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新学期已将向我们走来,孩子们也要为进入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克服假期综合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入学准备的知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越早学电脑越好吗”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勇于尝试,喜欢尝试是多数小孩的特性,孩子可以从不断“试”的动作中自然而然与电脑建立“亲密的关系”,但是,对大人们而言,学习电脑的动机可能就包含了许多的目的,而不是那么单纯了,专家指出,在探讨何时需开始让宝宝接触电脑之前,父母可能要先知道电脑对生活的基本意义。专家认为:“电脑不过就是一个好用的新工具,它将和电视机一样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孩子现在可以借着电视娱乐、学习,当然也可以透过电脑做同样的事情,便何况跟电视相比,电脑所具备的功能更多样化,你不但可以买些教育或娱乐软件来学习或娱乐,也可以经由工具软件在电脑上工作,如果接上网络,你甚至可以借由网站和朋友通讯、进网际网络搜寻各类资讯,全世界的资讯就在你的指尖。特别是在教学上的用处,由于电脑拥有互动的特性,可提供自学者依其个别能力决定学习进度的机会,因而可达到适性教育的目的。

所以如果说当孩子二三岁时,我们就教他学习如何开关电视机,如何使用遥控器看电视节目来学习或娱乐,当然更可让孩子尽早接触电脑这个更多元化、更好用的工具。

但是有几点是父母在让宝宝学习电脑之前需留意的。

*生理发育:虽然无法限定哪一个年龄层的宝宝可以开始学习操作电脑,但可确定的是,在宝宝的生理发育趋近成熟时,为学习电脑较恰当的年龄。尤其以肌肉的发育及手眼的协调为必要的条件。如果手部的发育尚未完全,边鼠标都不能操作自如,当然没办法使用电脑。

*认知能力:如果家中的小宝宝无法理解电脑上的基本概念(如鼠标在桌上移动就等于指标在电脑荧幕上移动),强迫他恐怕只是徒劳无功。

*个性稳定性:对稳定性高的小孩子而言,不论是书本、电视、电脑所呈现出来的资讯,他都能轻易地吸收;然而对部分稳定性极差、自主性不够的孩子来说,在学习任何事物时容易产生障碍,学习电脑亦然。WWw.zJ09.Com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孩子碰电脑越早对成长越不好


相信这个呼吁对所有家长都有震动,因为电脑这种现代生活装备,对孩子的魔力已在日益增加。但近年来,关于“过早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儿童发育”的研究层出不穷。

200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健康研究所的弗雷德里克齐默曼教授与同事调查了1000多名父母,发现使用开发智力的软件,对2岁以下儿童的正常发育并无好处,甚至还可能影响到他们学习文字的能力。

2008年,来自英国的研究发现,14岁少年的“高层次思考”能力,只抵得上1976年时12岁孩子的水平,而这与电视和电脑游戏的普及,以及学校频繁考试都有关系。

更有许多心理教育和医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使用电子产品过多的孩子,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低;自我控制水平低;意志力薄弱;且易情绪不稳。专家表示,过早、过多接触电脑、电视,还有导致多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可能。

但专家也指出,电脑的普及和流行,至少说明电脑、网络在共享资源、扩大知识面上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且将孩子完全隔离在电脑等电子产品之外,毕竟不太现实。因此,家长最重要是懂得怎样让孩子合理地接触电脑。

0—2岁,不接触。美国一项2007年的调查显示,约有90%的儿童在2岁前就经常在电脑或电视上看各种智力开发的节目。家长对此的解释是:为了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

其实,孩子的大脑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下,才能健康地发育。比如学爬行、走障碍等活动不仅能锻炼宝宝的身体,更多的是让他在立体环境中感知真实的三维空间。孩子需要触碰、感觉、观察和移动真实事物,用对真实世界的基本了解,训练他们的神经和认知系统。因而,在这个阶段,买些开发智力的光盘,不如多和孩子交流,多做游戏来得更实际。

2岁至学龄前,少接触。在这个孩子能力迅速增长的时期,如果家长想让他更多地学习知识,购买专业出版社出版的认知小读本是最好的选择,经济实惠,且这样的认知,比通过电脑进行更快,更不易伤害眼睛。

此时的孩子已经可以开始接触电脑了,比如家人自己摄录的各种照片、短片,大人孩子一起欣赏,就会觉得其乐融融,只是上网冲浪、游戏等内容,还是应该杜绝。

上学后,控制使用时间。随着现代教学课程的多媒体化,孩子有了越来越多接触电脑的机会,此时,家长可以允许孩子用电脑完成作业;游戏则要先经过家长的筛选,提早帮孩子树立是非观念,提高对不良事物的“免疫能力”。此外,要对孩子的游戏时间进行强制性限定,以保证他们的休息和户外活动时间。不妨每天限定几个可以玩的时间段,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同时让他养成用电脑10—20分钟,就休息一下,望望远处的习惯。

为了“戒除”孩子对电脑的依赖,世界上很多国家其实都在探索自己的方法。比如,在日本,很多父母就会趁着暑假,带孩子离开喧嚣的城市,体验一段没有电脑、电视的生活,让他们体会到“原来没有电视和游戏,也可以过得很愉快。”

亲子阅读,开始的越早越好(附推荐书单)


阅读是将伴随宝宝一生成长的活动,早期阅读不仅能增加知识,使宝宝对图书和文字产生兴趣,还能培养宝宝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宝宝早期阅读的教育,应是终生养成性的教育:让他们通过多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写一整套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早期阅读要多早开始,其实就是从宝宝出生那一刻起就要开始,这个时候是帮助宝宝语言吸收、学说话做准备的。

早期阅读宜及早开始

在新生儿时期,就可以让宝宝躺着看父母的照片,有一定模式的图片等;等宝宝颈部稳固时可以抱着宝宝看挂图、看书。这时,家长不要把书的功能局限于阅读,这是宝宝的一个全能玩具。

为宝宝选择图书有讲究

首先,要选择不怕撕、不怕咬的书,像是硬卡纸、塑膜、卡片式、布书等,书和纸的棱角不要突出,以免划伤宝宝。再有就是选择一些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形象突出、画面清晰、色彩鲜明的图书。同时要装订牢固,纸质较厚韧,便于宝宝翻阅。

趣味引领,循序渐进

越小的宝宝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越短,1岁前宝宝阅读图书,主要是培养宝宝与书的情感,帮助宝宝弄明白书是什么。所以,要根据宝宝的表现来确定是继续读书还是暂告一段落:如果宝宝抓住大人的手指,轻拍或蹭大人的手臂,并主动对书拍、抓、打等,表明宝宝能从阅读中得到满足,这时可以根据宝宝的需要重复阅读内容;如果宝宝把目光从书上移开,情绪烦躁时,表明宝宝不再有兴趣,这时,就要及时终止,不能坚持看完一本书或一个段落。

只要宝宝有兴趣

任何时间都可以与宝宝读书,哪怕只有短短的5分钟。1岁前,每天都要为宝宝朗读。在光线适度且安静的环境中,家长安静地、音量不高地边翻书指图画、边朗读,还可插入与宝宝的简单对话。宝宝有了阅读的兴趣,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注意力就会集中,情绪就会愉快,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会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全面开发书的功能

书是一种很好的工具,可以培养宝宝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所以亲子共读时一定要让宝宝多动手翻书,不要因为宝宝乱翻书影响顺序而家长代劳。三岁前宝宝的思维被称为“手的思维”,通过让宝宝多动手操作可以发展宝宝的智力。

营造全家读书的氛围

置身于一个相对独立、安静而又舒适的空间进行阅读,相信宝宝爱上读书的。

3岁前的阅读不是真的以理解为主,宝宝是通过来认识颜色、形状、名称来表达一句话,能够和别人简单的交流,3岁后的宝宝才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如何给1岁内的宝宝读书

想要让宝宝爱上阅读,就从玩书开始吧。宝宝最初的阅读是对书感兴趣,对书的摆弄和探索,这时候,如果能给宝宝提供一些图画书,可以大大提高宝宝的兴趣。给1岁以内的宝宝看书,更多在于看图辨色和认物的锻炼,而不一定是我们成年人理解的认字“读书”。

1、这个阶段宝宝对书的表现

用不同的姿势抓住图书。

玩耍书本;喜欢不停地拂过所有的书页。

把书放进嘴里;咀嚼封面。

当书翻开时,会盯住里面的图片看。

开始尝试着翻动几页书。

没有目的性,而且难以预料。

把书撕坏(例如过期的广告分类目录和垃圾邮件)。

能够翻动卡片书。

2、适合宝宝的书的类型

布料和软塑料质地的书籍。这些书籍特别合适,因为它们重量轻,宝宝抓的时候可以因受压而变小。它们也比较被捡起来,受潮后也不会散落,并且本身就是可以水洗的。

又小又厚的卡片书。宝宝容易翻开这些书籍。他会很喜欢玩这些书的。

关于动物、汽车和其他可以发出有趣声音的书籍。

3、读书方法

让宝宝自由地把书移到自己想放置的地方,告诉他正在做什么。

和宝宝玩拟声游戏。没有什么比有趣的“哞哞”和“嘟嘟”声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了。给宝宝反复讲解了各种图片,你会发现宝宝逐渐会有反应,当他认识了图片中的小猫、小狗,在生活中又常见,他会兴奋地尖叫。

让宝宝坐在你的腿上,花几分钟和他讨论你们一起看的图片。说话时候用手指着几幅图,然后分别说出它们的名字。

唱或朗诵童谣或儿歌。

小贴士

洗澡也是阅读游戏

洗澡也是宝宝最爱做的事情之一,洗澡时开展阅读游戏,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宝宝准备一些洗澡用书,洗澡时放在浴盆里,让宝宝随意翻看,并且告诉宝宝这些书不但是玩具,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一边洗澡一边给宝宝讲里面的内容。

推荐书单

2岁以下,简单的情节书。《我爸爸》、《我妈妈》、《小熊宝宝》、《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小老鼠波波系列》、《大卫不可以》系列、《棕熊棕熊你在看什么》、《噼里啪啦系列》、和英童书的《米米系列》、《小黄和小蓝》、《蹦》和《哇》、《抱抱》

2~3岁,略有故事的书。《猜猜我有多爱你》、《晚安月亮》、《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打瞌睡的房子》、《干伯伯去游河》、《月亮,生日快乐》、《给小鸭子让路》、《花婆婆》、《鳄鱼怕怕牙医》、《晚安,大猩猩》、《小黑鱼》、《彩虹色的花》、《颜色战争》、《母鸡罗斯去散步》、《鸭子骑车记》。

3~4岁,相对复杂的故事、科普类。性格培养类:《神奇校车》、《不一样的卡梅拉》、《玛蒂娜》、《法布尔昆虫记》、《第五个》、《菲菲生气了》、《魔法亲亲》、《不睡觉世界冠军》、《巴巴爸爸》系列、《大脚丫跳芭蕾》系列、

4~6岁,更复杂,趣味性强的故事。《奇妙国》、《变焦》、《不可思议的旅程》、《100层的房子》、《在那遥远的地方》、《野兽国》、《点》、《味儿》、《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神奇校车》、《不一样的卡梅拉》、《玛蒂娜》、《法布尔昆虫记》

6岁以上的孩子往往开始对简单的漫画书感兴趣,之后会过度到没有图画的书。

宝宝电脑益智手册


在现今时代,宝宝也逐渐成为电脑使用群体中的重要成员,如何引导宝宝正确使用电脑以充分发挥电脑的益智作用呢?这是爸妈们需要修的一门课。

宝宝玩电脑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信息时代小电脑迷们把电脑当玩具,妈妈们把电脑当保姆,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电脑在带给我们更多资讯的同时也消减了我们与外界联系的机会,对宝宝来讲,过度使用电脑不利于他们身心的正常发展,帮助宝宝正确使用电脑是今天的爸妈们必修的一门课,只是这门课不那么容易,爸妈依旧问题多多。

控制每次玩的时间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表明宝宝使用电脑的恰当时间究竟为多少,不过有专家通过一些来自家庭的经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20~30分钟内较为合适,并且应遵循时间“尽可能短”的原则。因为在这个限度内,对宝宝的身心(特别是生理)发育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否则的话,可能会引起宝宝多方面的问题。

专家提醒,宝宝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过长,会造成视力减退;同时,长时间坐在电脑屏幕前,处于电磁辐射之中,会影响宝宝正在发育的脑细胞;除了生理上的影响,使用电脑时间过长,还将导致宝宝社会交往兴趣的下降,使他们不愿和同伴交往,但宝宝的许多能力都必须通过社会交往活动才能得到发展。

设法不让宝宝“粘”上电脑

为了有效控制电脑的使用时间,爸妈可以采取协商、说理的方法跟宝宝进行沟通,比如每天在宝宝使用电脑之前,可以告诉宝宝如果使用时间太长会造成的一些危害,然后跟他约定时间,拿一块表,指出上面的指针,告诉他,当上面的指针走到某格,就不可以玩了。在时间快到之前,要事先提醒,还有一格就要到了,让宝宝有充分的准备,也可以由爸妈自己掌控时间,但也一定要事先约定好,到时间后,跟他说:“宝宝,是不是很好玩呀?好,我们再玩一会儿,就不玩了,好不好?”你可以具体问他还想玩多久,当宝宝做出自己的选择后,妈妈就可以开始倒计时或数数。到了以后,大声提醒他:“到啦!”妈妈一定要说到做到,不能迁就宝宝,以保持妈妈的权威性。

选择适合宝宝的游戏内容

不同年龄的宝宝,其认知能力及兴趣焦点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软件的选择方面,爸妈应考虑自己宝宝的接受能力及个人兴趣。选择软件或网站时,要注意其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教育性、趣味性以及易操作性等。趣味性很重要,很多幼儿教育软件或许具有很好的出发点和丰富的内容,但却不够有趣,不一定吸引宝宝,其效果也不会很好。

在儿童电脑教育方面,目前国外比较先进的教育观点提倡视听结合、自由选择、角色扮演和放松激励等手段,充分调动宝宝的潜意识,达到寓教于乐、快速学习的目的。

强档推荐:适合宝宝的电脑益智小游戏

阶梯儿童英语:适合0~12岁的小朋友。除了以游戏的方式带动英语的学习,同时注重宝宝八大智能的均衡发展,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提升宝宝对学习的兴趣。

雷曼的世界:适合3~18岁的大小朋友。整个游戏以雷曼的探险故事为背景,滑稽幽默的游戏人物,色彩跳跃的游戏画面,暗藏机关的冒险历程,让宝宝们充分体会自由探索的乐趣。

《洪恩GOGO学英语》:适合0~12岁的小朋友。英国朗文公司经典之作,由39集精彩出色的动画片构成,滑稽可爱的卡通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宝宝在游戏中直接接受最实用纯正的英语。

宝宝综合能力培养系列软件:中国幼教专家参与内容设计,拥有大量原创知识性在线游戏,让宝宝在游戏中动手、动脑,获得多方面的收益。

和宝宝一起分享电脑带来的快乐

宝宝最初使用电脑时,常常无法自如地操作。妈妈就应该适当地给予帮助——将屏幕上发生的事情描述给他听,使他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或者和宝宝一起玩。这样,也恰好促进了爸妈和宝宝之间的情感交流。爸妈的陪伴,往往会激发宝宝的表现欲,他故意不按游戏规则,做一些超常操作,这有可能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个时候宝宝会很骄傲、很兴奋,他看着爸妈的笑脸,心里充满了满足感和快乐感,这是他单独游戏时无法得到的情感享受;而爸妈因为和宝宝同时游戏,也增加了对宝宝的了解、与宝宝的沟通。电脑益智,其乐融融。

陪伴宝宝玩电脑


当孩子玩电脑时,父母最好能在一旁陪伴,适时提醒幼儿在玩电脑时该注意的事项,如:玩电脑应以半小时为宜,才不会伤害宝宝的视力;桌椅的高度是针对幼儿的身高来设计的;与电脑荧幕的距离最好保持在45厘米左右(一双手臂长);在荧幕前加装护目镜,以防止眼睛过度疲劳等,此外,也需注意辐射的问题。

同时,专家强调父母本身自我学习的必要性。她指出,对于平常不用电脑的父母,不妨给自己多一点时间为孩子学电脑,或和他一起学,因为孩子的学习需要适度的引导,例如;读书一开始需要伴读;新玩具需要你一点点地解说。直接送孩子到电脑补习班虽然不失为一种选择,问题是孩子回家有问题还是需要家人的协助,其实你只要比孩子多学会一步就可以了,胜过这一步,给孩子的就不只是一个好用的工具,还能扩展他的视野,引导他进入一个精彩宽广的学习世界,对自己本身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父母也应该时常帮孩子注意电脑相关的资讯,如:目前有哪些新上市的电脑产品?资讯咨询的单位的电话为何?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可以一起寻找答案,作为孩子学习电脑的最佳后盾。

让电脑成为育儿好帮手


现代父母育儿当然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如电脑就是一个育儿好帮手,只要用好它,宝宝就能兴趣盎然地学到更多新知识。专家也提醒父母:电脑如图画书、电视、幼儿录音带、幼儿录影带一样,想要让孩子得到哪几种类的知识,依靠父母本身的决定与取舍。

电脑,除了与其他传媒一样可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之外,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具备与使用者之间强烈的互动性,而其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功能,犹如强力磁铁一般,能牢牢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此外,孩子可利用鼠标或键盘,重复尝试进入电脑程式中的多变化的画面。当然,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电脑的引导功能,利用此功能可建立自我学习环境,一部电脑就像一个老师一般,只要经由简单的操作方式就能渐进地得到正确的解答,而当你在进行的过程中发生错误时,“聪明”的电脑程式会马上告诉你“你做错了”,一旦答对,它亦会适时地给予赞美……

值得注意的是,纵使目前电脑的设计日趋人性化,但是仍不能完全取代“个人”,因为电脑的种种反应是模拟人的情绪来输入各种程式,虽然它能联盟地与使用者做沟通,却无法了解每个人复杂的思绪,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与人相处”仍然是重要的一环。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一个人玩电脑,可能随着时间长久,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会产生障碍,建议父母发现家中的宝宝一个人孤独地玩电脑时,可以运用一些小技巧,例如:和孩子商量邀请他的朋友与他同乐,或由父母本身抽空在一旁陪伴,才不会使孩子成为电脑独行侠。

宝宝入托越早越有攻击性?!


小时候越早上托儿所的孩子长大后越容易在整个小学阶段出现攻击性行为,更不听话,不论这个托儿所有多好,这是有关儿童护理的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一个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美国最新一项研究发现,无论托儿所有多好,那些较早或较久待在托儿所的儿童在整个小学时期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而且更不听话。研究人员推测,托儿所缺少有经验的育儿老师,老师们缺少时间解决孩子争玩具、争活动场地等问题都是影响因素。

这一针对1364名儿童,历时十多年的儿童护理方面的研究比较了儿童从出生一个月大到四岁半所接受的护理的规模、类型和质量,并研究了直到儿童11岁前其情感和语言的发展。接受调查的小学教师们称,那些待在托儿所时间较长的孩子即便在11岁时,也会出现“容易打群架”、“爱争吵”等问题。

缺少有经验老师

这一研究在英美两国重新引发了一个被长久争论的话题,即职业女性过早地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实际上是在损害他们的健康。同时,它也为那些指责政府为了降低福利补贴而迫使母亲过早返回工作岗位的人提供了论据。

不过,有专家指出,这一研究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因为影响儿童行为有众多因素?基因、父母的收入及所受教育、家庭生活等等,凭借这个结果去怪罪托儿所和警告那些为人父母者是错误的。

即便是参与这一研究的科学家也在如何表现这一研究结果方面存在分歧。其中一个要求匿名的作者指责主要作者“通过夸大负面影响在一个拥挤的剧院大喊‘起火’了!”他与其他论文作者强调父母的教育质量“在预测儿童发展方面比儿童护理的类型、规模和质量更重要”。

为何在托儿所长大的孩子更具有攻击性是“儿童发展的一个谜团”。不过,他认为,托儿所缺少有经验的育儿老师,老师们缺少时间解决孩子争玩具、争活动场地等问题都是影响因素。

英国研究与之相呼应:

三岁前上托儿所易致情感问题

在英国,剑桥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兰姆近日公布的另一研究结果回应了美国国家儿童卫生及人类发展研究院的上述研究。兰姆通过研究发现,早早送孩子上托儿所可能导致其长期出现情感问题。

兰姆指出,孩子在三岁之前就被送到托儿所,长大后更容易有不良行为,处理压力的能力更低。去年,兰姆教授和同事在3000名幼儿中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入托前9个月儿童体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水平是未入托的同龄孩子的两倍。而且,上托儿所的幼儿年龄越小,压力值就越大。

要善于给孩子解压

兰姆教授认为,社会上有舆论认为母亲应当留在家中照看孩子,其实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途径,父母应当做的是在送孩子上托儿所前和接孩子回家后为孩子“解压”。

兰姆教授说,托儿所老师经常无法帮助幼儿调节和转移压力,因为儿童护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持群体的和谐,让不规矩行为减少到最少”,而这样做会损害儿童的长期情感发展。

兰姆说,家长傍晚把孩子接回家后应当通过创造以孩子为中心的友好气氛、鼓励孩子早睡等手段为孩子解压。兰姆提到,在孩子最初上托儿所的几周,家长可以争取到托儿所与孩子共渡难关。他指出,在德国,家长会连续多天陪孩子适应托儿所的新环境;而在英国,“通常是父母把孩子放下后,走得越快越好”。

“我们的孩子没了真正的童年”

英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许多英国家长对子女童年环境和游戏方式的改变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孩子们失去了自己小时候拥有的“真正的童年”。

研究人员调查了4000名10岁以下孩子的父母,让他们列出现在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童年时的哪些乐趣。

超过一半的家长说,过去,孩子们在课间喜欢玩传统的游戏如跳房子、板栗游戏等,而现在的孩子一有空就玩电脑游戏。接近半数的家长们说,他们记忆中的户外游戏,如捉迷藏、垒房子都被现在的一些高科技游戏所取代。传统的床头故事也有所变化。有一半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在英国影响深远的一些童话故事。

幼儿园收费越高越好?


“一个孩子的全年费用,大概在9万至10万元,月均万把块不到吧。”这些天,王先生正忙着为自己两岁半的孩子,张罗幼儿园的入学事宜。当他来到位于东湖路上的一家私立幼儿园时,老师给出了这样的价格。

“我们是上海地区唯一具有国际‘蒙特梭利’协会认证的幼儿园,收费自然会高一些。”该老师告诉王先生,幼儿园为孩子开设了兴趣班,每门课每月为300元左右。据介绍,目前该园的报名情况非常火爆……

一面是每月仅需几百元的公办学校,一面是“琳琅满目”的私立幼儿园。看花眼的家长感觉非常困惑:“进公办吧,怕质量不够高;进私立幼儿园吧,又觉得太贵。”

公办、私立价差悬殊

记者来到闵行区蒙氏蔚蓝幼儿园,这家同样以“蒙特梭利”教学方法为办园特色的幼儿园,每个孩子每月需交纳2000元的管理费和200元的餐费,每学期初交纳180元代办费。“此外,兴趣班安排在每天放学后一小时,每门课程每学期收取300元。”负责接待的赵老师说。

同样的“高消费”,也出现在上海三之三幼儿园。这家具有国际办学背景的私立幼儿园双语班,每月收取2700元管理费、200元餐费,国际班每月收取4000元管理费、200元餐费。“如果要参加兴趣班的话,钢琴是一对一教学,每月700元。其余如陶艺、美术、游泳、溜冰、声乐等,则为每月160元。”

据了解,目前上海各公办、转制、私立幼儿园的收费情况,可谓差距悬殊。市级示范性(公立)幼儿园依据相关规定,收费标准每月不超过800元;某些在社区内的公办幼儿园,每月收费仅在400元至500元之间。对于私立幼儿园的“高消费”状况,公办幼儿园大多难以“望其项背”。

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

“一套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啊!我宁愿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也不能让他输在所谓的金钱上。”在一些家长的概念中,有些收费低廉的公办幼儿园,就是一个“带孩子的园”,“这样的启蒙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家长反问道:“试想,在一般性的公办幼儿园里,孩子整天都做着千篇一律的重复活动;而在一个高水平的私立幼儿园里,每天放着世界名曲,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先进的寓教于乐的氛围。”有教育界人士表示,家长的这种心态,从某种程度上“助推”了私立幼儿园的火爆。

教育部发言人续梅曾表示:针对某些地方的幼儿园收费远远超过大学的状况,教育部正积极协调发改委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准备出台幼儿园收费标准的暂行办法。虽然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必须向幼儿园缴纳一定的费用。但是,“合理的收费分担机制,绝不意味着是高收费。”续梅如是强调。

幼儿教育须讲求科学

“高消费”的私立幼儿园,在办学上是否一定强过公办学校?有专家指出,对于学龄前教育,家长还应保持理性的态度,切不可迷信“高消费”。

针对目前在沪上各私立幼儿园中较为风靡的“蒙氏教学法”,记者从学前教育专家处了解到,“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创始人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最初将这套方法运用于有学习障碍的儿童身上。这些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达到正常孩童水平。此后,蒙特梭利博士逐渐考虑把这套方法,用于对正常孩童的指导。

“蒙氏教学法是一套很好的教学方法,但我们的幼儿园是否已将其精髓融合到了育儿实践中呢?”长期研究幼儿教育的“上海市教育功臣”郭宗莉告诉记者,蒙氏教学法本身也有利、弊两面。一方面,它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度、次序感,但在培养孩童的社会性发展方面,显得较弱。

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民办私立幼儿园中确有一些口碑不错的学校,但同时,部分私立幼儿园打着“国际先进育儿理念”的旗号,以此作为“卖点”和“噱头”。“对一个孩童来说,幼儿园的影响只占25%,而家庭的影响要占到70%以上。”郭宗莉告诉记者,很多从国外引进的教育理念,其实更应该针对家长而非孩子。“如果用这样、那样的教学理念替代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是不利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