大的成就。爱因斯坦说他四五岁的时候,父亲给他一个礼物,就是指南针,他看了一下子就有了强烈的兴趣,发现这个针永远都往一个方向摆动,他觉得这背后肯定有重要的原因,很想搞清楚,这就是好奇心。

想象力是人为了生存进化出来的基本能力。想象力对人类至关重要,想象力使我们发明了工具、武器、枪炮,使人类变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物种。想象力和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搞得不好”好奇心和想象力就被扼杀了,“搞得好”才能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有创新能力的人。现在的小孩上学以后,在升学指挥棒的打压下,好奇心迅速消失。

好奇心和兴趣怎么培养?老师讲课是培养好奇心和兴趣的重要手段。老师们在课堂和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作为重点。

洞察力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另一方面。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在面对复杂情况的时候,来不及思考和推理,却能很迅速地找到问题的关键,找出解决办法来,这就是洞察力强。

怎样培养洞察力?这可能是创新能力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杨振宁先生曾经谈到一个例子,说明他的科学洞察力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杨振宁先生到芝加哥大学读博士,上量子力学课的是美国氢弹之父埃德华·特勒。特勒思想横溢,从来不备课,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因为量子力学太复杂,想到哪儿讲到哪儿容易走入陷阱。杨振宁先生说他最感兴趣的就是看特勒走入陷阱,这个时候特勒的思维就像天线一样张开,四处探测,此时他的洞察力表露无遗。学生最有收获正是在这种时候。现在很多大学对老师的课堂讲稿都要检查,而且现在的大学教师也不敢在学生面前即兴讲,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洞察力。这样,学生的洞察力自然得不到培养。

知识多并不等于创新能力强,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知识多甚至还可能局限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个原因是,知识多确实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前提条件是这些知识都是准确的,而且你要将它们融会贯通,这样才有利于创新。如果知识多了,有好多是没有用的,或者有好多知识,食而不化,遇到问题的时候,在知识堆里转不出来,新思想反而会被压抑。

第二个原因是,不要被文化垃圾或者是出版垃圾湮没。我看现在年轻人遇到的这个问题很严重,却不自知。我经常和年轻人讨论问题,让他们考虑怎么做,本来是想让他们动脑筋想想,但是他们往往在网上搜索一大堆东西拿来,没有自己的想法。

总的来说,我以为不光是读书多、知识多,创新能力就强。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兴趣、好奇心、想象力跟洞察力。而好奇心与想象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这需要从小孩子起就加以培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

扩展阅读

培养孩子自信从挖掘潜能开始


幼儿园午饭之后,老师陪着小朋友一起玩旋转陀螺。只要将一根皮条插入陀螺的机芯中一抽马上会飞快地旋转起来,有时还会冒出火花来。大家玩得正高兴的时候,一个细小的声音问:“老师,你知道助动车的轮子怎么会转起来吗?”原来是平时胆子较小的一位小朋友,老师摇摇头说:“不知道。”他马上就笑:“我来告诉你吧!在助动车的中间有的两个轮子,一大一小,当中有一根皮带连着,只要机轮一动,大的轮子就带动小的轮子一起转…”他很仔细地说着,老师甚是惊讶。原来他对一些科学的原理很在行,在家里还能帮助爸爸修车呢!利用这一点,老师就让他在班级中多讲些原理。什么轮子为什么动呀,天上的云为什会走呀,咕噜球的球为什么不会掉出来,等等。渐渐的小朋友们很崇拜他,经常围在他身边问这个,问那个的,他的自信心也进一步加强了,也能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了,愿意在班级中表演一些节目,讲话的声音也响多了。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能说会道的孩子往往是大家注目的焦点。而那些不声不响地孩子会被忽视,冷落,其实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可挖掘的潜力。所以作为成人,我们应该多观察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从有利的方面带动不利的一面,取长补短,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孩子的好性格 从小就开始培养


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以下6个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如果从小具有这6种性格品质,长大了其他优良品质都会自然派生出来。

性格品质决定人的命运,而人的优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在早期教育中,性格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属重中之重。早前我们曾经对1000名3~10岁的幼儿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18%的幼儿具备良好性格,82%的幼儿性格有或多或少问题,而25.7%的幼儿性格恶劣,让人不得不为之担忧。

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的孩子有6个表现: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帮你拿拖鞋,你的鼓励“孩子真乖、真能干”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我建议4~5岁的孩子要学会做饭,5~6岁的孩子要学会做菜。

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人,何谈成材?

创造精神

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法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

利用好奇心培养孩子注意力


想必很多妈妈都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事情而烦恼,的确,想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事情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孩子未曾见过和未曾听说过的新鲜事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好奇心强的孩子,引起他们的极大关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来培养注意力。

1、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提供新鲜的事物

实验证明,强烈、新奇、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转动音乐鸟笼,会跳的小青蛙,会摇头的小木偶,自动下蛋的母鸡等玩具让孩子集中注意力观察、摆弄。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类似的玩具,用来训练他集中注意力。特别是0~3岁的孩子,采取这种方法是最理想、最有效的。另外,还可以把孩子带到新的环境中去玩。比如带小孩逛公园,让他看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花草、造型各异的建筑及其他引人入胜的景观。带孩子到动物园去看一些有趣的动物等等,利用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养专注意力。

2、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专注力结合起来,诱导激发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小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儿童在入学前接触的书本知识太多,走进课堂后发现老师讲授的都是自己屡见不鲜、耳熟能详的东西,那么,大多数儿童都会不由自主地精神溜号儿,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在生活中你常常会看到一些小孩子在按家长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对幼儿来说,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专注力结合起来。

培养孩子的兴趣,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去激发。比如培养小儿识字的兴趣,你可以利用小孩子喜欢故事的特点,给小孩子买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图画故事书。让小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并且告诉孩子这些好听的故事都是用书中的文字编写的,引发孩子识字的兴趣,然后认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

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所以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并以此为媒介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早教相关知识:创新意识要从小开始培养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早教相关知识:创新意识要从小开始培养》,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聪明,而这也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但因孩子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许多可以孩子自己动手做的事情,家长们也都是替孩子做了。所以,如果孩子连自己动手的机会都没了,就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到了。因此,家长们应该放开手让孩子有一些自己的空间,才能培养出创新意识。怎样做呢?

有关的育儿专家介绍说,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首先家长就得转变那种妨碍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发展的教育观念,要知道教育是科学是艺术,而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僵化就滞了。如果我们的施教者观念陈旧、意识陈旧、意思狭隘、方法保守、手段落后,怎么可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呢?

所以说,教育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更应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而成人们要做的就是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家长要倍加呵护,并且要允许、宽容孩子犯错误。对于孩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孩子天性就是好奇心很强,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并会自作主张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结果常常做错事。这时就要看大人是如何对待的了,教师和父母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幼儿的问题,决不能采取冷淡的态度。对幼儿的错误,要积极分析原因,在给孩子耐心讲明道理的同时,对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2、成人在教育孩子时还要鼓励孩子儿敢于幻想,因为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向于未来活动的。一个人只有敢于幻想,才能超越,才能创新,才能摆脱平庸。人类就是因为有了幻想,才有了向前走的动力,世间无数发明创造,都是有了人们所谓痴人说梦般的幻想才成为现实。懒于幻想的人必定是目光短浅、缺乏创造精神的人。因此,教师和父母要鼓励孩子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这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除了正确对等孩子提的问题,成人们还要多给孩子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他人的交往获得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孩子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甚至独立做到“一题多解”。

4、对于孩子的“很听话”与是一个“好孩子”之间的关系要正确对待。社会对人的肯定的评价经过长期的熏陶,“听话”已经成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可以说,大部分老师和父母都喜欢听话的孩子,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这个标准又大多是以他们自己的理念和非判断为中心划定的圆。其实是错误的认识,事实上,在这个圆中活动的不少孩子,恰恰缺乏独立和创新的特征。他们的头脑成为施教者思想的跑马场,他们的行为以施教者制定的标准为依据。这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教师和父母应树立代化的教育思想观念,把孩子视为有平等人格的个体来进行教育,所以,成人们要砸掉“框框”,为孩子提供创造的机会和空间。

亲子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家长或老师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教育孩子时,不能要求孩子绝对的服从成人的意愿,这不但让孩子的创新意识没有了,而且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为教育上的牺牲品。所以说,要孩子有创新意识就要从小开始培养,各位爸爸妈妈如果对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与我们一起交流讨论。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好奇心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