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实际上一直指的是直系亲属,就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统称为亲子关系,这种关系如果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建立的很好,对于他将来的社会交往、性格的发展,还有包括他自己的成人之后,比如说婚姻关系、异性关系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专家简介:赵红梅--北京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现任北大幼教特教资源中心副主任。进行中德两国17-18个月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跨文化研究以及3个月到3岁儿童的追踪研究。参与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点项目基金申请及其他合作项目基金申请,负责儿童同伴交往专题部分,参与香港青协课题研究,负责考察大陆香港两地青少年同伴交往状况'进行中美两国1岁到1岁半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两次对加拿大华人收养的中国儿童进行调研并撰写报告。参与翻译《发展心理学》、《女性心理学》、《青少年同伴交往》。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赵红梅: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赵博士是北京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北大幼教特教资源中心副主任,今天我们的话题是父母与儿童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至关重要的。有些父母就会有些疑问了,什么时间是最佳的时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又通过哪种方式是最为合适的?今天我们在节目当中由赵红梅博士告诉大家。赵博士您好,刚开始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所谓的亲子关系好吗?

赵红梅:好的,亲子关系实际上一直指的是直系亲属,就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统称为亲子关系,这种关系如果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建立的很好,对于他将来的社会交往、性格的发展,还有包括他自己的成人之后,比如说婚姻关系、异性关系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主持人:谢谢赵博士,我们通过赵博士的回答也看出了亲子关系真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到有很多的网友提出了问题,赵博士我们来回答一下问题。我们来看一下第一道问题,这位网友朋友说他的儿子刚刚三岁,现在特别粘他,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父母给他留的时间不够?但是除了上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孩子的身上了,另外在自由方面,给孩子的自由方面如何掌握这个度是好的?跟他说好了玩电脑15分钟他也答应了,可是到时间孩子还是不愿意,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

主持人:我觉得赵博士刚才说的全家人意见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时候妈妈和爸爸跟孩子说,但是姥姥和奶奶就会觉得让着孩子,老人非常心疼他们,就会惯着他们。

赵红梅:对,第三代往往就是这样,孩子跟爸爸妈妈说玩,爸爸妈妈没有同意,把电脑拿走了,孩子又去求爷爷奶奶,孩子会觉得有的时候是可以违反规则,有的时候不违反规则,这是最可怕的,因为他搞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自己的要求,以后他就会更多的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说得很通俗一点,就是碰上哪次是哪一次,其实孩子也是非常聪明的。

主持人:这个问题是说,我儿子已经十个月了,孩子什么都能听懂,但是一旦不满足他的要求的时候,孩子就会拍桌子,坐在地上,还会打人,怎么纠正这个毛病呢?

主持人:所以说我们还是必须要重视到这个问题,而且父母要有意识的注重这个问题。赵博士您是否建议他们现在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呢?或者做一些培训?

赵红梅:我觉得还不用,因为他还不到两岁,比如说单字的这种爸爸或者妈妈能发得很清楚,就不用太着急,如果一个字都不说,可能会对发音这种生理的器官需要做一个检查。现在他两岁以前是可以做我刚才说的这种回家制造情景,逼着他去说话,还有一种就是多跟他交流,给他讲故事,跟他对话,这样能够让他有这种交流的欲望,再观察一段时间。

主持人:这位网友他说孩子已经一岁两个月了,从十个月开始吸吮大拇指,您说在一岁半之前是不用制止的,但是有时候看他把手指都嘬白嘬破了,是不是真的不用阻止呢?

赵红梅:开始嘬大拇指,如果频次很低就不用管了,有的孩子三岁还在嘬那就需要制止了,方法就是可以绑上一些纱布,或者涂上一些他不喜欢的颜色,还有现在有卖儿童创可贴挺漂亮的,可以贴上转移他的注意力,就是给他一个提醒。再有就是他每次要的时候,就冲他摇头示意,尤其不要再众人面前说这个事情。因为他有了欲望,欲望这个东西就是越压抑可能越强烈,需要有一些暗号。另外就是他能不能用安抚奶嘴去替代一下,我们国内有这种文化,觉得孩子老是叼着那个奶嘴会影响牙齿的发育,因为很多国外的小孩都要嘬那个奶嘴,到四五岁,也没有发现他们的牙齿长得不好,可以找东西代替一下会很好。还有可能也需要到保健医那里咨询一下,就是排除生理上对某种物质的需求,如果说都没有问题,可能还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还是要先从生理上排除一下比较好。

主持人:您刚才说最好不要在众人面前制止孩子是为什么呢?

赵红梅: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说嘬大拇指,还有小孩子尿裤子是一回事,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会有相对羞愧的感觉,不要觉得两岁以前是不是就没有了,其实他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了。比如说举个例子,就是这种尿裤子的,可能在七八十年代,我们的幼儿园老师就非常的凶,就说你怎么又尿了,就批评一顿,他也有这种羞愧的感觉。中间还有一个阶段就是老师开始改变教育方法,就是你又尿了,宝贝,没有关系。但是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在众人面前,老师认为我没有批评你,但是就是因为你在众人面前,所以孩子会有那种羞愧的感觉。所以我们说,除了这种嘬大拇指,尿裤子,只要是不太好的行为,我们尽量是捏捏他,或者是通过一个行为,就是这种暗示只有你们两个人知道,不要在众人面前,这样可以减少羞愧感。

主持人:就是孩子知道妈妈让我不要嘬大拇指,但是不会让孩子有羞愧感。

赵红梅:对,尤其是两岁左右,如果是直接职责他的话,他的自信心可能就会受到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这个问题是,她说我们家的女儿已经一岁三个月了,也是从小就吸吮大拇指,饿了困了是尤其严重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赵红梅:她也有这种吸的习惯,如果频次不是很高,不用去管,因为小孩有一个毛病,就是越关注,他越出现这种东西,有的时候他可能在做这种不好的行为的时候,也是要引起父母的关注。这个孩子是饿了困了,可能在生理上有一些需求的时候,饿的时候其实你给他准备一些奶或者食物的时候,可以跟他保持语言沟通,比如说把你的声言拖长,说宝宝,再等一下,妈妈马上就来了,12345,可以用数学的这种方式,也能让他学数学,让他学会等待,学会延迟满足也是很重要的。还有困了,他可能是需要一种安抚,这个时候如果是妈妈或者其他的保姆,可以拍拍他或者是这样的抱在怀里晃一晃,这个完全是可以的,可能有的家长就担心,我如果晃的时间久了,会不会就养成习惯了?我觉得一般不会,你看很少说一个小学生还让父母去晃着睡觉,跟他年龄是有很大关系的,父母完全不要吝惜这种爱抚,这种关爱,完全可以拍拍他,跟他说说悄悄话,给他唱唱歌,这样他的注意力就转移了,可能对奶嘴的需要就会降低。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跟刚才我们开始的时候提的问题一样,就是什么是最佳的时间去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赵红梅:一般从我们国家来讲,这种亲子关系可能从青少年表现的比较严重,冲突或者是逆反,有的孩子也是三岁左右出现不听自己的话,这种其实亲子关系出现了一点点问题。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孩子在你肚子里的时候,你跟他已经就形成了一种关系,因为你们的血液的流动、心跳彼此之间是沟通的,但是这种沟通可能是你意识不到的。

自从小孩子从妈妈肚子里一出来,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实际上从你开始给他很好的喂养,包括洗澡、爱抚这种动作都包括在里面了,这个时候你们就已经开始建立这种关系了。而在这时候,实际上从出生到他以后很长时间里面,之间的这种信任感。比如他饿了,一哭你就马上给他喂,他渴了你也能给他喂水,他需要你抱的时候,你能及时的抱他,他觉得有安全感。向世界发出一种信号都会有人关注我,如果孩子有一种需求,通过哭没有这种得到及时的反应,哭累了就不哭了,慢慢的他对你就没有信任感,就没有安全感。他长大以后,我们其实做很多成人的心理咨询,他就是没有安全感。不管是对于异性的关系,还有对父母、对同事都会出现这种状况。

主持人:是不是跟他从小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有关系的?

赵红梅:对。因为我们最开始的社会关系就是跟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跟妈妈,以后我们才学会如何跟同伴或者上下级或者一些陌生人相处。

主持人:您说到在怀孕的时候,妈妈会摸着肚子跟宝宝说一些话,可能对将来是有帮助的是吗?

赵红梅:对,可能有的家长说我说的话他是听不到的,但是这是包括很多方面的,包括你喘气的速度,血流的速度,还有你体内的温度孩子都是可以获取信息的,你情绪良好、状态很平和的时候是一种生理的感觉,可能你很急躁,发脾气的时候又是另一种感觉。就是说为什么要让孩子一直保持比较放松的状态,实际上孩子需要稳定的情绪在之中,温和。就是不带有语言,但是是一种节奏的感觉。

主持人:我记得赵博士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说到了,亲子关系不仅仅是爱孩子,要给他关心,陪他去玩。

赵红梅:其实跟他玩就是一种爱的表现,因为我们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就是家庭条件很好,甚至在我们身边会有这种请菲佣,为了发展孩子的双语,他肯为孩子投入很多的金钱和物质,但是就舍不得花十分钟和孩子一起玩。还有一种父母就是控制欲很强,他特别希望给予孩子东西,以至于他除了给孩子买最好的,就会说我想跟你玩的时候,我不管孩子在做什么事情,比如说孩子在玩积木,我今天心情很好,就去打断孩子,儿子,妈妈跟你一起玩吧,或者爸爸跟你一起玩吧,实际上这时候是不太好的,他并不需要你去打扰,如果孩子拿着玩具来找你,你再跟他一起玩,这个时候效果是非常好的。在别人有这种需求的时候,很平和很平稳的跟他互动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有的时候可能孩子来找你,妈妈陪我玩吧,妈妈可能说忙着呢,不跟你玩了。

赵红梅:这种孩子会有很失落的感觉,肯定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孩子可能过十分钟,或者你先自己玩一玩什么,我然后再过来,让他有一种期待,但是这种期待一定要守信用,不能说推之后就不去了,不能采用欺骗的办法。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又是关于亲子关系的,他问的是如何对亲子关系定义,是单指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吗?

赵红梅:一般我们来讲是这样的,亲子关系就是直系的父母和孩子之间。但是因为我们现在社会上经常提到一种亲子教育,我们刚才说的直系父母指的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实际上亲子,一旦有了亲子关系,就涉及到亲子教育,因为你作为成人要有这种义务要教育孩子,是一种责任。

实际上还有广义的亲子关系,比如说一般的就会指经常的跟孩子关系最密切、照顾孩子的这些人在一起,比如说保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姐姐都有可能会出现,只要经常跟孩子接触的人,其实他们都应该做到这一点,跟孩子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让孩子对你产生依恋,同时又能够安全主动的探索一下外面的社会,让他有一种安全感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孩子觉得有这么多人可以信任,觉得自己很安全。

赵红梅:他对世界都能够清晰的理解。

主持人:就是现在我们把亲子的关系扩大了。

赵红梅:对,经常照顾孩子的,跟孩子接触的人。

主持人:可能有的人生二胎,第一个是姐姐或者哥哥也是非常关键的是吗?

赵红梅:其实这就是兄弟姐妹的关系,或者同龄人的关系,跟咱们今天讲的还不太一样,如果我们一定要划分的话,一般的亲子关系肯定是成人和孩子之间,是一种垂直的关系。

主持人:我们下一个问题又是一个比较广义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说,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到底有多大的益处呢?

赵红梅:可以肯定的是,益处肯定是非常大的,首先孩子对你有了信任感,有了种安全感,他就有自信心,有勇气去探索外部的世界,我们将来都会希望孩子很聪明,一般我们说孩子的成绩好,比较聪明,对这种新鲜的事务有很大的兴趣,孩子的性格就会非常好。比如说一个玩具他拿不到,但是他的兴趣是比较广泛的,他可能也对另外的东西产生兴趣,这样有一个注意力的转移,注意力转移的过程就是情绪调节的过程,也就是说有了很好的信任和安全感,那么他去探索世界,他的兴趣广泛,这样他就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非常宽的。他如果说各项都能够及时适时的达到一种满足,他的性格好重要的就是首先能够延迟满足,当一个东西你得不到,我能够滞后去得到,或者能够调节,暂时可以不要或者分析这种不合理的需求,也就是说延迟满足。还有一种就是性格比较外向的,他能够非常广泛的去接纳各种事务。第三点就是说性格比较稳定,不是说特别容易激动或者喜怒这两个极端,实际上都是跟他最初的,尤其是三岁之前的亲子关系有没有很好的建立都有很直接的关系。

主持人:成人后的犯罪跟亲子关系也是很紧密的是吗?良好的亲子关系会降低犯罪率吗?

赵红梅:可能除了亲子关系的建立,还有之后的教养行为,比如说父母的价值观是怎么样的,是不是通过欺骗获得一些东西,父母如果这样做,孩子学会了,就有可能做一些非法的行为。还有就是说就像我们刚才说三岁以后可以建立原则了,是不是孩子做了一些不好的行为,父母没有及时的纠正,比如偷这种行为,有的孩子就是因为喜欢,他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不是我的不能拿走,他没有这种原则规矩的建立,如果你不告诉他,或者给他惩罚,他就不会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比如还涉及到很多的教养行为,教育的理念,这就比较复杂了。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他说赵博士您好,我的宝宝一岁了,现在特别的爱发脾气,不能满足就大叫,最后就哭请问这应该怎么办?

主持人:我有一个外国的朋友,就是孩子哭了,我们中国人一般都会抱抱孩子,但是外国人就不管。

赵红梅:孩子多大?

主持人:两三个月,就是很小,国外的人就不管,还是让孩子哭,可能国外的人和中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还是有些不同的。

赵红梅:他的父母是很了解了,这个孩子这时候哭,因为小孩子也会做梦,他惊吓或者是怎么样,这个孩子有这种规律,就是哭了多长时间,这时候是完全可以采取这种措施的,所以我们说,父母的亲子关系一定要很了解你的孩子,你能够预期他下一个行为是怎么样的,但是也有的孩子他可能为什么哭,要去看一看,他是渴了饿了还是尿了,还有的其他是一种心理需要,需要父母去安慰,可能一拍拍就可以走了,然后可以回避一下,如果他过一会再去,你可以再去安抚他,但是不要一直持续在那儿,这样可能就会容易出现我们经常担心的问题,没有成人他就不会自己入睡。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他的宝宝一岁了,以前可以给他把尿,现在一把尿他就打挺,刚一放下他,他就把尿尿在裤子上了,请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心理?

赵红梅:这个其实是一个成人的心理,因为在我们中国,我们好像特别早的就训练孩子这个上厕所,实际上我们在各种心理评估,评价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孩子上厕所的问题。上厕所可能就是控制尿,还有自主的说有了尿意去卫生间,对于我们成人来讲是非常简单的一种行为或者一种活动,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其实他是很难的,首先他要有这种对尿的感知,说我是不是很胀,有这种胀的感觉。还有他就是不能控制,比如说现在没有马桶,我要控制一两分钟或者一点时间,这个对于孩子来讲很难。

有的时候孩子玩得兴奋了,或者很集中,他完全意识不到这种尿意,所以就随便尿。当然我们尤其很多老人并不同意现在这种观念的,根据我的这种经验,不用一岁,可以适当的把一把他,或者给他买那种小马桶,但是出去他反抗之后,你就不要坚持在那儿把了,可能有一个时间限制,比如两三分钟,因为这样他就会容易给你形成一种对抗,因为我不喜欢这种感觉,捏着腿,弄得很不舒服,他就会在你刚放下他就会尿,这样首先要求家长把尿的时候要把握得很准,你是半个小时,还是四十分钟还是一个小时,因为他就是控制不住就尿出来了,接近他想尿的时候把他就是很舒服的感觉,如果你总是担心他,在他没有尿意的时候就去把,就会引起他的反感。

我觉得可以稍微的把时间把握的准一点,还有一种不要太早的强迫孩子的把尿这种行为,即使现在我们成人把握得很准了,两岁的孩子还会尿裤子,就是早训练的孩子不一定也能掌握,孩子还是有个体差异,关键就是看孩子的控制力怎么样。

主持人:孩子的爸爸总是管孩子叫乖孩子,这样对孩子好吗?

赵红梅:这个其实是很好的,尤其是对三岁的孩子来讲,但是可能过了三岁以后孩子会有一种逆反,说我不要当乖孩子了,为什么说这个爸爸的做法还是可以的呢?是因为在三岁以前,孩子他是听不懂反语的,比如我们成人明明你做错一件事情,我反问你,你这样真好,实际上我是批评你的,但是孩子是听不懂的。

主持人:他就觉得你是在夸他。

赵红梅:我觉得他明明做错了,你为什么这么夸我?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老师还有家长对三岁以前的孩子多一些正性的东西,比如说这个杯子在桌子上放着,很多家长就说千万不要弄洒,千万不要怎么样,不许动,不许摸,不许看,家长有很多这种制止的话,实际上这对很多孩子是不好的,与其你告诉他这样,不如你告诉他,杯子放在桌子上,手放在裤子边,就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去强化他不好的东西。所以说这个爸爸如果直接叫他乖孩子,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说我是很乖的,而有的孩子也是期望自己有一种很好的表现,符合父母的期望,有一种自律的行为。

主持人:就是不要跟孩子说你不要怎么做,而是告诉他你应该怎么做。

赵红梅:就是多给他一些正面的东西,而不是反面的教育。

主持人:这个问题是说两岁的女宝宝对大人没有明确的依恋正常吗?

赵红梅:一般我们说小孩子,有这样的孩子,但是还是要具体的分析一下,因为有的是真正的没有这种依恋,从这种来讲,我们说孩子的社会性很强,他可能不太需要跟别人建立这种关系,别人走了他也无所谓,别人来了他也无所谓,这种孩子可能外表看比较冷,跟天性有关系。还有一些孩子可能之前受到过一些伤害,就是不想让你走时候,最亲的人离开了我,也很伤心,这是回避性的不依恋。因为他有一种失落感,认为我依恋了也没有人来管我,我就是逃避,采取一种逃避的行为,不依恋任何人,就自己不会受到这种心理上的伤害了,他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我们建议家长,还是要从这两个方面去看一看,孩子的天性就是这样,还是说曾经受过什么创伤。

主持人:这个问题说的是儿子最近因为不好好睡觉,打过他,吼过他,但是过后这位妈妈又非常的后悔,以前对他基本保持耐心,现在他会问我,妈妈生气了没有?是不是对他幼小的内心已经造成了阴影,怎么才能保证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从来就不发脾气,他说真的很难。

赵红梅:做家长的很难,其实这是不太可能的,还有我们说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没有挨过打的,这也是很少的,因为这是关系的一种互动。

虽然这个家长没有说孩子多大,但是我估计这个孩子应该有两岁左右。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事情父母发脾气是有原因的,首先要解决这个情景,如果不好的话不要再出现,这个孩子不好好睡觉可能就是有问题,是不是因为体内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我们建议去查一查,如果说排除了这种原因,是不是孩子的活动量不够?还是说晚上吃得太多或者太少,喂养是不是不好,撑得还是饿得睡不着,还有一点很重要,很多孩子白天的活动量不够,以至于他晚上特别兴奋,白天睡觉九十点钟,晚上可能十一二点才去睡,一定要想尽各种办法给他调整这种行为,创造睡觉条件。

喂养上要注意一下,还要增大活动量,因为他累了就容易入睡,如果说第二天早上,也要及时的把孩子叫起来,因为是为了他以后的发展,尤其是小孩子,基本上十一点到夜里两点是他生长速度最快的时候,如果说在这时候的睡觉好的话,身体会长得高,大脑的发育也非常好。

首先第一就是要调整他的睡眠,让他尽量有好的睡眠。再有不仅仅是睡眠这件事,孩子如果做错一件事情,一定要原则一致,比如他就知道,只要我不好好睡觉,父母就会吼我,就会凶我,他就会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好好睡觉,没有任何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没有心理创伤,有了创伤,他才能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有了挫折感,我们才能够学会战胜自己,这是必须的过程,黑暗中必须要经历一点点才能成长。

我们要求就是一定要一致性,不能有时候吼有时候不吼,孩子找不着规律,其实孩子现在自己在找规律,你在吼他就在问,妈妈你是不是生气了?你就告诉他,我生气了,因为你不好好睡觉,他已经能察言观色了,就应该给他建立一种规律,出去他很在乎你的心理感觉,他就会乖乖的睡觉。

主持人:就是这个发脾气对孩子是有一些好处的。

赵红梅:孩子已经有了规则的意识了。

主持人:他知道妈妈生气,就会制止这个行为的。

赵红梅:还有的孩子在我们的父母身体很不舒服,比如说这个家长也说了,从来不发脾气很难,实际上家长肯定会有一些是发脾气的,实际上我们要求的是,父母他还是可以适当的发脾气,尤其是在自己遇到问题,或者身体不是很好,他完全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现在身体不舒服,你安静一会,让妈妈安静一会。我们说亲子关系中包括依恋、安全感,还有共情,就是他能够知道,妈妈不舒服我要保持安静,这样将来对他的社交是有好处的,包括他将来去了幼儿园,去了学校,他就知道同伴不舒服的时候,我应该给他安抚,而不是拽着他玩一些剧烈的活动,他就慢慢能够建立这种友谊关系,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让孩子学会体谅别人。

赵红梅:体谅别人的情绪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下面个问题比较长,她说我的女儿一直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上个星期女儿的爷爷奶奶想看孙女,我跟我老公就把女儿接了回来,但是女儿一看到爷爷奶奶就害怕,当时我们有以为是不熟,玩一会就熟了,就会好一些,第二天我跟我老公要去上班,我女儿一看到我们要走就大哭,而且下班我们回来后,就一直粘着我们,害怕我们离开,就连上厕所都要粘着,有时候一个人玩都不安心,而且总感觉她很紧张一样。

差不多一个星期,每到我们上班她都会哭很长的时间,现在我把女儿又送到了外公外婆那里,回去之后也是一样的,以前她不认生的,只要是熟人都会让别人抱,现在她只要外婆一个人,而且到我们那里一个星期,人也瘦了。她非常的感谢,她说这样会不会影响宝宝的性格,在没有接回来之前,女儿的性格是很开朗活泼的女孩,而且没有外婆在身边也可以玩得很好,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她想问一下教授该怎么办,才能让她回到以前的样子。

赵红梅:实际上她一直跟外公外婆在一起,就是跟外公外婆已经形成很好的一种安全感了,就是在外公外婆那儿很有安全感,而且她已经形成了一种很深的依恋的关系,这种依恋指的就是,只有在跟外婆呆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安全感,比如说跟陌生人接触,可能会离外公外婆很远,但是他一定要在我身边,这样我会回头看看他。那么其实从这个操作上来讲,我们看这个父母是有欠妥的。

首先爷爷奶奶来之前,有没有经常保持一些视频或者电话这种沟通,就是让孩子知道我有个爷爷奶奶存在,哪怕是听听他们的声音,看看他们的照片,可能这个父母没有做好这种准备工作。

再有,也就是说父母可能这时候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去看待,而是当成一个物件了,说得很通俗一点,他觉得我把你拿到这儿你就怎么怎么着,他认为一家人有天性,其实不是这样的,可能爸爸妈妈在这之前,如果没有给他看过照片,也没有不断的跟孩子讲,明天爷爷奶奶就来了,爸爸妈妈明天要去上班,你要在家里,爷爷奶奶会很疼你,会带你去玩什么的,孩子没有很好的这种心理准备,思想准备。

主持人: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在休息过后继续回到我们的节目中与赵博士一起来探讨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刚刚我们由于网络的问题我们节目提前进行了一些中断,现在我们继续刚才的问题,我们说到把宝宝一直是在姥姥和姥爷长大的,跟爷爷奶奶在一起就认生,刚才赵博士是让宝宝提前看一下爷爷奶奶的照片,提前沟通一下,请赵博士继续跟我们网友朋友们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赵红梅:我们说过了,父母在处理这件问题的时候有一些欠妥,他问到了将来怎么办,其实他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孩子在跟外人重新建立一信任,尤其在跟父母,他现在只围着外婆转,就是没有安全感。如果这个孩子还是外婆在带的话,可能外婆的这种教导过程中就会要把他之前受到的这种伤害去跟他说一下,你看爷爷奶奶也是爱你的,再让他去熟悉。我觉得要把这件事情给他疏导出来,不能存在这种心理,要不然孩子就会一直胆怯下去。要不断的疏导,同时还要让他重新建立一种安全感,建立完了之后再重新去步入社会可能就会好一些,可能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很慎重。

包括爷爷奶奶跟孩子接触的时候,你可能知道是爷爷奶奶,但是孩子是不懂的,突然把孩子给了陌生人,这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错误。

主持人:其实这次是爷爷奶奶,下次可能就是舅舅舅妈,姑姑之类的。

赵红梅:包括孩子去幼儿园,你提前不跟他说,就把他扔到那儿肯定不好,你要提前几个月就告诉他幼儿园怎么办,而且要教他所有的东西,你上厕所怎么办,吃饭吃不饱怎么办,都教他,这样他有了熟悉度就没有畏惧感了。所以说这个父母现在还来得及,以后的操作当中要特别的注意,先给他很好的心理上的准备,然后再去做一些事情。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这是说孩子自尊心太强怎么办?我们应该如何改善?

赵红梅:这个也跟小孩天生的个性有关系,还有就是要让他有这种自我克服挫折感的能力。因为相对一个问题很多家长就会提到,我们说小孩要赏识教育,经常捧着他不好,要不要刻意的进行挫折教育呢?其实没有必要,包括孩子学走路,摔倒再站起来,他本身就经历了挫折,孩子自尊心过强就不要在众人面前伤害他,而且当他不小心伤害了,孩子就恼怒了,也要给他进行心理疏导。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拿我们父母自己在做什么事情上失败,自尊心很受伤害的事情跟他讲,让他跟你产生这种共鸣,觉得任何人都可以犯一些错误,但是我改正了还可以重新再来,都是没有关系的。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说的是我儿子特别喜欢马桶,喜欢把手伸到马桶里玩水,总不能看着他玩吧。

赵红梅:如果说卫生间地上有水,因为小孩学习一些东西是需要很多次数的,他并不是说因为这个马桶不能动,你跟他挥手他就不动了,有的时候孩子需要持续一年,或者他只有完全明白马桶里面的东西是脏的,他才不会去动。一般的我们建议家长的做法就是,能不让他跟着你近卫生间就不进。还有就是把卫生间的门关上,或者如果能锁的话就锁上,不让他进。虽然马桶里面只有一点水,有的时候他个子很矮他会被呛,甚至还有窒息的。还有就是把马桶盖盖上,一个是冲水,再一个他喜欢玩水,觉得很有意思,首先要及时的把马桶盖上,让他远离。如果孩子非常喜欢玩,我们可以让他每次知道可以玩一下,但是每次把他的手拽出来的时候,都要跟他用同样的表情去做,就是很脏很臭,做出很不好的表情,这样让他知道这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还有一点就是为什么孩子这么喜欢玩,就是因为水和沙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可以让孩子洗澡的时候多玩一会水,这样他对水的兴趣就会得到一些满足,可能会降低他对马桶里水的兴趣,或者告诉他一些玩水正确的方法,从这个瓶子倒到那个瓶子,或者拿一个小喷壶去喷水,就避免他把手直接伸到马桶里,减少他这种不好的行为。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这个网友朋友他想问,赵博士你好,我女儿20个月了,应该是1岁8个月,奶奶很宠她,跟奶奶的关系很亲,有些任性,但是奶奶总是很宠她,所以我就经常的纠正,所以孩子和我不如和奶奶好。所以想问一下,这位妈妈应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也要和他们一起顺着她,还是应该有自己坚持的原则?

赵红梅:这个坚持的原则是非常可以肯定的,但是我觉得这个妈妈首先要做的就是跟她的婆婆,这个婆媳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跟孩子的奶奶沟通一下。我们说任何原则的东西有肯定要比没有强,一致肯定要比不一致强,他们就出现教养原则上的不一致,这个对于孩子来讲,只能够助长他的一些不好的,就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当一个人说不可以了,全家人都要说不可以,不能够违背这个原则。因为现在来看是很小的问题,如果将来继续这样下去,那么孩子的问题可能就会很大,他会钻空子。

还有我给这位妈妈一个很好的建议,你要知道你永远要记得你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就是教育孩子的重任永远你是最大的,不管是奶奶也好孩子别的什么人也好,都不如你的责任那么强,所以可能有的时候要拿出自己的这种权利,我觉得还是要硬一些,不能顺从孩子。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也是比较长的。她说您好,我想请教一下什么样的母子关系是健康的,良好的,她说我是自己亲手带宝宝的,他现在两岁零九个月了,已经是能说会道的小男孩了,我越来越感觉他的思想、言语性格受我影响特别大。他很爱我,但是做我的翻版是不利于他自身的成熟的,随着他的长大,我担心无意间让他的成长上有一些偏颇的地方,我的悉心呵护是否让他受挫?什么样的关系是一种有机的可互相持续发展的?相爱又各自有利的?

赵红梅:这个家长的问题看上去比较复杂,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可能她对自己的某些东西不是很满意,他既希望孩子像自己,但是他又怕自己的一些缺陷也在孩子面前得到表现。其实我们家长给孩子的最重要的就是一种自信心,不管是怎么样的,还有就是如果说我们非要用一个形容词,就是什么样的关系是最好的,其实就是一种和谐,我们现在经常用这两个字。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父母,有什么样的父母也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只要你们感觉到彼此是相爱的,而且孩子是很活泼开朗,情绪是非常稳定的,而且你们之间又能够有很好的互动那就可以了,其实不必要有太多去可以做作的一些东西。

主持人:这个问题是说女儿已经20个月了,特别喜欢吃别人的东西,在院里玩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吃东西就跑去要,哪怕是刚刚吃饱,在家不吃的东西也要来吃,怎么说都不听。还有宝宝很爱抢别人的玩具,该怎么教导她呢?

赵红梅:这可能跟宝宝的好奇心有关系,还有这个宝宝的体能也是非常好的,她有很强大的力量,喜欢去抢别人的东西。这时候实际上如果我们在玩具能够共享的时候,我们是可以告诉孩子的,当然要跟对方商量好,首先就是说孩子在拿到的时候,你要告诉他,你这样拿是不对的,通过语言或者表情也好。但是跟别人商量好了,就是孩子自己拿着玩具,让他去学会怎么跟别人商量,让他去问别人,你去问问哥哥或者妹妹我这个东西可以玩吗?如果别人点头了你就可以玩,如果别人拒绝你,那你就不能玩。实际上是家长带着孩子,让他学习这种社交技能,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带着孩子去做,慢慢的他就学会怎么做了。

主持人:小孩喜欢抢东西是一种天性吧,好多小孩都喜欢吃别人家的饭。

赵红梅:对,孩子对新奇的东西都比较感兴趣,还有他有竞争的意识,是天性。就是有的人表现的不是很强烈,有的孩子没有表现出来这种天性,是因为他不敢去,他内心想,他比较弱,腿不会动,行为上不会表现。

主持人:孩子他不敢,也可能是父母太强势了,让父母会觉得这么做会不会有一些害怕或者是怎么样的心理。

赵红梅:对,也有可能,他会压抑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那种好奇心还是存在的。我们还是希望孩子有主动探索的倾向,包括主动去对别人的东西产生好奇。可能这只是一个玩具,将来集体生活可能是一个游戏,如果你想去做,你也不敢去上前加入的话就是一个问题。所以说现在对于不管是敢动还是不敢动的孩子,你都要告诉他这种社交技能。比如说有的孩子是眼睛看着不敢动,你应该去鼓励他,像这种孩子,这种特别主动的,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你这样做你要先争得别人的同意,必要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赵博士您好,我家的孩子现在是2岁8个月了,刚刚上幼儿园,他每天都觉得自己上幼儿园很委屈,回到家就不停的动不动就哭闹,姥姥姥爷总是跟我们说让我们哄着,我有的时候气急了就打屁股,我该怎么办呢?

赵红梅:这段时间我们也遇到过,孩子刚刚入园,应该有充分的准备,让他的过渡期会短一点,如果孩子9月份入学,他可能每天都不想去,可以去跟老师了解一下,如果他表现的情绪比较好,就时间他逐渐的适应了。还有就是他如果产生了依恋之后,就会发现分离焦虑,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委屈,表现就是回家跟你哭。这时候应该多跟他谈论一些幼儿园好玩的事情,而不是总是说你今天是不是又想妈妈了?今天又哭了?脆弱的孩子可以引他,让他哭出来。但是有的孩子很坚强,他很能控制自己,你就跟他说,你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得很好,你是不是玩水了,下次咱们再去玩,每天上幼儿园都要跟他讲幼儿园怎么怎么好,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

我认为孩子不能去打,因为本身身体上在经受着那种伤害,你再去打他,他会觉得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主持人:或者让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舞蹈、儿歌展示一下。

赵红梅:他会觉得自己有所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现在马上进入十一长假了,孩子的问题可能还会复发。

主持人:孩子就不愿意去了。

赵红梅:对,长假之后还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

主持人:所以我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好的,给我们的网友朋友一些建议,大家可以更好的去控制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下一个问题。她说赵博士你看,我试着让孩子作主,但是结果是孩子越来越任性,妈妈说什么都不听,家人说这位妈妈已经没有威信了,不给孩子立规矩,这个度应该怎么样去把握?这个网友很迷茫,想得到您的指点。

赵红梅:其实我很赞成这个网友的做法,孩子的选择应该从小就开始,包括我们说让他六个月开始独立,一定要自己会吃饭,我们现在很多孩子,就是从家里抱到车上,从车上抱到幼儿园,基本上连走路的权利都失去了,吃饭的权利就更失去了。我们看到三岁的孩子不会吃饭,用手抓,因为在家里就是没有人给他这个权利。吃饭就是食物让他自己选,喜欢可以多吃,不喜欢可以少吃一点。这个妈妈让孩子作主,实际上是主动培养他做决策,比如很多小女孩,上了幼儿园就自己挑衣服了,可能她的审美还不是那么成熟,搭配的可能一塌糊涂,但是这时候你就给她一些建议。所以这个妈妈我觉得她应该继续让孩子学会自己作主,但是在孩子做决策之前,要先把自己认为正确的建议先给孩子,让孩子能够参考她的建议,完全没有必要自己有这种心理负担,就是别人说你没有威信,那就真的没有威信吗?不要给自己这种心理负担。

孩子只有跟你亲密的关系非常好,他认为你给他一个自由的空间,他信任你了,才会听你的话的,没有关系的。

主持人:还有一个网友说想给孩子报一个亲子班,按照我的理解,亲子班的目的不是学会什么东西,而是应该由爸爸妈妈一起和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一些益智游戏,他想听一听您的见解。

赵红梅:其实孩子的学习就是在玩中学,三岁以前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会探索,学会去分类,包括很多深奥的数学道理,比如这种流水他都能够学会了。但是所不同的,每个亲子班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有的会直接带着你,让你跟孩子玩一种益智游戏,这样实际上就是说,你在没有时间准备的时候,他会给你准备材料,给你设计好活动,你有跟孩子互动的这种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你们的亲子关系得到更进一步的紧密,因为孩子跟你玩得很开心,这是一个目的。

还有一种我们现在更多的强调,尤其是对于高知的父母,我们更希望强调亲子关系能够举办一些沙龙,或者有很多的理念,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家长在亲子课程中学到一些正确的教育理念,比如说我们让孩子学会洗手,学会自己吃饭,学会跟别人分享,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把这些理念从亲子课带到家里面。

主持人:所以说亲子班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赵红梅:对,现在我们越来越强调三岁以前的教育,之前我们说六岁以前各方面都发展好,小学之后就顺理成章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但是可以说,越小年龄的投资,包括金钱、精力、理念投入的越多,你将来的回报率越高。

主持人:这位网友叫做“珍惜有你”,她说赵博士你好,我女儿在今天中午午觉前的时候突然表现得很焦虑,老打人,甚至用头去撞墙,这样的情况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她刚睡着了,我就已经迫不急待的在网上查找解决的方法,结果找到这里来了,希望能够得到回复,想听听您的见解,女儿现在是22个月大。

赵红梅:也许孩子是做梦了,但是要结合孩子除了撞头,有没有语言,说什么,比如说她说害怕什么,或者头疼,如果涉及到生理上的问题,第一我们应该去医院看一下,是不是哪儿突然头疼不舒服,有的时候自己头疼,想打想敲,如果是自己害怕,梦到什么东西了,或者白天的时候,或者这两天看到什么刺激的画面,场景,受到了一点点小小的刺激,还要去分辨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应该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去分辨。

主持人:所以说当父母还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还有一个问题,这位网友朋友说,女儿在外边玩的时候,如果喜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就一直霸占着不肯还给别人,我们要走的时候,让她还回去她就会一直哭,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赵红梅:这种情况可以跟对方商量一下,是不是可以拿回家,可能她真的是特别喜欢这个东西,如果孩子真的很喜欢,我们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同样的,可能是因为她对这个玩具很感兴趣,但是我们没有给他提供,这是一种处理。但是如果她哭得不是特别严重,这个孩子还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就让她去还给别人,或者向她承诺我们再去买一个,或者想一个办法,你们可以互换,让她从小学会交换的这种原则,而不是说让她知道,只要我一哭什么目的都可以达到,只要不到这一点就可以了,让她学会一些别的,交换、自我控制等等,要去学习这些东西。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是我对孩子好好说他什么错了,他就像没听见一样,非得我大声喊他,这样子该怎么办呢?孩子四周岁了。

赵红梅:我估计这个孩子的耳朵听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先排除一下。

可能你说的时候,因为如果他错了,我们说一定要有一定的惩罚,你是面壁也好,还是禁止你玩某个玩具也好,其实不在声高,如果这个原则上孩子理解了,他可能就会严格的执行。所以孩子认为,只要态度好的时候,比如说他要罚我什么他就不会罚我,非得这个家长很大声吼着,孩子可能才会关注。所以这时候要告诉孩子,惩罚一定要严明,不管是语气多少的温和,但是原则是很清楚的。

主持人:该惩罚还是要惩罚的。

赵红梅:他可能就是有前面的经验,所以才会这样。

主持人:我觉得赵博士分析得非常对,希望能够给这个网友一些建议。

下一个问题就是,他说您好,我有一些困惑想请教一下,我女儿已经五个月大了,和小区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他们都很高兴,抓东西,对大人咿呀学语,我家宝宝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漠然,不关心,偶尔笑笑也罢了,他对我也不是很依赖,看见我也没有特别兴奋的表情,相反看见我姐姐倒是有,我姐姐偶尔过来两天,不常来,需要说明的是长假时宝宝是我带的,夜里都是跟我睡觉的,现在我白天不在家,感觉她也无所谓,我很想和宝宝相亲相爱,可是好像我做得不够,我该怎么办好呢?请帮帮我。

赵红梅:可能这位妈妈有了一种失落感,孩子粘着你你觉得很感受,但是不粘着你,你又难受。这可能是妈妈的一种感觉,可能宝宝还是很依恋你的,你分析一下和姐姐的差异在哪里,是不是姐姐经常逗这个孩子,是不是姐姐逗孩子的声音非常高?你需要跟姐姐学习一下。一般的五个月,我们说这种分离的焦虑,有了这种依恋会出现这种焦虑,一般在六个月的时候会出现,一般到11个月的时候是最高峰。你跟他分开的时候他会大哭大闹,可能他还没有表现出来,还没有到那个年龄,还有和孩子相处的技巧上需要一些学习和提高。

主持人:可能这位妈妈过于担心了,赵博士希望您多学习一下姐姐,姐姐是如何跟孩子玩的,看到自己和姐姐的不同。

这位网友说孩子现在老是喜欢掐人,老是把这个当成一种乐趣怎么办呢?

赵红梅:这个跟通俗的人来疯是一样的,如果他在第一次掐你的时候,你表现出很夸张的表情,好疼好疼,这个孩子下次还会掐你,因为他期待着你那种很滑稽的表情,助长了他这种行为,如果他掐你的时候,你会表现出不开心,而且你也可以适当的掐他,让他也体验到这种感觉,他会觉得这是不舒服的感觉,别人也会不舒服,他会自己去不做了。

主持人:相反你可以打他一下。

赵红梅:完全可以,尤其像男孩子。

主持人:有的小男孩打家长,打一下真的很疼的。

赵红梅:而且我们家长,肉嘟嘟的小孩,老喜欢去咬他一口,我们大人的牙齿是可以控制的。孩子觉得这是一种刺激,他也学习,到了幼儿园也喜欢咬别人,他控制不住,可能咬一块肉下来。你首先要告诉他,这是不对的,我不舒服,再一个为什么让他体验为什么我不舒服,疼究竟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就是说我们也不要咬孩子。

赵红梅:尽量少,孩子每次咬的时候,你就跟他说轻轻地咬,一般的三岁以后就会知道轻轻的是什么意思,比如说他放东西,一下子放下来,你要告诉他轻轻的,他都会理解这些词,不要助长他这些行为。

主持人:跟孩子相处其实也是一门艺术。

赵红梅:对,是一门艺术,可以说有点斗智斗勇的,因为是一种关系。

主持人:也是需要悟性的。我们来看看下一个问题。这位网友朋友说,我儿子5岁8个月了,跟孩子好好交流是不是和他的血型有关?我儿子,我们一家三口都是B型的,都是比较内向的,家里的气氛也很和谐,宝宝在幼儿园几乎不跟老师说话,老师说除了不说话,他什么都很好,不和陌生人说话,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赵红梅:这个也是比较好的问题,因为孩子五岁了,应该已经上了大班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在托班,也就是两岁或者是小班三岁的时候就应该发现了。其实确实心理学界也要这种说法,你是什么血型,血液是粘稠的还是什么。现在血型对应性格已经是很老的方法了。孩子其实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模仿,如果说我们父母就很内向,我们乘坐电梯从来不跟看电梯的阿姨打招呼,我们见到邻居就不打招呼,孩子就不知道打招呼,你的行为他是会学习的,你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如果我们家长想要让孩子开朗起来,你要开朗起来,你要表现得很礼貌,很开朗,孩子才会跟别人交流。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很必要,就是孩子还是应该学会跟陌生人说话。因为孩子之后的很多学习,都是跟同伴学的,如果他不跟别人交流,他怎么能够学习不同的学习方式呢?学习到不同的内容呢?达不到这种学习能力的提升,就缺少了很多的机会。

主持人:而且包括他将来的一些社交能力,包括和别人的交往能力都有一些限制的。

赵红梅:对,所以家长应该先做到,带动孩子。

主持人:就是说我们父母的一些做法孩子都会看到眼里的。

赵红梅:就是我们说的身教重于言教,你总是说你打招呼,你要大方,你首先自己不跟别人打招呼,他也没有这种意识,他不知道为什么要打招呼,没有这种感觉,没有这种意识。

zj09.com小编推荐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孙瑞雪有一本书说,要给孩子爱和自由,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爱和自由。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无条件的接受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自由则是父母与孩子都要独立,不要用成人的意志去塑造孩子,也不要过于依恋孩子。爱可以让我们同孩子之间更亲密,而自由,可以让我们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各自都有自己的空间,让孩子能独立成长。

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共同成长。

由于目前的中国,一个家庭一般只能有一个孩子,孩子常常占据家庭中的主要地位,孩子承担了父母长辈太多的爱,也承受了太多的期盼。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我,放弃很多,放弃自我的发展,放弃自我的空间,放弃夫妻的交流……其实,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良好的婚姻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并不是说,离婚的家庭就没有好的亲子关系,而是说,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然后才是亲子关系。好的父母关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健康的家庭关系,是父母共同把孩子抚养长大,把孩子带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独立,从而享受着孩子成长的乐趣,而不是把孩子的世界同自己的生活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如果把亲子关系放在家庭中的第一要位,父母对待孩子的爱就会产生偏差,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发生爱的误读。这些问题甚至会延续到孩子成人之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不正确的亲子关系,演变成糟糕的婆媳问题,糟糕的岳父与女婿的关系,然后再衍生出下一代的不正确的亲子模式,再一代代延续。

姗姗的姥姥还有一个儿子,她对这个儿子倾注了更多的爱和感情,在她的心中,这个儿子是最重要的。她会对儿子述说自己的苦恼、艰辛和种种的不如意,对于一个小孩子,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不幸归结于自己,他们会努力做一些超乎自己能力的行为,来弥补自己内心的亏欠。因此,儿子四岁时,踩着板凳给母亲做饭的举动,更多的不是源于孝顺,而是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他希望讨好母亲,来让母亲欢喜,从而冲淡母亲的忧愁。(13岁女孩自杀,以求捐肝救父,就同这种心理状况类似)。在儿子内心中,他知道自己是母亲心中最重要的人,为此,作为回报,他也要把母亲摆在第一位。在他的婚礼上,看着母亲,他突然开始哭泣,吓坏了来宾和新娘。那时,他心里一定是在为自己把本应全部都给母亲的爱分割出一部份而内疚,在他心底潜意识中,他认为这就是一种背叛。

婚后,儿子断然否认婆媳之间存在矛盾,他说,我们家永远都不可能出现这类的问题,在我们家,婆婆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但是,婆婆还是失落,于是,她就常对着儿子哭泣,因为这样会唤起母子间原有的同情内疚与亲密。儿子同孩提时代一样,对母亲的痛苦表示了强烈的内疚,他认为一定是自己的媳妇不好,惹母亲生气了,才会让母亲这样痛苦。夫妻关系急转直下。孩子的出生再一次改变了家里的格局,儿子喜欢孩子,他的爱再一次被分走了,于是,婆婆告诫儿子,一个男人这样儿女情长是没出息的,你要以事业为重……

任何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爱全部都给了另外一个人,并且把自己的前途和希望都寄托在这个人身上,他必然会对这个人寄予很高的期望,他希望这个人会回报自己的付出,回报自己的爱,而这就变成爱的交换,而不是无条件的爱。高的期望值必然产生高的压力,而且,每个人对回报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最后,这种爱就会变成两败俱伤的爱。

亲子关系同样适用这一规则,所以,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首要前提是:父母要独立。父母不需要为了孩子放弃自己一切,父母需要有自己的成长空间,有夫妻正常的相处空间,有自己的事业成长空间,有自己减缓压力的空间。只有自己不断成长,才能不过于依恋孩子,才能适应不断成长的孩子,也才能赢得孩子更长久的敬爱。

爱是以孩子的成长为首要任务,根据孩子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身为父母的角色,从无条件的爱,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最后,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人。但是教育往往在方寸之间发生偏差,天下的父母都会认为自己提供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爱。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说:爱不只是给予,它是合理的给与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而合理,不能只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判断以及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中国父母并不很多,大多数的父母给予孩子的是强势的溺爱或者是无原则的放纵的宠爱。

一般来说,一个事无巨细,包办代替,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家长,更容易成为强势的家长。强势的家长,看起来非常爱孩子,他们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只要孩子听话地遵从照办就可以了,他们代替孩子思考,代替孩子决定,如果能代替孩子去做,他们也一定毫不犹豫。他们希望孩子成为自己心中理想的样子,他们几乎不去探索孩子的内在需求,他们认为孩子还不够大,不能照顾好自己,因此他们在凭自己的意愿为孩子安排。他们不认为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孩子也失去了自己成长的机会,会非常不自信。通过对孩子的照顾和控制,强势的父母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他们在潜意识中害怕孩子有一天会脱离自己而独立,所以他们认为孩子永远都不够大,不能独立处理自己的问题。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一手操办,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于是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不相信孩子,孩子能力越差,越依赖家长,家长则越不信任孩子。

强势的父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但是更多的强势父母会培养出缺乏独立性的孩子,习惯于受到父母的照顾,生活自理能力差,易形成一种依赖型人格。因为难以自立,就更谈不上自强。而不能自立自强的人是缺乏竞争力的人,是难以适应社会的。这样的孩子,成年后面对婚姻、工作和生活,会有诸多的烦恼,而这些烦恼均起源于他们没有能力去解决问题。

孩子是在选择中成长的,他们会在选择中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的世界。失去选择的机会,实际上就是让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教育就是等待孩子成长的过程,成长需要时间和过程,需要孩子自己一点点的去体会。爱孩子,不是给孩子你的思想,而是让孩子拥有他自己的思想和选择。

可可的爸爸是人类学专家,由于性格乖戾,同周围的同事和领导相处有困难,为此他认为自己获得的荣誉与自己取得的成就相比,真是少之又少。所幸他有一个优秀的女儿,这份优秀是所有同他作对的人都不拥有的,他希望女儿能出人头地,为自己争一口气。他对女儿的培养用尽了心思,只要同女儿的优秀无关的事情,他都可以代劳,不需要女儿分心。可可只要按照他的规划来做,就可以成为他周围无人能敌的成功孩子了。可可五岁上小学,是四年制的少年预备班。可可很用功,成绩很好,于是,可可正式考进了少年班,又用了四年,完成了中学的课程。可可几乎没有业余时间,她要弹琴,要学外语,要培养特长。可可13岁时,要考大学了,可可的爸爸环视整个中国,没一所大学能配得上这么优秀的女儿,他着手为女儿联系国外的顶级学校。可可开始忧虑,她害怕一个人离开家,到遥远的地方独自生活,她一次又一次地对爸爸说,她不原意出国。她爸爸对女儿的恐惧不以为然,认为可可是不自信,熟悉了情况就好了。他还在兴致勃勃地替女儿写自荐信,联系学校,申请奖学金。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可可莫名其妙的突然开始厌食,进食以后就会呕吐,她渐渐的不吃饭了。骨瘦如柴的可可,最终在医院度过了一年的时间,病情的反复,令专家都很无奈。

可可的爸爸是我的同事,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的一个心理学的同事帮助了他,心理学认为:可可的厌食症,来源于她内心对父亲的反抗,可可尊敬爸爸,崇拜爸爸,但爸爸对她生活的强势主导又令她厌倦,她无力同爸爸抗争,只能以厌食症的表象来表示对爸爸的反感。可可同她的爸爸一起接受心理的辅导,对她爸爸来说,培养优秀女儿的梦破灭了,这让他万分沮丧,但是,如果女儿能恢复正常,他宁愿什么都不要。

良好亲子关系的第二个前提是:让孩子独立,尊重孩子的选择。

说到尊重,目前非常多的中国家长可能都认为自己给了孩子足够的尊重。确实,目前我们的教育开始反思,主张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主张孩子个性的张扬,主张给孩子最大的自由成长空间,给孩子最大的尊重。难道这还不够吗!尊重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成长。但是,尊重不是顺从,不是溺爱,而是协商和引导。尊重的前提是要有行为要有尺度和规矩。

苹果三个月大,他的妈妈就出国留学去了,苹果由教授奶奶照顾。奶奶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人,对苹果的教育也是钉是钉铆是铆,苹果有些害怕奶奶。两年后,苹果妈妈回来见到的是一个胆小的孩子,不喜欢同别人玩,经常受欺负。苹果的妈妈心疼万分,她认为是对苹果太严厉了,才会让孩子胆小懦弱。她决定改变对孩子的教育,对苹果要以赏识鼓励为主,不能批评孩子,要让他自信。苹果的父母严格的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给孩子最自由的成长空间,只要他想做的,父母很少干涉。苹果做的所有的事情,爸爸妈妈都说,真棒。爸爸妈妈鼓励苹果要勇敢,不要畏惧权威和强权。渐渐的,苹果果然发生了变化,他坚持自己的主见,自己想做的一定要做,自己不原意做的,也没商量的余地。同时,他开始具有进攻性,如果不满意,他就会拳打脚踢,不管是父母还是别人。有一次,苹果的姑姑来看苹果,没像以前一样给他带好吃的,苹果号啕大哭,非要姑姑马上去买。从此姑姑再看苹果,一定要给他带小食品。还有一次,爸爸妈妈带苹果参加聚会,爸爸一边抽烟一边聊天,苹果突然大声叫:你给我灭了,你给我灭了。爸爸没听到,继续聊天,苹果冲上去,踢了爸爸几脚,嘴里还叫着,你倒是灭了呀。爸爸一边熄灭,一边说,好好好,儿子发话了。

不同的教育会培养出不同的孩子,苹果的父母给了他宽松的爱,但是,没有限制的爱,很容易就发展成纵容的溺爱。有很多时候,是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缺点,在谈到孩子的问题时,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孩子的个性,有个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家长的不肯正确面对,造成了对孩子的放纵,同时,也养成了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而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任性。

王强就是在放纵的环境中长大的,父母在他眼里根本就毫无威严,在他小的时候,无论是他还是他的父母,都对这种家庭环境非常自豪,认为这是民主的家庭,孩子可以没有任何扭曲的成长。王强有很多缺点,比如不服管束,对所有的规矩熟视无睹,经常嘲笑别人等,但是他父母倒不认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认为有个性的人才有更容易成功。困难从王强的青春期开始,王强开始叛逆,而父母对他越来越失望,也越来越无能为力。高三时,王强宣布他要考电影学院,父母认为这简直是疯了,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现实一点。劝说无果,无奈的父母开始帮助他做考前的准备,首先从造型开始,要包装出王强的气质。但造型之路并不顺利,理发师把王强的头发弄坏了。一家人急忙扑向另一个理发店,看能不能弥补,弥补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王强在理发店里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气愤地向妈妈大叫,都是她瞎掺和,害自己成了这个样子。妈妈的解释和安抚只能加剧他的怒气,最后,他扬长而去,留下尴尬和伤心的妈妈。

给孩子放纵的爱,会让孩子不懂得关心别人,而对父母的付出认为理所应当。环视我的周围,我发现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盈盈妈妈一直对盈盈有求必应,她觉得只有给盈盈加倍的爱,才能弥补这可怜的没爸的孩子,所以,尽管自己收入不高,但是对盈盈却从不亏待,盈盈的生活费居高不下。盈盈的爸爸去世时,她妈妈还很年轻,但是她妈妈怕盈盈受欺负,一直没有再寻找自己的幸福,直到有一天遇到了自己初恋的男友。盈盈对新爸爸非常不满意,她说新爸爸对她不好,以前亲爸爸活着的时候,她每次来月经后的内裤,都是亲爸爸给洗,现在让新爸爸给她洗双袜子,他都不情愿。她还说,新爸爸对她每月的生活费用有意见。她开始同新爸爸作对。妈妈对这种局面左右为难,几经权衡,她决定要放弃自己的生活,要让女儿满意。这时,无论是盈盈的新爸爸,还是盈盈的姥姥姨舅,都劝妈妈要三思,孩子已经长大了,她马上就上大学,妈妈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了。但是,所有的劝阻都遭到盈盈的反对,盈盈问妈妈:一个对我不好的人,你能安心跟他过一辈子吗?盈盈的妈妈试图解释亲爸和继父的区别,盈盈断然拒绝了:我不再想见他。盈盈的妈妈含泪放弃了自己的新生活,她想孩子还小,不懂事,再大些就好了。

盈盈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体贴妈妈。有一次家族聚会,一家人出去玩,盈盈的妈妈负责财务,所以妈妈跑来跑去的,一会买门票,一会付款,盈盈一直束手旁观,还不停地批评妈妈:你怎么穿这件衣服就出来了,邋遢劲的;收腹,肚子都挺出来了;你看你买的这些东西,真难吃……

一般来说,孩子年纪越小,家长对孩子越是报以宽容的态度,孩子的一切举动都是可以容忍的,孩子性格或心理的种种端倪也视而不见,甚至觉得非常可爱。随着孩子年纪逐渐增长,家长就孩子的要求就相对越来越高,希望孩子能有好的表现,但是,对孩子在儿童时期的放纵会在青少年时期才会被放大,这时家长会觉得孩子比较任性,不懂事。其实,不只是孩子的行为,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态度也是一样的,在孩子年级小的时候,父母更多的给与孩子鼓励,但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学习的压力加大,家长渐渐的就会弃用鼓励,而更多的开始批评。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下)


2、关注并支持

通常情况下,父母一般比较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身体发育和道德品质。这些方面比较明显,也很重要,但是若父母只关注这些,父母的视野就过于狭窄。那么,父母还应该关注孩子哪些方面呢?

A个性与情商

父母不仅应该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给予关注,还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情绪给予关注,比如孩子的意志是否坚强,孩子把握情绪的能力怎样,孩子是否善于与别人相处等,这些同样是影响孩子人生质量的很重要的方面。

B兴趣和爱好

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爱好是无用的,这是不应该的。其实孩子的爱好有时候比孩子的学业更重要,因为孩子的学业是为他的发展打基础的,而孩子的兴趣却往往决定孩子的发展方向,现在再也不是计划经济的分配时代,每个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的道路。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反映了孩子的天赋和特长,未来的社会更需要扬长避短,无视孩子的天赋,只关注基础教育过程中的分数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做法。关注孩子的兴趣走向,为孩子的爱好提供支持,也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事情。

C心理的成长

同时我们应该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人的心理的发展道路要比身体上的成熟更为曲折。成长的“隐痛”成为文学家热衷的题材,从侧面反映了人的心路历程是多么复杂、微妙并且充满了陷阱和危机。孩子在同龄人中是否“吃得开”,是否能够获得异性的青睐,是否被自卑心理压抑,男孩子是否因为性的压抑而消磨意志,女孩子是否因为爱的迷离而魂不守舍……通常这些问题孩子会掩藏起来,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和信心才能发现端倪并打开孩子的心扉。父母假如能为了孩子稍微读一点心理学的书籍,去关注一下孩子心理的成长,必然会迎来孩子深深的感激,尽管这只是父母的应尽之责。

3、学会沟通与理解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孩子是什么话都和父母说的,那时候孩子充满童趣,父母也很愿意听孩子的无忌童言。有的家庭两代人之间的这种沟通习惯可以保持终生。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大部分家庭的孩子发现父母对他说的话并不是很感兴趣,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响应或者反馈。试想,谁会对一个心不在焉的听众倾诉呢?于是孩子丧失了与父母沟通的兴趣,有话要么只与自己的同龄人或朋友说,要么憋在心里。沟通的习惯中断了。然而,有一天父母发现孩子在心理上离自己越来越远,或者感觉自己有必要了解孩子,便试图与孩子交谈时,但是往往因为沟通习惯中断的时间太长了,孩子没有了跟家长交流的渴望,从而常常找借口躲避;即便是肯坐下来与父母谈,往往也很难有比较充分的沟通。父母不能及时了解和指导孩子,就增加了孩子在急于被人了解和认可的状态中早恋及被坏人教唆的危险。

学会沟通和理解是成功父母的必修之课。孩子是不断成长的,他们的变化比我们成年人要大得多、快得多,我们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孩子不可能永远像3岁的时候跟屁虫般的对我们唯命是从,孩子越大就越有自己的秘密,就越需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对被尊重的要求就越高。这种变化是生命的自然现象,我们必须接受。接受老师代替我们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接受孩子的同龄人代替我们成为他们更亲密的伙伴。我们在孩子的生活中慢慢地“退后”,但是不要“退出”。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是他的好“参谋”,当孩子沮丧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成为他们的避风港。

很多时候,误会仅仅是因为我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现象无论是在成人世界中还是亲子之间都是十分常见的。与孩子相处,更需要换位思考,去移情地理解,多具备一些同理心,孩子与成人的心理差别、成长时代的差异、社会化的程度不同、个人经历的不同,等等这些都为亲子沟通和互相理解造成了障碍。我们只有尊重这样的差异,才能够跨越这样的障碍。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上)


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1、爱,如何爱

也许有的父母奇怪,难道父母还有不爱孩子的吗?父母绝大多数是爱孩子的,这是人类的天性,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一方面,父母爱孩子是一回事,而孩子能否感受父母的爱是另一回事;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爱和积极的关注是否一贯或者是否受一定条件限制。

A孩子能感到您的爱吗

我们中国人的感情比较含蓄,不习惯于轻易表达,尤其是父亲,以致于尽管父母们爱孩子爱得很深切,但是孩子却感受不到。

比如有的父母认为自己跟孩子讲话不用客气,而实际上态度很凶,以致于孩子渴望成为“客人”以便家长对他和蔼一些;

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比较严厉,孩子经常处于被惩罚和训斥的威胁之下,对父母有很重的畏惧心理;

比如有的父母向孩子提出要求,却不说明理由,以致于孩子感到自己处处被支配,不仅体会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还会埋怨父母侵犯自己的独立;

有的父母或者由于工作忙或者因为忙于自己的娱乐而很少与孩子呆在一起,以致于让孩子产生被父母疏远或者被父母遗忘或者在父母心中自己无足轻重等错觉。

B孩子感受到的是什么样的爱

另外一个重要的情况是父母不能对孩子表现出持续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注。

比如说,父母过于情绪化,心情好的时候,就对孩子百依百顺;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对孩子横加指责,给孩子一种父母的感情很不可靠的感觉;

比如说,父母脸上的“天气”随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急剧变化:成绩好态度就好,孩子什么要求都答应;成绩不好就冷若冰霜,孩子想干什么都不成,让孩子感到父母不是喜欢自己,而是喜欢自己的成绩。其实,考砸的时候,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怀和接纳。我曾听说有一位母亲带着他刚刚出狱的儿子上街,逢人便讲,他曾经是个罪犯,但他永远是我的好儿子。以此来恢复孩子的自信心。这样的母亲才是真正的母亲。把自己的态度与孩子的成败挂钩,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却非常容易伤害两代人之间的感情。

爱孩子,并且让孩子感到爱。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我们会更高兴;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感到家庭是个避风港和加油站;做孩子某项活动的玩伴;能够和孩子在一起愉快地闲聊,仅仅是闲聊……这样才是更为和谐的爱。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下一篇: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下)

要重视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婴儿最初的情感依恋对象是妈妈,因为他每天与妈妈朝夕相处,从妈妈的呵护、哺喂和爱抚中,产生最初的对外部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个阶段是妈妈建立亲子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利于宝宝身心的成长,也有利于他长大后的社会情感发育,使他能对别人充满爱心和信任。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注意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频繁地更换监护人、更换保姆,都可使亲子依恋关系不能正常稳定的建立。有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会情感发育,使其情感冷漠,性格孤僻,对外部事物和人缺乏信任。

一、建议妈妈在哺育宝宝的过程中,接受以下有利于亲子关系建立的建议:

1、请尽可能的采用母乳喂养,母乳中除了包含代乳品无法供给的养份和抗体外,在哺乳的过程中,宝宝躺在妈妈的怀里可以感到温馨的母爱,就像在妈妈的子宫里一样。

2、请尽可能的自己带养,请别人带宝宝,宝宝的心理会产生隔阂。

3、请尽可能的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宝宝的每一声呼唤都期待着妈妈的回答,能得到你的回应,他会备感兴备。

4、请注意给孩子应有的父爱,许多爸爸认为养育宝宝的主要责任由妈妈承担,爸爸只起辅助作用,这种想法会让你忽略对宝宝的关爱。

二、利于亲子关系建立、促进体能发育的亲子运动

具体的做法很简单,在与孩子的接触中,多与他拥抱、抚摸、亲吻、对视,抓住每次机会和他说话、游戏。家长投入的情感越多,现在和将来得到的收获就越多。

3个月:帮孩子练习翻身动作

4个月:扶着孩子练习蹦跳动作

5个月:俯卧引体向上、向前抓玩具

6个月:训练孩子独坐、扶持站立片刻以及为孩子做被动体操

如何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1、关注宝宝的需要

要细致深入地了解宝宝,关注宝宝的需要。不仅仅是从语言上,还要从他们日常的行为中去感受宝宝的内在需要、潜在需要。

2、尊重宝宝的看法

在与宝宝的沟通中,爸爸妈妈要记住,宝宝也是一个话语主体。所以,在和宝宝交谈的时候,不要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认真对待对尊重宝宝的看法,并与宝宝进行良性的互动。

3、体会宝宝的感受

当宝宝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她)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她)“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宝宝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她)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4、了解宝宝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宝宝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宝宝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宝宝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5、认真回答宝宝的问话

宝宝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宝宝的需要做回答。例如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宝宝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宝宝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此外,对于宝宝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宝宝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宝宝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6、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坏”、“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7、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能引起宝宝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宝宝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来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引起宝宝的交谈兴趣。

8、充实宝宝的生活经验

亲子对谈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宝宝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着宝宝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身边的花花草草。

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林林总总,都可以作为谈话的素材,宝宝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总之,尊重孩子不只是因为他们是孩子,要真正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培养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8妙方


1、关注宝宝的需要

要细致深入地了解宝宝,关注宝宝的需要。不仅仅是从语言上,还要从他们日常的行为中去感受宝宝的内在需要、潜在需要。

2、尊重宝宝的看法

在与宝宝的沟通中,爸爸妈妈要记住,宝宝也是一个话语主体。所以,在和宝宝交谈的时候,不要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认真对待对尊重宝宝的看法,并与宝宝进行良性的互动。

3、体会宝宝的感受

当宝宝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她)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她)“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宝宝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她)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4、了解宝宝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宝宝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宝宝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宝宝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5、认真回答宝宝的问话

宝宝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宝宝的需要做回答。例如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宝宝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宝宝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此外,对于宝宝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宝宝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宝宝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6、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坏”、“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7、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能引起宝宝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宝宝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来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引起宝宝的交谈兴趣。

8、充实宝宝的生活经验

亲子对谈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宝宝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着宝宝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身边的花花草草。

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林林总总,都可以作为谈话的素材,宝宝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最佳时间


网友提问:什么是最佳的时间去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赵红梅:一般从我们国家来讲,这种亲子关系可能从青少年表现的比较严重,冲突或者是逆反,有的孩子也是三岁左右出现不听自己的话,这种其实亲子关系出现了一点点问题。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孩子在你肚子里的时候,你跟他已经就形成了一种关系,因为你们的血液的流动、心跳彼此之间是沟通的,但是这种沟通可能是你意识不到的。

自从小孩子从妈妈肚子里一出来,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实际上从你开始给他很好的喂养,包括洗澡、爱抚这种动作都包括在里面了,这个时候你们就已经开始建立这种关系了。而在这时候,实际上从出生到他以后很长时间里面,之间的这种信任感。比如他饿了,一哭你就马上给他喂,他渴了你也能给他喂水,他需要你抱的时候,你能及时的抱他,他觉得有安全感。向世界发出一种信号都会有人关注我,如果孩子有一种需求,通过哭没有这种得到及时的反应,哭累了就不哭了,慢慢的他对你就没有信任感,就没有安全感。他长大以后,我们其实做很多成人的心理咨询,他就是没有安全感。不管是对于异性的关系,还有对父母、对同事都会出现这种状况。

赵红梅:北京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现任北大幼教特教资源中心副主任。

本文来自

专家在线聊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