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活动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和组织形式,为此学校将准备举行大型亲子互动活动。因此幼儿园老师会邀请家长,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完成某项活动。使孩子在这次活动中积极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你有更新颖的亲子活动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戏对于孩子来讲的重要性”,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游戏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父母能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导孩子,孩子将能得到充足的快乐与发展,做父母的也应随时随地关心孩子的游戏活动,最好也培养自己有良好的想像力,才能给予孩子适切有趣的建议与引导,让孩子玩一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游戏。父母若能适时地给予孩子协助和关注,将使孩子的游戏不仅具有娱乐的价值,更使孩子得到了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

游戏的重要性

在大人的眼光里,总认为孩子到处跑跳是顽皮捣蛋、不听话的举动,所以每次看到孩子跑就要予以喝阻,甚至命令孩子要安安静静地坐着不准乱动。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若强制他们不能游玩,可能影响他们身心的发展。孩子不像大人需要工作,所以游戏玩耍在生活上就成为他们的一个重心。从儿童发展的研究方面来看,游戏可以说就是儿童的工作,其意义与价值是颇为广泛的。

·在生理发展方面:游戏提供儿童运动的机会,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在情绪发展方面:适当的游戏活动,可以带给儿童快乐、愉悦的情绪,发展乐观进取的个性。

·在心智发展方面:游戏可以增加儿童的知识,引发想像、创造的能力。

·在社会行为发展方面:游戏可以提供儿童与玩伴接触的机会,学习合作、互助、团结等品德。

从各方面的发展来看,游戏对孩子的确有着莫大的价值。做父母的,不仅不应忽视孩子的游戏,还要时时主动关心孩子游戏的内容,随时给予鼓励或指导,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快乐而自然地得到德、智、体、群各方面的发展。

父母参与游戏时需注意的事项

·一二岁前幼儿的发展

通常是一个人玩;以自我为中心,有占有欲;会有“连续但漫无目的”的动作,能看、听、感觉;会抓、握东西;能将东西拆开、组合、拿出、放入;能爬行、投掷和跳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期为他准备的玩具可以是:便于投掷、抓握的柔软玩具;不易破损的玩偶、娃娃;铃铛、音光盒;可供堆积的积木,及可以攀登或爬进爬出的硬纸盒或木箱;涂鸦用的蜡笔、剪贴簿;能组合的汽车、火车、船等。

·二三至五岁幼儿的发展

喜欢和其他人一起玩;大肌肉的运用很灵活,渐能控制精细的动作;喜欢朝着一个目标爬、跳或跑;需要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很难分辨事实和想像;对事情只有模糊的认识;喜欢扮家家酒之类的游戏。此时期为他准备的玩具有:训练肌肉的玩具,如爬竿游戏、跳马游戏、小三轮车、大球和大型积木;发展心智的玩具,如八至十二片的拼图,养鱼或栽培植物,以及磁铁、望远镜、万花筒等科学性玩具;扮家家酒的玩具,如易洗不易破损的娃娃,各种家庭用具,像烹饪用具、园艺用具、洗衣用具等,百宝箱、玩具火车、飞机、卡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表达情感的玩具,如布偶或木偶、黏上、沙堆、腊笔、画纸、钉子、槌子等。

·为孩子选择优良的玩具

优良的玩具是孩子游戏的媒介,可刺激孩子游戏的乐趣,增进游戏的价值。优良的玩具应具备:

·多变化,可刺激想像力及创造力。

·质料优、构造坚固、无毒性、不会损害身体。

·可以引起美感或感情,诸如洋娃娃、七巧板、积木、毽子、皮球、风筝等等,都是很好的玩具种类。

由于电视上玩具广告的普遍,加上近来家庭生活水准的提高,父母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为孩子添购许多的玩具。过多的玩具可能造成收拾及管理上的困扰,而过多为孩子买玩具,也可能造成孩子喜新厌旧的心理。故父母对于玩具的选择应有所考虑与节制,可鼓励孩子利用家中原本拥有的一些废物,如碎布、瓶罐、木块等来自制玩具,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创作能力,更可引发孩子爱惜玩具的心。

玩具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要适合孩子身心的发展,如果孩子年龄太小或者还没有预备好的时候,就让他玩超出能力的玩具,将会使他感到挫折与灰心,反而会造成不良的结果。所以,选择玩具要配合孩子的年龄需要。以下我们来看看各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有哪些情况,而什么样的玩具是适合这些阶段的孩子。

小编推荐

游戏对于孩子的教育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确实,游戏对于婴幼儿期的宝宝来说犹如生命那么重要,游戏是他们生活中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游戏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1、游戏对宝宝智力发展的价值:

游戏可以促进宝宝感知、观察力的发展。游戏使宝宝直接接触玩具和各种材料,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各种器官的感知觉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游戏也可以促进宝宝记忆能力的发展。由于在游戏中往往重复地反映宝宝经历过的事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巩固记忆的作用;由于扮演角色的需要,宝宝必须自觉地、积极地、有目的地去记忆某些游戏规则或追忆事件的情节,这样就发展了宝宝的有意记忆。

游戏还可以促进宝宝思维能力的发展。宝宝在共同确定游戏主题、构思情节、分配角色、制作"道具"等一系列活动中,总是在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游戏对促进宝宝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游戏的情节、行动方式都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在角色游戏中,宝宝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并可以不断地变换身份等。这种游戏的假象性为宝宝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极大的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

游戏使得宝宝彼此之间交谈机会增多,因为大多数游戏不是宝宝独自一人玩,而需要一定的合作和交往。在游戏的全过程中,宝宝都要用语言交流思想,商量办法,有利于宝宝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游戏对宝宝品行教育的价值

游戏是宝宝道德品质教育极为重要的方式之一。通过游戏宝宝能够识别最基本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例如宝宝在游戏中,往往能识别好人和坏人,这会让他们懂得,自己如果想成为游戏中的好人,就必须要求自己具有讲信用、守纪律、诚实、勇敢、坚强等优秀品质,并努力在游戏中达到这些要求,以此在游戏伙伴中树立威信。可以利用宝宝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在游戏中启发和纠正宝宝的一些不良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游戏对培养宝宝个性的价值

宝宝通过参加群体性的游戏,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别人合作,从而增强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因为自我意识很强的独生子女在一起玩耍时,难免出现一些矛盾和争执,但是也只有通过这种经验才能促进宝宝社会性的提高,学会自我克制,学会听取别人建议,可以培养宝宝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善于协作的精神。这些品质对于宝宝将来上学,直至长大走上工作岗位、步入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

儿童性游戏


以游戏形式出现的儿童的性活动。性别认同是儿童性意识发展的最初表现,性游戏则是儿童性意识发展过程中幼稚的表现。

表现形式一般有3种表现形式。

自乐式性游戏

抚弄阴茎和用手刺激阴蒂是最普遍和最常见的现象。出生六七周的婴儿开始能用手触摸东西,常常会触摸衣服、被褥、自己的脸和脚等,偶然会碰到生殖器,并因此得到快感。以刺激性器官部位为游戏,男婴比女婴出现得早。从出生1岁期间,男婴的自乐式次数是女婴的两倍。有人注意到在同一住宅群中,有61%的1岁以内的婴儿有此行为。由于摩擦生殖器有明显的快感,因此就有重复的趋势。据统计有1/3的孩子,婴儿期自乐式性游戏会延续至儿童期。有的儿童除用手玩弄生殖器外,也有用其他物品的,如用大腿磨擦床、被子、玩具等。极个别儿童在上幼儿园和小学时仍存在玩弄生殖器的现象。

友爱式性游戏

随着儿童性意识的发展,他们对同伴和异性同伴的身体开始感兴趣,想查看或窥视同伴的身体,同性孩子的生殖器是否与自己一样,异性孩子的生殖器究竟与自己有什么差异但孩子们也知道这种游戏是不好的“秘密”事,常常因此窃窃私语、忐忑不安,而关上门不让成人看见,时间也十分短暂仓促。类似的友爱式游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形式:

1、假扮医生检查。到了六七岁,儿童已清楚意识到性别的不同,这是有时互相观察裸体的原因。他们模仿医生在肛门量体温,借以察看异性孩子的生殖器。

2、扮新郎新娘。孩子逐渐感觉到夫妇的存在、结婚等,三四岁的孩子有时会对父母或自己眷恋的人说:“我们结婚吧”。有时男女孩子在一起玩“结婚”游戏,男孩当新郎,女孩当新娘,性别角色绝不会颠倒换位。

3、过家家。4-6岁已知道婴儿是由父母两人所有,但并不知道怎么会有孩子。男女幼儿在一起玩耍时,会提出我们生个孩子吧,于是女孩将布娃娃放在裤腰里,两人接吻拥抱后,女孩取出娃娃说:“我当妈妈,给孩子喂奶,你当爸爸,带孩子玩耍………”

4、吵架扭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男女儿童无缘无故发生争吵现象,如有一个同性伙伴被异性伙伴欺侮,便会发展成同性和异性两伙人之间的争吵。

5、扒裤子。较多的出现在男孩子中,尤其是夏季,相互开玩笑,你扒我的裤子,我扒他的裤子,比较观看对方的生殖器。

探究式性游戏

儿童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自然地产生了某种思索与探究。女孩感到好奇的是,同样具有小便功能的生殖器,为什么在构造上不一样?在她们看来,男孩子的生殖器在小便时似乎更为方便,既可站着小便,又可任意控制小便方向,于是就会带着好奇心理予以探究。这种探究有时候表现为毫无顾忌地看男孩小便,有时则不好意思地偷看。她们常常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女孩生殖器没有突出的杆状物。男孩也会带着好奇心理去探究女孩生殖器,有时对成年女性的乳房和生殖器也会产生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如有机会就观看成年女性哺乳情景,偶尔也会萌发偷看女性洗澡的欲望,并设法付诸行动。这一切都是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性的探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好奇心并不十分强烈。

正确对待儿童性游戏

对待儿童性游戏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这是儿童性意识发展中的自然而幼稚的表现。不过,也应认识到,男孩玩弄生殖器虽然如同玩弄自己的手脚一样自然,可以拉长和任意弯曲摆弄……但是玩弄性器官所产生的快感,可以诱使儿童形成手淫习惯,这是与玩弄身份其他部位不同的。友爱式与探试式性游戏,反映了儿童模仿周围成年人的生活方式,渴望了解人体构造。对此,既要保护积极求知的一面,又要制止消极的一面。当发现儿童互相观看裸体,或偷看异性洗澡等行为时,必须马上制止,但不要大声呵斥,而是应心平气和地耐心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该这样做。教育儿童应该有恰当的引导方法:

1、转移注意力。如发现婴儿玩弄生殖器,便可用玩具转移其注意力。七八岁的孩子如仍有玩弄生殖器的情况应积极寻找原因,如系有尿意,可劝告孩子上厕所;要注意是否裤子太窄太紧,或是否有皮炎、尿道炎等病症。

2、扩大兴趣。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如唱歌、弹琴、画画、练书法、做体操、打球等,孩子就自然地不会把兴趣只集中在人体方面。

3、如出现有关性的问题,应尽量给以合理的答复,在实践中尝试运用各种引导方法。

4、要重视预防性侵袭。当儿童与年长者玩耍时,要注意极个别品行不端的年长者将儿童作为性玩弄对明,他们有时侵扰同性,有时侵扰异性。要告诉孩子重视保护自己不能让别人随便摸弄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特别是生殖器。在适当的时候,应告诉孩子个别年长者引诱的危险,引诱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动作,引诱时该怎么办。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不要去人少的小巷、地下室等处,不要接受陌生人送的东西等等。如受到侵扰,要立刻逃向人多的地方,并大声叫喊求救。

亲子游戏很重要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它即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又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而亲子游戏恰恰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家庭内成人与幼儿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

亲子游戏不仅有益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还有益于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而且,儿童会把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态

度、方式、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

那么,如何开展亲子游戏,在游戏中家长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家长应当自主、平等地对待子女,体罚、溺爱或把孩子当玩具逗乐都是不尊重儿童的表现,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才可能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才可能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2.家长在游戏中应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性与独立性,不要“望子成龙”过切而处处“包办”,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应该让孩子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不强迫他玩不喜欢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家长要及时发现问题,适当加以引导。

3.家长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如三四岁孩子的游戏离不开玩具,家长为孩子选择玩具要考虑到其教育意义与艺术性,并要注意物美价廉和卫生安全。家长还可以引导幼儿自制玩具和自找玩具,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想象力,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又如五六岁的孩子游戏时主题明确。模仿能力强,因此,为这一年龄段孩子安排的亲子游戏就应该注意到内容的丰富、玩法的多样等等,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

4.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遵守游戏规则,不耍赖;玩具耍有固定的存放地方,玩完了要让孩子自己收拾好,物归原处;安排合理的游戏时间,不能没完没了地玩,更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和睡觉。

5.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独立游戏,也要鼓励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或游戏,培养孩子独立游戏的兴趣和能力,及与伙伴交往或游戏的兴趣和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倡导亲子游戏,把游戏引进家庭,形成家庭生活中民主、平等的气氛,对促进孩子的成长具有特殊而长远的意义。

做游戏给孩子带来的重要意义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之一。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认识现实的手段,曾多次要求家长注意游戏本身所包含的巨大教育的可能性,要求人们注意游戏在发展儿童创造才能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些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游戏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儿童通过游戏,反映着他周围的生活;

二、游戏是儿童获得知识,并且更加确切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方式;

三、游戏是一种思维活动;

四、行动和言语是儿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和基本手段;

五、游戏是儿童用主动的再现现实的方法来反映现实的一种活动.可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游戏,是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要尽可能创设必要的游戏条件,还要经常给他们讲述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鼓励他们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包括游泳、坐车、划船等真实活动及"乘宇宙火箭"、"坐飞机"、"开汽车"等假想活动.让幼儿参加的游戏活动越丰富,其内容也会变得更加生动、深刻。

要支持孩子多参加集体性的游戏活动。集体性的游戏不但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还有助于互相启发、相互感染,不断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游戏好重要!可是孩子要怎么玩?


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是你与孩子可以一起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你和孩子一起游戏的时间为他们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是的,玩是他们学习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

游戏还有助于孩子:

树立信心

感受爱、快乐和安全

培养社交技能、语言和沟通能力

学习关爱他人和环境

培养身体技能

连接并完善大脑中的神经通路。

孩子会喜欢和你一起玩,但有时可能更希望自己玩,不想要你过多插手。他可能只是希望你给他一些点子,或者让他知道他玩得怎么样。

不同类型的游戏:

没有固定结构的自由游戏是幼儿最好的游戏方式。

这种游戏是即兴的,取决于当时引起孩子兴趣的事物。自由游戏没有计划,让孩子用自己的想象力按自己的节奏活动。

A

没有固定结构的游戏

独自或与其他人一起的创造性游戏——包括艺术或音乐游戏。

想象游戏——例如,用盒子或毯子搭小房子、角色扮演、过家家。

探索新的或最喜欢的游戏空间——例如,橱柜、后院、公园、操场等。

你可以参与孩子没有固定结构的游戏,也可以不参与。有时你需要做的就是给他指出正确的方向——地板上杂乱的服饰和玩具,或是放着蜡笔和纸的桌子。有时你可能需要更主动些,比如“我们来玩装扮游戏好不好?你今天想扮演什么?”

B

有固定结构的游戏

有固定结构的游戏是不同的,这种游戏更有组织性,是在固定时间或固定场所进行的,往往由大人带领。

学步幼儿的熟悉水性班,或年龄较大儿童的游泳课——你可能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课程,但孩子可能只是觉得好玩。

在当地图书馆为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举办的讲故事小组。

为各年龄段的儿童举办的舞蹈、音乐或戏剧班。

家庭棋类或牌类游戏。

为年龄稍大的儿童设计的运动,例如,板球、篮球、无挡板篮球、英式橄榄球,澳式橄榄球等。

无论是否有固定结构,游戏可以在室内或户外开展。户外游戏让孩子有机会探索、运动、测试身体极限——弄得脏脏的但玩得痛快!

游戏如何随着孩子成长而发展:

随着孩子成长,他们喜欢游戏的方式也会改变——他会更有创造性,并尝试更多的玩具、游戏和想法。这也意味着他需要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来游戏。

此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游戏形式。这包括独自游戏,与其他孩子一起游戏,以及与其他孩子互动游戏。

A新生儿和婴儿

对婴儿来说,你就是最好的玩具。看着你的脸,听着你的声音,对新生儿来说就是游戏,特别是当你微笑时。

你可以试试用以下方法和你的宝宝玩:

音乐、歌曲、铃铛或装有各种物件的容器:这些东西有助于开发听觉和运动

不同大小、颜色和形状的物件:这些东西能促使孩子伸展和抓握。

牢固的家具、球、玩具或盒子。这些东西可以让孩子爬行、站立和行走。

趴着和在地板上游戏对宝宝的发育很重要。趴着游戏能帮助宝宝通过加强头部、颈部和身体肌肉来培养运动控制能力。这还能让宝宝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体验世界。

B

学步幼儿

学步幼儿可能喜欢:

各种大而轻的东西,例如纸板箱、桶或充气球:这些东西能促进奔跑、搭建、推或拉等动作;

粉笔、绳子、音乐或容器。这些东西能促进跳跃、蹬踢、跺脚、踏步和奔跑。

呼啦圈、盒子、大石头或枕头:这些东西可以用来攀爬、平衡、扭转、摇摆或滚动。

小丘、隧道或角落:这些地方能促进爬行和探索等身体活动。

你可以在孩子玩的时候放些她喜爱的音乐,她还可以尝试不同的声音和节奏。

C学龄前儿童

以下游戏有助于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大脑和身体发育哦:

旧的牛奶盒、木勺、空的花盆、棍子、皱纸、塑料桶、平底锅和旧衣服等都可以作为游戏的道具。孩子能用这些东西开展没有固定结构的想象游戏。

简单的拼图游戏

孩子喜爱的音乐、花盆和锅碗瓢盆。孩子能用这些东西来举办舞蹈音乐会或制作音乐。

球和飞盘:这些东西可以促进蹬踢、投掷或滚动能力的练习。

鼓励孩子蹬踢或投掷东西时,设法让他先用身体一侧这么做,然后再用另一侧。

D

学龄儿童

学龄儿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乐趣:

可以用于搭建的家具、床单、洗衣篮、帐篷和盒子

全凭自己的想象,假装是自己喜欢的超级英雄

自制的障碍训练场,设置一些障碍物,让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走、跑、爬)、朝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速度移动。

文字游戏,例如押韵童谣和游戏。

如果孩子感兴趣,你可以考虑让他参加一些同龄孩子的运动或团队活动。其他选择包括课后或假期艺术和手工艺活动。

你不必为孩子在玩具、游戏和读物上花很多钱。自制玩具和免费活动经常是让你和孩子一起享受乐趣的最有创造性的方式。

如果孩子不想玩:

有时候,孩子可能不想游戏,比如她可能累了或者玩同一个游戏的时间太长而感到厌倦。这很正常,通常没什么可担心的。

但有时候,玩得少或对游戏缺乏兴趣可能是较严重的发育障碍的迹象。

如果有以下情况,应考虑咨询健康专业人员:

婴儿似乎对互动游戏没反应(比如你和他躲躲猫)。

学步幼儿只对很有限的玩具感兴趣,或不按玩具的用途来玩,比如只对转动玩具汽车的轮子感兴趣,而不是像其他同龄儿童一样在房间里把车开来开去。

学龄前儿童对与其他孩子一起玩或玩扮演游戏不感兴趣。

游戏与创造性


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是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探索思考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游戏有益于儿童探索精神与创造性的培养。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科琳·亨特在1966-1970年间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幼儿好奇心和探索的研究。她为3-5岁的孩子设计了一个新颖的玩具。这个玩具是用金属制成的红色的箱子,箱子上装有1个杠杆,杠杆顶部是一个蓝色的木球。杠杆运动的方向是由箱子上的4个计数器控制的,计数器可以打开,也可以被盖住。如果杠杆成水平状,会传出铃声;如果成垂直状,蜂音器就会发出声音。亨特根据孩子对这个性玩具的反应,把他们分成三种不同类型的孩子:

1.无探究精神者:这些孩子只是看看玩具,但不去对玩具进行探究。

2.探究者:这些孩子只是对玩具进行探究,但不用它来玩,比如试图发现怎样才能使铃声再次响起。

3.创造性探究者:这些孩子不仅对玩具进行探究,而且用各种具有想像力的办法来使用玩具,开展各种游戏。

结果发现,很多无探究精神者是女孩,而很多男孩是创造性探究者。

4年以后,亨特又对这些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年龄在7-10岁之间)进行了创造性测验,它想知道当年这些孩子的游戏风格与现在的发展状况之间有无关系。结果非常有趣,当年的创造性探究者在创造性测验中得分均高于探究者,而无探究精神的男孩在创造性测验中的得分又远远低于那些男孩探究者。亨特通过与家长和教师交谈又了解到,这些无探究精神的男孩平时不爱玩,缺乏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而无探究精神的女孩在社交场合表现得比那些爱玩的女孩紧张,往往显得手足无措。

还有一些心理学家研究了游戏与创造性的关系。他们通常把参加实验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使用实验者提供的材料,称之为游戏组;另一组孩子必须按照事先规定的方法来使用与游戏组同样的材料,称为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后,对两组孩子进行创造性测验,例如说出实验者所提供的材料的尽可能多的用途,结果发现,游戏组的孩子能够说出物体较多的用途,在新颖性与独创性方面的得分也较高。显然,游戏经验使这些孩子在创造性测验中取得了好成绩。

游戏为什么和创造性有关呢?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在游戏中自由操作游戏材料的机会,使幼儿能够变换各种方式来对待物体,他们可以对同一物体做出不同的动作,对不同物体做出同一动作,尝试自己的动作与物体,手段与目的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扩大了他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范围,因此有利于儿童在类似的创造性测验情境中取得好的成绩。

心理学家邓斯克认为,除此以外,幼儿在游戏中的假装是影响发散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首先观察4岁孩子在自由游戏中的表现,如果一个孩子在被观察的时间里用25%的时间来玩象征性游戏(比如说假装开汽车、做饭等),那么这个孩子就被看作是爱假装者或游戏者;如果一个孩子在被观察的时间里玩象征性游戏的时间少于5%,那么他就被看作是不爱假装者或非游戏者。然后,所有的孩子被随机分成三组:(1)自由游戏组(可按自己的想法自由地使用实验者提供的游戏材料);(2)模仿组(学着实验者的样子来使用这些材料);(3)辐合型问题解决组(把游戏材料放到一个镶嵌板里,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在每一组里,既有爱假装者,也有不爱假装者。10分钟后,立即对所有孩子进行创造性测验,要求他们说出餐巾纸、杯子、螺丝刀合金属衣架这四样东西(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过的东西)的尽可能多的用途。结果表明,自由游戏组的爱假装者能够说出这些东西较多的新颖的用途,他们的得分不仅高于那些同组的不爱假装者,而且也高于模仿组和辐合型问题解决组的爱假装者。由此可见,游戏,尤其是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在创造性测验中的成绩。

创造性的问题,不只是与智力发展水平有关。智力发展水平相同的人,创造性不一定相同。创造性,更多地可以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乐于探索的精神。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像的机会,可以养成幼儿乐于探索与想像,勇于创造的态度与精神,所以,爱玩的孩子聪明。这正是幼儿在游戏中能学到的“非常特别的东西”,而这种“特别的东西”,正是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原载《父母必读》

亲子游戏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亲子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爸爸妈妈的更多关注和投入。那么,亲子游戏到底对幼儿的身心成长有什么影响呢?家长在游戏中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儿童的游戏按照交往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亲子交往及亲子游戏(注);2.儿童与实物的交往及实物游戏;3.伙伴交往及伙伴游戏。在儿童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亲子游戏先于伙伴游戏的发生,同时对实物游戏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亲子游戏的重要意义

亲子游戏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儿童的游戏按照交往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亲子交往及亲子游戏(注);2.儿童与实物的交往及实物游戏;3.伙伴交往及伙伴游戏。

在儿童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亲子游戏先于伙伴游戏的发生,同时对实物游戏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1.情感性

(1)亲子游戏又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密切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2)亲子游戏可以强化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是亲子交往的最好方式。

2.发展性

(1)儿童在亲子游戏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往往比在独自游戏和伙伴游戏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更丰富,更有益于认知发展。

(2)4岁以前,当儿童与同龄伙伴一起游戏时,往往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但在亲子游戏中,由于有成人的引导与帮助,儿童能够很好地承担游戏合作者的角色,因而社会性交往水平高于伙伴游戏中的交往水平。

(3)在亲子游戏过程中渗入了大量的言语交往,因此有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

(4)亲子游戏有助于亲子间安全依恋的形成。安全依恋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体验,有助于儿童人际交驻兴趣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儿童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5)成人能够敏感地觉察到儿童对游戏方式的情绪与体力反应,采取适合于儿童发展水平与能力的方式来构建和调整游戏,使游戏有利于儿童的安全、健康与发展。例如在“跑与追”的游戏中,当成人觉察到活动量过大或跑得过快时,会调整速度或改变游戏方式以适应儿童的体力和情绪兴奋水平。

亲子游戏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有益于儿童的发展,而且,对于儿童的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儿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态度、方式、方法会迁移到儿童的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中去。反过来,儿童在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又会进一步丰富亲子游戏的内容。

家长在游戏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家长应当自主、平等地对待子女,体罚、溺爱或把孩子当玩具逗乐都是不尊重儿童的表现,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才可能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才可能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2.家长在游戏中应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性与独立性,不要“望子成龙”过切而处处“包办”,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应该让孩子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不强迫他玩不喜欢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家长要及时发现问题,适当加以引导。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3.家长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如三四岁孩子的游戏离不开玩具,家长为孩子选择玩具要考虑到其教育意义与艺术性,并要注意物美价廉和卫生安全。家长还可以引导幼儿自制玩具和自找玩具,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想象力,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又如五六岁的孩子游戏时主题明确。模仿能力强,因此,为这一年龄段孩子安排的亲子游戏就应该注意到内容的丰富、玩法的多样等等,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

4.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遵守游戏规则,不耍赖;玩具耍有固定的存放地方,玩完了要让孩子自己收拾好,物归原处;安排合理的游戏时间,不能没完没了地玩,更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和睡觉。

5.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独立游戏,也要鼓励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或游戏,培养孩子独立游戏的兴趣和能力,及与伙伴交往或游戏的兴趣和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倡导亲子游戏,把游戏引进家庭,形成家庭生活中民主、平等的气氛,对促进孩子的成长具有特殊而长远的意义。

宝宝与社会戏剧性游戏


当宝宝到了学龄前期,就喜欢玩角色游戏了。这实际上仍然是扮演游戏的一种,只不过有好几个宝宝在进行多重扮演。他们扮演“爸爸和妈妈”,“好人和坏人”,“医生和护士”等等。起初宝宝们只是扮演这些角色,后来他们用这些角色来彼此称呼,并彼此给对方提建议,告诉对方如何才能更好地扮演某一角色。你可以在某些2岁宝宝身上开始发现这种形式的游戏,而到4岁时,几乎所有的宝宝都特别倾心于这种游戏形式。

很有趣的是,许多同龄的宝宝都倾向于想像他们是某种同伴关系。许多年以来,心理学家们认为,这样一种虚构的同伴关系的存在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干扰。但现在看来,很明显这种娱乐活动是许多宝宝发展扮演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宝宝能从这些精心考虑的怪念头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同样重要的是,通过扮演角色,扮演别人,他们也会越来越明白别人是怎样看待或体验问题的,从而他们看待世界的自我中心趋势也就会逐渐降低。这对宝宝社会性的发展是有益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