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作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占据优势地位。

这个发现印证了今日美国的一个崭新的教育思路——双性化教育。“双性化教育”是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研究者认为,在教育幼儿时,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男性气质,女孩只培养其温柔、细致等女性特点),只会限制他们智力、个性健康全面的发展,进而可能令男孩过于粗犷、勇猛而缺少平和、细腻气质,无法学会关心体贴他人及拥有细腻的情感世界;令女孩过于柔弱、内敛而缺少勇气、自立精神,缺乏竞争心及刚强的心理素质,最终在社会适应、情绪调控、压力化解以及处理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上,都劣于那些“双性化”的男女。女孩可能因此缺乏独立性和上进心,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最终难以成材;男孩可能变得刚愎自用、难解人意、冷酷冷漠,或干脆成了工作狂,不仅在事业上难有竞争优势,在社交圈中也不受欢迎。

如何开展“双性化教育”,美国专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如:男孩多多学习女孩的细心、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女孩则多多学习男孩的刚毅、坚定和开朗。

二、增加男女孩子接触的机会

孩子向异性学习应通过自然而然的接触,故应为他们提供共同交流、一起玩耍的机会。

三、不宜将性别特征区分过清

不少性格或行为特征(如热情活泼、独立自主、坚忍不拔、富有责任心、善解人意、无私善良等),应是男女两性都须具备的,不宜被视为某种性别专有,家长在培养孩子时不宜区分过清,而应兼收并蓄——这正是“双性化教育”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顺其自然

在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时,必须顺其自然,切忌威逼强迫,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五、避免走极端

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也要有“分寸”。要是男孩学过了头,就会显得“娘娘腔”;女孩学过了头,就会成为“假小子”——这自然就不是“双性化教育”的的初衷了。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双性化教育" 让孩子更优秀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作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占据优势地位。

这个发现印证了今日美国的一个崭新的教育思路——双性化教育。“双性化教育”是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研究者认为,在教育幼儿时,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男性气质,女孩只培养其温柔、细致等女性特点),只会限制他们智力、个性健康全面的发展,进而可能令男孩过于粗犷、勇猛而缺少平和、细腻气质,无法学会关心体贴他人及拥有细腻的情感世界;令女孩过于柔弱、内敛而缺少勇气、自立精神,缺乏竞争心及刚强的心理素质,最终在社会适应、情绪调控、压力化解以及处理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上,都劣于那些“双性化”的男女。女孩可能因此缺乏独立性和上进心,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最终难以成材;男孩可能变得刚愎自用、难解人意、冷酷冷漠,或干脆成了工作狂,不仅在事业上难有竞争优势,在社交圈中也不受欢迎。

如何开展“双性化教育”,美国专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如:男孩多多学习女孩的细心、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女孩则多多学习男孩的刚毅、坚定和开朗。

二、增加男女孩子接触的机会

孩子向异性学习应通过自然而然的接触,故应为他们提供共同交流、一起玩耍的机会。

三、不宜将性别特征区分过清

不少性格或行为特征(如热情活泼、独立自主、坚忍不拔、富有责任心、善解人意、无私善良等),应是男女两性都须具备的,不宜被视为某种性别专有,家长在培养孩子时不宜区分过清,而应兼收并蓄——这正是“双性化教育”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顺其自然

在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时,必须顺其自然,切忌威逼强迫,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五、避免走极端

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也要有“分寸”。要是男孩学过了头,就会显得“娘娘腔”;女孩学过了头,就会成为“假小子”——这自然就不是“双性化教育”的的初衷了。

“双性”教育让宝宝更出色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作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占据优势地位。

这个发现印证了今日美国日益流行的一个崭新的教育思路—双性化教育。所谓“双性化教育”,是摈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化教育”后应运而生的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

研究者认为,在教育幼儿时,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男性气质,女孩只培养其温柔、细致等女性特点),只会限制他们智力、个性健康全面的发展,进而可能令男孩过于粗犷、勇猛而缺少平和、细腻气质,无法学会关心体贴他人及拥有细腻的情感世界,令女孩过于柔弱、内敛而缺少勇气、自立精神,缺乏竞争心及刚强的心理素质,最终在社会适应、情绪调控、压力化解以及处理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上,都劣于那些“双性化”的男女女孩。

可能因此缺乏独立性和上进心,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最终难以成材;男孩可能变得刚愎自用、难解人意、冷酷冷漠,或干脆成了工作狂,不仅在事业上难有竞争优势,在社交圈中也不受欢迎。

如何开展“双性化教育”,美国专家提出了如下建议:

1、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如:男孩多多学习女孩的细心、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女孩则多多学习男孩的刚毅、坚定和开朗。

2、增加男女孩子接触的机会

孩子向异性学习应通过自然而然的接触,故应为他们提供共同交流、一起玩耍的机会。

3、不宜将性别特征区分过清

不少性格或行为特征(如热情活泼、独立自主、坚忍不拔、富有责任心、善解人意、无私善良等),应是男女两性都须具备的,不宜被视为某种性别专有,家长在培养孩子时不宜区分过清,而应兼收并蓄—这正是“双性化教育”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4、顺其自然

在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时,必须顺其自然,切忌威逼强迫,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5、避免走向极端

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也要有“分寸”。要是男孩学过了头,就会显得“娘娘腔”;女孩学过了头,就会成为“假小子”—这自然就不是“双性化教育”的初衷了。

不知道怎么选择幼儿园?来看看幼儿教育的真谛


又到了新一轮的幼儿园择校高峰,相比于择校的焦虑,不如来看看幼儿教育的真谛,或许你会有所收获哦。

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被记者问道:“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无独有偶,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苏德霍夫在宁波出席“天一论坛”学术活动时谈到,小的时候父亲很少教他科学知识。他表示:“太小的孩子不该被教授过多的科学知识,不该把孩子训练成机器人,应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

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将伴随幼儿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要督促孩子在6岁之前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思维、人际交往等行为习惯。

强烈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观察世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父母和老师要善待孩子的“破坏行为”,满足孩子主动探索的心理,鼓励孩子对新异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关注。

独立性

3-5岁孩子独立性快速发展,并逐渐具备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在此期间要创立宽松的环境氛围,培养孩子和小伙伴交流玩耍的能力,学会自己做主,独立解决问题,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养上小学应具备的多方面能力

语言能力:有研究表明,孩子早期的语言技能越好,后期学术能力越高。这并非意味着要给孩子早期灌输拼音、汉字,而是应该培养孩子的语言意识和正确发音能力,培养孩子对语言理解的能力,特别是说和听方面的能力。

阅读兴趣和习惯: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认读汉字和感受数学、使用数学解决问题,选择图文并茂、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图书,通过讲故事、亲子共读故事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自我保护意识:采用图片、画报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加强孩子对危险情境及事故原因以及后果的认识,提升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孩子的早期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幼儿园并非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毕竟孩子的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尽量为孩子选择一所和自己理念相同的幼儿园,如果在幼儿园选择上不尽如人意,也不必过分焦虑,和老师多沟通,要相信家庭和社会对孩子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幼儿要进行多元化社会性培养


幼儿的发展是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实现的,受到一定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这个大环境以多元化的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对幼儿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要求幼儿园教育相应也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去促进幼儿的发展。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多元化的教育环境,我园每个月都安排一项主题不同的社会活动,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创设多元化的环境,使幼儿有机会在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环境中发展自己的潜能。

季节性的社会性活动

大自然作为幼儿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一,对幼儿热爱生活等亲社会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从分析季节性社会教育活动的价值出发,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季节性社会活动。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孩子们也蠢蠢欲动,向往着像鸟儿一样奔向大自然的怀抱。于是,春游就成了我园每年春天的“保留节目”。孩子们走出幼儿园,浩浩荡荡地向广阔的大自然进发。大自然触动了孩子们兴奋的神经。行进队伍中,到处弥漫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他们摸摸小花,看看小草,听听流水的声音……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更在与同伴和老师分享感受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同伴、老师交往,与同伴、老师建立了积极的情感联系。而这些都是他们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品质。

秋季的采摘活动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社会活动之一。摘苹果、挖红薯、拔花生……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加入到集体劳动中。通过采摘,体验到了收获果实的喜悦、自己动手采摘的成就感与自豪感,感受到集体劳动的快乐,同时也学习了如何在集体劳动中与人分工、合作等重要的社会性能力。

不同年龄段的社会性活动

除了季节性社会教育活动外,我园还特别注意开展适宜于不同年龄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各种活动。

托班和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园里组织孩子们去“太阳宫”、“翻斗乐”、“海洋馆”、“朝阳公园”和“科技馆”游玩。意在通过这些活动为幼儿提供探索周围世界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去感受和体验周围世界的丰富与集体生活的愉快。在游玩中遇到困难,通过各种方式克服,大胆去尝试,自然就学会了"交往",收获了"自信"。通过与同伴的交往,也有机会学习同伴交往和沟通的一些技巧,如:如何表达自己,理解他人。

中班幼儿的社会性比小班幼儿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对于外部世界的探究欲望和能力都更强,因此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其对周围社会的探究兴趣,以及初步的探究能力。为此,我们组织了去“动物园”、“北海公园”、“北京植物园”、“自然博物馆”、“安全教育基地”等的参观活动。引导幼儿观察社会环境、环境中的人和物,培养幼儿热爱社会和集体的情感,帮助幼儿开拓视野,积累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大班幼儿各领域的知识经验已比较丰富,对于外部世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与看法。因此,针对他们社会性发展组织的教育活动重点更多地在于引发其思考、培养其能力。为此,我们组织了参观天安门、长城、天文馆、海洋博物馆、军事博物馆、航空博物馆、科技馆等活动。

家园同步开展社会性活动

通过开展这些多元化的、丰富的社会性教育活动,我们深深认识到,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不是幼儿园单向进行的,需要得到家长的统一教育和配合,才能做到最好。因此,作为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应当一方面帮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指导家长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丰富的机会和条件。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人才,我园会自始至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专业精神去引导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助其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成员。

毛毛虫将来一定会变成蝴蝶吗,那么父母陪宝宝一起进来看看吧


引言:我们的宝宝都知道毛毛虫丑丑的,不过经过一次次蜕变,最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蝴蝶变成了孩子们的梦,让未来充满了美丽的色彩。不过毛毛中一定会变成蝴蝶吗,宝宝们都会肯定的回答:是!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毛毛虫的梦》吧。 拂晓时分,微风轻扬。野草丛中,两朵花翩然起舞。她们在枝叶间藏着一个秘密——毛毛虫的卵。两只毛毛虫一起出生,一只有条纹,一只纯素色。 她们是姐妹,她们期盼着有一天,一同成为蝴蝶。日复一日,她们一同成长,她们一同做梦,梦见她们变成了蝴蝶。 当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她们安然入眠……然而,大自然却做着另一个梦,为她们另有安排…… 毛毛虫的梦很美,大自然的梦也很美,只是曲调不同罢了。 姐姐醒来时却孤身一人,它在阳光下寻觅,却寻不到妹妹。

妹妹正向着月亮敬拜,她跃进月光中,沐浴在星辰里。 终于,黎明时,她们相遇了。原来一只是蝴蝶,一只是飞蛾。不同的梦境,同样的美丽。

孩子听完故事后,恍然大悟,原来毛毛虫不仅能变蝴蝶,还能变飞蛾呀。孩子的梦想到最后不一定以自己希望的形式出现,但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有梦,并为之奋斗,因为世界需要不同的美丽。

我们最大的梦想便是将孩子培养成为自己期望中的人,但也许结局并非如我们所愿。那就让我们放宽心境,顺随自然吧,就像书中所说:“似乎我们不能都成为蝴蝶,世界需要飞蛾正如它需要月光。”是啊,同一首摇篮曲,只是曲调不同罢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就如一首歌唱的那样“给小孩作梦的床,给小孩远眺的窗,看他们会带我们到多美地方;给小孩远扬的帆,给小孩勇气的桨,这世界一定会变得更明亮”。父母要拓宽孩子的视野和阅历,每个孩子在不同的环境和认知中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有梦想的孩子都是美丽。

看看国外的“幼小衔接”吧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入学前接受一二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进入小学后的负担。

美国:注重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

美国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注意儿童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研究。美国幼儿园基本上附设在小学里,接纳4-6岁儿童,作为“小学阶梯”。对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5岁儿童限定进行为期一年的预备教育,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为其入小学作好准备。在教育内容上,强调教育内容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对幼儿进行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育。这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这样就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英国、瑞士: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合并教育

瑞士有26个州,各州都有自己的教育制度,日内瓦所实行的就是将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设在一个机构中。日内瓦的“MaisonDesDetits”学前教育中心就是由学前两个年级和小学的一二年级构成,设在一幢楼房里成为独立的教育机构。日内瓦的“EcoleDuLirron”学校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组成,另一部分是三年级至六年级,虽然都属于学校统一行政管理,但却是以小学二年级为界划分两部分管理。

英国初等教育分为2~5岁儿童的保育学校,5~7岁儿童的幼儿学校和7~11岁儿童的初级学校,儿童从5岁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部入幼儿学校,经过两年预备教育后再入初级学校。从幼儿学校的课程来看,尽管幼儿学校属于小学阶段,但课程的内容、要求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仍然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逐步向小学过渡。另外,英国也充分重视托儿所与幼儿学校间的衔接。在伦敦,当前较普遍的作法是将保育学校与幼儿学校合并在一起,这种做法避免了两类机构在环境与社会交往范围上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问题。

在学校及教室环境的设计上也体现出显著的连续性。英国和瑞士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都十分重视物质环境的布置与安排,力求让儿童在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幼儿活动室内的科学角、美工角等

室里出现,这样就能减少幼儿进入小学班级里产生的陌生感。当然,活动角的材料在内容、性质上已有所变化,进入小学后,材料逐渐向实物符号、词语方面转变,部分活动角的内容转变为墙壁上张贴的形式。

瑞士和英国考虑到幼小衔接的需要,其教育机构设置的主要趋势是将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设置在同一个环境之中,将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结合或合并为一个教育阶段来考虑,从环境布置、课程设计、教师培训都以创设一个整体的、连续的、发展而协调的学习环境为中心。

日本:幼小衔接列为终身教育体系

日本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置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文部省明确指出幼小衔接不是要幼儿园培养与小学特定学科内容直接连续的东西,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东西。

在小学教育方面,重要的是如何将幼儿园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延伸、发展和深化。在幼儿园教育方面,新大纲对幼儿园课程内容作了重大改变,原来的六领域(体育、语言、自然、社会、美工、音乐)改为五领域(体育、语言、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在小学教育方面,文部省在小学一至二年级的课程中增设一门新课——生活课。生活课包含了原来小学课程中理科(以自然、地理、理化基础知识等为内容的课程)和社会科(以社会常识和技能为内容的课程),取消理科、社会科。但生活课又非二者简单的结合,它是一门新的具有科学教育特色的综合课。幼小课程目标、内容、教育方法等的改革为幼小衔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幼小改革后目标的一致性,使幼儿园教育能成为儿童在小学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法国:三大法案加强幼小衔接

为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既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又体现出它们之间良好的过渡性,法国陆续颁发的三大法案中有关条文均提出加强幼小衔接。其具体措施如下:

1.增加男性教师。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单一由女性担任,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不利,因此提倡男性担任幼儿园教师。

2.科学划分母育学校和小学的学习阶段。

把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学习期”,包括母育学校2、3、4岁的儿童;第二阶段为“基础学习期”,包括母育学校5岁儿童和小学前两年级的儿童;第三阶段为“巩固期”,包括小学最后三个年级的儿童。把儿童按年龄分为三个阶段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儿童重复学习。使学前阶段与小学老师每周要用一个小时来探讨每个阶段儿童应达到的实际水平,并确定每个学生达到该水平具备的条件。

3.合并母育学校与小学的监督视导工作。

4.母育学校教师与初等教育教师接受同样的培训也是法国幼小衔接的一个有效措施。

愿将爱心化春雨


蔡运清在幼教的园地上默默耕耘了26个春秋,她深爱着这份事业,虽然很辛苦,但苦中品甜,爱—让她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用爱做好细节工作。她经常扪心自问:“换位思考,假如这是我的孩子,我会怎样?” 天冷了她从家里给孩子们带来备用的衣服以帮助班上不小心大小便在身上的孩子;天热了她给孩子们备好了防蚊虫叮咬的花露水;对生病住院的孩子她及时探望送去了关怀;对刚入园的孩子她利用休息时间去家访,掌握孩子的第一手资料……

用爱获取家长的信任。多年从教经验告诉她,要做教育的有心人,要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她每天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孩子的园内生活,记载他们的闪光点,坚持每天利用离园的时间和家长们进行简短的沟通。有一次,一个孩子在家闹情绪,家长束手无策时给她发来求助短信。这可不是一则普通短信,是信任、是期望,代表老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她立刻放下手中家务,怀着欣慰直奔孩子家,圆满解决了问题。

用爱记录孩子的成长。一直以来她都无比珍视孩子们成长中的每一次进步,她会将每一个孩子在园三年的成长历程用照片、录像、文字等形式记载了下来,使孩子的童年完整地呈现在家长面前。望着那充满童趣的录像资料、活泼可爱的照片、生动真实的文字,她十分欣慰,那是她和孩子的心灵对话,是和家长沟通的一座金桥。

用爱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爱是真切的,爱更是公平的,所以她从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努力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无论是淘气的孩子,还是乖巧的孩子,在她的心目中都是平等的。

用爱带好每一个徒弟。园里有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他们热情聪颖,勤奋好学。而她也愿毫无保留的把自己从教的经验方法告诉她们,她们亲切的称呼她—“蔡姨”。

她先后获得南开区学科带头人、孩子心目中的好教师,南开区“四满意”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十一五”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所执教的活动在天津市幼儿教师优秀教育活动评选及南开区津英杯优质课大赛中分获一等奖。

相关推荐