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指南

2020-12-23 胎教指南 涂鸦亲子活动 指南入学准备

涂鸦敏感期教育指南。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涂鸦敏感期教育指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2岁的小屁孩很喜欢拿着笔到处点点画画,到了3-4岁,这种行为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手中有一支笔,家里到处都是他的画布。对于这样的现象,你是厉声呵斥加以阻止还是积极引导,让他们肆意涂画?

其实这种行为表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孩子已经进入了书写绘画敏感期。作为众多敏感期中的一个典型,书写绘画敏感期是培养孩子艺术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时期。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这种“脏乱差”敏感期呢?

一、顺应孩子天性,给与充分自由

很多学习型家长对于敏感期的理解还是很棒的,并且知道该顺应自然规律,引导孩子进行各个敏感期的能力拓展,但是小编要提醒下哦,引导是好事,但需要有一个“度”,太过激进的引导便可能会“揠苗助长”咯!这个“度”便是当孩子有兴趣的时候给与刺激,比如为孩子买一些色彩鲜艳的绘本,一旦孩子想看书了,便让孩子观察里面的内容和色彩搭配,跟孩子讲解其中的内容。

二、学会读懂孩子书写绘画的行为

孩子们的画通常都是抽象的,以至于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就是漫无目的的涂抹而已,实则不然。绘画教育家李钊认为幼儿的涂鸦虽然只是游戏,不需要高深的绘画技巧,但其中的内容却会透露出孩子的一些思维方式或心理情感,因此,家长们只要欣赏孩子的行为,找出他的优点就可以,并不需要专业的绘画指导。

三、借助专业工具,让孩子的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变成爱好

都说习惯成自然,因此只要家长用心,孩子在书写绘画方面的敏感期便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时为这种习惯加点料,便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一个爱好哦!孩子通常都是在纸上或墙上写写画画,如果改变一个方式,孩子便会产生更大的新鲜感,这就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了。

比如像小天才早教机里的小画板功能,可以让孩子自由涂鸦、也可以为不同的形象反复配色,帮助孩子逐渐树立自己的色彩感觉和艺术品位。同时,传统的涂色本也是很好的工具,可以让孩子在握笔、描边等细微动作中锻炼手脑协调的能力。

四、抓住敏感期,早教更科学有效

书写绘画敏感期也是孩子审美与艺术感觉培养的关键时期哦!敏感期间,孩子对于形状、颜色的敏锐度极高,家长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训练,如做一做色彩搭配或多种颜色混合调配,找一些不同形状组成的画面,让孩子感受色彩、形状在变化间的神奇之处,从而逐渐建立自己初步的审美感觉。

敏感期是孩子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和孩子们一定要多学习、多联系,最终的效果肯定会让你惊喜的!

相关知识

教育抓住宝宝的九大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0至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秩序敏感期(2至4岁)

孩予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戚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0至6岁)

孩予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能。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

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若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0至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

半的孩予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

幼儿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文化敏感期(6至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到了六~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跱,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丰富的学习环境。当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中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育儿指南:幼儿语言关键期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婴幼儿智利的开发,许多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育儿指南:幼儿语言关键期,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育儿知识网指出幼儿语言关键期在什么时候?中班育儿宝典说人的一生中有一个固定不动的时期比别的一切时期都更非常容易习得语言,育儿指南指出已过这一段时期之后,一般没办法习得极致的汉语。

育儿指南指出小孩从出世到把握语言,一般必须3-4年的時间,而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2-4岁。专家指出,9个月到24个月(2岁)是了解语言的关键期,2岁到4岁是表述语言的发育关键期。这时学习培训语言实际效果最好,并且得到的语言习惯性最非常容易始终保持下来。

儿童语言发展趋势的好多个关键期:

一、语言分阶段:别称语言的准备环节(1—3岁儿童早期)。

育儿知识网语言发育第一期——英语单词句环节:从小孩出世第12个月到18个月中间。这一时期的儿童通常用到一个简易的语汇替代和表述详细语句所包含的实际意义。用到手式、小表情等輔助表述自身的意向。

语言发育第二期——多句子环节:从第18个月到第24个月中间。因为这一时期的儿童对周边的自然环境事情拥有更刻骨铭心的了解了解,小孩的英语词汇量快速提升。小孩应用2个或是三个不关联的简易语汇替代表述详细语句的含意。外外,车车,含意是说:推小轿车去外边。

语言发育第三期——简单句环节:24个月到36个月中间。这一期内的小孩英语词汇量显著增加,会应用思维逻辑教强,带有主语谓语的简单句子。

二、语言完善期:别称复合句的转折期(3—6岁儿童)。

中班育儿宝典表明这一时期的儿童会应用早已把握的语汇表述自身意向,简易叙述心里念头,音标发音恰当,学好了组词成句的规律性。可是简单句依然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一定占比,伴随着年纪的提升,简单句被愈来愈多的复合句所替代。

别再指责轩轩——聊聊婚姻敏感期


《爸爸去哪儿》里边的呆萌吃货“小卷毛”轩轩最近似乎摊上事儿了,对于他偷看夏天洗澡一事,大家口诛笔伐,不少网友甚至表示从此以后“粉儿”转“路人”。其实小七想说,真的大可不必如此紧张,对于一个4岁处于性别和婚姻敏感期的孩子来说,这些都太正常了。

小七说早教第17期作者/小七嘉宾/刘德雨

现象描述

在《爸爸去哪儿》里边,吃货小卷毛胖轩除了好吃之外,还充分的表达了自己对美女的好感,从第一集就被夏天姐姐的美貌震撼之后,就踏上了卖力讨好姐姐的征程,甚至获封“夏天的首席提裙官”;到了霓娜出现又开始有事没事搭个讪,甚至趁机偷吻,做出了一些列小粉红行为;当维吾尔族美女姐姐到来后,又开启了“美女定位仪”模式,满桌的美食都无法挽留他的心,情真意切的小眼神飞快地转移到美女姐姐身上,任凭爸爸几番呼唤也不回头,真真坐实了“痴汉”的名头。对于轩轩的这些行为,有些网友认为呆萌可爱,有些网友则嗤之以鼻,其实在小七看来,对于一个4岁处于性别和婚姻敏感期的孩子来说,这些行为都太正常了。

小七解读

如果一个4岁左右的小朋友经常把“喜欢”、“爱”或者“我要和谁结婚”挂在嘴边,问他为什么,他可能说“因为漂亮”、“因为我们一起玩”,甚至模仿电视中的镜头玩亲亲、壁咚等,说明他们进入了“婚姻敏感期”。此时的他们并非真正理解了成人世界的爱情和婚姻,只是随着性别意识的发展而对异性产生的一种朦胧好感而已。

宝宝的婚姻敏感期一般出现在4岁左右(胖轩刚过完4岁生日哦),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最初会强行高调宣布自己的喜欢,认为只要自己喜欢,对方就要做自己的“王子/公主”;发现强硬不靠谱之后,就会转而用技巧获取对方的欢心,比如给对方食物、玩具或者为对方辩护;在发展一段时间,他们会发现一旦你喜欢上我,在跟别人好,我会很痛苦,进而逐渐体会到不要勉强他人。

婚姻是陪伴我们大半生的内容,因此在婚姻敏感期,家长一定要及时地向孩子灌输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如果孩子的婚姻敏感期没有很好的度过到了成人阶段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很麻烦。

小七支招

对于“婚姻敏感期”孩子出现的很多问题,家长要给与理解,尽量正面回答孩子的问题,比如他问道“爸爸妈妈为什么结婚?”就可以正面告诉他“因为爸爸和妈妈相爱。”这样他就会理解“相爱是缔结婚姻的最基本因素。”

如果孩子频繁的出现“我喜欢XX”,“我要和XX结婚”,不用紧张,也不要嘲笑或批评孩子,很自然告诉他互相喜欢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他的喜欢也很单纯,就是想对谁好而已。

当然,爸爸妈妈彼此之间有良好的婚姻关系,会为孩子将来建立自己的家庭提供参照的典范。

小七早教方案

小小二人组

对80、90后的父母来说,儿时的“家家酒”一定不陌生,其实让孩子自由的发挥想象力,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就是度过“婚姻敏感期”的最好方式。

家长可以让孩子们自由按照喜欢的剧本,扮演一场婚礼游戏。

小七早教关键词:婚姻敏感期(4-5岁)

在人际关系敏感期后,孩子便真正展开了婚姻的敏感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若是喜欢谁,就会想要和那个人结婚,其实婚姻敏感期的出现,就是孩子认知人类社会组成形式的一种表现。

嘉宾观点

刘德雨:婚姻敏感期是非常有趣的时期,是宝宝在青春期前最后一段对异性十分友善的时期。身为80、90后的父母应当都记得小学时班上男生女生十分对立的局面吧?因为6-12岁的儿童就进入了青春期前的性别对立期,更喜欢跟同性玩耍了。

在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的家长,需要理解宝宝的需求,不对宝宝的“结婚”要求做出嘲笑,或流露出任何负面情绪。研究表明,幼年的经历对于婚姻的幸福与否有很大的影响,爸爸妈妈不仅可以接纳,甚至可以鼓励宝宝去表达对于婚姻生活的幻想。

现在有些早教中心和幼儿园,会借助“七夕”或“情人节”等机会,举行一些宝宝间的“相亲”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有助于孩子理解亲密关系及家庭关系,是孩子很好的学习过程。家长无需担心孩子是否分得清这种“夫妻”关系是假装的,因为“PretendPlay(假装游戏)”是学龄前儿童最为得心应手的游戏方式,也是宝宝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宝宝假装过自己是小猫,假装过自己是小狗,都不会真的停留在角色里“走不出来”,相反,这种游戏更加深了他们对小动物的认识,在这一点上,“宝宝相亲会”,也是同理的。

(成长阶梯:宝宝发育指标评测)

好书推荐

《红熊和绿熊》

住在绿色房子里的绿熊喜欢吃绿色蔬菜,住在红色房子里的红熊喜欢吃红色草莓。他们总是分别乘坐绿色和红色巴士去镇上买东西,绿熊只喜欢绿色的,红熊觉得还是红色最好。一个寒冷的雪夜过后,洁白的世界里,绿熊和红熊相遇了,他们发现原来对方的颜色也很好看。是的,他们开始共同生活,住在红绿相间的房子里,过上了花红柳绿的多彩生活。

《我和你》

《我和你》讲了小兔和小猪从认识、了解到互相喜欢的故事。小兔和小猪从“我想和你一样”开始,彼此接受对方的特征、行为、习惯,并进行模仿,逐渐产生了对对方的认同感和对自我的认同感。对“早恋”的孩子来说,我喜欢你的时候你刚好也喜欢我,“两情相悦”真是一件美滋滋的事儿啊!

《小猪的爱情》

?相对于洛先生这种目的明确的专一型追求者来说,《小猪的爱情》里的小猪同学可是个“遍地撒网”的家伙呢!一天早上,小猪拿着一朵花,先后向长颈鹿、河马等六种小动物求爱,悲摧的小猪求爱一次被拒一次,可是他愈挫愈勇,连猪的天敌狼也不放过,终于追到了——谁呢?保密,结局令人惊喜哦!

摇篮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涂鸦解析


一、不要以成人画的标准评价儿童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儿童画。

某些家长对儿童画的看法是有偏颇的,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用对成人画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画,总认为孩子们的画不美观、比例失调、残缺不全、与实物常态不符等等。从这种观点出发,家长自然而然地就要指出孩子画的不足和毛病,甚至自觉不自觉地予以“贬斥”或“嘲笑”,进而采用成人的画法教画,或者不厌其烦地要求孩子照着范画进行临摹。我们设身处地地分析一下家长的心态,一般来说,大家是把孩子画画看作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而衡量儿童画这种能力的主要标准囿于“像不像”、“美不美”和“行不行”。所谓“像不像”是指将孩子的画与实物比较,以与实物形象相符合的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之一;所谓“美不美”是指用成人的审美观点来评价孩子的画,以符合或接近成人画的标准者为“美”,否则为“不美”;所谓“行不行”是指以成人画的画法来要求儿童,近于成人的技能技巧者为“行”,反之为“不行”。

诚然,儿童画的确是儿童的一种能力的表现,它是儿童自我表现能力的体现,它反映着儿童本身内在的心理、情感、认识和经验,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儿童画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儿童画的发展需要成人的关注,需要成人的帮助。

第一,正确对待儿童画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画画动机,了解他想表现什么,理解孩子才能理解他的创作,这就要求家长把孩子的画与他的生活经验和他的认识、情感联系起来;

第二,一定要满腔热情地与孩子共同享受绘画的乐趣,使孩子感到他的画得到了成人的首肯和接纳;

第三,给予肯定和表扬,表扬儿童画不要太空泛,也不宜于过分夸大,应该言之有物,就图画本身的表现、长处和进步予以确实的肯定。这样才能使他得到真正的鼓舞,从而增强自我表现的信心和主动绘画的积极性。千万不要由于家长对儿童画的态度不够端正而使儿童产生挫折感,降低或损伤儿童创作图画的积极性。

二、不要一味注重绘画的结果,应该注重绘画的过程。

人们拿起一幅儿童画会轻易地用“好看”和“不好看”来评价一番。评者不经意,但对孩子本人有很大的影响。有的教师和家长给幼儿的图画评分,这是不可取的做法。成人以自己的标准制定了5、4、3、2、1的尺子,给孩子的图画打上“好”与“不好”的烙印,可是孩子一点儿也不了解高低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其实,从表面上评“好看”、“不好看”也好,给儿童画评分也好,都是简单地从画面上评价孩子们的画,是单纯重视绘画结果的表现。

首先,儿童画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是他的思想的表现,内涵着他情感的变化,反映着他的经验和感受,体现着他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内涵丰富的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孩子自身,最重要的是绘画的过程及其发展历程。重视儿童画的发展过程首先要把注重点放在儿童的绘画活动中,注意他是如何表现其内心活动的,是怎样反映他的周围环境的,也就是要了解孩子的绘画意图,引导他将绘画与生活联系起来;

第二,要看重孩子的劳动和努力。不可否认,孩子绘画存在着水平上的差异,差异本身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绘画热情、绘画兴趣和努力程度,特别是他的创造精神;

第三,要重视孩子自身的提高。可以说评价儿童画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不要将孩子的画与范画比较,也不要把眼光放在孩子之间的比较上,需要的是珍惜孩子自身的发展变化,随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给孩子以力量,推进他的创造性活动。

三、不要让孩子模仿成人范画,培养他们自主作画的能力。

许多家长受模仿画的影响,热衷于让孩子模仿范画,或者代替孩子画画,让孩子模仿家长的画。如果强迫他们模仿,他们就会成为范画的依附者,模仿的工具,自己内在的创作欲望受到压抑,自我表现的热情受到挫折,从而使孩子的绘画失去活力,变成百万儿童千篇一律的呆板相似画。

既然儿童画是一种表现,就要给孩子表现的能力。我们不主张在孩子绘画过程中直接干涉他,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儿童自主绘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丰富儿童的经验,扩大知识眼界,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机会,比如通过游戏、参观商店、医院向孩子讲解,特别需要利用节假日带孩子接触自然和社会,来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2、注重培养孩子的某些智力技能图画是通过图形和颜色来表现的,利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教孩子多认识些颜色和图形--包括几何图形和实物图形是必要的训练;平时让孩子多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讲故事和观察各种事物的变化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给儿童多种形态的图画印象,避免一种模式的束缚。

……

家长指导儿童画应该像对朋友那样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帮助,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启发儿童,促使他们一步一步达到新的创作水平。

胎教指南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