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哲学家和蚂蚁,出自经典儿童故事书籍《伊索寓言》,哲学家和蚂蚁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不可苛求别人,因为自己也难免犯别人同样的错误。

一个哲学家在海边看见一艘船遇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淹死了。

他便抱怨上帝不公,为了一个罪恶的人偶尔乘这艘船,竟让全船无辜的人都死去。

正当他深深的沉思时,他觉得自己被一大群蚂蚁围住了。

原来哲学家站在蚂蚁窝旁了,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脚上,咬了他一口。他立刻用脚将他们全踩死了。

这时,上帝出来了,他用棍子敲打着哲学家说:“你自己也和上帝一样,如此对待众多可怜的蚂蚁,你又怎么能做判断天道的人呢?”

这故事是说,人不可苛求别人,因为自己也难免犯别人同样的错误。

编辑推荐

竹编哲学的故事


父亲是个手艺人,编了一辈子竹器。

父亲编竹器的时候,总是低着头,很投入,也很惬意,似乎是在进行天马行空的思索。

父亲熟练地把竹子劈开,劈成竹条,再劈成竹篾,然后他拿起竹篾,一根根编起来,用不了多久,一个竹篮或者别的竹制品就在他手里做成了。

父亲做竹篮底子时,劈的竹篾几乎一样长,因为他只用最初的一根竹篾作为参照标准。他不会以此类推地劈成一根竹篾就以这根竹篾做标准,再比照这根竹篾劈下一根竹篾。他说很多篾匠都会那么做,可以省不少时间,但他不会这么做,因为这么做可能会使每根竹篾的长度都会有些许差别,这一点点差别累积下来,会使最后一根竹篾比最初的那根竹篾或长或短一大截。父亲说,标准就是标准,标准是不能动摇的底线。有时,生活中的一些事也会如此,比如一句话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不符合最初的“标准”,失了真,走了味儿。

父亲编竹篮时,为了结实,总用一根一根竹篾依次编,而有的篾匠为了好看,用几根竹篾同时编。父亲说,我编的竹篮是为了用的,结实是最终目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华而不实。

父亲编竹器时,说用黄篾就用黄篾,说用青篾就用青篾,从不把它们掺杂在一起。而有的篾匠因青篾结实,编的竹器可以卖个好价钱,就把黄篾染了色当青篾用。父亲说,一是一,二是二,做人要讲诚信,咱就要本色出售,货真价实。

我从小到大看父亲编竹器,由好奇到佩服。最后,我不得不承认,父亲编的是竹器,也编出了对我影响至深的人生哲学。

作家和小偷的故事 儿童故事作家和小偷的故事


作家和小偷的故事

一位货真价实的作家,在深夜里用猎枪一样准确的笔忘我地写作。

这位作家还是一个出色的猎手。他常常子弹上膛,在山野和村庄,机动灵活地狩猎,用无比准确的枪法猎取野兔。

突然,他听见存人悄悄地进屋。他立刻操起双筒猎枪,打开书斋的门,发现一个小偷正在撬装金币的柜子。

作家无比愤怒,对小偷说:

“吃铅弹吧!我要把铅弹塞到你的嘴里!快给我吃,如果不吃,我就杀了你。”

不速之客说:

“先生,我坦白,我是来偷东西的。可是,活见鬼,你没有我可以偷的东西。我在医院工作,是个石(试)验员。你像统治罗马帝国的大长官,看来很有钱。对你的古(估)计,远远超过了你的实际,我本想愉金币,却只有一堆书。”

双料的猎人厉声喝道:

“你算什么小偷,用词这样不当!如果你正确地讲话,不用你打开包袱,我就放了你,什么‘古计’!什么‘石验员’!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我,偷东西,装饰墙壁,画画,给马上马鞍,样样都行。你偷东西,却不会正确讲话,真是岂有此理!”

2作家和小偷的故事点评

一位作家同时是一个猎人,当他拿起枪的时候,不能容忍小偷不会正确讲话,作家拿起枪的时候就是猎人,它就用猎人的思维看问题,所以就没有理解小偷的含义,无论我们是什么身份,都要学会思考,理性的分析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