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不是‘学’会的,音乐资质是孩子与生俱来的,3岁以前的孩子什么也学不了。”在一场幼儿音乐教育讲座中,音乐学硕士、东方爱婴研发中心主任孙亚男的一席话让在座的400多位家长顿感意外。随后,孙老师让家长拿起孩子们普通的玩具当乐器,临时成立了一支乐队,演奏起了交响乐,家长们像孩子一样玩得很开心,同时也明白了,孩子应该在玩耍中接触音乐,懂得音乐。

3岁以前的孩子什么也学不了

孙亚男开门见山地告诉全体家长,以她多年的经验,幼儿是不可以“学习”音乐的,“因为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坐不住。”

孙老师说,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说:“乖乖,我们开始上音乐课吧。”然后看着表让孩子开始弹琴,不到1小时不让起来,孩子的反应会是什么样?久而久之,他们听到“上课”就会头疼的,可如果家长敲出了悦耳的声音,孩子自然向你转过头来,这时你说:“宝贝,好听吗?”孩子被奇妙的乐声吸引,已经进入了音乐的环境,这时候的“学习”会自然而顺畅。

“记住,3岁以前的孩子什么也学不了!”孙老师关于“不学音乐”的理论让到场的家长不约而同地笑了。她接着说,音乐是依靠“开发”而来的,“兴趣”是第一老师,音乐本身具有“自娱”的特性,正是这个特点能够吸引儿童参加进来,他们在玩耍中接触了音乐,他们在玩乐当中懂了音乐。

孩子们的玩具就是“乐器”

那么,到底该怎么让孩子在玩耍中接触音乐呢?孙亚男说:“不管在座各位音乐程度如何,我用20分钟时间,让你们成为乐队的成员,我们共同演出!”这可能吗?在座的家长们脸上不由地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孙老师看看表,宣布开始。她要大家举出1个字、2个字到4个字的乐器名称,确定为鼓、钢琴、小提琴和低音提琴之后,她把一些席地而坐的家长按纵行分为四组,分别代表一种乐器。简短的分组训练后,每位家长领到了“乐器”——小铃鼓、小木头棒、状似鸭嘴的小塑料响板。虽然都是逗宝宝玩的小玩具,可是每位家长都很兴奋,都在积极地参与。孙老师双手一举,家长都目不转睛地盯牢她。音乐响起来了,在她的指挥下,大家按各自的节拍分组进入旋律,又齐刷刷地退出,记者旁边的一位父亲一直兴奋地哼着旋律,而且早早举起手里的“乐器”等待加入,环视“乐池”,每位成员都是这样……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玩“音乐”

第一遍音乐结束,大家要求再来一遍。看来,这些父母暂时忘记了此行的目的,开始过起自己的“玩瘾”了。20分钟到了,仍有家长意犹未尽!孙老师大声问家长:“你参加了演出了吗?”家长们齐声鼓掌给了肯定的答案。孙老师接着问:“你认为今天学到了什么?”“节奏感”、“整体配合,团队精神”、“手和眼睛的协调”、“注意力集中”……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还有创造力的培养,”孙亚男总结说,这些会为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家长如果能和孩子一起“玩音乐”,不仅能让孩子愉悦地享受音乐所带来的乐趣,爱上音乐,还可以舒缓平日紧张工作的压力。

相关阅读

3岁前宝宝要学的规矩


孩子懂规矩,才会守规矩

当孩子逐渐明理,开始可以听懂“对”与“不对”,“应该”与“不应该”的时候,就应该让宝宝学会一些规矩,开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于今后的生活学习都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作息有规律

作息是否有规律,不仅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宝宝从小学会有规律地作息。

把握好建立规律作息的几个原则

尊重宝宝的节奏,不要让宝宝感受到压力;随着宝宝的年龄、发展特征及需求而及时调整;不做硬性要求,每个家庭的条件和习惯都有所不同;随着季节变化调整作息。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尽量不开大灯,只开柔和的小壁灯,让宝宝一看到小壁灯亮起来,就知道该睡觉了。除此之外,要给宝宝准备一个柔软的儿童枕头以及透气好的被褥,挂上小蚊帐等,给他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睡眠环境。

准备工作也要规律

给宝宝洗澡、洗脸也要固定在特定时间,建立睡觉、起床、洗漱的条件反射,最后做到有规律作息。

父母为孩子做好榜样

孩子的作息习惯与父母的作息相关,时间观念跟父母的工作形态有关。所以,父母要为宝宝做好榜样,让宝宝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最好9点左右就寝,等到宝宝熟睡了,爸妈再起来做自己的事。

健康饮食好胃口

饮食习惯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孩子行为品德,父母要重视培养宝宝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饭前做好准备。饭前首先停止活动,安静下来,洗净双手,帮助父母准备碗筷,做好用餐准备。做到饭前不吃零食。

不偏食、不挑食。

不快食、不暴食。食物进嘴后要充分咀嚼才能咽下,不可狼吞虎咽,以免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出现肠胃不适。

不玩食、不走食。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听故事,甚至跑来跑去,这样会影响消化,提不起食欲。

不剩饭。每次给宝宝盛饭不要太满,宁愿少盛再添,也不要吃不了剩下。

情绪表达合理化

宝宝也有喜怒哀乐,也要有发泄情绪的渠道和方式。但宝宝掌握的词汇很有限,不足以帮助他们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有的宝宝生气时打自己的头,用头撞墙撞门,揪父母的衣服或者咬人、打别人等等,都是在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这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如果宝宝个性很强,动作不恰当,不是伤害自己就是伤害别人,任其发展下去,还会给宝宝的身体造成危害。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在教育过程中,很多大人往往不许宝宝这样或那样,却不告诉宝宝可以怎样,结果孩子很茫然、无所适从。父母必须教给宝宝一些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选择合适的替代物。生气了,可以打枕头之类的软东西,买些小气球让宝宝去踩也是不错的方式。

训练语言表达。随着年龄的增大,宝宝语言功能也逐渐完善,训练宝宝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告诉宝宝有什么要求和情绪说出来,妈妈和他共同解决。

父母做好表率。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不能动手打宝宝,或是打别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许多行为很可能就是从周围人那里学来的。当看到宝宝的不好行为时,就要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妈妈不喜欢这种行为。>>

为孩子立下必要的“规矩”

特别提醒:

①父母的态度要一致,一旦提出规则,就不要轻易破例。

②只提最必要、最简单的、孩子能够做到的规则。

③多提正面规则,把禁令减少到最低。

当宝宝不听话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理解宝宝。宝宝的不听话可能是因为语言能力欠缺,宝宝还没有完全理解规范的意义,父母要有耐心。

接纳宝宝的情绪。父母不接纳宝宝的行为,但要接纳宝宝的情绪,听听宝宝的心声。

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当宝宝提出一些父母觉得不合理的要求时,可以通过谈论其他一些事情,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不知不觉他就不再坚持了。

灵活地运用规则。当宝宝不肯遵守规则时,可以跟宝宝商量是否可以选择“先做”或“后做”,是“立即做”还是“等会儿做”等等,而不是“要不要做”。

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父母首先要有信心,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做到。其次要有耐心,宝宝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有限,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多次重复某个动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了。

孩子6岁前不宜学写字


尽管电脑的普及,让写字这件事变得离人们生活越来越远,可作为一种开发智力的方式,家长早早教孩子拿起笔的现象还是极为普遍。不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沈晓明对此明确表示,过早,特别是6岁前教孩子学写字,并不利于他们将来的成长。

沈晓明解释说,孩子的手通常要到七八岁时才能基本发育成熟,而在6岁以前,都是“肉肉的”,抓笔时只能握成拳头状,指尖朝内握着笔尖部分,这样一来,握笔的手就会遮挡住自己的视线,势必造成侧头来看纸写字的姿势,长期如此,将给孩子在无形中埋下近视隐患。

从事相关教育工作已近15年的殷勤老师也告诉记者,孩子过早地学写字,不仅姿势难以保持正确,而且握力有限也不足以写出刚劲有力的漂亮字,加之家长本身对于一些汉字的笔画笔顺并不了解,容易造成孩子笔画与笔顺的错误,这三个不利影响对孩子来说犹如“拔苗助长”,因此并不可取。

殷勤老师提醒年轻家长们,6岁以前,可以以教孩子识字为主,马路上的商店名称、指路牌等都可以成为生活的天然教材,这些比死板的识字卡片更能提起孩子的兴趣;而6岁以后可以适当地教孩子学写字,但务必遵循“求质量不求数量”的原则,写得不过关一定要严格要求重写,但在孩子手腕与手臂力量尚未完全发育好的情况下,写字时间应该有所控制,刚开始的1个月,以每次一刻钟为宜,以后逐渐增加。

最重要的,无论教识字还是学写字,家长都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样才不至于使孩子丧失对汉字的兴趣,以免给课堂学习及将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3岁前开发孩子运动潜能


家长重视孩子的发育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家长太重视智力开发,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运动潜能的开发。

实际上,及早开发宝宝的运动潜能,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有重要作用。比如,孩子在运动时做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刺激大脑皮层,使其在反复的练习中,熟记肌肉感觉及方向感,有利于培养他们今后运动的准确性、灵敏性和协调性。

此外,参加一些运动,尤其是群体运动,还有助于培养孩子踏实、坚韧、自信的个性,也算是一举多得。

3岁前是孩子运动能力发育的最初阶段,也最容易培养出他们的运动兴趣和习惯,而这些相信会让每个孩子终身受益。

家长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做一些运动,比如带他们到现场观摩一些比赛,让孩子体验现场的运动环境,潜移默化地帮他们开发运动潜能。在陪孩子玩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对孩子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多加鼓励,让他们更有激情和自信。

通常,1岁左右的孩子刚学会走路,家长可多训练他们的四肢活动能力,如在床上翻身、练习爬行、训练平衡能力等。

2岁左右,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一些动作配合的运动,比如搭积木。这可以同时使蹲、趴、举手的动作,和大脑的思考能力都得到锻炼。家长也可以拿起一个玩具,然后突然松手,让孩子蹲下去捡。这种无意识的下蹲、站立对腿、脚踝关节力量、左右平衡能力都有良好的锻炼作用。

3岁的孩子运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对运动项目的模仿、判断等能力也更强,这时可让孩子开始进行跑步、跳绳、踢球、投掷运动,锻炼手臂、肩、肘、腿等处的肌肉;也可视孩子的自身情况,适当尝试一些简单的武术运动,如蹲马步等。

提醒:三岁内孩子不要学乐器


“3岁以内的孩子,最好先不要接触乐器,其实,像我自己也是等到了5岁半才开始学钢琴的。”世界著名钢琴家孔祥东先生告诉记者:“弹钢琴的时候,孩子眼看、耳听,脚踩踏板,手脑并用,对培养儿童的早期协调能力很有帮助。科学研究也发现,协调性好的孩子将来背课文、背英语单词都快,记忆能力明显地优于其他孩子。但我并不提倡3岁以内的孩子过早地接触钢琴!”

根据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一项调查,60%—70%钢琴大赛获奖者的初次学琴年龄在6—8岁,而其中只有一人年龄最小在3岁半,其中少部分在10岁左右。因此,大师们认为,在3至6岁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是最佳时期。

两三岁可感受节拍和旋律

“通过各种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活动,比如:小鸡唱歌、造房子等,让五线谱等基本的乐理知识一点一点地渗透到孩子的日常游戏活动中。”

孔祥东音乐机构教学总监王磊先生告诉记者:“幼儿在2岁半至3岁半的时候,是音乐启蒙的最佳年龄。期间完全可以不通过乐器学习,而仅仅是在宽松的环境中,开展各种音乐游戏,让他们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旋律。

在儿童诗歌、舞蹈和绘画等“玩”中渗透听音乐,同时伴随着音乐而挥挥小手、跺跺小脚,跟着节拍跳舞;而等到幼儿3岁半以后,才开始学习乐器、认识五线谱;待到4岁半时,逐步增加乐器技能和乐理知识;到了大班,就可以直接参加各种乐器的考级了。”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掌握好方法的,让孩子健康成长的,不能让孩子受影响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