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兴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大兴一幼”)两老师打学生事件,大兴区教委昨日做出处理:打学生老师解聘,幼儿园做书面检查,向孩子及家长道歉。被打孩子已两日未上课,家长表示接受处理结果。

日前,大兴一幼两名女老师拧拽、踢踹、打骂一名学生,被人拍下视频发到网上。

教师被认定体罚学生

昨日下午,大兴区教委通报大兴一幼教师体罚幼儿事件处理经过及结果。

大兴区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马先生称,11月23日,一段疑似大兴一幼教师体罚幼儿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区教委随即展开调查,经查情况属实。

马先生介绍,体罚事件发生在11月12日上午9点45分左右,在吃加餐时间,该园中一班幼儿张某和寇某发生冲突,张某抓伤寇某脸部。教师李某和杨某获知此事后,随即将张某和寇某带到睡眠室,询问处理此事,要求张某向寇某赔礼道歉,但张某不认错也不道歉。两教师情急之下,对张某进行了体罚。

园长负领导监督责任

教委副主任马先生说,事发后大兴区教委成立调查组。教委认为,两位当事老师,处理幼儿矛盾纠纷过程中情绪激动,方法简单粗暴,有明显体罚和侮辱幼儿行为,对幼儿造成身心伤害,违反了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影响恶劣。

大兴区教委认定,两位当事教师虽属个体行为,同时也暴露出大兴一幼,在园所管理、教师教育等方面存在问题。园长、副园长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和监督责任。

昨日,大兴区教委责令大兴一幼解除与两位当事教师聘用合同;责令大兴一幼向区教委做出书面检查;同时责令当事教师,向受体罚幼儿及家长赔礼道歉。

马先生介绍,区教委还会将此事件,在全区教育系统通报批评,对其他相关责任人将依据相关法规处理。

教委副主任马先生介绍,受体罚孩子身体并无大碍,但已有两日暂停上学。

据知情人士透露,孩子家长是无意间在网上视频中认出了自己的孩子。

家长当即联系到幼儿园园长,园长从外地赶回北京处理此事。目前,园方和老师已登门道歉。据了解,昨日大兴区教委也向孩子家长通报了处理结果,孩子家长表示接受。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幼儿园没病的孩子“被吃药”


北京市通州新天地幼儿园的180个孩子在没有感冒的情况下,被园方统一安排吃了2天儿童感冒药“优卡丹”,其间,有孩子出现过敏症状。有家长发帖,质疑园方私自用药。对此园方解释称,感冒药为中国儿基会优卡丹儿童健康基金公益捐赠,考虑到春季天气变化大,因此给孩子服药以预防感冒。

是药三分毒。基于常识判断,幼儿园给所有孩子服用感冒药以预防感冒,有违医药卫生的常理。幼儿园出于对孩子健康的考虑,预防感冒原本有很多措施。反过来讲,如果幼儿园没有这么一批“优卡丹”,会自己掏钱、给孩子们买感冒药来预防感冒吗?

尽管“优卡丹”是非处方药,但是其成分对特殊的个体产生过敏反应是客观存在,如何用、由谁来用,这些显然超出幼儿园职责本身。如果幼儿园只是把“优卡丹”给了患感冒的孩子服用,我们有理由认为是关爱孩子的一种行为。但是,背离了用药安全原则、缺少了专业的指导,把“优卡丹”当成“糖豆”,让幼儿分食,恐怕不是关爱那么简单了。

这批“优卡丹”如何到了幼儿园;幼儿园接受这批“优卡丹”是否有附加条件等,都有待释疑。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药品作为特殊产品,在公益性捐赠过程中,必须经由医生嘱咐后转给特殊的对象,或者交给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这是确保用药安全的一条根本原则。“优卡丹”能通过公益捐赠渠道流入幼儿园,不能不说是捐赠管理上的漏洞与隐患。

同时,作为成熟的企业,建立专门的儿童健康基金,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只要这些产品用得其所,并不能否认企业做公益的美好初衷。倘若,只是拿产品尤其是药品来捐赠,理应更慎重,限定的范围更小、更具体,比如在公益性药品包装上列入免费的标识,并且将药品捐赠给基层的社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由这些机构指导免费提供给特殊群体,而不是捐给幼儿园让其盲目使用。

公益事业重在有益,规范引导、审慎运作,有力的制度机制不可或缺。

幼儿园老师实习总结


刚到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对于幼儿园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以为幼儿老师不就是每天上上课、偶尔带小屁孩去玩一下、下班了就各自回家,周末了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了么?

但是真正站在我们的实习基地的讲台上了才明白,原来我们需要做的和准备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备教案、教材、练习歌曲等。这些东西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完成的。

在课堂方面的话、刚到园的一周内,我们是以见习生的身份来的。看到了老师的教学手法和管理方法的时候,感觉她们对于那帮学生真的很有方法,孩子们也愿意听她们的话。也许是她们用青青诠释着日积月累的经验、我想是这样吧!

保育方面的话、必须需要幼儿教师的耐心和细心,例如:孩子们生病或不肯吃饭的时候、就得靠自己的耐心慢慢的哄她们、因为家长既然花了那么多的钱把孩子送到这个幼儿园来、就代表他们很相信作为他们老师的你。

大班的孩子相对于小班或中班的孩子来说已经是很懂事了,他们也会适当的帮助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了解到了处于大班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身心发展以及他们的特点。

我们的保育指导老师陈老师告诉我说:“刚进到这一行的时候肯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你是一个刚要从校门走出来的学生、很多很多的生活常识还需要你自己去学习、只要你有学习的心,相信什么都难不倒你的。

陈老师做幼师这一行有五年的时间了,她热情好客、总是以微笑面对每一位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她的这些对待生活的态度深深地鼓舞着我、感觉自己是应该学着做更多以前不常做的事情了。

在幼儿园实习期间、感觉自己做得最好们地方就是跟小朋友们相处得很和谐。而且她们也愿意听我的话(当然特殊情况除外)对于孩子的户外活动来说、感觉自己是一个挺细心的人,他们户外活动回来了就帮他们各自检查是否出汗了、这也应证了老师常说的保教结合、所谓的保教保教,即是在保育工作做好了,才能在其基础上做好教育的工作。

说到我们的主班老师秦老师、我感觉她是属于不是很热情的人、但她拥有了20多年的教学经验、她的课上得很好,所擅长的课应该是速算课吧!就是用手指和心快速地算出得数。这些课程其实并不算难、所以我们很快地就从她那里学来了速算的教学方法、真的是很感激她呢!

我们的配班老师劳是一位很年轻的小姑娘,她的教学经验虽然只有4个月,但是她的善良和耐心也是深深地影响着我。

在幼儿园实习的一个月中,我真的感触良多,从早上接待小朋友来校,到给他们分早餐,再到户外活动等,都在不知不觉中磨练了自己的耐力和能吃苦的承受力。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万事开头难”我现在只能用着几个字来安慰我幼小的心灵了。

上幼儿园了 孩子却怕老师


上了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父母们发现孩子还是很怕老师,照理说,刚入幼儿园,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怕老师还情有可原,可是过了这么久,孩子怎么还是怕老师呢?难道,这也是孩子的天性释然。

一、孩子惧怕老师的原因

原因可能包括两方面:

一般,孩子惧怕老师是因为不能忍受老师对自己冷淡的态度,或不能接受老师对自己的批评而与老师产生的一种抵触情绪;

目前,许多老师都不能够常常以肯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言语对待学生,而是常常用否定的态度、挑剔的眼光和批评的言语对待学生,因此造成孩子对老师的惧怕,产生抵触情绪。

但能肯定的是,孩子的惧怕是种负面的情绪,它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需要引起老师和父母的关注。

二、帮助孩子克服惧怕心理的方法

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境

当父母发现孩子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时,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的、自由的发表意见的心理氛围,使孩子毫不隐瞒地讲清楚老师批评自己的原因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接受批评时的心情。这时父母应注意两个方面:

1.认真听取孩子对事情的全部经过的陈述,以及孩子对老师批评和处理意见的看法;

2.冷静分析孩子产生抵触心理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适宜的方法予以解决。如果是属于孩子认识偏激或行为错误时,父母要积极引导,如果是属于老师处理问题存在片面性或有失误时,父母要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换意见,以化解孩子的抵触心理。

让孩子懂得换位思考

即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创造情景让孩子设身处地体会老师的难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此时,父母应避免两种错误作法:

1.千万不要在没搞清事实真相之前就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或对老师表示不满。因为,这样做既不能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也不能缓解师生间的矛盾,还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2.一旦孩子对老师有意见,就不加思索地指责老师。父母这种不经调查研究、草率表态,一味地批评老师的做法,将助长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并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

父母和老师应多交流

家庭和校园是教育孩子的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但现实中,往往它们是分离的,就像两个世界一样,这对父母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来说一个是非常不利的因素。

父母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老师和父母交流时,更能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出发,找出孩子对老师的抵触的根源,明确原因后,要纠正孩子的问题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父母应主动架起交流的桥梁,多和老师谈谈孩子的问题,这对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是极其重要的。

综上所述,如果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并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尽可能避免孩子由于对老师的抵触情绪而产生的不愉快学习体验。同时,父母也要让孩子懂得,对老师的尊重并不等于认为老师做得都对,对老师有意见就应该向老师提出来,但必须讲究一些策略,最好是在事后找老师谈心,说明实情。这既是一个让老师更好地了解你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真诚地爱护和帮助老师的机会。

孩子只听幼儿园老师的话吗?


孩子只听幼儿园老师的话吗?

有些妈妈好不容易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眼看着他一天天适应了那里的生活,变得爱上学了,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孩子喜欢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把老师的行为当成效仿的对象,却把妈妈的话当成耳旁风,有时还故意反驳妈妈“老师就是这么说的”、“老师就是这么做的”。很多妈妈对此感到很苦恼,也很失落,为什么孩子只听老师的话呢?遇到这样的情形,妈妈又该怎么办呢?

建议一:认识到孩子听老师的话是好事

一般孩子在2—5岁的年龄段进入第一个心理反抗期,性格比较执拗,主要表现为不听妈妈的话,但却听老师的话,这样很容易造成妈妈的心理上的不平衡。事实上,一般老师专业知识比较强,能够更好地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特点,所以也能够比较平稳地引导他这个时期的个性和能力。所以,孩子在这段时期听老师的话是一个正常现象,也是一个好现象。妈妈要多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对他加以正确引导,相信他一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

经典事例

事例1:

3岁的林林刚刚进入幼儿园,视老师的话为“圣旨”。老师说不能浪费粮食,林林则会吃到碗里一粒米都不剩,有时,吃撑了也绝不倒掉,坚持把它吃完;午休时,老师不让随意下床走动,也不让随便说话,想上厕所的他因为不敢违抗老师的命令,结果尿在了床上;看节目的时候,老师说要保持安静,林林则坐得笔直,不会发出一点声音,甚至都不敢笑……在老师看来,他是个乖孩子。可是,妈妈却很担心。

事例2:

一位妈妈和别人抱怨自己3岁半的儿子:“现在的老师说一句话比得上我说10句。不管幼儿园老师说什么。我的儿子都听,连他平时最怕的吃药、打针,他都能照着去做。可是,回到家,我说什么都不管用,偶尔教训他几句,他还发脾气,要么就用老师的话来压我。真是太让我太伤心了……”

教育感悟

一些孩子对老师的话100%遵从,就像事例1中的林林那样,这种情况在刚入园的孩子身上尤为突出。出现这种情况,妈妈千万不要着急,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刚接触一个新环境,很紧张,也很容易因得到老师的表扬而获得成就感。其实,严格要求自己对他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都是有益处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会慢慢从那种紧张的状态中走出来。

事实上,一般老师在孩子心目中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为老师对所有的孩子都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这种一视同仁的态度,恰恰是孩子需要的,也是值得他们尊敬的。所以,孩子愿意听老师的话。孩子也只有听从老师的话,对老师存有一定的恭敬心,才能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

可是有一些孩子只听老师的话,不听妈妈的话,像事例2中的情形,其实这也是好事,他最起码还听老师说的话,如果既不听妈妈又不听老师的话,那样岂不是更不容易教育?因此,妈妈要辩证地看待孩子的这种行为,同时也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妈妈妙招

1.不要吃老师的“醋”。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妈妈的权威多少都会被老师替代一部分。尤其是当孩子只听老师的话,不听妈妈的话时,很容易造成妈妈心理上的不平衡“这个小没良心的,怎么能背叛我”。其实,这个时候妈妈一定要保持理智,不要吃老师的“醋”,而是要正视这种行为。

一般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开始,需要走出完全依赖妈妈的心理发育阶段,跟更多的人亲近和交流,其中听老师的话就是一种交流方式,这个阶段,妈妈要鼓励和引导他发展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2.审视自己的教育态度。

过于娇惯会使孩子养成任性、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而过于严厉又容易让孩子与妈妈产生距离感。因此,妈妈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保持爱而不娇、严而不厉的教育态度。

在面对孩子的执拗和反抗时,妈妈不要盲目采取粗暴强制的态度,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强烈地反抗,当然,妈妈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尽量避免与他硬碰硬地发生冲突,因势利导,对好的行为多鼓励、多表扬,从而引导他作出正确的行为。

3.引导他正确理解老师的指令。

听老师的话甚至崇拜老师对孩子而言是非常有利的行为,但是当孩子对老师的话理解有偏差或者太偏执的时候,妈妈就应该以委婉的形式,告诉孩子老师的真正意图。

比如,事例1林林尿床的行为,妈妈就应该告诉他,老师之所以不让学生随便走动、随意说话,目的是不打扰其他小朋友休息,如果有人想去厕所,可以悄悄地告诉老师,然后再去,只要不打扰其他小朋友就可以了。

当然,妈妈不能告诉他,老师的那句话不是说你,你不用听。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困惑,让他不知道老师的哪些话该听,哪些不该听。

建议二:借助老师的威信传递妈妈的愿望

孩子喜欢听老师的话,说明老师已经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了威信,这种威信能够帮助老师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妈妈也可以把老师的威信带回家,利用老师曾说过的话或者悄悄地与老师建立教育联盟,让老师传递自己的愿望,进而让孩子和自己合作。

经典事例

事例1:

3岁的祥祥和家里的小狗贝贝一起玩儿,总是喜欢拽着它的尾巴“欺负”它。妈妈也曾纠正他的行为,但没有收到太好的教育效果。

一次,妈妈和老师聊天,无意中说到了他的这种行为。后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给小朋友们讲了一个《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故事,告诉他们要爱护小动物。

从此,祥祥改变了对贝贝的态度,不再“欺负”它了。

事例2:

3岁半的明明最近早上起床不愿意穿衣服,无论妈妈怎么劝说都没用。于是,妈妈生气地说:“周老师说什么你都听,妈妈说什么你都不听。”听了妈妈的话,明明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接着,妈妈又说:“你要是喜欢周老师就让她给你当妈妈吧。”没想到明明顺口回了一句“好啊”,然后跑开了。

当天早上,在幼儿园门口,妈妈见到了周老师,和她谈起了儿子早上不配合穿衣服的行为。后来课间的时候,老师就对明明提出要求,让他听妈妈的话,早上乖乖地穿衣服,他答应得很好。第二天,妈妈再帮他穿衣服时,他果然配合了,嘴里还念着“周老师让穿的”。

教育感悟

在事例1和2中,有一个相似的情形,即,在孩子不配合妈妈或者家庭教育中收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时,妈妈都采取了向老师求助的方法。尤其是在事例2中,明明在穿衣服时还念着“周老师让穿的”,明显可以感觉到老师说的话在孩子心中分量。

一般孩子在三四岁阶段进入第一个心理反抗期,表现为很执拗,凡事都想亲自试一试,而在家里的限制有很多。相反,在幼儿园里,老师会鼓励他大胆尝试,而且好的表现很容易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因此,在孩子心中,有时老师威信要强于妈妈。

其实,孩子把老师当成权威人物是一件好事。当孩子不听妈妈的话时,妈妈可以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进而请求老师的帮忙。

妈妈妙招

1.维护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形象。

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孩子正是因为尊重老师,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妈妈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否定老师,更不能在他面前说老师的坏话,相反,应该维护老师在他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当然,老师不是圣人,有时也会出现错误。这时,妈妈可以婉转地向孩子解释正确的观点,并私下和老师沟通。

2.引用老师的话,偶尔可以“假传圣旨”。

妈妈可以利用老师的权威性和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特点,适当的时候,引用老师的话,引导他作出正确的行为。比如,孩子浪费粮食,妈妈纠正不起作用时,就可以说“××老师说过要珍惜粮食,碗里不能有剩余的米粒,那我们要不要做一个珍惜粮食的好孩子呢”。有些时候,妈妈也可以“假传圣旨”,如,“老师说……我们要听老师的话”,这样既说服了孩子,也巩固了老师的威信。当然,运用这种方法时,妈妈的态度要温和,不要机械地重复着老师的话,否则次数多了,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

3.与老师保持联系,请老师帮忙教育。

对于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如果妈妈没有好的纠正方法,可以求助于老师,请他帮忙教育,比如像事例3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当然妈妈在向老师反映孩子的问题时,孩子一定不能在场,否则孩子会认为妈妈在打小报告,也很容易把老师当成是和妈妈一伙儿的,影响老师的教育效果。

此外,妈妈也可以建议幼儿园开展《弟子规》经典读诵、“在家做个孝顺的孩子”、“我帮妈妈捶捶背”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孝心。这样,他就自然尊重妈妈,也听妈妈的话了。

4.不能用老师的威信威吓孩子。

当孩子不听话时,一些妈妈动辄就说:“你再不听话,我可就告诉老师了啊,让他批评你。”这种方法可能短时间内,纠正了孩子的行为,可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却拉远了孩子和老师间的距离,也更加激起了孩子对妈妈的逆反情绪。所以,妈妈不要用老师来威慑他。

建议三:经常与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

对孩子来说,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不同的生活环境。有些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里表现得判若两人,这不仅和环境有关系,也和教育的态度和方法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一定要经常和老师沟通,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并调整自己的和家人的教育态度,使得孩子在幼儿园好的表现也能够在家里得到延伸。

经典事例

事例1:

4岁半的小小是个文明的“小绅士”,从来不说脏话。但是一天从幼儿园回来,他竟然冲着爷爷喊:“臭老头,你快点儿走啊!”可是,爷爷非常宠爱这个孙子,还对他笑。此后,妈妈总能听见小小说一些脏话。

妈妈认为他的脏话应该是在幼儿园学的,便主动和老师沟通,把小小的这种行为反映给了老师。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园里开展学习文明礼貌活动,教育孩子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使用文明语言。同时,老师还布置一些给爷爷捶背、捏肩等家庭作业。在这个期间,妈妈经常和老师沟通,全家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最后小小的坏行为彻底改掉了。

事例2:

李文上幼儿园大班,一般妈妈接送他上幼儿园时,会询问老师他在幼儿园的表现,每次,老师都说“挺好的”。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妈妈发现李文和小区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儿时,总会出现矛盾,有时他还霸占别人的玩具,把别的小朋友弄哭。这种情况不止出现一次,妈妈心想:“难道老师只是说好的,不说坏的吗?”

教育感悟

一般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的表现是有细微差别的,这种差别会导致妈妈的教育出现盲点。比如,事例2是一个典型的孩子交友的问题。一般在家里,大人们都让着孩子,所以这种情况不容易出现;而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都是平等的,这种现象就很容易发生。如果妈妈不知道孩子的这些行为,也就不容易发现他身上的问题。

而像事例1的妈妈就是位细心又聪明的妈妈。当她发现问题后,及时向老师反馈,还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最后纠正了孩子说脏话的坏毛病。这一点很值得借鉴。(当然,事例1与事例2的表现,也可能与孩子的敏感期有关,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里详细讲述。)

一些妈妈在实际生活中也懂得和老师多交流,但只是泛泛而谈,如问老师“我的儿子今天乖不乖?”“有没有进步?”等等类似的问题。老师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一般像这种问题,他大多会选择“报喜不报忧”。结果导致话题还没有充分地展开,就已经草草结束了。因此,妈妈要想了解真实的孩子,不仅要经常和老师沟通,还要找到沟通的好方法。

妈妈妙招

1.和老师的沟通一定要具体。

如果妈妈要想真正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就不能和老师泛泛而谈,而是要多问一些细节,像学习、饮食、娱乐、休息、与小朋友间相处的情况等都是和老师沟通的话题。然后,妈妈可以在这些细节中,慢慢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他身上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妈妈才能进一步和老师讨论相关的教育方法。

2.采用多种方式和老师保持联系。

妈妈可以利用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主动和老师交流。如果妈妈平时很忙,接送孩子的事情是由保姆或者老人代劳的,妈妈则可以找一个专门的时间,和老师交流,多了解孩子的情况。此外,短信、电话、网络等这些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也是沟通的好方法,妈妈也可以采用这些方式,和老师保持频繁的交流。

3.和老师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有些妈妈喜欢在幼儿园领导面前或者其他妈妈面前谈论孩子的问题,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如果建议和批评通过其他渠道传达到了老师耳朵里,这样很容易造成老师对妈妈的不信任感,最后导致老师“报喜不报忧”。

其实,当妈妈的意见和老师的意见不一致或出现其他问题时,最好的解决方法应该是直接沟通,妈妈应该主动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当然,如果老师的品德或者教育方法存在严重的问题时,妈妈可以考虑向幼儿园领导反映。

4.向老师请教教育方法。

妈妈和老师沟通的目的不在于发现孩子的问题,而是在发现问题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老师更能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特点,也能够更客观地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在这些方面,妈妈要多向老师“取经”,向他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并请教适宜的教育方法。

5.客观、坦诚地看待老师对孩子的评价。

有些妈妈听到老师夸奖孩子,就盲目地认为孩子“一好百好”,当听到孩子哪方面能力欠缺或者发展得慢时,又很着急,这种过度紧张的情绪只会给自己和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其实,孩子在发展阶段变数很大,所表现出来优势和劣势也并不能代表以后会怎么样。只要妈妈对孩子抱有信心,从正面引导他,孩子自然会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幼儿园为啥缺男老师


一天,上幼儿园的儿子突然说:幼儿园真没意思,一个男老师都没有。孩子上的幼儿园有131位老师,男老师只有一名。

男性老师非常少,是学前教育的普遍现象。《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幼儿园教职工总数100万人左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男性不到1万人,也就是说男性幼儿教师的比例约为1%;相比之下,日本幼教的男教师比例约7%,美国的比例更高,约10%。

当前师范类高校招生时,男女生的比例严重失调,致使学校尤其是小学、幼儿园中的男性教师也越来越少。此外,社会上认为男教师待遇低,难以担负起传统的男性“养家”的义务,也是男幼师容易流失的一个原因。

幼儿园老师的待遇是多少?据了解,北京市公立幼儿园的老师月平均收入大概为3500元左右,同时会有一些节假日补贴;好一些的私立幼儿园,老师 的月平均工资为2500元-2800元;一般的私立园,老师平均月工资可能不到2000元。总体来说,幼教老师的工资是偏低的。北京博凯幼儿园老师的平均 工资是4000元左右,这在私立幼儿园中是比较高的。园长殷红博说,必须给老师高工资才能留住优秀的老师。

但是这个工资水平还不足以留住男老师。北京博凯幼儿园男教师的收入,比女教师的收入平均高15%左右,他们有4个男教师,都在体育组工作。马益 文老师毕业于山西大学,在北京博凯幼儿园工作了12年了,目前他是体育组组长,月均收入7000元左右。马益文说,因为园长对男老师非常重视,在待遇、培 训等方面给予较多的倾斜,所以他一呆就是12年了。体育组其他老师有来自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的,都是本科毕业,他们有他们的烦恼。殷红博说,“我 们有的男老师,30岁了还没有女朋友,说社会上觉得他们是孩子王,没有地位,就算是本校的女老师,也不愿意跟他们交朋友”。

由于学前教育在我国并没有划入到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的发展面临多种困境。幼儿园老师由于社会地位不高,工资福利待遇较低,这就使得中国幼儿教育 师资面临三大难题,而且这三大难题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第一,中国幼儿教师学历起点较低,综合职业素养难以快速发展和提升。第二,幼儿教师综合理论水平和 科研能力有待提高,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水平。第三,目前幼儿教育职业倦怠和职业枯竭现象较严重,师资队伍不稳定,优秀人才脱离幼教领 域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学前教育如何留住老师,尤其留住男老师,已是个世界性问题。研究显示,发达国家男性幼儿教师的比例也只有1%-4%,最好的也不超过10%。我 国幼儿园男教师比例更低,很多幼儿园的教师队伍是清一色娘子军,一些幼儿园即使有个别男教师,他们往往也是处境尴尬,甚至被边缘化。

儿童早期教育专家戴建树认为,没有男老师,幼儿园里的孩子们缺少的不仅仅是“阳刚”气。更重要的是,男性和女性的特点和长处各有不同,男老师在 运动、科技、理性思维等方面特有的优势,更有利于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儿童学习和模仿最主要的对象,一是家长,二是老师。阴阳互调,孩子在成长中才 能形成“性别同一化”的完整人格。儿童心理学专家卢稳子教授也认为,教育中需要男老师,就像孩子的生活中需要父亲一样。总和女性在一起,孩子的生活中温文 尔雅的东西太多,却少了些热情奔放,得到的呵护、关心太多了,少了些独立性和坚强的意志。因此,为他们提供勇敢、果敢的体验与经验显得更为迫切,这就需要 男教师的加入。

这其实已经不仅仅是幼儿园老师的性别问题,而是整个幼教队伍的社会地位问题。有专家建议,要在解决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职称等方面建立相关的制度,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潜心于幼儿教育。

让幼儿园老师喜欢你的孩子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和栽培,但我们的宝宝并非时刻都那么配合。如何才能让你家宝宝成为幼儿园老师喜欢的好孩子呢?下面就教给您几招!

一、调教出热情、有礼貌的宝宝

现在的孩子们都很聪明,如果你的宝贝又很有礼貌,那一定会很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

每天早上送宝贝到幼儿园的时候要记得提醒宝贝和老师打个招呼,当然放学也别忘了和老师再见,如果妈妈不吃醋的话可以让小家伙亲亲老师哦。

二、尽量减少老师的负担,别做“事多”的妈妈。

幼儿园的生活是集体生活,孩子又多,不要要求老师对孩子的照顾面面俱到,尽量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不要太特殊。

尽量使用幼儿园统一提供的物品,比如杯子、餐具、毛巾等,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建议不要自己给孩子准备太多东西去幼儿园,现在的所有比较正规的幼儿园的卫生状况还是不错的,如果孩子生病不能上学损失的肯定是幼儿园。同时正规的幼儿园在幼儿入园前必须到指定医院进行入学体检,已经把一些危险的传染源杜绝了。如果你的孩子是自备餐具,那么,老师每餐后要单独为你的孩子清洗餐具,如果可以请尽量不要在这方面增加老师的负担。

三、对老师宽容一点,出现问题少责备一点。

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尚不足以保护好自己,而且老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孩子都拉在身边不给他们自由,那么在幼儿园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如果不是特别严重请不要去质问或责备老师,孩子受伤家长当然心疼,但老师心里也很难受,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够宽容地说一句:“没事,老师也不要太放在心上。”老师会很感谢你的理解,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给你的孩子一些特别的照顾。

四、要看到并感谢老师为宝贝所付出的。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本身就是很繁杂也很辛苦的。所以,当老师们辛苦地忙完一次活动时,请你对老师说一句:“活动太棒了,老师辛苦了!”这表示老师们的辛苦得到了认可,老师们即使辛苦也会觉得欣慰的。

五、不要和幼儿园领导过于亲近。

如果对老师的工作有什么建议最好直接、委婉地和老师进行沟通,如果你是通过园长和老师沟通的,那么很可能老师就要丢掉她这个月的奖金了。而且即使你和幼儿园领导关系再好,要知道,每天陪在你宝贝身边的是班级里的老师们。

六、准时接宝宝离园。

工作了一天,老师也想按时下班。当然有很多家长下班很晚,不能按时接孩子,那么请记得跟老师说声:“谢谢!”

七、不要给幼儿园老师送礼。

一般正规的幼儿园是不允许老师收红包的,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不需要红包,老师就会很爱你的宝宝了。如果你真的很想感谢老师,或者某次外出带点适合老师的小东西,老师也会很高兴。但如果平时对老师过于苛刻,即使送礼给老师,她也不见得就会忘记你平时的苛刻,而对宝宝更加关爱了。

选幼儿园重在选老师


孩子一天天长大了,眼看着要到了入园的年龄了,很多妈妈心里却又凭添了一份焦虑,那么到底这是为什么呢?

为给孩子选择幼儿园,济南的彬彬妈手中握了一份80多家幼儿园的名单,一凡妈则实际考察了13家……

眼下,不仅入园难,择园也难。不少妈妈叫苦不迭:“真是选得头晕啊!”

由于不像上小学一样有择校制度的限制,家长在择园时选择范围大了许多。这也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更加费神。

到底选哪家?家长择园都看啥?费尽周折才挤进的心仪幼儿园,是否如想象的一样令人满意?

择园很头疼

在80多家幼儿园中“摸排”

“宝宝现在快两岁了,小区里既有公办园又有民办园,公办园收费低,每月平均不到400元,但一个班有60多个宝宝,2个老师,担心照顾不过来。 还有一个是民办的双语幼儿园,设施很好,一个班24个宝宝,4个老师,但每月要交1800多元,我该如何给宝宝选园,请各位帮忙。”在某网站的育幼论坛 上,一位年轻妈妈发帖“取经”。像她这样在网上寻求帮助的年轻妈妈还有不少。“上小学有择校制度的限制,幼儿园却没有制度卡着。”历下区教育局有关人士 说,这使得家长们择园余地较大。

众多的幼儿园让家长们眼花缭乱。为给孩子择园,孩子一岁半的彬彬妈搜集到了80多家幼儿园的详细资料,历下区的一凡妈妈则实地考察了13家幼儿园,还把考察心得发到了网上,供大家分享……如此“海选”,让家长们叫苦不迭:“选个幼儿园还真是费劲!”

贵的上不起便宜的怕不好

记者在网上社区里发帖调查和实际采访发现,贵的上不起,便宜的怕不好,这成了家长在择园过程中最纠结的问题。

目前,政府办、教育办等公办幼儿园的费用一般在每月300元至500元。这个价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然而这类公办园每年招收的人数十分有限。另有一些私立园,收费则动辄上千元一月,有的甚至两千多元。

家住东关大街的刘女士颇感无奈,“贵族私立的上不起,公办中那些口碑好的排不上队,送到差一点的幼儿园,又怕耽误了孩子,还没上学就落在人家后头了,这可咋办?”

择园都看啥

离家要近家长择园先决条件

在择园标准上,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可以在离家比较近的地方上幼儿园。“离家近,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家长小孩都不会太累。”一位网友回帖说。

现在,因为家长们普遍工作繁忙、交通拥挤等因素,更多的家长选择了家附近的幼儿园。

费用高低家长观点出现分化

近两年,民办幼儿园收费“涨”声不断。费用,成为家长择园的一大门槛。

有些家长考虑到费用,便不再挤着上热门幼儿园。张女士原本想让孩子上银座双语幼儿园,但感觉费用较高,最终还是进入了街道办幼儿园,“费用不高,但很规范,不错。”她说。

当然,也有家长说,“只要自己负担得起,质量好的学校当然是首选。”

在针对幼儿园收费上,家长们意见分化。这与其经济状况有着直接关系。

安全事件公办园更受家长信任

“近来一些地方的校园安保事件,还有民办园幼师指挥女童打男童等负面报道,让很多家长对民办园产生了信任危机,对公立园则有了更强烈的信任感。”一家公办幼儿园的园长说道。

很多家长确实持有这种想法。

在一个“宝宝上幼儿园,私立的好还是公立的好?”帖子中,八成左右的人选择公立园。

槐荫区的黄女士告诉记者:“公办园安全,私立园频繁换老师,安全也得不到保证,比较令家长担心。”

师生比例家长很在乎班额问题

市民秦女士最近有些郁闷。她的女儿今年4岁了,当初托了好多关系才进了一所公办园,但现在一个班有近50个孩子,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

秦女士说,一个朋友的孩子当初选择了一所民办园,虽然收费贵好几倍,但一个老师只照看五六个孩子,家长很放心。这让她有些后悔当初的选择了。

在采访中,无论是宝宝已经入园还是即将入园的家长,都十分看重幼儿园的班额问题。

市民王先生说,去幼儿园学不学东西无所谓,关键是安全,小班制教学,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老师的关照。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社会比较认可的师生比例不宜低于1∶15,如果低于这个比例,幼儿教师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每一个孩子。

幼儿园咋样

家长大都感觉还不错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所上的幼儿园表示满意。只有个别家长,对当初的选择表示不满。

这也说明,家长们在当初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都做足了功课。或通过实地考察,或咨询过来人,或进行反复比较,才做出最后的选择。他们事先对幼儿园的情况掌握得非常清楚,所以当孩子入园后,基本没有出现期望值与现实不符的情况。

同时也可以看出,多数家长并不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到底能学到什么,孩子开心、家长放心是第一位的。赵女士的两个孩子都在一家私立园,每个班6个孩子2个老师,“孩子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回来就讲在幼儿园做了些什么。只是费用比较贵,但考虑到孩子这么高兴,贵点就贵点吧。”

专家破误区

并不是越贵越好

家长们费尽心思为孩子择园,不过,部分家长也陷入了选择的误区,花错了心思。“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以及盲目跟风、攀比,让有些 家长有了越贵就是越好的错误认识。”济南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有关专家认为。而这些错误认识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孩子成长的规律。

目前修订的学前教育大纲中,对孩子的算数、外语等教育并没有特别要求。相反,在这个年龄段,开发孩子对陌生世界的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反而更重要 一些。“多做做游戏,少学些所谓知识,没有什么不好。”但现实却相反,很多家长更容易被一些高价幼儿园的所谓“特色、实验、双语”的噱头俘获。

山东女子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王海霞指出,3至6岁时期,应该重在对孩子进行生活护理,并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因此,家长在择园时,应看重幼儿园本身的教育模式,尽量选择保育结合的幼儿园。

选老师胜过选校园

择园时,很多家长只是考虑到幼儿园校园的情况,公立、私立,收费,离家远近,食宿条件等,而往往忽视了学校的软件———教师队伍的力量。

王海霞指出,在校园里,教师是对学生的成长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一所幼儿园不管硬件如何,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就是不合格的。所以,家长在择园时,应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情况,可从多方面考察,比如教师是否有耐心,是否可以博得孩子的喜欢等等。

民办公办各有利弊

针对现在的“公办热”,王海霞指出,公办、民办不可一概而论。

从师资来看,民办园的老师往往因为工作压力,在教学等方面更会顾及到孩子的需要,不断改进以满足家长的要求;而公办园的老师,在一定程度上不存在就业压力,所以教学方面比较程式化,其实是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

此外,民办园的氛围比较宽松,对孩子的限制较少,更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天性;而公办园有时会因规范而相对束缚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