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宝宝安心入睡?

1、提供有安全感的物品

有些缺乏安全感的宝宝需要有安慰品的陪伴才能安然入睡,比如小玩具或小被子等。但是要注意适时戒除,避免以后形成过度依赖,同时还要注意安慰品的清洁问题(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宝宝)。

2、可爱的卡通床具

让宝宝去挑选自己喜欢的卡通床具,让他觉得睡觉时好像有很多好朋友在一旁陪伴。

3、区分游戏区和睡眠区

在房间的布置上,最好把游戏区域和睡觉的地方区别开来,不要在床边放置过多的玩具,否则很容易引发宝宝想玩的欲望。

改善赖床6大妙招

1、让宝宝决定作息

和宝宝讨论就寝、起床时间,问问宝宝喜欢父母用什么方式叫他起床。让宝宝自己决定作息时间,可以让宝宝知道应该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用宝宝能接受的方式叫他起床,更可以减少宝宝起床时产生的不愉快情绪。

2、准备可爱的闹钟

帮宝宝买一个闹钟,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铃声。相比被门铃或父母叫喊声唤醒的不悦感觉来说,当宝宝早上听到闹钟发出的可爱声音时,自然更能提高起床的意愿。

3、营造起床的气氛

在叫宝宝起床的时候,可以随手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或者放一些宝宝喜欢听的故事CD,让宝宝在轻松的气氛中醒来,缓解被吵醒的不快。

4、睡前准备就绪

在睡前要求宝宝整理自己的书包,把明天该带的东西都准备好。如果天气寒冷,也可以先把第二天要穿的内衣当成睡衣穿,这样起床后就只需要帮宝宝套上毛衣、外套即可,不但可以避免宝宝在穿脱之间着凉,也可以减少起床后的准备时间。

5、理清先后顺序

父母在起床后先把自己的问题都处理好,然后再叫宝宝起床。这样家长就不用一边急着处理宝宝上学前的准备工作,一边还要忙着整理自己上班的琐事。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只要家长一急躁,亲子之间就很容易产生摩擦。所以,无论是先处理好自己的事,还是以宝宝事务为优先,都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6、留出发泄时间

如果宝宝确实对起床有严重的抵触情绪,只要一被吵醒就会大哭大闹,而且上述各种方法都不太管用时,那么家长就只好提前叫宝宝起床,先让他发泄一通再说。在宝宝哭闹的时候,家长不要去责骂他,就试着让他一个人宣泄情绪好了,等宝宝闹劲过后再去安抚。同时要注意,在宝宝发泄的这段时间里,尽量多处理一些出门之前要做的其他事情。

TIPS:亲子共同努力

为了改善宝宝赖床的习惯,除了对宝宝有必须的要求之外,家长的心态和处理方式也要多加注意,先给宝宝一点缓冲时间,态度不要过于急躁,只要温柔坚定地去执行既定策略就可以了。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与幼儿园老师沟通6大妙招


宝贝一旦上了幼儿园,父母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家长”。而如何与宝贝的老师沟通,也就成了家长们每日必做的功课。怎么了解宝贝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如何向老师提意见而又不影响宝贝呢?

让我们来看看与幼儿园老师好沟通的6大妙招:

1.面对面交流更有效

丫丫妈妈:

我和丫丫老师的沟通只能靠平时面谈。其实即便有,我认为书面东西也远不如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更方便、直接。写信等书面方式可能会让老师觉得太生硬了一点,特别是建议性质的意见。

所以我一般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视时机和老师谈一会儿,尤其是每天下午接孩子时,时间比较充裕,老师此时已安排好孩子作安静的桌面游戏或整理活动,这时较适宜和老师沟通,交流一下孩子在园在家的情况,但还不适宜作长时间的交谈,老师要顾及其他孩子和父母。只有在班内的孩子全被接走时,此时是最佳沟通时机,你可以跟老师较详细地交谈。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

2.利用网络

伍空妈妈:

伍空上幼儿园通常都是搭乘校车来回。所以我们见到老师的机会很少,沟通起来也就比较麻烦。

开始的时候只能偶尔找机会在电话里和老师简单聊聊,时间长了,会影响她们的工作和生活。后来我就准备了一个很小的本子。如果这几天儿子在家有什么特殊情况或不一样的表现、宝贝从幼儿园回来后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最近需要注意的特殊事项写在上面。早上由儿子带去给老师,下午放学后,再由老师简单写下情况,由儿子带回。如果当天儿子一切正常,也就不麻烦老师非写不可。

不过后来有幸问到了老师的QQ号码,那么晚上如果她在线,我们就会通过网络视频来联系。这样就更增加直观有效的联系和沟通,双方更较以前坦诚布公了;如果不在线,就通过E-mail的形式,其实通过互联网真的可以做比较开放的交流呢!

3.书信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

亮亮妈妈:

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和老师沟通虽然最直接最有效,但往往人多嘈杂,老师只能三言两语、泛泛而谈,因此有些时候,书信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孩子转园或换新老师时。在信里可以把孩子的基本资料、能力、性格、优缺点、本领和爱好等向老师逐一介绍,使老师能够尽可能地通过它多了解孩子。亮亮刚入园时,就非常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哭了两个月。正是通过书信让我们与老师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种方式也很适用于对孩子所在幼儿园提意见或建议时,能直接把一些当面不好说的话写出来,如果你的意见比较中肯和实际,我想幼儿园会采纳的。

4.感情投资获得老师好感

嘉宝妈妈:

我就像每一个爱孩子的母亲一样,有着自己的小小私心――总希望老师能多关注一些自己的孩子。想过请客送礼之类的,但幼儿园明文规定不许这样。有一次开家长会时,老师说可以把孩子平日在家爱听的磁带带到幼儿园,或者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儿歌等给老师作为教材,这样的家园互动会让小朋友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就时不时地挑一些书籍和玩具拿到幼儿园,打印一些网上的育儿资料和老师一起交流,尽量积极参与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些废物利用的户外玩具给小朋友……前几天妹妹给我好多宾馆的小香皂,非常迷你可爱,马上就想到孩子们洗手刚好,第二天就带去学校,老师特别的高兴,说实话,感觉比送她们礼物还要喜欢呢!

就是这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每每令老师非常感动,觉得我是在用心支持她们的工作,有了这些感情投资,她们也很愿意和我真诚地交流嘉宝的点滴。

5.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

龙龙妈妈:

在世上是需要朋友的,幼儿园老师当然也不例外。当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的那一刻,我就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把我的孩子交到我朋友的手里了!”对一个妈妈来说,这句话意味着对宝贝的放手和对老师的信任。信任是人与人成为朋友最基本的条件,有了这样的基础,就很容易和幼儿园老师成为朋友。朋友在一起总是要聊聊天、吃吃饭、逛逛街的,和幼儿园老师成了朋友,“礼尚往来”就比较容易了――过节时可以说一句祝福的话;或是特殊的日子、出差、旅游回来送一件虽不昂贵但比较符合她们心意的小礼物(当然这件礼物最好有宝贝的参与);也可以邀请老师来家坐坐或是出来聚聚餐,如果老师是单身,还可以帮她们介绍朋友,找不找得到无所谓,关键是要让老师觉得你心里想着她……

6.将心活比心体谅老师

果果妈妈:

在果果上幼儿园的三年时间里,我们跟老师的关系也在一点点地发生着变化。说实话,开始是对老师不太信任,一味的要求。但是后来想,我们只照看一个孩子有时都会手忙脚乱,更何况老师要天天看护那么多的孩子呢?所以平时在跟老师沟通时,我们会更多的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了解老师的需求,积极配合她们的工作。即使有时希望老师听听自己的意见,也会尽量委婉地提出。比如,最近我认为老师给孩子看的书太难,影响了孩子对早期阅读的兴趣,就先肯定她:“我很感谢老师培养我孩子读书的习惯。”然后说:“我很担心我的孩子看不懂这么深的书,请你帮我孩子挑一些他能看懂的书。”这样的建议,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是乐于接受的。

聪明家长改善亲子关系的妙招


聪明家长改善亲子关系的妙招

宝宝虽然年纪小,但父母也别“小瞧”他们,尊重孩子,才能与他们“相亲相爱”。试试下面的九招,让你成为一个“高效”的家长,同时成为孩子的表率。

1.记住自己的角色:父母。

你的职责是保护自己的孩子,同时帮助他准备好长大成人。比成为孩子的朋友更加重要的,是父母要成为一名领导者和一位充满耐心的老师。记住,该坚持立场的时候就要坚持,孩子需要管教。

2.有话慢慢说。

对孩子发火,情绪激动,是无法解决事情的。无法控制情绪怎么办?那就自己呆一会儿,平静一下。当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平和时,父母就起到了最佳的表率作用,身体力行地教给孩子如何控制情绪和压力。

3.别太唠叨,多听孩子说。

青少年和成人一样,都希望被尊重和重视。成为孩子“安全”的诉说对象。

4.掌握好平衡。

父母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平衡好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的同时,给予孩子一定空间和私人领地之间的平衡。这的确不容易做到。但是这对越来越独立的子女而言,是必需的。

5.孩子一直在观察,父母要做好表率。

想让你的孩子成为值得信赖、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那么做好表率吧,让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你身上的这些闪光点。

6.说明自己的期望。

清楚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期望,并保持一致性,让孩子有“法”可依,这样他们就会更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做。

7.抓住时机表扬孩子。

在孩子做了正确的决定或事情时,要抓住时机表扬。赞扬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决定和成功是受到重视的,同时他们的能力也得到肯定。

8.做真人,不是超人。

如果发现自己有错误和缺点要承认,在适当的时候,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歉意。告诉孩子,父母跟他们一样,正在努力做一个更好的人。

9.创造时机,享受家庭生活。

有固定的家人一起用餐和休闲的时间。对绝大多数孩子而言,最快乐的时光是和家人尤其是父母在一起的时刻。

让宝宝爱上音乐的3大妙招


对于0-3岁的幼儿来说,让宝宝听听音乐或是唱唱儿歌,有机会还可以带他去观看音乐会或艺术展出,这种对宝宝的音乐教育效果要比让宝宝去学习一种乐器好得多。让0-3岁的孩子快乐地学音乐,父母还可以参考以下三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1、音乐生活化

宝宝出生后,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让他在家随时能听到优美的音乐。

2、音乐,在游戏中学

专家认为:过早的正规音乐训练,对年幼的宝宝并不合适。不过,从孩子小时候开始,父母倒是可以让他广泛地接触和音乐有关的事和物,比如: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了解声音的大小、快慢、长短。甚至是音色和音质的变化,这类学习对幼儿来说已经足够了。

3、音乐玩具当教材

选购一些儿童玩的音乐玩具,父母可把它当作孩子学习音乐的早期教材,例如:小口琴、小钢琴等儿童乐器。需要注意的是,购买时应慎重挑选,乐器的音质切不可过于低劣。

最后,许多父母以为学习音乐一定得学习某种乐器。其实,专家建议,不要将乐器当作学习音乐的唯一方式,虽然让孩子学习和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是一件很让人骄傲的事,但对于0-3岁的幼儿来说,的确没有太大的必要。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让他听听音乐或是唱唱儿歌,有机会还可以带他去观看音乐会或艺术展出,这种教育效果也许会更好。

抱宝宝的3大好处6大时机


画外音:只有奶瓶是不够的!

曾经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猴子实验,有一位心理学家叫哈洛,他帮一群刚出生的小猴子找了两个代理猴妈妈,其中一个母猴子穿着铁丝做的外衣,但是她可以提供奶水。而另一只母猴子则穿着绒布做的外衣,她只能给小猴子提供温柔的触感,却无法提供食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哈洛发现小猴子们最喜欢的都是绒布猴妈妈。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小猴子们都喜欢依附在绒布猴妈妈身边。只有在肚子饿的时候,它们才跑到铁衣猴妈妈那里去吃点奶水。

宝宝需要妈妈的关爱

在这个实验之后,又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科学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则完全一致,那就是“并非有奶便是娘”。如果只是能够提供奶水,而无法提供温暖和关爱,那么宝宝就不愿意依附这样的妈妈。宝宝最需要的、最喜欢的,是能够提供安全感和拥抱的温柔妈妈。

新生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外面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那样陌生。只有妈妈的声音和拥抱,才会让新生儿得到安全感,让他回想起过去曾在肚子里听到过的熟悉声音。当他被抚摸、拥抱时,就想起过去在妈妈肚子里那种温暖的感觉。因此,很多号啕大哭的新生儿,只要一听见关爱的声音或得到妈妈的拥抱,往往就会逐渐停止哭泣。因为拥抱能让他们得到足够的满足和快乐。

拥抱的3大好处

1-促进触觉感官发育

“感觉统合”近年来得到了相当多的重视,而在人体的感觉统合系统中,触觉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宝宝的成长非常重要。只有在拥有良好的触觉感受之后,宝宝才能更好地与外界建立起联系。例如喝奶时口腔触觉会带给宝宝满足感,妈妈对宝宝温柔的肌肤抚触会让他感到舒适及放松。等宝宝有了爬行等活动能力之后,他也会利用手部的触觉来探索外面的世界,学习新的能力。

拥抱,就是给初生宝宝提供触觉刺激的最佳方式。通过与妈妈的肢体接触,宝宝可以喝到母奶、听见母亲的心跳,还能感受到妈妈说话时的温柔语气,这些都能带来舒适的触觉刺激。只有得到足够触觉刺激的宝宝,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才更加完整,未来的学习及其他发展也就更为出色。

2-缓和宝宝负面情绪

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宝宝哭泣时,她们通常会先注意宝宝的生理需求,比如是不是肚子饿了、尿布湿了、太冷或太热等原因。在排除掉这些生理因素之后,那么宝宝多半就是觉得无聊、情绪不佳或是受到了惊吓。此时,只要妈妈给宝宝一个温暖的拥抱,那么宝宝的哭泣基本都能立刻停止。因为妈妈的拥抱可以有效安抚宝宝的情绪,让他很快恢复愉快的心情。

很多幼儿发展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对于宝宝发出的情感需求讯号,如果大人经常不能做出及时回应的话,那么宝宝逐渐就会萌发出一种失望与不信任的情绪,严重的还可能影响到宝宝的人格发育,让他经常产生挫折感,遇到事情就变得容易退缩。

3-锻炼挫折忍受力

反过来看,一个从小就得到足够安全感的宝宝,即使以后遇到挫折,他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可以解决问题。因为他们知道,不管结果如何,他们都能在妈妈那里得到安慰和拥抱。

拥抱的6大时机

1-当宝宝哭泣时

首先请检查一下是否需要喂奶、换尿布等,在排除掉生理问题之后,再拿一些玩具来逗逗他。如果宝宝还是不高兴,那么多半就是想要得到大人的拥抱,那就别犹豫,赶紧把小人儿拥在怀里吧。

2-在宝宝刚睡醒时

在宝宝睡醒之后,可以抱着宝宝四处看看,给他介绍一下周围的环境,和他做一些互动游戏,让宝宝觉得很愉快,尽快摆脱刚睡醒的懵懂状态。

3-当宝宝受挫时

在宝宝被巨大声音惊吓时、走路摔倒时、玩玩具受挫时,家长的拥抱和安慰无疑就是及时雨。能让宝宝尽快忘记刚刚发生的不愉快,重新继续刚才的活动。

4-当宝宝面临陌生环境时

在出生6个月之后,宝宝开始出现怕生的反应。对于陌生人或陌生的环境,宝宝都可能产生抗拒的心理。此时家长可以先抱抱他,等他熟悉之后,再鼓励他离开大人的怀抱。

5-在宝宝受到处罚之后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大人难免会以处罚来纠正孩子的某些行为。但是在处罚过后,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拥抱,这个拥抱会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会让他对大人的处罚行为多一分理解和尊重。

6-当宝宝长大时

不要以为只有小宝宝才需要拥抱,即使孩子上了幼儿园、读了小学,父母还是可以经常抱抱他。父母充满爱的拥抱。是孩子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TIPS:贴心工具,让拥抱更轻松

对于爱子心切的父母来说,抱孩子抱到腰酸背痛是经常事。所以,平时最好多准备几个靠垫或抱枕,一旦抱起宝宝,便可以在背后和手臂增加支撑力量。如果宝宝喜欢被站着抱,那么可以准备一条好用的婴儿背带,助妈妈“一臂之力”。

及时拥抱,尽情拥抱。说到拥抱孩子,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顾虑:“孩子不能经常抱,否则就黏在大人身上不下来,必须天天有人抱才行。”

这样的顾虑虽然也不无道理,但是对于小宝宝来说,他们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最需要的就是大人的关爱,而拥抱就是能让他最直接感受爱意的做法。况且,等宝宝长大到1岁、开始学习走路之后,他自然就会从大人身上跳下来。所以,不要让这种顾虑束缚了您的手脚,当您觉得宝宝需要您的时候,就热情地拥抱他吧!

退一步说,拥抱不只对宝宝有好处,对大人同样也是一种快乐的感官体验。试问天下的父母,当把自己的孩子抱在怀中时,有几个人不感到陶醉呢?孩子的笑容、孩子对大人的依赖,都让大人得到一种情感上的满足,这种满足会让大人变得更柔软、更成熟、更有责任感。

TIPS:需要戒除的3种拥抱

1-动作过于粗鲁的拥抱。宝宝需要的是有安全感的拥抱,抱的动作应该要轻柔、声音要和缓。如果大人的动作非常粗鲁、过度的摇晃(还可能造成婴儿摇晃症),或是抱宝宝时大声叫喊,那就会让宝宝感觉相当不舒服,很容易破坏拥抱在宝宝心目中的美好感觉。

2-没有关爱的拥抱。只是抱着宝宝,却没时间陪他说话,或是与他做眼神的交流,这多半只是敷衍式的拥抱,宝宝肯定会提出抗议的。

3-过多的拥抱。宝宝并不需要整天都抱在手上,当他睡着之后,就不需要继续抱着。特别是到了学爬、学走的阶段,如果家长还是整天抱着宝宝,那么反而会阻碍宝宝学习和探索能力的发展。

六大妙招宝宝入园不“学坏”


宝宝入园后4大状况:

1.想法以偏概全

幼儿园的生活,对宝宝来说是个蛮大的冲击。首先,他原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为众人的焦点,现在却要在十几、二十人当中,争取老师的注意和喜爱。以前在家随便堆个积木,众亲友热烈的掌声立刻随之而来,但现在认真堆得比天高,老师却只忙著处理那两个打架的小朋友…。

“是不是只要我打别的小朋友,老师就会注意到我?”孩子无法任意转换观察焦点、顾及事实的全貌,以偏概全地以为吸引焦点就是被喜爱,于是他们开始夸大重复能吸引大人注意的行为,譬如粗鲁的动作、大声说话等。回家后,爸妈反而不习惯:我那个秀气斯文的宝贝哪里去了?

2.兴致勃勃学说话

3、4岁小孩爱说话,兴致勃勃学著各种语词和声调,爸妈开车时遇到冒失鬼,随口一句“会不会开车啊?”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宝贝可能就开心地学上一百遍。上幼儿园之后,接触的人变多,学习的对象也增加,小朋友之间互相学习大人的口头禅,或者交流在电视听到的话语,难免会讲出几句让大人头痛的话来;即使爸妈严词厉色说“不可以”,但不久后宝贝却又冒出其他不雅的字词…。

这是因为宝宝不懂这些话语真正的意思,他们只是想表达“生气”的感觉,或者像谐星可以逗人发笑。除了爸妈及时制止之外,之后其他新事物出现后,这类行为也会逐渐消失。

3.我想与众不同

3岁以上的宝宝,有别于以往只是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别等外表,慢慢地发展出“心理我”,他们自我介绍时会以“我能做什么”为主轴,譬如“我上中班”“我会自己穿衣服”“我喜欢骑三轮车”等。为了树立自我形象、为了彰显自己与他人不同、为了展现自己很棒,宝宝插嘴或唱反调的情况便增加许多。这不是因为宝宝上幼儿园“学坏”了,而是他想“做自己”的表现。

4.适应新环境过度期

幼儿园与家里有很多的不同,除了友伴增加,他们也要学习纪律。有些孩子天生气质趋避性高、适应性低,本来就需要较长时间适应新环境,所以刚上学个性变安静或变焦躁,是可以理解的;加上宝宝还在摸索学习:老师讲话时要安静坐著,爸妈讲话时是不是也要?所以会有一些不同以往的表现。

以不变应万变六大妙招

1.立即制止

3~6岁孩子还在“道德他律期”,他们不能自行判断事情的是非对错,需要大人的教导,所以当孩子出现不合宜行为或言语,爸妈得立刻制止。如果孩子自尊心比较强,也可以用眼神暗示,或者轻轻将他带开,再小声告诉他:“这样说别人会觉得不舒服喔!”

2.教导正确表达方法

当孩子只是想引人注意、逗人开心,或想表达自我,爸妈可以直接教导宝宝合宜的表达方式。譬如,想讲话,要等人家讲完或先举手,生气时可以说“我生气了”,而不是讲脏话或打人等。当然,爸妈自己也要示范良好身教,适度收敛不雅的口头禅和举止。

3.引领孩子观察全面情境

有时可藉助其他小朋友当范例,譬如当身旁有人做和宝宝一样的事情,可以带领他去观察:“那个小朋友讲话很大声,虽然他妈妈停止和对面的阿姨聊天,但是你看,他妈妈的表情是不是很生气?”

4.适时忽略

当孩子明知自己言行不恰当,却还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想要吸引注意时,一开始爸妈可以先提醒他:“这样不可爱喔!”然后就忽略他。久之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表演不受欢迎,就懒得再白费力气了。

5.停止喜欢的奖励或活动

倘若宝宝屡劝不听,执意做出惹恼爸妈的行为,爸妈可以进一步暂停他正在进行的喜欢的活动,比方骑三轮车,或享用好吃的点心。让孩子“痛”一下,他就会选择是不是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继续做出讨人厌的行为。

6.适性教导

对于适应新环境需要较长时间的孩子,爸妈一开始就需要耐心陪伴。除了入学前多让宝宝熟悉幼儿园环境,或许可以带他和老师相互认识,并告诉宝宝:“老师会照顾你。”同时也让老师初步了解宝贝的个性,一起分享协助孩子进入情况的法宝。

宝宝“节日病”赖床不上园


元宵节已过,上班族已逐渐将春节期间混乱的生活时间调整过来,此时,潘女士却每天被宝宝的哭声折磨。

因为家中的宝宝遭遇了“节后睡眠失调综合症”,睡眠规律被打乱的宝宝这几天睡不好,吃不好,精神受影响,甚至导致脾气也变大了。

潘女士说,春节长假过去了,宝宝还“意犹未尽”,晚上怎么哄都不睡,早晨要送幼儿园时,却又哭又闹不肯起床出门。

无奈,着急上班的潘女士只能将哽噎的宝宝扔给父母,自己在宝宝的哭声中走出家门。“以往去幼儿园都不闹的,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到单位后,潘女士跟同事闲聊发现,很多同事说自己家的宝宝也有类似情况,主要是白天贪玩、中午晚上不睡觉、哭闹耍赖不吃饭等。大家想到了春节长假,“是不是春节和我们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家里人多闹腾的。”

对此,沈阳某幼教中心的育婴专家邢萍分析,这是家长春节期间晚睡晚起、走亲访友,将孩子的生活规律打乱所致。“春节期间家长频繁地带孩子走亲戚串门,宝宝不适应这些陌生环境,就容易产生一些烦躁的表现;再加上春节期间各家光线较强、噪音也较大,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睡眠,进而影响孩子的脾气。”

邢萍说,家长需要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调整,睡前安全感对孩子调整睡眠时间很重要。邢萍建议,在睡前至少一小时内,家长不要让孩子玩容易导致兴奋的游戏,家长可以给孩子读些小故事,给孩子洗洗澡。“这个过程要尽量让孩子信任的人陪伴,让孩子感受充分的安全感。另外,在孩子准备睡觉时,家长要尽量为其创造安静的环境,也是让孩子有安全感。”

另外,节日期间孩子吃大鱼大肉较多,节后孩子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调整胃肠,也有利于睡眠。

6大招数 让宝宝远离“屏幕”


电子屏幕--宝宝眼睛的“杀手”

当下,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大行其道,不仅成年人成了各种产品的“粉丝”,就连牙牙学语的孩童也迷恋上了这些电子产品。动画、游戏让这些孩子面对各种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由此产生的“视力问题”接踵而来。

怎么保护孩子正在发育的眼睛?家长需要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来了解一下我们需要怎么做——

4大理由,对电子产品说“不”

理由1:影响宝宝视力

看电视、电脑或iPad等电子产品的屏幕,对宝宝视力有负面影响。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眼睛的屈光等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强光的直接刺激难以调节和适应,时明时暗、不断变化的屏幕画面会使孩子的眼睛疲劳,导致近视。而且有时为了看得更清晰,有些宝宝会不由自主出现歪头姿势,引起斜视。

知识链接:

儿童眼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0~6岁是发育期,6~9岁是视觉塑型期,9~12岁是稳定期。直到13岁眼球赤道部的巩膜胶原才发育完成,此前都处在可调期。

随着眼球直径每增1毫米,近视度数可增加300度。在此期间,如过早开发儿童视力、或密集用眼,都容易造成儿童近视,并且因儿童尚处于眼球发育的可调期,度数极易飞涨,导致孩子早早地戴上了“啤酒瓶底”,甚至可能引发视网膜变性或脱离,并增加青光眼发病风险。

理由2:不利宝宝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家长也许以为电视节目或iPad的益智类游戏,可以帮助培养宝宝语言表达能力,事实上正好相反。语言表达有赖于互动环境。

相关实验:

美国科学家在针对329名年龄从2个月到4岁之间婴幼儿进行的一项科学测试显示:房间中电视每打开1个小时,电视前的婴幼儿从大人那里听到的词汇量将减少500~1000个。对话几乎完全没有了。日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2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语言表达能力越弱。

理由3:影响宝宝行为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热衷于电视节目或电子游戏的宝宝,会因为沉迷其中而逐渐减少社交的机会,因此导致他们交际能力逐渐减弱,缺少解决问题的经验。

相关实验: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2702个家庭的孩子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孩子在5岁前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2个小时,他们长大后出现行为问题的风险将会增加1倍多。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宝宝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影响他们参加社交活动的时间。久而久之,宝宝便会缺乏与他人打交道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降低,由此会造成一些行为问题,如性格孤僻、言行粗鲁、侵犯他人、难与他人合作等。

理由4:影响宝宝运动能力发展,容易变成肥胖儿童

呆坐在沙发里一动不动地看电视、玩iPad容易让宝宝变成“小土豆”,如果同时再吃些零食,那么宝宝很容易“横向发展”,成为肥胖儿童。而且总是盯着电脑、电视看,也容易让宝宝疏于运动,影响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的健康发育。

6大招数,让宝宝远离“屏幕”

1.限制看屏幕的时间

2岁以内婴儿不看电子屏幕;2岁的孩子看电视20~30分钟之后就休息一段时间;3岁的孩子看电视也不能超过1个小时,看完一个节目后应到外面玩玩。婴幼儿居住的房间不摆放电视。

温馨提示:和孩子有个约定

宝宝不懂节制,看动画或玩游戏总想一次玩个痛快,可是宝宝稚嫩的双眼必须要得到休息。关掉电子产品,宝宝哭闹怎么办?

那就事先和孩子有个约定,并且家长一定要执行这个约定,督促宝宝成为“言而有信”的人。家长可以和宝宝“拉钩钩”,如果宝宝看完了还要看,耍赖皮,那么,家长就可以取消一项他特别想做的事情,作为惩罚。让宝宝懂得“游戏规则”。

2.哺乳和用餐时间远离电视

虽然吃饭时看电视已然成为部分大人们的习惯,为了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健康地成长,建议爸爸妈妈在小宝宝哺乳时间和用餐时间将电视关闭,仔细品味食物的味道,这样有利于培养宝宝的饮食习惯,让宝宝好好吃饭。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3.用亲子活动替代电子产品

带宝宝发现一两项他喜欢的运动,然后陪他一起玩,运动技巧可以先忽略,重点让宝宝享受运动的乐趣。

在家里和宝宝一起玩玩具做游戏,一起看有趣的图书,或带宝宝去旅行。这些看起来比打发宝宝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要麻烦的活动,不仅会让宝宝远离“屏幕”,还将为父母和宝宝带来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亲子关系。

4.鼓励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

爸爸妈妈可为宝宝准备一些可用于集体游戏的玩具,如积木、百科图书等,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鼓励宝宝加入其他小朋友,不仅培养宝宝的分享合作意识,也为宝宝长大后社交方面的从容得体打下基础。

5.到户外亲近绿色

父母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去野营、远足、游玩,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绿色的树木有益于宝宝眼睛的放松,也能有益于宝宝身心健康。

6.父母应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仅给孩子提供了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也促使孩子效法父母的不良行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