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说,我们大人的阅读是靠自己看文字来进行。因此,很多人就觉得阅读的基础是识字。只要认识字就能阅读吗?

许多研究已证明,识字不等于读书能力。有些宝宝虽然有相当雄厚的识字量,但读书能力差,或根本不喜欢看书。阅读能力的基础不仅仅是识字,还包括语言能力和想象力。文字是把语言视觉化的符号,认字和理解用文字来表现的语言及其含义不是一回事。

如果一个人光识字,没有丰富的语言能力和理解文字含义的想象力,那这个人的读书能力可想而知。

语言能力的发展究竟依赖什么?

关于识字的问题有许多说法,总的来说,要是你能够让宝宝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识字,那从0岁开始也未必嫌早,相反不管从几岁开始,要是识字对宝宝来说是枯燥的甚至痛苦的一项活动,那他就会厌烦文字,对阅读的兴趣也难免大打折扣。

有一位日本爸爸亲自做了一种喇叭式的工具,天天把喇叭垫在妈妈的肚子上,跟宝宝说话、唱歌或讲故事。宝宝出生后,他继续天天以这样的方式跟宝宝玩耍,这时候,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当听到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听过的故事时,宝宝仿佛与老朋友再会似地,开心地笑了。按道理,胎儿是听不懂故事的,但是胎儿会把故事作为一种好听的声音来欣赏,把故事的旋律和节奏作为快乐的音乐印刻在脑海。这个事实说明,给妈妈肚子里的胎儿讲故事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宝宝学会说话之前每天也在学语言,他会听到大量的语言,这些都会储存在宝宝的脑子里,形成一定规模的积累,等到发音器官成熟后,宝宝就会突然讲起话来。因此,前期听到的语言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刚出生的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对人的声音很敏感,6个月左右已经相当明白大人们说话的含义和语气。我们知道,语言是人进行思维的工具,那么语言操作能力的质量和品味必然会左右这个人思维能力的质量和品味。在宝宝准备说话时,让他听到大量的、有品味的语言对他今后语言能力的发展会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从这种层面来看,我们的古诗词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与检验,词句优美、音韵和谐、节奏动听,无疑是能让宝宝的语言能力打下良好基础的语言精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逼着宝宝学背古诗或者理解古诗的含义,而是要通过接触古诗词更多地给予宝宝一种有益的语言的刺激。

虽然早期阅读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让宝宝掌握丰富的、有品味的语言。

假如宝宝有十分丰富的语言环境,图画书对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就要打折扣了。想想看,古代的老百姓哪有图画书可读?可是,那时候各个村落里都会有“故事家”,他们能讲成百上千个故事,用各种声调和动作把每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大家每天干完活就聚在营火周围,享受现场讲述的各种民间故事。“故事家”会根据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听众的要求或当天情况等因素挑选最合适的故事,并且观察听众的反应调整故事内容:要么增加一些叙述或描述性的语言,要么删掉上次不受欢迎的细节……一次次加工,逐步提炼和完善,一代代流传下来。于是,流传到今天的民间故事就有了它的价值与生命力。

要是宝宝身边有个“故事家”天天讲不同的故事给他听,那么,即便没有图画书相助,他的语言能力会快速地发展起来。可是,能够随口编出动人的故事的人不多,因此,优秀的儿童读物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优秀的幼儿读物是由优秀的作家、画家和编辑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并且是为幼儿量身订做的。它给宝宝和家长提供既恰当又丰富的话题、简练优美的语言以及精致的画面,既能给予宝宝大量有品味的语言,又能帮助宝宝理解语言内容并发展有品质的审美能力。只要你跟宝宝一起分享有趣的图画书带来的快乐时光,那就肯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全面发展宝宝的心智。

延伸阅读

发展宝宝语言能力的对话游戏


0~1岁“对话”,建立牢固的亲子关系

宝宝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他来到这个世界说出的第一句话!之后,宝宝的每一次啼哭,细心的妈妈都能知道他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饿了,尿湿了,还是希望妈妈抱抱?母子间的“对话”就这样开始了。通过不断地“对话”,亲子间的纽带就会越系越牢。

7个语言游戏:

1、放童谣CD

选择节奏欢快的童谣CD,随时放给宝宝听,每次放几分钟就行。你也可以自己学会童谣以后唱给宝宝听。喜欢听歌曲是孩子的天性,童谣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最适合小宝宝听。

2、模仿发音

抱起宝宝,在他面前做出张嘴、吐舌或其他各种表情,并用亲切温柔的声音和宝宝“谈话”,让他注意到你的口型和面部表情,逗他发音。逐渐地,宝宝就会发出应答似的声音来和你“交谈”。这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有效方法。

3、摇响铃

你先摇动铃铛、拨浪鼓等发声玩具,吸引婴儿的视线,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脸上。你同时叫他的名字,对着他说话。还可以在不同的方向弄出声音来,让宝宝去寻找声源。这是很好的听觉训练,也和语言的发展有关,因为宝宝总是先学会听,然后学会说的。

4、唱摇篮曲

宝宝哭闹,或者每次睡觉前,妈妈都可以给他唱摇篮曲。这可以让宝宝很快安静下来,或为他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5、学小动物的叫声

你用夸张的表情,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给宝宝听。拟声词很容易引起宝宝的兴趣。你也可以在模仿小动物叫声的同时,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动作,这样更能引起宝宝的注意。

6、听妈妈讲现在的事情

你用亲切的声音、变化的语调,跟宝宝讲他当前面对的事物和事情。比如对他说“宝宝在摇小铃铛”,“妈妈正给你换尿布呢”等等。这可以教宝宝在情景中理解语言,你也会养成和宝宝说话的好习惯。

7、拍手、点头

和宝宝面对面坐好,握住他的两只小手,教他对拍。边拍边说:“拍拍手。”然后不握他的手,看他能不能自己拍。同样的方法,可以教宝宝做点头的动作。这可以锻炼宝宝理解语言的能力和模仿力。7个月以后的宝宝,在听到一些特定的语言信号时,就能用动作表示出来了,因此不妨多和他玩类似的游戏。

“对话”Tips:

1.和宝宝说话,要看着他的眼睛。

2.你说的话要简短、具体、准确和清晰,要多重复。

3.要在情景中和宝宝说话,这样他才能更好地理解。

4.当宝宝自言自语时,你一定要及时接话,这会让他“说话”的兴趣大增。

5.多用肢体语言,宝宝喜欢看着你一边说话一边做动作的样子。

6.变换各种表情和宝宝对话,因为孩子通常是看着妈妈说话时的表情来学习说话的。

0~1岁宝宝语言发展:

1、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对声音作出反应。

2、两周左右,能分辨人的语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

3、快满2个月时,开始懂得听到的话中所流露出的感情,分辨不同的语调。

4、3~4个月,玩耍时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如果你和他一问一答的,他会更加起劲地与你“交谈”。(建议你把宝宝的这些发音录下来,作为纪念。)这种发音兴趣将逐渐发展为学习语言的能力。

5、6~8个月,开始能听懂一些词语,会无意识发“妈妈”、“爸爸”的音。

6、8个月左右,宝宝会真正懂得一些词语的意思,比如会把“瓶子”一词和真正的瓶子或看起来像瓶子的东西联系起来,而不是和别的东西联系起来。“妈妈”一词的发音或类似的发音只代表妈妈,而不代表爸爸或其他人。不久,他就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如“挥手再见”。

7、10个月左右,开始会用身体语言向主要看护人表达自己的请求。比如他向你靠近,可能是需要你的帮助,或者想和你分享让人激动的事情。如果你给予积极的回应,宝宝就能获得语言学习的良好结果。

8、10个月以后,有些宝宝开始会有意识地叫“妈妈”或“爸爸”了。此后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自娱自乐的言语游戏。你可以对他的活动充当解说员,逐渐使他说出真正的词来。

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趋势


语言作为人类生存和交流的必备工具,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培养孩子的语言智能,需要从倾听和表达两个方面共同着手,不但能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更为他们长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宝宝的语言智能的发展就是通过他对文字的音、形、义,“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来认识的。所以宝宝虽小,父母仍可以用很轻松、简单的方式提升他的语言智能,让宝宝在游戏中很自然地积累,为长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趋势

0-3个月

此时,宝宝能感受声音的刺激并作出反应,还能区分语音和其他声音。能对别人话语中流露出的感情作出反应。例如,当听到父亲愤怒的声音时,宝宝就会表现出害怕甚至哭泣。宝宝会尝试发出一些单音节声音,如a、ai、ei、e等。

4-8个月

此时,宝宝已经能听懂一些比较简单的语句。尤其是对他说一些他熟悉的东西或人称时,宝宝能作出比较明确的反应。宝宝发音也明显增多,开始从单音节过渡到多音节,从韵母到声母。另外,还会发出一些近似意义词的发音,如baba(爸爸)、mama(妈妈)等。

9-12个月

此时,宝宝不仅可以发连续音节,而且,发音的音调也会有变化,很像人们平常的讲话。另外,模仿发音开始增多,并开始出现一些发音与特定意思主动联系起来的现象,如“mama”与“妈妈”或“爸爸”联系在一起。

1岁-1岁半

此时,宝宝已经掌握了少量的常用词汇,并可以使用这些词汇来表达一定意思,如用“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词来代替想要表达的整个句子。

1岁半-2岁

此时,宝宝已具备了最初级的说话本领,能用简单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如“宝宝睡觉”、“妈妈走”、“爸爸没有了”、“宝宝吃了”等。

2岁-3岁

此时,随着词汇量的扩大和所掌握的词种类的增多,宝宝的说话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此时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舌”。大人说什么,宝宝就可能学说什么,而且乐此不疲。

培养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


了解可能影响孩子语言发育的因素:

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语言训练;

口咽局部肌肉及声带的发育状况;

孩子的个性及语言环境如何。

教孩子说话应注意的事情:

注意成人发音及词语使用的准确性;

在游玩中增加孩子对语言兴趣;

要联系实际教词语(指物学说话)。

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

不要做孩子的代言人,当他们想说什么但找不到合适的词时,请不要马上直接替他们说出来,应引导他们学习和使用新词,一旦他们掌握了新词,要及时地鼓励他。

请注意和孩子语言交流的方式:专业人士建议您——

请弯腰或蹲下,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让孩子感受到重视和平等。

多用直接的肯定句说出要求:不让孩子总是感到被否定。

需要孩子作出选择时才用选择句:可避免某些情况下的尴尬。

不要同时给孩子多种指令:本阶段的孩子无法理解复杂的、连续的命令。

你了解宝宝的语言发展能力吗?


宝宝的语言能力是在几个阶段慢慢形成的。一开始宝宝的咿呀学语让人很难听明白,但从中却可以看出宝宝的情绪如何。如果你用眼睛正视着宝宝,对他说话,他会很高兴,会更努力的想要说什么。

有一次我给大女儿借来了几本儿童诗歌集,当我在朗诵《我的家人》时,刚满11个月的二女儿突然咯咯地笑了起来。我开始反复朗诵这首诗,“姐姐,咩咩;我,咯咯,爸爸,叽叽;首尔阿姨家的宝宝也叽叽,妈妈属龙,龙龙……”宝宝一直咯咯地笑,可能是觉得我朗诵的语调很有意思吧。

还有一次是二女儿快满两周岁时,有一天我跟她说:“我把电视关了行吗?”孩子猛然站起来说:“放下关闭!”她把不要关电视的意思用如此奇怪的语言表达出来。由此可以知道,孩子在能以大人理解的方式流畅地说话之前,已经形成了很多概念,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最近,心理学家爱马斯研究了新生婴儿的语言能力,这是一个有关新生儿能不能分辨出“巴(ba)”音和“怕(pa)”音的实验。很多大人都无法很清楚地分辨出这两个音节,纪实是英语说得很流畅的人有时候也会混淆。但实验结果表明,出生四周的婴儿已能够区分这两个发音。

实验是这样进行的。爱马斯把出生四周的婴儿分成两组,并在这些婴儿的奶嘴里接上扩音器,然后给一组孩子听“巴(ba)”音,给另一组孩子听“怕(pa)”音。

一按开始听到“巴(ba)”音的孩子,为了听到这个音就使劲吸奶嘴,但听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不感兴趣了,就停止了吸奶嘴。当给他们听“怕(pa)”音时,宝宝又开始有兴趣了,为了听到这个声音他们又开始使劲吸奶嘴了。对另一组宝宝,爱马斯也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得到的反应,和第一组宝宝一样。

这就证明了宝宝能很好地区分这两个很近的音节,甚至可以自己学习语言。大人理应在这方面做孩子的楷模,说正确的、规范化的语言,帮助宝宝提高语言能力。为了让孩子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大人还应该以非权威的、引导的心态对待孩子。

宝宝的语言能力是在几个阶段慢慢形成的。一开始宝宝的咿呀学语让人很难听明白,但从中却可以看出宝宝的情绪如何。如果你用眼睛正视着宝宝,对他说话,他会很高兴,会更努力的想要说什么。不知道这是因为宝宝觉得对方听懂了自己的意思而高兴呢,还是因为有人陪他说话而感到兴奋呢。

过了这个咿呀学语的阶段,宝宝就开始使用单个词语说话了。而这时候的“妈妈”可能是指所有女人。小时候在美国时,我的大女儿看到美国男人就叫“爸爸”,看到韩国女人就叫“妈妈”。

我家的三女儿刚会使用单个词语说话时,有一次我带着三个孩子坐出租车,三女儿坐进车里一看到司机就开口叫他“爸爸”。不仅是出租车司机,三女儿把抄电表的男人、送奶的男人、送煤气的男人都叫“爸爸”。她这是把成年男子统称为“爸爸”了,也就是说,她这时候已经知道爸爸和别的男人是同一类人,但还没能把“男人”和“爸爸”这两个词的意思区分开来。

宝宝每学会一句话后就很喜欢到处用,慢慢地他们就会明白妈妈以外的女子应该叫“阿姨”,爸爸以外的男人应该叫“叔叔”。

过了两周岁以后,孩子可以把两个词语组合起来使用,比如“妈妈,好吃的”“爸爸,鼻子”“妈妈,疼”“姑姑,漂亮”等。孩子自己用两个词语组合成语句有时候很好笑,但宝宝却乐此不疲,也不管别人听不听得懂,也不管别人笑不笑,慢慢地他们的语言会越来越丰富。如果大人能像孩子这样不看别人的脸色,不讲究体面,不怕说错话,外语一定会学的很棒。

三周岁以后,宝宝可以用三个词组成一句话,这时的宝宝喜欢用益权学过的词语,如“我不干”会发展成“我的不是裤子”“我傻瓜不是”“我的不是叔叔”等,他们喜欢用“不”字。

观察学说话的宝宝,我们可以发现,强迫宝宝学东西或让他们熟练地背诵并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他们自己听了以后学会的话,即使刚开始不熟练,经过反复练习也可以说得很好。

大人应该使用正确的语言,尽量给哈子提供丰富而正确的语言环境,因为大人使用的词汇或者说话的态度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语言习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