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人和狼的故事

从前有个牧羊人,经常把羊群赶到山间草地上放牧,当羊在草地上吃着青草时,他就坐在一棵大树下守候着,不让一只羊丢失。

有一大,牧羊人像柱常一样照看着羊群吃草,突然发现远处蹲着一只狼,两只眼睛紧盯着羊群。牧羊人心里想:“这狼一定是想寻找机会来吃我的羊。”他吓得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地住视着,却不见狼有什么行动。直到傍晚牧羊人要把羊赶回家时,那只狼寸站起来离开草坪,消失在丛林中。

第二天,牧羊人发现那只狼又来了,而且蹲得离羊群更近些。牧羊人越加不放心,一直提防着它,但不见它表现出任何企图,只是一动不动地蹲在那儿。

这以后两三天,狼都接连着来,而且蹲得越来越近,直到第十大,牧羊人暗自恩忖:“这只狼大概不吃我的羊。假若它是一只吃羊的狼,一开始它就该来吃了。现在已经是第十天了,它仍是这样静静地恭候在旁边,难道它也想养羊吗?为什么老是蹲在这里?”

牧羊人心里怀疑,就问狼道:“你为什么总是蹲在这里看羊?你守在这里已经十天了,是十天,对吗?”

“对。”狼温柔而有礼貌地回答,“我喜欢看羊。”

牧羊人听到温和的声调,看见它那副彬彬有礼的样子,心里在琢磨:“这只狼不同于一般的狼,比较和蔼可亲,一定是只好狼。”接着问:“是什么原因使你这么喜欢看羊呢?”

狼回答说:“因为我的孩子小时候也像小羊羔似的,身上长着一缕缕可爱的绒毛。”

“如果是这样,你为什么不守候在你的可爱的孩子身边?”

“我的孩子死光了。”

“你的孩子死光了?”

“是的。”

“怎么死的?”

“森林失火烧死的。”

“唉,真让人同情。你大概太想念你的孩子了,所以每天守在这里。”

“对啊。我简直无法形容我恩念孩子的心情,每大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寸好,所以把羊当作我的孩子看侍。”

“天哪,这太可怜了!”牧羊人发自内心地说,“如果看羊能使你消愁解闷的话,你可以每天都来,坐近点也行,我不会计较的。”

“感谢你。”狼说,“我一定每大都来看羊。”

从此以后,这只温驯的狼每天都来坐在羊的旁边,有时还两眼泪汪汪的,像在哭泣,这更使牧羊人对它同情怜悯了。

最后,狼终于取得了牧羊人的信任。有几天,牧羊人觉得困倦,想睡个午觉,就请狼帮忙看守一下羊群,狼总是照看得很好,羊没有发生什么危险,这使牧羊人对狼就像对自已一样放心。

有一天,牧羊人要进城买东西,对狼说:

“我有点事情,要进城买东西,你帮我照料一下羊群好吗?”

“好啊。”狼说。“我一定保证你的羊群安全。”

可是牧羊人寸离开没多久,这只“温顺”、“善良”、“使人放心”的狼就扑向羊群,把羊咬死,美美地饱餐了一顿,然后溜走了。牧羊人回来,发现死了许多羊,而狼已经逃之夭夭,寸知道上当了。狼到这里,才露出了它的凶残本性。

牧羊人和狼的故事点评

牧羊人因为轻信了狼的话,所以让羊成为了狼的盘中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们不能被坏人的花言巧语和蝇头小利所蒙蔽哦,要有自己的主见和立场,这样才不会上当受骗哦!

编辑推荐

老人和树的故事老人和树


老人和树的故事

有一个老人家,在他自己的门前栽了一棵树。他每天守护着它,抱着种种的期待。他希望这棵树长得像一把大雨伞,那么他可以欣赏一种好风景,又可以乘凉。可是他也希望它长成为一种有出息的栋梁大材,那么他可以用来建造一座大楼房,又美观,又牢靠。然而他又很想要它长得又高又直,像桅杆一般,因为他的孙子已经在念书,将来中了状元,少不了要在门前竖旗杆的。不过,他也已经定好计划要造桥梁,做一件有益于人家的好事。此外,他还要制办床榻台几和一切木器;而最后,他就想到了自己年事已高,先做好一具寿材是刻不容缓的了,而这株树正是最适用的。

这个老人家,拿这棵树简直派了无穷尽的用场。而他都不是白派的,每次想到了一种用场的时候他就去抚摸一回,浇一回水,每天都如此。而这棵树呢,它也很想不辜负老人家的希望;可是,它不但喝得太多,而且精神负担也实在太重,这样,很不幸,不久它就死掉了,虽然它还很年轻。

2老人和树的故事点评

我们发现老人对这棵树的期待是很高的。以至于树承受不住那么多的期待而死掉了。有时候我们就像小树,而父母就像这个老人。父母对于我们的期待都是很高远的,甚至帮我们计划好了以后一切的路。老人每期待一点就对着小树浇浇水。可是树也是会死的。小树的死亡完全是因为老人的期待。这篇故事告诉小朋友们的家长,对小朋友们的期待就算再高远也要适度的“浇水”。不然很可能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行。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2苏武牧羊的故事寓意

父母给了我们教育和做人的机会,让我们有了机会获取更多的知识,回报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苦,即使备受煎熬我们也会坚持下去,因为我们有一颗爱国爱家的心。

3苏武牧羊的资料

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

4苏武牧羊(历史典故)

被逼臣服

苏武是代郡太守,华夏志士,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尊大汉为丈人,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单于。[1]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惨遭流放

最初,单于派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穴,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冷了,就缩在角里与皮袄取暖。过了好些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他发现这些羊全是公羊。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饥,冷了,就与羊取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

牧羊虎的故事


牧羊虎的故事

牧羊犬生病住进了医院,狮王派老虎前来接替它的位置。羊们一见,吓得半死,把大门关得紧紧的,不让老虎跨进半步。

可几天下来,羊们忽然发现,这只老虎与众不同,不仅从不伤害它们,而且一点儿也不凶残,有一次看见一只猫经过,居然还吓得躲到羊圈里来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羊们便去问狮王。狮王笑着说道:“你们不知道,我已把它的虎胆换成鼠胆了,你们以后再也不用怕它了。”

羊们十分高兴,从此便和老虎成了好朋友。可没想到,时间一长,附近的野兽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便再也不把老虎放在眼里,野狼、豹子、狐狸经常大摇大摆地闯进羊圈,当着老虎的面抓走羊,老虎每回见了,不仅不敢上前阻挡,还总是躲得远远的。待狮王发觉情况不好,为时已晚矣,羊圈里的羊已所剩无几了。

如果给老虎装上鼠胆,保管它见了猫也会逃得远远的。

2牧羊虎的故事点评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光看到外表,也要注意到别人真实的内心。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锻炼自己强大的内心,不让心变成一颗“老鼠心”。拥有了强大的内心即使看到比自己强的人也不会惧怕到像文中的老虎看了猫一样躲起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了吗!

巨人和小虱子


从前有一位巨人,他太大,大得让人看都看不见。他走起路来,跨上一步就老远老远,谁也不能从这头看到那头,他的头高入云霄,谁也没有那么好的眼力看到他的头顶。由于谁也不能一下子看到他的全身,因此,谁也不知道有这么个巨人存在。

有时候人们感到他的脚步震动着地球,于是他们说:“又发生了一次地震。”有时候他们感到他的影子在他们头上经过,他们说:“今天的天多黑呀!”有时候,他弯下腰来搔搔腿,他们感到他的呼吸,便说:“唷!多大的风呀!”

他们对他的了解就这么多。

可是,尽管人们对巨人很少了解,也比巨人对他们的了解多得多,因为尽管巨人个子很大,却没有思想。他的两腿能够走路,他的肺能够呼吸,可是他的大脑不会思考。他对这点想都没有想到过,他很满足于整天走来走去,或者停下来纹丝不动,或者睡上整整一个晚上,他饿了,就张开嘴,吃掉一两颗星星,他用嘴唇把星星从天上叼下来,就像你从一棵树上把樱桃叼下来一样容易。

与此同时,有一个小虱子,它小得肉眼都看不见。因为他小,连蚂蚁都看不见它,这多半是它的运气;要是它们看得见它,早就一口把它吞掉了。一粒沙子对它来说就像一座大山。它一辈子也爬不过一个六便士的铜钱。所以你可以想象,它一天天只能从它出生的地方移动真正一点点距离。可是它自己并不知道这一点;一点点距离对它来说,就比你走一百英里还多。不过它的身体虽然走不了那么远,它的脑子却走得很远。小虱子的脑子能思考;他简直浑身都是思想,它的思想和那个巨人的身体一样大,而巨人却根本没有思想。

现在说到天上和地下有两个能够洞察一切的天使和地神,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太大或太小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太远的地方,或者太久的事情。一天,天使对地神说:“你今天看见什么啦?”

“我看见一位巨人,”地神说,“他是那样强大,他的力量可以把世界掰成两半。”

“我很了解他,”天使说,“他没有脑子,不知哪一天会把世界掰成两半。”

“那你今天看见什么啦?”地神问道。

“我看见一只小虱子,”天使说,“它的脑子很发达,要是有力量,准可以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

“我经常看见它,”地神说,“老是在想呀想,想它那永远创造不出来的新世界。”

恰好有一天巨人躺下睡觉,他的食指的指甲覆盖了一英亩土地,小虱子正好在这一英亩土地里。第二天早晨,巨人手撑地皮站起身来,食指的指甲把这一英亩土地带走了,小虱子正在土里。过了一会儿巨人挖耳朵,把藏着小虱子的泥土掉在耳朵里了。这些泥土对巨人来说,只不过是一粒灰尘。经过一段时同,这粒灰尘慢慢从巨人的耳朵里进入了他的脑子。这件事情一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也跟着出现了。

一生中从来不思考的巨人突然开始思考起来;他不知道这是小虱子在替他思考。从来没有力量的小虱子,也突然感到它有力量创造世界和毁坏世界了,它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在巨人的身子里。在他们看来,他们不是两个生物,而是一个生物。小虱子的思想使得巨人想做各种事情,巨人的力量使得小虱子能够实现它的各种思想。

现在可怕的事情开始在世界上和世界周围发生了。巨人和小虱子合作把一座座大山撕成两半,让大海流进来,他们舀起河水,洒在云里,他们把月亮和星星在天空中搬来搬去,天天晚上把它们排成不同的图案,他们把风捏在拇指和食指中间,把它送到太阳那里去,把太阳吹了起来。然后他们用一根指头在地球中闻戳个洞,取来一把火,把太阳重新点着了。最后,世界开始变了样,不像是末日就要来临。倒像是末日要没完没了的继续下去,它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旋转,一会儿从里往外翻个儿。总之,根据小虱子和巨人的想法一会儿变一个样。

于是天使对地神说:“这样下去可不行,他俩个会把地球和天体混合起来,到那时谁也不知道哪个是哪个了。”

地神回答说:“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制止他们,我们必须把他们变得跟普通人相称的大小。”

“不过。”天使说,“大小跟其他一切东西一样,只给人一种观念,我们不仅要把他们变成和普通人一样大小,而且还要使他们互相打量一阵子。让他们以后永远记住他们不是一个生物,而是两个。”

转眼之同事情就办妥了,巨人的身体缩到了一个体格健全的普通人那么大小,小虱子在它寄居的躯体里往外看,能看到它以前从来不知道的躯体了。同时,巨人也有一种能看到自己身体里边的能力,发现了里边的小虱子。

“你好!”巨人说。

“你好!”小虱子说。

“你在那里干什么?”巨人问。

“我只是在里面看看而已。”小虱子说。

“那好吧,你就在里面呆一会吧,”巨人说,“我们俩可以设法做些事情。”

“不要做坏事。”小虱子说。

就这样他们达成了协议。地神在地上和天使在天上同时相对而笑。

从那一天开始,巨人和小虱子干不了什么事情,因为他们俩要做的事情完全不同,很难取得一致。

过了很久很久,有一次他们忘记了他们是两个而不是一个。又想做同一件事情。当时天使和地神都很紧张,直到后来巨人和小虱子又记起他们自已来,危险才算过去。

人和驴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上帝开始创造的人和公驴都是平等的地位,那么为什么如今驴成为了畜牲呢?一起来看看这个人和驴的故事吧!

最初,上帝在同一天创造了人和公驴。两种动物本来是平等的,并无高下的差别。由于上帝的一种兴趣,他在创造各种动物的泥里,加了不同的佐料。在创造人的泥里,他加了智慧和狠毒两种佐料,而在创造公驴的泥里只加了温驯地服从一种佐料。这样,就在两种动物中种下了差别的因素。

人建造了房子,过着较为舒适的生活,驴子却不会。

人对驴子说:“住到我这儿来吧,我给你嚼干草。”

驴子感激不尽。

“不过,你得给我拉车,给我作为坐骑。”人说。

驴子认为那是理所当然。

“你不得偷懒,如果你敢发犟,我就抽你的皮。”人说。

驴子认为那也不过分。

驴子长大了,后来它无缘无故地烦闷,觉得似乎有某种需要。

人发现了,说:“看来需要给你动点手术。”

驴自然服从。如此人把驴子阉割了。驴子尽管很难受,但它还是相信,这肯定是非常必要的。

他们非常协调地生活下去,年年月月。

终于到了时候,人对驴说:“辛苦了,伙计!我得给你一个归宿。”

驴洗耳恭听,欣然从命。

他们驾了一部车子,人坐在车上,让驴子拖着,说:“去这一趟,你拖着我,回来时我再拖你。”

这无疑是非常公平的。他们出发了,目的地是驴马的屠宰场。

人和驴子的第一出戏就这么结束。这种关系就成为后来他们世世代代相处的固定的模式。如此,既有智慧又狠毒的人就成为人,只有一味温驯地服从的驴子就成了畜牲。

巨人和渔夫


从前,有个渔夫,他有妻子和三个孩子,他家非常穷。

一天,他去打鱼,整整一天,一条鱼也没捕到,想到家里的妻子和孩子,他又撤下渔网。他发现收网时,虽然没有鱼,却有一个封着口的金瓶子。

渔夫把瓶子拿在手中看了又看,这是个什么瓶子呢?他把瓶子打开,想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没想到,什么也没有。他把瓶子放在自己的脚边,突然,一个巨人从瓶子里冒出来,渔夫大吃一惊。

巨人说:渔夫,我要杀你。

渔夫说:你为什么要杀我?

巨人说:因为你把瓶盖打开了。

渔夫说:你不觉得是我救了你吗?

巨人说:别废话,告诉我,你愿意怎么死!

渔夫说:可我不想死!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杀我?

巨人说:可以。我曾对国王发脾气,他就把我关在这个瓶子里,并把瓶子扔到海里。我想,如果谁打开这个瓶子,我就让他成为一个国王,可是,一百年过去了,没有人来打开瓶子。后来我又想,谁打开这个瓶子,我就让他成为最有钱的人。可是,一百年又过去了,还是没有人来打开瓶子。从此我生气了,现在不管谁打开瓶子,我出来后都将杀死他。渔夫明白了被杀的原因。他想了想说:你是巨人,可这么小的瓶子怎么能装得下你呢?

巨人说:难道你不相信我刚刚说的话吗?

渔夫说:我不相信这瓶子能把你装下。

巨人很生气,他重新变小,钻到瓶子里去了。渔夫迅速拿过瓶盖,盖在瓶子上,说:对不起,我只能这样。也只能把你再扔进海里。

巨人无法从瓶子里出来。他在瓶中说:现在我求你,如果让我出来,我让你发财。

渔夫说:你还要杀我。

巨人说:我不杀你,我要使你成为富翁。

渔夫又把瓶子打开,巨人出来了。他果真没杀渔夫,而是把他带到了有三座山和一片大海的地方。在这里渔夫很快捕到三条鱼。巨人让他把鱼献给国王。

国王得了这三条鱼,赏了很多钱给渔夫。并让厨师马上就做给他吃。因为,这三条鱼太漂亮了。

厨师开始烧鱼。突然,从屋子墙壁里走出一位美女。她把锅打翻,让鱼掉到火里,全烧焦了。

国王得知厨师的报告,感到非常奇怪,命令把渔夫找来,再捕三条鱼来。

渔夫又送来了三条鱼,国王又赏了很多金子。

厨师开始烧鱼。这时,从墙壁走出一位长着胡子的老人,他把锅打翻,让鱼掉到火里,全烧焦了。

国王决心弄清是怎么回事,派人把渔夫找来。渔夫,这鱼是在什么地方捕到的?

渔夫回答了。国王让渔夫带路,他要看看那三座大山和大海的地方。

在三座大山附近的大海里,国王看到的鱼和渔夫捕的鱼一样。国王又爬上大山,发现山那边有一所大房子。他走进房子,听见有人说:我怎么还不死呢?


原来,一年轻人正坐在屋子的另一边,腿上盖着一块布。国王走过去一看,发现他的腿是白石头的。

这是怎么回事?国王问:为什么你的脚是石头?为什么有美女和老人从我的墙壁里走出来?

年轻人说:这里从前是一座城市,我父亲是这个城市的国王,后来我继承了王位,并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但她不爱我,而爱一个仆人。我打了这个仆人,妻子不知说了什么,我的脚就变成了石头,这座城市变成了三座山和一片海,城里所有的人都变成了鱼。那仆人也不能走路了,就住在花园后面的那幢屋子里,我的妻子照例每天去看他。

于是,国王去把那个仆人杀死了。自己装成仆人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年轻人的妻子来了,亲爱的,你快乐吗?

国王假装说:我不快乐,你的那位年轻的国王老是叫喊,我睡不好。还有城里原来的那些人,叫喊得更凶,我很讨厌。

那女人用水泼在年轻国王的身上,他能站起来了。她又不知念了几句什么,海和三座大山又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城市。

当她再回到国王身边时,国王立即将她杀死了。

从此,年轻人又成了这座城市的国王。他拿了很多很多钱给渔夫。渔夫和他的妻子、孩子生活得非常愉快。


二愚人和鼓的故事


二愚人和鼓的故事

两个愚人听见一面鼓在那里咚咚的响着,他们互相说道:“一定有人在鼓中发出这种咚咚的声音。”于是他们观望了一会,当打鼓的人走了开去的时候,他们便在鼓的每一面各穿了一个洞,各把自己的手伸进洞去。他们两人的手在鼓内部触着一只别人的手,便都叫起来:“我捉住他了!”

于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兄弟,这个人似可算是一个顽固的恶汉。他的手抵住我的手,一点也伸不进去。”

另一个人说:“兄弟,一寸也伸不进去。”

如此的他们各人抵着各人的手,还以为那是鼓中人的手。

打鼓者来了,看见他们这种奇怪的情形,不觉得好笑起来,便告诉他们,他们所以为鼓中人的手的,究竟是谁的手。二愚人至此才恍然大悟。但是打鼓者的好鼓已被他们糟蹋得不成样子,他叹气说:“唉!愚人都爱无中生有的猜想。”

2二愚人和鼓的故事点评

看了这个故事以后,小朋友们是不是也觉得他们特别的傻呢!当自己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应该积极大方的去请教明白的人,那也不至于闹出这样的笑话。不仅破坏了鼓,而且还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实在是没有意义哟~

猫和老鼠合伙的故事猫和老鼠合伙的读后感


猫和老鼠合伙的故事

有一只猫认识了一只老鼠,便对它大谈特谈自己是多么喜欢老鼠,原意和它交朋友,弄得老鼠终于同意和猫住在一起,共同生活。

“我们得准备过冬的东西了,不然我们到冬天会挨饿的,”猫说,“至于你嘛,我的小老鼠,哪里也不要去,我真怕你会被什么老鼠夹子夹住。”

老鼠接受了猫的好建议,于是它们买来了一罐猪油,然而两个人都不知道该把猪油放在什么地方。它们左思考右思考,最后猫说:“我觉得这猪油放在教堂里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谁也不敢偷教堂里的东西。我们把猪油藏在祭坛下,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决不动它。”猪油罐就这样被放到了安全的地方。

可是没过多久,猫开始想吃猪油了,便对老鼠说:“小老鼠,我想跟你说点事。我的表姐刚刚生了一个小宝宝,还请我当小宝贝的教母。那小宝贝全身雪白,带着一些褐色的斑点。我要抱着它去接受洗礼,所以今天要出去一下,你一个人在家看家,好吗?”

“好的,好的,”老鼠说,“你尽管去吧。要是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千万要记着我。我很想尝一点洗礼时用的红葡萄酒。”

这一切当然都不是真的,因为猫并没有表姐,也没有被请去当教母。它直接去了教堂,偷偷爬到猪油罐那里,开始舔呀舔,把顶上一层猪油舔得精光。然后,它在城里的屋顶上散了散步,想碰碰别的运气;接着便躺下来晒太阳。每当想起那罐猪油,它都情不自禁地舔舔自己的嘴唇。它一直等到天黑才回家。

“啊,你终于回来了,”老鼠说,“这一天肯定过得很开心吧?”

“一切顺利。”猫答道。

“你们给那孩子起了什么名字?”

“没了顶层!”猫冷淡地说。

“没了顶层!”老鼠叫了起来,“这个古怪的名字可不多见。你们家常取这样的名字吗?”

“那有什么?”猫说,“不比你的那些叫什么‘偷面包屑的’更糟吧?”

没过多久,猫又想吃猪油了。它对老鼠说:“你得帮我一个忙,再一个人看一次家。又有人请我当教母了,而且这个孩子的脖子上有一道白圈,我实在无法推辞。”

好心的老鼠同意了。

猫从城墙后面溜进教堂,一口气吃掉了半罐猪油。“什么东西也没有比吃到自己的嘴里更好。”它说,心里对这一天的收获感到很满意。

等它到家时,老鼠问道:“这个孩子起的什么名字呀?”

“吃了一半,”猫回答。“吃了一半!你在说什么呀?我长这么大了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名字。我敢打赌,就是年历上也不会有这样的名字!”

不久,猫的嘴巴又开始流口水了,想再去舔一舔猪油。

“好事成三嘛,”它说,“又有人请我去当教母了。这个孩子除了爪子是白色的,浑身黑黝黝的,连一根白毛都没有。这是好几年才会碰上的事情,你当然会同意我去的,是吗?”

“没了顶层!吃了一半!”老鼠回答,“这些名字真怪!我实在弄不明白。”

“你白天又不出门,”猫说,“整天穿着深灰色的皮袄,拖着长长的尾巴,坐在家里胡思乱想,当然弄不明白啦!”

趁着猫不在家,老鼠把屋子打扫了一下,把东西放得整整齐齐。

可是那只馋猫把剩下的猪油吃得干干净净。“人只有把东西吃得干干净净才能放心。”它自言自语地说。

它吃得饱饱的,直到天黑了才挺着圆圆的肚子回家。老鼠看到它回来,立刻问它这第三个孩子起的什么名字。

“你也不会喜欢这个名字,”猫说,“它叫‘吃得精光’。”

“吃得精光!”老鼠叫了起来,“这个名字太令人费解了!我从来没有在书上见过。吃得精光!这是什么意思呢?”它摇摇头,蜷缩起身子,躺下睡着了。

从此,猫再也没有被邀请去当教母。可是冬天来到了,外面再也找不到任何吃的东西。

老鼠想到了它们准备的过冬的东西,便说:“走吧,猫!我们去取储存的猪油吧。我们可以美美吃上一顿。”

“是的,”猫回答,“那准会把你美得就像把你那尖尖的舌头伸到窗外去喝西北风一样。”

它们动身去教堂,可它们到达那里后,看到猪油罐倒是还在那里,里面却是空的。

“天哪!”老鼠说,“我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你可真是个好朋友!你在去当什么教母的时候,把这猪油全吃光了!先是吃了顶上一层,然后吃了一半,最后……”

“你给我住嘴!”猫嚷道,“你要是再罗嗦,我连你也吃了!”

“……吃得精光。”可怜的老鼠脱口而出。

它刚把话说完,猫就扑到了它的身上,抓住它,把它吞进了肚子。

这世界就是这样!

2猫和老鼠合伙的故事点评

《猫和老鼠合伙》这篇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要分清事情真相再和别人交往,不要像老鼠一样,明明知道自己和猫是天敌,还轻易相信猫的话和猫合伙一起生活,最后丢掉了性命。也不能像猫一样欺骗别人。我们要以诚实的态度结交朋友,互相团结,不能互相欺骗,也不能以强欺弱,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3猫和老鼠合伙的故事作者

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是德国童话搜集家、语言文化研究者。因两人兴趣相近,经历相似,合作研究语言学、搜集和整理民间童话与传说,故称“格林兄弟”。他们生于哈垴一个多子女的法学家家庭,同在卡塞尔上学,同在马尔堡学习法律,后又同在卡塞尔图书馆工作,1830年同时担任格廷根大学教授。1837年因抗议汉诺威国王任意破坏宪法,同其他五位教授一起被免去教授职务。1840年任柏林科学院院士、柏林大学教授,直至他们去世。格林兄弟兴趣广泛,涉猎范围很广。1812年到1815年,他们搜集整理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出版。该书奠定了民间童话中引人入胜的“格林体”叙述方式,对19世纪以来的世界儿童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唇亡齿寒的故事 唇亡齿寒的故事读后感


唇亡齿寒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而虞、虢这两个国家山水相连,他们的祖先又都姓姬,所以相处的十分和睦。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个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

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活捉了虞公。荀息特意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2唇亡齿寒的故事延伸

【注音】chúnwángchǐhán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共虞、虢之谓也。”

【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近义词】荣辱与共、唇齿相依、息息相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死相依、互相关注、辅车相依、巢毁卵破、巢倾卵破、休戚相关

【反义词】隔岸观火、素昧平生、水火不容、同床异梦、势不两立

【押韵词】零碎不全、百举百全、吃水忘源、金玉之言

【谜语】口无遮挡

【例句】我们两厂关系密切,~,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

3唇亡齿寒的故事读后感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两者利害相关,互相依存。宫之奇用这个恰当的比喻,指出了虢、虞两个小国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虞公没有听信宫之奇的劝谏,只顾得贪图眼前利益,缺乏远见和纳谏情怀,结果既损害了虢,也葬送了虞的江山,自己还沦为了俘虏。唇亡齿寒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