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球妈:我的儿子四岁了,因为从小受环境的影响,所以现在不合群,不喜欢交朋友,都是独个玩,在幼儿园里也一样,而且爱与人对着干,请问如何纠正他的坏毛病?

支招:因为是环境造成的,所以还是要用环境去改变你的宝宝,你可以请你家附近的一些跟你宝宝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到你家玩,请他们带上玩具和你的宝宝一起玩,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你的宝宝一定会融入到一群小朋友中去的。

果果妈:儿子2岁7个月了,性格有点儿内向、怕生。但在家很活泼,也挺懂事。碰到熟人会打招呼、问好、说再见,大家说他礼貌挺好。但一向就不喜欢和同龄小朋友玩,比如他在玩滑梯,一看到其他小朋友过来,他就会让开。

支招:多带宝贝出去玩玩,和小朋友多交流,尽量在宝贝能够接受的情况下,让她和小朋友问好、握手,慢慢就会好起来的。每次她能独立完成这些动作时,一定要多多夸奖宝贝,鼓励会让她更勇敢。

多多妈:多多1岁6个月了,走路已经很稳,会说很多话了,我们特别开心。可是,多多却只喜欢和家里的大人玩,遇到正在玩耍的小朋友,就远远站着看。我说带她过去,可是她直摇头,甚至哭起来。

支招:对于这种情况,作为父母要多带宝贝去附近的幼儿园玩。建议先和幼儿园的老师说好了,比如每个星期去一次,我想他们听了后,会同意家长带宝贝在幼儿园小朋友活动的时间来体验的。这样,就可以让宝贝很早地接触到更多的小朋友。她看到小朋友们玩了,她也就想参与了。

朋朋妈:我儿子刚上幼儿园不是很合群,总是独来独往,我问他有没有好朋友,他一个名字也说不出来,我很着急,没朋友的小孩肯定不喜欢幼儿园。

支招:其实不合群的宝宝也渴望和别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只是他不知道要如何与其他宝宝相处。聪明的家长不妨让孩子从一个玩伴开始锻炼交往能力,让他懂得去享受交朋友的乐趣,慢慢地,孩子就会自然融入了。

柯可妈:我儿子3岁半了,老师反映说他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有的甚至不肯参加,他们情愿站在一旁观看,也不愿投身其中。

支招:宝宝不肯参加集体活动,好多是态度问题。有些宝宝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耍赖,就闹情绪了,不愿同别的小朋友一起活动。大人要与教师配合,发现和利用孩子某一长处,让他在集体中显示出来,当他受到教师和同伴的赞扬时,便会有信心,也能与同伴自在地相处了。

丁丁妈:丁丁跟小朋友玩游戏,没一会儿,因为一点小事与小朋友发生冲突,哇哇大哭起来。丁丁就是碰不得一点小事,还没怎么样就大喊大叫,很难和小朋友和平相处。

支招:有些宝宝在家被娇宠惯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以“我”为中心。他们在幼儿园,觉得没有在家里自由、舒适,于是对园里的生活没兴趣,对其他小朋友也无感情。此时,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灌输“别让人家欺负你哟”这样的思想。孩子会认为别人可能欺负自己,总是防备着其他小朋友,不利于尽早融入集体生活。

星星妈:我的孩子2岁多,在家玩得很开心,但在外面却不言不语,不爱与小朋友玩,不合群,性格内向,我们经常带他出去也没用,怎么办?

支招:2岁多的孩子还不到会和别人交往的年龄,我们在幼儿园小班(3岁或3岁多的孩子)经常看到孩子们各玩各的。家长不要着急。只要你经常带孩子和别人一起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能够慢慢地学会和别人很好地一起玩的。我们需要等待孩子的自然成长。

梓轩妈:现在的宝贝,生活在封闭的世界里,对陌生人的抵触也是正常的。那家长如何帮助宝贝学会与人相处呢?

支招:首先,父母闲暇常带孩子到有小朋友的家中去串门,其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陌生环境,并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一个与生人谈话的机会。其次是父母应允许孩子的小伙伴到家中游戏,并鼓励孩子热情接待,如不吝惜地将玩具拿给小朋友玩。爸妈本身的人缘好、朋友多,宝宝的合群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不妨做个有心的妈妈,常常让宝宝感受到身教的影响力。

相关推荐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1、强化接受邀请的行为

不合群的孩子往往不大喜欢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偶尔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即使是很勉强的,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由接受邀请变为主动要求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时,要给予强化。这是不合群的孩子向合群转化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2、强化邀请别人的行为

多为孩子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他欢迎主动上门来玩的小朋友,并为孩子们提供交往的环境、游戏的场所和感兴趣的玩具。父母一定要不厌其烦地、热情地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接触别的孩子。这种邀请别人的行为,一定要反复强化才会巩固。

克服三种不正确的认识

在对待孩子的交际问题上,父母要努力克服这样三种不正确的认识:

一是认为交际能力是天生的,无所谓培养不培养。其实,交际作为一种能力,是后天培养逐步形成的,培养的方法主要是实践。

二是认为能说会道不算本事。与心灵手巧一样,能说会道也是一种本事。有人对21世纪的人才定了这样几个标准:①能言善辩;②通文墨;③眼观六路,耳听八方;④会“小兴”,即能即兴抒发感情。这四个标准中竟有首尾两个标准涉及到说,可见说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性。

三是认为交际要影响孩子的学习。失度的、与不良者交往确实会影响学习,但适度的、与志同道合者、与优于自己的人交往,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有助于促进学习,有助于智力激活。交际是一种思想、观点和感情的碰撞,在频繁的碰撞中,双方往往可以获得启示,获取灵感,以共同提高。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是否合群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培养逐步取得的。所以,为了使孩子成人后有个良好的人关系,就需要从孩提时代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注意尽量多地提供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其实孩子从三、四岁以后,就有了与小伙伴相处的愿望,此时孩子与家庭成员的交往需求已扩大到周围的环境和更多的小朋友。如果家长阻止孩子的这种社交行为,就是对孩子的压抑,日久天长会使孩子形成孤僻性格,一旦与人相处自然就会不合群。此外,一些自尊心过强和过弱的孩子在集体中也会感到不适应。自尊心强的就会看不起别的小朋友,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也会胆小、懦弱,缺少与小伙伴交往的信心和兴趣。即便勉强在一起也常是不欢而散。那么怎么能帮助孩子合群呢?

首先,父母闲暇常带孩子到有小朋友的家中去串门,其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陌生环境,并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一个与生人谈话的机会。

其次是父母应允许孩子的小伙伴到家中游戏,并鼓励孩子热情接待,如不吝惜地将玩具拿给小朋友玩。如果发现孩子们不太安静,搞得家中很乱,也不要发脾气,而应迂回地指示或与他们商量,如“孩子们,咱们的游戏可否先告一段落,大家动手整理一下屋子,喝点水,休息一会再玩好吗?”这样既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同时又很亲切,不会给孩子兴致勃勃的情绪泼冷水,还教会他们如何遵守规范。

另外,多与性格外向的小朋友接近、让胆小的多与勇敢的小朋友在一起,这就是最好的互补法。

早教启蒙:孩子不合群该怎么办?


我的孩子上中小学2年级。近期教导主任总跟我体现,说他不合群,放学后,其他孩子都成群结队地玩游戏,他就喜欢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同学们叫他玩,他也会去,但来到就呆呆地地立在一边,一点也不活跃性。孩子不合群该怎么办?

如今的孩子沒有兄妹,假如身旁再没朋友,我真是害怕想像孩子之后怎样在社会发展上立足于。我真是心急啊,大家能帮帮忙吗?孩子不合群该怎么办?

担忧的母亲

不管在幼稚园、中小学或初中,总有些孩子看起来不那麼圆滑世故,不可以顺利地融进到团体活动中。如今的社会对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拥有 较高的规定,很多老师和家长担忧不合群会危害孩子社交媒体专业技能的发展趋势。殊不知,导致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十分多种多样,要协助孩子务必先掌握实际情况。

不适应能力转变是原因之一,一般产生在入托、入校或转学时。家长应在孩子进到新环境时给与充足正确引导,协助孩子了解、了解新环境中的人与物。孩子不合群该怎么办?

次之,一些孩子不与同年龄人玩的原因是缺乏自信。例如,感觉自身比他人丑、比不上别的孩子聪慧等。碰到这类情况,家长与老师要在生活起居中有夸赞孩子,使他发觉本身优势。假如孩子确立地觉得自身哪层面能力不足,那麼最好是协助他提升这些方面的工作能力来塑造信心。

与缺少自信反过来,居功自傲、自以为是是另一些孩子不合群的原因。针对这类情况,家长与老师要正确引导孩子多留意别人优势,使他搞清楚“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大道理。非常是家长,更应当言传身教,在孩子眼前尽可能不必发布看不起别人的观点。

假如孩子不合群的情况忽然产生,大家也要警醒她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碰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例如爸爸妈妈忽然越来越关系恶化等。

孩子不合群该怎么办?本实例中,孩子不合群的情况是由教师发觉并告知家长的。这名老师的仔细和机敏非常值得毫无疑问。大家必须注重的是,在学校外,家长能够根据教师、孩子的盆友与孩子开展间接性的沟通交流,进而及时处理导致孩子不合群的原因。

孩子胆小不合群不利于性格发展该怎么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们应该要注意孩子的性格发展。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孩子胆小不合群不利于性格发展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前几天,朋友小倩给我打电话,诉说了自己最近的烦恼,小倩告诉我说孩子的老师最近找过她几次,说他的儿子东东平时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做分组作业时,没有人愿意和他一组。

同时东东又是个很爱干净的孩子,这点跟同龄的其他男孩子不太一样,他总是穿一尘不染的校服,头发也梳理的一丝不苟,加上他害羞不愿说话的性格,班上的很多男生都在背地里叫他娘娘腔。

老师虽然批评了这些背地里议论东东的同学,但是仍然担心这些事情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她跟小倩沟通,希望她能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多多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多给孩子和同龄人沟通的机会,让孩子更好的融入学校的生活。

对于老师的叮嘱,小倩很心疼,也很着急,心疼的是孩子在学校面对同学的诸多恶意,着急的是东东的害羞和内向已经对他的生活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而她对如何改变东东性格中的弱点还没有一点头绪。

其实说起来,小倩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妈妈。小倩和她的前夫在东东不到2岁的时候就协议离婚了,孩子的爸爸除了每月支付一定的赡养费,从来都没有来看过东东,小倩为了东东努力工作,东东从小就生活在姥姥家,姥姥是他最亲的人。

姥姥怕同院的大人说东东的闲话,从不带东东在外面玩,东东从小就是和姥姥一起在家里玩,他所有的认知的来源都是姥姥,他的生活圈子里没有同龄的小朋友,也没有任何男性,父爱的缺失,沟通能力的缺乏才是导致东东现在内向,人际交往出现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虽然妈妈在孩子出生的阶段,承担了比爸爸更为繁重的抚养工作,但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家庭教育中,爸爸对孩子的影响是妈妈的50倍之多。那爸爸对孩子的影响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爸爸的陪伴有利于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

相比于妈妈的细腻,爸爸都是粗线条的,他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允许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更多的探索,这在无形中加速了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

2.爸爸的陪伴有利于孩子培养孩子勇敢独立的性格,并富于冒险精神

很多爸爸愿意带孩子尝试妈妈因为害怕危险,不敢带孩子尝试的游戏,并从中给予孩子很多鼓励,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使孩子拥有冒险的精神,让孩子更有信心探索未知的世界。

3.爸爸的陪伴影响孩子个性品格的形成

很多孩子小的时候都会把爸爸作为自己的偶像,爸爸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以其独有的男性视角,处理问题的方式,原则等都对孩子个性和品格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男孩小时候多跟爸爸在一起,可以让孩子更有男子汉气概;女孩多跟爸爸在一起也能使自己的性格变得大方和洒脱。

4.爸爸对孩子的陪伴对孩子性别认知的形成有好处

科学研究表明,刚出生六周的宝宝就可以清楚地分辨出自己的父母,3岁开始到学龄前的这段时间是孩子性别确认和强化的关键时间段,爸爸和妈妈截然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强化了对性别的认识。

父母之间相互关爱照顾,所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的性别的认同和喜爱,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父母在这一过程中缺一不可。

美国文学家切斯特菲尔德说过-一个好的父亲胜过一百个好老师,爸爸在孩子童年的成长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能重来,作为爸爸,我们应该参与到孩子成长的每个环节中来,而不是将育儿的重担丢给妈妈。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孩子在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里健康成长。即使父母双方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分开,也应该协调好父母双方的育儿时间,不应该因为任何原因耽误孩子的成长。

希望每一个爸爸都能成为儿女最大的精神财富和最大的后盾,站起来可以为孩子挡风遮雨,蹲下去也可以跟孩子一样高,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