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做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戒除掉家庭教育中的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人格。下面就列举了家庭教育中的“十戒”。

1.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怎么这样笨啊!”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对父母产生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

5.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6.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7.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主法是无效的。

8.不要纵容孩子过分

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9.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

10.不要定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不要做不切实际的期望,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对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延伸阅读

中国父母不可不读的十条教育微博


聪明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1、【黑人司机与白人母亲的对话】黑人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母亲答: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到目的地黑人司机坚持不收钱,他说:小时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定会有不同的成就。

2、【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孩子:世界如高山,父母在山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脚。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起点。但穷富、成败没有世袭,我奋斗我成功才是真理。起点影响结果,但不会决定结果。能力、态度、性格、抱负、经验和运气才是人生事业的重要推手。人生之战,人人有求胜意志,只有做好谁备的人才会赢!

3、【爸爸你知道吗】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又决于父亲。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他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你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4、【亲子关系13戒】一戒过度保护;二戒过分宠爱;三戒拔苗助长;四戒过分专制;五戒脸孔严厉;六戒忽略孩子优点;七戒忽略孩子说话;八戒嘲笑挑剔;九戒无益的唠叨;十戒乱发脾气;十一戒低估孩子的能力;十二戒以偏概全;十三戒对孩子漠不关心。爸爸妈妈们,你们可不要不当回事哦!

5、【父母教孩子这8件事】1:公平——游戏时遵守规则;2:感激——谢谢别人的好意;3:助人——在需要时帮助别人;4:凉解——原谅他人的过失;5:诚实——把真话告诉大家;6:尊重——对别人心存敬意;7:慷慨——乐于同他人分享;8:友善——友好对待周围的人。

6、【放手才能快乐】父亲对他的孩子说:攥紧你的拳头,告诉我是什么感觉?孩子攥紧拳头:有些累!父亲:试着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气!父亲:那你就放开它。孩子长出一口气:轻松多了!父亲:当你感到累的时候,你攥得越紧就越累。——很简单的道理,学会放手才会轻松。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7、【父母要给孩子空间】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同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周国平

8、【让孩子学会运用身边的资源】一小孩搬石头,父亲在旁边鼓励: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来!最终孩子未能搬起石头,他告诉父亲:我己经拼全力了!父亲答:你没有拼尽全力,因为我在你旁边,你都没请求我的帮助!——你全力以赴了吗?回头看看身边的资源是否真的全部为你所用!

9、【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

10、一个父亲能为他孩子做的最好事情,就是好好爱他的妈妈。

宝宝家教十不宜


1、包办代替:有些父母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前的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好。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形成宝宝对父母的依赖性,阻碍宝宝自立性的发展。父母应从宝宝1岁后就开始培养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

2、不适当的满足:1至2岁的宝宝已经会用一些手段来要挟父母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此时父母采用妥协的方式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就会在下一次以更糟糕的行为来取得父母的注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从这时起,父母就要坚决拒绝宝宝的无理要求。

3、干涉太多:要让宝宝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培养起宝宝的自立性。干涉太多,会使宝宝产生对父母的反感,也可能使宝宝形成儒弱的性格。

4、不理解宝宝:1至2岁的宝宝,有时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宝宝,会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也有利于亲子间亲密的关系。反之,宝宝会对父母产生不满。

5、模棱两可的语言:1至2岁的宝宝,理解力和判断力还不强,因此,父母要用清楚、直截了当的语言给宝宝明确的指示,否则,宝宝会无所适从。

6、不良的榜样:1至2岁的宝宝好模仿,父母不良的习惯如讲秽语。边看电视边吃饭等,对宝宝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纠正不良的习惯。

7、教育不一致:上下辈或父母之间对宝宝的教育不一致,一方批评、另一方袒护,会抵消教育的作用,也会降低宝宝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8、父母的落实罗嗦:当宝宝犯错误时,父母唠唠叨叨数落个没完,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

9、失控:当宝宝做错了事或闯祸时,父母大发雷霆会使宝宝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同伴。

10、体罚后反悔:这种教育方式会使1~2岁的宝宝不明是非,对父母的行为感到迷茫。

六条家教惯坏孩子也害了孩子!


现在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无疑比过去多得多,也比前辈们更讲民主,但总的来说,孩子却比过去娇纵、难管了。原因就是,如今,家庭生活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但父母并未及时调整教子方略,另外,各种育儿书刊充斥市场,很多父母生搬硬抄,操作起来似是而非。所以,家庭教育中的一个个新误区便出现了。

误区1:孩子应该放到首位

幸福指向→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近些年来,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可悲的是,一个家庭中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力力的妈妈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每次吃虾她都是把虾剥给儿子吃,自己从来不吃,当她有一次随意地把一个虾仁塞进自己嘴里时,没想到力力立刻翻了脸,又哭又闹,还逼着她吐出来!很显然,像力力这样自我中心的孩子将来是很难融入社会的。

误区2:现在的孩子都很幸福

幸福指向→让孩子学会体验快乐

很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甭提多幸福了。

但幸福不幸福,只有孩子自己知道。据调查,在三种情况下孩子最不开心:一是父母吵架离婚时,孩子很惊恐,不知所措,又担心自己没人要。二是没人玩时。特别是乔迁新居后,父母给孩子很多限制,墙上不许画、地板上不能拍球、卫生间里不许玩水,更不能领着同伴来胡闹,到最后,很多孩子都想回老房去住。三是做不想做的事。被父母逼着哄着学画画、弹琴、上各种兴趣班。

安全、交往、自主都是儿童期的合理需要,这些需要没有被满足,那么即使锦衣玉食、玩具丰富,孩子也不会感到幸福,所以,幸福的童年是让孩子过孩子的生活。

童年的主旋律应该是快乐无忧的,但孩子也会有孩子的小小烦恼。父母应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肯定、鼓励他表达情绪,帮助他调整情绪。

误区3:吃饭穿衣不要紧,大了自然会!

幸福指向→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

很多父母带养孩子偏重控制,衣服穿得多但恰恰先感冒,吃饭追着喂直到跑不动,结果是长大以后生存适应能力差,中学生父母铺床垫褥、大学生父母全职陪读大有人在。

父母的包办代替剥夺的是孩子生活自理的实践机会。其实像穿脱衣服、洗脚洗脸、学具整理这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干,初期父母要容忍他的不利索不完美,父母从示范到手把手教到只动嘴不动手,逐步放开,只要你坚持一个月两个月,没有培养不出的生活能力。在这些方面,大人要有意识的“懒”些,小孩才可能“能”些,小时候肯放手,长大了才放心。

误区4;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

幸福指向→让孩子学会克制需求

很多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拒绝会挫伤了他们的心灵。其实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我们把自己向往的东西列一张表,然后,在今后三年内可能满足的愿望上打勾,其中打勾的能占20%,我们多半就很满足了。而现实是多数孩子75%以上的愿望都能如愿以偿。许多父母善于克制自己的物欲,却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是,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了了,这一点孩子和大人是一样的。更糟糕的是,孩子从中学会的是不劳而获,高消费不是靠努力与牺牲得来,而是靠抱怨、要挟、强求得来。

所以,父母应善于对孩子说不,要他学会克制与承受。一项实验表明,幼年时面对桌上精美的巧克力能克制自己攫取欲望的孩子长大后的成就要远远高于不能克制的孩子。

问题是很多父母缺乏临场说不的处理技巧。典型的过程是这样的:上街前说好今天不买东西,但到了街上,面对诱惑,孩子先逗留再明示后撒泼,大人觉得很丢面子就屈服了,当然嘴上还是要恶狠狠地说,下不为例否则就收拾你之类,显然这种空洞的威胁永远都不会兑现。另有一对夫妻是这样处理的:孩子撒泼,夫妻俩一商量,决定由妈妈出面说,你愿意赖在这儿就呆这儿,我们先回去了,说完掉头就走,孩子见势不对,拔腿就追。回去后吃完晚饭,父母郑重地和孩子交谈,让他自己反省今天的行为,并主动作出行为承诺。

误区5:家务活父母干就行了

幸福指向→让孩子承担劳动的义务

我们小时候都被家长安排着承担一定的家务,但轮到自己做父母时几乎没人指望孩子能帮家里做事。调查显示,各国儿童平均每日劳动时间分别是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0.2小时,德国甚至将6岁以后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写进法律。

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脱离父母走向独立,成功地构筑自己的生活,而家务活正是增强他们能力与自信的途径。比如3岁可以端板凳、递用具,4~5岁可以叠衣服、理床铺,6岁可以收拾桌子、整理房间,10岁的孩子就该固定地承担家里的某项劳动了,如收饭桌、倒垃圾。总之,孩子是家庭成员,就应该让他对家庭尽义务。

误区6:板凳绊倒了你,我打它!

幸福指向→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板凳绊倒了孩子,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对待方式,而不同的对待方式又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格特征:中国的家长是打板凳,安抚孩子,孩子学会的是推卸责任,抱怨他人;美国的家长是“没看见”,不去干预,孩子学会的是爬起来走,独立性强;日本的家长是批评指责,孩子学会的是承担责任,寻找原因。

其实很多事情大人是不必急着挡在前面的,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的责任让他自己承受,比如玩具弄丢了,不要急着给他买,让他承受丢三落四的后果。把小伙伴的东西弄坏了,不必掏钱给他赔,让他自己出零花钱。只有承受了他才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这远比家长过后反复唠叨效果要好得多。

家长向孩子常撒谎 影响孩子成长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是孩子的“标杆”,因此,父母的行为时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心理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变得喜欢撒谎,那你就先学会“自省”,是否你在某些事情上过于随心所欲,经常对孩子撒谎,导致孩子模仿你的行为。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是许多家长面临孩子常常手足无措,一旦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没有了应对的举措。于是,有时候,哄的手段就演变成了骗的手段。

那么,家长最常见的谎言是什么呢?

1、你是从路边捡回来的

我们年幼的时候,对于自己是从哪里来的都感到十分好奇,当孩子问父母自己是怎么来的时候,父母可能碍于尴尬,都喜欢骗孩子说他们是从路边捡回来的或者是从石头蹦出来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信以为真了。

但是,当孩子成长都一定年纪,开始有判断力后,发现父母说谎骗自己,他们就会对父母缺乏信任,从而导致两代人沟通有问题。

2、只要你乖,周末带你去玩

由于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保障,于是,父母平常都将时间花在挣钱的事上。但是,孩子都喜欢得到父母的关注,希望父母和他们玩耍,所以当家长在工作的时候,孩子都在旁“阻挠”。

为了让孩子不打扰自己的工作,父母会哄着小孩,跟小孩说让他自己一个人玩,周末带他去游乐场。可是,可能由于工作关系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履行承诺。

一、家长撒谎的原因

1、父母隐瞒事实,维持权威

也许是家长意识到自己做错事情,为了维持自己在孩子面前的“绝对权威”,家长有时候会选择对孩子撒谎,隐瞒事情的真相。往往是因为父母的隐瞒,最后让孩子知道真相,他们就会变得对父母更加不信任。

2、父母不想孩子失望

有时候,父母撒谎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想提供好的环境给孩子,父母就必须想尽办法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可能今天答应孩子事情,明天因为工作上的事情不得不变卦。

其实,如果父母不能遵守承诺,不应该找理由欺骗孩子,因为欺骗孩子会让孩子失望。假如你对他坦白,有时候也会得到孩子的理解。

二、家长撒谎的危害

1、导致孩子不信任

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有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初接触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撒谎,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长期生活在不安全的环境,会导致孩子形成“疑神疑鬼”的情绪。

如果下次你再跟孩子承诺事情的时候,孩子心理面也许已经缺乏对父母的信任,觉得家里的大人经常对自己说话不算话,所以,如果长期被骗的孩子,最终会对长辈失去信任。

2、影响孩子成长

父母言行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撒谎,孩子就会模仿家长的行为,以后在与人相处中,容易出现“食言“的行为,让其他同伴觉得是没信任的人,从而疏远你的孩子。

所以,父母经常撒谎,也会对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产生重要影响。

三、获取孩子信任,家长要重承诺

作为父母,应该要以身作则,做到言出必行,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不遵守承诺。父母应该把孩子的每件事都当作大事来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生活中,我们要尊重和理解孩子,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用积极的方法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和希望,让孩子对你产生信任感,使孩子能够在身心健康的环境上成长。

1、父母以身作则,不撒谎

曾经有个心理学家说过:“当父母忠产于自己的承诺,孩子将以此为榜样,并进行效仿。“当父母对孩子信守承诺,无疑将帮助孩子理解并认知什么是对别人的信任以及尊重。”

因此,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树立“真实,并且可信”的个人形象,给孩子有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环境成长。

2、与孩子平等交流,让他们理解

当家长没能遵守诺言,孩子难免失望,但这不应是最终情绪。因为在未来,孩子将面对更深程度的食言经历,那比父母无意打破承诺更加严重。所以,父母尽管有的时候难免食言,也要向孩子做好解释。

比如,你说,就像妈妈答应带你外出,可是突然下雨了,我就不能带你去了的道理一样。就是因为爸妈有可客观的情况不可一一掌控,所以是不得不违背了对孩子的诺言。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平等的,当父母就要想办法尽量去遵守承诺,给孩子树立个守信用的好榜样,但是因为其他重要事情而耽误,还主动告诉了自己,这样让孩子明白父母所办之事很重要,所以只能将答应自己的事情变成改天再做。

人生一世,谁可以保证自己不犯错,关键是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在与孩子相处和交流中,如果对于自己的承诺不能做到,就要学会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想法,最后得到孩子的理解。

教师评价影响孩子身心成长(下)


可不吗。前两天有个幼儿园园长到我这来请教多媒体教学一事就对我讲了这么一件事。

有个幼儿园老师给一个小朋友发了一朵小红花(这位老师平时就比较喜欢这个孩子),另一个小朋友(平时不太得“宠”)就有点不服气,就对老师说,他表现并不好为什么给他小红花,我表现好为什么却没有?这个老师面对这个平日里不太喜欢的孩子竟这样回答到:因为他长得帅!孩子得到这样的答案后就回去问母亲,妈妈什么叫“帅”,他母亲是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听到儿子的这个问题便问孩子,你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听到这个词的?儿子便如实回答了,我们可以想像这位母亲当时心里受的那种刺痛,但她为了维护老师的形象,而且更为了不让孩子有容貌决定一切的错误思想就说:老师说他帅就是说他做得棒的意思。

孩子对这样的回答仍然不解:可他做得并不好啊,还没有我做得好。这样聪明的母亲这样说:他做得好的时候老师看到了,而你做得好的时候老师却没有看到,如果你以后想得小红花,只有时时刻刻做得好才行,这样老师看到你的就只有好表现了。

孩子就这样理解了这个帅字。

新妈妈上班不影响孩子成长


最新研究

新妈妈经常处于育儿和工作的两难选择中,而一项最新研究或许能鼓舞她们重返职场。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母亲在生完孩子不久便重归职场几乎不会对孩子的健康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报道,伦敦教育研究所对英美两国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1.7万名儿童展开相关调查。

这些儿童的母亲在孩子未满一周岁时就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母亲在婴儿时重返职场几乎不会对孩子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尤其在母亲没有从事全职工作时。相比之下,家庭是否稳定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更大。

研究人员希瑟·乔希说,类似情况下,对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儿童,母亲工作与否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负面影响。但近20年来,社会给予女性更多理解,女性的工作时间更加灵活,男性也更多承担起育儿责任,因此这种负面影响也在减少。

其实,新妈妈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职场与孩子照顾做到相兼顾好。

五种亲子关系影响孩子的成长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策略

第一种

夫妻关系较近,都给孩子均等的爱

对孩子影响:有利孩子性格形成,同时学习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

第一种模式的夫妻关系很紧密,都给孩子比较均等的爱。

教育专家认为,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夫妻之间的感情是最重要的,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CETTIC“亲子咨询师”授课专家徐亮表示,在这种模式中,一方面,夫妻关系很和睦,能给孩子充分的家庭环境,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感受到婚姻就是像父母那样相处;另一方面,父母双方能给孩子比较均衡的爱,这样,孩子便能从父母那里同时学习到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很有益的。

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异性相吸”的情形,家庭中也不例外。有时,男孩更倾向于母亲,女孩更倾向于父亲。南宁佼佼喜托儿中心园长、心理咨询师刘凤和徐亮都认为,在夫妻关系较近的家庭模式中,“异性相吸”也是家庭关系达到平衡的“功臣”:男孩喜欢母亲,就会在潜意识中“嫉妒”父亲,“为什么母亲会喜欢父亲呢?”他就会在观察的过程中以父亲为榜样,学习父亲的很多优点,所以夫妻关系融洽,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是很关键的。

第二种

夫妻关系较远,离孩子更近

对孩子影响:可能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

第二种模式与第一种模式比较,相对来说,父母关系较远,两个人离孩子更近,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孩子为中心”。

这种模式常发生在夫妻关系一般,虽然没有太大冲突,但时常处于“冷战”状态的家庭中。由于夫妻之间的关系比较淡薄,因此常常到孩子那里寻求补偿,因此孩子常常被溺爱、过度保护、过度干涉。徐亮表示,这种模式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任性和自私等,不利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这样的家庭表面上看起来尚能平稳,但却潜藏着危机。

第三种

夫妻关系完全依靠孩子维系

对孩子影响:孩子更大可能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第三种模式是第二种模式的极端化,夫妻间距离更远,问题更突出,两人的关系完全依靠孩子来维系,孩子甚至成为了婚姻的阻隔、障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婚内第三者”。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常常被极端地溺爱。徐亮认为,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这种模式。夫妻之间几乎没有感情,婚姻成了“将错就错”,他们宁肯和对方没感情,但为了孩子,他们还是忍着,维持家庭的完整。

第四种

女孩与母亲关系较近,或男孩与父亲关系较近

对孩子影响:孩子长大后,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

这种模式常常发生在以下这些情况下:第一,母亲从小带女儿,如果在2岁半~3岁时父亲没有介入,常常会出现女儿对母亲过度依赖,与父亲关系越来越远;第二,由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母亲要给女孩做好榜样,父亲要给男孩做好榜样,所以女孩长大了,应该与母亲更近一些,男孩长大了,应该与父亲更近一些,因此导致同性的亲子关系越来越近;第三,在夫妻关系不和的家庭中,由于父亲和母亲常常相互敌视,总希望把孩子拉入自己的“同盟”中,结果常常是孩子与父母中的一方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与另一方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徐亮表示,这种模式可能会导致在女儿的心中,父亲的形象离他很遥远,那么当她长大后就会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或不敢接触异性。对于男孩也是一样的道理。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第五种

女孩与父亲关系较近,或男孩与母亲关系较近

对孩子影响:影响孩子择偶

男孩与母亲关系较近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徐亮表示,第五种模式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问题更大。

刘凤在工作中常常碰到这样的现象:儿子从生下来就给母亲带,到2岁半到3岁时,由于爸爸没有介入,孩子在第一个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开始爱上自己的母亲,和母亲“热恋”,形成恋母情结。当孩子到4岁半~5岁时,开始排斥父亲,讨厌父亲和母亲那么要好。“孩子是讨厌父亲来跟他争他的母亲。现在是看到父亲讨厌,影响父子关系,长大后就会影响孩子择偶。”刘凤说。

“孩子在3岁以前,家庭的主要抚养人是母亲,这时母亲怎么给他爱都没问题,但随着男孩慢慢长大,那么母亲要和他距离远一点,让父亲与他的距离差不多。”徐亮说,如果男孩与母亲更近,他会从母亲身上习得很多女性的东西,性别角色就会出现问题,甚至会过度依赖母亲而“恋母”,那么孩子的心理其实是没有真正的成长的。所以孩子长到3岁左右时,父亲角色应该介入,让一家人的关系相对均衡一些。

很多家庭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压在母亲身上,但专家认为,健康的家庭关系是,夫妻关系较近,都给孩子均等的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