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游戏中发展了心智、提高了能力、增长了知识,家庭早期教育就是游戏教育。有快乐的游戏相伴而又教育无痕的童年才是有情趣的、美好的童年。

细心捕捉兴趣的亮点

一次,我抱着宝宝到校内小电影院看电影,他一会儿就没兴趣了,身子倾向放映室的方向,伸着胳膊示意我——去那儿。当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来到放映室时,他眼睛一亮,咧着嘴笑。好奇的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转动的片子和传动带,足足看了四十多分钟才肯离开。

后来,我发现宝宝一看到转动的东西就很兴奋,于是有意识地收集一些转动的、圆的东西让他看,如电风扇、圆形的钟、车轮,使宝宝对“圆”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慢慢地,延伸到接触各种几何图形。我买来各种图形的图片,用硬纸片剪成各种形状,写上阿拉伯数字;陪他一起玩积木,培养他的空间感。这些又使得宝宝对几何图形及数字发生了兴趣。

就这样,宝宝对数学的兴趣在我不断有意识地捕捉中巩固下来了。上小学后,他学数学很轻松,几乎每个学期都会拿到数学竞赛奖状。

小贴士

宝宝生来就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他的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兴趣的亮点,如果你多留心,做个观察家,于平凡细微处洞察到宝宝的探究倾向,抓住这个兴趣点,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努力,就有可能培养出宝宝在某方面的兴趣。

引导宝宝观察和思考

有一次,屋外哗啦啦下着雨,儿子打着雨伞站在雨中,将伞飞快地旋转着,甩得雨花四处乱溅。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躲到伞下,和他一起玩起来。

“航航,你为什么要转伞呀?”

“好玩。”儿子开心地回答。

“怎么个好玩法?”

“好多雨点被我甩出去了,你看。”

“噢,它是怎么甩出去的。”

儿子大概不明白我的意思,回答不上来。我启发他:“它朝什么方向跑出去的?”这下,儿子认真地边转伞边琢磨起来了。过了一会儿,他指了指伞骨尖端:“是从这儿斜着飞出去的。”“你把伞停下来,看它又是怎么跑的?”“当然是直的往下掉。”“这说明了什么?”儿子想了想,终于说:“转和不转,方向不一样。”

看着儿子兴趣正浓,我又和他一起聆听雨声,学习说象声词,我说一句“叭嗒叭嗒”,他说一句“滴嗒滴嗒”。接着又和他一起打着伞步行,观察雨点跌落到池塘里、石板上的情景,静听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

小贴士

宝宝的玩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时你看不到看似随意的玩耍中所蕴藏着的教育内容。如果能有意引导,让他专注地观察,学会深入思考,将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

一天,我把字卡拿出来,准备让儿子巩固原来学过的字,但他只认了两个就不配合了。

那就来个天女散花吧。我把字卡随手朝空中一扔,和儿子一起抢拾起来。我抢到了“面包”、“西瓜”,他抢到了“沙发”、“月亮”、“兔子”。然后我们互相组成句子。我给出“西瓜”,他亮出“沙发”,我说不对,问他谁要“西瓜”,他才出示“兔子”。

第二天,我和他用字卡玩起了“开商店”。他的商店“货”很多,我要买什么,他得用心去找出来。在这样的游戏中,儿子不知不觉地记住了很多生字。

此后玩过字卡躲猫猫,一人藏字卡一人找;给字找朋友,即组词认字,如我手中出示“上”,他得找出“课”、“班”、“学”等;从报纸和故事书中找“老朋友”,巩固学过的字。

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儿子对汉字有了敏感,只要有汉字的地方,他就会主动问我字的意思。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我开始引领儿子看书,培养他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对书的兴趣。

小贴士

宝宝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很短,对于要专注的某项事物,时间一长便容易失去兴趣。如果此时你能随机应变,让游戏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他的兴趣火花又会被重新点燃。

及时转移教育战术

一天,我正摊开画报教儿子认字。当指到“汤匙”两字时,他一边用手表示“舀”的动作一边说:“舀,舀,舀饭。”并把书一把扫到地上,显然,没兴趣了,他的思维活动已转移到另一方向——头脑中出现了“舀饭”的表象。于是我放弃教认字:“汤匙是用来舀饭的,是吗?”他点点头。“汤匙还能用来舀什么?”他看到桌上的花生和糖,脱口而出:“舀花生,舀糖。”“真聪明,汤匙是用来舀东西的,还能用来做什么呢?”为了直观,我特意从厨房拿来了汤匙。他看到电视机旁的小药瓶,说:“用来盖那个小药瓶。”“对,还有呢?”我不断发问,他不断思考,“用来摆家家!”“用来敲!好听!”“用来转圆圈玩!”他用手推了一下汤匙柄,汤匙转了起来。过了一会又说:“还可以刮东西!”他拿起汤匙用力在我身上刮!

小贴士

与宝宝玩游戏时,如果发现他没有朝你预设的方向走,不要灰心,不妨换个思维角度,做一点让步,改变方向,顺着他的意愿和思路走下去,不就开辟了新领域吗——比如上面的发散思维训练。

精选阅读

生活中的音乐亲子游戏


在平时生活中反复地使用音乐语言。在每天的生活中,你可以用童谣或儿歌的形式来提醒孩子该做什么事啦。试试看,帮助孩子自控,让他们养成好习惯,这可是一种颇为有趣的方式呢!

探索高音和低音:

抬起双手(同时伴以大声的指令),示意孩子大声地演奏自己的乐器,然后放下双手(伴以轻声的指令),示意孩子轻声演奏。这可以让孩子体会到高音和低音的区别。

将自己的身体当作乐器:

用击掌、拍腿、轻拍胸部等动作来演绎音乐,告诉孩子用这些动作和声音可以创作出一个节奏类型来。例如:击掌、击掌、拍腿、拍腿或击掌、拍腿、轻拍胸部等(一边做这些动作时,嘴里可以一边唱)。你要多多鼓励孩子创作出他自己的节拍来。

鼓励孩子自己填写有趣的歌词:

大多数童谣的曲调都琅琅上口。在学会了一首童谣之后,鼓励孩子自己填上新的歌词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哦!这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可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呢!

训练孩子对语言的反应能力:

用自己制作的乐器组成自己的乐队,和孩子一起来演一出音乐剧,孩子可以演一本书中的故事,也可以自己编故事自己演,让一种乐器代表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比如讲三只小熊的故事时,用三种乐器分别代表他们。如果笛子代表熊妈妈,那么,每次讲到“熊妈妈”时,拿着笛子的人就吹起笛子。

游戏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性


游戏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性

现在父母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很早就教孩子认字、数数、背唐诗,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将孩子送往少儿英语学习班去学英语!早期教育的确值得重视,但是,许多家长由于不懂科学的教育方法,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这种填鸭式教育的结果是让孩子变成了撑得饱饱的呆鸭子!尤为严重的事,这种方法让孩子很小就觉得“读书是一件枯燥无味的苦差事”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感!

日本学者井深大说:“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年幼的孩子特别热衷于玩各种游戏,过家家、搭积木、听故事、讲故事、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

事实证明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

在21世纪的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人才,但创造能力有时也会受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胆怯、倦怠、自卑、消极的性格、兴趣的狭隘等等都是妨碍创造力得以发展的许多因素,由此可见,从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个性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而游戏对幼儿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游戏能满足他们心理的需求,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他们每天都把自己快乐的融入游戏中,去探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并通过自己去亲身体验和完成某些事情,他们在游戏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此外,游戏对幼儿其他方面的影响更是巨大,表现在对儿童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游戏还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和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游戏还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以及身体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游戏正是在幼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着培养。

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没有人教,他们就尝试模仿别人的言语表情行为。1岁以前的婴儿就能模仿成人的脸部姿态,2岁的孩子会在娃娃家互相打电话,模仿着母亲给婴儿喂奶……这就是简单的社会角色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可扮演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父母、老师、司机、医生等熟悉的人物,通过模仿人物来进一步认识这些角色,在模仿母亲的过程中,了解母婴之间的关系,再打电话过程中,了解电话的用途、学会使用电话,这使孩子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能力;在扮演医生角色中给病人打针、哄劝病人不要哭,从而消除了对医院和医生的恐惧心理,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当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有更多人参与时,孩子逐渐学会了与人相处、协调人际间的关系。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一个人玩游戏,到了幼儿园与同伴一起玩;首先要得懂谦让、合作、分享;以及解决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和同伴间矛盾不统一的问题,这种不统一来自幼儿家庭环境、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个别差异,那么游戏就可以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为中心,向社会合作型发展。

同时在活动时,一些比较内向的、不太活泼的幼儿也会参加到活动里,并通过担任不同的角色,在各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如开朗、活泼、友善、爱心、同情心等,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幼儿的性格将逐渐活泼开朗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发挥了更多的想象和创造,它可以将一块积木当成饭碗、当成照相机,他玩娃娃家,把雪花片往布娃娃口里放,嘴里会发出“啊呒啊呒”的咀嚼声;将几片雪花片套在筷子上,就是一串羊肉串,然后得意洋洋地叫喊“卖羊肉串呀”;用沙子堆搭城堡时,他们的创造力表现更突出了,也可以在玩“在集市”游戏中设计出各种具体的买卖情节来,在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独创出新的故事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更有耐心,更能集中注意力于学习活动。

游戏也能使幼儿语言能力得到提高,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工具。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使他们能够相互表白,逐渐学会表达,丰富词汇,而游戏中的儿歌更是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噼呖吧啦翻跟斗。”又如游戏“开火车”一个人当火车头,发出鸣?????????拉着说:“嘿嘿我的火车马上开”,大家问“哪里开”?领头的小朋友说:“天津开????????。”幼儿唱着儿歌边动作,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必须选取与游戏有关的物品,由此,在儿童的经验中,这些物品得到巩固,也就为儿童的思维提供了材料和工具;游戏使儿童创设了很多不同的情景,在各种情景中会产生各类不同的问题,这为儿童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景,提高了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智力游戏中进行比赛,提高了儿童思维的速度、灵活程度,促使孩子思维的智力品质的发展。开展游戏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富有探究精神的人,往往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寻根问底弄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这是他们取得成就所需的精神之一,而游戏活动则有利于培养这种精神,因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游戏的一部分,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游戏活动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玩沙游戏中,幼儿发现,一些小朋友很容易就建好了山洞和房子,而且不易倒塌,而一些小朋友的房子很容易就塌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后来经过观察实验发现,掺了水的沙比较结实,而没掺水的沙较松散比较难造型,经过教师讲解和幼儿的探究,逐渐获得了有关沙子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由此产生的探究兴趣会对以后养成遇到问题独立思考,寻找原因的良好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

让孩子走走跑跑的体育游戏也不仅仅是锻炼孩子的筋骨,让孩子唱唱跳跳的音乐游戏也不仅仅是进行艺术的熏陶。这些活动性的游戏,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活泼、勇敢、坚毅和关心集体的个性品质,而且有助于孩子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从而促使智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增强,从而避免因感觉统合失调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写字等精细运动不协调等学习困难。 如果用一副扑克牌可以代替抄写一百遍来认识1~10的数字、代替“来,孩子,算算看2+3等于多少?”这样枯燥无味的算术学习活动,并能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热衷游戏使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练习语言表达、发展观察、记忆、注意、思考的能力,使学习潜能得以开发。“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会学习的孩子更会玩,”《纲要》指出:“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用自己的建议去左右他们的想法。”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我都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做主,让他们当主人。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放手让孩子去游戏,千万不要把孩子束缚成“呆鸭子”!

综上所述,游戏的独特特征对幼儿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并对幼儿创造力、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等各个方面的重要途径。

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眼力和观察力的三个小游戏!


在短短几年内,网络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重心,数以万计的资讯在手机中等待搜寻时,常让我们忘了关注身旁的真实世界,就连小小孩也开始失去对世界的好奇,一离开数码产品就喊无聊,似乎失去探险生活的能力。透过游戏,陪着孩子玩躲猫猫,一起锻炼观察力,开始主动参与这个世界。

妈妈,我的娃娃在哪里?贴纸不见了……帮孩子找东西是育儿工作之一。当你正在忙,孩子又因为心急而哭闹,爸妈的心绪很难再维持平静。

其实,不见了,又找到了的过程,对小小孩的身心发展很有帮助。面对常常视而不见的孩子,平常多陪他玩躲猫猫的游戏,提升对物品与空间的观察力,在他找不到东西,一着急就显得情绪失控时,赶紧帮忙转圜:它在跟我们玩躲猫猫,我们当鬼把它找出来。

【来玩躲猫猫】

和孩子轮流当鬼,躲在沙发旁,窗帘里,门缝后面……当人的要找到足以容身,不容易被发现的缝隙,当鬼的则要睁大眼睛,把人找出来,在游戏中孩子的观察力和空间感也会越来越好。

【玩具躲猫猫】

找人容易,找物难。准备一些小玩具,在指定区域轮流藏好,邀请别人来找。如果找很久找不到,藏玩具的人可以提供提示,像是「我藏在软软的地方」,加速找玩具的速度,在东翻西找,怎么也找不到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发现「越是着急就越要冷静寻找」,借由游戏,提高掌控情绪的能力。

【身体隐形术】

透过说《大野狼和七只小羊》的故事给孩子,试试玩身体隐形术:「大野狼来了,赶快躲进正方形的箱子。」只要把身体变成方形,就不会被大野狼吃掉。隐形箱子有很多形状,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孩子轮流下指令,说出箱子的形状后,每次变身都要维持造型10秒钟,提升身体的协调力和肌力。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从游戏出发,持续锻炼好眼力:请孩子当小帮手,提供线索请他帮忙拿东西,比方说:「请帮忙拿抽屉里面红色的杯子」「浴室里的绿色毛巾」。在等车或等红绿灯的空档,多聊聊眼前的事物,「你看,红绿灯上停了一只鸽子」「我们来数数有几个穿黑衣服的人?」……当孩子的观察力越来越好,不但生活变得有趣,也能打开学习的开关,把全世界变成吸收新知的百科全书。

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小游戏!


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小游戏!

一、小鸟来了

游戏目标:训练宝宝的记忆力和遇事能力。

游戏开始:妈妈可以和宝宝玩一些小游戏,通过搔痒、爱抚使宝宝感受到乐趣。妈妈可以和宝宝玩“小鸟来了”的游戏,妈妈可以把一只手举过宝宝头顶,让手旋转着向宝宝方向慢慢下降,同时可以唱到:“一只小鸟飞来了,飞到左、飞到右,飞到××(宝宝名)这来了。”唱到这时,用手指轻轻在宝宝身上搔痒。

可以多次重复此游戏,宝宝会慢慢记住游戏,当妈妈的手再次降落时,他会出声笑并作出躲避的反应。

二、捉迷藏

目的:让宝宝快乐,增进与父母的感情,发展感知能力。

方法:妈妈在床上盘腿而坐,让宝宝面对面坐在她的腿上,一手扶着宝宝的髋部,妈妈可一手扶着他的腋下保持平衡。

爸爸在妈妈背后,让宝宝一只手抓住爸爸的手指,另一只手抓住妈妈的胳膊,爸爸先拉一下被宝宝抓住的手,当宝宝朝这边看时,爸爸从妈妈背后另一边突然伸出头来亲热地叫“宝宝”或孩子的名字,当宝宝转过头找到爸爸时会“咯咯”地笑起来。

五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游戏


亲子活动的作用有很多,不仅孩子能够通过游戏得到训练,父母和孩子也能够共同成长和收获。小编推荐一组简单的亲子活动,却能让宝宝成长不少喔。

一日之计在于晨

利用晨练时光,充分调动孩子热情: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锻炼身体;识别不同类型、不同职业的人;了解社区内各种生活设施和服务项目,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这些服务。

全家猜猜猜

妈妈爸爸与孩子坐在一起相互提问题,例如:每天家里起得最早的人是谁?幼儿园里最喜欢小熊泰迪的小朋友是谁?一起猜测家里的亲戚、朋友以及孩子的小伙伴、幼儿园老师等,还可以扩展到家里的物品以及社区的设施,如医院、派出所等。

盒子里的秘密

参加人数4-5人,大家依次把一个小盒子往下传递。规则:音乐停止时,拿着盒子的人才可以拆开盒子看礼物;音乐再起时,拆开的盒子要被盖好继续传递。一轮传递结束后,遵守规则的人能够能得到盒子里的礼物作为奖励。

结识新朋友

让孩子说出自己想要交往的对象,和他一起制定暑期交友计划,比如:一个月内认识几个朋友,采取什么方式,达到什么目的等等。与孩子一同设计各种漂亮可爱的便条,便条上有问候语、自我介绍、门牌号码或联系电话等等。让孩子随身携带便条,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对象时,亲手将便条交给他们,当然,选择对象时要注意安全性,最好将范围控制在下区内。

易子而教

为了克服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固有的局限性,有必要扩大孩子的生活环境,变更活动范围。假期里:两个家庭都外出旅游时,相互交换孩子;在隔壁邻居之间进行短期"易子"活动;有亲戚关系的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互换,到自己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体会不同的生活。

开发孩子右脑的小游戏


游戏一:我和皮球做朋友

玩法1:妈妈双脚分开当球门,爸爸、宝宝轮流左脚来射门,比一比谁的命中率高。

2:爸爸、妈妈和宝宝轮流左右手拍球。可以提出不同的指令,如:“把球拍得最高”或“把球拍得最低”。

3:将球用绳子固定在比宝宝高出10~20厘米处,请宝宝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积累到一定的数字奖励一张贴纸。

4:宝宝按照指令左右脚配合拨动地上的球,或往前或往左、右走,最后把球送回指定的“家”。

5:地上摆好4~8个绒毛玩具,爸爸、妈妈和宝宝比赛,左手对准目标滚动小球,玩具倒下的最多为胜。

提示:这种球类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在四肢运动与脑神经系统反复作用过程中,促进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发展。

游戏二:会滚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去缩紧身体,然后滚动纸皮箱子,宝宝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宝宝,爸爸妈妈最好在每次滚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滚动的幅度也可以根据宝宝的适应情况而调整。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可以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感,也能发展宝宝的右脑功能。

游戏三: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玩法:给宝宝看一张图片,上面有动物、食物、用品等。让宝贝指出哪些是食物,哪些是用品。然后再换另一张,上面比第一张有增有减,让宝贝说说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提示:左脑的记忆为“背记能力”,遗忘率很大,而右脑的记忆是以形象记忆为主,它包含有形状认识力和类型识别力。3岁以上的宝宝已经有了形象记忆和类型识别的基础,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进行记忆训练游戏。

游戏四: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编成歌曲,和宝宝边唱边玩。比如,刷牙、洗脸、吃饭,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和我们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编在一起来唱: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能发展宝宝的节奏感和创造能力。

游戏五:猜一猜,找一找

玩法:爸爸妈妈准备几幅虚线图,让宝宝猜一猜是什么,然后再做连线练习,看看猜得对不对;也可以让宝贝找一找隐藏起来的图形,如:蝴蝶隐藏在蝴蝶花中,让他找找,画面上有几只小蝴蝶,几朵蝴蝶花;或把一张复杂的图片给宝贝看,里面有人物、动物和色彩的变化,先让他看整体,再把局部给他看,让他说说这是整体的哪一部分。

提示:这种借助图式思考的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宝宝玩。在大脑的认识功能中,先着眼局部后顾及整体是左脑功能,而先认识整体再类推局部是右脑功能。图式思考游戏可使左右脑功能更加协调地沟通。

游戏刺激游戏是自由、轻松、愉快的活动,宝宝特别喜欢。只有在游戏中宝宝才能主动地、自觉地接受教育,所以爸爸妈妈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采用各类游戏的形式对宝宝进行开发右脑的训练。

12个亲子教育中的动脑游戏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对未来处事的象征。许多父母常把学习和游戏截然划分,因此断送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使得孩子视学习为畏途,实在可惜。

启发孩子智慧的游戏有很多种,以下仅介绍几种家庭中可常用的亲子动脑游戏:

1、分类游戏

这是创造力学者威尔斯提出的方法。平日可提供孩子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类物品,例如小汽车、汤匙、钥匙、铁币……等,让孩子发觉其共同特征来加以分类,并鼓励其重复分类。也可以提供符号、颜色、食品、数字、形状、人物、字词……等材料,让孩子能依其特性分类。

2、猜谜游戏

猜谜对孩子不但有兴趣,而且也能激发其推理及想像力,我们可以用“千根线、万根线,掉到水里就不见“猜雨”这种方式;也可以用孩子喜欢的东西给一些线索,让孩子提出题目、推想答案。还可以用“比手划脚”的方式要孩子作答。

3、扮演游戏

例如让孩子玩“扮家家酒”,鼓励孩子应用想像力自由扮演所喜欢的“角色”。父母亲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如给他一架飞机,假想他在空中飞行遭遇哪些;给他一部金刚,让他跟铁金刚对话;给他一些医生的玩具,让他扮演医生看病的情形……

4、想象游戏

“想像力”可以使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在想像的世界里,孩子的思考更自由奔放;我们可以用“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或城市”为题,让孩子运用想像力描绘出未来的远景。

5、接龙游戏

许多游戏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如“文字接龙”:上班→班长→长大→……“绘画接龙”:一个主题大家接力画;“数字接龙”:1→3→5……“故事接龙”:从前有一个猎人……“动物接龙”:四只脚的如狮子→老虎→大象……空中的如老鹰、鸽子……

6、字词游戏

让孩子说出“同韵、音、部首、声调、笔画的字词”、“字头、尾相同的字词”、“用图画写字”、“用三个字词说(写)出不同的句子”,提供一些字词,如“火”字,让孩子自由联想,或说出可以用哪些字词来替代……

7、手指游戏

双手是我们的外脑,训练我们的双手,有助于脑力开发;设计一些运用手指的运动,如“手语歌”、“甩手”、“捏泥巴”、“拼积木”……等活动,让孩子能动动头脑、动动手。也可以用儿歌配合手指的动作,一边念儿歌一边运作手指。

8、躲藏游戏

跟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把物品藏在家中一角,让他来找;在图案中藏着一些物品、数字……等,让他们找出来;带孩子到郊外,亲子共玩“大地寻宝”的活动;或在报纸上找出自己需要的“形容词”或“物品”等活动,都是藏物的游戏。

9、绘画游戏

从涂鸦到能画出图形,孩子绘画的兴趣一直很浓厚,他们以画画表达其未能以言语形容的感受、情绪。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画。用各种不同的材料,画在纸上、布上、板上……让孩子喜爱自由创作的喜悦。

10、组合游戏

许多发明都是在原来的物品加上一些功能,如笔加指示棒,变成“指示笔”。父母可先让孩子观察哪些物品是“组合”的,然后再让其思考还有那些东西加以组合,会更好用;另外用图片或字词组合成故事;其它如七巧板、积木的组合图形,空瓶罐、石头的组合均是。

11、观察游戏

让孩子观察树苗的成长,或甘薯发芽,以了解造物的奥妙;由观察影子的变化,学习科学概念;由观察人类的表情,而能察言观色、善解人意;甚至参观各种展览、表演、户外郊游……等都是很好的观察活动。

12、知觉游戏

“知觉”是一种将透过感官所获得的资料,再经过分析与解释的能力;知觉包括眼睛、鼻子、舌头、身体等感觉作用。我们可以让孩子分辨不同形状的物品,用触摸猜东西、用舌头尝尝各种调味品、玩配对游戏、辨认方向及方位;让孩子观赏及指认有背景的图片……等活动。

除上述12种游戏外,尚有很多的游戏如科学、概念、音乐、黏土、雕刻……等,都可以在平时使用,以激发孩子的智慧;在辅导孩子游戏时,宜注意个别与团体游戏的兼顾,以培养社交及合作遵守团体规范的行为。

模仿游戏丰富孩子生活


【23个月的晨晨喜欢模仿游戏】

最近妈妈总夸我聪明又机灵,学啥像模像样,说不定以后能当个小演员呢!呵呵,演员是啥我不知道,模仿却是我的特长哟!

一、我是爷爷的小影子

我发现爷爷走路时候总是弯着腰慢吞吞的,我问妈妈怎么回事?妈妈说爷爷年纪大了,驼背了腿也不好了。“噢,我明白了,年纪大了走路就是这样的”,我边说边学着爷爷的样子弯着腰、背着手、慢腾腾地走起来,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说我学得太像了简直就是爷爷的小影子。这下我学得更起劲了,还一手拄着爷爷的拐仗一手捶着后背,再咳嗽两声。呵呵,妈妈眼泪都笑出来了,看我厉害吧!

二、我是妈妈的跟屁虫

那天晚上我喊妈妈陪我玩游戏,可是妈妈说她正在工作,请我不要打扰她。噢,工作,什么是工作啊?我好奇的跑到妈妈跟前,妈妈正拿着一支笔在纸上不停地写啊写。啊,原来这样就是工作啊,那我也要工作!妈妈让爸爸也帮我找来纸笔,我就满手握着笔在纸上乱划乱戳,爸爸刮着我的小鼻子说:简直就是妈妈的跟屁虫,哪有你这样工作啊?嘻嘻,我就是喜欢妈妈,妈妈干啥我就干啥。

三、我是哥哥的小尾巴

我和妈妈带我到浩浩哥哥家去玩,我最喜欢浩浩哥哥了,每次都像小尾巴一样跟他形影不离。哥哥搭积木,我也帮着跟他一起垒城堡;哥哥玩冲锋枪,我跟着端起枪跟他一起战斗;哥哥玩大汽车,我就呜呜叫着让大家快点躲开;哥哥拿出了他的足球玩,我当然也要拿个足球玩,可是阿姨家有一个足球,只好拿彩色的皮球应付我,不嘛,我就要跟哥哥一样的足球,呜呜!

哥哥搭积木,我也帮着跟他一起垒城堡;哥哥玩冲锋枪,我跟着端起枪跟他一起战斗;哥哥玩大汽车,我就呜呜叫着让大家快点躲开……

爱心提醒: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的“模仿游戏”

这个时期,晨晨妈妈可以做出各种动作让晨晨模仿,比如扫地动作、飞机飞的动作、划船的动作等,动作种类是无穷尽的,任由父母和孩子想象。这样可以锻炼宝宝的肌肉和动作协调能力。

模仿游戏也可教会晨晨许多日常生活行为,比如用勺子、用笔画画等。所以模仿游戏是随时都可以进行的,在父母无意识中做各种动作时,晨晨的模仿游戏可能就开始了。通过动作模仿,晨晨会发觉自己的运动能力越来越强,能做出比较复杂的动作了。妈妈适时地鼓励也会让晨晨更加自信。

“模仿游戏”可以丰富宝宝的生活体验

模仿游戏是宝宝成长必需的游戏,因为它可以培养宝宝的创造力,也可以丰富宝宝的生活体验。

爸爸妈妈们要鼓励宝宝多模仿,如角色扮演、模仿各种动物等,这对他们良好性格的养成很有帮助。父母们也可加入游戏,使整个家的氛围都活跃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