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孩子要在入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我们开学后身心健康并且顺利地适应这个变化,快速做好入学准备小知识你还了解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给宝贝买书 安全性不可忽视”,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书包罗万象,即便是不识字的宝宝,也能从中获益。但面对琳琅的儿童图书,究竟哪些更适合自己的孩子,纸质、布质,还是有声的?

“不管给孩子选什么,安全都是第一位的。”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李海鹰指出,“市场上的儿童图书虽然材质多多,但鉴别质量有个基本原则,就是先看再闻。”“先看”指看颜色,色彩过于浓重的,染料必然用得较多,很可能造成铅超标。一旦儿童接触这类图书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血铅水平升高。“再闻”,即闻气味,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图书,往往有一股刺鼻的气味。“总的来说,图书加工工艺越复杂,用的原材料越多,颜色越浓重,潜在的风险就越大。综合实用性、安全性,以及印刷工艺等因素来看,纸质图书仍是首选。”Zj09.cOM

李海鹰建议,给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选有塑封的纸质图书卡片,一方面便于清洁,不易滋生细菌,另一方面也能防止有“破坏力”的小家伙们一撕就坏。对于年龄稍大些的孩子,不妨选择一些租赁的图书,经过通风、日晒的“清洁”处理后,安全性是基本可以保障的。

“幼儿认知、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因此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图书卡片非常重要。”李海鹰说,孩子六七个月大时,家长就可以开始给孩子看图画、讲解内容,使孩子扩大眼界,培养孩子视觉、听觉的联系。但对“小月龄”的孩子而言,无论是颜色还是图形,都要选择“最基本”的。如颜色选白、黑、红、黄、蓝等,稍有彩色即可,不必太丰富;图形也不需要复杂,从圆形、方形等最基本的图形开始。再大些的孩子会触摸了,图书卡片里可以出现一些线条简单的人物、花草和房子的轮廓。但要提醒的是,书中的东西再好,也比不了生活中的“实物”,家长要记得教孩子认识生活中的物品,给他们讲解物品的特点和用途等。过了1岁,家长可以开始教宝宝掌握数字的基本概念,此外,一些结构非常简单的小故事,孩子也可以接受了。至于诗词、英文等高级图书,要因人而异,千万不要勉强孩子学习。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暑假来袭 孩子的人身安全不可忽视


意外伤害是儿童就诊的主要诱因。意外伤害已成为世界各国0―14岁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中国儿童死亡原因中26。1%为意外伤害,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上升。我国儿童死亡中每4人就有1人是因意外伤害事故造成,超过了因传染病、营养性疾病和儿童恶性肿瘤所造成的死亡率。

有资料显示: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0%左右,其中4%的儿童致残,1%的儿童死亡。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5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人数比儿童恶性肿瘤等4种疾病死亡人数的总和还多,还有很多孩子因为意外受伤需要就医或者留下残疾。

儿童意外伤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差异和年龄特征。调查显示,南方儿童意外伤害的前三位死因是溺水、窒息和车祸,而北方儿童更多的死于窒息、中毒和车祸。城市儿童的首位意外死因是车祸,农村则为溺水。1岁以内婴儿多因窒息死亡,1~4岁儿童常死于溺水,5~14岁儿童则以车祸为主要死因。

暑假是意外伤害高发期

据市急救中心统计,从6月份开始,北京市青少年儿童因意外伤害事故而呼叫急救车的超过200起。其中,120急救中心的接警量较去年上升23%。在这些意外事件中,儿童外伤占据了最大比例,车祸则为第二“杀手”。

此外,因家长疏忽造成的电击、烫伤、溺水、坠落等伤害也不在少数。数据显示,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多发生在下午5点到晚8点之间,这个时间段通常家长刚吃过晚饭,在休息或外出遛弯时,对儿童照看不周。医务人员提醒,暑假期间孩子独自在家时间较长,家长一定要加强防护意识。

溺水烫伤等意外伤害需重点防护

烫伤是0-5岁儿童最容易发生在家里的意外伤害之一。0-5岁的幼儿,心中对周围事物好奇的种子逐渐萌芽,电饭煲冒出的白烟,红彤彤的瓦斯……他们都想去亲密接触,特别是夏季,穿衣少、皮肤外露,使得这些自我保护能力差的孩子极易发生严重的烧烫伤。

烧烫的巨大伤痛,漫长的康复期,高额的治疗费用,以及可能留下终生的疤痕和残疾,这些原本可以预防的伤害却成了孩子童年的痛苦回忆!

1.把家中暖瓶,饮水器和电饭煲等热容器放在高处,使孩子不易碰到。

2.尽量不用桌布,以防孩子拉扯桌布引起盛放热液的容器翻到。

3.把点火用具,如打火机,火柴放在孩子不易取到之处,并教导孩子不玩。

4.煤气不用时关掉总开关,以防孩子模仿点火

5.给孩子洗澡时,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并总是用手先试或用水温卡测水温,使水温保持在38度左右。

6.使用电取暖器,注意远离孩子,或加围栏;热水袋、暖手煲等也要时刻注意其温度不过高。

7.家里的电插板,电源线等要远离孩子。婴幼儿会啃咬电线而被点击。

8.把家用强力清洁剂,如除污剂,碱水,浓硫酸等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以免被孩子误食或泼洒到脸上或其他暴露的皮肤上,导致化学性烧伤。

儿童意外伤害按其轻重可分为以下三类:

1.迅速危及生命的如淹溺、触电、雷击、外伤大出血、气管异物、车祸和中毒等。这一类事故必须在现场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2.另一类意外伤害虽不会顷刻致命,但也十分严重,如各种烧烫伤、骨折、毒蛇咬伤等,如迟迟不作处理或处理不当,也可造成严重后果。

3.还有一类是轻微的意外伤害,如小刀划破了一个小口,摔破了一点皮等,这些在家里可进行简单处理,必要时到医院治疗。

儿童意外伤害需要急救处理的是前两类,急救处理的原则是:

抢救生命:首先要注意的是受伤儿童的呼吸、心跳是否正常。如果受伤儿童心跳、呼吸不规律,快要停止或刚刚停止,当务之急就是设法暂时用人为的力量来帮助病儿呼吸,以期恢复自主呼吸。在常温下,呼吸、心跳完全停止4分钟以上,生命就会岌岌可危;超过10分钟,病儿就很难复苏。如果不立即进行急救,只等送医院再救,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预防并发症:在抢救病儿时要尽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和以后留下后遗症。如儿童摔伤或坠落伤时可发生脊柱骨折。当病儿脊背疼痛疑有脊柱骨折时,应严禁让病儿走动,转运时一定用木板作担架运送。如果让病儿走动,或用绳索等软担架运送,或抱着背着转送,都可能因脊椎的活动而损伤脊髓神经,造成截瘫。

洗手液中的三氯生安全性目前还在争论中(本网站编辑)


前言:孩子们总是喜欢用手去触摸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手的清洁是很重要的,否则在可能引起病菌感染和其他的炎症。但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清洁产品呢?最近又观点认为香皂比洗手液更健康,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我们来一起听听专家的解释吧。

三氯生是否对人体有害?三氯生学名“二氯苯氧氯酚”,是一种高效广谱抗菌剂,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有害细菌,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酵母及病毒均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同时能够保护有益细菌。目前尚没有研究表明含三氯生的产品会直接对人体造成健康隐患。据媒体报道,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和美国清洁机构关于三氯生的争论持续了40多年之久。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指出三氯生有潜在的危险,抗菌作用对人体是否不起作用甚至有害。美国清洁机构则提供大量证据表明三氯生安全又有效。使用肥皂不等于不接触三氯生由于三氯生杀菌效果好、刺激性小,加上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医疗消毒及卫生保健产品等领域。事实上,除了洗手液,很多肥皂也含有“三氯生”或“三氯卡班”,国内热销的舒肤佳就含有三氯卡班。一些牙膏中也添加三氯生,认为可以防止蛀牙。许多我们常用的日化产品都可能含有氯系杀菌剂,如果以洗手液中含有此类物质为理由,来断定宝宝洗手用肥皂比洗手液好,显然是不科学的。建议给宝宝使用专用香皂或洗手液目前市面上的洗手液和肥皂产品种类丰富,肥皂也可能含氯系杀菌剂,洗手液也可能不含有氯系杀菌剂,爸爸妈妈在给宝宝选购洗手产品的时候关键不是看产品类别,而是看产品的适用范围,一般来说,儿童专用的香皂或洗手液会更适合宝宝,可以专门看一下成分表,看是否有杀菌成分,除了三氯生和三氯卡班,酒精、双氧水等也是常见的杀菌成分。需要提醒的是,宝宝最好不要跟大人混用洗护用品,以免交叉感染。

本网站小编总结:因为现在三氯生的安全性还没有定性所以在市面上售卖的产品普遍都含有,家长在选择时只能尽量的避免选择一些专业做宝宝用品的品牌。在购买的时候应该看好商品成份,在洗手后的应该涂一些护手产品以免碱性使宝宝皮肤失去水过多。

不可忽视的幼儿性教育


据某报报道:某学校一位13岁的小女孩因腹痛就诊,经医院检查,其已怀孕五六个月。无独有偶,某小学一位8岁的男孩在午休时把小手伸进同班一位女同学的上衣里面,在胸部乱摸,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他爸爸就是这样对妈妈的。据另一报纸报道:一位10岁左右的小女孩,在情人节那天,其母亲收到花店送给她女儿的一束红色玫瑰花,里面还有一张小纸条,写道:送给我心爱的人。而来自某市少管所的调查证实:在性犯罪的少男少女中,大多与其幼年缺乏科学的性教育有关。因此,我们提醒孩子的家长:重视幼儿的性教育,性教育应从幼儿抓起。

有关资料表明,儿童因性无知导致过早性体验等异常行为比较常见。有人对某地一村民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28户中14户儿童有过早性体验,70名儿童中,22人耳闻目睹过性的秘密。究其原因,看到过父母性交的有11人,偷看过异性洗澡的有2人,兄妹混铺,发生过性举动的有6人。这些不良影响加上当今黄色刊物、影碟、电脑游戏的泛滥,因此性教育任务相当艰巨、迫切。

一般说来,儿童从3-4岁起便开始认识到男女之间在外生殖器上的差别,并对成人及其他儿童的生殖器产生好奇感。这种好奇感可持续到8-9岁,并出现与性有关的游戏及对性的探究行为。但随后绝大多数人会淡忘这一时期的经历。早期性教育关系到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不能认为性教育是无师自通或水到渠成。鲁迅先生早年就提出过重视儿童早期性教育,他认为"知"比"无知"更有益。不能把性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性知识教育,性教育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伦理诸多方面。

儿童早期性教育必须严格遵循儿童年龄、心理特征来进行,否则将适得其反。应采取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生动活泼的方式,而不能采取强迫的、教条的、粗俗的方式。切忌对儿童灌输性神秘、性龌龊、性恐怖等思想。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应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丰富儿童生活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防止淫秽书刊、影视给儿童带来不良影响。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寻欢作乐或进行性行为。

注意纠正儿童不良习惯,如喜欢抱住妈妈的枕头、内衣睡觉,玩弄生殖器,裸露阴部,看异性洗澡等。这些行为一旦形成,对儿童健康成长不利。儿童心理学家认为,2-3岁适时和父母分床,对于儿童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形成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对他们的提问和某些行为(如摆弄外生殖器、窥视他人性器官等)应当自然坦率、实事求是地予以解答和引导,进行正确的性起蒙教育,以消除其疑问;倘若有大人羞于启齿、含糊搪塞、一味训斥,反而会使孩子产生种种奇怪联想,乃至造成日后的性压抑、性自卑。至于有些年轻的父母别出心裁地给孩子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则更会使孩子性识别产生障碍,往往导致性角色偏差,为同性恋、性倒错、异装癖等变态心理种下可怕的隐患。

家长不可忽视的幼儿性教育


家长不可忽视的幼儿性教育

有关资料表明,儿童因性无知导致过早性体验等异常行为比较常见。有人对某地一村民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28户中14户儿童有过早性体验,70名儿童中,22人耳闻目睹过性的秘密。究其原因,看到过父母性交的有11人,偷看过异性洗澡的有2人,兄妹混铺,发生过性举动的有6人。这些不良影响加上当今黄色刊物、影碟、电脑游戏的泛滥,因此性教育任务相当艰巨、迫切。

幼儿性教育,不可忽视!

一般说来,儿童从3-4岁起便开始认识到男女之间在外生殖器上的差别,并对成人及其他儿童的生殖器产生好奇感。这种好奇感可持续到8-9岁,并出现与性有关的游戏及对性的探究行为。但随后绝大多数人会淡忘这一时期的经历。早期性教育关系到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不能认为性教育是无师自通或水到渠成。鲁迅先生早年就提出过重视儿童早期性教育,他认为"知"比"无知"更有益。不能把性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性知识教育,性教育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伦理诸多方面。

儿童早期性教育必须严格遵循儿童年龄、心理特征来进行,否则将适得其反。应采取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生动活泼的方式,而不能采取强迫的、教条的、粗俗的方式。切忌对儿童灌输性神秘、性龌龊、性恐怖等思想。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应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丰富儿童生活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防止淫秽书刊、影视给儿童带来不良影响。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寻欢作乐或进行性行为。

注意纠正儿童不良习惯,如喜欢抱住妈妈的枕头、内衣睡觉,玩弄生殖器,裸露阴部,看异性洗澡等。这些行为一旦形成,对儿童健康成长不利。儿童心理学家认为,2-3岁适时和父母分床,对于儿童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形成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对他们的提问和某些行为(如摆弄外生殖器、窥视他人性器官等)应当自然坦率、实事求是地予以解答和引导,进行正确的性起蒙教育,以消除其疑问;倘若有大人羞于启齿、含糊搪塞、一味训斥,反而会使孩子产生种种奇怪联想,乃至造成日后的性压抑、性自卑。至于有些年轻的父母别出心裁地给孩子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则更会使孩子性识别产生障碍,往往导致性角色偏差,为同性恋、性倒错、异装癖等变态心理种下可怕的隐患。

给BB买书包,一定控制重量


虽然一直说减负,但是走来路上,依然看到很多被书包压弯腰的孩子们,这对孩子的脊椎发育会造成不小的影响,所以家长要给孩子选择正确的书包才行。有些家长认为拉杆式书包能避免脊椎受到伤害,但却很容易拉伤肩背部的肌肉,所以还是给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包吧。

1.书包本身重量需控制

脊椎变形现在不单单是疾病原因了,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背的书包所造成。家长在给孩子选择书包时只会看样式、材质或是价格,从来都不考虑自己选择的书包适不适合孩子。

跟买衣服一样,书包也需要量身定制的,不合适的书包只会增加孩子的负担。最合适孩子的书包应该是书包下部应高于孩子的腰骶部,上部低于孩子的肩膀宽,这样的书包可将部分重量传到下肢,减少孩子的脊椎负担。

2.选双肩,有背板与腰托

家长不要给孩子选择单肩包,最好是给孩子选择双肩包,长时间使用单肩包会造成孩子脊柱或是躯干变形。但是双肩包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双肩包肩带比较宽软,可以保护孩子的肩膀。

此外也要选择有轻质背板或背垫的书包,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孩子的体态,还能保护孩子的脊椎,避免孩子发生驼背现象。背板还能保护孩子受到坚硬书本的损害,家长要选择那种择金属构件少的书包,有时候这些东西也会伤到孩子。

3.拉杆式书包不健康

现在很多家长会给孩子选择那种拉杆式书包,不过虽然这种不会影响孩子的脊柱健康,但却容易拉伤孩子肌肉,所以家长最好也不要给孩子选择拉杆式书包。

4.平常不要背太多书

书包需要减轻重量,孩子可以将书本放在学校抽屉里面,只要将所需的书本带回家就行,这样既不影响孩子的学习也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身体,一举两得。

孩子虽小,安全教育不可少


有电视台节目做了一个实验,家长的同意和监控下,一名工作人员冒充孩子父母的同事,去幼儿园门口接孩子,看看孩子们的反应到底如何?轻易上当?坚定不信?

孩子的安全教育一定不能忽视

每个孩子都有警惕心,可是还不够

视频中的几个孩子,不能说没有警惕心,都会对“冒充者”提出质疑,这肯定是父母进行过安全教育的结果。所以有的孩子一两个回合便被说服,有的孩子要十几个回合才表示信任。但是,孩子们的警惕心,远远还不够。

让我们看看“冒充者”那些各种各样的说辞:

你妈妈生病了,让我来接你!

你爸爸出车祸了,我是他同事!

你爸爸在开会,我带你去他公司!

你小时候我们一起玩儿过呢,我是X叔叔啊!

我都能叫出你名字啊,你妈妈告诉我的!

我知道你爸爸妈妈的名字啊!

……

孩子们面对各种说辞,提出自己的质疑,但是最终还是信服。每一位父母看到这里,不免心惊。回头想想,我实在不敢百分百保证,我的孩子在这样的实验中,到底能不能坚持住,能不能做到绝对不随便上别人的车!

也许,你的孩子也如此,有一定的警惕心,不会随便跟陌生人走。可是孩子的安全教育,父母要的从来就是百分之百的保证,一丝丝意外的可能性都要杜绝。

孩子的警惕心,就算有,还远远不够强大!

光说没有用,实战训练更有效

那么,内心惶恐的我们该为孩子做点什么呢!孩子一天天长大,学会独立面对世界,父母的羽翼逐渐不够遮蔽孩子的世界。我们急需的就是——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坚定内心,提高警惕!

以视频的实验出发第一条当然是:不跟陌生人走,不上陌生人的车。可是光防备陌生人是远远不够的!熟人也有可能下手,没见那么多新闻里,好多下手的都是熟悉的人,或者拐卖者先跟你混熟。

比如每天跟你一起等在校门口接孩子,见着你孩子还互相打招呼,而每次总说自己的娃还没出来要再等等。

防走失防拐卖8诫

坚决不跟陌生人走。

不上陌生人车。

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放学没有父母、爷爷奶奶接,其他人一律不跟着走。

有人直接拉扯就大呼“救命”“他是坏人”“我不认识他”。

如果陌生人一直缠着说话,不用顾忌礼貌,转身就走,最好走到人多或穿制服的警察保安身边。

熟人接送父母一定要提前告诉孩子。

就算熟人知道一切信息,没有父母确认也不能跟着走。

以上几条规矩,给孩子常强调,就算孩子认不了那么多字,建议写下来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提醒孩子也是提醒自己。安全教育,从来没有小事儿。

提高警惕心训练

模拟实战。视频中的实验值得借鉴。可以找信任的、孩子不认识的人,父母在暗中跟随监控,看孩子如何跟陌生人打交道。

口头实战。找机会跟孩子玩口头游戏。具体说辞就是之前冒充者的那些说辞,不断追问,让孩子的心理防线更强大。

所有的实验也好,警惕心训练也罢,都是为了让孩子的心理防线更加强大。孩子是父母的软肋,面对这个纷杂的社会,我们必须以恶意的眼光揣测世界。一定要告诉孩子的是,面对陌生人的纠缠、问话,转身就走不理他,不是不礼貌,而是保护自己。

孩子害怕上幼儿园的6种行为不可忽视


孩子刚上幼儿园初期会不适应幼儿园有一些哭闹现象,或者上了一段时间的幼儿园也有可能害怕,一旦孩子出现了以下6种行为,爸妈要引起重视,务必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心情。

1.在幼儿园不说话

宝宝在幼儿园里不说话,坐在角落里呆呆地什么都不愿意做,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不参与游戏,也不敢与老师交流。

对策: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后,要经常与老师交流,并让孩子看到这一亲切情形,逐步将宝宝消除对老师的陌生感;或者有时候带孩子到老师家里拜访。

2.从不在幼儿园大便,经常拉裤子上

宝宝从来不敢在幼儿园大便,甚至小便也时常拉在裤子,或者有时候整天憋尿,一放学就立即拉。

对策:妈妈可以将事情向老师反映,让老师经常带孩子上厕所,让宝宝习惯在学校如厕,记得叮嘱老师不能强迫。

3.一上学就哭,拉住大人的手不放

宝宝早上看到妈妈拿起书包就哭,说不肯上学,即使到了学校门口,宝宝也拉住大人的手不放。

对策:妈妈跟宝宝约定时间,什么时候会回来接宝宝,还可以跟孩子约定,晚上会跟宝宝一起做的事情。如果还不行,妈妈只能狠狠心走了。要相信宝宝的适应能力很强。

4.上学就喊肚子痛或不舒服

有些孩子一提上学就喊肚子疼、头晕,甚至呕吐、晕厥,可到了医院又查不出原因。这就是孩子的躯体障碍。焦虑时,宝宝会出现一些躯体性症状,如肚子疼、发烧、腹泻、出虚汗等。比如有的孩子每到周日晚上开始肚子疼。

对策:家长需要先带孩子去医院,排除身体疾病。如果表现严重,妈妈可以考虑让宝宝暂时休息几天,并带孩子放松心情。

5.说害怕老师

宝宝经常说害怕老师,甚至要上学时,会紧张恐惧,这种情况爸妈就要考虑老师是否曾经惩罚宝宝,或者做了让宝宝害怕的事情。

对策:妈妈要耐心询问宝宝,为什么会害怕老师,根据宝宝反馈的情况,再进一步采取措施。

6.在幼儿园特别乖,对老师言听计从

宝宝在家里很活泼,但是到了幼儿园之后,显得特别乖,而且老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刻也不敢怠慢。

对策:妈妈可以有意识地找宝宝同班的小朋友,周末跟宝宝一起玩耍或郊游,让宝宝在学校里有熟悉的小伙伴,消除恐惧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