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给美媚买了一个新玩具“切切看”。拿到新玩具的美媚很高兴,我教她怎样握刀,怎样切苹果,切面包。

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

她很快就学会了,知道怎样握刀怎样去切那些木头做的玩具。但是她力度不够,总是切不好,不能一下子就切开。然后她变通了方法,竖握刀柄用刀的前端去戳玩具苹果的连接处——连接处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尼龙搭扣,我尝试了一下,她这么做,果然省力。

再然后,她发现这个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分开玩具苹果或者玩具面包,索性放下刀子,直接用两手来掰它们了。

这个时候我也没想那么多,她才1岁5个月,又是第一次玩这个玩具,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呗。

周日,千寻带儿子京晶到我家做客。京晶拿起这个“切切看”,也很喜欢。他妈妈教他怎样握刀,怎样切苹果,切面包,一如前一天我教美媚一样。

京晶也是很快就学会了,知道怎样握刀怎样去切那些木头做的玩具。毕竟京晶是比美媚大22天的男孩子,他有足够的力气来切,切得很容易。然后京晶一直在切啊切啊,切完这个切那个,越切越熟练。而且一直是用大人教的正确的姿势在切。

晚上的时候我跟老公说起这两个孩子玩这同一玩具的不同表现,我琢磨:美媚不用正确的方法玩这个玩具,是说明她没有耐心呢还是说明她做事不循规蹈矩?京晶按照正确的方法玩这个玩具,是说明他领悟力强呢还是说明他更有耐心?美媚会不会是个只重结果不问过程的人?而京晶则是个会享受过程的人?……

老公说:我只是觉得没有两个孩子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便是同年龄的孩子,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会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有可能是性别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性格原因造成的,具体到玩“切切看”这件事情上,这种差异更可能是仅仅是力气不同造成的。

那么我想,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正确地看待孩子间的差异,不盲目相信自己的孩子更聪明,不盲目认为自己的孩子更笨,对不?

zj09.com小编推荐

同样上幼儿园,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局!


孩子的言行受家长影响,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同样上幼儿园,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局。

当孩子在幼儿园意外磕碰时

睿智型家长:

几十个孩子在一起打闹嬉戏,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就连我一人带一个孩子都难免会磕了碰了,何况是这么多孩子呢!

这些磕磕碰碰都是孩子童年的宝贵经历,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在磕碰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保护自己,学会了面对挫折,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

结局:孩子学会有责任、有担当!

理智型家长:

没关系,我相信老师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责备也没有任何意义了,最重要的是要先安抚好孩子。

如果伤得比较重,与老师沟通,了解真相后寻找解决的办法。不能一味的责骂老师并将所有责任都推到老师头上,我相信老师爱着每一个孩子。

结局:孩子学会理解和宽容。

奇葩型家长:

我的孩子受伤了?你们怎么带孩子的?怎么这么不负责任?连个孩子都看不好,还当什么幼师?不行,我得找园长说说。

结局:孩子学会推脱责任,变得尖酸刻薄,社会交往能力也变弱。

当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时

睿智型家长:

孩子之间打打闹闹是非常正常的,也许在前一分钟还在争抢打斗,下一分钟就手拉手玩到一起去了。我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让他学会应对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孩子解决不了,我再干预也不迟。

结局:孩子学会协调关系,解决冲突,保护自己。

理智型家长:

大多时候,孩子之间的打闹是无心的,但孩子被欺负,我会心疼。

我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孩子错了,我会让他主动道歉,让他明白打人是不对的;如果是其他小朋友错了,让他明白宽容原谅别人的过错是一种美德。我也会告诉孩子,当有人想打你时,可以大声呵斥:打人是不对的,你不可以打我!也可以尽快跑走,去告诉老师。

结局:孩子学会宽容,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奇葩家长:

我家孩子被谁的,快点给我站出来,看我怎么收拾你。有人打你,你就打他,狠狠的打他,下次他就不敢打你了。

结局:孩子失去了友情,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当孩子不想去幼儿园时

睿智型家长:

我希望孩子从小就有良好的意志力、行为习惯、时间观念和规则观念。让孩子明白按时入园是好孩子最起码的要求,我也会按时去接孩子回家,老师就可以按时下班了。

结局:孩子懂得时间管理,有非常好的作息习惯。

理智家长:

孩子有时候不想上幼儿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会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不会告诉你必须准时入园,但我会告诉你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结局:孩子懂得尊重老师。

奇葩型家长:

孩子还小,睡懒觉很正常,不要太较真了。再说,孩子在幼儿园也是玩,早去晚去还不一样的。孩子说不想去幼儿园,就干脆在家玩好啦!

结局: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拖拉,磨蹭,不爱学习。

当学校组织家长参加亲子活动时

睿智型家长:

幼儿园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负责任的做法。孩子仅仅依靠幼儿园是没有办法教育好的,只有家园携手配合,教育孩子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结局: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进步。

理智型家长:

我每天拼死拼活的工作就是为了孩子,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生活更加幸福。只要是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我都会主动参与,这是我和孩子共同参与活动的最佳机会。

结局: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孩子的成长更健康。

奇葩型家长:

我就是因为没时间带孩子,才把孩子送来你们幼儿园,让你们帮我带孩子。如果三天两头要参加这个活动那个活动,我还送孩子来幼儿园干嘛?我真的很忙,没时间参加活动。

结局:家长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孩子内心越来越孤单冷漠,问题越来越多。

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时

睿智型家长:

宝贝,今天在幼儿园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啊?

宝贝,今天在幼儿园玩得开心吗?

宝贝,你今天和小朋友一起搭积木,老师表扬你了呢!妈妈真替你高兴!

宝贝,今天老师跟妈妈说你唱歌真好听,回家能唱给妈妈听吗?

宝贝,今天你有什么作品吗?

结局:孩子获得成就感,越来越喜欢上幼儿园。

奇葩型家长:

宝贝,今天老师批评你了吗?你说实话!

宝贝,今天有小朋友打你吗?你告诉妈妈,妈妈给你出气!

今天老师跟妈妈说你在幼儿园不听话,怎么回事啊你!

你今天在幼儿园就学会这么点东西啊?

结局:家长不断负面强化,孩子越来越不喜欢上幼儿园。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孩子不是老师的。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

家长对幼儿园工作、幼儿生活的态度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各异,或是促进孩子成长,或是阻碍孩子成长。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就先去做什么样的人。

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好家长,为孩子的幼儿园生活画上完美的句号!!!

感悟:两个孩子的儿童节


我家对面有个楼盘开工了,每天上下班我都要路过。那个周六,我带女儿上街,看见一个7、8岁的孩子在工地旁跳沙包,童年的游戏让我的记忆回到了30多年前,我兴奋地站在小男孩对面,也跳起了沙包:“小朋友,你几岁了?咱俩比赛好不好?”小男孩对我腼腆地笑,眼睛却望着我的女儿:“让姐姐陪我玩吧。”

从那以后,我经常能看到小男孩在工地不远处的临时房前玩耍。他看见我总是笑,让我不由得想和他说说话。他说爸爸去年在一个工地上受了伤,不能干体力活,于是妈妈带着他离开老家,来工地食堂做饭。有一次,我见过小男孩吃饭,豆腐、胡萝卜烩菜,没看到肉,也没见一星点油水。此后每天在家给女儿做四菜一汤时,我就会想起那个小男孩。有时从超市购物回来,遇上小男孩,我会让女儿送一些零食给他。他总是不要,但当女儿硬塞到他手里时,他也就接了。“看看他,你就知道什么是幸福了。以后你要有淘汰的东西不要浪费了,都送给他。小家伙怪可怜的,7岁了还没上学。”我给女儿上爱心教育课。

女儿和这个叫小石头的男孩成了朋友。每次见面,他俩都互相招手,说上一阵话。五月的一天晚上,女儿笑眯眯地帮我洗袜子,并帮我倒了一杯水。“说,有什么要求?这么好心帮我干活?”我笑着拍女儿的小脸。“妈,我想带小石头去新华书店看书。你负责接送我们好不好?”

我的思维猛地停顿。说实话,给小男孩送一些淘汰的物品,送一些零食,对我来说不是难事。我希望自己做个心怀善良的人,但我并不想过度对人热心。“你可以送小石头几本漫画书呀,为什么非要带他去新华书店呢?”我问女儿。

女儿脸上的笑收起来了:“妈妈,他连新华书店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我想‘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你肯定要给我买衣服买书买零食。可小石头呢?他妈妈根本没钱给他买礼物。所以,我决定带他去新华书店玩,在那里看书不要钱,他一定很开心。”

我的心一热,多纯真的孩子啊!我应该支持她。“好,没问题。‘六一’那天我送你俩去书店。你负责看好小石头,然后我去书店接你们。”

“好妈妈,我爱你。”女儿搂着我的脖子,开心地笑了。我也笑了,为这一个特殊的儿童节而期待,为两个孩子的友情而欣慰。

我的忧愁象海一样(下)


我也是一直特别担心幼儿园的这类情况,尤其我们这里好的幼儿园很少。就算花一大笔钱送去所谓的贵族幼儿园,也存在着接送一系列的问题,况且谁又能担保这些幼儿园的老师就一定称职呢,(想想南昌那个失火的幼儿园,不就是什么最高级的吗?)

准备送琪琪去的幼儿园听说午睡都是高低床,这么小的孩子,哪里就知道安全了,一旦老师疏忽,摔了下来,怎么办呢?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小孩子从高床上摔了下来,老师还隐瞒,结果一直到晚上孩子哭腿疼,家人才知道,留下后遗症,找到幼儿园,人家还不承认,其实承认了又怎么样,孩子都已经受伤了。真巴不得自己就是幼儿园老师或者有亲戚是,这样,孩子得到的照顾会好百倍。如果能随着琪琪的成长跟着做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就好了。

所以我还是决定晚一点送琪琪上幼儿园。斯斯在家学到的东西已经很丰富了,差劲点的幼儿园都还不如你的教育呢,再考虑考虑吧,要么能找到一个你放心的幼儿园,才送她去。

悄悄的回复:

听虎娃姑姑说虎娃的小姐姐上了幼儿园多半年总是病的,感冒、发烧、肺炎,得了好几转。特别是过了一年才知道,这个宝贝一到中午开饭就会哭,想家,老师也就草草喂一两口,所以基本上半年没吃午饭!!

按理说上幼儿园有小半年的适应期,孩子会生些病。但如果象你了解的一张纸擦好几个小鼻子,咱们是不该换个幼儿园?

hanshome1999的回复:

我们吃饭一直也不太好,在家胃口正常也只能吃小半碗饭,但是老师会跟我说中午吃了两碗呢等等。我根本无法相信,谢天谢地!我们下半年是要转园了,但因为离家远,特别需要体质好,所以还是愁啊!

shiner的回复:

唉!家长的担心总是一样的!

为什么男孩女孩不一样?


友:我女儿今年5岁10个月了,9月份她就要上学了。在幼儿园里男孩和女孩使一个厕所,她对男孩的性器官表示出好奇。她问过我为什么男孩和女孩不一样,有时她还突然一把抓一下她爸爸或姑父,然后哈哈笑。我们不知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在这类事上应该如何教育孩子?请您在百忙中答复一下。

茅于燕:幼儿对自己的“某部”(性器官)与另一个异性同体不一样时,会产生疑问,这是很正常的。家长也同样应以平常心来对待,不要支支吾吾。

你的孩子已经5岁10个月了,可以对她讲一点男性和女性的性器官不同的事实了。相信她能理解。

至于她“突然一把抓一下爸爸或姑父”,是好奇心使然,可以和她单独谈一谈:“这样做不礼貌、不好,不要这样做”;“爸爸或姑父不喜欢这种行为”;“你会把爸爸或姑父弄疼了”;“使他们吓一跳”等等。

相信懂了男性、女性的性器官不同的事实后,那种“突然行为”会消失。千万不要躲躲闪闪或训斥,因为这样做,她更好奇,更想探个究竟。

两个问题请教有经验的妈妈


多多出生后,用奶瓶喂她喝水,她也喝得很少,等多多五六个月开始,她喜欢用水杯喝水,但白开水喝得仍不多,她喜欢喝茶,我们总是在开水中加一点点茶水,很淡很淡的,她就爱喝了,而且能喝得比较多,每次喝完还要发出“呵,呵”的声音,表示她喝得很开心。

多多也喜欢摔东西,而且摔了以后一定要大人给她捡起来才罢休,要不然她会一直指着东西“嗯、嗯”的跟你讲,不过给她后她马上再摔,以前还以为多多不爱惜玩具,现在知道了,这是成长中必经的阶段。

dongmiaomiao的回复:

看来孩子都喜欢扔东西。苗苗现在也是最喜欢扔东西了,我把苗苗的玩具一起放到小塑料盆中,苗苗只要一回家,先把玩具都倒在地上,然后再去干别的。有时候我拣的时候,苗苗也会来帮忙,但是拣起来后,苗苗会一下子再倒出来,并且高兴的大笑。

前几天我看到有些妈妈说吃母乳的孩子不喜欢喝水,苗苗一直吃母乳到一岁两个月,可是平时苗苗最喜欢喝水了,从过了百日就整天自己抱着奶瓶喝水。大概也和我们从小一直给他喝白开水有关。

心痕的回复:

是呀,我儿子小时候也有喝水的习惯,他什么也不要加。小时候他扔东西时,我们并知道这是孩子必须的时期,还经常给他捡,等他长大了,才知道有这么回事,唉~~~~

yuyu1996的回复:

我的儿子从出生到现在养成最好的习惯就是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喝一大杯水,当然他也有不爱喝水的时候,我就在开水里加一点蜜,很淡很淡的。

……

WeeWitch的回复:

我家小儿拒绝奶瓶,拒绝杯子,只有勺子能喂几口,但几口而已。我们也试过加糖(尽管违背知识),兑果汁,等等,都不行。有时能喝点儿汤。我邻居的女儿和SAM一样。他们俩每天能喝50毫升水我们两家家长就高兴,那天听娃哈哈说她儿子一口气喝500毫升,天哪!但是,8个月的孩子到底应喝多少水呢?我查不到这个数据。

聪明的父母都一样,多少都带点绝情!


父母爱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时候,你的爱变成了对孩子的伤害,孩子也已经离不开对你的依赖。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其实,旁观也是一种更具智慧的爱。父母能做的就是替孩子扫除路上的危险,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自己的事。

不用孩子做家务,自理能力差

凡事妈妈都说,“你尽管学习就好,其他脏活累活我来做就好。”小时候不让孩子多磨练,长大后孩子会认为父母为他做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不仅生活懒散、做事马虎、有拖延症,还脾气暴躁。

正确做法:

从3岁开始教孩子做家务,让他自己丢垃圾、收拾玩具、整理床铺、自己穿衣服。4-7岁,摆碗筷、收拾饭桌、清洗蔬菜。7-9岁,自己上学、使用电饭煲、洗碗。9岁以上,学做简单的饭菜、学习家电的正确使用方法。父母狠点心,孩子才能真懂事。

替孩子规划人生,缺乏主见

看似父母有更多的人生经验为孩子做出更好的人生规划,但却忘记了自己的经验也是满满积累而来。长期被迫选择的生活,很容易养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总取悦他人。

正确做法:

永远不要把孩子禁锢在自己的身边,绝对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当孩子开始各种尝试时,家长要做的只是向后退一步默默地支持他,给孩子空间,鼓励他从独自探索中,培养兴趣、学会思考、尝试创新。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父母的不容易。

取之不尽的零花钱,财商低

从最初的妈妈主动给孩子零花钱模式,变成了现在的“妈,给我10块钱、20块、30……”逐渐的孩子索要的越来越多,父母也很舍得,不乏用钱来弥补孩子缺失陪伴的行为,没有节制、随心所欲花钱导致的结果都一样,很容易养出败家子。

正确做法:

5-6岁比较适合进行财商启蒙教育,多带孩子市场买菜,存储零花钱,传授给他生活常识,什么东西是必需品、消耗品,哪些是现在要用的,其次的可以缓缓以后再买。总之,就是教孩子如何盘点资源和分配金钱。

跌倒了有人扶,抗挫折能力弱

养尊处优的生活势必会让孩子抗挫折能力低下。孩子跌倒了,或者是孩子做错了,父母首当其冲替孩子道歉,纵容过失,都会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都是别人的问题。

正确做法:

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见世面;挑战有难度的任务,培养孩子正视失败和分析原因的能力;让孩子学会适时适宜的分心,忘记生活中的小忧愁,不要因为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就发脾气,控制情绪,活得开心,乐观积极。

没有天生会带孩子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会带孩子且优秀的父母多少都带点“绝情”,父母懒一点,孩子更独立。

父母只需要知道:成长必定充满痛苦的磨练,只有孩子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勇敢面对未来的生活,他才有机会变得羽翼丰满、进退自如。孩子要成长,既需要父母狠心地、绝情地在身后轻推一把,也需要父母勇敢地在前面带路。

两个小孩的约会 关注幼儿内心


那天接儿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儿子就兴奋地告诉我:妈妈明天是我好朋友小宇的生日,我们两个约好了,明天一起玩,庆祝他的生日。

我觉得很希奇:两个五岁的小不点也会自己互相邀约了?就问他:“那你们两个说好要在哪里庆祝呢?”

“大润发。我们说好了明天上午九点,不见不散。”儿子大声回答。

哟,还有具体地点和时间!脑子里想象着两个可能连九点具体是什么时间都不清楚的小孩,有板有眼在教室里相约的画面,不禁哑然失笑。又问:“那小宇的妈妈知道这件事吗?”

“不知道,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妈妈你会带我去吗?”儿子期盼地看着我问。

我该带他去吗?和小宇的妈妈见过一两次面,但不熟,不知他们怎么个意思?两个小孩随口说的话能作数?但看到儿子充满期待的眼神,又不忍心拒绝,毕竟这是儿子第一次自己做主,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我应该为儿子感到高兴,应该支持才对!

回家和老公商量了一下,果然他也认同,认为儿子读幼儿园了,理应适当扩大交往圈,多和一些志趣相投的小朋友一同交流,一同玩耍;再说这是两小孩自发组织的活动,做父母的应全力支持。

于是,我翻出他们班的联系册,主动跟小宇妈妈拨通了电话,没想到小宇妈妈也从儿子的嘴里得知了这件事,正想着怎么跟我们联系呢。

第二天带儿子前往约定的地点,两个小家伙一见面,就高兴地拥抱在一起,为自己见到朋友而高兴,为自己邀约成功而兴奋……

那天回家后儿子的表现出奇的好,主动地读了故事,主动地午睡一会儿(儿子一向来反感午睡),起床后整理衣被的速度也明显加快……

这件事让我不由的想到了自己的学生,我常常在他们的日记本里,读到他们的苦恼:假日被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侵占了;同伴之间邀约,被父母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一些合理想法,被父母认为天方夜谈而置于角落不予理睬!而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越来越远了。

我问自己:你能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多地站在他们的立场,真正关注他们内心的需要和想法吗?你能不被过多的借口、理由、功利心所影响,而强势地以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孩子的想法吗?

我想我们每一位做家长的都应该为此而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