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25-36个月的时候,逻辑思维能力也是这个阶段宝宝的发展重点,在家里面父母可以陪宝宝做一些有趣的智力游戏。妈妈可以在家里面让宝宝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将玩具分类,使宝宝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另外,让宝宝学会了解顺序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大到小,从硬到软,从甜到淡,也可以反过来排列。“我们宝宝会数数了,从1到10数的可顺溜了!”。对此,季文兰说,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宝宝不是在“数数”,其实是在“背数”。

如何让宝宝真正对应起数名和数量,懂得“数”的概念?季文兰说,父母在教宝宝数数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多点耐心。让孩子从一边口里有声,一边用手摸摸物品,逐渐过渡到用眼睛默数。此外,父母可以教宝宝一些空间概念,如“上下左右,里外前后”。

这些空间认识,父母在日常生活可以有各种机会来引导宝宝如:“请把勺子放在碗里”,而左右的概念对宝宝来说就要难一些。其实让宝宝区分颜色、认识数量和空间,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宝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编推荐

3种亲子活动推荐 家长陪孩子玩好处多


玩耍是幼儿生活中的主题,作为家长要抽出时间多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哦。家长陪玩不仅仅可以增加亲子关系,对孩子还会有其他好处的哦。在这里,小编就来推荐几款亲子活动吧。

家长陪孩子玩有什么好处

为了与宝宝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父母应陪着宝宝玩。父母的爱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营养催化剂”。一个感受不到父母关爱的宝宝,其情感发展不可能正常,而情感的发展对于宝宝的整体发展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现代的父母们整日忙于工作,现代精心设计的玩具也比过去的玩具更鼓励宝宝们独自玩,无形中父母与宝宝之间少了一份情感交流与沟通,这是造成一些宝宝冷漠、孤僻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父母们能抽出一些时间与宝宝一同玩耍,一同欢笑,那么“自闭症”、“孤独症”这些“时髦”的疾病就会远离宝宝。

下面小编就来为推荐几款亲子活动啦,快来看看吧。

3款亲子活动推荐

骰子游戏

主题:数字

目标:让宝宝判断骰子数目的多少,提高对数字的认识

材料:骰子两个、计分表

方法:一定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才会乐趣无穷。如果爷爷、奶奶也加入就可以玩几个人一组的游戏,并在记分表上列出胜负,宝宝将更有兴趣。两人同时掷骰子,掷出点数多的一方获胜,获胜者在计分表上画上一个圈。最早获得10个圈的一方获胜。结束后,让宝宝自己比较圆圈的数目。

认字游戏

主题:语言

目标:让宝宝学会把身边的东西和文字联系起来

材料:纸(便笺纸更方便)、彩色笔、胶带

方法:在纸上画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桌子、椅子、钟表、宝宝喜欢的玩具等,交给宝宝。稍大些的宝宝可以直接给他写着文字的纸片。妈妈可以用带有旋律的声调唱着问:“桌子,桌子在哪里?”让宝宝找到桌子,也用有旋律的声调回答:“在这里,在这里。”宝宝找到妈妈要求找的东西后,把手中画有同样物品的纸用胶带贴在该物品上。

说反义词

主题:语言

目标:让宝宝进行相反词的类推,提高思考力

材料:家中一切可以形成对比的东西

方法:妈妈对宝宝说:“现在我要说一个短句子,但我说到一半就会停止,所以你要仔细听,看看接下去要说什么。”然后问他:“糖是甜的,那么盐呢……”引导宝宝回答“咸的”。如果宝宝答不出来,就让他亲自去尝一尝盐,或回忆一下以前的经验。可参考下述问题:冬天冷、夏天……;白天亮、夜晚……;绿灯前进、红灯……;海绵柔软、石头……;小孩矮、大人……;爸爸是男的、妈妈是……,诸如此类。

爸爸妈妈们,快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吧。

这种越玩越聪明的游戏,家长们一定要陪孩子做!


很多家长们都会买一些玩具给孩子玩耍,其实你不知道,家长们可以陪孩子玩亲子活动,能够帮助宝宝变得聪明的,可以陪孩子一起玩哦!

很多经常问我,“涵涵妈,我昨天对孩子发了好大一通火,会不会对娃心理造成什么伤害呀?”

我常用著名心理治疗师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一书中的观点作答。即:不要过度担心。与其担心焦虑,不如把这个时间拿来同孩子玩耍。即使自己做错了什么,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一场,问题也就没有了。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角色扮演游戏,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过家家这个游戏,给孩子智力发育带来的好处。

咱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每个会玩的孩子,都是天生的潜力股!》里面有提到,孩子会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发展出各种能力。

孩子通过大量的角色扮演来再现生活经验、学习社交技巧、发展想象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

有时孩子在幼儿园遇见什么不开心的事儿,自己不知道怎么表达,而通过角色扮演,家长能够了解清楚。

比如宝宝回家后闷闷不乐,妈妈拿着玩具小熊,或者男孩子喜欢的恐龙,变换声音问:“小恐龙,你为啥不开心呀?”

这时把头转向孩子,问:“宝贝,小恐龙为啥不开心呀?”

孩子可能就会回答出自己不开心的原因,比如:“乐乐说不让瑶瑶跟我做好朋友,结果瑶瑶就不跟我玩了。”

了解了原因,我们自然就知道该如何下手去引导了,也不用过度担心了。

可以解除孩子的心理焦虑

很多小孩子都喜欢玩打针游戏,特别是从医院回来后,因为自己也终于可以不受控制地给别人扎针啦。这其实是孩子自我缓解焦虑的一种方式。

那我们在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前,不妨也玩一玩,让宝宝装作医生,我们是需要打针抽血的病人,然后将治疗过程演示一遍,并且说:“咦,原来扎针只有一点点疼哦,就扎的时候疼一下下,跟被蚊子叮了一样。”

孩子之所以怕扎针,是源于对未知的恐惧,我们通过游戏,让孩子对这个过程有了了解,并且对打针的疼痛程度有了概念,那到时候就不那么害怕了。

涵涵每次生病去打针都不怕,也许就源于我们经常做此类游戏。

从1岁多到现在4岁多,涵同学的理想一直是当医生,还要求我给她买了医药箱等玩具。

那天她用拼插积木搭建了一个医院,里面有两张床,床之间有个输液杆和点滴瓶,说是俩宝宝在医院打点滴,而她自己是医生,还给我编了治疗过程什么的,我听了第一感觉是“真会玩”,竟然把两种玩具结合在一起搞出这么个东西。

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提高规则意识

孩子总是打人,抢玩具,或者被打不敢还手,想要跟别人玩不知该如何做,这些都可以通过跟爸爸妈妈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找到答案。

还有过马路的规则,医生要遵守什么,消防员的职责等,都能在游戏中了解到。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学习相关知识

涵涵3岁多时可以从1数到100,现在会做20以内的加减法,很多人问我怎么教的,其实我真没怎么教。

她自己在玩积木的时候,经常数那个点点,来做加减法。

当然,跟我们一起玩“超市买东西”游戏的时候,我也经常有意识地加入找钱、算账等环节。

在一起搭建积木的时候,我会科普正方体、菱形、圆锥等概念。并顺便掌握这些的英文单词。

也可以用玩偶排队来锻炼数理逻辑,比如男孩女孩男孩女孩,或者男孩男孩女孩女孩,这样的排队方式,让孩子明白ABAB,AABB的排列规律,这些都对以后学习数学有帮助。

另外也可以扮演科学家做一些试验,扮演海底探险者了解海底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绘本也可以用“演”的方式来读

绘本可不是只能由妈妈来念,宝宝来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印象,还能提高孩子语言表达力。

比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等绘本,就特别适合拿来演。在演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绘本本身的内容,完全可以任想象力驰骋,随意发挥。

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黑猩猩喜欢在同伴的手掌上挠痒痒,还喜欢假装发现好玩的东西,让同伴赶紧来看,特别是他们刚吵完架的时候。

涵涵就经常喜欢跟我玩,她是妈妈,我是宝宝的游戏,以此来告诉我,她内心想要妈妈做什么或者怎样跟她相处的期盼。

现在很多家庭,孩子和父母就像同一个房间里的陌生人,各自忙着各自的,不产生交集,很多孩子因为不能被关注到,而啃指甲,甚至把指甲啃秃,都是因为父母陪伴质量不高,他们仅仅是在身边陪着孩子,而不是陪伴着。

角色扮演游戏,真的很有必要跟孩子一起玩,在游戏中,孩子一边探索世界,一边掌握在这个世界中需要的各种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缓解内心的焦虑,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

所以,不妨抽出时间陪孩子玩玩这个游戏吧,引导孩子时也可以通过这种途径,它可是比说教和唠叨更有用呢!

用心陪宝宝游戏吧


晶报讯你知道如何让初生宝宝获得安全感吗?你能猜出宝宝手舞足蹈表演的是什么吗?你知道宝宝喜欢什么颜色吗?你了解宝宝爱玩什么游戏吗?你能读懂宝宝创造的作品吗?

这些问题对于时刻关注着孩子成长的爸爸妈妈们自然是简单不过了,但作为新爸爸妈妈的你们,是不是心里还没有谱呢?那就赶快来参加由《晶报·起跑线周刊》、

、普勒公关联合推出的第三届深圳亲子文化节的趣味亲子默契大考验吧!只要你的宝宝未满8岁,就可以在这里找到他爱玩的项目,找到属于他们世界里的快乐。

深圳亲自文化节用心陪宝宝游戏吧

0-3岁小宝宝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参与亲子运动项目:现场由和美医院权威专家指导给0-6个月宝宝进行有效的“婴幼儿抚触运动”;宝宝妈妈一起“划旱船”,考验共进退的默契;与同龄宝宝进行爬行竞赛;扮演麦鲁小城“搬运工”,争做最能干宝贝。而3-8岁大宝宝大可发挥无限的创造力,尽情开始各种DIY创作:衍生涂鸦比赛、铅笔俱乐部DIY公仔、松堡王国积木游戏、多丽通猜歌名等,只要他喜欢,那他就能成为当天的创意大师!

丰富精彩的活动内容是本届亲子盛会的重要特色之一。因此,活动自本月12日启动报名以来,就有已超过300个家庭参与报名,现今每日还不断有众多关注本活动的宝宝家长通过

报名通道、电话、QQ报名等渠道希望了解更多的活动信息,以为宝宝能顺利参加而做好最充足的准备。

据悉,本届深圳亲子文化节将于12月22日在享誉深圳的儿童主题商业——深圳湾体育中心正式启动,活动持续至明年10月,届时将牵手上万个宝宝家庭,陆续走进深圳30个大型社区,让深圳的宝宝们在玩乐中成长,在欢乐中体验与爸爸妈妈的互动,增进彼此感情。宝宝成长的分分秒秒,都需要父母用心的陪伴,一点一滴的关爱就从今天开始吧。

宝宝常玩的小游戏,想不到好处这么多


真的,再忙也要玩,否则孩子太吃亏。

一位爸爸外出回到家,发现自己4岁的儿子在跟邻居家小女孩玩过家家游戏。儿子扮演的是一位妈妈,不仅温柔地抱着“宝宝”(一只玩具小熊)哄睡,还给宝宝哺乳。爸爸不高兴了,批评了儿子,还批评了让儿子玩过家家的妻子,说还不如让儿子玩玩具,他认为过家家是女孩儿的游戏。

这位爸爸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孩子玩过家家还不如玩玩具,二是玩过家家是女孩儿的游戏。

玩过家家,是孩子心智成长的表现

过家家行为,大多数发生在2-6岁孩子身上,尤其是4-6岁孩子身上,属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合作游戏阶段。

不仅反应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是儿童认知发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表现。

合作游戏对孩子意义重大,不仅要求孩子有言语沟通、自我控制、理解他人需要和理解游戏规则的能力,还需要具备社交技能。

不少人认为,过家家仅仅指的是孩子扮演家庭成员,其实过家家可以是其他的角色扮演游戏,也常常称为“假装游戏”,比如扮演厨师与客人、医生与病人、售货员与顾客、学生与老师……

心理学家对儿童“过家家”的研究

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他发现,过家家游戏能促进孩子下面三方面能力的发展:

1.想象力

年幼的孩子由于年龄的局限,做出大人或其他角色的游戏可不容易,所以常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比如把玩具熊当成“哇哇”大哭的宝宝、把手里的汤勺当成听诊器……维果茨基认为,那些在玩过家家游戏中,想象力越丰富、扮演得越活灵活现的孩子,常常能预测他们未来的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因为想象力,常常跟智力是等同的,并且儿童时期的想象力练习也会促进智力的成长。

2.自控力

维果茨基认为,过家家属于限制性的游戏。特定的角色扮演,常常要求孩子需要做出角色特定的行为,所以自控力在这些小细节中便培养了起来。所以爱玩过家家游戏的孩子,他们的控制冲动的能力常常会发展得比较好,没有自控力会玩不下去,别的小朋友也不爱跟“随便来”、不守规矩的孩子玩过家家。

3.执行能力

测试:常玩过家家vs不常玩过家家孩子

研究者曾经让一些喜爱玩过家家和鲜少或从不玩过家家的孩子进行一项“执行能力”的测试,发现爱玩过家家游戏的孩子,他们的得分会比较高,高出的比例达到了30%-100%。

儿童心理学家JoannaJCemore和JoanEHerwig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经常玩过家家游戏的孩子,未来即时执行能力和延期满足的能力也会更强。

有一位妈妈最近跟我分享过类似的心得。

她发现自己小时候没什么玩具,几个孩子呆一起就是喜欢玩过家家。幼年时期,常常为了得到大人奖励一块糖,不仅要先拖地、还要洗碗洗衣服之后才能得到,现在自己的儿子,凡是不能及时得到的,便要发脾气或哭闹。她发现现在身边很多小朋友都有这个现象,自控力和延期满足能力都不行。过家家是以前孩子们必玩的游戏,现在的孩子们玩得少了。

当然,影响一个孩子的自控力和执行力的原因很多,玩过家家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是,玩比不玩好,常玩比少玩好。

该阻止性别角色错位的过家家游戏吗?

像上文的爸爸,他对儿子扮演哺乳的妈妈相当反感。也有不少父母常常担心性别角色错位会影响孩子的性取向。这是武断的看法。我在小时候也常玩过家家,小伙伴们的各种角色轮流着扮演,一个小女娃今天扮演照顾孩子的妈妈、明天扮演外出工作的爸爸、后天可能便是扮演爱玩的宝宝……大家并未觉得自己是男生就一定要扮演爸爸,因为好玩,所有角色都想试试。

很多如今已为人父的男生小时候在游戏中扮演过护士、妈妈、外婆等女性角色,也有已为人母的女生小时候在游戏中扮演过长胡子的老师、爸爸等男性角色,所以爸妈们不用过于紧张。

事实上,美国遗传学家MichaelBailey认为,性向与后天选择没有任何关系,有证据证明性向受基因控制。童年时即使男孩儿扮演哺乳的妈妈,也不影响他们成年后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过家家游戏中性别角色错位,还能培养孩子更多的同理心。

父母该有意地让孩子玩过家家游戏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与玩伴玩耍,爸爸妈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只要孩子有兴趣便可以玩。孩子们常常能从中得到不少快乐。

一位妈妈说,有一天晚上她跟女儿玩打针的角色扮演游戏,妈妈扮演一位肚子疼的病人。当她扮演病人痛得不够逼真时,女儿不高兴了,痛得滚地的场景重复扮演了4次,女儿才满意地“接见”了她这位病人。不过,她因为女儿的执着和认真很欣慰,母女俩也从玩耍中得到了不少快乐。那段时间她们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玩,足足持续了半个月。有时候女儿扮演病人。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依赖于兴趣与活动,而不是兴趣与活动依赖于思维。过家家是孩子们在恰好的年龄恰好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兴趣和行为。

所以,从没玩过家家的孩子,不仅是一种遗憾,更是吃亏。

幼儿运动好处多


运动能使骨骼强健,肌肉发达,促进身体健康发育;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为大脑提供高质量的营养,使头脑更灵活,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步行训练不可轻视

“走路”对幼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走路是典型的全身运动。走路的时候肌肉的运动总是一张一弛节奏感很强,能使头脑活动顺畅。

幼儿跳绳能健脑

跳绳是一项全身性的活动,孩子手脚协调配合,可促进幼儿的协调性。同时,跳绳时呼吸加深,手握绳头不断地甩动又会刺激拇指的穴位,对脑下垂体产生作用,进而增加脑细胞的活动,提高思维能力。脚又是人体之根,六条经脉在这里交错汇集。跳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精神舒畅,行走有力,更主要的是可以起通经活络、健脑的作用。

骑自行车可提高反应的灵敏度

经常骑自行车,可以发展孩子腿部和足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孩子运动的速度、反应的灵敏度和平衡能力等。可以给三岁的孩子准备三轮自行车,这种车的重心较低,不容易倒,幼儿很快就会掌握骑车的要点。幼儿发现自己能很快掌握一门新技术,会增加自信心。

游泳、爬山也是幼儿很好的体育项目

游泳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对疾病的抵抗力。爬山可以锻炼孩子的毅力,开阔孩子的视野,使孩子形成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性格。

体育活动对人是重要的,要让孩子从小热爱体育活动,必须让他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身体状况、体育特长的确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如果不进行训练,这种遗传的潜能也是开发不出来的。相反不具备遗传优势的孩子,如果在幼儿期得到适当的训练,往往会展示超水准的技能。

陪孩子玩寻宝游戏


在野生环境离我们越来越远、户外活动越来越少的今天,颇具挑战意味的寻宝游戏,能让孩子深深体会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感觉。

玩玩寻宝游戏,训练定向越野

春暖花开的日子,带着孩子去野外或公园,可以一起玩玩“寻宝游戏”,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赐予的欢欣和喜悦,同时,孩子的智力、体力、适应环境的能力都将得到锻炼哦。

这里介绍的“寻宝游戏”实际是一种为孩子设计的定向越野运动,谁按照比赛规则,凭借着地图和指南针,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事先藏好的“宝物”,谁就是“胜利者”。

游戏前的准备

爸爸的工作:

1.负责踩点,在行动的前一天藏好“宝物”(“宝物”可以是一张用蜡密封的纸条,也可以是一个装有扭扭蛋的小盒子)。

2.用具准备:指南针、地图(或公园游览图)、带指针的手表、藏宝线索(装在几个锦囊里)等。

妈妈和孩子的工作:

1.负责采购当天需要的食物和水等,和孩子一起整理要用的东西,放进各自的背包,要注意控制好包包的重量哦。

2.挑选一个天气晴好的双休日。

3.提前邀请孩子的好朋友家庭参与你们的周末行动。

素质1:体能及快速行动的能力

☆游戏开始

早上9:00左右到达公园后,寻宝游戏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第一步:分组。以家庭为单位分成两组,或以自愿、抓阄形式分成若干组。如:负责藏宝的爸爸当裁判,两位妈妈一组,另一位爸爸和孩子们一组。

第二步:宣布游戏规则。裁判发给各组地图和藏宝线索,向大家宣布游戏规则和游戏结束时间(可以约定2小时为限),9:30准时开始,两个小组同时出发,开始寻宝之旅。

带队家长怎么做?

★引导孩子看懂和运用公园地图。

★在游戏中,鼓励孩子多观察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利用自然现象识别方向。

★尽量让孩子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当孩子懈怠时,宜鞭策和激励。

☆奔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寻宝有时间的限定,和普通的游玩不一样。有时候,孩子们需要在公园里小跑或快走,模拟定向越野的越野跑。这种跑步因在途中常常需要停下来看图或定向,所以是“间隙式”的跑步。

在野外清新环境中的奔跑、散步,可以使孩子的全身,特别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得到较好的锻炼,也能增强孩子的体能。不过,在进行游戏时,爸爸妈妈要注意:

1.教孩子保持自然、有适当深度和节奏的呼吸。

2.跑步的速度不要快,但要注意节奏。有节奏的动作不仅能节省身体能量的消耗,而且能使动作协调,能给人以轻松自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

3.奔跑大段距离后,关照孩子用干毛巾擦汗,而不要脱衣服,以防感冒。

☆野外跑步的技巧

在野外跑步时,有很多技巧和方法,爸爸妈妈需要提醒孩子注意:

◆一般而言,采取放松性的慢跑要比走好。在草地上行走或奔跑时,要用全脚掌着地,同时留心向前下方看,以免陷入坑洼或磕碰在石头上。

◆上坡时,上体应前倾,大腿抬高一些,并用前脚掌着地,小步跑上去。坡度较陡的,教孩子可以用“之字形”方法行走。(此处可配图)

◆下坡时,上体应稍稍向后倾,遇到较陡的下坡或坡面很滑的斜坡,可用侧脚掌着地,甚至采用蹲状,用手在体后牵拉(草、树)、撑(地)的方式行进。

◆从稍高的地方(1.50米以下)往下跳时,可用跨步跳的动作。踏在高处的腿(支撑腿)必须弯屈,另一腿则向前下方伸出,跳下,两脚着地并以深屈膝来缓冲重力。

◆在树林中奔跑时,注意不要被树枝、树叶、藤蔓等剐伤,特别要防止被树枝戳伤眼睛。此时一般都用一手或两手遮挡,护住脸部。

素质2: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

在野外或不熟悉的环境,最重要的是不要迷失方向,所以,训练孩子辨别方向的能力非常重要。人们在野外确定方向,主要还是依靠经验和工具。爸爸妈妈可以循循善诱,用以下3个方法来训练孩子的定向能力。

1.观察周围事物以确定方向

利用地物特征可以训练辨别方向的能力。让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观察房屋:建筑物的大门一般朝南开。

观察树木:通常朝南的一侧枝叶茂盛、色泽鲜艳、树皮光滑,朝北一侧的树干枝叶较少、青苔较多。

观察凸出地物:例如墙、石块等,其向北一侧的基部较阴暗潮湿,青苔较多。

2.利用太阳与钟表判定方向

上午9时至下午4时,按钟表的“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这句话(适合北半球),就能较快地辨别出方向。(此处可配图)

具体方法是:上午10时,应以5时的位置对着太阳,此时“12”所指的方向即为北方。为提高判定的准确性,可在“时数折半”的位置上竖一细针或草棍,并使其阴影通过表盘中心。

运用这个方法时要注意:“时数”是按一日24小时而言的,例如下午l时,就是13时。在判定方向时,应将钟表表面向上,水平放置。

3.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当指南针的磁针静止后,其N端(通常都有标志)所指的方向即为北方。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简便快捷,但是需要注意:尽量保持指南针水平;不要距离磁性物质太近。

素质3:培养孩子的识图能力

在进行寻宝游戏时,教孩子识别公园游览图至关重要。图上的各种符号表示不同的建筑物、道路、河流、湖泊、桥梁、厕所等,能够读懂游览图,是寻找到“宝物”的前提。

1.规划路线

寻宝过程中,选择行走的线路非常重要。根据寻宝线索确定方向后,就要选择正确的路线了。爸爸妈妈要教会孩子看游览图,图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当我们在所在地正确地辨别了方向之后,只要将游览图的上方对向北方即可。

请让孩子用铅笔画出寻宝的路线。

2.按图行走

在行进的途中,不时拿出游览图,启发孩子将图上的标记和当时看到的景物进行对照,各种地标物、地貌若能一一“对号入座”,说明线路准确。

时时提醒孩子:观察一下周围,记清最大或最有特色的建筑物,并从图上找到它们;要特别注意一些拐弯点、交叉点,如三岔路口等。

3.找到“宝物”

最终经过努力达到目的地,顺利找到宝物后,要给孩子奖励,暂时失利的一方也要有“参与奖”哦。

链接:定向越野

“定向越野”一词最早出现在北欧,它的原意是利用地图、指南针等工具,安全抵达目的地。有一种观点认为,它的起源是1918年瑞典童子军领袖吉兰特发明的一种“寻宝活动”——一种用来训练童子军在野外辨别方向及体能的练习。

今天,定向越野根据不同的地区、环境和参加人员,而衍生出多种比赛形式,参加者可以在校园、公园、社区等地来进行这项比赛或运动。

所以我们也一定要了解宝宝成长的一些需求,要相信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可以从小去锻炼宝宝的哦!

开放性游戏好处多,错过一定后悔!


别给孩子买太多玩具了

前几年,美国有位小男孩叫Kevin,因为独特的创造力而风靡美国,还因此拥有了众多的小朋友粉丝。他用从爸爸的商店丢弃的废旧的纸箱,改造成各种好玩的游戏机。他不仅给游戏机设计了开关,还特别设计了游戏币。这些游戏机的绝妙之处是不用电源就能运行,不仅吸引了很多小朋友,连大人也赞叹不已。

这位小朋友的玩耍方式,被儿童大脑专家约翰.梅迪纳称为开放性游戏。什么是开放性游戏?就是没有专门的玩法,完全是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玩出来的游戏,能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梅迪纳认为,开放性游戏对儿童的神经发育很重要,能极大地促进孩子的大脑和思维的成长。

研究人员曾经研究过一群常常玩开放性游戏的孩子,并且还找来了一群不常玩开放性游戏的孩子做对比,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了经常玩开放性游戏的孩子,在下面3个方面更有优势:

1、创造力更强

常玩开放性游戏、较少玩非开放性游戏的孩子,他们在面对某个物品时,能想出的创意用法是对比组的3倍。这些孩子的思维没有被限制,他们更喜欢天马行空地想象,找到自己喜欢的用法,并且还由于付出努力而快乐,从而给这些孩子带来了更多的乐趣。相比之下,非开放性游戏,比如一个电动玩具狗,常常有固定的玩法,比如按压一下开关,孩子就站在旁边看电动玩具狗在跳在叫,孩子完全是被动的,缺乏主动性参与的过程。常常玩非开放性游戏的孩子,他们的思维会受到更多的限制,创造力难以被激发,甚至受到禁锢。

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块石头玩具。不能说是玩具,因为一开始它只是路边的一块毫不起眼的石头。有一次,小伙伴们一起玩“过家家”,这块石头充当了总是哭闹不止的“新生宝宝”,在一个个小朋友怀里捂着。接着这块石头被小朋友当成客厅的“凳子”,后来这块石头成了我们的“枕头”,再后来,不知哪个小朋友在石头上画上眼睛头发,被我们当成了一位凶恶的“老师”,给我们上课……

2、问题解决能力更强

开放性游戏,孩子不经过行动或各种尝试和“折腾”体验不到乐趣,倘若这些孩子缺乏“更有趣”的玩具,那么天生爱玩的孩子,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把“无趣”变得“有趣”。想想我们小时候,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由于缺乏玩具,一块小石头、一堆小树叶就能玩几天,并且还不亦乐乎。正因为有“各种尝试”的经历,这些孩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困难会做各种尝试,而不是一开始就放弃。所以,这些孩子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的韧性和坚持的品质。

3、记忆力更强

开放性游戏常常吸引了孩子们的高度注意和投入,大脑的海马区长期得到刺激,锻炼了记忆能力。另外,开放性游戏也需要孩子花很长的时间反复摆弄和琢磨,“重复”也带来了记忆力的提高。并且孩子琢磨得越深,也能提高记忆的提取强度。开放性游戏过后,孩子从中得到的乐趣和快乐情绪的情景,常常通过具体形象的记忆在大脑浮现。

具体地,哪些游戏属于开放性游戏?

没有专门的玩法,完全是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玩出来的游戏,包括纸箱、石头、沙子、木头、一张纸、几块树叶……也包括足够简陋的玩具,比如积木,都属于开放性的游戏。国外的小朋友尤其喜欢用纸箱做成各种好玩的东西,你不得不惊叹,人家的创造力哪里来的?看看人家小朋友的玩法:

难怪韩国教育专家朴民根认为,玩具越靠近大自然,越有利于孩子感知能力、智力和心理的发展。想起了芬兰幼儿园的特色“森林活动”,孩子们每天要到野外玩3个小时,幼儿园规定孩子一定要跟森林里的树木、泥土、沙子、石头、小草、小虫子,甚至是雨雪接触。老师们认为,孩子需要从开放的大自然得到智慧,这才是“真正的课堂”。这些幼儿园小朋友不仅喜欢上学,家长们也很认同。受此理念的影响,据说德国有超过1500所“森林幼儿园”,日本也有100多所,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在大自然探索和玩耍。

话说很久以前,西方古代有一位贫穷的妈妈愤怒地指责上帝:“上帝啊,我这么虔诚,为什么我的孩子只能用树枝遮盖身子、把石头泥巴当玩具?”上帝说:“你的孩子拥有了大自然的一切,你还抱怨什么呢?”所以,如果爱孩子,爸妈别买太多的非开放性的玩具了,多让孩子玩玩开放性玩具和游戏吧!

安抚情绪陪宝宝玩毛毛虫游戏


有的宝宝哭闹,情绪不稳定,妈妈抱一抱就好了。其实,近距离的接触、肌肤的抚摩、身体的摇摆可以缓和人的神经、安稳人的情绪。而毛毛虫亲子游戏通过亲子肌肤之亲,身体互动,能给宝宝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应多和宝宝玩这类亲子游戏,让宝宝释放不安的情绪,感受共同活动的快乐。

1、毛毛虫钻山洞

玩法:家长手、膝着地为宝宝搭建山洞,宝宝听信号从山洞下爬过,当宝宝爬过后,家长像雪球一样滚动式跑到最前面继续为宝宝搭建山洞,宝宝爬完规定路线游戏即可结束。

2、毛毛虫扭啊扭

玩法:宝宝和家长扮演毛毛虫,两人蹲下站于起跑线上,后者拉住前者的衣服,发出指令后,两人蹲着走,钻过塑料圈,绕过沼泽地,最后到达目的地。

3、毛毛虫钻洞洞

玩法:只要一条大的空调被子,就可以进行游戏了。爸爸和妈妈分别站在被子的两头,手捏住被子的两只角,将被子变成“洞”状。然后可爱的毛毛虫就可以开始活动了。宝宝在钻进钻出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边念儿歌边为宝宝加油。“一条毛毛虫,钻进被里头,爬呀爬,爬呀爬,爬进小洞口。”爸爸妈妈也可以这里拍拍,那里敲敲,让“毛毛虫”爬得更有劲。

4、毛毛熊蹭痒痒

玩法:妈妈抓住宝宝的一只手,并让他的手张开,妈妈用另一只手在他的掌心画圆圈,接着用两根手指顺着宝宝的手臂往上移。边做这些动作边哼唱儿歌给宝宝听:“胖胖毛毛熊,围着花园转,一步,两步,三四步,就在这儿蹭痒痒,蹭痒痒啊,蹭痒痒!” 当儿歌唱完时,手制定在她的下巴下,轻轻的挠痒痒,逗得宝宝乐开怀。

5、小毛毛虫爬

大宝宝玩法:跟大人一起坐在地上,伸缩膝盖,用屁股和脚掌学毛毛虫往前爬,往后爬。

小宝宝玩法:大人坐地上,宝宝面对大人坐大人腿上,大人学毛毛虫往前、后爬。

6、毛毛虫

玩法:准备小呼拉圈两个,每个家庭派出一个小孩和两个大人,三人排成一列纵队,第一个圈套在前面两人身上,第二个圈套在后两人身上,比比哪组跑完规定路线,为了增加难度,可在路线上设置独木桥、山洞等障碍物。

7、毛毛虫爬呀爬

玩法:让宝宝俯卧,双手撑地,将身体升高,手不要动,先用双脚慢慢移动数步,接近双手,使得宝宝的背脊像毛虫一样拱起,然后双脚不动,两只手向前移,移几步后,手按住不动,再移动脚。

结语:

陪宝宝玩游戏是一种享受,充满了快乐、幸福,但同时也多了许多责任,你不仅要养育好宝宝,还要教育好宝宝……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宝宝更好的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