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入园后的一些体会。

时间一去不复返,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孩子们也要为进入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入学准备做好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高效做好入学准备的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入园后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宝宝上幼儿园不但是对孩子,更是对家长的考验。深深入园已经三周了,除了大小便尚不能自理,睡觉不如在家里睡得多外,已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我总结了一些自认为有意的作法,想和妈妈们交流。

1.不要对宝宝说“不许哭”。多数宝宝刚入园都会哭,因为他们有些担心和恐惧,这是2、3岁孩子的心理特征。我的做法是:从不对他说“别哭”,可以说“瞧,那个小朋友没哭,你和他做朋友吧”,或给他带一些小零食,让老师拿给他吃,对他说“老师和妈妈一样,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和老师说”,让他快些和老师建立起亲密的感情。

2.不要对在教室旁过久的留连。有些家长总是不放心,担心宝宝哭,担心宝宝没人理,担心宝宝被欺负。其实,现在的老师基本都很负责任,为了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好感,她们会对刚入园的宝宝很细心。刚入园的宝宝们也很敏感,只要教室门外有人,他们就会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就又开始哭闹了,一个孩子哭,好多孩子跟着哭。为了你自己的宝宝也为了别人的宝宝,早晨轻松地把宝宝送入教室,对他说“再见”后,就快些离开,大多数哭闹的宝宝在妈妈离开后就不再哭闹了。

3.不要中途去幼儿园。深深入园三周,我有两天中午去看他,第一次是入园的第二天,在同事的怂恿下去看他,结果他没有睡看到我就难过得哭了,为了不影响别的孩子睡觉我只好把他带到单位。第二次是入园第三周的第一天,因为周六、周日都发烧担心他再烧就去看他,他已经睡着了,所以放心地坐地他身边看着他,可还没有睡的小朋友看到有家长来就难过得哭了,结果深深也醒了担心我离开就不再睡了,眼看上班的时间要到了,天又下着大雨,只好请老师把他带到别的教室去玩,我匆匆离开,那天,深深只睡了半小时。以后,再有什么事都是早上和老师说好,如果担心老师记不住就写好小纸条给老师。

4.不要让宝宝觉得送他去幼儿园使妈妈很难过。家长的表现对孩子影响很大,要让宝宝觉得妈妈很开心,因为我上幼儿园了,我长大了。千万不要宝宝哭你也哭,宝宝不会想到你是心痛的,只是觉得幼儿园不好,你看妈妈都哭了,我也不要来幼儿园。

5.不要接了宝宝就逃一样的离开幼儿园。晚上接宝宝时可以带他多多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有几层楼,教室都是什么样子的,宝宝自己的小柜子在那里,还可以打打滑梯,坐坐翘翘板,让宝宝学可喜欢和热爱。

6.要多和老师沟通,多和家长交流。发现宝宝有什么问题及时和老师讲,不是质问,是要解决问题。还可以和别他家长交流一下宝宝入园后反映,有什么异常现象。比例宝宝身上有包包,是不是寝室进蚊子了,还有床上有小虫虫了,还要问问别他家长,他们的宝宝有没有这种现象,如果是一个宝宝就不用担心,如果大多数宝宝都有,就是提醒老师仔细检查一下。

这些只我个人认为值得交流的一些东西,希望各位妈妈都顺顺利利地帮助宝宝完成他们的入园关。

zj09.com小编推荐

教育孩子的一些原则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新学期即将到来,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开学前夕去做一些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教育孩子的一些原则”,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遵守民主原则

做父母的要努力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充分重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小提示

有时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议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长就会大发雷霆。其实,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建议对于小孩来说是否合适。

不妨换一个角度,从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亲都喜欢逛商场,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欢,为什么?

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你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腿。你如果埋怨他(她)不听话,你有道理吗?所以,在小孩不听话的时候,最好换一个角度去想,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2.遵守关爱原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孩子是一切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

*小提示

孩子都需要爱,他们对爱的需要远远胜于对玩具的需求。

建议: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

3.遵守快乐原则

让孩子感受到生活是快乐的,学习是快乐的,不要人为地制造压力。

*小提示

如果你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赞美他,比如当他画了一幅不错的画时,你能及时表扬他,而且表现得很具体:“你画的恐龙尾巴真的很生动。”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棒的礼物,他的脸上一定会绽放动人的光彩,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能使他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未来新的挑战。

4.遵守兴趣原则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小孩,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只要他们的兴趣本身不坏,就要努力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让他们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小提示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

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5.遵守鼓励原则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父母要多留心幼儿的长处,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辞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小提示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

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遵守游戏原则

父母应挤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乐和游戏,使他们在愉快的玩乐中学习知识并增长才干。

*小提示

虽然孩子入学后,其主导活动是学习,但游戏仍然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有些父母存在着一种误区,总认为游戏会浪费时间,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中国也有“玩物丧志”的古训,其实不然。因为游戏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快乐中增强体能,增长知识,提高自尊。

7.遵守宽容原则

父母要善于宽容孩子的错误,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他们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

*小提示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

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

8.遵守信任原则

要大胆放手地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信任是他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小提示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总之,随着孩子生理和心理世界的成长,父母们开始考虑如何来塑造他的行为,以便帮助他学习。父母就学会与孩子进行沟通的一些原则。

宝宝入园前准备及入园后调整


对孩子、对父母、对长辈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宝宝入园后能不能适应?在幼儿园会不会哭闹?一个个问号不停地在家长的脑中盘旋。其实不用担心,只要做好入园前准备、入园后调整,所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提前做准备克服入园焦虑

“家长事前需做足准备,以最放松的、胸有成竹的状态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幼儿园。”很多孩子上幼儿园前几天又哭又闹,其实就是心理上难以接受上幼儿园这个事情。因此,家长需在入园前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幼儿园,预见幼儿园里可能发生的事情。

宝宝3岁左右入园最好

市民张阿姨的外孙优优刚满2岁,由于张阿姨身体不好,再加上女儿工作繁忙,无力照顾优优,一家人决定,让刚满2岁的优优去上幼儿园。

8月1日,优优在张阿姨的护送下顺利入园,没有哭闹,显得很平静。一连三天,优优在学校都没有哭闹。不过,老师却反映,三天来,优优没有跟老师和同学说一句话,十分沉默。同时,优优在学校也很少吃饭、很少喝水,甚至很少上厕所。张阿姨担心优优年纪太小,很难适应幼儿园,她甚至已经向老师提出了退学的想法。张阿姨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表示,“进入幼儿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孩子将从完完全全的游戏世界逐渐走进规律世界。经常看见入园情况不好的孩子,往往在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以及步入工作岗位时也容易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甚至常常会逃避现实。

一般认为,孩子3岁左右入园比较合适。一些孩子对幼儿园的不适应主要跟他的成熟度有关。如果孩子能达到以下要求就可以尝试送幼儿园:用别人理解的方式提出要求,寻求帮助;孩子和亲人分离时能比较平静,没有很强烈的情绪反应;一般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

王彦玲强调,如果孩子明显偏小,一般不赞成提前入园。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一两个月的差距都会比较明显,孩子小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心智成熟水平都会差一些,很容易导致常说的被欺负的现象产生。

家长也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孩子在入园前和入园初,都表现出孤僻、严重哭闹、一想到幼儿园就表现出严重的恐惧感,甚至影响吃饭、入睡,可以考虑暂缓入学。

家长也需心理调适

其实,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对于即将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妈妈来说,“如何为孩子做足准备”、“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都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王彦玲表示,作为父母,特别是妈妈一定要做好多重准备,最好在孩子入园前一个月就开始做一些心理调试。

首先,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家长不要吓唬孩子。故意的吓唬不太可能,但家长一般会忽视一些无意的行为。例如,在孩子面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孩子上学后是否安全?是否能吃饱饭?是否会哭闹?这些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焦虑不安。

其次,家长不要过度强调上幼儿园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做作、不真实,会让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入园后容易产生失落感。

当然,家长要给孩子多讲幼儿园的事,不过,尽量采用平和的语气进行讲述。家长应该像讲故事一样,经常给孩子讲讲,幼儿园有几位老师?他们长什么样?幼儿园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吃什么?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幼儿园的一天”的游戏。家长可以扮演老师,跟孩子做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幼儿园的宝宝上午做什么?中午吃什么?怎么睡觉?下午怎么玩耍?围绕着幼儿园的一天进行实际的模拟游戏。

王彦玲强调,在介绍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切忌夸大幼儿园好玩的玩具,这样会导致孩子误认为,幼儿园等于游乐场,会导致孩子玩累了就闹着回家,玩腻了就产生心理失望的落差。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幼儿园不光是玩的地方,更是学规矩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学规矩,这样才能长大”。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最好尽早确定要上哪所幼儿园,提前进行准备。如果幼儿园主动提供家长进园参观的机会,那再好不过。重点在于,参观过程由孩子主导,父母跟随。不管孩子想去小花园或者洗手间都可以,因为这是他即将进入的环境的一部分。让孩子掌握主动权的意义在于,他能获得控制感,想靠在妈妈身上就靠在妈妈身上,想出去转转就出去转转,想回家也可以立刻回家。这能最快地让孩子熟悉: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人?会发生哪些事?妈妈也能看到教室里在发生什么事情,老师会怎么处理问题。

孩子哭闹家长态度要坚决

对孩子来说,去上幼儿园是一段冒险的旅程。他们第一次离开妈妈,第一次孤身进入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第一次开始过集体生活。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焦虑,更让他们焦虑的是,对于陌生环境里将要发生的事情,他们一无所知。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张思莱指出,孩子对于与父母分离、进入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接触,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情绪。而且,由于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需要面临幼儿园里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挑战,这些因素使得孩子对入园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抵触的情绪。

王彦玲表示,与其说入园是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不如说是人与人的关系的适应。乐观的人往往容易些,所以,从小应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和乐观的心态。而父母管教太严的孩子,往往交往能力较差,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差。

家住西马金润小区的市民郑女士有一个快4岁的儿子,回忆起一年前送儿子入园的情景,至今她还心有余悸。初入园时,儿子天天哭闹不止;随后,感冒发烧不断袭来;再后来,别的孩子都上全天,自己的孩子却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上着学。直到最近,孩子才能像别人一样正常地去上学。

郑女士坦言,可能由于自己是全职妈妈的缘故,她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儿子一去上学,她的心里就像有小猫在挠似的,非常难受。“刚入园的时候,我曾经一整天待在他们学校外面,不停地眺望幼儿园,虽然什么都看不见。”

王彦玲表示,家长接送孩子时态度要坚决,切不可自行停止送孩子入园。王彦玲说,家长心疼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会妨碍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一定要坚信,孩子终将离开父母,走向社会;没有哪个孩子是送不进学校的。此外,从一开始上学时就不要给孩子迟到、早退、缺课找借口,一定要让孩子遵守相关的规则。

回家后注意亲子沟通

孩子刚上幼儿园的那几天,一回家,妈妈就会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你开心吗?喝水没?跟小朋友玩了吗?……”专家指出,千万不要“审犯人”般的盘问孩子。

王彦玲表示,作为家长当然要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但一定要注意方法,要关心孩子的感受,多问好的方面,不要问不好的方面。此时,妈妈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见到孩子后告诉他:“妈妈好想你,宝贝,我想亲亲你。”妈妈不用问“宝贝有没有想我”,只负责跟他亲热,告诉他,妈妈知道他很努力了。

孩子如果有极端的郁闷,不开心,反而是不愿讲出来的,逼他讲,是一种刺激。等他感觉好点,他一定愿意主动和妈妈分享。

除了亲亲抱抱,孩子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一段妈妈和孩子完全拥有对方的时间。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只是要和你在一起,我对你没有任何要求,也不期望必须做点什么”。

王彦玲表示,母子沟通是一种从小需要养成的习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因为太小,可能还不能完全明白沟通的全部内容,但是只要坚持母子间的沟通,会在初中、高中,孩子到青春期时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可以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孩子是一辆汽车,家长靠沟通来把握汽车的方向盘”。

防止老人产生无用感

姗姗是个3岁的小姑娘,自出生起,就由姥姥、姥爷一手带大。8月1日,姗姗开始上学,每天由姥姥、姥爷负责接送。每天早上7点半将姗姗送进幼儿园后,姥爷都会在幼儿园门口徘徊到近中午才回家。下午三四点钟,太阳正晒的时候,姗姗姥爷就已经来到幼儿园门口排队,等候孩子放学,其实孩子5点才放学。

王彦玲表示,孩子上学后,长期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长辈也会产生焦虑和无用感等负面情绪。通常表现为,很容易对子女发脾气,闹情绪;或者对孙辈过度保护,让孩子更加依赖他们,阻碍孩子独立的发展。此时,作为子女一定要理解他们。

王彦玲建议,作为子女要提前跟老人沟通,告诉老人,上幼儿园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做的事情,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不是因为老人照顾不周。同时,子女们要安排好老人今后的生活,帮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爱好。

入园体检需空腹抽血

入园体检是孩子进入幼儿园的准备之一,家长需根据幼儿园通知的体检时间带孩子前往相关的妇幼保健站。

8月7日,记者见到不少家长就带着即将入托的宝贝来到位于嘉园二里的丰台某妇幼保健站,等待体检。由于幼儿体检扎堆,承担体检项目的各科室前,都可见到家长领着孩子排队的场景,不少幼儿家长也因此发过牢骚。工作人员建议,准备入园但尚未确定幼儿园的家长,最好将孩子的体检时间提前或者推后,避开高峰时段进行入园前体检。

此外,工作人员还表示,孩子入园体检前一天晚上12点以后,不能再进食、进水,直到次日抽血前。

发生意外允许孩子情绪发泄

在幼儿园,跌倒、摔伤、碰撞等意外也容易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家长应该如何帮孩子做好心理调整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高欣表示,伤害可以给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带来心理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在遭遇伤害后,孩子出现一些退缩、胆小、愤怒的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应该尽量地安抚孩子,不要轻易责怪他们,要允许孩子将这些负面情绪表达出来。一般情况下,孩子将负面情绪发泄后,经过一段时间会自愈,他们又会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如果孩子在遭受伤害后,负面情绪长期存在,回避发生伤害的场景,易受惊吓,经常做噩梦,家长应该带着孩子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高欣说。

孩子之间经常会出现小矛盾、小打闹。家长不要教他们打、骂等方式,不要过多地干预,放手让孩子自己寻找处理方式。对于天性内向、懦弱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地帮助他们,带着孩子一起去找到对方沟通。

关注细节预防疾病

由于环境的变化,上幼儿园是孩子最容易生病的时期。疾病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帮助孩子少生病。

三大原因导致孩子易生病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许鹏飞表示,上幼儿园孩子之所以老生病,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环境的改变,二是饮食的差异,三是集中生活容易交叉感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成为致病的那根稻草。

以孩子最常见的感冒发烧为例,许鹏飞表示,孩子会不会感冒发烧主要取决于人体和病原微生物的力量对比,人体主要的力量是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保护上呼吸道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分泌性IGA,这个球蛋白产生于肠道淋巴样组织和扁桃体。

大便干的时候分泌性IGA就减少,敌我力量发生变化,所以大便干是感冒发烧的主要诱因。此外,病原微生物生长离不开人体的鼻腔分泌物,鼻子敏感是产生大量分泌物最常见的原因,所以过敏体质的孩子也容易感冒发烧。

凉水洗脸有助控制鼻涕

流鼻涕也是孩子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许鹏飞表示,鼻涕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环境温度,很多孩子对环境的温度变化很敏感,冷热变化就会刺激鼻腔产生大量鼻涕,预防的办法主要靠锻炼,可以给孩子用凉水洗脸。

二是环境的过敏源,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孩子遇到较多过敏源的时候,孩子的鼻子就会过敏,产生大量分泌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或者清除周围的过敏源,尽量选择干净整洁的幼儿园。

三是运动,部分孩子剧烈活动以后就会形成运动血管性鼻炎,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加。在运动以后鼻子堵或者流鼻涕的孩子,要控制运动量。

大便干燥需警惕

许鹏飞表示,很多孩子都有大便干的问题,但不是所有大便干的孩子都会发烧。大便干只是一个诱因。如果孩子大便干,周围正好有人感冒发烧,孩子同时有鼻子堵或者流黏鼻涕,孩子感冒发烧的机会就很大。

所以平时就要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定时大便的习惯。长期便秘的孩子,一定要注意是否存在蛋白过敏的现象。

同时,还要关注嘴里的臭味。如果孩子早上起床嘴里有臭味,说明孩子已经有细菌感染,必须给孩子多喝水。

当然,孩子会否生病还有很多因素,如果家长注意了以上常见的因素,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孩子生病,但孩子生病几率会明显降低。

让宝宝入园后能快速入群


每个宝宝在入院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不适期的,但是由于孩子的性格不同,让孩子在幼儿园入园的时间的长短也是不相同的。让我们了解一下盼盼入园后迟迟不肯入群的原因什么,幼儿园老师又是如何帮助盼盼的。

案例:盼盼转来的第一天,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她虎头虎脑,有点黑,看似个聪明伶俐的一个女孩子,却沉静地像一只乖乖的“小羔羊”,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她的存在。集体活动时,她端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老师,然后又低下头;吃饭前,孩子们都去洗手了,她还是端坐着;起床时,如果不叫她不抱她起床,她就会一直躺在床上;游戏时,孩子们全体出动了,只有她仍坐在那里,活动室里欢快的游戏气氛与她的沉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之后,老师在一日生活中尝试着与她近距离接触,并更细心地观察她。发幼儿教育现盼盼其实是个非常棒的女孩子,她不仅饭吃的多,而且从不挑食,自己动手的能力较强,可是她就是不愿动手做,不愿和老师沟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通过几天的观察,老师渐渐发现盼盼主要问题是胆小孤僻,缺乏自信,与同伴交往困难。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她克服胆小,树立自信,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呢?

通过与盼盼家长的一次长谈,老师了解到盼盼从小由奶奶扶养,父母早已离婚。由于缺少父爱母爱,以及奶奶对她的百般爱护,又怕她在外受别人的欺负,就整天让她在家看电视,玩玩具,不和同龄人交往。造成她现在的胆子孤僻,更不知如何与同伴交往。

了解情况后,老师提出要帮助盼盼融入集体,学会和同伴正常交往,就要帮助她树立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建议家长适时表扬,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盼盼奶奶非常配合。过了几天,盼盼在私下愿意和其他小朋友讲话了,而且吃饭时也不用老师刻意地过去叫了,老师表扬之后,盼盼开心地笑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盼盼朝着大家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着,但是并不明显。虽然现在愿意和老师交流,但仍不怎么愿意和同伴交往,游移于集体之外。老师又鼓励一些能力强,人缘好的孩子去找盼盼玩。开始时,别人找她,她也不太愿意,但时间一长,她也就接受了。虽然她只是在同伴的支配下拿一块积木,递一块橡皮泥等,但这是良好的开始。

像盼盼这样的孩子,除了老师在园的鼓励外,家长也需要教给孩子必要的社交技能,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交往,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最终成为一个健康快乐,活泼开朗的孩子。

只要找到其中的原因就不难让孩子入群,虽然盼盼在当时还没有表现的完全融入的集体,但是盼盼的举动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这样的成绩是老师和盼盼奶奶看了很欣慰的,也让盼盼恢复了原来活泼的性格。

父亲 请你再“走近一些”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入学准备可以避免我们在开学报名时的手忙脚乱,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父亲 请你再“走近一些”》,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他们持续了15年,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

我国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也在他的新书中提到“父教缺失会让孩子终生缺钙”,孙云晓介绍,父教的缺失对男孩子伤害最大,父亲是男孩性别角色认同不可缺少的榜样,如果失去这个榜样,男孩就会陷入迷茫状态,会令其自卑、不合群,甚至从小对性别产生混乱。对女孩影响比较大的一般是母亲,可是如果缺少父教,女孩也容易自卑。因为父亲是女孩接触的第一个异性,如果缺失父教,女孩就会缺少与男性交往的经验,会从童年起就产生对社会的不适应。一般来说,由父亲带大或参与带大的孩子独立性比较强,父亲果断、坚毅的气质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果父爱缺失,孩子则往往表现得比较懦弱、独立性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已经悄然发生了些改变,父亲在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许多男人都主动挑起了照顾孩子的重担。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爸爸们发现了自己作为男人带孩子的独特魅力,体验着自己做爸爸的价值。

专家们研究发现,由于男性与女性行为方式的不同,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母亲抱起孩子时,动作往往非常温柔,可很多父亲却和孩子玩得更“疯”,从生理和心理上给孩子带来更高程度的兴奋。有研究表明,婴儿早在两个月大时,就能分清过来抱他的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是父亲来了,他会全身紧张,心跳和呼吸加快,准备好和父亲“疯一场”。这种外在刺激对婴儿的大脑发育很有好处。20个月的婴幼儿对父亲发起的社会交往游戏明显地感兴趣,反应积极。30个月的婴幼儿能兴奋、激动、投入、合作而有兴致地和父亲一起游戏,他们会把父亲作为第一游戏伙伴来选择。

我们知道,在感觉知觉方面,女性比男性更细腻更准确,尤其是听觉灵敏;而男性空间知觉能力比女性强得多。女性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存在着某些弱点,如胆小、依赖、事业心不强等,而男性相对来说比较胆大、独立,好胜心、事业心强。由于父亲性格、能力等的独特特点,特别是父亲与孩子在交往上的独特性,使孩子从母亲和父亲处得到的认知上的收获是不完全相同的。从母亲那儿,孩子可以更多学到语言、日常生活知识,但从父亲那儿,则可以学到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更广泛地认识自然、社会,并通过变换多样的活动,逐步培养起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并刺激、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对孩子的认知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家庭中,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来自父母两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男孩在5岁前失去父亲,会使他们缺乏攻击性,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的表现———喜欢非身体性的、非竞赛性的活动,如看书、看电视、听故事、猜谜语等。女孩性别角色的发展也受到父亲的影响。如果女孩在5岁前失去父亲,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时往往会表现得焦虑、不确定、羞怯或者无所适从。

研究发现,有的孩子甚至觉得由父亲抱着比母亲抱着更加舒服和安全。父亲的声音和表达关怀的方式,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正常的精神发育,需要父亲的关心。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吸取男性的一些特点,以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即使父亲照料孩子的时间较少,也会对孩子的成长起极大的影响。父亲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孩子需要父亲“走近”,需要父亲精心地呵护和照料。

入园后帮助宝宝减轻分离焦虑


大部分孩子入园都会哭,第一次分离,进入陌生情境里,多少都会有些害怕。事先准备胜于事后补救,不妨将“入园适应”看作一个需要用心经营的工作项目,纳入时间规划之中。在入园前精心准备,入园后多做工作。你付出的努力价值在于帮助宝宝跨越人生第一个成长的阶梯。

1、像过节一样入园

设计一个熟悉的道别仪式。有的妈妈分别时会依次亲亲宝宝的额头、脸和手;有的妈妈会和宝宝约好在大门口时会转身向他挥手道别。如果你发现宝宝和你也是难舍难分,不如和他一起设计一部分告别仪式。例如:“你说你再哭几下我再走呢?”然后和宝宝一起数。当然,有时候静静抱一会儿,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2、在园里找到归属感

在幼儿园里为宝宝提供一些“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比如,有自己的椅子,放自己书包、杯子、毛巾的地方;有自己的照片,自己的画;幼儿园里有自己的好朋友;有支持、帮助自己的老师等等,让宝宝感到自己不是局外人。

3、和宝宝一起爱上老师

宝宝入园后,一天的生活就要靠老师来照顾、指导了。无论是在这个初入园的阶段还是未来3年里,和老师建立坦诚、积极、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都是你的重要工作“议程”。如果宝宝能感受到你对老师的喜爱,那么他也会很快接受老师的。4、接纳包容不良情绪

尽管作了很多准备,但是宝宝还是可能会哭。如果这时候批评他或者讲道理:“哭有什么用?”其实一点儿也没用,只能让宝宝觉得,你一点儿不理解他的难处。还不如抱一抱他,告诉他,你知道他很难过,好多事情还不知道怎么办,但你相信,他会找到办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的态度和你给他的信心,就是一种情绪上的安慰,宝宝会感觉得到的。

孩子入园后的教育技巧


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了,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

入园咨询,到底要问些什么?


入园咨询不仅是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最重要一环,也是幼儿园观察家长的时机。有的妈妈就不知该问什么好,直接跟老师说:“你看有什么想给我介绍的你就随便说说吧!”而有的妈妈是问题太多、太碎、太杂,东问一句西问一句完全没有重点。

这两种情况既不利于家长了解幼儿园情况,还会让老师对家长的印象不是那么好(在一些名额比较紧俏的幼儿园,老师对家长的印象分直接关系到你能不能帮孩子拿到这个入园名额哦)。

所以说面对面向老师咨询的时候,你一定要抓住重点,利用有限的时间去问下面这几个最关键、最有价值的问题:

一问:幼儿园的教育和经营管理理念是什么?

二问: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有哪些,评价标准是什么?

三问:幼儿园的师资来源有哪些,师生比例是多少?

四问:幼儿园的班级人数定额是多少?

五问:幼儿园的家园联系和沟通方式是什么?

关于幼儿园师资方面的各种问题也要细问:

一问:幼儿园的老师组成是怎样的?

二问:他们是什么样的学历水平?

三问:是否经过了幼教或者相关专业的学习?

四问:有没有取得幼教行业的从业资格?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够要求亲眼看一下能够证明老师从业资格的书面文件,比如毕业证复印件、教师资格证书之类。

当然,还有一个专为“懒妈妈”准备的办法,你可以带一个懂教育的朋友和你一起去幼儿园考察,这样你就可以只管带着耳朵听就可以了,问完了之后再听听这位专业的朋友帮你分析判别一下就好了。

一些童话故事的原型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