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对孩子早期教育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儿童早教:当孩子自责时,父母应该对孩子做些什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晶是一个很喜欢民族舞蹈的一个小女孩,她的父母也给她报了舞蹈班,静怡在学舞蹈的情况下,很用心、很勤奋好学,在她获知报告表演的工作人员有她时,静怡很开心,每日坚持不懈练舞蹈,每一次舞蹈教室都没有人了,她仍在再次练着!

总算报告表演的生活如约而至,晶很早画上漂亮的妆面,穿上闪闪发亮的表演服,等在演出舞台的侧边。当音乐响起时,晶和别的好多个小伙伴们开始了演出,但因为晶非常焦虑不安,在最重要的情况下忘了舞蹈,导致了台子上的错乱,出现失误演出的晶十分愧疚,静静地流下来了泪水......

而这时候,晶的父亲妈妈却当众舞蹈班的同学们与老师的面训斥晶的出错:“你怎么连姿势也不还记得了呢?全只因为你,全部演出都毁了,大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儿童

应对父亲妈妈的斥责,晶仅仅默默地的留泪水……

一晃又来到该去学跳舞的時间,妈妈出现意外地发觉晶一反常态地躲在屋子里不愿出去,因此提示她:“晶,该去学跳舞了。”

晶带著一丝丝抵触:“妈妈,我能不能不学跳舞,我认为我教不太好……”

妈妈听了很生气:“你觉得不学也不学?那钱并不是白交了?跳不太好舞你也有理了?赶快去舞蹈班!”

晶一路哭叫着被妈妈送至了舞蹈班,可妈妈刚离去,她就悄悄地从舞蹈班里溜了出来,但是由于不认识回来的路,晶走丢了……

教师发觉晶没有课室时,立刻联络了晶的妈妈,晶的妈妈赶忙的四处找,最终多亏找到晶,可是晶還是在乞求妈妈她能必须上舞蹈班,这时候妈妈才意识到原先自身感觉没有什么的两三句,原先对孩子的损害却这么大!儿童

该怎样看待孩子的出错

孩子犯错误时,家长要做的并不是斥责孩子,那样对孩子的危害会挺大,而实例中的这对父母对孩子的毁灭性的指责,会给孩子产生胆怯、软弱、找借口、焦虑、不自信、担心不成功,当在碰到上演出舞台的机遇的,父母的作法会让孩子胆怯,丧失好的机遇,和期待的毁灭,那样的严重后果的危害!

家长应当秉持一种关注的、宽慰的心态来看待孩子

在孩子做一些事儿有一些出错的情况下,家长最先不要在第一时间去斥责孩子,只是去宽慰孩子,心态一定要柔和,让孩子有一种归属感,要让孩子了解父母始终在她的背后适用她!

在以后的几日,家长一定要多多的观查孩子的一些个人行为和作法,由于孩子很单纯性,会感觉自身全都做不好了,自怨,自甘堕落的一些作法,因此家长要多关注一下孩子!

在孩子的心态基础平稳时,能够 在生活起居中有激励孩子,让孩子再次拾回自信心,或是在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情况下,家长能够 陪着她一起进行一些事儿,例如:陪她一起去舞蹈班练舞蹈,让孩子了解你一直在她身旁!

结语:

人非圣贤,当孩子有一些小出错时,家长何不给一些激励和宽慰,会具有事倍功半的实际效果!

相关知识

儿童早教:当孩子在游戏中发生纠纷时


儿童本来是个插班生,一次人物角色游戏中,他看到“商店”的小玩具电話十分趣味,便顺手取走了。“营业员”立刻打“110”电話汇报,“巡警”迅速赶到,细心了解了事儿的前因后果,她们觉得本来是不经意的,仅仅忘记了付费,不可以把他做为“窃贼”解决,可“营业员”狂妄自大,说:“随意取走产品的人便是窃贼,便是要抓起來!”“巡警”一时也不知道给如何说动“营业员”,彼此陷入僵局,一旁的本来则流下来了憋屈的眼泪……当孩子在游戏中发生纠纷时怎么做?

我觉得,这时候假如我不会多方面正确引导,幼儿便会无法再次游戏;假如立即干涉,则会游戏氛围,危害幼儿的主动性,我认为最合适的方法便是以人物角色身份融进游戏当中,正确引导幼儿自身发现问题、解决困难。当孩子在游戏中发生纠纷时怎么做?儿童

因此,我愿“商店主管”的身份出現在“商店”里,耐心地征求了“营业员”与“巡警”的建议后,我先夸奖了“营业员”对工作中的承担心态,随后说:“本来将会不清楚商店的老规矩,并我的错拿商店物品。大家觉得这事怎么解决好呢?”小朋友们同声回应:“原谅。”“营业员”也只能抓抓头发说:“此次原谅是能够的,但下一次别忘记付费。”这一結果使本来破涕为笑,最终,我建议“营业员”和全体人员小孩子、“巡警”来一个“干群庆祝会”,游戏在开心的歌舞表演中完毕。当孩子在游戏中发生纠纷时怎么做?儿童

当孩子在游戏中发生纠纷时怎么做?当幼儿在游戏中产生人物角色纠纷案件,危害游戏进行时,老师能够以人物角色身份参加游戏,在掌握缘故给与恰当的疏通,维护幼儿的游戏兴趣爱好,提升幼儿解决困难的工作能力。

儿童早教: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说谎


许多 父母对小宝宝说谎的反映非常的大,她们觉得小宝宝说谎会造成今后小宝宝心理状态的曲解。实际上,孩子刚开始会说谎,不一定是品性不太好喔。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说谎?

其实不是!实际上,说谎是孩子们成长阶段中的一个一切正常状况。实际上,五岁下列的孩子经常吹牛皮,由于她们不可以把客观事实和想象区别起来,吹牛皮彻底有别于说谎;五岁之上的孩子已不有吹牛皮的状况存有了,她们会由于各种原因而说谎。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说谎?

2—4岁:爱吹牛皮

孩子为何说谎:这一年龄层的孩子拥有 丰富多彩的想像力,日常生活在一个想象的全球里,因此她们经常说一些含含糊糊得话。如果你带孩子从生态公园回家了的情况下,他对你说他在花园里看见独角兽高达。他并并不是在有心蒙骗你。换一个视角想,这表明他的智商仍在处在持续生长发育的环节。你的孩子还不可以分辨什么是真实的,什么叫虚报的,他也一样不可以把他的梦和真正宿舍区分离。

也是有的孩子说一些小慌是担心父母的责怪和处罚。她们会斥责这些自身想像出去的盆友,告知父母是她们作出了这种蠢事。由于她们了解自身顽皮会使父母不开心的,因此撒了个谎。

听见谎言该怎么办:这么大的小孩子由于说谎就遭受处罚,不但沒有一切实际意义,或许还会继续有副作用。

实际上,你对诚信和刚正不阿的废话连篇,这么大的孩子而言,仅仅耳旁风;处罚也不可以使他知道难题处于哪些地方。并且,之后他毫无疑问也不愿意让你了解这些顽皮的事了。因此,更为关心他的各种不良行为实际效果会更好一些。你能告知你的孩子:“因为你是怕我不高兴,因此不愿跟我说实情。可是我亲眼看见你打过小孩子。假如你下一次对他有礼貌些,我想他会把他的玩具让你玩的。

此外,要向孩子表述清晰他要想的物品并不代表着就归属于他了。假如你的孩子在大型商场取得喜爱的玩具便说是他自己的,那麼你就需要清晰地对他说:“因为你十分非常想有着这一玩具,可是它并不真实属于你,它归属于这一大型商场。”渐渐地,孩子将学好把客观事实和想象区别起来。

可是,假如你对孩子的小小的谎言过度在乎得话,可能多多少少地抹杀了孩子的想像力。两者之间戳穿孩子的谎言,比不上把它当作孩子学习培训语言表达能力工作能力的一个机遇。做父母的毫无疑问不愿抑制孩子的想象,由于拥有想象,才会想象力丰富。

因而,父母惟一应当做的便是保证孩子的想象不容易损害自身和别人。例如,父母能够 让孩子坚信圣诞老爷爷,可是务必让孩子了解人是不可以飞起来的,就算插上羽翼也不可以。假如孩子得话一直含含糊糊,那麼父母最好是给孩子讲一讲《狼来了!》的小故事了,让孩子明白待人接物诚信很重要。

5—6:躲避斥责

孩子为何说谎:快到念书年纪的孩子,她们便会意识到说谎是解决困难或是躲避处罚的一个好方法。由于孩子们要让她们的谎言更为可靠,因此她们的谎言便会历经更强的生产加工了。

5岁的孩子早已了解假如他告知教师他的课外作业被狗咬吞掉了,那教师毫无疑问不敢相信,可是,假如他说道“我生病了,因此沒有写作业”,那或许可以混过去。

不容置疑,孩子毫无疑问会持续提升他的蒙骗专业技能,观察他蒙骗的程度有多大。这个时候,父母的“秘密武器”便是不可以让孩子由于讲过慌、解决了难题上任他得意洋洋地逃离掉。并且,父母向孩子潜移默化诚信的传统美德的情况下,最好是要言传身教,在孩子眼前,尽量地自身先保证诚信,不说谎。此外,还要让孩子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婚姻关系是创建在互相信任的基本上的。

听见谎言该怎么办:告知你的孩子有时真诚的谎言是以便不损害别人的情感。

殊不知,如果你发觉你的孩子说谎仅仅以便遮盖他的不正确和做的蠢事的情况下,你也就应当马上清晰地对他说你不允许他那样说谎。父母观点独特对孩子而言十分关键。那麼孩子说谎了是否就应当遭受惩罚呢?也不一定。

假如孩子对于有木有刷牙漱口的话题讨论而说谎,那麼父母能够 提示他赶快去刷牙漱口,而且之后多多的定期检查监管他。渐渐地,孩子就不容易由于刷牙漱口难题而说谎了。相反,假如父母由于这种无关紧要的谎言而把孩子斥责一番,乃至处罚他,那麼,父母的这种作法就能促进孩子变为一个更棒的谎言高手 了。因而,应当说惩罚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方法。

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说谎?假如孩子偷了他人的玩具或是干了别的个人行为极为极端的事儿,并且以便遮盖这种个人行为告诉你了谎,那麼,这个时候便是孩子务必遭受处罚的情况下了,而且要使他了解第一天夺走他看动画的支配权是由于他的个人行为,第二天则是由于他说谎了。可是,父母应当搞清楚,处罚并不可以使孩子立刻意识到他的不正确;想让孩子真实纠正错误是必须時间和父母的信赖的。

当孩子被欺负时应不应该还击?


校园暴力是所有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什么说是难题呢?因为,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内向再加之家长的教育,使得孩子在受到无辜的攻击时不敢还手甚至也不敢告诉老师,就这样白白地受了皮肉之苦。现在每个家庭又都是一个孩子,在每个父母和祖辈的眼里个个都是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在家谁也舍不得动孩子一指头,但是,出的了家门可就由不得咱们了。怎么办?当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无辜攻击时,我的主张是:自卫还击还击。

我想要想杜绝校园暴力必须从幼儿抓起,因为暴力事件比是等到孩子上了小学才会发生的,而是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就开始了,甚至更为严重。所以,我认为,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应告诉孩子不要当攻击型孩子的靶子。由于外孙小的时候是属于那种天生的好斗型的孩子,无论看到比他大还是比他小的孩子,他的见面礼就是伸出小手就朝着对方的脸部打去,为这,我都不敢抱着他离小朋友走进。为这,我和女儿一度还发愁,就外孙这性格将来上了幼儿园,哪还不得让我整天买鸡蛋去跟人家赔礼道歉呀?哪可怎么办呢?我和女儿就不厌其烦的给孩子讲:珂珂要做个好孩子,要做一个像天线宝宝一样的好宝宝,好宝宝是不能随意打小朋友的哦?在你说的时候,那的眼睛总会盯着你看,他还不时地点点头嘴里还会发出嗯嗯的声音。可能是对孩子的挑战性的性格,说的太多,管束太严厉,才造成了孩子就是无辜挨打也不敢还手的局面。

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外孙,家长们都围在门口等着老师喊自家宝宝的名字,每次在这个拥挤的时刻,我总是站的远远的,从窗户外面望着珂宝,他正在拿着外套准备自己穿上时,对面的一个小朋友无辜地朝着外孙的头上就是一拳,外孙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拳头眼睛紧闭,愣愣地站在那里一动一动,这时,那小子还打上瘾了,二次抬起小手又要向外孙的头上砸去,说时迟那时快,我拨开人群三步并作两步走一个箭步冲到他们面前,用我的手接住了他的小拳头,第一拳过后,外孙刚睁开眼看见他又要打,赶忙又闭上了眼睛,准备再接受一次迎面打下的拳头,当我接住打来的拳头的同时我问那小子:“你为什么打珂珂?”小子竟然说:“嗯,我就愿意打”,珂宝听到我的声音赶忙睁开眼睛,随即哇~~~的一声哭了,看着孩子那委屈的样子,我是又心疼又生气,我不是生别人的气,是生自己的气,看来我的教育是失败的,是我教育外孙不让还手的,看这情况还不知道外孙受了多少无辜的欺负呢?这时,老师赶忙走过来问是怎么回事,我就把我看到的一切如是地想老师说了,老师说:“这个孩子就是好斗,经常无辜地欺负小朋友,我们不知说了他多少次,家长也管不了”我接话道:“那别的孩子就活该受欺负?这个可以劝其退学”老师又说:“权过了,他的家长就是不退,还说如果再劝就到教育局去告幼儿园,说是我们剥夺他孩子上幼儿园的权利”,“那还就没办法了?”“只有我们看紧点”“当您们忙起来的时候怎么看的过来,就像刚才”老师无语了,我对老师说:“既然是这样,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气不是?那我们就奔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实时地保护自己,像这样的孩子不给他点颜色看看是不行的,也该有人消消他的嚣张气焰,也应该让他尝尝挨打的滋味,其实,他现在这么嚣张就是没人敢管造成的”,说完,我就对还在抽搐的珂宝说:“记住了,下次不论是谁只要是他无辜地打了你,你就毫不客气地打回去,以前姥姥不让你还手看来是姥姥错了,从今天开始,再有小朋友打你一定要打回去,但是,千万不要主动去打别的小朋友,记住了吗?”外孙点了点头。在回家的路上,我反复地给珂宝讲了此事。从这次的教训中,我总结了一条经验:那就是,不让孩子成为挑战者,但也不能变成受气包。我的这个论调可能有的妈妈认同也可能有的妈妈不认可。认同也好不认可也罢,关键是,这人的素质是不对等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就开始改变我们的既定方针,开始对孩子大讲特讲:“咱绝不能主动先打其他小朋友,但是,如其他小朋友要是先打你的话,记住一定要还击,我们说“正当防卫”他根本听不懂。就只有说:“打回去”,咱不图沾光,但咱也不能受气不是。

自卫还击战的教育初见成效,在我不断的灌输下,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目前也能很好的把握住这一要点。举两个例子说明。

例一:这次放学又是我去接外孙,进的屋后,老师马上就对我说:“今天真的对不起,我们一眼没看见,珂珂让又让那个小朋友打了一拳,但是,珂珂这次也把对方的鼻子打破了,这次又却实怨对方,是他先动手打珂珂的,当时珂珂正在玩玩具,不知什么原因?对方就朝着珂珂的脸上打了一拳,当珂珂回过神来后,上去就朝对方的鼻子上打了过去,对方立时就哭了”,我一看外孙的脸上红了一片,我心疼的不得了,这次还不能说什么了,因为老师已经向我道歉了。我每次接外孙的时候,都要和老师沟通一下,这每天的表现情况如何?具老师讲:戴义珂小朋友真的从不主动动手大人,但是,近段时间谁要打了他,他绝不让一定要还回去。我心想:这就对了。

例二: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一个下午,放学后,外孙要去蹦蹦蹦床,蹦了没几下,一个比外孙大两岁的大挑战者,过来就双手一推,把外孙推倒了,他妈妈也在场看到他孩子无辜地推人也不管一管,但是,外孙坚持的还是我给他制定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爬起来双手抓住比他高多半头的男孩,使劲一摔,把他摔倒了,他起来后又把外孙摔倒了,任凭我怎么喊,就是谁也不让谁,最后俩人抱着滚打起来了。我一看不行,在这样下去,总得有一个受伤的(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实在喊不住了,我就上到蹦蹦床上把他们俩个拉开了,双方这才罢休。对于这次外孙的表现我还是很满意的。并且对他的行为进行了鼓励和物质奖励。

就以上三个事例说明:(一)外孙的性格已不是挑战型的了(有老师为证),(二)外孙已改人为的怯懦型,受到对方的无辜攻击时敢还手了。(三)对于主动攻击他的孩子,他能不畏强悍地反击做到了正当防卫。呵呵...在现实的社会中,家长应当教会孩子要有“正当防卫”的能力。不然,也就无法生存。

不过,我也担心小孩子掌握不好正当防卫的界定,孩子对很多事情虽然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但是并不可能把握的准,甚至会出现偏激,我也很怕孩子的这种性格对将来不利,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我也是怕孩子下死手,也很担心。你如果不教孩子还击,那就只有擎等着挨揍了。久而久之欺负他的孩子就会长期的欺负下去。如果孩子在遇到就像上面提及的第二案例,如不是大人在场的话,再打上几个回合吃亏的肯定是我们家珂珂。就算是孩子在反击中吃了亏,也比不敢还击擎着挨揍要占主动。至于分寸,我想在实践中他会慢慢掌握的。最起码练就了他不畏强者敢于抗击的胆量。

总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会越来越懂事的。这种担心也就没必要了。不过孩子还需要家长长久不懈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成为能独立的立足于社会,敢于迎着困难上的坚强性格,同时还要教育孩子,以人为善、友好相处的理念,要让孩子懂得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要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感恩的种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孩子把眼泪当武器时……


邻居家的女儿丽丽本来是个很乖巧、伶俐、懂事的小女孩。以前,她成天都是乐呵呵、笑眯眯的。最近一段时间,丽丽突然变得特别容易哭,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比如想买一条漂亮裙子,而妈妈没给她买;爸爸不让她把动画片看完;或者自己不小心摔倒了、碰伤了,丽丽都会大哭大闹。而且,丽丽的哭声极具杀伤力,相信再严的父母听了他的哭声都会不由自主的心软下来。这样,丽丽就用她的哭声换来了一个又一个愿望的实现和满足。最近几天,丽丽的哭泣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前段时间,丽丽只是在不如意的时候才哭,现在,她连自己做错了事也哭个不停。

就拿前天的事情来说吧,丽丽一个人在客厅里玩,一不小心把放在矮桌上的一个漂亮花瓶打碎了。这个花瓶是丽丽妈妈的心爱之物,妈妈看到花瓶被打碎,本来想骂女儿两句,没想到刚要开口,丽丽就大声哭起来,哭得声嘶力竭,好像不是她做了错事,而是她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弄得妈妈再也不敢对她说什么。

为什么丽丽会突然变得爱哭,而且是越来越爱哭了呢?事情还得从一个星期天说起。那天,丽丽一个人在家里玩得无聊,就想要妈妈带她去公园玩。碰巧妈妈没有空闲,就拒绝了。丽丽于是大声哭闹起来,妈妈没办法,只好答应了她的要求,后来又有一次,丽丽在同妈妈一起逛街时,看到了一个很可爱的洋娃娃,丽丽就要妈妈把它买下来。可是妈妈觉得丽丽已经有很多这种类型的娃娃了,就不同意买。丽丽看着娃娃,哇一声就当街大哭起来,她响亮的哭声带引来许多过路人驻足观望和议论。妈妈窘极了,只好匆匆买下了娃娃就往家里赶。这样多次以后,丽丽越来越尝到了哭泣的甜头。她发现,只要自己一哭泣,妈妈就招架不住,进而就会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丽丽掌握了“哭泣”这个对付父母的好武器。以后,只要父母不能满足丽丽的要求,她就会大哭大闹,终于养成了爱哭的坏毛病。

对孩子而言,这种哭泣并非表明他们真正受到了伤害,他们其更多的是把眼泪当成对付父母的武器。通过哭,他们可以引起父母的关怀和注意,可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还可以逃避许多惩罚。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不再随便使用“哭泣”这个武器呢?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孩子把“哭泣”当武器,归根结底都是由父母造成的,因此,只有父母才能让孩子扔掉这个武器。

为什么说是父母造成的呢?原来,当孩子第一次无意识地想通过哭泣来达到自己的某个目的,比如得到某个玩具、逃避某种惩罚,让父母带自己去公园玩耍时,如果父母由于孩子的哭泣而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这就等于间接地告诉孩子,只要哭泣就一定能使愿望得到实现。无形中,也就间接地鼓励了孩子的哭泣行为,使他们领悟到,可以用哭泣作为武器来使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这样,久而久之,哭泣就成为了孩子的“法宝”,他们就逐渐学会用哭泣来解决问题,用哭泣使自己得到想要得到的一切东西。

要使孩子改掉爱哭的坏毛病,父母就不应该被孩子的哭泣所迷域和软化。正如前述,绝大多数时候,孩子哭并不是因为他们真正受到了伤害,而是想通过“掉眼泪”得到父母的关注。因此,家长要善于识破孩子的伎俩,不被孩子的眼泪所蒙蔽,更不要由于孩子的眼泪而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因为这样做不但会给孩子造成父母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不良印象,影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也使孩子的哭泣得到了”回报“,间接鼓励了他们的哭泣行为,父母要记住,坚持原来的决定,就是一种对孩子把”哭泣“当武器的行为最有效的打击。

此外,当孩子哭泣时,父母不需要去安慰他们、劝阻他们,而是要有意识地忽略他们、冷淡他们,让孩子知道,眼泪并不能解决问题,眼泪改变不了什么。或者,当时就直接向孩子明确指出,哭泣是没有作用的,让孩子主动放弃“哭泣“这一武器。这样几次之后,当孩子发现哭泣的确不能让父母关注自己,眼泪的确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不再用眼泪做武器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