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上小学2年级。最近班主任总跟我反映,说他不合群,下课后,别的孩子都成群地做游戏,他就喜欢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同学叫他玩,他也会去,但去了就愣愣地站在一边,一点都不活跃。

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如果身边再没有朋友,我真不敢想象孩子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立足。我真着急啊,你们能帮帮我吗?

忧心的妈妈

无论在幼儿园、小学或中学,总有些孩子显得不那么合群,不能顺利地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当今社会对人的社交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许多教师和家长担心不合群会影响孩子社交技能的发展。然而,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十分多样,要帮助孩子必须先了解具体情况。

不适应环境变化是原因之一,一般发生在入托、入学或转校时。家长应在孩子进入新环境时给予充分引导,帮助孩子认识、熟悉新环境中的人和物。

其次,有些孩子不与同龄人玩的原因是不自信。比如,觉得自己比别人丑、不如其他孩子聪明等。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称赞孩子,让他发现自身优点。如果孩子明确地感到自己哪方面能力不足,那么最好帮助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来培养自信。

与缺乏自信相反,恃才傲物、自命不凡是另一些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多注意他人优点,让他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特别是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量不要发表瞧不起他人的言论。

如果孩子不合群的情况突然发生,我们还要警惕他们在生活中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比如父母突然变得关系紧张等。

本案例中,孩子不合群的情况是由老师发现并告诉家长的。这位教师的细心和敏锐值得肯定。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校外,家长可以通过老师、孩子的朋友与孩子进行间接的交流,从而及时发现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孩子不想上学家长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父母应该好好思考一下,看看你所关心的实际问题是什么,找出你希望他改变的特定的行为。

解决方法

1和老师碰面,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

可能孩子赶不上课堂的进度,虽然他很努力的想要赶上。还有一个理由也很常见:孩子已经超过课程的进度,而且对于上课的内容觉得很无聊。确定了原因,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状况。

2孩子可能缺乏某些基本技术或能力,觉得上课没有很大的收获。

如果有这样的原因,可以让孩子进入某些加强教育的家教课程,或者雇用一个家教老师。

3也许孩子只是很容易被扰乱,需要他人协助他管理时间。

买一本日志和一本月历,帮助孩子计划完成家庭作业的每一个步骤,帮助他明确目标有。如果他有特定的努力方向,他将会对每日的活动更有兴趣。

4孩子们的个性不同,有些孩子天生就比其他孩子更热情、更自动自发。

确认你的期待是合理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期待。要根据孩子实际的能力来设定孩子成就的目标,而不是根据你所想要的。

孩子不想上学主要是学校对自己没有吸引力,要想让孩子爱上学校,就得要找出孩子不爱上学的原因。只要孩子在学校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孩子就会爱上学校了。

孩子偷拿东西家长怎么办?


孩子渐渐长大了,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心眼儿也渐渐多了起来,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孩子常常会出现偷拿别人的东西的现象。虽然说孩子偷东西和以偷谋生,以偷为职业的偷不可同日而语,但可以肯定的说,孩子偷的现象如果不加矫正,很可能就会发展成很严重的问题。

孩子的偷往往集中在“物”和“钱”两个方面,而他们大多又有下列表现:

(一)爱不释手与偷

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众多孩子在一起学习和玩耍时,看到别人的物品自己特别喜欢时,有的孩子就会忍不住拿来看看,看来看去就会爱不释手,然后揣进自己的口袋。

(二)随便拿与偷

有的孩子不知道偷的本质含义,认为随便拿可能不是错误的,尤其是家中管理不严的家庭,常常有物品被孩子随便拿出来,最后发现“盗主”即是孩子。这种行为还会发生在随便拿人家的东西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父母带孩子去朋友家玩,回来后发现,几岁的孩子居然怀揣朋友家的玩具回了家。

(三)好奇与偷

有时候孩子偷的行为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完成的。例如,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几个小朋友在外玩耍,最后互相讲起谁家中有什么东西,于是约定每人回家偷拿一样东西出来,这实际是好奇的结果。

当发现问题时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

1.说明与制止并讲道理。向孩子说明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偷都是错误的,要人家的东西、拿家中的东西要征得人家或家人的许可,否则不能随便拿人家或家中的东西。钱也是如此,向父母要钱要告诉父母,偷是绝对错误的,坚决不允许的。

2.惩罚,必要时也可用体罚。对已有不止一次偷东西经历的孩子,说明、制止不一定有效,这时就要考虑采用其他方法,其中惩罚法是必要的。有许多人回忆,就是父母的一顿狠狠的打救了自己,使自己没有发展成惯偷。

3.榜样警示。可以用偷盗犯们的犯罪受到的处罚来对孩子进行警示,以使孩子改掉这一坏毛病。

4.建立申报制度,加强财物管理,堵塞漏洞。这样一方面要求孩子向父母汇报主要的花销要求和开支,满足必要的支出;同时又管好财物,堵住漏洞,不让孩子有可乘之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的事情是正常的,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经历,家长们不要害怕,更不要彷徨,只要细心的观察,及时地发现并制止,这就不称之为问题了。但也千万不要不重视,这样会害了孩子。

宝宝不合群,家庭原因是首位


现代幼儿心理学认为,学龄前幼儿正处于个性萌芽和初步形成期,要培养一个“合群”的孩子,必须从消除那些造成幼儿不合群的原因入手。

1.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成员关系

全家人应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给孩子一个祥和、安全的家庭交往环境。尽量不在孩子跟前过多地暴露父母双方的分歧甚至争执,避免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

2.养育观念及养育方式必须升级

要尊重孩子作为主体的人格和权利,避免包办代替。家长应注重培养幼儿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摆脱依赖思想引导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亲人,注重亲人的感受,防止过分的“自我中心”家长不必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旁,要有意识地给孩子独立游戏的机会,让孩子在独自游戏中独立探索、解决问题,逐渐形成坚实的自信心。

3.构建真实的社交环境

家长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与他人交往,让他们享有接触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自由;积极引导幼儿主动与同伴交往,帮助幼儿分析和解决同伴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孩子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努力结交好朋友,发展初步的友谊。

专家提醒:

1.需要用心购买培养孩子社会性品质的故事书,借助书中人物的成功“案例”激发孩子的交往兴趣。

2.家长在生活中要早入手,让孩子尽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摆脱对成人的依赖。

3.培养相关技能,提高幼儿的自信。幼儿具有从众心理,喜爱模仿,易崇拜有本领的人。因此,提前教会孩子一些“绝活”,如拼插模型、折纸、剪纸、歌曲、童谣等,就会增强他们对其他孩子的吸引力。

4.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在情境中学会交往。比如,让孩子多参加幼儿园和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从小生活在同龄人的群体中,孩子们会逐步学会如何生活,如何相处。家长还可以利用生日或节日,主动邀请其他人一起庆祝,增加幼儿和其他同伴交往的机会。

5.联络老师,在游戏时多给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孩子当众讲话的能力。教师还要多多鼓励、多表扬这样的孩子,提高他在小朋友中的地位。

6.通过幼儿园老师,创造优势互补的交往环境。老师可以把内向、不擅交往的幼儿与外向、善于交往的小朋友分在一组,同伴的示范、影响在孩子发展过程中意义非凡。要善于利用同伴影响的作用,让孩子学会交往。

幼儿健康的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发展中的问题,比如不合群,也不是短期就能纠正的。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幼儿告别不合群。

需要注意的是,不合群和“言语障碍”、“自闭症”等是有本质上区别的。对于那些用尽办法不能奏效的孩子,家长应该向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医学工作者请教,以便及时给予孩子合理的关涉。

孩子烫伤后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莫忽视小面积烫伤

宝宝烫伤的程度深浅不仅仅是烫伤面积决定的。即使烫伤的面积很小,若烫伤的很深也属很严重的烫伤。此外,宝宝的头部、面部、颈部等严重的烫伤需立即送往医院,否则随时会引起宝宝休克。

二、轻微烫伤先冷处理

若宝宝是轻微烫伤可用冷水持续冲洗烫伤处,持续浸泡20分钟以上。若是全身性的烫伤就不能用水冲洗。烫伤以后会形成水泡,应立即连着衣服泡到水中,严重者需及时送至医院。宝宝烫伤后勿揉、搓、按摩、挤、压烫伤的患处,也不宜用干毛巾擦拭,烫伤处的衣裤应剪开取下,以免表皮剥脱使皮肤的烫伤变重。孩子烫伤愈合期,要注意避光>>

三、别用有色药涂擦

宝宝烫伤处不宜用有色药涂擦(如:红药水、紫药水),以免耽误医生对烫伤病情的判断;烫伤后也不宜用碱面、牙膏等膏状物质乱涂,以免使烫伤处感染。

最后,家长朋友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紧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治疗,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入园后孩子不自信怎么办?


3岁的贝贝,在对待画画和剪纸这件事情,话语里确实表露出了比较明显的对自己没有信心,担心做不好。父母可能会有些奇怪,这么小的宝宝怎么会如此没有自信心呢?实际上,宝宝对自我的感觉,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孕育,并随年龄增长逐步深入。

3岁的贝贝非常喜欢画画,于是,爸爸妈妈给她报了早教中心的绘画班。可是,一天,妈妈带贝贝去学画,走到半路,贝贝突然说不想去了。妈妈奇怪: “贝贝不是很喜欢画画吗?为什么不想去了呢?”贝贝怯生生地说:“我画的不好怎么办?老师不表扬我怎么办?”听了贝贝的话,妈妈心里很不是滋味。

贝贝不自信的表现还不止这一件,比如,一次贝贝想玩剪纸,于是妈妈拿了剪刀和白纸,示范给孩子看如何剪齿轮状,孩子很有兴趣地拿起剪刀,却迟疑 了半天一刀未剪,说:“我剪不好怎么办?”于是坚决不剪了。按说贝贝爸妈对贝贝一向是以表扬鼓励为主,从来没对孩子有过多的要求或是打击过她,孩子为什么 会这么没信心呢?

宝宝为什么“不自信”?

3岁的贝贝,在对待画画和剪纸这件事情,话语里确实表露出了比较明显的对自己没有信心,担心做不好。父母可能会有些奇怪,这么小的宝宝怎么会如此没有自信心呢?实际上,宝宝对自我的感觉,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孕育,并随年龄增长逐步深入。

小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上,当妈妈面对他的时候,心情是焦虑的,还是轻松的,是生气的,还是快乐的,宝宝都能清楚地感知到。同时,也借由周围人对他的态度逐步形成对自我的感受。比如我是受人欢迎的,我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抑或因为我妈妈不高兴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技能逐步发展,比如说话、走路、吃饭等等,每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这方面快一些,有的那方面快一些。此时,父母对宝 宝发展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宝宝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知。有的宝宝说话晚一些,走路晚一些,父母就开始着急了,而且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此时,即 便父母没有批评孩子,宝宝也能感觉到,从而觉得自己不够好。这是儿童自我认知形成的一个基本过程。贝贝之所以会对画画和剪纸表现出不自信的感觉,一方面可 能是来源于周围人的评价,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来源于成长过程中对自己不确信的感觉。

结合贝贝的故事,我们谈一下,形成宝宝不自信的原因有哪些:

1.不恰当的夸赞

虽然贝贝妈妈提到,他们对孩子以赞扬赏识为主,很少打击批评。不过,关于赏识孩子,有一些情况也是值得思考的。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赏识方式,就是 把“你真棒”挂在嘴边,可是,父母的夸赞却并没有实际的依据。最初,孩子可能会相信,但是,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接触范围逐渐扩大,当他在集体的生活中发 现,自己实际上并没有爸爸妈妈说得那么棒,就会怀疑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同时也会怀疑自己。还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的夸赞是带有很强的攀比心的,比如“乖宝宝, 你比他们都强”。这无形中也会让宝宝形成功利心,总喜欢和别人比,一旦哪一点做得不好,心里就受打击了。

2.没有做好与老师的沟通

宝宝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一旦得不到表扬或被批评了,就会没信心。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贝贝担心画不好,得不到表扬,也有可能是在学习 绘画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心理挫折。实际上,儿童绘画好与不好,标准很多,有的老师重视着色,有些老师则更喜欢让孩子自由涂鸦,家长也有自己的标准。所以,实 际上画得好不好,如果父母心里没有标准,也没和老师及时充分地沟通,孩子一方面会觉得得不到认可而自卑,另外也会比较混乱。

3.不自信是孩子的习得性反应

如果父母对人处事内心沉稳淡定,不卑不亢,无形中,也会影响到孩子,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如果父母容易自我否定,孩子也会习得这种自我否定的思维方式,由此对自己不能确认。

如何培养一个健康自信的宝宝?

1.以快乐的心态养育孩子

任何操作性的方法也抵不上父母积极快乐的心态,给予宝宝的健康成长所带来的影响更大。所以,要让宝宝自信,父母先要修心,让自己变得心态平和而自信。这会无形中给孩子传递快乐自信的信息,让宝宝有更好的自我感觉。

2.学会合理的赏识

赏识首先是父母对孩子发自内心的欣赏。因此,要打破头脑中的条条框框,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除此之外,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相差并不会很多,只 不过有的人在这方面更擅长一些,有的人在那方面更擅长一些。而这些先天的因素是孩子所无法把控的。而一个人最终能否发展得好,重要的还在于努力。所以,父 母应该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孩子不想去幼儿园怎么办


每个刚入园的宝宝都会有一段特别的入园适应期,初到陌生环境,大部分宝宝一开始都愿意去幼儿园。怎样帮助宝宝度过入园适应期呢?

诺雪_杨杨发帖:

上个星期五送三岁的儿子第一次去幼儿园.其实那个幼儿园已经很熟悉了.小时候就常常带他去里边玩一会.还和里边二个老师认识的...第一天正常.之后六日休息.星期一.和星期二就是送去的时候会哭.回到家不喝水.给东东也不大吃.反正不大高兴 .从星期三开始.今天星期五了.星期三的晚上.和星期四的晚上.五点接回来.就二句话."我什么时候可以不去幼儿园,我不想去幼儿园""把我的小被子拿回来.老师不要我拿".家人反反复复的回答他.可就是不管用.这二句话.一直问到睡觉为止..别的话不问.来回的说..夜里做梦醒了都会问我.这二句.我真怕孩子精神都要不正常了...早上醒来第一句话就是:"我不去幼儿园.我什么时候可以把被子拿回来.老师不要拿怎么办?".各位姐妹.快来帮帮我吧.这二天.不喝水..不吃饭..不玩车(最喜欢车).也不看电视.也不看自己喜欢的书了.就这二句来回说.反复不下千遍(决不夸张)

snow770827回帖:

呵呵!正常的入园适应期。我女儿是两岁零三个多月上的幼儿园,到今天上了三个星期了。第一个星期就是这样,声音都哑了,晚上回家也不活跃了,一直说不去上幼儿园,不去读了。我当时还真担心她因此变得性格忧郁。第二周仍然会哭,而且在幼儿园一直跟老师念:妈妈下了班班就来接了,吃完饭饭就去找妈妈。也是一直这样跟老师念叨,基本隔两三分钟就要念一次,一天也基本不下千次,一直念到放学我去接她。不过欣喜的是,晚上回家后变得和以前一样活跃了,提起幼儿园三个字反应也没有那么强烈,并且放学后还能主动在幼儿园玩很久舍不得离开,貌似开始喜欢那个地方了。

这周是第三周,星期一中午我去看的时候,她还是一边哭着一边念叨,就是反反复复那两句话,呆呆地坐凳子上,但老师普遍反应她睡了午觉后情绪就变好了,会跟着老师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今天我去接她时还在吃晚饭,我悄悄在窗户外面看,她情绪恢复正常了,开始活跃起来,感觉几乎完全适应了。

所以不用担心,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刚去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会本能地想把自己保护起来,所以性格上面有些异样,等慢慢熟悉后就会快乐起来了。平时要注意观察那所幼儿园老师对孩子是否比较好,因为一所能让孩子快乐的幼儿园,才是好的孩子喜欢的幼儿园。

孩子“自慰”怎么办


5、6岁的孩子,常有用手玩弄、摩擦自己外生殖器的习惯动作。其实,称为“自慰”并不恰当,应称为“习惯性阴部摩擦”或“习惯性擦腿动作”。这里按照习惯说法称之为“自慰”,但与成年人的手淫有本质的区别。

孩子“自慰”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孩子在家长怀中,两腿交叉上下移动摩擦,或两腿骑跨于某种物体上作摩擦动作,或用手触摸外生殖器。摩擦触摸时,可见两颊泛红,两眼凝视无神,额部微汗。男女孩都有类似行为。究其原因,大多女孩因外阴部湿疹或炎症,男孩因包茎引起包皮炎,或蛲虫病,感到发痒而摩擦,尔后发展成为习惯性动作。

发现幼儿有以上行为时,不必惊慌失措,但必须重视并及时给予矫治。制止孩子“自慰”行为,责骂或惩罚都不是好办法。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1、应首先检查一下孩子是否受到局部刺激,如过紧的衣裤,或有蛲虫寄生,或穿开裆裤,因昆虫叮咬或细菌感染引起瘙痒,平时要注意保持生殖器部位的清洁。

2、睡觉时要注意孩子神态是否正常,睡醒后即令孩子起床,不让他赖被窝。睡时盖被不宜太厚。

3、家长和亲友生活在群体中,避免孤独。家长应与老师紧密配合,无论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都要主动和孩子交谈,让他多说话,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跟小朋友一起唱歌,朗诵儿歌,做游戏等。

5、发现孩子有玩弄生殖器行为时,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去,以冲淡他的那种神秘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