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同学们都会去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做好入学准备不会让我们手忙脚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入学准备知识吧!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韩寒是孩子成才的好楷模吗?”,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以韩寒为代表的少年作家是时代的产物,是目前我国文学界的一个突出现象,它不但受出版界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少年作家已经成为了一个群体,以自己的姿态伫立于中国文坛。不管文学界和教育界怎么批评,80年代后少年作家群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将影响着中国青少年的阅读走向,并且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并且以其鲜明的个性张扬着另类的思想。

几乎在70后的概念股还没有落潮的时候,80后的概念就迫不及待地出现了.其作者都为80年代生人,大多数出自网络或者新概念文学大赛,作品因为生活阅历尚缺,更多的是对内心敏锐感觉的过度关注。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虽不是凭借这个概念出名,却被公认为八零后的三驾马车。

有些人认为80后是自我炒做自我消费的一代。和任何一代作家不同的是,他们放弃了理想主义的追求,一概以出名和赚钱为目的,相当富于时代特色。不过80年代后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在勇敢地做着自己的那摊事,至于别人,就让他们说去吧。

80后少年作家的成长之路

1996年,从《花季雨季》而引发起校园文学图书热,至1999年韩寒现象,再到由小说《三重门》而引发的对当前应试教育的“声讨”,“少年作家”,这个词语便孕育而生。接下来,少年作家扮演的角色,即让教育界担忧,又让出版界欣喜,但是不管怎样,这些生活在大中院校的少年作家就如雨后春笋般在从厚实的土壤里接连不断地萌发出来。于是我们耳朵里就充满了这样一些少年作家的名字:郭敬明、韩寒、张悦然、春树、孙睿、蒋峰、郁秀、蒋方舟、李傻傻……

作家在学生的眼睛里是神圣的职业,在我们这样一个重理轻文的国度里,校园里的文科生更不被人看好,虽然相当一部分少年作家出身文科,但是因为受种种的约束,也有从理科班里摸爬滚打闯出来的。

对于当代作家来说,他们还是很不乐意去称乎这些叱咤出版界的学生为“作家”,新闻媒体大概也不愿意承认这些十七八九岁的在校生为“作家”,又因为这些“作家”都处在青少年时期,故而,人们就把他们灌以“少年作家”的头衔。

真正意义上的“少年作家”是从韩寒开始的

2000年,当韩寒的长篇小说《三重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一路狂销,成为当年最为畅销的文学类图书。而当时,韩寒只不过是一个高一学生。这与郁秀出版《花季雨季》已相隔四年,不管是新闻界还是出版社,都不再称韩寒的作品为“校园文学”,而是抛开作品,称韩寒为“少年作家”。其实“少年作家”一说,在郁秀之后就有,如杨哲、肖铁出书时,人物就飞惯性地把他们称之为“少年作家”。

只不过韩寒是继郁秀之后,第一个以自己的作品征服同龄人的“中学生”,换句话说,自郁秀出版《花季雨季》以后,能够与之齐名的,第一个出现的就是韩寒。只不过韩寒的图书更具有“炒点”。在大多数人眼里,韩寒是被作家出版社炒出来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不敢相信一个初出茅庐的中学生的小说能够创造出如此这般的“成绩”,另一方面还因为《三重门》的责任编辑是出版界大名鼎鼎的袁敏。但是在2004年1月6日,袁敏在参加某网站“开卷沙龙——青春文学研讨会”时,却一语道破天机:“现在很多人以为韩寒是我炒作出来的,其实这是误解。关于韩寒参加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初赛和复赛的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在复赛中,韩寒一小时就写出来了《杯中窥人》,真的非常有才气,评委是全票一等奖通过。当时非常吸引我的是他的文字,一个17岁的孩子竟能写出这么老辣、幽默的文字!后来,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被上海的出版社一审、二审都毙了之后,我还是出了这本书,也是看中了他的文字。我比较遗憾的是,我们的评论家、专家对韩寒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不太有说法,更多是说韩寒的社会现象。当然,中学生觉得韩寒敢说他们不敢说的事,做他们不敢做的事,这也是畅销的原因。后来《像少年啦飞驰》销量下降,我已有所预料,因为他写的已经不是中学生的校园生活。但是,实际上很多专家,包括韩寒自己也觉得这本书写得比《三重门》要好,但是《三重门》现在销了近120万册,《像少年啦飞驰》是40多万册。”由此可见,出版社在出版《三重门》时并未下很大力气去“炒作”。但是当时为什么对韩寒和《三重门》如此关注呢?这还是基于韩寒的“自炒”。

韩寒出版《三重门》时,六门功课挂红灯是一个“炒点”,韩寒对应试教育的抨击又是一个“炒点”;韩寒式的“少年作家”应该何去何从是一个“炒点”,韩寒拒绝复旦大学又是一个炒点……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韩寒本身而产生,又因韩寒的个性而让《三重门》畅销百余万册。2000年至2002年期间,韩寒无疑是出版界最热点的“作家”,没有一个当代作家能够像他的书一样卖得那么好,也没有一个作家能够让韩寒这样一夜红遍大江南北。

如果说是郁秀开启了“少年作家”这班火车的马达,那么称韩寒是“少年作家”的第一班列车绝对不为过。

我认为,韩寒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韩寒对应试教育的声讨。尤其是韩寒发表在《新民晚报》上的一篇杂文《穿着棉袄洗澡》所引出的“专才与全才”的讨论,是韩寒对社会或者是对教育界的最重要的贡献,这远远超过他写的《三重门》的价值。

(二)、少年作家的出路。《三重门》出版后,复旦大学曾经发表过一个声明,说是有意录取韩寒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的“预备生”。所谓的“预备生”就是在复旦大学经过一年的复习,然后再进入“大一”。韩寒予以拒绝。虽然韩寒拒绝了复旦,但是这却为少年作家寻找到了一条路。几年后,武汉的高三应届毕业生胡坚,就因出版小说集《愤青时代》想扣开北京大学的大门,虽然被北京大学拒绝,却被武汉大学录取。虽然进入大学不是惟一的成才之路,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这些少年作家不管用何种途径进入大学,都是必要的。

(三)、韩寒的后击搏发。《三重门》出版后,韩寒相继出版了《像少年啦飞驰》、《通稿2003》、《长安乱》等,销量虽未过百万,但是也十分可观。可是在《三重门》后,就曾有人预言韩寒写完《三重门》后就会江郎才尽。韩寒以每年一部甚至两部的小说出版正是对这种预言的有力反击。我们虽然不敢说韩寒能够成为多么伟大的一个作家,但是对于21世纪的中国文学来说,韩寒绝对带来的是一股文学的“新风尚”,绝对不是有些评论家所说的“不成气候”、“儿童小说”、“不值一提”……

也正是从韩寒开始,少年作家开始四处出击,全面在出版界百花齐放,并且成为了文学界里的一个奇葩。

韩寒在成长

很早以前便看过韩寒的《三重门》,这是琳琅满目的青少年文学中唯一吸引我的一本书。之后,便对韩寒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期望看到他的下一部优秀作品。然而韩寒之后出的几本书却让我比较失望。《毒》、《长安乱》、《一座城池》总是脱不了儿童文学的影子。这几本书虽然搞笑,但现实意义不强,很难看到思想深度上的进步和语言运用上的更加老到。以至于前不久一位叫梦七的网友造谣说,韩寒的小说都是枪手所做;以至于很从网友都认为韩寒江郎才尽,只是在没钱赛车的时候编本书赚点钱;以至于我曾经在博客里这样说韩寒:

韩寒曾经是上海滩的一块金子,但如今只是一块镀了金的驴粪蛋:韩寒曾经是只白天鹅,但如今已经退化成了鸭嘴兽,只剩下尖硬而锋利的鸭嘴还有一点天鹅的痕迹.曾说过"文思如尿崩"的韩寒现在似乎得了尿崩症.一次又一次的尿到当代作家和现代诗歌的脸上.好像还尿得越来越高.

很多时候,我已经不把韩寒当做一个作家,而只是一个红得发紫的网络骂客。微笑的看着韩寒骂人的机智与幽默,然而笑过也就忘了。很多时候我在想,也许再过几年,当我比较成熟一点,就不会再看韩寒写的东西了。

然而,我错了,韩寒并没有将他的写作才华荒废。在我即将对韩寒失望的时候,《光荣日》问世了。在《光荣日》里,韩寒用他独特的语言对娱乐圈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社会的没落进行了无比辛辣和幽默的讽刺。思想的成熟,对社会弊端认识的深刻,讽刺的机智与幽默,让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耐人寻味。年少成名以及对政治的“迟钝”,让韩寒把一切都不放在眼里。自鲁迅以后,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作家有韩寒这样的胆量和魄力。

韩寒是成功的,他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众多粉丝的支持让韩寒成了一个文化名人,这让他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随心所欲的去骂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在博客里,他可以骂白桦,骂当代所有诗人,骂上海的警察们,甚至可以去叫喊着“封杀”CCTV5。而在博客里的练笔,也让韩寒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让韩寒迅速朝着鲁迅的方向成长。

韩寒《光荣日》在文学上的价值自有评论家们去评论。但不管评论家们做何评论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本书对死气沉沉,矫揉造作的当今文坛带来的这股全新空气的价值便不是当代哪一本小说可以相比的。

少年作家签约车手偏才韩寒颠覆传统成长路

提到韩寒,就想到个性独特、偏才、少年作家之类的字眼,他是不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成才的典型。然而,本以为他会在擅长的写作上行走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另外一条毫不相干的道路:赛车。

从两年前涉足赛车领域至今,韩寒的进步是神速的,去年他参加中国全国汽车拉力赛并获得第六名的好成绩。今年2月,他不仅成为BMW亚洲方程式5万美元的奖学金得主,而且在BMW亚洲方程式第一站赛事上也有出色表现。今年代表E-RainRacing车队参赛的韩寒,在巴林赛道第一回合比赛中表现出色,获得第七名,击败了多位跟他一样首次参加方程式比赛的车手。这是相当难得的成绩,许多参赛车手都参加过BMW亚洲方程式或其它国际比赛,拥有丰富的比赛经验。韩寒在几位奖学金车手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韩国车手柳庆旭,而柳庆旭拥有BMW亚洲方程式整个赛季的比赛经验,并且是上届新秀杯得主。赛后,韩寒表示:“虽然我以前只参加过汽车拉力赛,可是我已习惯与队员合作。我的队友柳庆旭是位经验丰富的车手,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车队就像是我的新家庭。我现在在几位奖学金车手中成绩位居第二,我感到非常骄傲。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努力学习。每次当我得到奖学金导师卡拿斯查克的指导后,我都急不可待地要试试以提高我新学到的技术。”

韩寒成为刚刚成立的Matter汽车运动咨询公司第一个签约车手。

少年作家的出路

少年作家的出路问题看似毫无意义,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在80年代后少年作家群中,他们都是我行我素地去寻找各自的出路,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没有方向地飞翔。

韩寒和郭敬明都曾经表示,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并不是“作家”,而后来者,也很少有公开声明自己一定要做一个作家的。韩寒在选择自己的出路时,拒绝了复旦大学,他认为,当今社会需要的不是“全才”,而是“专才”;同时他认为大学并不是成才的惟一出路,而且他认为当今的中国大学是培养不出人才的,因此,他感觉学习再也没有了意义,于是韩寒在北京买了房子买了车,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了。郭敬明选择在上海大学读他那个奇怪的专业,虽然与文学创作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他却坚持着。让人惊讶地是,郭敬明的创作的速度,三五天的时间就出版了一本书,三两月就拿出一部二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让人以为他是一个职业作家,可他却声明自己大学毕业后不一定就从事文学创作,真不知道应该为他鼓掌还是为他们忧伤。

更多的少年作家,高考结束后,甚至中考结束后,就结束了自己的文学生涯,被社会淹没在无型的波涛中。当然也有升入大学的,比如像郭敬明;同时也有毕业后自己独立写作的,但是其中的坷坎是无法言语的。

直到现在,少年作家的出路仍然是一个问号,我们不知道这个问号怎么才能解开,怎样解开,何时解开,我们只知道,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的校园里将会有更多的少年作家产生,因为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了。

综上所述,少年作家是时代的产物,是目前我国文学界的一个突出现象,它不但受出版界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少年作家已经成为了一个群体,以自己的姿态伫立于中国文坛。不管文学界和教育界怎么批评,80年代后少年作家群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将影响着中国青少年的阅读走向,并且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并且以其鲜明的个性张扬着另类的思想。

少年作家既是一个群体,又是一个名称,它既代表着当代青少年最前卫的意识形态,也决定着他们的态度。社会各界只能用公正的目光去审视,才会找到正确解决的办法,也只有平等的口气与他们对话,才能够了解少年作家的心声。就像文学界对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一样,少年作家不应该受到文学界尤其是文学评论界的冷遇。文学界应该把少年作家当作文学的后备力量加以正确的引导,指引他们走向真正的文学之路。

精选阅读

乖乖听话的孩子更加容易成才吗?


在大人的眼中,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将来就很容易成才,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之中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结合实例来详细的了解下为什么说乖乖听话的孩子并不是成才之道!

事实证明,“调皮”的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各位爸爸妈妈应该保护宝宝的“调皮”,认识“调皮”的重要,可以和宝宝一起调皮,促使宝宝在调皮中学习,在调皮中成长。

各位父母们,如果你真的爱自己的宝宝。请让孩子在生活中“乖孩子”的角色中脱离出来,不要让他们为了扮演“乖宝宝”而付出“代价”,释放他们,让他们做最真实的自己。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在一个动物园里有只的大笨象,它的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在围栏里吃香蕉和草,玩玩鼻子,而困住它的仅仅是一根细细的链条。好奇的人就问饲养员:“大象那么大个,怎么只栓这么小的链条呢?它一直这样的吗不反抗吗?”饲养员解释说:“在大象还小的时候,便被一根粗锁链拴在牢固的柱子上。每天的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虽然小象每次都会拼命地尝试挣脱锁链逃跑。后来,小象放弃了努力,不再尝试。慢慢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象长成大象,可它依旧顺从地被一根细细的链条栓在笼子里,享受不到自由。”

大象怎么不想法挣脱那根链条和柱子?它明明已经拥有足够大的力气了啊!原来,大笨象在小的时候已习惯了“听话”,就算长大了它已经拥有能够挣脱链条,现在如果饲养员没有让它走,它还是会听话的不走。其实许多听话的孩子就如同这头大笨象,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去作决定,只是唯唯诺诺的听从父母的安排和老师的教导,由于长期处于这种心态中,孩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任何能力与判断,总听从别人的标准去衡量,没有自主,没有主导权,自然谈不上独立和创造了。

往往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更愿意去发挥的想象力,去独立思考去尝试,他们都会客观的看待事物不会以个别人的观点来左右自己的想法。这些孩子更具有自我、自信,也更加具有创造力和独立性。每个孩子都蕴藏着不可预知的潜能,孩子能不能不成功,关键在于最爱他们的父母和家长是否理解孩子,正确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要孩子听话。这样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扼杀,让许多孩子都与天才失之交臂。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老师,好奇便是兴趣的源泉。”“调皮”是孩子好奇心、敢于动手和探索精神的体现。因而,父母要保护好孩子的“调皮”,了解孩子的“调皮”,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调皮,使孩子在调皮过程中学习进步。要求孩子绝对的听从你的安排那是不现实的,就好像要你在在大自然中寻找出一模一样的两个动物一样是不可能的。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才够得以实现。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孩子可能不听话,让父母头痛,让老师为难,让自己绕更多的弯路,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各位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要适当的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和期盼,支持鼓励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激励他们在实践中越挫越勇,注意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这样孩子们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人生。

本网站小编总结:通过相关的调查我们得出,听话的孩子虽然教化的好,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孩子的成才之道,结合实例就性格与心理上来看,我们也都感觉到了听话与成才之道并不能够划等于号!

“打孩子”是好的儿童教育方法吗?


一位妈妈说:“孩子经常无理取闹,到超市就要买这买那,不给买就坐在地上哭闹。到别人家去就乱翻乱动,还会到人家沙发上乱蹦,无论你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话。每次我都会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痛打一顿,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想想孩子也就4岁,虽说不听话,但总归是心疼的。”妈妈还说:“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后悔,生怕打孩子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良的阴影,到底该不该打孩子?打了孩子后应该怎么办呢?”

【分析】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新时代的父母,已经没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让自己不打孩子。这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支招】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让“打”孩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呢?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动画片的时间。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

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妈妈也很伤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打他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6.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干扰孩子成才的几大误区


家庭教育总是存在着许多的误区是家长们所认识不到的,今天在这里就由请我们的育儿专家来详细的向父母们说明下有关影响孩子成才的几点做法吧,希望有犯这种错误的家长能够及时的改正!

第一是期望虚高,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

在对孩子的期望上,很多家长就像对股市一样,期望虚高,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一味盲目跟风、从众,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可供复制的成才之路。家长要基于孩子的实际,发挥孩子所长,让他成为一个可能成为的人。

第二是学习成绩至上,忽略孩子身心健康和品德的养成。

一些家长对孩子提要求的口头禅就是“只要成绩好,其他怎么都行。”育子标准的倾斜,导致一些学生成绩虽好,却品德欠佳。待孩子长大后才发现,重才轻德的教育育不出真正的人才,而有才无德的人也不会受到尊重。随着包括品德在内的综合评价纳入某些省份高考评价体系,品德已成为衡量教育效果和人才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是唠叨、抱怨多于倾听和表扬,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

当孩子没有考好或经过辅导仍对问题不理解时,有的父母便不冷静地说“笨蛋”、“猪脑袋”等。当孩子不愿意去做某件事或没达到父母要求时,有的家长不分情由地指责孩子“没出息”。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有的家长甚至说“你就不是念书的材料”。这些忌语会把孩子引入误区,产生负作用,导致孩子得不到认同和肯定,缺乏自信,更易产生对抗和愤怒情绪,使亲子关系往更差的方向发展。

孩子的自尊心很强,过于苛责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正面鼓励,肯定孩子的长处,才能树立孩子的信心,令孩子获得前进的动力。爱是有艺术的,训斥、打骂、放弃等“恨铁不成钢”的爱不是真爱,袒护、迁就、姑息等溺爱也不是真爱。真正的爱是激励。

第四是只顾言传要求孩子,忽视律己及身教。

一些家长给孩子立起各种规矩,提出种种目标,自身言行却不端,这样的教育对孩子而言不但毫无效果,更可能误导孩子的是非观。

做为父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自身首先要勤奋,无论对工作还是家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求孩子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起床,父母自己应以身作则,少看电视,利用晚上做些诸如看书等静态活动,给孩子良好的示范;要求孩子玩耍后归放用具,父母也要注意家中整洁、不脏乱,让孩子潜移默化受到良好影响。

第五是强迫孩子学习,久而久之,令孩子厌倦学习。

孩子生而具有对万物的好奇,在此基础上让其轻松自然地学习,才能学有所得。若一味被迫学习,孩子对学习会产生厌倦情绪。

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换一种方法,改变常用的让孩子解答问题的方式,尝试着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父母要适时给予鼓励,表达对其创意的欣赏。

本网站小编总结:在家庭教育之中,父母做为孩子的指引者,其教育方式就是孩子成长的一个保障,因此不可以有一点的失误,希望家长们都能够多关注下有关这方面的小知识,使小宝宝将来能够成为有用之才!

测试:你是名副其实的好妈妈吗


要怎样才是一个好妈妈?给孩子所有的爱?满足孩子的所有想法?肯定不是!无数历史典故和电视节目都告诉我们,好妈妈没有这么简单。但是什么孟母三迁啊,岳母刺字啊估计也不是所有妈妈都能办到的。

那这个好妈妈到底怎么鉴定呢?完成下面的测试,就知道了是不是了。

1.带宝宝去陶艺工作室玩泥巴,没想到宝宝上瘾了,不肯和你回家,你会怎么办?

A.强行带走加7分

B.那就继续玩吧加1分

C.先带宝宝回家,然后买橡皮泥给宝宝玩加5分

D.不能玩了,用其冰欺凌作为回家的交换物加3分

2.宝宝的生日,你送了他一个玩具总动员的巴斯遥控车,但是宝宝似乎对车子的究竟有没有驾驶员更感兴趣,想拆了它,你会怎么办?

A.当然不行,这可是花钱买的加7分

B.告诉宝宝损坏东西是不对的,不需拆加3分

C.随他去吧加1分

D.拆了可以,但是必须能装回去加5分

3.如果你的宝宝就要开始接触网络了,身为家长的你为他选择了迪士尼视频频道,作为上网的第一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经典的迪士尼动画片,你会怎么引导宝宝的网上生活呢?

A.这个网站的内容都不错,就让他自己看吧加1分

B.和宝宝一起看,边看边交流加5分

C.把看动画作为奖励,宝宝表现好就能上网看视频加3分

D.让宝宝自己看,但是要把视频中的故事讲给你听加7分

测试结果:

得分为:21分—17分领导妈妈

你在职场中处处要强,回家之后也不允许自己的宝宝有不听话的行为,你会将孩子的一切,按照你的认为最好的方式,安排的妥妥当当,如果孩子在执行的时候有不如你意的地方,你会立即镇压。

也许你认为你已经给了孩子最好的,但是你这样的教育方式完全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现在看是和孩子平等相处吧,不如从一起看动画开始。

得分16分-10分朋友妈妈

于其说你和宝宝是母子关系,不如说是朋友更加合适。你一直在努力和宝宝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就如同好朋友一样。你相信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引导孩子使用这种能力。你要求宝宝对自己行为负责,告诉他社会的秩序和应有的责任,请坚持你的教育方式吧。相信你一定很喜欢和宝宝一起看动画片。

得分9分-5分物质妈妈

美味的冰欺凌,新颖的玩具,有趣的动画片,孩子喜欢的物质是你控制孩子的有力武器,不听话,就别想得到。这样的方式有点想驯兽师在训练动物,看到马戏团里挺好的狮子,就知道这种方式很有效,但是孩子不是狮子,用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后遗症,让母子间的感情只能依靠物质来维系,要慎重啊!不如把动画片从奖励名单中删除吧。

此好非彼好,不管宝宝要做什么,妈妈都无条件接受的好好妈妈,绝对不是一个好妈妈。你是在纵容孩子,已经开始向溺爱的方向发展了,要知道儿童时期,是认识世界培养性格的关键时期,你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染上骄纵的性格。一定要注意引导,要让孩子认识到社会的组成与秩序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障碍吗?


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障碍吗?

“儿子看的书,我都要翻一遍,瞧瞧有没有‘不健康’的内容……”张先生有些尴尬地说着自己的秘密。自本报《少女堕胎让人痛心》(第152期)一文刊登以来,不断有读者打电话反映,希望了解关于青少年性教育的情况。其实,像张先生这样的担心并不是没有原因。毕竟,在很多人眼里,“性”是一个让人又羞涩又向往的话题。尤其是青少年,对异性的渴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浓;自己摸索,处理不当,导致性病、堕胎的例子也在不断增多,难怪很多父母暗自着急。可担心于事无补。“您会和孩子讨论性问题吗?”当记者随机询问几位父母时,很多人表示从来没有考虑过,也有的表示“很想对孩子说,但怎么开口还真难”。一名高中男生则直接告诉记者:“我的性知识大都是从网络和杂书中得到的,平时即使有疑问也不敢问父母,最多和同学讨论一下。如果父母和老师能系统、科学地讲解性知识,就能避免我们走很多弯路。”一方想说不好说,一方想问不敢问,“性”真那么难以启齿吗?

情色信息铺天盖地 孩子沉默父母着急

现在,孩子成长的环境和以前比变化很大,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朋友、学校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记者采访了10位父母,无论孩子上幼儿园、中小学还是大学,90%的父母都提到了性教育问题。

林女士的女儿上幼儿园了,有一次孩子在外面玩耍回来突然问:“为什么哥哥站着嘘嘘,为什么我没有‘小鸡鸡’。”更让林女士头疼的是,影视作品里有生孩子的情节,好奇的女儿看到后总追问“我是从哪儿生出来的”、“怎么进到了妈妈的肚子里”,一连串问题像炮弹一样把没有心理准备的父母打得晕头转向。

年纪小的孩子容易好奇,也憋不住问题,喜欢发问。青春期的孩子,则深沉了,不问了,但好奇的眼神更让父母闹心。专家认为,正是这个懵懵懂懂的时期最重要。方先生在国外工作过,思想比较开放,但当他在孩子抽屉里发现避孕套时,还是惊出了一身汗。“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孩子上高中了,那方面的事我不知道他了解多少。”遇到性事口难开,方先生和爱人仿佛挨了一记闷棍,关于少女堕胎的消息更像针一样扎在他们心上。

在各种信息渠道中,网络等电子媒体最值得关注。在大城市,几乎所有孩子都会上网,城镇乡村也有不少网吧。记者在网上点击“书库、游戏”等关键词时发现,50%多的条目链接了广告信息,而图片暴露、言语大胆的广告更是层出不穷,比如“曲线诱人、缠绵夜话”等。在影视作品和畅销小说中,含有情色内容的片段也不少,接吻、床戏越来越多,这些都可能被孩子模仿。林女士说,女儿有一次突然跑来要和她亲嘴,说是和电视里学的,让她哭笑不得。张先生则担心,孩子血气方刚,容易冲动,哪天自己去尝试,就麻烦了。他曾就少女堕胎的消息旁敲侧击地和孩子谈过性行为过早的问题,哪料儿子竟说:“处男?这年头还有这个词?”在记者采访的重点学校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是通过两个渠道获得性知识的:色情电影和朋友的经验。

性行为年龄越来越小 性知识贫乏令人吃惊

青少年发生性行为已经不是个别案例。日前,广州、香港、澳门、台北开展了一项名为“青少年网上亲密关系”的调查。调查对象是15岁左右的中学生,有效问卷3000多份。调查显示,青少年普遍认为在网上结识异性很容易,40%多的受访者表示很想触摸对方,约30%的受访者有性幻想。

浙江大学生性现状调查更能说明问题。“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关联知识、危险意识、性行为及态度”研究课题组,对该省两所综合性大学的2.2万名学生进行了取样调查。调查显示,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不到20岁,体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生性行为发生率最高;跳舞、唱卡拉OK、抽烟、喝酒等行为频率高的人,性伴侣也较多;很少和家人交流、接触过色情媒体、在网上交异性朋友的人,性行为发生率较高。

然而,性生活增多,学生的性知识、危险意识却“明显不足”。调查显示,约70%有性行为的学生认为,自己或性伴侣怀孕、通过性行为感染性病、艾滋病“是基本不可能的”。此外,大学生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高,在有性行为的学生当中,每次都使用者为15.96%,“使用安全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怀孕,而非预防性病/艾滋病。”

我国青少年的性知识确实比较贫乏。中国计生协会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北京东城区的中学,34.5%的男生和40.5%的女生不知道淋病是性病。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给在校大学生举办的“性”知识讲座中,一个女生递纸条问专家“坐男生坐过的热板凳会怀孕吗”?

由于性知识不足,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可能困扰他们一生,比如,不会避孕或避孕不当,导致怀孕、堕胎;性交不卫生,传染疾病,影响正常发育和心理健康,有人甚至为了不怀孕,采取其他性交方式,感染难言之隐;性需求强烈,被引诱犯罪;性压抑,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等。可见,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早期教育非常关键父母成了最大障碍

前些年,一些人羡慕西方的教育模式,反而忽略了中国人含蓄内敛、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的特点。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晓年教授指出,男孩有男子汉的优越感,不愿意向父母或老师求教,他们的性心理发育早,性冲动、性要求更活跃,由于男子在性活动中充当“主角”的思想作怪,男孩承受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也更大;女孩思想保守,即使提问也是和性相关的外围话题,如外阴病、妇科病等。

马教授说,16至25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最需要性知识。我国每年有近2000万青少年进入青春期,性教育任务十分艰巨。这些青少年在遇到发育过程中身体形态、生理、心理等变化时,往往不知所措,而早期性教育的好坏将决定儿童此后一生的性观念。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他们的性意识受到压抑,或父母对其性好奇粗暴责骂,都将使他们产生罪恶感和压抑感。一些成绩优秀的孩子由于缺乏性知识,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焦虑变得孤僻,甚至意志消沉。

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谈性?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钟波天表示,性教育的最大障碍来自父母。“有不少父母觉得,性问题不提也罢,以免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想去尝试。其实,孩子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对性的渴望比父母想象的多。”钟秘书长说,“与其因为好奇而导致不良后果,不如尽早让他们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他认为,父母如果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很容易导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得当。所以,第一步应该给父母补课,让他们能坦然地对孩子谈性。

性知识不光包括生理分年龄正确指导孩子

采访中,有些父母指望学校开设的“生理卫生课”能帮孩子,钟秘书长认为,中小学开展性教育是好事,但“生理卫生课”的名字本身就片面了。性教育不仅指性器官的教育,主要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三方面。其中,性心理、性社会比性生理还重要。青春期性教育只讲生理知识有失偏颇,还应包含性别教育、性健康教育、性法律教育、性美感教育、性道德教育等。应该让孩子学会怎样尊重和关心异性,懂得怎样正确对待性活动,懂得怎样保持性心理的健康。钟秘书长说:“有些学校采取男女生分开的教学方式,这也是错误的。我们一定要让青少年知道对方的生理器官什么样,应该告诉男生,性行为不能随便发生,否则会破坏女性稚嫩的生殖器官。男生了解异性的性器官越充分,反而越尊重异性。”

那么,该如何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呢?钟秘书长表示,首先应做到提前化,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应该开始了。从小就让孩子懂得性是一件正大光明并且美好的事,才能让他们最终发育成一个正常、健康的成年人。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作用不可替代,他们是性启蒙老师。

其次,性教育应该公开化和科学化。其实,孩子成长过程中提出第一个与性有关的问题时,就表示其性意识已开始萌芽,如何对待这个第一次,对孩子的性成长有重要影响。父母应该把这当成一个契机,通过画册等方式,让孩子对人体的生理构造有一个直观认识,并向他们讲述一个小生命的产生过程,告诉他们人怀孕时子宫要比平时大1000倍,婴儿是从母亲狭窄的产道生出来的,反而会激发他们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一些不科学的性教育容易导致不良后果。有的父母发现孩子自慰,由于不了解这是性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宣泄,反而觉得非常耻辱,对孩子大声训斥甚至打骂,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日后对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有负罪感。有一对学生,由于性知识不足,发生性行为时,为了保险,套了3个安全套,结果由于橡胶之间的摩擦力过大,导致安全套破裂,避孕失败。不过,也有一些父母做的很好,女儿月经初潮或儿子第一次遗精后,他们会送孩子一个大蛋糕,祝贺孩子实现人生中的一个重大飞跃。还有父母对孩子进行公开性教育,一同参观计划生育图片展览,或通过影视资料直观了解性知识,并与孩子一起讨论,消除他们对异性的神秘感。

父母给孩子讲性知识时,不妨按年龄段、有针对性地给予正确指导,如0至3岁、3至7岁、7至12岁、12至17岁。比如,孩子上幼儿园时,鼓励他们多和异性接触,教他们男女生不能共用一个厕所,养成性别意识。上小学后,向女孩讲月经现象,避免她们月经初潮时惊慌失措,甚至对性造成肮脏的印象。上初中后,父母可认真地给孩子讲解,性行为应该是夫妻之间的行为,一般分为3个阶段:边缘性性行为,比如拉拉手;过程性性行为,包括拥抱、接吻、抚摸等;实质性性行为,也叫目的性性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第二阶段最重要,未婚者应该把行为控制在这一步。孩子成人后,除了教育他们从道德层面尽量避免性行为外,还要教他们学会使用安全套等避孕器具。

你是孩子眼中的坏妈妈吗?


在妈妈眼中,每个孩子都是宝贝。可在宝贝们心中,并不见得每个妈妈都是天使。可别小看这些古灵精怪的小人儿,在他们眼中,妈妈们可爱又可恨: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有时很美丽,有时很邋遢;有时很可爱,有时很可恶……

妈妈何时学会尊重我

讲述人:凌辉男15岁

从小到大,妈妈管我很严,我完全没有隐私可言。初中时,有一次我发现上了锁的日记本被打开了,妈妈却在一旁假装淡定地说,她只是帮我收拾了一下抽屉,顺便看了一下。假期,同学约我出去玩,她总能找到千奇百怪的理由把我留下。她还常常有意无意在我面前说某某怎么不好,而那个人是我最好的朋友。

【坏妈妈表现】控制欲强;喜欢窥探孩子隐私;攻击孩子的朋友;不懂尊重;干涉孩子自由;完美主义,习惯性否定一切。

【网友辣评】有些妈妈真是劳心劳力又不讨好,谁让她们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人物品不肯给一点独立的空间呢?都说人心最难控制,好妈妈懂得尊重孩子和他们的朋友,给他们独立的空间。妈妈们别做纸老虎了,多一点理解就能赢得孩子的心,何乐而不为呢?

妈妈让我感到很压抑

讲述人:刘晓光男10岁

一提起妈妈,我就想到她发怒的脸。她似乎总是心情不好,老是为一些小事发脾气:比如爸爸喝酒了,我考试考砸了……老实说,我很怕她。我也很怕犯错误,只要我做错一点事,她除了责怪我,还会没完没了地喋喋不休。

【坏妈妈表现】不懂得关心和爱;乱发脾气;当面批评孩子;爱唠叨;过于强势;苛责;不能做到言传身教。

【网友辣评】把自己的不如意迁怒到孩子身上,是做妈妈的失败。没有人有义务承担你莫名的坏情绪,就算是你赋予生命的孩子。相信每个妈妈都是爱孩子的,但好妈妈给孩子的都是温暖和爱。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微笑,他们的心灵才会因此而变得阳光。

传统好妈妈PK现代好妈妈

传统好妈妈标准:

1.善于理家,如清扫、做饭、做针线活等;

2.照顾孩子,安排好子女的吃饭、穿衣、洗漱、安全等;

3.训练孩子懂规矩,养成良好习惯,安排孩子的生活;

4.教育孩子守秩序,听话,奖励他们的好行为,纠正他们的错误;

5.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和性格,建立宗教信仰等。

现代好妈妈标准: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其独立性,教他们适应生活;

2.注意孩子的情绪发展,使孩子保持愉快、满足的情绪状态;

3.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培养他们的阅读和计算能力;

4.爱孩子,与孩子分享快乐,引导其在儿童水平上安排生活;

5.对孩子说的话感兴趣,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6.镇定、愉快,有幽默感,经常面带笑容。

妈妈让我很没面子

讲述人:蒋子菡女6岁

在家里,妈妈当我空气似的。我吃饭穿衣上学放学都是爷爷奶奶管,妈妈爱玩,却去哪都不带我。有时她心情好答应带我去海洋世界,可是你别指望她会遵守承诺,她总是一转身就忘了。到了约定的时间,等我高高兴兴地打扮好,她早就跑得没影儿了。我幼儿园大班都快毕业了,一次难得她来接我放学,结果却穿得很奇怪:她很胖,却穿很紧的衣服,妆也化得不好看,还穿着拖鞋。我的好朋友问我,你们家怎么请了这么丑一个阿姨啊?我觉得很丢脸。

【坏妈妈表现】邋遢,不爱打扮;耍赖,说话不算数;自私,只顾自己玩;对爸爸比对宝宝好,让宝宝吃醋了。

【网友辣评】每个幼儿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外表漂亮的妈妈,因为他们还处于用眼睛看世界的阶段,并不懂得“心灵美”之类深奥的道理。聪明的妈妈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不会对孩子耍赖,说到一定做到。否则,可别怪宝贝们质疑你的“人品”,他们最恨不拿自己当回事的人了。

好品味是最好的家教


品味无时无刻不在塑造着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对他人的态度,甚至是我们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品味决定了我们生活的质量,因为我们所有选择的内驱力都来源于我们自身的品味。那么好品味如何修炼?亲,你知道么,好品味也要从娃娃抓起!

有一本书《美感是最好的家教》,其作者,日本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通过采访数百位日本教育界人事,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甚至倾听风声雨声,妈妈的发型服饰、语音语速都可以塑造孩子的美感。美感和好品味并非遥不可及。

1.亲近自然

大自然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宝库,蓝天、白云、绿地、清风、明月、花朵、山峦、小河......这些都是古今中外很多艺术品的灵感来源,而且大自然色彩艳丽,可以培养宝宝对色彩的认知。从小培养宝宝亲近自然,欣赏天然美好的事物,品味自然不会差。

2.培养乐感

儿歌是各种歌曲的基础,我们常说,学爬学得好的孩子,长大以后一定身体强健,同样的道理,如果儿歌唱得好,以后一定是个会唱歌的孩子。

平常妈妈学用假音高给孩子唱歌是相当重要的。另外,如果孩子因为音太高而发不出来时,请告诉他们“像这样转音”。一开始也许会觉得难为情,唱的很小声,只要不走音一样令人心情愉快。唱久了,即使是假音,也会渐渐变得厚实。

跟孩子一起唱歌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喜好,用自己最舒服、最自然的方式发声。我想在,这种哼唱的感觉是最适合的。

3.品味质感

让孩子去感受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让他们去触摸、去聆听、去品尝。我的一位朋友,无论生活多忙碌,在吃饭的时候都会注意器皿和食材的配色,她坚信这会对孩子的品味有重大意义。确实是这样,一流的艺术家总是具备优异的音乐技巧和乐感,而这些因素的基础,在于敏锐的五官感受,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都是相互关联的。

4.重视游戏

心理学的教科书明确写着: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具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是实现自我的最佳载体。因此,宝宝提出玩游戏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配合,陪伴孩子沉浸于玩游戏,其实就是他们打好“全神贯注”的基础。

5.漂亮妈妈

曾经有研究证明,妈妈越漂亮孩子越自信。一个理想的妈妈应该兼顾自己和孩子,外观得体,让别人增加好感,自己产生自信,保持充沛的精神、微笑的面容以及集中的注意力。妈妈本身的形象就是孩子品味修炼的第一课。

6.保持平静

孩子和父母一样,会在日常生活中渐渐地产生压力。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音乐、美术等美好、美味、美丽的事物给予力量。音乐、绘画、建筑、文学、电影……沉浸在这些世界的时间,可以让我们看见梦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