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胎教
2020-10-14 正确的胎教 孩子入学前的家长准备 家长给孩子准备入学礼物家长要正确的用心对待孩子。
家长要正确的用心对待孩子
让孩子听你的话,最好的办法是首先保证你在听他们讲——要用心听。毕竟,你能给一个人最好的礼物,就是全神贯注地听。要表现出你的真心,这样才能用心的去了解孩子!
听孩子讲那些有意思的事情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孩子说什么你都要听,没有意思的也要听。几种精力听,你就会弄清孩子想对你说些什么了。这样,他们不仅会感激你做出的努力,还会学会如何倾听别人。
你聆听他们的越多,了解他们的越多,你的孩子向你学习起来,就会越自然越容易。孩子是世界上最擅长模仿的了——学习聆听也是一样。
如何让孩子说他们在学校的表现?
我不断问孩子们他们在校的情况,但是他们除了说“好”,就没有别的话了。我该如何做才能对他们在校的日常表现了解得更多一些?
要让别人知道你对他们感兴趣,最好的一个办法是问他们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能表现出你真心想了解他们生活的问题,当然不能带有不可告人的动机。
还要确保你问的问题,都是开放式的问题,像“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尽量不要问那种大多数家长经常问的问题,比如“你今天在学校过的快乐吗?”这样,他们就只会回答你—“是”、“不”或者“嗯”。
记住,封闭式问题只能导致封闭式答案。
其他的问题也可以问,比如你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今天在学校有没有你不喜欢你的事情发生?今天运动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今天和朋友玩了什么游戏?
要给孩子时间考虑,要有耐心。他们可能给的答案不全面,或者只回答一个字,来考验你想要一个诚实答案的认真程度。继续坚持,细加探寻他们要表达的意思。要是还听不出来,你可以观察他们的身体语言,看看他们发给你什么暗示。这样做很有效,要坚持不懈地做。每天不断地问他们问题,直到你和孩子的关系,发展到能定期开诚布公地交流的程度。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正确对待孩子的“性游戏”
“性游戏”是以游戏形式出现的孩子的性活动,是孩子性意识发展过程中自然而幼稚的表现,幼儿期的“性游戏”及其经验,对其今后的性心理及其人格的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幼儿的“性游戏”,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幼儿的“性游戏”一般有四种表现:
自乐式“性游戏”
午睡时,老师走到四岁的婷婷身边,只见婷婷仰躺着满脸通红,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天花板,两脚伸得直直的、夹得紧紧的,当婷婷发现老师去动她的被子时,马上停止了动作,显
出一副紧张的表情。
美术课时,小朋友都在认真地看着老师绘画,可四岁的小明将自己的“小鸡鸡”从被洞里拉出来,神情专注地玩着,当老师提醒他“认真上课”时,他停止了动作。
这两个孩子的行为都属于自乐式“性游戏”,即通过玩弄、摩擦自己的生殖器来获得快感。这种行为的发生往往有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最初触摸生殖器与触摸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但触摸时所产生的很舒服的感觉使孩子从无意识的触摸到有意的玩弄,从而形成了习惯,自乐式“性游戏”是孩子探索其性存在并从中获得快乐的一种很自然的方法,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但许多教师和家长往往会对此行为感深深的不安,严厉地训斥、惩罚幼儿,以期能制止他们的行为,这种做法表现上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更大的解除险便可能潜伏下来——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忧虑、紧张、愧疚,形成自己的行为是“龌龊下流”的概念,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幼儿常常反复处于手淫的快感和内心矛盾的冲突中,并且在与这种“坏习惯”作斗争的过程中屡遭失败,这使孩子怀疑自己是个坏孩子,从而降低自尊心。
当然,如果孩子热衷于自乐式“性游戏”必然会削弱对其他事物的兴趣,影响孩子对新事物的学习,而且不卫生,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这种行为,既要明确孩子的这种行为与性意识无关,切不可横加训斥,又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如:在发现孩子在玩此类游戏时,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扩大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画画、唱歌、体育活动等等有意义的事情上,还可与孩子讲讲不要玩性器官的道理,主要是卫生方面的道理。
友爱式“性游戏”
幼儿园角色游戏时,四岁的晶晶和冬冬高兴地玩着“扮新郎新娘”、“过家家”。晶晶将纱巾戴在头上,冬冬抱抱晶并在她的脸上亲了一下,晶晶也亲了一下冬冬,然后“新郎”“新娘”上了床。冬冬说:“我们生个小宝宝吧。”晶晶把布娃娃放在裤腰里,然后取出来说:“我当妈妈,你宝宝喂奶,你当爸爸,带孩子玩耍……”
孩子玩“新郎新娘”、“过家家”、“生宝宝”等游戏,是一种模仿行为,游戏中的“上床”行为也只是纯粹意义上的游戏行为,家长和老师绝对不能以大人之心度幼儿之心,没必要将幼儿期的这类问题复杂化,当孩子在游戏中出现类似的成人化的行为时要正确引导,可以找出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或话题,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或转移到其他的内容上来,另外,要避免成人影视节目或娱乐活动对孩子的消极影响,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侵犯式“性游戏”
四岁的明明在公园里玩,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女走过来,冲动地跑过去抱住她亲了一口,小女孩气呼呼地跑向妈妈,叫着“小流氓”,女孩妈妈生气地责骂明明,明明爸爸在尴尬的情况下打了明明一顿,明明抬着迷茫的哭脸,不明白爸爸为什么打他,阿姨为什么骂他,小女孩为什么骂他是小流氓。
明明的“亲小脸”行为完全符合此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他们有着较强模仿能力,而他们的心智发育并没有因为对成人行为的模仿而超前,他们仍然以自己的理解直观地表达着对周围世界的喜怒哀乐。明明的行为或许是看了类似的影视片而模仿,或许是出于对小女孩的喜爱,或许是由于顽皮,而并没有“耍流氓”的动机。
面对此类“性游戏”,成人的过激行为往往会影响双方孩子的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因为这些过激行为等于告诉他们:“亲异性”是一种“流氓行为”。家长或老师应分析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和保护,告诉孩子,强行亲吻别人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如果喜欢别人可采取其他表达喜爱的方式,如送一个玩具或她一起玩。
探究式“性游戏”
五岁的男孩和三岁的女孩在草地上玩,男孩随地小便,而那女孩奔到男孩的前面,低头看男孩小便,男孩不让看,转身向另一边,谁知女孩却跟着男孩转,细看男孩小便,……一会儿女孩脱下裤子,挺着肚子小便,当然未射出尿流,裤子却湿了一大片……
幼儿园的洗手间里,中班的男孩在小便池边一字排开,“我们看谁尿得高?”兵兵提议道,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于是,小便池边出现了一场激烈的尿尿大赛,结果小强得了第一名,比赛刚结束,又有人提议比谁的“小鸡鸡”大,“小伙子”们又捧着各自的“小鸡鸡“相互仔细观察起来。
这些孩子的性探究活动都是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理解来认识性,而对自己和别人身体的好奇和关注,正是这一特点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了达到此目的,他们往往公开地或偷偷地牛奶异性小便,或者进行此类的尿尿大赛,比“小鸡鸡”大赛。当他们的游戏受到成人的斥责后,往往会以另外一些“安全的方式”进行,如假扮医生检查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期满足孩子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心,有利于他们今后性心理的发展,因此对于孩子的探究式“性游戏”,我们既要保护积极求知的一面,又要制止消极的一面。家长或老师可选择适当的时机,如游泳换衣服时、洗澡时、上厕所时,很自然地让孩子们认识个体的器官,向孩子们说明男女身体是不同的,要重视自己和别人的身体,自己的身体不能让人随便触摸,也不能随便摸别人的身体。当发现孩子互相观看裸体或偷看异性洗澡等行为时,不要大声呵斥,而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结束语:现在的老师和家长们大多知道从小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但他们却吃不准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而孩子们此类的“性游戏”则是大人们进行教育的绝好机会,避免了专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可能会遇到的尴尬。家长和教师要以幼儿之心、平静之心对待孩子的“性游戏”,以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语言指出行为的好坏,简单粗暴或过于细致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前者会使孩子认为性是肮脏的、丑恶的,后者则会激起孩子对性的过分好奇。
另外,家长和教师要重视预防性侵袭,要告诉孩子保护好自己,不能让别人随便摸弄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特别是生殖器。在适当的时候,应告诉孩子:个别年长者引诱的危险,引诱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动作,引诱时该怎么办,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不要去人少的小巷=地下室等处,不要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如受到侵扰,要立刻逃向人多的地方,并大声叫喊求救。
帮孩子正确对待早恋
时间是一条金河,又是一年开学季,孩子们也要为进入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入学准备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中,高效的入学准备的小知识你了解哪些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帮孩子正确对待早恋”,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真实案例
12岁女孩写下万言情书
为什么小学生就无权恋爱?况且我已经为他付出了很多。我觉得我自己心里的围墙再不修补的话,100%明天见到我的地方便是棺材里、骨灰盒里。以上这段话出自广州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女生之手。
这位女生自从四年级就开始喜欢上写作课,从五年级开始记下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随着她的日记越来越长,本来很隐私的东西在她的两个好朋友之间成了课外读物,还被加上了大量的眉批和注脚,而她的父母对自己女儿的思想全然不知,平时就期末考试后问问成绩,父亲工作很忙,每天都早走晚归,母亲则是出名的麻将局长,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麻将桌上。
日记里描写的是该女生对一个非常优秀、英俊的男生的爱慕之情,我现在满脑子里都是他的影子,总有一种冲动在内心深处乱窜,一直极其难耐,就像是受煎熬。我所写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只不过有些言辞比较夸张罢了。
但是,这个略显夸张的日记内容无意中被父母看到了,从而引起了轩然大波。愤怒的夫妻对孩子实施了体罚,并且来到女儿学校,声称要找到日记中勾引女儿的男孩子,结果闹得沸沸扬扬,在羞辱与愤怒中,女孩选择了离家出走。
最后父母了解到,其实这只不过是女儿的单相思而已,而日记中的男孩子根本就不知情,但是自己的女儿却从此杳无音讯,生死两茫茫了。
案例剖析
青少年从十一二岁开始,就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今天的青少年尤其早熟,他们咀嚼的蔬菜瓜果,很多都是人工催熟的,他们喜爱的洋快餐和洋饮料不仅热量高而且含有刺激生长发育的元素。在他们的视野之内,充斥着刺激感官的文字、画面和视频,这使他们的早熟成为必然。
此案例中的12岁女生,原本只是利用日记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做出什么过格的事情,甚至被爱慕的男生毫不知情。这样一个小女孩刚刚萌动的爱却遭到了父母粗暴的伤害,就像一阵沙尘暴不仅灼伤了刚刚吐新的小苗的叶子,也伤了小苗的根,让它彻底失去了生命活力。
有些家长,确实是给予了孩子生命,但是他们也打击孩子的生命,甚至掠夺了孩子的生命。
案例中的女孩之所以将爱寄托在另一个男生的身上,恰恰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她感受不到爱,父亲整日忙于工作,母亲整日忙于麻将,严重的爱的缺失让女孩内心感觉孤单寂寞,因此便在身边的世界中假想了一个爱人形象。可以说,这样的结果,是父母一手造成的。可是他们不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最后让女儿丧失了家庭和学校两个让她安身立命的基本处所,只能游荡于社会。这又何尝不是父母断了她的后路,将幼小的她推向了风云飘摇的社会!
教孩子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拒绝
下面是幼儿园老师撰写的关于宝宝心理引导方面的教学文章。这对于父母的启发是:宝宝的心理抗压力、挫折耐受力与看护人的引导关系莫大,应捕捉宝宝的心理、倾诉变化信号,采取或者不采取一定的措施。
圆圆一脸委屈地坐在楼梯口,我看了他一会儿,他也看到了我,两眼对视时,我对他说:“宝贝,你怎么了?需要我帮助吗?”他说:“刚才我想和何晗他们一起玩,可是他们都不愿意和我玩,何晗还推了我,我很生气。”正在这时何晗过来了,我对何晗说:“宝贝,你和罗江和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何晗:“我已经向他道歉了呀,他也已经原谅我了。”“是这样吗?”我问罗江和。“是的,我已经原谅他了,可是我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那你需要我的帮助吗?”“不需要,我只是想自己在这里坐一会儿,我可以自己调整的,你离开吧。”听他这样说,我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在楼梯的拐角处悄悄地观察他。只见他两只胳膊撑着脸,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又将胳膊放下,伸开两条腿,伸展一下,又叹了了两口气。两分钟左右,站了起来,走到院子里,看到猪B跑了过来,对猪B说:“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猪B说“愿意啊。”罗江和的脸上顿时一片灿烂,拉着猪B的手跑去滑滑梯了。
看到这些,我的心被触动了,因为我看到一个孩子身上的所展现出来的成熟。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别人的拒绝,准确地区分事情与情绪,清晰地把握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不就是一个成熟的人的状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几个人有这样能力,这确实让我汗颜,让我惊讶,也让我自豪,让我对“爱和自由”这条路更加坚定。
点评:事情是互动的,情绪是自己的。按相互尊重的社会交往规则来处理事情,以独自承受、自我调解的方式来处理情绪,儿童在爱与自由的环境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发展出这些可贵的品质。(点评人:刘静芳
家长要认真对待孩子的喜怒哀乐
有些父母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往往对男孩实行命令主义,总是摆架子,树权威,他们看男孩总是这也不是,那也不顺。男孩一开口,他们就说他讲错了;男孩一动手,他们就说他什么都不会。往往对男孩进行过多的批评、指责,极少鼓励、赞扬。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让男孩怎么开口跟父母讲心里话呢?有些父母因男孩的动作慢,索性代劳;有些父母在男孩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却抢着说。这都是父母不耐心倾听的表现。长期如此,不但会限制男孩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而且也会使他变得沉默、有依赖性。
东东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老师发现东东变了,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在那儿发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老师经过了解,才知道了东东不爱说话的原因。
东东以前是个很活泼的男孩,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听。可东东的父亲是个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东东身上,希望东东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对东东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他觉得东东说这些话都没用,简直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当东东兴高采烈地讲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时,父亲总是会打断他:“整天只会说这些废话,一点儿用也没有,你把这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快去做作业!”一次,东东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兴高采烈时,父亲说:“说了你多少次了,让你别说这些废话,你还说,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父亲的一番话吓得东东一个字也不敢说了,呆呆地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在家里,东东的话慢慢地越来越少了,每天放学后就闷在自己的房间里,久而久之,他的性格也就变了。
由此可见,父母耐心地倾听男孩的喜怒哀乐,对于男孩的性格养成非常重要。
父母仔细倾听男孩的诉说并回答男孩的问题对加深相互之间的感情大有裨益,还可以加强男孩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因此,在男孩说话时,无论父母有多忙,都一定要用眼睛看着男孩,不要随意插嘴,尽量表现出很有兴趣的样子。父母还要让男孩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完整地听他所讲的话,如果你在某一重要原则问题上表示不同意他的看法,应告诉他你不赞同他的什么观点,并说出理由。另外,父母在提出反对意见时不要过于武断,不应否定一切。即使男孩是在胡说八道,父母也要控制住火气,不妄下定论,直到完全理解清楚。
在倾听男孩说话时,我们还要注意:男孩说话时,父母不要加以批评。很多时候,男孩非常了解自己是否犯了错,可是他们不愿告诉父母,因为他们害怕父母可能会批评他。所以,要是他们说出了真相,父母应避免攻击、嘲讽等不当的言行,而应以理性、合情合理、开放的态度来回答他们,协助他们找到需要的答案或者解决的方法。
另外,在倾听男孩的喜怒哀乐的同时,也应该懂得和男孩一起分享这些。
一位母亲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你是一个铁杆球迷,为了看球,甚至可以不吃饭、不睡觉。说实话,我原本无法理解。对我来说,足球只是一堆人在争夺一个球的无聊游戏。而你常常深更半夜悄悄起来看英超、意甲转播,虽然为了不吵醒我们,你总是把音量调到最低,但是,你那压抑的激动声和偶尔克制不住而发出的大声喝彩,还是会惊醒我,那时,我总免不了教训你一顿。可有一天,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来:能够让你如此如痴如醉的足球到底有何吸引力?我怎样才能够体会到你在看足球时的快乐呢?有机会我一定要尝试一下。
对此,儿子在自己的日记中也有所记载:奇迹果然出现了!不但是塞内加尔的奇迹,也是我妈妈的奇迹—她竟然从此迷上了足球,每天抢着看报纸,准时看球赛,关心贝克汉姆、询问罗纳尔多。当我们同时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心情澎湃地给中国队加油的时候,我感到我们的心灵第一次如此相通。我心里只想说:“能跟妈妈分享我的快乐,我真高兴!”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但我们都是怎么处理的呢?故事中的妈妈为我们家长上了一节生动的教子课。那么,在和男孩交流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交谈时,最好选在一种能让男孩与大人一样有同等机会参与的轻松气氛中进行。而且,谈话应自由自在,任意发挥。不要有什么仪式安排或预期达到什么效果,而是尝试着与男孩随意交流观点和看法。
以兴趣盎然的姿态倾听儿子的喜怒哀乐
在倾听男孩说话时,父母不要加以批评。很多时候,男孩非常清楚自己犯了错,可是他们不愿告诉父母,因为他们害怕父母批评他。所以,要是他们说出了真相,父母应避免使用攻击、嘲讽等不当的言行,而应协助他们找到需要的答案或者解决的方法。
家长要正确对待第一次宝宝入园负面情绪反应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新学期即将到来,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开学前夕去做一些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有效的节约时间,关于入学前的准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长要正确对待第一次宝宝入园负面情绪反应”,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引言:不知不觉孩子的已经要上幼儿园了,看着孩子背起小书包,穿着幼儿园园服,心理还挺不是滋味儿,这是证明他自己要长大的时候了。
宝宝入园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家长在担心之余,要尽量帮助孩子提前做好各方面入园准备,这样宝宝才可以轻松入园。
首先,要克服分离焦虑,做好心理准备。宝宝入园,分离焦虑,是指和亲密的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顾名思义就是孩子在和父母分离时产生的焦虑状态,往往会通过一些情绪表达出来,孩子会大声哭闹,变得没有安全感。幼儿入园产生分离焦虑情绪是必然的,家长要正确对待这种负面情绪反应。
孩子三岁前主要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在家庭中长期建立起来的稳固的、单一的亲子关系,突然被外界社会关系所打破,必然会给孩子及成人带来心理上的冲击。进入幼儿园之前,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做好孩子的“心理断乳”,把孩子多带到陌生的环境去活动,多接触陌生人。交换平时常带孩子的亲人,分散孩子的过度依恋情绪。在家的时候,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关于幼儿园的趣事,使幼儿产生兴趣,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充满向往。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幼儿园,让他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幼儿园的环境和生活,近距离接触幼儿园的小朋友,让孩子感受到小伙伴们在一起的快乐,进而使孩子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其次,家长要培养孩子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进入幼儿园生活,呈现在眼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照顾自己。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照顾得十分周到,因此,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虽然老师方方面面都会照顾,但班里孩子太多,老师肯定会有照顾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孩子自己要有一定生活能力。
很多孩子不会脱裤子,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裤子不好脱。父母首先要为孩子准备一些比较容易穿脱的衣服,告诉宝宝穿脱衣服的顺序,让宝宝模仿你,然后自己尝试。另外,宝宝鞋子的大小也要合适,建议给宝宝买有搭扣粘锁的鞋子,方便宝宝自己穿脱。准备一套充满童趣的碗勺、水杯,这可以增加尝试的兴趣。训练吃饭的时候,首先得教会孩子拿勺子。一般而言,三岁左右孩子的抓握能力已经发育得很好了,鼓励他用小勺子盛起少量的饭粒,再慢慢地将食物送入嘴里。喝水也是如此,先用塑料杯子,水倒得少一点,父母可以先手把手地帮孩子控制好杯子的倾斜度,久而久之,宝宝就会自己控制了。
再次,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孩子尽早适应幼儿园生活,适应社会生活也至关重要。孩子出生以后,首先与孩子交往的是他的父母亲,然后扩大到亲友、邻居和小伙伴。孩子在这些活动中逐渐产生与他人交往的欲望,因此,组织合理的社会生活非常重要。家长要教育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口渴时会要水喝,或主动去喝水。身体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人际交往能力不太好的孩子往往不易交到朋友,因而变得自卑,或者具有攻击性。宝宝入园,这方面家长和老师都要做好引导,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学习公平、分享、礼让、合作等和谐相处的原则。当孩子处在一个相对自由和注重人际关系的环境中,便能自然而然地学会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如组织能力、协商能力、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等。
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信只要能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和关心爱护孩子、教育孩子,孩子会很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
本网站小编:年幼的孩子从家里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将会采取以下措施,以尽快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我们会尊重幼儿的一些生活习惯,让他们将这些习惯带到园中,尽量在幼儿园创设与家庭相似的生活氛围。
如何正确对待爱告状的小孩?
球球是一位新生,是聪明、胆大,爱表现的男孩,但是很喜欢告状。“涵涵把我撞倒了。”“老师,乐乐把菜汤倒出来了。”“老师,墨墨弄到了我的手”……在球球的影响下,其他小朋友也学着向老师、家长告状。
经过了解,原来以前的老师对球球很是呵护,导致球球觉得老师都会维护他,他想要什么东西一定会得到。这是很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的表现。而在家中球球的父母则是比较严格的,对老师的奖罚看得比较重,使他认为自己要在各方面都要做到最好的,这也无形间给孩子增加了压力。
由孩子经常向老师告状可以看出,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不管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告状的孩子。以正确、公平的方法来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从而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
老师不能以一种不理不睬的态度,或是以一种训斥的态度说:“就你喜欢告状,你不弄他,他怎么会打你。”这样的话语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使孩子不再相信老师。老师针对孩子不同的告状情形,处理的方式也应该不同,有的及时表扬,有的可冷处理。此外,老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园的情况。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分的严格,也应适当的鼓励。老师多与幼儿沟通,与家长沟通,相信孩子会不断地减少告状行为。
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看待性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学年,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开学前夕去做一些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你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资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看待性”,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夏天的一个晚上,妈妈给玲玲洗澡,玲玲听到洗澡水哗哗的流动声,总是条件反射似地先小便一次。今天她却非常特别地站着小便。妈妈问她为什么,玲玲说:“幼儿园的男生都是站着尿的,为什么女生要蹲着?”妈妈说:“那是因为男生长着小鸡鸡,所以他们可以站着尿而不会把裤子尿湿。”谁知玲玲紧接着问道:“为什么男孩长着小鸡鸡,为什么妈妈有两个奶子而爸爸没有,幼儿园的同学说我是从妈妈的胳肢窝出生的,是吗?”妈妈吃了一惊,立即说:“这么小就问这种问题,羞死了,等你长大后就会知道了。”这种回答是不会让玲玲满意的,通常宝宝在二、三岁的时候会对“性”产生好奇心,他们想了解为什么男孩子长着“小鸡鸡”,为什么妈妈有奶而爸爸没有,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等许多有关“性”差别的问题,如果大人对他们采取隐瞒或回避的态度,孩子心中会产生“性是不可以知道的”观念,并对“性”产生不正当的好奇心。
那么父母怎样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呢?首先要肯定的是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应该给予他明确的答案,蒙混过关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家长的态度如果十分暧昧,吞吞吐吐地顾左右而言他会让孩子产生不可捉摸的想法,从而越发对“性”感兴趣,只不过从“地上”转移到“地下”而已。尤其是二三岁的孩子,他们已经能分辨出家长是否真诚地回答他的问题,如果他从父母的表情中看到的是谎言,纵然表现出听懂的样子,也会心存疑虑想去探个究竟。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用不着给他讲解说明,这是一种不恰当的想当。父母可以用比喻或拟人的方式来讲解生命的起源以及男女之间的差别,以淡然的心态来面对,千万别强制不允许他,这种过敏行为反而引起他的好奇心。许多大人存在着“性是不洁的东西,不应该让人知道”的观念,当电视里播出有关“性”的镜头时,许多家长拿起摇控器就转换频道,也不对孩子作任何解释,其实没必要这样敏感,你可以用带孩子去洗手等方式转移话题,如果他看到了也不必大惊小怪,以正常的心态来对待就可以了。在孩子幼小时接受的观念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不要把上一辈的想法再通过我们施加到孩子的身上,让他们放松地去接受新东西,父母起到从中指导的作用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